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第7卷第2期

2O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Yangli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V01.7No.2

8年6月

Jun.2OO8

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邱红竹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其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闲情,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是写老年孀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关键词:李清照I情愁l离愁;悲愁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9131(2008)02—0069一04

Discussion

on

MeIanchoIyFeelinginLiQingzhao侮Poems

QIUHong_zhu

(Ank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nkang。Shaanxi725000.China)

Abstract:Throughtherherthey

are

womanwiter,suniquewritingstyle,LiQingzhad,spoems

are

expressionofherselfspeciaIinnerfeeling.Ei—

or

poems

are

aboutthegirls,lonelinessintheirboudoirs.theladies,yeamingandcomplaint

are

theageelwidoms,suffering,

fuIlofrichandcomplicated,deepandobscuremelancholyandthepoemsrathermoving.

Keywords:Li

QingzhaoIlonelirless,melancholyofdeparture;melancholy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在中国古代文坛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她一生著作颇丰,词作方面留有《澈玉词》。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将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与自然景物结合,用细腻的笔触,特别的视角抒写着自己的一生。其词“愁”绪多端,委婉感人而复杂深沉。所谓文章憎命,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个性、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李清照那愁情满怀的词作无不是她一生悲苦命运的写照。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愁绪,又是什么样的愁情困扰着她的一生呢?在此我想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

词作的解读,来解开这个“愁”情之谜。

敏锐和细腻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的觉醒,少女的李清照有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点绛唇》说“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李清照天真、纯朴、活泼开朗,常爱荡秋千、踏青。荡罢秋千,“溥汗轻衣透”,正在这时,有人来了,狼狈急走,可又想看看来者是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化用李白《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而来,表现了少女渴望青梅竹马般甜美的爱情生活的激动心情,同时又将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那种既怕被人发觉,又想偷偷看看,于是借“嗅梅”来掩饰自己内心活动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1]。由此可见,少女李清照的天真纯朴和内心的细腻多情。

在《浣溪沙》中,作者春梦方回,无心整饰,只看着那香炉里袅袅升起的残烟出神(玉炉沉水袅残烟)。试想这样美好的春日,词人不同其他少女去踏

1单一、淳朴的情愁

李清照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无忧无虑长大的她对美好事物有一份独特的

收稿日期:2005—12一09

作者简介:邱红竹(1970一),女.陕西紫阳人.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教授语文教学法.曾参编《语文教案编写与精

选》、《语文教师教育》等.发表相关论文6篇。

 

7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7卷

青,反而坐在闺阁中,从早上坐到黄昏,看那疏雨湿秋千(黄昏疏雨湿秋千)。我们不难想象少女此时的心情,其伤春惜红的情致又与欧阳修的“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可谓异曲同工跚。从中也透露出妙龄少女淡淡的“思春”情怀。

而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的美满婚姻。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占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崇宁二、三年连续两个苛昭,(“宗室不得与元桔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弟子,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原籍山东投奔父母,这一时期的词就记下了这位少妇的离愁和受父牵连而变幻莫测的生活境况。

在《一剪梅》中,作者从“独”字人手,上阕无一字言愁,却处处包孕着离愁别绪。“红藕香残玉簟秋”,时令已到秋天,“玉簟”知“秋”,人更觉秋天的萧索、清冷,在这种季节和孤寂、凄冷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自然就使她想到了远在京城的丈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见长空过雁,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锦书。可待“雁字回时”,时间该是第二年春天月光撤满西楼的时候了。这日月又是多么的漫长,多么孤寂难熬啊叫!其中字字句句蕴含着思妇孤苦无依,思念佳人的愁肠。下阕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是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互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醉花阴》中,作者写这种闲愁就更有滋味了。词人写自己从重阳的清晨到夜半居家怀人的愁苦,到黄昏,这种愁苦达到了高潮,作者写自己黄昏在东篱把酒,而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顺势一转,花人相对,将自己愁苦憔悴的形象展现在丈夫面前。使人看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人已经弱不禁风了。我们也从花人对比,西风送寒,凉透心窝味出了词人凄冷的心。这一句号称“闺情绝调”,大概就在于它给读者留出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使人品出词的无字之味来。

在《行香子》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和《玉楼春》中“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既

 

寓含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又饱含着词人因党

争时紧时松,自己的生活也仿佛在变幻无常的政变中“荡秋千”。所以词人在对“牛女”“红梅”等命运的关注中寄寓了自己因受党争株连、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和难言苦衷[‘]。尽管这一时期李清照在词中写出了自己少女怀春,新婚小别及受党争株连的愁苦,但毕竟是她初尝离别之苦,世事艰难之恨,因此这种“愁”比较单一、淳朴而天真,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甜蜜的闲愁。

2内涵复杂的离愁

李清照的一生如海潮时起时落,崇宁五年(1106年)诏毁《元祜党人碑》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父亲李格非得以解脱,李清照也满怀希望回到汴京,与丈夫过着一种恩恩爱爱的甜蜜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城的父亲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城三兄弟被罢官,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丈夫仕途受阻后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在青州屏居十年,是李清照最幸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时,赵明诚却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此时的李清照内心复杂,既有对丈夫仕途的担忧,又有一个更为隐晦的、更加难堪的离愁纠缠着它。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夫妻生活了十几年但是没有儿女,丈夫的出仕,夫妻的离别对于情感细腻、多愁善感的李清照来说,无疑又添了许多说不尽、道不完的担心和忧愁。生怕自己沦为“弃妇”,担心丈夫寂寞纳妾……我们从她这一时期的词中可看出她那复杂悲苦的情愁。

在《多丽》词中,词人以菊花自比,说自己没有象贵妃、孙寿那样受到宠幸,也不可能象韩寿、徐娘那样偷情卖俏,只能做一个自视清高,有德行、讲操守的屈原、陶渊明。下片用“似愁凝、汉皋解佩[5],似泪洒、纨扇题诗眦引。来写自己心中复杂的愁情。李清照在此连续用了两个“失宠”的典实来表达自己这种痛苦而复杂的心情。妻子的“婕妤之叹”和丈夫的“武陵”“天台”之遇、“章台”“花柳”之游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71,因此词人在许多词中表达出自己“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如写于青州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第2期邱红竹: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71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的上片从情慵意懒等心态写起,先写出李清照与启程赴莱州任的赵明诚分手时的沉重心理负担。按说,丈夫在青州屏居十年后的重新为官,她应高兴才是,但为何如此愁苦打不起精神?她在词中明确表示,她的情慵意懒,她的“新瘦”,“非干病酒”,也“不是悲秋”,“那么端的为著甚的”[837下片隐隐道出:“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心情如此激切而又沉重。下一句“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武陵人”指遇仙女成婚者。(南朝宋之刘义庆《幽明录》)这里暗指赵明诚此去将可能纳妾而远离了家乡爱妻。“烟锁秦楼”是李清照反用弄玉与萧史在秦楼吹箫引凤,乘之升天而结亲远去的故事,意明诚远去,将自己一个人留在秦楼之中[91。此情此景,与她同时所写的《怨王孙》“玉萧声断人何处;春归去,忍把归期负”同意。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婚变的典实加以暗喻,自己“婕妤之叹”的矛盾、复杂而又痛苦的心情,说不出的怨愁和苦衷也只能用“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种隐晦而无奈的词句来表达。李清照已然无嗣,丈夫必然纳妾。于是残酷的现实使得它无以自主,只好任由丈夫去吧。剩下的就只有自己悲痛满怀的“终日凝眸”着“楼前流水”。“水本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10],于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种言外之意,是让人一看就能体味出的。

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作者借梅花被风雨摧残蹂躏的悲苦命运来写照自己当时的境况。“又何必,临水登楼”这一句是借用王粲作《登楼赋》不被曹操重用的典故,表明自己被丈夫抛弃,因而发出一连串的感叹。在《临江仙》第一首中作者写到“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这一“无成”并非指事业无成,而是言丈夫作了不归的“武陵人”而自己已老(生育年龄)再无老蚌生珠之望,故谓“无成”。这是一种比“婕妤之叹”更甚的“庄姜之悲,,[11]。可想而知,这在官本位,三从四德,无子触犯“七出”的封建制度下,词人的内心世界有多么沉重的苦衷,因此连正月十四日的“试灯”和“踏雪”都没了意思,没了心情。《临江仙》第二首,字面更为通俗易懂。她把赵明诚比作和煦的东风(暖风迟日),而自己却成了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词人最后写“暖风迟

 

日,别到杏花肥”,谓春风离梅而去,却去吹拂“杏花”遂使之丰“肥”!其中的含义更是不言而喻[121。从这些词作中,我们也深感到李清照那沉重的心理负担,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心痛。婕妤之叹,无嗣之悲时时刻刻在折磨着她。从与丈夫在青州屏居后到四十六岁丈夫去世前的整个中年时期,她的词,她的人生都笼罩在这种复杂深重的离愁悲苦之中,然而在这种生离的愁苦、悲伤中还是包含着词作者的期盼,冷清中还有着热烈的渴望,渴望与丈夫最终团聚的那一刻。

3国破家亡的悲愁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因家庭和时世所累而愁苦不堪的话,那么到她的后期,也就是南渡、丧夫之后,

她更经历了人世上少有的悲惨遭遇。1127年,金兵

入侵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也随之灭亡了。宋高宗赵构仓皇南逃,在建康建都,始称南宋。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也被迫离开故乡,辗转南渡到了建康,二年后,赵明诚在奉诏赴湖州太守任途中,因病身亡。李清照倍受打击,之后便流落到杭州,越州,金华等地。后来,又改嫁于张汝舟,张汝舟是一个假面书生,他贪图的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的金石。达不到目的,便对李清照进行凌辱,“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请求诉讼离婚,历经磨难终于成功,但是却因此而入狱。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和各种不幸的遭遇,给李清照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她彻底崩溃了,因此她后期的词是字字含着血泪,声声有如悲呜。这一时期的词再也不是用景物来单纯的抒写个人情感的小境界了。而是将个人情感扩大和转移到对江山社稷关注的大境界上。如被称为李清照词作代表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首句十四字采用重叠形式,将她流亡他乡,丧夫之痛,以及金石字画的丢失和自己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形象地刻画出来,这时候,饱经沧桑的词人借天气、1日时雁、落英满地的菊花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并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伤感、无奈、自我解嘲中结尾。词人因感国事、家事、个人身

7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

世面目全非,因而凄苦不堪,这的确是一个“愁”字所不能包容的。梁启超称“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1

31。

在《添字采桑子》中,作为北人的李清照逃避到南方,听不惯雨打芭蕉的声音,于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扰北人不惯起来听。…‘北人”即流浪之人、亡国之人。作者仅仅是听不惯南方雨打芭蕉的声音吗?非也!自靖康之乱以后,作者就长期过着四处流亡的生活.在艰难转徙中,词人对南方的风物往往产生异样的感觉,哪怕是一草一木,乃至风悲伤,因此这淋沥不止的雨点,不是打在芭蕉叶上,而伤情绪表露无余[H]。“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抒尚如旧"[”3但在她的眼中却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61,作者触景生情,满怀愁绪j这种愁7。,更何况是“舴艋舟” 

“谢他酒朋诗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看似平常语,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也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在字字咀嚼国破家亡的苦涩悲凉。宋末词人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1

8l。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蕴含着那么多说不尽道不完的“愁”,正如她自己所言,一生“忧患得失,何其多也[19]”。她的词也正是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悲哀、理想、形象地展示她自己的内心世界,概括地反映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开朗、有才华、有抱负的女子在寂寞深闺和庭院深深的禁锢下,逐渐变成一个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也可以看到由于国破家亡夫丧,迫使她流离失所,最后在愁苦不堪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通过对她的词作和身世的了解,我们能够更清楚地再认识这些“愁情”的深刻含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李清

照词的复杂内涵。

参考文献:

[1、2、3、14、15、16]温绍琨,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4]陈祖美.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M].文史知识。

1998:114.

[5、6]李清照.王学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1979.

[7]陈祖美.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J].文史知识。

1998:115.

[8]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0:34.

[9]朱靖华,戴学忱.论李清照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

[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1).

[11、12]陈祖美.李清照有过“婕妤之叹”吗[J].文史知识,

1998:44.

[13]陈引弛.梁启超学术论著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195.

[17、19]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0.

中华书局,1984:22.

声雨声,都能勾起词人颠沛流离的愁苦,异乡沦落的是点点滴滴都砸在词人的心上,词人的异乡之情和忧道”(蝶恋花》)等都蕴涵着词人对国破家亡的莫大悲哀和悲愤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写内心世界,一般都比较含蓄隐秘,如前期词。然而到了后期,先是国破流浪,接着是丈夫亡故,书册文物尽失,再是“叛金通敌”的诬陷,此时的词人心力交瘁,心中再也装不下那满腔的惆怅、失意和孤寂,于是在《武陵春》中作者写出了未说出口泪先流的哀痛欲绝的悲苦情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久经飘零,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旖丽,“景物“人情不似初”[I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而是国家民族灭亡的大悲大愁,丈夫亡故、遗愿未竟的死别之愁、遗憾之愁。这种愁连“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词人都有些承载不了[1呢?在《永遇乐》中这种伤国忧世的心情更加明显。“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词从临安元宵佳节傍晚的美景写起,可惜这样的良辰美景并没有引起词人的游兴,反而触动了自己的万千心事,一句“人在何处?”既是问自己身在何处,也是问亲人身在何处,在这凄楚的问话中,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感,孤苦苍凉之悲,流落异乡之苦。“次第岂无风雨”,

[18]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

论李清照词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邱红竹, QIU Hong-zhu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2008,7(2)0次

参考文献(10条)

1.温绍琨.钱光培 李清照名篇赏析 19872.陈祖美 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 19983.李清照.王学初 李清照集校注 19794.陈祖美 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 19985.徐北文 李清照全集评注 1990

6.朱靖华.戴学忱 论李清照词

10.楮斌杰.孙崇恩.荣宪宾 李清照资料汇编 198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骆新泉.Luo Xinquan 俱是登楼倚阑干境遇情愁各不同——从楼意象组合分析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的不同人生况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

2.期刊论文 韩小贝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愁词两首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0(4)

李清照前期的愁词,抒写的是个人生活感受,后期则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悲,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充实远甚于前期.

3.期刊论文 仲微微 愁绪满怀无释处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 -世纪桥2010(1)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犹如

4.期刊论文 薛艳.XUE Yan 论李清照词中哀婉悲愁的女性世界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

词为一种具有浓厚女性色彩的歌辞,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中,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被男性词人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坛中特立独行的人,她的词真切地体现了女性对

5.期刊论文 马卓昊 论李清照词的忧郁情绪 -跨世纪(学术版)2008,16(11)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真实的性情,率真生动并且真实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她的词作无论是表现女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还是写少女的天真活泼,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这种情趣和韵味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忧郁之美更令人回味无穷.国愁,家愁,情愁终究造就了李清照这位悲情女词人.中的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

6.期刊论文 吴仪 李清照与柳如是:离乱时代成长起来的女诗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6)

李清照和柳如是生活在不同时代,早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大不相同,在初入人世的人生体验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是生活充满着幸福和美满,一个却是幼年即历经生活磨难.但她们后期的生活有一个相似的时代背景,即国破家亡,民族矛盾尖锐,她们的笔下展现出女性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说明在古代的女性作家并不是只会写男女情愁和缠绵悱恻的爱情.可以说,李清照和柳如是是她们所处时代呼唤而出的女诗人,是离乱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和柳如是这两位享誉中国文学史界的杰出女诗人.

7.期刊论文 赵戎 一条缠绵藤两朵凄婉花--试论李煜、李清照词中愁绪的消解因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5)

李煜、李清照均因写

8.期刊论文 周玉 生当作人杰——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商情2009(19)

从李清照的诗词中去发现除了女子情愁之外的另一面,即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

9.期刊论文 张爱萍 千古绝唱易安愁——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7(7)

10.期刊论文 李相福 怎一个

李清照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lzyjsxyxb2008020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第7卷第2期

2O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Yangli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V01.7No.2

8年6月

Jun.2OO8

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邱红竹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其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闲情,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是写老年孀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关键词:李清照I情愁l离愁;悲愁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9131(2008)02—0069一04

Discussion

on

MeIanchoIyFeelinginLiQingzhao侮Poems

QIUHong_zhu

(Ank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nkang。Shaanxi725000.China)

Abstract:Throughtherherthey

are

womanwiter,suniquewritingstyle,LiQingzhad,spoems

are

expressionofherselfspeciaIinnerfeeling.Ei—

or

poems

are

aboutthegirls,lonelinessintheirboudoirs.theladies,yeamingandcomplaint

are

theageelwidoms,suffering,

fuIlofrichandcomplicated,deepandobscuremelancholyandthepoemsrathermoving.

Keywords:Li

QingzhaoIlonelirless,melancholyofdeparture;melancholy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在中国古代文坛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她一生著作颇丰,词作方面留有《澈玉词》。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将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与自然景物结合,用细腻的笔触,特别的视角抒写着自己的一生。其词“愁”绪多端,委婉感人而复杂深沉。所谓文章憎命,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个性、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李清照那愁情满怀的词作无不是她一生悲苦命运的写照。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愁绪,又是什么样的愁情困扰着她的一生呢?在此我想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

词作的解读,来解开这个“愁”情之谜。

敏锐和细腻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的觉醒,少女的李清照有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点绛唇》说“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李清照天真、纯朴、活泼开朗,常爱荡秋千、踏青。荡罢秋千,“溥汗轻衣透”,正在这时,有人来了,狼狈急走,可又想看看来者是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化用李白《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而来,表现了少女渴望青梅竹马般甜美的爱情生活的激动心情,同时又将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那种既怕被人发觉,又想偷偷看看,于是借“嗅梅”来掩饰自己内心活动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1]。由此可见,少女李清照的天真纯朴和内心的细腻多情。

在《浣溪沙》中,作者春梦方回,无心整饰,只看着那香炉里袅袅升起的残烟出神(玉炉沉水袅残烟)。试想这样美好的春日,词人不同其他少女去踏

1单一、淳朴的情愁

李清照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无忧无虑长大的她对美好事物有一份独特的

收稿日期:2005—12一09

作者简介:邱红竹(1970一),女.陕西紫阳人.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教授语文教学法.曾参编《语文教案编写与精

选》、《语文教师教育》等.发表相关论文6篇。

 

7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7卷

青,反而坐在闺阁中,从早上坐到黄昏,看那疏雨湿秋千(黄昏疏雨湿秋千)。我们不难想象少女此时的心情,其伤春惜红的情致又与欧阳修的“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可谓异曲同工跚。从中也透露出妙龄少女淡淡的“思春”情怀。

而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的美满婚姻。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占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崇宁二、三年连续两个苛昭,(“宗室不得与元桔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弟子,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原籍山东投奔父母,这一时期的词就记下了这位少妇的离愁和受父牵连而变幻莫测的生活境况。

在《一剪梅》中,作者从“独”字人手,上阕无一字言愁,却处处包孕着离愁别绪。“红藕香残玉簟秋”,时令已到秋天,“玉簟”知“秋”,人更觉秋天的萧索、清冷,在这种季节和孤寂、凄冷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自然就使她想到了远在京城的丈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见长空过雁,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锦书。可待“雁字回时”,时间该是第二年春天月光撤满西楼的时候了。这日月又是多么的漫长,多么孤寂难熬啊叫!其中字字句句蕴含着思妇孤苦无依,思念佳人的愁肠。下阕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是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互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醉花阴》中,作者写这种闲愁就更有滋味了。词人写自己从重阳的清晨到夜半居家怀人的愁苦,到黄昏,这种愁苦达到了高潮,作者写自己黄昏在东篱把酒,而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顺势一转,花人相对,将自己愁苦憔悴的形象展现在丈夫面前。使人看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人已经弱不禁风了。我们也从花人对比,西风送寒,凉透心窝味出了词人凄冷的心。这一句号称“闺情绝调”,大概就在于它给读者留出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使人品出词的无字之味来。

在《行香子》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和《玉楼春》中“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既

 

寓含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又饱含着词人因党

争时紧时松,自己的生活也仿佛在变幻无常的政变中“荡秋千”。所以词人在对“牛女”“红梅”等命运的关注中寄寓了自己因受党争株连、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和难言苦衷[‘]。尽管这一时期李清照在词中写出了自己少女怀春,新婚小别及受党争株连的愁苦,但毕竟是她初尝离别之苦,世事艰难之恨,因此这种“愁”比较单一、淳朴而天真,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甜蜜的闲愁。

2内涵复杂的离愁

李清照的一生如海潮时起时落,崇宁五年(1106年)诏毁《元祜党人碑》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父亲李格非得以解脱,李清照也满怀希望回到汴京,与丈夫过着一种恩恩爱爱的甜蜜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城的父亲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城三兄弟被罢官,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丈夫仕途受阻后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在青州屏居十年,是李清照最幸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时,赵明诚却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此时的李清照内心复杂,既有对丈夫仕途的担忧,又有一个更为隐晦的、更加难堪的离愁纠缠着它。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夫妻生活了十几年但是没有儿女,丈夫的出仕,夫妻的离别对于情感细腻、多愁善感的李清照来说,无疑又添了许多说不尽、道不完的担心和忧愁。生怕自己沦为“弃妇”,担心丈夫寂寞纳妾……我们从她这一时期的词中可看出她那复杂悲苦的情愁。

在《多丽》词中,词人以菊花自比,说自己没有象贵妃、孙寿那样受到宠幸,也不可能象韩寿、徐娘那样偷情卖俏,只能做一个自视清高,有德行、讲操守的屈原、陶渊明。下片用“似愁凝、汉皋解佩[5],似泪洒、纨扇题诗眦引。来写自己心中复杂的愁情。李清照在此连续用了两个“失宠”的典实来表达自己这种痛苦而复杂的心情。妻子的“婕妤之叹”和丈夫的“武陵”“天台”之遇、“章台”“花柳”之游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71,因此词人在许多词中表达出自己“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如写于青州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第2期邱红竹: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71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的上片从情慵意懒等心态写起,先写出李清照与启程赴莱州任的赵明诚分手时的沉重心理负担。按说,丈夫在青州屏居十年后的重新为官,她应高兴才是,但为何如此愁苦打不起精神?她在词中明确表示,她的情慵意懒,她的“新瘦”,“非干病酒”,也“不是悲秋”,“那么端的为著甚的”[837下片隐隐道出:“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心情如此激切而又沉重。下一句“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武陵人”指遇仙女成婚者。(南朝宋之刘义庆《幽明录》)这里暗指赵明诚此去将可能纳妾而远离了家乡爱妻。“烟锁秦楼”是李清照反用弄玉与萧史在秦楼吹箫引凤,乘之升天而结亲远去的故事,意明诚远去,将自己一个人留在秦楼之中[91。此情此景,与她同时所写的《怨王孙》“玉萧声断人何处;春归去,忍把归期负”同意。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婚变的典实加以暗喻,自己“婕妤之叹”的矛盾、复杂而又痛苦的心情,说不出的怨愁和苦衷也只能用“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种隐晦而无奈的词句来表达。李清照已然无嗣,丈夫必然纳妾。于是残酷的现实使得它无以自主,只好任由丈夫去吧。剩下的就只有自己悲痛满怀的“终日凝眸”着“楼前流水”。“水本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10],于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种言外之意,是让人一看就能体味出的。

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作者借梅花被风雨摧残蹂躏的悲苦命运来写照自己当时的境况。“又何必,临水登楼”这一句是借用王粲作《登楼赋》不被曹操重用的典故,表明自己被丈夫抛弃,因而发出一连串的感叹。在《临江仙》第一首中作者写到“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这一“无成”并非指事业无成,而是言丈夫作了不归的“武陵人”而自己已老(生育年龄)再无老蚌生珠之望,故谓“无成”。这是一种比“婕妤之叹”更甚的“庄姜之悲,,[11]。可想而知,这在官本位,三从四德,无子触犯“七出”的封建制度下,词人的内心世界有多么沉重的苦衷,因此连正月十四日的“试灯”和“踏雪”都没了意思,没了心情。《临江仙》第二首,字面更为通俗易懂。她把赵明诚比作和煦的东风(暖风迟日),而自己却成了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词人最后写“暖风迟

 

日,别到杏花肥”,谓春风离梅而去,却去吹拂“杏花”遂使之丰“肥”!其中的含义更是不言而喻[121。从这些词作中,我们也深感到李清照那沉重的心理负担,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心痛。婕妤之叹,无嗣之悲时时刻刻在折磨着她。从与丈夫在青州屏居后到四十六岁丈夫去世前的整个中年时期,她的词,她的人生都笼罩在这种复杂深重的离愁悲苦之中,然而在这种生离的愁苦、悲伤中还是包含着词作者的期盼,冷清中还有着热烈的渴望,渴望与丈夫最终团聚的那一刻。

3国破家亡的悲愁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因家庭和时世所累而愁苦不堪的话,那么到她的后期,也就是南渡、丧夫之后,

她更经历了人世上少有的悲惨遭遇。1127年,金兵

入侵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也随之灭亡了。宋高宗赵构仓皇南逃,在建康建都,始称南宋。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也被迫离开故乡,辗转南渡到了建康,二年后,赵明诚在奉诏赴湖州太守任途中,因病身亡。李清照倍受打击,之后便流落到杭州,越州,金华等地。后来,又改嫁于张汝舟,张汝舟是一个假面书生,他贪图的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的金石。达不到目的,便对李清照进行凌辱,“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请求诉讼离婚,历经磨难终于成功,但是却因此而入狱。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和各种不幸的遭遇,给李清照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她彻底崩溃了,因此她后期的词是字字含着血泪,声声有如悲呜。这一时期的词再也不是用景物来单纯的抒写个人情感的小境界了。而是将个人情感扩大和转移到对江山社稷关注的大境界上。如被称为李清照词作代表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首句十四字采用重叠形式,将她流亡他乡,丧夫之痛,以及金石字画的丢失和自己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形象地刻画出来,这时候,饱经沧桑的词人借天气、1日时雁、落英满地的菊花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并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伤感、无奈、自我解嘲中结尾。词人因感国事、家事、个人身

7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

世面目全非,因而凄苦不堪,这的确是一个“愁”字所不能包容的。梁启超称“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1

31。

在《添字采桑子》中,作为北人的李清照逃避到南方,听不惯雨打芭蕉的声音,于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扰北人不惯起来听。…‘北人”即流浪之人、亡国之人。作者仅仅是听不惯南方雨打芭蕉的声音吗?非也!自靖康之乱以后,作者就长期过着四处流亡的生活.在艰难转徙中,词人对南方的风物往往产生异样的感觉,哪怕是一草一木,乃至风悲伤,因此这淋沥不止的雨点,不是打在芭蕉叶上,而伤情绪表露无余[H]。“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抒尚如旧"[”3但在她的眼中却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61,作者触景生情,满怀愁绪j这种愁7。,更何况是“舴艋舟” 

“谢他酒朋诗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看似平常语,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也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在字字咀嚼国破家亡的苦涩悲凉。宋末词人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1

8l。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蕴含着那么多说不尽道不完的“愁”,正如她自己所言,一生“忧患得失,何其多也[19]”。她的词也正是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悲哀、理想、形象地展示她自己的内心世界,概括地反映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开朗、有才华、有抱负的女子在寂寞深闺和庭院深深的禁锢下,逐渐变成一个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也可以看到由于国破家亡夫丧,迫使她流离失所,最后在愁苦不堪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通过对她的词作和身世的了解,我们能够更清楚地再认识这些“愁情”的深刻含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李清

照词的复杂内涵。

参考文献:

[1、2、3、14、15、16]温绍琨,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4]陈祖美.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M].文史知识。

1998:114.

[5、6]李清照.王学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1979.

[7]陈祖美.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J].文史知识。

1998:115.

[8]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0:34.

[9]朱靖华,戴学忱.论李清照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

[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1).

[11、12]陈祖美.李清照有过“婕妤之叹”吗[J].文史知识,

1998:44.

[13]陈引弛.梁启超学术论著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195.

[17、19]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0.

中华书局,1984:22.

声雨声,都能勾起词人颠沛流离的愁苦,异乡沦落的是点点滴滴都砸在词人的心上,词人的异乡之情和忧道”(蝶恋花》)等都蕴涵着词人对国破家亡的莫大悲哀和悲愤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写内心世界,一般都比较含蓄隐秘,如前期词。然而到了后期,先是国破流浪,接着是丈夫亡故,书册文物尽失,再是“叛金通敌”的诬陷,此时的词人心力交瘁,心中再也装不下那满腔的惆怅、失意和孤寂,于是在《武陵春》中作者写出了未说出口泪先流的哀痛欲绝的悲苦情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久经飘零,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旖丽,“景物“人情不似初”[I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而是国家民族灭亡的大悲大愁,丈夫亡故、遗愿未竟的死别之愁、遗憾之愁。这种愁连“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词人都有些承载不了[1呢?在《永遇乐》中这种伤国忧世的心情更加明显。“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词从临安元宵佳节傍晚的美景写起,可惜这样的良辰美景并没有引起词人的游兴,反而触动了自己的万千心事,一句“人在何处?”既是问自己身在何处,也是问亲人身在何处,在这凄楚的问话中,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感,孤苦苍凉之悲,流落异乡之苦。“次第岂无风雨”,

[18]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

论李清照词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邱红竹, QIU Hong-zhu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2008,7(2)0次

参考文献(10条)

1.温绍琨.钱光培 李清照名篇赏析 19872.陈祖美 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 19983.李清照.王学初 李清照集校注 19794.陈祖美 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之一 19985.徐北文 李清照全集评注 1990

6.朱靖华.戴学忱 论李清照词

10.楮斌杰.孙崇恩.荣宪宾 李清照资料汇编 198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骆新泉.Luo Xinquan 俱是登楼倚阑干境遇情愁各不同——从楼意象组合分析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的不同人生况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

2.期刊论文 韩小贝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愁词两首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0(4)

李清照前期的愁词,抒写的是个人生活感受,后期则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悲,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充实远甚于前期.

3.期刊论文 仲微微 愁绪满怀无释处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 -世纪桥2010(1)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犹如

4.期刊论文 薛艳.XUE Yan 论李清照词中哀婉悲愁的女性世界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

词为一种具有浓厚女性色彩的歌辞,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中,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被男性词人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坛中特立独行的人,她的词真切地体现了女性对

5.期刊论文 马卓昊 论李清照词的忧郁情绪 -跨世纪(学术版)2008,16(11)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真实的性情,率真生动并且真实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她的词作无论是表现女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还是写少女的天真活泼,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这种情趣和韵味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忧郁之美更令人回味无穷.国愁,家愁,情愁终究造就了李清照这位悲情女词人.中的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

6.期刊论文 吴仪 李清照与柳如是:离乱时代成长起来的女诗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6)

李清照和柳如是生活在不同时代,早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大不相同,在初入人世的人生体验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是生活充满着幸福和美满,一个却是幼年即历经生活磨难.但她们后期的生活有一个相似的时代背景,即国破家亡,民族矛盾尖锐,她们的笔下展现出女性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说明在古代的女性作家并不是只会写男女情愁和缠绵悱恻的爱情.可以说,李清照和柳如是是她们所处时代呼唤而出的女诗人,是离乱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和柳如是这两位享誉中国文学史界的杰出女诗人.

7.期刊论文 赵戎 一条缠绵藤两朵凄婉花--试论李煜、李清照词中愁绪的消解因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5)

李煜、李清照均因写

8.期刊论文 周玉 生当作人杰——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商情2009(19)

从李清照的诗词中去发现除了女子情愁之外的另一面,即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

9.期刊论文 张爱萍 千古绝唱易安愁——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7(7)

10.期刊论文 李相福 怎一个

李清照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lzyjsxyxb2008020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相关文章

  • 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 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前言: 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 ...查看


  • 趵突泉李清照纪念堂
  • 济南趵突泉景区中部有一座古建筑----李清照纪念堂,整个纪念堂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院内歇山飞檐绮丽多姿,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十分雅致.纪念堂分为东.西两处院落.东院又分南北两院,由回廊连接 ...查看


  • 走进李清照课外阅读指导课
  •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 2.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及其变化原因. 3.诵读李清照代表作,激发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1.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阅读李清照的词作,搜集李清照的故事. 3.制 ...查看


  • 论李清照的豪放诗风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 论李清照的豪放诗风 姓 名 矫艳茹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1**********]65 分 校 保定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学点 蠡县电大 指导教师 张万聚 日 期 2012.9 河 ...查看


  • 李清照生平
  • 李清照生平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 ...查看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 ...查看


  • 李清照诗词鉴赏
  • 李清照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 李清照--<点绛唇>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如梦令 ...查看


  • 揭秘:宋代著名才女李清照再婚后为什么又离婚?
  • 揭秘:宋代著名才女李清照再婚后为什么又离婚? 导读:在这个离婚率高居不下的年代,离婚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见惯不怪了.但是在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宋朝,离婚就显得有些另类了.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女词人李清照还是选择了与自己的再婚丈夫张汝舟离婚, ...查看


  •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主题新探
  • 摘 要:<金石录后序>的重心不在伉俪情深或时代苦难,而在叙写自己的婚姻理想在夫妻的价值观对立及动荡时局的双重打击下走向破灭的过程.李清照通过对士大夫雅癖的反省,批判了男性社会的价值系统.在对女性与士大夫两大群体的认同中定位了自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