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哲学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1999年12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0年1月

论文中文题名:论个体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论文英文题名:Treati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作者及所在单位(院、系、所):王天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所):蔡英田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标识(根据中图法第四版分类):B0-0

中、英文主题标识(即关键词):个体 发展 自我意识

individual development self-consciousness

中文文摘:

人类自身的发展是被人所意识着的能动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主导因素。立足于个体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内在联系,探讨个体发展的辩证法是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自我意识是以个体的发展与实现为中心和直接目的,对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全面地觉悟和反思的意识。直接服务于个体自身的发展与实现是自我意识的根本意义;多方面觉悟和反思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是自我意识确立的基础与前提;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决定了自我意识对于个体发展的动力作用与主导地位。

实践性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基本属性。个体发展是通过实践改变个体的现实社会关系创设新的社会关系,由潜在到现实创造生成性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动力源泉和主导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多种因素,构成了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有三个:个体与人类的关系,个体间的关系,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个体要意识到人类的共性是个体的前提,个体发展要基于时代发展水平,同化类性本质,以个性特征丰富人类的共性;个体之间在发展的目标、途径上相关一致的,在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个体发展在手段上的对立是暂时的,不是本质上的对立,个体间的关系特征是有历史变化性。个体与自然的关系能够从精神的深层反映出个体与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的情状与势态,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落实到个体与自然的关系的层面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的意识内容,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被践履。个体的发展要促进自然的优化,特别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层次性跃进。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有三个层次:一是生存生成的层次,二是智力与体力生成的层次,三是精神生成的层次。面对工业化带来的负效应和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当务之急是超越智力、体力生成的环节,跃进到精神生成的层次。

自我意识运行机制的辩证性体现为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自我意识通过对影响个体发展的诸因素多维度的觉悟与反思不但确立了个体

发展的方向而且充满了改变现状,塑造新我的张力,从而为自我意识的运行准备了动力。自我意识的张力发挥与耗散的同一性决定了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表现为:一定水平的自我意识在推动主导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张力,消解了自身,但是这一发展过程被同一个自我意识所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便在这一过程中蓄积了张力,提升了自身。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即自我意识的两面性。对于“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来说,提升与消解的是某个阶段和水平的具体的自我意识,个体总的自我意识则在这种具体的阶段性的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中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前进。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以个体发展为中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 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个体的发展,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即否定个体现存的状态及其现实的社会关系,然后实现个体潜在的本质,创设新的社会关系,此后再次否定个体的存在状态及其社会关系,个体在自身的否定中,实现自身全面持续的发展。

促进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人类无论处于群体、个体、类的存在状态,个体性的人永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主体,自我意识永远是内在的动力。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内容具有历史的变化性,在群体、个体、类三种存在状态下,其内容分别是:“群体的存在与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类观念类意识”。

目前,人类发展面临多种危机,个体发展处于困境的形势下,激发个体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更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英文文摘:

The development of man himself is dynamic and awared by himself, 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leading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rom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the self-consciousness to probe into the dialec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decided by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inquired for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t philosophy and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elf-consciousness as one tak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as its centre and direct goal can aware and introspect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is the essential sense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overall awarness and introspection of various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the base and premi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consciousness; Dynomic func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self-consciousness is decided by its self-negating delactical development.

The practical and social character is the elementary character of human esse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realized from latency to reality through reforming his present social relation and setting up new social relation in individual practic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ake up the main dimensions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three main dimensions of self-consciousness are relation of individual and the human, relation among individuals and relation of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Individual should aware that general character is the premise of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hould be based on contemporary level, assimilate the general essence of the human and enrich the general essence of human with his personality. It is relative and identical for each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in goal and means. In some period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antithesis in means of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is temporary and isn't antithesis in essence, the feature of the relation among individuals has historic variety;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can reflex the condition and circumstanc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he human and among the individu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can be the conten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 the two-way resulta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 can be put into effect only w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be fulfil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n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hould promote the nature, especially the leap forward of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of " the two-way resulta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two-way resulta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as three levels: the first is the level of subsistence, the second is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strength, the third is the level of spirit. Facing the negative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cology crisis intensifying day by day, the most important for us is to overstep the link of the resultant of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strength and leap forward into the realm of the resultant of spirit.

The dialectical circulation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embodies in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warness and introspection in many dimensions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he self-consciousness not only establishe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is filled of tension of transforming present condition and moulding "new ego", so that the motive power is prepared for the circula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law of identity of the elavoration and vanishing of the tension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decides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is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self-consciousness in some level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e self-consciousness elavorates its tension and dissolve itself, but this process awared by the same self-consciousness thus the self-consciousness stores up tension and elevates itself in this process.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are two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 of self-consciousness. Towards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the self-consciousness which is elevated and dispeled is some specific one on some stage and level, however the total self-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 elevats and advances continual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fun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can affect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dual.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internal dialec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ed by the self-consciousnes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embodies a race of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egation of negation, such is the

temporary condition of individual and present social relation is negated then the latent essence of the individual is realized and new social relation is set up, then the cond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xitence and social relation is negated again. With this means, individual realizes his 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in the negation to himself.

Promoting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is an everlasting topic of man. Individual is the main bo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 himself, 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internal motive power for ever, no matter if human exist in form of colony, individual or category, only that the content of self-consciousness has chronic variety. In those three forms of existence each content is "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ny ",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self" and "the sense of category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ategory".

At present human race is facing many kinds of c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los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In this condition, it is of greater significance to stimulate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 and promote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is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of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human race.

总页数:31页

开本:16K

是否有图表:无

目 录

内容提要

导言‥‥‥‥‥‥‥‥‥‥‥‥‥‥‥‥‥‥‥‥‥‥‥‥‥‥‥‥‥1

一、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2

(二)个体发展的特点‥‥‥‥‥‥‥‥‥‥‥‥‥‥‥‥‥‥‥3

(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5

二、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6

(一)个体与类关系的维度‥‥‥‥‥‥‥‥‥‥‥‥‥‥‥‥‥6

(二)个体间关系的维度‥‥‥‥‥‥‥‥‥‥‥‥‥‥‥‥‥‥7

(三)个体与自然关系的维度‥‥‥‥‥‥‥‥‥‥‥‥‥‥‥‥8

1.个体的发展要促进自然的优化 ‥‥‥‥‥‥‥‥‥‥‥‥‥‥9

2.个体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层次性跃进‥‥‥‥‥10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内在机制 ‥‥‥‥‥‥‥‥‥‥‥‥‥‥‥‥‥12

(一)自我意识运行的动力 ‥‥‥‥‥‥‥‥‥‥‥‥‥‥‥‥12

(二)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13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中介 ‥‥‥‥‥‥‥‥‥‥‥‥‥‥‥‥14

(四)自我意识主导下个体的辩证发展 ‥‥‥‥‥‥‥‥‥‥‥14

四、自我意识在人类发展中的进化 ‥‥‥‥‥‥‥‥‥‥‥‥‥‥‥16

(一)群体存在状态下,以“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内容的个体自我

意识‥‥‥‥‥‥‥‥‥‥‥‥‥‥‥‥‥‥‥‥‥‥17

(二)个体存在状态下,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内容的个体自

我意识‥‥‥‥‥‥‥‥‥‥‥‥‥‥‥‥‥‥‥‥‥17

(三)类的存在状态下,以“类观念、类意识”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

识‥‥‥‥‥‥‥‥‥‥‥‥‥‥‥‥‥‥‥‥‥‥‥18

(四)自我意识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9 小结 ‥‥‥‥‥‥‥‥‥‥‥‥‥‥‥‥‥‥‥‥‥‥‥‥‥‥‥‥21 注释 ‥‥‥‥‥‥‥‥‥‥‥‥‥‥‥‥‥‥‥‥‥‥‥‥‥‥‥‥22 参考文献 ‥‥‥‥‥‥‥‥‥‥‥‥‥‥‥‥‥‥‥‥‥‥‥‥‥‥23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 言

对人类自身存在境遇和发展前景的关注是哲学反思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是以“个人”为立足点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但他是立足于阶级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来研究个人的存在。在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马克思关于‘历史归根到底是个人发展史’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的论断……从理论上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2]人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创造性源于人的意识自觉性,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内在主导因素。“‘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既然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包含深刻的合理的内核,我们就不应该轻易地抛弃,而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加以改造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来”。[3]探讨个体发展的规律必须研究自我意识与个体发展的内在关系,这是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更是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

由于我国学界对于个体发展理论的探讨起步较晚,加上原有观念的束缚,理论上还存在诸多有待于澄清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一是由于人们习惯于倡导人类整体的进步,颂扬群众的伟大,对于立足个体探讨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存有疑虑;其二某些学者已认识到立足个体研究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合理性,甚至已触及到了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因——自我意识,但是并没有把握住主导个体发展的辩证法,理论硬核仍属欠缺。

为了补足理论的缺失,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发展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切中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因——自我意识,对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作了尝试性的阐释。

一、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内地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概念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关涉人的存在发展以及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概念,是研究人的问题的核心概念。近代哲学的发端者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这一革新反叛性的命题确立了“自我意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不言自明的前提地位;康德强调“逻辑与直觉的统一”,主张“自由意志”从而把“自我意识”作为人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导原则和先验前提;费希特在其《先验唯心论体系》中把“自我意识”作为创生“自我”,创生“非我”,统一“自我与非我”,从而创生万物的能动的精神力量;黑格尔认为作为绝对理念的自我意识是人的内在本质。 自我意识对于人的活动,人自身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无可争辩,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致思于考察“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自我意识内涵可归纳为: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对自身本质、潜在能力、现实的境遇、生存使命、当下任务、发展道路等对自身的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觉悟、自省和全面反思的意识。

对于自我意识的内涵可以以下几方面来把握。首先,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直接目的在于个体自身的发展与实现。因此,区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主体意识、客观意识不在于个体自我在意识着“什么”,而在于“为谁”而意识。当然主体意识、客体意识、对象意识等意识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也是人自身的发展,但是这三种意识的直接目标则是向外的,“改造客体和对象”的意识,而不是向内的直接服务于个体的发展。其次,自我意识还应是多方面、多维度、反思的意识而不是唯物独尊的自私意识。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并非单单个体自身的因素。因此,服务于个体发展这一直接目的,自我意识应该对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多方面考察,多维度综合反思。否则不顾客观条件仅凭主观愿任性地行为,恰恰是无意识,失去自我意识的表现。可见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是以尊重客观条件、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的。第三,自我意识还是一种不断发展提高,动态存在的意识。高度的意识自

觉是人超越动物及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人们意识到的活动,因此自我意识会随着个体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层次,而不是止于一种存在状态,一种发展水平的意识,否则便是自我意识的钝化和丧失。

(二)个体发展的特点

人的本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有不同于动物和其他生物的特殊的生存发展方式。马克思曾指出“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肉体组织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可见,“实践性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最基本的属性。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决定了人的本质不同于动物的本质,不是既定不变的本质,而是创造生成性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由潜在到现实,不断丰富实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创造生成性决定了人具有“非其所是,是其所非”的属性,人的本质的创造生成性体现了实践是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力量,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人潜在的本质是潜在的社会关系,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实的社会关系,把人的潜在本质实现为新的社会关系是人发展的具体方式。这种发展是在前人发展的水平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的发展,因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6]也就是说,前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对后代人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又具有制约性。由于社会关系与人的本质是统一的,前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对后代人发展的奠基与制约作用,实质是前人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对后代人发展的奠基与制约。从人创造性生成性的本质来说“一旦人已经存在,

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产物和结果”[7]后代人必然对即有的社会关系作出扬弃,利用其奠基作用改变其制约作用,这一扬弃的过程,就是后代人创造新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本质,发展自身的过程。

个体属于人类整体中的一员,人类整体的发展规律不但对个体适用,而且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出来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体是整体存在的现实基础,整体存在于个体之中,整体的发展通过个体发展来实现,并实现于个体之中。“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8]“我们必须从‘我’出了,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要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时我们必须从经验论和唯物论出发”。[9]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使“人民群众”不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就必须落实到“现实的个体”身上。从根本上讲,从现实的实践活动看,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对整体的进步有绝对决定的意义。因为现实存在的是个体,实践要有各个个体来承担,哲学的关怀落到个体的层面才能使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找到根基和现实力量。“过去我们研究人的论著,为什么反而让人感到恰恰看不到人?就是因为我们只看重作为群体的人,轻视乃至无视作主芸芸众生的个人”。[10]人类丰富的本质是通过各具特色的个体和个体创设的风格各异的个体社会关系表现的。个体的发展就是通过个体的实践,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创设新的社会关系,从而把个体潜在的本质实现为现实的社会关系,把以现实社会关系存在的人类本质同化于自身的过程,是个性本质类化与共性本质个性化的同一过程。

(三)自身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反思“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个体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前提。

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既定不变的本质,而是创造生成性的本质,个体的发展是在个体的实践创造活动中实现的。“自我意识也是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所必要的前提……没有自我意识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11]“自我意识本身参与了人的自我生成,因此人的自我追问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就成为一种本然的前提”。[12]清醒明确的自我意识是人的实践活动能动性、创造性的源泉,也是个体主宰自身命运,促进自身发展的保证。 第二,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具有动力作用。

实践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和根本途径,实践是代表主体意志的能动活动,自我意识充分渗透了个体意志,而“意志是个创造的能力……意志可决定当该有,若现实上没有,付之实行不就有了吗!不但如此已有的还可以去掉所谓‘革故生新’能令有者无,能令无者有,就是创造。创造的意义要透过意志来表示,因而康德讲道德实践就一定提出自由意志,中国人则讲良知,这才是创造之源”。[13]因此,个体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的动力机制,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自我意识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表现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意识自觉的活动,人的意识自觉性使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贯穿了人的主观目的,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表现在,自我意识能够全面反思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框正自我发展的方向,自我意识是动态存在的意识,具有自我否定无限发展的属性,从不满足于个体现实的生存状态,从不停滞于一种意识水平,而是不断扬弃个体已实现了的本质,开发其潜在本质,推动个体发展的突破和飞跃。

二、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

自我意识作为内在于个体的精神动力和主导力量绝非单单对自身存在及意愿的意识,还内在地蕴含着对对个体存在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意识。影响个体存在发展的因素繁杂众多,自我意识的视域也宽泛广博。但是我们立足于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有根本决定意义的因素可分为在三个关系维度即:个体与类的关系、个体间的关系、个体与自然的关系。自我意识的这三个基本维度,我们是从横向空间角度来划分的,但是所有因素又

都是纵向历时的。所以自我意识作为动态的存在又不需要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把握。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要求我们从时空的交错点反思这些因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一)个体与类关系的维度

任何人类个体都是人类整体中的一员,都具备人之为人的共性。丰富的人性本质就是通过个体迥异,特征丰富的个体来实现的,因此个体的发展不仅不能脱离和违背人的类本性而且应当自学遵循人类本性,丰富人类本性。因此,追求个体的发展首要的前提是具有清醒的类意识,正确把握个体发展与人类整体进步的关系。人的类本质,作为创造性的本质是由潜在到现实,由贫乏到丰富逐步开发实现出来的。

人是做成的,不是无意识地自然形成的,于是才有“做人真难!”的感叹。人作为个体生于世间,前人赠于他丰富的人性本质和一定水平的人类性能力,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接受现存人性品质的塑造,自觉地符合同化时代水平的人伦人道和人品,自觉地做成为人。

取得时代水平的人伦人道和人品,是现实存在的人类本质,每一位追求自身发展的个体都不能无视与违背,否则的话凭主观任性追求自我发展,必将被人的粗俗、野蛮的自然欲望与本能所驱使,做出违背人性与人道的蠢事,就会导致个体的堕落,人性的泯灭。

当然强调人类共性本质的基础前提地位及其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可无视个性和个体的特殊本质,否则片面强调共性又会导致人类本质的空幻与虚无,没有个性的千差万别,就没有共性的丰富多彩。

(二)个体间关系的维度

[14] “人是名符其实的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

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种历史决定的。追求个体自身的发展,必须意识到个体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个体的发展相互之间是统一的。

首先,个体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一致的。人类整体性的丰富本质存在于个体之中,并通过个体实现出来,人类共性的本质及发展程度对个体发展的制约,即是其他个体的本质及发展水平对此一个体的制约;个体的特殊本质开发实现为人类性的本质,就是此一个体的特殊本质实现为其他个体的本质,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因此个体的发展程度,个体本质开发实现的程度及个性丰富程度与人类整体进步一致,即与其他个体发展水平、个性丰富程度、本质实现程度一致。一部分个体发展的残缺和贫乏即是人类整体本质开发实现的不足,必将对其他个体本质的开发,个性丰富有阻抑制约的影响。个体的发展,个体能力的开发,个体本质的丰富与实现,即是个体个性的实现与丰富,个体崇高而丰富的人性品格会由于个体间的交流与共享而增值。

其次,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个体之间在具体发展手段上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料馈乏,一部分人获得了物质资料就获得了发展自身的手段,就能获得自身的发展;而另一部分人失去了物质资料,就失去了发展自身的手段就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人类早期的不合理现象,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人类整体的进步以牺牲个体发展为代价。这种现象并不能证实西方学者所断言的“他人就是地狱”,人性自私,个性对立的结论。因为在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馈乏所造成的个体在发展手段上的对立,并不永恒的现象,不是人的本性的反映。物质手段只在人类发展的某个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才是有决定意义,丰富的人性内容,追求创造与超越的人类性决不是物质资料的占有所能表征的。个体的发展,能力全面开发,本质的不断丰富个性的健全只能在所有个体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因此个体发展内含着所有个体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义上的普遍发展,绝不是唯我独尊的自我设计。

再次,个体的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具有历史的变化性,对此马克思有

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把人类的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之间以个体间的关系特征相区别。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发展的第一阶段,个体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个体之间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发展的关系;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人与人结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追求个体的发展应该把握个体之间关系的时代特征,协调个体间的关系,把自身发展与他人发展相结合,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他个体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发展的历史阶段,每一位个体在追求自身发展,占有物质手段的同时还要兼顾他人的发展,使其他个体也获得发展自身的手段,从而使普遍性的个体得到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整体的进步。将来人类发展到了自由人的联合阶段,个体的能力成为人类整体的财富,个体的特殊本质成为普遍的人性内容,个体的发展是通过精神共享的方式普遍占有其他个体的本质而实现的。

(三)个体与自然关系的维度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头脑,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发展是人向自然的生成,也是自然向人的生成;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充分发展,全面自由的社会“作为人同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人实现的自然

[15]主义和自然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由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我们足可以认识

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我们一般认为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是论述的人作为族类或整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涉及到个体存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实存在的人,从事实践活动与自然打交道的是个体存在的人,人类的发展是通过现实存在的个体的发展实现的,因此不把自然与人的关系落实到自然与个体的关系上,不把个体发展与自然联系起来,自然便落于人的意识之外,落于人的实践之外,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便流于空淡。另外,人自身的发展是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而实现的,个体对于自然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类整体以及其他个体的态度,协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协调个体与自然的方式得到实现。因此立足自我意识探讨个体的发展,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尤其重要

的维度。

1.个体的发展要促进自然的优化

自然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的存在发展都离不开自然,人的发展,人的潜能的开发实现,人的本质的创造生成是通过改造变革自然存在物和自然环境实现的,因此,个体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理应优化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与物质条件。人无论作为族类还是作为个体都要意识到,人生存于自然之中,人的发展是自然整体进化与发展的一个内在环节。人都具有食色生老之自然生命,理应遵守自然运行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人具有自我意识使人超出了一般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超越性就在于人能认识自然及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使自然的发展有利于人的发展,使人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的优化,从而人作为自然中的有机存在和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都得以协调地发展。“如同恩格斯所说,人的自我意识,其实也是人赖以诞生的物质世界的自我意识,人创造世界其实也是世界通过人而自我发展演进。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人才算真正有所自觉,才不致于干出毁灭自然而后自毁的事情,才能诗意般地栖居于世界之中,才会最终实现自己的本性与天命”。[16]否则人若凌架于自然之上或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以霸主自居,无视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肆意宰割自然,恰恰是不自觉,无意识的表现,势必导致人与自然两败俱伤,停滞和倒退,从而不但使人主导自然之梦破灭,而且人对自身的主导权也会被剥夺。

2.个体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层次性跃进。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在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现实地践行着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则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类个体。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不是一蹴成就的行为,而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彼此对应,层层跃进,逐渐深化的过程。“自然向人的生成”和“人向自然的生成”有相互对应的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人与自然在生存层次上的双向生成。自然物生成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满足了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而使原有的自然物品生成为符合人的目的,为人的物品;与此对应,人由于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必

须品而取得了生存的能力,成为自然中的一种存在物。人类产生后基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料是由自然提供的,自然存在物一旦满足了人的需要便改变了其自在存在的状态,生成为为人的存在物,这是自然向人生成的第一步。人类产生后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便是生存下去的问题,人一旦解决了生存问题,便成为自然界中一个具有存在权力与能力的种类,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是人向自然生成的第一步。

第二,人与自然在智力、体力层次上的双向生成。人按其自然本能来说是自然界中极为低能无力的种族,但是人是具有高度意识自觉能力的高级生命,通过其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制造各种工具和器械,这些工具和器械在人的活动中执行着人的体外器官的功能。一方面通过使用工具和器械,使本来属于自然界中其他特殊的物种的体力、智力和技巧等各种特长转化为人自身可以驾驭的体力、智力和技巧,自然界的智力、体力和技巧方面的属性生成为人的属性;另一方面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和器械使自身从一个低能无力、本质贫乏的种族逐步具有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的体力、智力和技巧,人的本质和属性具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的本质和属性,人在体力、智力和技巧方面进一步向自然生成。人与自然在体力、智力上的双向生成。一方面使物种的能力和属性超出了种的限制,增强了人的能力,丰富了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弥补了物种本能与属性的局限,增强了物种本能的作用,扩大了其影响。

第三,人与自然在精神层次上的双向生成。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改造利用自然的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特别是当一系列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出现时,本来属于大自然的“万类霜开竞自由”的自然生命精神逐渐被人类所吸取和接受,从而生成了人的“类意识”、“地球家庭观念”等要求人类共同发展的精神;与此相应本来属于人类的伦理与博爱生成为泛爱万物的生态伦理精神,这是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至高指向在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纵观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人从最近似自然存

在物,但却是有极低自然能力与属性的状态,逐渐发展为极大地超出自然存在状态,但却是具有极丰富的自然能力与属性的状态,正象高清海教授指出的,人的发展是逐渐走出自然的过程,然而也是逐渐更深入全面地走进自然的过程。

人的发展过程是“人与自然”双向生成,逐渐深入层层跃进的过程。个体作为现实的实践者和人类发展的主体,在致力于自身发展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进程与状态,从而自觉地把人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协调起来,真正实现人向自然的生成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和谐一致。例如在致力于开发自然资源,创造工具,增进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工业化阶段,个体致力于科学创造和科技发明无论于人类整体的进步,于个人的发展,还是于自然的开发、进化都是极适宜而必须的;

但是,如果人类科技发展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人的体外器官、能力、智力已强大到极高的程度而且现实的问题迫切呼吁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生成,此时如果不识时务,不顾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科技而科技,搞什么“克隆人”等有丧人伦的所谓创造,势必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人性堕落,自然损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两败俱伤,全面倒退。人的合理发展应该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17]当然,自然的进化,人类的进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不能一刀切,每一个具备人类意识和人性精神的人都应该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把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与自然的良性发展相联系,促进自身发展,推动人类进步和自然的优化。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内在机制

(一) 自我意识运行的动力

自我意识在从多个维度认识和反思了影响个体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的基础上,依据个体自身当下的生存境遇、现实的愿望和要求,逐渐明确了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这种反映了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影响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充分认识,理性地思考和反思的产物,又内含着个体意志、愿望、情感爱好等非理性内容,既不是仅从主观臆想出发,无视客观条件,肆意裁排规律的自大和狂妄;也不是无奈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生硬与冷漠,屈从于条件和规律的役使,牺牲人性遵循原则的无为之举,而是理性与非理性交相作用的产物,是现实的人性内容和人性要求的真实表白。这种自我意识代表着个体改变现实生存状态,开发自身潜在能力和本质,塑造新我的要求,充满了内在的张力,从而为自我意识的运行准备了动力。在个体由潜在到现实,由隐像到显像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意识改变现状,塑造新我的愿望,从而使自我意识原有的张力得以发挥,同时耗尽了自身的力量。自我意识内在张力发挥与消耗的同一性,决定了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

(二)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个体的发展是在一定意识水平上的发展,也是被一定水平的意识所意识着的发展。一定水平的自我意识由于其代表着个体的愿望和要求充满了张力,必然推动和主导着个体向更高阶段发展,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就表现为:一种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发挥自身张力消解自身的过程,是个体意识着的发展过程,因此是同一种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同时.........在蓄积张力,提升自身;当个体发展到更高阶段时,自我意识也被提升到.........

与其相应的更高阶段,在新的阶段,新的水平的自我意识也是一方面主导个体发展、消解自身,一方面意识着个体的发展提升着自身,当然发展是无停顿的,意识是连贯的,在个体发展中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永远是统一的。

由分析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我们可以得到三点认识。第一,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也就是自我意识在同一过程中的两面性,从

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发挥自身张力一面看,它在消解着自身,从它意识着个体发展,蓄积着张力一面看,它在提升着自身。第二,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中,提升与消解的是个体的一定阶段、一定水平、具体的自我意识,而作为个体总的意识水平是不断发展的。不消解掉个体在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自我意识,不把它提高到新的水平与层次,就不会有个体意识水平的总体发展。第三,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内在的决定机制,它决定了个体总的意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个体不断发展。个体的发展是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相统一的辩证机制主导的,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主导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中介

自我意识作为能动的精神原则,是抽象的存在物。自我意识的存在和运行必然有外在的感性表象和现实中介,否则它的存在和运行无法实现,也无法被人认识和把握。由上文分析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可以认识到,自我意识与个体的发展紧密相联,自我意识提升的过程是其对个体发展意识的过程,自我意识消解的过程是其主导个体发展的过程。因此,个体的发展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外在显现,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内在精神,个体的发展是自我意识运行的中介,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在个体的发展中实现的。

把握自我意识及其运行机制,必须借助于个体发展这一中介,否则,自我意识的存在无以依据,自我意识的运行机制也无处着落,便会滑入黑格尔式的客观唯心论。他把自我意识作为绝对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物,而把现实存在的一切都看作虚无。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事物没有发展;而自我意识却能神出鬼没地幻化出一切,主宰着一切流行运转。实际上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是在个体发展、个体实践中实现的统一。实践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和现实途径,自我意识的运行以个体发展为中介,也就是以个体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因此自我意识的运行以个体发展为中介,自我意识内在的精神动力就表现为现实实践的能动性,其

内在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个体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便表现为实践发展的辩证性。

(四)自我意识主导下的个体的辩证发展

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首先表现为对个体现实存在(社会关系)的否定和要求实现潜在的人的本质,创设新的社会关系。“个人相互间的这种私人的个人的关系,创立了——而且每天都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18]当然这种否定是扬弃性的否定,即意识到既有社会关系的两面性并且作出选择。自我意识对个体现实存在(社会关系)的否定和要求实现潜在本质的愿望使它充满了张力。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第二个环节是内在意识转化为实践的意识,并在实践中改造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实现了个体潜在本质,使个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环节使自我意识原有的张力得以发挥,实现了对原有否定的否定,达到了肯定。这个肯定的环节作为前一阶段发展的终点也是新阶段发展的起点。人的创造性本质必然使个体自我意识对实现了的本质(社会关系)进行新的否定,个体便开始了新的阶段的发展。

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个体发展就呈现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肯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个体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自我意识发挥作用,消解自身的过程;另一方面个体的发展过程及其新的发展层次又是个体自身意识到了的,从而使自我意识得到了提升,在新的层次上蓄积了张力。在这种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自我意识所完成的每一次辩证发展都是其内在张力的发挥消耗的过程,也是新的张力蓄积的过程。在自我意识这种辩证机制的主导下,个体的发展呈现为持续的发展,因为“人总是给自己提出‘改变’现状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只不过是人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培养自己的新‘人性’的根本文化任务的外在表现。而新的形象和新的人性的得以形成,又都是以对自己的生活(生命)的‘新’看法,‘新’想法为依据的。所以,人对世界的‘有意识地’改造,或者说‘人对世界进行改造的意识’是以‘人对自己生活(生命)

的改造意识’即‘新人生成’的创造意识为基础的。这就是人创造文化,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自我意识’”。[19]个体发展的过程是个体改变社会现状和现有的社会关系,从而把自身潜在的本质实现为新的社会关系的过程,是个体向‘新人’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个体自我意识为内在动力,以自我意识的运行机制为主导原则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原有“自我意识”实现消解的同时新的“自我意识”提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丰富,人的潜力逐渐开发的过程,是普遍性的个体持续全面发展的过程。相反,个体迷失了自我意识也就失去了创造的本性,前进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个体发展脱离了自我意识的辩证机制,就会偏执一方,实则是无意识地蛮干与任性,也失去了全面实现人性,无限开发人的潜能的意义。因此个体的发展失去了自我意识或脱离了自我意识的辩证原则就是对人性的背叛,也将失去人之为人的意义。

四、自我意识在人类发展中的进化

发展是事物的普遍属性,也是人类社会的根本使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具有高度意识能力的人类个体所承担的,是个体自我意识主导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时代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整体的进步,根本的途径在于调动起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人类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目前,不少人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发展依次要经历群体、个体和类三种存在状态,以为只有人类处于个体存在状态时个体才是人类存在发展的主体,自我意识才具有内在决定作用,而在另两种存在状态下,个体不具有主体性质,个体自我意识也不具有决定作用。这种认识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人类无论处于群体,个体还是类的存在状态,人类相对于自然而言,以人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的意义上讲,人是永恒的主体,群体、个体、类只是人类发展经历的不同存在状态。从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言,人

无论处于群体、个体或类的状态,个体即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根本决定的意义。人类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是通过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的发展而生存和发展的,个体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永恒主体,自我意识永远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只不过是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自我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

(一)群体存在状态下,以“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识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单凭个人能力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人类以群体形式存在,这既是外界客观条件决定的结果,又是个体意识选择的产物。个体都具有自我生存发展的意识,也都意识到了自身能力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从而也就意识到了加入群体,维护群体是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才有了原始氏族部落生活和原始的共产主义意识。因此在群体存在状态下,个体自我意识是以“群体存在和发展”的意识为内容的。这种以维护群体存在和发展为内容的自我意识是人之高于动物界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本体现。如果不能认识人类最初的“群体”存在状态所具有的个体意识自觉、意识选择的意义,从而把这种“群体存在”完全归纠于自然环境的决定必然把人降低为毫无意识能力,被动适应于外界环境的动物,从而也就抹杀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意义。只有把人类的群体存在理解为客观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人自身能力)决定基础上的个体自我意识选择的结果,才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的创造性本质。

(二)个体存在状态下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识

人类以个体形式存在表明人类推翻了外界自然作为制约力量的主宰地位,摆脱了人身依附,是人类整体进步发展的结果。人类以个体形式存在也表明每一个体对自身能力与地位的认可,表达了个体要求从自身出发利用、占有外物、开发自身潜能,丰富自身本质的要求,这是一种自我实

现、自我发展的自我意识。

个体存在状态下这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个体自我意识表达了每一个体占有外物发展自身的要求。这种以占有外物为手段的自我发展,表明了人对物的依赖。在个体存在状态下,每一个体都追求自身的发展,自我实现,但是人的任何一种方向上的发展都以对物质条件的占有为前提,人们过分重视物质条件的前提地位,往往会造成遗忘人之生存的根本目的——发展自身,从而把手段作为目的,把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造成人为物役的异化现象;突出个体,片面追求自身的实现,往往会忽视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其他个体的发展,造成人际关系疏离个体存在孤立,个体发展碰壁。

(三)类的存在状态下,以“类观念、类意识”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识

个类无限发展的要求,必然使人类走出“个体”极端化的困境,升华为更高级的存在状态,即“类”的存在状态。当人类处于“类”的存在状态时,人类生产力已得到极大发展,社会财富已是极大丰富,每一个体都获得了充分发展自身的物质手段,而且个体在精神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彻底摆脱了人身依附和物质依赖,确立了类观念和类意识。人类达到了类的存在状态,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结果,然而人类处于类的存在状态,根本的意义在于个体以“类观念,类意识”作为自我意识的内容,从而使个体自身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与精神自由的丰富达到合谐的统一,使发展的手段与发展的目的得以统一,使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然的优化得以统一。

可见,人类作为主体与自然界作为客体相对而言的,人类所经历的群体、个体、类的存在形态并没有否定个体在人类整体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而是确证了个体发展对人类整体进步的决定意义;也没有否决个体自我意识在人类进步发展中所引起的内在动力作用,而是确证了个体自我意识在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个体发展、整体进步的无限开拓

进取的潜力。实际上人类作为主体所经历的群体、个体和类三种存在形态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在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中,主导个体发展所经历的三个环节与层次。因此,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中个体是永恒的主体,自我意识永远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辩证原则,促进个体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人类各个时代永恒的主题。

(四)自我意识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发展遇到一系列难以解脱的危机,“这些危机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危机即人口数量剧增,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社会危机,即社会结构失衡,人际关系紧张,贫富差距拉大等;三是人性危机既人的物欲恶性膨胀,精神世界空虚,人格畸型

[20]残缺等”人类发展的危机表明现代个体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三大发展危机暴露出了传统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在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所造成的紧张对立乃至异化,昭示了传统发展观的缺陷以及个体自我意识的混沌和僵化。观念的落后在于个体缺乏意识自觉,意识的混沌在于自我意识运行的失衡,走出发展的困境,确立正确合理的发展观念,必须激活个体自我意识,调动其自我意识的辩证机制。

缘于对人类自身发展危机的普遍关注与焦虑,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并成为本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居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范式。“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诞生,表现了人类对三大发展危机的深刻反思和力图消除三大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统一的决心。”[21]可持续发展观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无容置疑,然而如何使社会实践的主体,即人类个体确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并且运用它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却是更为重要的,否则理论无论多么完美只能成为动听的梦幻曲;可持续发展观的孕育和形成是以人类对自身本质及其发展方式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为思想逻辑前提的,因此增强个体自我意识,深刻认识人的本质,自觉把握人类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对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普及实施具有关键作用和决定意义。“以人为中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特

点,可持续发展观的以人为中心指的是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取得协调关系的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环绕人并为了人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自然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范式。”[22]可持续发展不是固止于任何一个环节,势态、水平的发展,而是不断超越,无止境的发展,是一种内含着辩证法原则的永恒发展,螺旋式上升,阶梯性前进,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相统一的机制主导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能否全面实施和获得实际的效果,关键就在于能否使普遍的人类个体都得以持续发展,而决定普遍的人类个体发展状况的内在因素就是个体自我意识及其运作方式,即能否使自我意识在主导个体发展中达到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

总之,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实施过程、实现程度决定于普遍性个体的觉悟程度、自我意识水平及其运作形式。而作为可持续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系列的发展危机,其根源在于普遍的人类个体迷失了自我、失落了自我意识,特别是疏离了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所具有的内在决定作用,辩证主导作用。因此消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使个体发展走出当下的困境,最实现的而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激发个体自我意识,并且促进个体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的宏图大略被践行于普遍性个体的一切活动中,才能使丰富的人性本质和丰富的人性自由在普遍生的人类个体的永恒发展中得到逐步实现。

小 结

本文把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自我意识不是自私的唯我意识,是以自我的发展为中心,围绕着自我并服务于自我发展的多维意识;把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作为主导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强调了自我意识的动态存在的属性,突出了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与意识个体发展的统一性与制约性,从而挖掘出了自我意识运行机制的辩证性,找到了个体全面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人的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与制约,可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不是立足于外在现象的层面分析,而是切中富有能动精神的自我意识,论证了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即自我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从内在决定因素,主导原则阐释个体发展的规律。

与其说本文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新思路,不如说对个体发展规律作了辩证理解;与其说指出了个体发展的新模式,不如说对个体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倡议,即唤醒了个体自我意识,在个体活动中践履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哲学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1999年12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0年1月

论文中文题名:论个体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论文英文题名:Treati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作者及所在单位(院、系、所):王天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所):蔡英田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标识(根据中图法第四版分类):B0-0

中、英文主题标识(即关键词):个体 发展 自我意识

individual development self-consciousness

中文文摘:

人类自身的发展是被人所意识着的能动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主导因素。立足于个体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内在联系,探讨个体发展的辩证法是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自我意识是以个体的发展与实现为中心和直接目的,对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全面地觉悟和反思的意识。直接服务于个体自身的发展与实现是自我意识的根本意义;多方面觉悟和反思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是自我意识确立的基础与前提;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决定了自我意识对于个体发展的动力作用与主导地位。

实践性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基本属性。个体发展是通过实践改变个体的现实社会关系创设新的社会关系,由潜在到现实创造生成性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动力源泉和主导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多种因素,构成了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有三个:个体与人类的关系,个体间的关系,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个体要意识到人类的共性是个体的前提,个体发展要基于时代发展水平,同化类性本质,以个性特征丰富人类的共性;个体之间在发展的目标、途径上相关一致的,在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个体发展在手段上的对立是暂时的,不是本质上的对立,个体间的关系特征是有历史变化性。个体与自然的关系能够从精神的深层反映出个体与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的情状与势态,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落实到个体与自然的关系的层面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的意识内容,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被践履。个体的发展要促进自然的优化,特别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层次性跃进。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有三个层次:一是生存生成的层次,二是智力与体力生成的层次,三是精神生成的层次。面对工业化带来的负效应和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当务之急是超越智力、体力生成的环节,跃进到精神生成的层次。

自我意识运行机制的辩证性体现为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自我意识通过对影响个体发展的诸因素多维度的觉悟与反思不但确立了个体

发展的方向而且充满了改变现状,塑造新我的张力,从而为自我意识的运行准备了动力。自我意识的张力发挥与耗散的同一性决定了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表现为:一定水平的自我意识在推动主导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张力,消解了自身,但是这一发展过程被同一个自我意识所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便在这一过程中蓄积了张力,提升了自身。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即自我意识的两面性。对于“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来说,提升与消解的是某个阶段和水平的具体的自我意识,个体总的自我意识则在这种具体的阶段性的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中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前进。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以个体发展为中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 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个体的发展,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即否定个体现存的状态及其现实的社会关系,然后实现个体潜在的本质,创设新的社会关系,此后再次否定个体的存在状态及其社会关系,个体在自身的否定中,实现自身全面持续的发展。

促进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人类无论处于群体、个体、类的存在状态,个体性的人永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主体,自我意识永远是内在的动力。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内容具有历史的变化性,在群体、个体、类三种存在状态下,其内容分别是:“群体的存在与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类观念类意识”。

目前,人类发展面临多种危机,个体发展处于困境的形势下,激发个体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更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英文文摘:

The development of man himself is dynamic and awared by himself, 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leading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rom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the self-consciousness to probe into the dialec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decided by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inquired for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t philosophy and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elf-consciousness as one tak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as its centre and direct goal can aware and introspect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is the essential sense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overall awarness and introspection of various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the base and premi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consciousness; Dynomic func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self-consciousness is decided by its self-negating delactical development.

The practical and social character is the elementary character of human esse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realized from latency to reality through reforming his present social relation and setting up new social relation in individual practic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ake up the main dimensions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three main dimensions of self-consciousness are relation of individual and the human, relation among individuals and relation of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Individual should aware that general character is the premise of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hould be based on contemporary level, assimilate the general essence of the human and enrich the general essence of human with his personality. It is relative and identical for each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in goal and means. In some period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antithesis in means of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is temporary and isn't antithesis in essence, the feature of the relation among individuals has historic variety;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can reflex the condition and circumstanc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he human and among the individu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can be the conten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 the two-way resulta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 can be put into effect only w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be fulfil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n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hould promote the nature, especially the leap forward of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of " the two-way resulta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two-way resulta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as three levels: the first is the level of subsistence, the second is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strength, the third is the level of spirit. Facing the negative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cology crisis intensifying day by day, the most important for us is to overstep the link of the resultant of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strength and leap forward into the realm of the resultant of spirit.

The dialectical circulation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embodies in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warness and introspection in many dimensions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he self-consciousness not only establishe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is filled of tension of transforming present condition and moulding "new ego", so that the motive power is prepared for the circula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law of identity of the elavoration and vanishing of the tension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decides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is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self-consciousness in some level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e self-consciousness elavorates its tension and dissolve itself, but this process awared by the same self-consciousness thus the self-consciousness stores up tension and elevates itself in this process.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are two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 of self-consciousness. Towards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the self-consciousness which is elevated and dispeled is some specific one on some stage and level, however the total self-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 elevats and advances continual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fun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can affect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dual.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internal dialec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ed by the self-consciousnes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embodies a race of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egation of negation, such is the

temporary condition of individual and present social relation is negated then the latent essence of the individual is realized and new social relation is set up, then the cond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xitence and social relation is negated again. With this means, individual realizes his 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in the negation to himself.

Promoting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is an everlasting topic of man. Individual is the main bo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 himself, 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internal motive power for ever, no matter if human exist in form of colony, individual or category, only that the content of self-consciousness has chronic variety. In those three forms of existence each content is "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ny ",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self" and "the sense of category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ategory".

At present human race is facing many kinds of c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s los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In this condition, it is of greater significance to stimulate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 and promote the unity of the elevation and disp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is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of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human race.

总页数:31页

开本:16K

是否有图表:无

目 录

内容提要

导言‥‥‥‥‥‥‥‥‥‥‥‥‥‥‥‥‥‥‥‥‥‥‥‥‥‥‥‥‥1

一、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2

(二)个体发展的特点‥‥‥‥‥‥‥‥‥‥‥‥‥‥‥‥‥‥‥3

(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5

二、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6

(一)个体与类关系的维度‥‥‥‥‥‥‥‥‥‥‥‥‥‥‥‥‥6

(二)个体间关系的维度‥‥‥‥‥‥‥‥‥‥‥‥‥‥‥‥‥‥7

(三)个体与自然关系的维度‥‥‥‥‥‥‥‥‥‥‥‥‥‥‥‥8

1.个体的发展要促进自然的优化 ‥‥‥‥‥‥‥‥‥‥‥‥‥‥9

2.个体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层次性跃进‥‥‥‥‥10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内在机制 ‥‥‥‥‥‥‥‥‥‥‥‥‥‥‥‥‥12

(一)自我意识运行的动力 ‥‥‥‥‥‥‥‥‥‥‥‥‥‥‥‥12

(二)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13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中介 ‥‥‥‥‥‥‥‥‥‥‥‥‥‥‥‥14

(四)自我意识主导下个体的辩证发展 ‥‥‥‥‥‥‥‥‥‥‥14

四、自我意识在人类发展中的进化 ‥‥‥‥‥‥‥‥‥‥‥‥‥‥‥16

(一)群体存在状态下,以“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内容的个体自我

意识‥‥‥‥‥‥‥‥‥‥‥‥‥‥‥‥‥‥‥‥‥‥17

(二)个体存在状态下,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内容的个体自

我意识‥‥‥‥‥‥‥‥‥‥‥‥‥‥‥‥‥‥‥‥‥17

(三)类的存在状态下,以“类观念、类意识”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

识‥‥‥‥‥‥‥‥‥‥‥‥‥‥‥‥‥‥‥‥‥‥‥18

(四)自我意识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9 小结 ‥‥‥‥‥‥‥‥‥‥‥‥‥‥‥‥‥‥‥‥‥‥‥‥‥‥‥‥21 注释 ‥‥‥‥‥‥‥‥‥‥‥‥‥‥‥‥‥‥‥‥‥‥‥‥‥‥‥‥22 参考文献 ‥‥‥‥‥‥‥‥‥‥‥‥‥‥‥‥‥‥‥‥‥‥‥‥‥‥23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 言

对人类自身存在境遇和发展前景的关注是哲学反思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是以“个人”为立足点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但他是立足于阶级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来研究个人的存在。在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马克思关于‘历史归根到底是个人发展史’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的论断……从理论上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2]人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创造性源于人的意识自觉性,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内在主导因素。“‘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既然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包含深刻的合理的内核,我们就不应该轻易地抛弃,而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加以改造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来”。[3]探讨个体发展的规律必须研究自我意识与个体发展的内在关系,这是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更是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

由于我国学界对于个体发展理论的探讨起步较晚,加上原有观念的束缚,理论上还存在诸多有待于澄清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一是由于人们习惯于倡导人类整体的进步,颂扬群众的伟大,对于立足个体探讨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存有疑虑;其二某些学者已认识到立足个体研究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合理性,甚至已触及到了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因——自我意识,但是并没有把握住主导个体发展的辩证法,理论硬核仍属欠缺。

为了补足理论的缺失,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发展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切中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因——自我意识,对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作了尝试性的阐释。

一、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内地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概念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关涉人的存在发展以及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概念,是研究人的问题的核心概念。近代哲学的发端者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这一革新反叛性的命题确立了“自我意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不言自明的前提地位;康德强调“逻辑与直觉的统一”,主张“自由意志”从而把“自我意识”作为人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导原则和先验前提;费希特在其《先验唯心论体系》中把“自我意识”作为创生“自我”,创生“非我”,统一“自我与非我”,从而创生万物的能动的精神力量;黑格尔认为作为绝对理念的自我意识是人的内在本质。 自我意识对于人的活动,人自身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无可争辩,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致思于考察“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自我意识内涵可归纳为: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对自身本质、潜在能力、现实的境遇、生存使命、当下任务、发展道路等对自身的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觉悟、自省和全面反思的意识。

对于自我意识的内涵可以以下几方面来把握。首先,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直接目的在于个体自身的发展与实现。因此,区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主体意识、客观意识不在于个体自我在意识着“什么”,而在于“为谁”而意识。当然主体意识、客体意识、对象意识等意识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也是人自身的发展,但是这三种意识的直接目标则是向外的,“改造客体和对象”的意识,而不是向内的直接服务于个体的发展。其次,自我意识还应是多方面、多维度、反思的意识而不是唯物独尊的自私意识。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并非单单个体自身的因素。因此,服务于个体发展这一直接目的,自我意识应该对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多方面考察,多维度综合反思。否则不顾客观条件仅凭主观愿任性地行为,恰恰是无意识,失去自我意识的表现。可见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是以尊重客观条件、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的。第三,自我意识还是一种不断发展提高,动态存在的意识。高度的意识自

觉是人超越动物及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人们意识到的活动,因此自我意识会随着个体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层次,而不是止于一种存在状态,一种发展水平的意识,否则便是自我意识的钝化和丧失。

(二)个体发展的特点

人的本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有不同于动物和其他生物的特殊的生存发展方式。马克思曾指出“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肉体组织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可见,“实践性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最基本的属性。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决定了人的本质不同于动物的本质,不是既定不变的本质,而是创造生成性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由潜在到现实,不断丰富实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创造生成性决定了人具有“非其所是,是其所非”的属性,人的本质的创造生成性体现了实践是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力量,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人潜在的本质是潜在的社会关系,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实的社会关系,把人的潜在本质实现为新的社会关系是人发展的具体方式。这种发展是在前人发展的水平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的发展,因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6]也就是说,前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对后代人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又具有制约性。由于社会关系与人的本质是统一的,前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对后代人发展的奠基与制约作用,实质是前人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对后代人发展的奠基与制约。从人创造性生成性的本质来说“一旦人已经存在,

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产物和结果”[7]后代人必然对即有的社会关系作出扬弃,利用其奠基作用改变其制约作用,这一扬弃的过程,就是后代人创造新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本质,发展自身的过程。

个体属于人类整体中的一员,人类整体的发展规律不但对个体适用,而且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出来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体是整体存在的现实基础,整体存在于个体之中,整体的发展通过个体发展来实现,并实现于个体之中。“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8]“我们必须从‘我’出了,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要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时我们必须从经验论和唯物论出发”。[9]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使“人民群众”不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就必须落实到“现实的个体”身上。从根本上讲,从现实的实践活动看,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对整体的进步有绝对决定的意义。因为现实存在的是个体,实践要有各个个体来承担,哲学的关怀落到个体的层面才能使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找到根基和现实力量。“过去我们研究人的论著,为什么反而让人感到恰恰看不到人?就是因为我们只看重作为群体的人,轻视乃至无视作主芸芸众生的个人”。[10]人类丰富的本质是通过各具特色的个体和个体创设的风格各异的个体社会关系表现的。个体的发展就是通过个体的实践,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创设新的社会关系,从而把个体潜在的本质实现为现实的社会关系,把以现实社会关系存在的人类本质同化于自身的过程,是个性本质类化与共性本质个性化的同一过程。

(三)自身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反思“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个体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前提。

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既定不变的本质,而是创造生成性的本质,个体的发展是在个体的实践创造活动中实现的。“自我意识也是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所必要的前提……没有自我意识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11]“自我意识本身参与了人的自我生成,因此人的自我追问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就成为一种本然的前提”。[12]清醒明确的自我意识是人的实践活动能动性、创造性的源泉,也是个体主宰自身命运,促进自身发展的保证。 第二,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具有动力作用。

实践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和根本途径,实践是代表主体意志的能动活动,自我意识充分渗透了个体意志,而“意志是个创造的能力……意志可决定当该有,若现实上没有,付之实行不就有了吗!不但如此已有的还可以去掉所谓‘革故生新’能令有者无,能令无者有,就是创造。创造的意义要透过意志来表示,因而康德讲道德实践就一定提出自由意志,中国人则讲良知,这才是创造之源”。[13]因此,个体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的动力机制,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自我意识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表现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意识自觉的活动,人的意识自觉性使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贯穿了人的主观目的,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表现在,自我意识能够全面反思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框正自我发展的方向,自我意识是动态存在的意识,具有自我否定无限发展的属性,从不满足于个体现实的生存状态,从不停滞于一种意识水平,而是不断扬弃个体已实现了的本质,开发其潜在本质,推动个体发展的突破和飞跃。

二、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

自我意识作为内在于个体的精神动力和主导力量绝非单单对自身存在及意愿的意识,还内在地蕴含着对对个体存在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意识。影响个体存在发展的因素繁杂众多,自我意识的视域也宽泛广博。但是我们立足于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有根本决定意义的因素可分为在三个关系维度即:个体与类的关系、个体间的关系、个体与自然的关系。自我意识的这三个基本维度,我们是从横向空间角度来划分的,但是所有因素又

都是纵向历时的。所以自我意识作为动态的存在又不需要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把握。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要求我们从时空的交错点反思这些因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一)个体与类关系的维度

任何人类个体都是人类整体中的一员,都具备人之为人的共性。丰富的人性本质就是通过个体迥异,特征丰富的个体来实现的,因此个体的发展不仅不能脱离和违背人的类本性而且应当自学遵循人类本性,丰富人类本性。因此,追求个体的发展首要的前提是具有清醒的类意识,正确把握个体发展与人类整体进步的关系。人的类本质,作为创造性的本质是由潜在到现实,由贫乏到丰富逐步开发实现出来的。

人是做成的,不是无意识地自然形成的,于是才有“做人真难!”的感叹。人作为个体生于世间,前人赠于他丰富的人性本质和一定水平的人类性能力,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接受现存人性品质的塑造,自觉地符合同化时代水平的人伦人道和人品,自觉地做成为人。

取得时代水平的人伦人道和人品,是现实存在的人类本质,每一位追求自身发展的个体都不能无视与违背,否则的话凭主观任性追求自我发展,必将被人的粗俗、野蛮的自然欲望与本能所驱使,做出违背人性与人道的蠢事,就会导致个体的堕落,人性的泯灭。

当然强调人类共性本质的基础前提地位及其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可无视个性和个体的特殊本质,否则片面强调共性又会导致人类本质的空幻与虚无,没有个性的千差万别,就没有共性的丰富多彩。

(二)个体间关系的维度

[14] “人是名符其实的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

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种历史决定的。追求个体自身的发展,必须意识到个体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个体的发展相互之间是统一的。

首先,个体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一致的。人类整体性的丰富本质存在于个体之中,并通过个体实现出来,人类共性的本质及发展程度对个体发展的制约,即是其他个体的本质及发展水平对此一个体的制约;个体的特殊本质开发实现为人类性的本质,就是此一个体的特殊本质实现为其他个体的本质,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因此个体的发展程度,个体本质开发实现的程度及个性丰富程度与人类整体进步一致,即与其他个体发展水平、个性丰富程度、本质实现程度一致。一部分个体发展的残缺和贫乏即是人类整体本质开发实现的不足,必将对其他个体本质的开发,个性丰富有阻抑制约的影响。个体的发展,个体能力的开发,个体本质的丰富与实现,即是个体个性的实现与丰富,个体崇高而丰富的人性品格会由于个体间的交流与共享而增值。

其次,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个体之间在具体发展手段上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料馈乏,一部分人获得了物质资料就获得了发展自身的手段,就能获得自身的发展;而另一部分人失去了物质资料,就失去了发展自身的手段就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人类早期的不合理现象,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人类整体的进步以牺牲个体发展为代价。这种现象并不能证实西方学者所断言的“他人就是地狱”,人性自私,个性对立的结论。因为在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馈乏所造成的个体在发展手段上的对立,并不永恒的现象,不是人的本性的反映。物质手段只在人类发展的某个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才是有决定意义,丰富的人性内容,追求创造与超越的人类性决不是物质资料的占有所能表征的。个体的发展,能力全面开发,本质的不断丰富个性的健全只能在所有个体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因此个体发展内含着所有个体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义上的普遍发展,绝不是唯我独尊的自我设计。

再次,个体的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具有历史的变化性,对此马克思有

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把人类的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之间以个体间的关系特征相区别。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发展的第一阶段,个体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个体之间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发展的关系;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人与人结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追求个体的发展应该把握个体之间关系的时代特征,协调个体间的关系,把自身发展与他人发展相结合,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他个体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发展的历史阶段,每一位个体在追求自身发展,占有物质手段的同时还要兼顾他人的发展,使其他个体也获得发展自身的手段,从而使普遍性的个体得到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整体的进步。将来人类发展到了自由人的联合阶段,个体的能力成为人类整体的财富,个体的特殊本质成为普遍的人性内容,个体的发展是通过精神共享的方式普遍占有其他个体的本质而实现的。

(三)个体与自然关系的维度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头脑,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发展是人向自然的生成,也是自然向人的生成;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充分发展,全面自由的社会“作为人同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人实现的自然

[15]主义和自然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由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我们足可以认识

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我们一般认为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是论述的人作为族类或整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没有涉及到个体存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实存在的人,从事实践活动与自然打交道的是个体存在的人,人类的发展是通过现实存在的个体的发展实现的,因此不把自然与人的关系落实到自然与个体的关系上,不把个体发展与自然联系起来,自然便落于人的意识之外,落于人的实践之外,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便流于空淡。另外,人自身的发展是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而实现的,个体对于自然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类整体以及其他个体的态度,协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协调个体与自然的方式得到实现。因此立足自我意识探讨个体的发展,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尤其重要

的维度。

1.个体的发展要促进自然的优化

自然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的存在发展都离不开自然,人的发展,人的潜能的开发实现,人的本质的创造生成是通过改造变革自然存在物和自然环境实现的,因此,个体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理应优化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与物质条件。人无论作为族类还是作为个体都要意识到,人生存于自然之中,人的发展是自然整体进化与发展的一个内在环节。人都具有食色生老之自然生命,理应遵守自然运行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人具有自我意识使人超出了一般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超越性就在于人能认识自然及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使自然的发展有利于人的发展,使人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的优化,从而人作为自然中的有机存在和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都得以协调地发展。“如同恩格斯所说,人的自我意识,其实也是人赖以诞生的物质世界的自我意识,人创造世界其实也是世界通过人而自我发展演进。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人才算真正有所自觉,才不致于干出毁灭自然而后自毁的事情,才能诗意般地栖居于世界之中,才会最终实现自己的本性与天命”。[16]否则人若凌架于自然之上或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以霸主自居,无视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肆意宰割自然,恰恰是不自觉,无意识的表现,势必导致人与自然两败俱伤,停滞和倒退,从而不但使人主导自然之梦破灭,而且人对自身的主导权也会被剥夺。

2.个体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层次性跃进。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在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现实地践行着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则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类个体。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不是一蹴成就的行为,而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彼此对应,层层跃进,逐渐深化的过程。“自然向人的生成”和“人向自然的生成”有相互对应的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人与自然在生存层次上的双向生成。自然物生成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满足了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而使原有的自然物品生成为符合人的目的,为人的物品;与此对应,人由于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必

须品而取得了生存的能力,成为自然中的一种存在物。人类产生后基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料是由自然提供的,自然存在物一旦满足了人的需要便改变了其自在存在的状态,生成为为人的存在物,这是自然向人生成的第一步。人类产生后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便是生存下去的问题,人一旦解决了生存问题,便成为自然界中一个具有存在权力与能力的种类,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是人向自然生成的第一步。

第二,人与自然在智力、体力层次上的双向生成。人按其自然本能来说是自然界中极为低能无力的种族,但是人是具有高度意识自觉能力的高级生命,通过其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制造各种工具和器械,这些工具和器械在人的活动中执行着人的体外器官的功能。一方面通过使用工具和器械,使本来属于自然界中其他特殊的物种的体力、智力和技巧等各种特长转化为人自身可以驾驭的体力、智力和技巧,自然界的智力、体力和技巧方面的属性生成为人的属性;另一方面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和器械使自身从一个低能无力、本质贫乏的种族逐步具有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的体力、智力和技巧,人的本质和属性具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的本质和属性,人在体力、智力和技巧方面进一步向自然生成。人与自然在体力、智力上的双向生成。一方面使物种的能力和属性超出了种的限制,增强了人的能力,丰富了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弥补了物种本能与属性的局限,增强了物种本能的作用,扩大了其影响。

第三,人与自然在精神层次上的双向生成。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改造利用自然的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特别是当一系列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出现时,本来属于大自然的“万类霜开竞自由”的自然生命精神逐渐被人类所吸取和接受,从而生成了人的“类意识”、“地球家庭观念”等要求人类共同发展的精神;与此相应本来属于人类的伦理与博爱生成为泛爱万物的生态伦理精神,这是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至高指向在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纵观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人从最近似自然存

在物,但却是有极低自然能力与属性的状态,逐渐发展为极大地超出自然存在状态,但却是具有极丰富的自然能力与属性的状态,正象高清海教授指出的,人的发展是逐渐走出自然的过程,然而也是逐渐更深入全面地走进自然的过程。

人的发展过程是“人与自然”双向生成,逐渐深入层层跃进的过程。个体作为现实的实践者和人类发展的主体,在致力于自身发展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进程与状态,从而自觉地把人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协调起来,真正实现人向自然的生成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和谐一致。例如在致力于开发自然资源,创造工具,增进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工业化阶段,个体致力于科学创造和科技发明无论于人类整体的进步,于个人的发展,还是于自然的开发、进化都是极适宜而必须的;

但是,如果人类科技发展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人的体外器官、能力、智力已强大到极高的程度而且现实的问题迫切呼吁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生成,此时如果不识时务,不顾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科技而科技,搞什么“克隆人”等有丧人伦的所谓创造,势必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人性堕落,自然损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两败俱伤,全面倒退。人的合理发展应该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17]当然,自然的进化,人类的进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不能一刀切,每一个具备人类意识和人性精神的人都应该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把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与自然的良性发展相联系,促进自身发展,推动人类进步和自然的优化。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内在机制

(一) 自我意识运行的动力

自我意识在从多个维度认识和反思了影响个体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的基础上,依据个体自身当下的生存境遇、现实的愿望和要求,逐渐明确了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这种反映了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影响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充分认识,理性地思考和反思的产物,又内含着个体意志、愿望、情感爱好等非理性内容,既不是仅从主观臆想出发,无视客观条件,肆意裁排规律的自大和狂妄;也不是无奈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生硬与冷漠,屈从于条件和规律的役使,牺牲人性遵循原则的无为之举,而是理性与非理性交相作用的产物,是现实的人性内容和人性要求的真实表白。这种自我意识代表着个体改变现实生存状态,开发自身潜在能力和本质,塑造新我的要求,充满了内在的张力,从而为自我意识的运行准备了动力。在个体由潜在到现实,由隐像到显像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意识改变现状,塑造新我的愿望,从而使自我意识原有的张力得以发挥,同时耗尽了自身的力量。自我意识内在张力发挥与消耗的同一性,决定了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

(二)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个体的发展是在一定意识水平上的发展,也是被一定水平的意识所意识着的发展。一定水平的自我意识由于其代表着个体的愿望和要求充满了张力,必然推动和主导着个体向更高阶段发展,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就表现为:一种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发挥自身张力消解自身的过程,是个体意识着的发展过程,因此是同一种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同时.........在蓄积张力,提升自身;当个体发展到更高阶段时,自我意识也被提升到.........

与其相应的更高阶段,在新的阶段,新的水平的自我意识也是一方面主导个体发展、消解自身,一方面意识着个体的发展提升着自身,当然发展是无停顿的,意识是连贯的,在个体发展中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永远是统一的。

由分析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我们可以得到三点认识。第一,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也就是自我意识在同一过程中的两面性,从

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发挥自身张力一面看,它在消解着自身,从它意识着个体发展,蓄积着张力一面看,它在提升着自身。第二,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中,提升与消解的是个体的一定阶段、一定水平、具体的自我意识,而作为个体总的意识水平是不断发展的。不消解掉个体在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自我意识,不把它提高到新的水平与层次,就不会有个体意识水平的总体发展。第三,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内在的决定机制,它决定了个体总的意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个体不断发展。个体的发展是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相统一的辩证机制主导的,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主导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

(三)自我意识运行的中介

自我意识作为能动的精神原则,是抽象的存在物。自我意识的存在和运行必然有外在的感性表象和现实中介,否则它的存在和运行无法实现,也无法被人认识和把握。由上文分析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可以认识到,自我意识与个体的发展紧密相联,自我意识提升的过程是其对个体发展意识的过程,自我意识消解的过程是其主导个体发展的过程。因此,个体的发展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外在显现,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的内在精神,个体的发展是自我意识运行的中介,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在个体的发展中实现的。

把握自我意识及其运行机制,必须借助于个体发展这一中介,否则,自我意识的存在无以依据,自我意识的运行机制也无处着落,便会滑入黑格尔式的客观唯心论。他把自我意识作为绝对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物,而把现实存在的一切都看作虚无。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事物没有发展;而自我意识却能神出鬼没地幻化出一切,主宰着一切流行运转。实际上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是在个体发展、个体实践中实现的统一。实践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和现实途径,自我意识的运行以个体发展为中介,也就是以个体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因此自我意识的运行以个体发展为中介,自我意识内在的精神动力就表现为现实实践的能动性,其

内在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个体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性便表现为实践发展的辩证性。

(四)自我意识主导下的个体的辩证发展

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首先表现为对个体现实存在(社会关系)的否定和要求实现潜在的人的本质,创设新的社会关系。“个人相互间的这种私人的个人的关系,创立了——而且每天都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18]当然这种否定是扬弃性的否定,即意识到既有社会关系的两面性并且作出选择。自我意识对个体现实存在(社会关系)的否定和要求实现潜在本质的愿望使它充满了张力。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第二个环节是内在意识转化为实践的意识,并在实践中改造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实现了个体潜在本质,使个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环节使自我意识原有的张力得以发挥,实现了对原有否定的否定,达到了肯定。这个肯定的环节作为前一阶段发展的终点也是新阶段发展的起点。人的创造性本质必然使个体自我意识对实现了的本质(社会关系)进行新的否定,个体便开始了新的阶段的发展。

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个体发展就呈现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肯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个体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自我意识发挥作用,消解自身的过程;另一方面个体的发展过程及其新的发展层次又是个体自身意识到了的,从而使自我意识得到了提升,在新的层次上蓄积了张力。在这种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自我意识所完成的每一次辩证发展都是其内在张力的发挥消耗的过程,也是新的张力蓄积的过程。在自我意识这种辩证机制的主导下,个体的发展呈现为持续的发展,因为“人总是给自己提出‘改变’现状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只不过是人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培养自己的新‘人性’的根本文化任务的外在表现。而新的形象和新的人性的得以形成,又都是以对自己的生活(生命)的‘新’看法,‘新’想法为依据的。所以,人对世界的‘有意识地’改造,或者说‘人对世界进行改造的意识’是以‘人对自己生活(生命)

的改造意识’即‘新人生成’的创造意识为基础的。这就是人创造文化,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自我意识’”。[19]个体发展的过程是个体改变社会现状和现有的社会关系,从而把自身潜在的本质实现为新的社会关系的过程,是个体向‘新人’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个体自我意识为内在动力,以自我意识的运行机制为主导原则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原有“自我意识”实现消解的同时新的“自我意识”提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丰富,人的潜力逐渐开发的过程,是普遍性的个体持续全面发展的过程。相反,个体迷失了自我意识也就失去了创造的本性,前进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个体发展脱离了自我意识的辩证机制,就会偏执一方,实则是无意识地蛮干与任性,也失去了全面实现人性,无限开发人的潜能的意义。因此个体的发展失去了自我意识或脱离了自我意识的辩证原则就是对人性的背叛,也将失去人之为人的意义。

四、自我意识在人类发展中的进化

发展是事物的普遍属性,也是人类社会的根本使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具有高度意识能力的人类个体所承担的,是个体自我意识主导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各个时代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整体的进步,根本的途径在于调动起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人类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目前,不少人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发展依次要经历群体、个体和类三种存在状态,以为只有人类处于个体存在状态时个体才是人类存在发展的主体,自我意识才具有内在决定作用,而在另两种存在状态下,个体不具有主体性质,个体自我意识也不具有决定作用。这种认识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人类无论处于群体,个体还是类的存在状态,人类相对于自然而言,以人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的意义上讲,人是永恒的主体,群体、个体、类只是人类发展经历的不同存在状态。从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言,人

无论处于群体、个体或类的状态,个体即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根本决定的意义。人类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是通过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的发展而生存和发展的,个体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永恒主体,自我意识永远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只不过是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自我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

(一)群体存在状态下,以“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识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单凭个人能力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人类以群体形式存在,这既是外界客观条件决定的结果,又是个体意识选择的产物。个体都具有自我生存发展的意识,也都意识到了自身能力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从而也就意识到了加入群体,维护群体是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才有了原始氏族部落生活和原始的共产主义意识。因此在群体存在状态下,个体自我意识是以“群体存在和发展”的意识为内容的。这种以维护群体存在和发展为内容的自我意识是人之高于动物界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本体现。如果不能认识人类最初的“群体”存在状态所具有的个体意识自觉、意识选择的意义,从而把这种“群体存在”完全归纠于自然环境的决定必然把人降低为毫无意识能力,被动适应于外界环境的动物,从而也就抹杀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意义。只有把人类的群体存在理解为客观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人自身能力)决定基础上的个体自我意识选择的结果,才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的创造性本质。

(二)个体存在状态下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识

人类以个体形式存在表明人类推翻了外界自然作为制约力量的主宰地位,摆脱了人身依附,是人类整体进步发展的结果。人类以个体形式存在也表明每一个体对自身能力与地位的认可,表达了个体要求从自身出发利用、占有外物、开发自身潜能,丰富自身本质的要求,这是一种自我实

现、自我发展的自我意识。

个体存在状态下这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个体自我意识表达了每一个体占有外物发展自身的要求。这种以占有外物为手段的自我发展,表明了人对物的依赖。在个体存在状态下,每一个体都追求自身的发展,自我实现,但是人的任何一种方向上的发展都以对物质条件的占有为前提,人们过分重视物质条件的前提地位,往往会造成遗忘人之生存的根本目的——发展自身,从而把手段作为目的,把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造成人为物役的异化现象;突出个体,片面追求自身的实现,往往会忽视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其他个体的发展,造成人际关系疏离个体存在孤立,个体发展碰壁。

(三)类的存在状态下,以“类观念、类意识”为内容的个体自我意识

个类无限发展的要求,必然使人类走出“个体”极端化的困境,升华为更高级的存在状态,即“类”的存在状态。当人类处于“类”的存在状态时,人类生产力已得到极大发展,社会财富已是极大丰富,每一个体都获得了充分发展自身的物质手段,而且个体在精神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彻底摆脱了人身依附和物质依赖,确立了类观念和类意识。人类达到了类的存在状态,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结果,然而人类处于类的存在状态,根本的意义在于个体以“类观念,类意识”作为自我意识的内容,从而使个体自身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与精神自由的丰富达到合谐的统一,使发展的手段与发展的目的得以统一,使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然的优化得以统一。

可见,人类作为主体与自然界作为客体相对而言的,人类所经历的群体、个体、类的存在形态并没有否定个体在人类整体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而是确证了个体发展对人类整体进步的决定意义;也没有否决个体自我意识在人类进步发展中所引起的内在动力作用,而是确证了个体自我意识在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个体发展、整体进步的无限开拓

进取的潜力。实际上人类作为主体所经历的群体、个体和类三种存在形态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在提升与消解的统一中,主导个体发展所经历的三个环节与层次。因此,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中个体是永恒的主体,自我意识永远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辩证原则,促进个体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人类各个时代永恒的主题。

(四)自我意识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发展遇到一系列难以解脱的危机,“这些危机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危机即人口数量剧增,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社会危机,即社会结构失衡,人际关系紧张,贫富差距拉大等;三是人性危机既人的物欲恶性膨胀,精神世界空虚,人格畸型

[20]残缺等”人类发展的危机表明现代个体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三大发展危机暴露出了传统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在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所造成的紧张对立乃至异化,昭示了传统发展观的缺陷以及个体自我意识的混沌和僵化。观念的落后在于个体缺乏意识自觉,意识的混沌在于自我意识运行的失衡,走出发展的困境,确立正确合理的发展观念,必须激活个体自我意识,调动其自我意识的辩证机制。

缘于对人类自身发展危机的普遍关注与焦虑,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并成为本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居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范式。“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诞生,表现了人类对三大发展危机的深刻反思和力图消除三大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统一的决心。”[21]可持续发展观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无容置疑,然而如何使社会实践的主体,即人类个体确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并且运用它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却是更为重要的,否则理论无论多么完美只能成为动听的梦幻曲;可持续发展观的孕育和形成是以人类对自身本质及其发展方式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为思想逻辑前提的,因此增强个体自我意识,深刻认识人的本质,自觉把握人类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对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普及实施具有关键作用和决定意义。“以人为中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特

点,可持续发展观的以人为中心指的是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取得协调关系的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环绕人并为了人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自然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范式。”[22]可持续发展不是固止于任何一个环节,势态、水平的发展,而是不断超越,无止境的发展,是一种内含着辩证法原则的永恒发展,螺旋式上升,阶梯性前进,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相统一的机制主导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能否全面实施和获得实际的效果,关键就在于能否使普遍的人类个体都得以持续发展,而决定普遍的人类个体发展状况的内在因素就是个体自我意识及其运作方式,即能否使自我意识在主导个体发展中达到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

总之,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实施过程、实现程度决定于普遍性个体的觉悟程度、自我意识水平及其运作形式。而作为可持续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系列的发展危机,其根源在于普遍的人类个体迷失了自我、失落了自我意识,特别是疏离了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所具有的内在决定作用,辩证主导作用。因此消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使个体发展走出当下的困境,最实现的而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激发个体自我意识,并且促进个体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的宏图大略被践行于普遍性个体的一切活动中,才能使丰富的人性本质和丰富的人性自由在普遍生的人类个体的永恒发展中得到逐步实现。

小 结

本文把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自我意识不是自私的唯我意识,是以自我的发展为中心,围绕着自我并服务于自我发展的多维意识;把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的辩证统一作为主导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强调了自我意识的动态存在的属性,突出了自我意识主导个体发展与意识个体发展的统一性与制约性,从而挖掘出了自我意识运行机制的辩证性,找到了个体全面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人的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与制约,可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不是立足于外在现象的层面分析,而是切中富有能动精神的自我意识,论证了个体发展的内在辩证法,即自我提升与消解的统一。是从内在决定因素,主导原则阐释个体发展的规律。

与其说本文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新思路,不如说对个体发展规律作了辩证理解;与其说指出了个体发展的新模式,不如说对个体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倡议,即唤醒了个体自我意识,在个体活动中践履自我意识提升与消解的统一。


相关文章

  • 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
  • 作者:孙正聿孙利天王天成李景林刘连朋马天俊宋继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07期 [编者按] 在今天搞哲学,特别是作为一种自觉的哲学理论研究和哲学理论创造,"自我理解"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前提,没有对哲学本身的独特理 ...查看


  • 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
  • 作者:杨春时 文史哲 200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3-0047-06 文本的阐释,以获得意义为目的,传统的文学阐释也往往如此.但文学的内涵并不能仅仅归结为意义,因为在意义之 ...查看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 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3期 文化建设 #3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p 赵继伦 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 但也不能远离道德, ...查看


  • "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流失与重构
  • 2015.8经济理论与实践 "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流失与重构 吴晓燕,关庆华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社会资本理论有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关系网络三个核心要素,并在社区治 ...查看


  • 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 一曲飞"娥"扑火的不朽赞歌--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承受着"神权.族权.父权和夫权"的重重压迫,她们被当作 ...查看


  • 哲学的当代境界
  • 作者:丛大川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03期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当代哲人们在自我拷问. 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但哲学不仅生存 ...查看


  • 自我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良药
  • 近年来一些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是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改变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问题迫在眉睫.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表明,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更要自我教育. 一.职业倦怠的状况.网上流传的一封<教师死后给阎王爷的信&g ...查看


  • 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读后感
  • 高贵的静默 --叔本华<爱和生的苦恼>读后 通河忘川学社 洪超 论及叔本华之前,想到了被人为推得很高的鲁迅.官方形容这个斗士的论述是:两面作战.指向不同,但这个词组恰好也能概括在我的眼中对鲁迅的定义:他能可贵地本着知识分子的良心 ...查看


  • 论老子_上善若水_的内涵及现代意义
  • 2015年5月 UniversityEducation UniversityMay Education, 2015 论老子"上善若水"的内涵及现代意义 林明彦 (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 芒市67840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