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思考题(段老师)

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

答:

①科学可能导致人的异化。科学具有人性的一面,可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表现为:见理不见情(如卡文迪什)见利不见义。

②剥夺人与生俱来的自由真性、创造性。

③造成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

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自然的终极规律。 总之,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

人文文化能弥补科学文化之不足:

①为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②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启发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人文特别是艺术解构现代科技理性

④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3、古代、近代和现代自然观的演变。

答:

①古代朴素自然观。学派共同特点:弄清世界的本原(从物质角度来说明) ,认为世界不断变化发展原因是本原内部。

②近代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 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产生的基础:牛顿力学。

特点:A 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B 决定性、必然性、可预测性C 还原性D 可逆性E 简单性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③现代自然观。恩格斯辨证自然观整体的观念。基本内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的多样性; 运动的规律性。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

④当代自然观的发展。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自然的简单性和复杂性;世界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

⑤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所体现的自然观。相对论对时空观的发展: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得出的一些结论, 都说明相对论是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量子力学对自然观发展的贡献: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 将波动性与粒子性相统一。 意义:

(1)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波粒二相性,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非此即彼”,承认了物质世界是“亦此亦彼”的。

(2)雄辩地证明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而且存在测不准关系。

(3)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4、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如何理解。

答:

①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不是从来如此的。

②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1830),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③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

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④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1839)、施莱登(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⑤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 意义:

(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

(2)它以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联系代替了以往的哲学思辩的幻想的联系;

(3)是以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性的。 总之,它符合自然界的辩证发展途径。

5、系统的定义、形成系统的条件,对系统整体性的理解,层次结构。 答: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完备描述一个系统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它象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构成之间的质的差别,其形成在于内部的相干性。系统各部分彼此约束、选择、协同、放大,共同导致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形成。 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

1、中国套箱式的等级结构,特点:底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

2、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分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层次的关系决定了方法论的基本趋向。正因为上下层次间有双向因果关系,才有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区别。

6、系统演化有无方向性。

答:

演化的方向性:进化或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7、系统演化的条件。

答:

①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②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并且必须使系统从外部输入的负熵流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从而使系统的熵逐步减小。

③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④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⑤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

8、在不同时期,人和自然关系是怎样的?马克思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答:

人类的产生,在自然界引入了新的因素,自然界的演化进入新阶段:

①自然界产生了异己的力量。人类来自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意识认识自然界,又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

②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有各自的演化规律.同时又互相影响.同时人类本身也不例外,也在演化,只是有了新的特征。 ③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进而提出两种生产力的概念,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存在。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的能力和人类劳动的产品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 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⑤自然的异化。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实践中对象化,使自然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人的自然也就变成了异己的自然。

异化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分析到,分工与私有制产生后,自然的异化更复杂,有二种形式的异化,一主要由社会关系造成,物化于自然界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异化,一种主要由人对自然的改造引起,是自然力量对人滥用自然的报复。

9、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如何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

答:

思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价值取向。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稼穑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体现生态价值取向: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生态价值观系。生态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那种把自然视为“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相反,生态价值观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的消费观取代过度消费观;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权益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价值观最核心的观念是,把人类的发展和这种发展的条件(环境、资源等)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把人类的发展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也放在平等地位上考虑。不过其出发点是整体的平衡,因此并不妨害去消灭或消除那些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害事物。也就是说,人与环境的自觉协调,而不是自发的,依靠自然界自在的演化。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

二、变革社会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

三、开发同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

四、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五、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

(即途径是以生态产业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知识业—信息业—工业—服务业”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思考题(段老师)

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

答:

①科学可能导致人的异化。科学具有人性的一面,可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表现为:见理不见情(如卡文迪什)见利不见义。

②剥夺人与生俱来的自由真性、创造性。

③造成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

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自然的终极规律。 总之,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

人文文化能弥补科学文化之不足:

①为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②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启发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人文特别是艺术解构现代科技理性

④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3、古代、近代和现代自然观的演变。

答:

①古代朴素自然观。学派共同特点:弄清世界的本原(从物质角度来说明) ,认为世界不断变化发展原因是本原内部。

②近代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 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产生的基础:牛顿力学。

特点:A 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B 决定性、必然性、可预测性C 还原性D 可逆性E 简单性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③现代自然观。恩格斯辨证自然观整体的观念。基本内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的多样性; 运动的规律性。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

④当代自然观的发展。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自然的简单性和复杂性;世界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

⑤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所体现的自然观。相对论对时空观的发展: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得出的一些结论, 都说明相对论是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量子力学对自然观发展的贡献: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 将波动性与粒子性相统一。 意义:

(1)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波粒二相性,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非此即彼”,承认了物质世界是“亦此亦彼”的。

(2)雄辩地证明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而且存在测不准关系。

(3)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4、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如何理解。

答:

①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不是从来如此的。

②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1830),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③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

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④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1839)、施莱登(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⑤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 意义:

(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

(2)它以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联系代替了以往的哲学思辩的幻想的联系;

(3)是以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性的。 总之,它符合自然界的辩证发展途径。

5、系统的定义、形成系统的条件,对系统整体性的理解,层次结构。 答: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完备描述一个系统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它象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构成之间的质的差别,其形成在于内部的相干性。系统各部分彼此约束、选择、协同、放大,共同导致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形成。 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

1、中国套箱式的等级结构,特点:底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

2、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分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层次的关系决定了方法论的基本趋向。正因为上下层次间有双向因果关系,才有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区别。

6、系统演化有无方向性。

答:

演化的方向性:进化或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7、系统演化的条件。

答:

①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②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并且必须使系统从外部输入的负熵流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从而使系统的熵逐步减小。

③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④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⑤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

8、在不同时期,人和自然关系是怎样的?马克思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答:

人类的产生,在自然界引入了新的因素,自然界的演化进入新阶段:

①自然界产生了异己的力量。人类来自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意识认识自然界,又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

②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有各自的演化规律.同时又互相影响.同时人类本身也不例外,也在演化,只是有了新的特征。 ③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进而提出两种生产力的概念,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存在。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的能力和人类劳动的产品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 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⑤自然的异化。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实践中对象化,使自然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人的自然也就变成了异己的自然。

异化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分析到,分工与私有制产生后,自然的异化更复杂,有二种形式的异化,一主要由社会关系造成,物化于自然界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异化,一种主要由人对自然的改造引起,是自然力量对人滥用自然的报复。

9、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如何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

答:

思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价值取向。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稼穑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体现生态价值取向: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生态价值观系。生态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那种把自然视为“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相反,生态价值观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的消费观取代过度消费观;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权益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价值观最核心的观念是,把人类的发展和这种发展的条件(环境、资源等)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把人类的发展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也放在平等地位上考虑。不过其出发点是整体的平衡,因此并不妨害去消灭或消除那些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害事物。也就是说,人与环境的自觉协调,而不是自发的,依靠自然界自在的演化。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

二、变革社会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

三、开发同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

四、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五、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

(即途径是以生态产业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知识业—信息业—工业—服务业”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


相关文章

  •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 作者:王勇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10期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7)03-0038-04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 ...查看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 摘要: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理解,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缺失了人的生命本性的研究维度,往往使理解陷入抽象.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以人的生命本性为研究切入点,认为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 ...查看


  •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阐释
  •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彰显我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全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五大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辩证法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 ...查看


  • 从_二脉_到_四脉_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的新发展
  • 第63卷 第1期 2010年1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uhanUniversityJournal(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Vol.63.No.1Jan.2010.156-160 [文章编号]1 ...查看


  •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办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 ...查看


  • 法学本科论文题目
  • 法学本科论文题目 选题方向:法理学 1.论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2.现代法治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3.社会公平问题的法哲学透视 4.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正义的法哲学解读 6.人权的法哲学思考 7.论以人为本的法治发展 ...查看


  •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二.难点.重点 ...查看


  •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看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确实 ...查看


  • 实验性新闻:精确新闻的新发展
  • [摘 要]起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精确新闻,目前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都已经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实验性新闻,便成了打破这个瓶颈的最佳候选.因此,加强对实验性新闻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