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与学生做朋友

谈怎样与学生做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深层交流,只有用心交流才能实现。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发自老师内心的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常常把老师的赞誉、夸奖作为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把距离拉近,做学生的朋友,才能使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得与升华。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师生对话,更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也会满足学生自主活动、成功展现自己的需要,同时还会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那么,怎样和学生做朋友呢?

一、 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有部分缺少自信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时,如果教师注意到了他们,对他们进行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去激发他们,让他们明白一些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让师生心灵的对话。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

“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例如: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洁。”“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又如: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如“××你看××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吗?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

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

三、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是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好方法。有时,利用校外偶遇学生的机会。教师可以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个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常常接近自己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去了解学生在家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师要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

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养成善感的心灵,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四、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抽象概念掌握得不多,理论知识和社会常识都比较少,因此更偏于形象、具体的思维。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说真心话,乐于和老师谈心里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不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因为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并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地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最大的保护”。民主、平等、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关爱,鼓励他们进取,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才会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始终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心与学生沟通,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才会与学生做朋友,才会做学生的朋友。

谈怎样与学生做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深层交流,只有用心交流才能实现。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发自老师内心的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常常把老师的赞誉、夸奖作为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把距离拉近,做学生的朋友,才能使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得与升华。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师生对话,更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也会满足学生自主活动、成功展现自己的需要,同时还会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那么,怎样和学生做朋友呢?

一、 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有部分缺少自信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时,如果教师注意到了他们,对他们进行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去激发他们,让他们明白一些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让师生心灵的对话。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

“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例如: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洁。”“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又如: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如“××你看××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吗?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

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

三、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是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好方法。有时,利用校外偶遇学生的机会。教师可以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个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常常接近自己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去了解学生在家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师要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

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养成善感的心灵,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四、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抽象概念掌握得不多,理论知识和社会常识都比较少,因此更偏于形象、具体的思维。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说真心话,乐于和老师谈心里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不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因为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并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地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最大的保护”。民主、平等、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关爱,鼓励他们进取,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才会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始终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心与学生沟通,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才会与学生做朋友,才会做学生的朋友。


相关文章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 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 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查看


  • 2014二上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平均分(一)(教科书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 ...查看


  • 中国小朋友真好
  • 教学目标认知: 知道对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情感: 愿意热情大方的对待外国客人. 行为: 1.对外国客人有礼貌,热情大方. 2,见到外国客人不尾随.不围观.不指指点点. 3,不向外国人索取礼物.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 ...查看


  • 2017年春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新人教版2017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 ...查看


  • [大家都是好朋友]教案 1
  • <大家都是好朋友>教案 备课时间:3月26日 活动主题:同学之间 有了矛盾怎么办 交更多的朋友 活动目的: 1.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2.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 ...查看


  • 山爷爷教案
  •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及环境的保护作用,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在课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走入课文,去体会山爷爷的感 ...查看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新)
  •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第一课邻居家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 教学难点: 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 ...查看


  • 粤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 第一课 上学去 教学重点: 激发初入学儿童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教学难点: 激发初入学儿童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爱上学,爱学习.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我上学了.) 1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 累计课时: 课时计划 年级:学科:教师: 1.我背上了新书包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现在和 ...查看


  • 二年级健康教案
  • 二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 我又交了新朋友 教学目标:学会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交流,朋友间互相了解. 教学过程: 一.唱一唱. 1.学生齐唱<找朋友>,边唱边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一起表演.(多唱几次,多找几个好朋友.) 2.说说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