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和粗盐提纯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 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 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 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 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

2. 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 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 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 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 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 制作过滤器。

2. 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 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 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 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 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教学小结

1. 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 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创设情境

1. 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

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 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 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2HCl=CaCl2+H 2O +CO 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Na 2CO 3+2HCl=2NaCl+H 2O +CO 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 3+HCl=NaCl+H 2O +CO 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 2CO 3+Ca(OH)2 =2NaOH+CaCO 3↓ 4. 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④举例:填写下表

5. 观察与思考(二):

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 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 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 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 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 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 1、3。

2. 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初中化学到了第十一单元已接近尾声,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按知识体系进行,所以显得比较散。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和流畅。

设计者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联系实际,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用;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课中,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是“我讲你听”,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三是,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 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 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 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 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

2. 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 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 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 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 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 制作过滤器。

2. 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 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 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 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 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教学小结

1. 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 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创设情境

1. 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

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 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 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2HCl=CaCl2+H 2O +CO 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Na 2CO 3+2HCl=2NaCl+H 2O +CO 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 3+HCl=NaCl+H 2O +CO 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 2CO 3+Ca(OH)2 =2NaOH+CaCO 3↓ 4. 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④举例:填写下表

5. 观察与思考(二):

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 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 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 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 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 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 1、3。

2. 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初中化学到了第十一单元已接近尾声,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按知识体系进行,所以显得比较散。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和流畅。

设计者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联系实际,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用;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课中,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是“我讲你听”,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三是,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相关文章

  • 液体CO2装置操作规程
  • 洛阳鑫冠化工有限公司 40kt/a液体二氧化碳装置 试生产操作规程 目 录 目 录 .............................................................................. ...查看


  • 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
  • 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验证型) 一.实验目的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即由于溶解度降 ...查看


  • 说说过硫酸钾的提纯
  • 说说过硫酸钾的提纯 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中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水样中含氯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 ...查看


  • 浅谈二硫化碳的性质与提纯方法_刘英健
  • 科技论坛 浅谈二硫化碳的性质与提纯方法 刘英健李松涛田轩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室内有害气体检测事业的发展,检测方法不断提高,针对苯浓度检测方法中的二硫化碳提取法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得出一套适 ...查看


  • 高中化学必备-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 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①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 ...查看


  • 粗食盐的提纯
  • 实验一 粗食盐的提纯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提纯粗食盐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溶解.沉淀.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3.了解Ca 2+.Mg 2+.SO 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4.掌握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蒸 ...查看


  • 粗盐的初步提纯导学稿
  • 大港六中 九年级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主备人:曹瑞英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授课教师 编号923 学习目标 1.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会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 ...查看


  • 粗盐提纯专题复习学案
  • 粗盐提纯 姓名: 学号: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 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水溶液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 ...查看


  •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1
  • <粗盐提纯>教学案例 课题:粗盐提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用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3.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查看


  • 新能源科技沼气提纯项目
  • 1.1.3.2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及建设意义 1992年瑞典建立的Laholm沼气厂是瑞典首例将生物甲烷并入天然气管网的工厂.到2011年底,我国民用沼气池达到3400多万口,污水处理厂.食品加工厂.酒厂等大中型沼气工程达2500多处,年产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