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

山东高密的青蛙生育繁殖能力超强,年年春末夏初蛙卵密布条条水沟。但是青蛙终究没有危害当地

作物。不仅是受到天敌的制衡,更主要的是蛙是高密人的口福宝物。由此,人类的干预有效地控制了蛙

的数量,进而维护了当地的作物。再有蛙与娃同音,娃是人类生育的产物,于是和中国人口的高增长问

题一结合,计划生育政策自然而然明正言顺了。也可见莫言先生以《蛙》作为小说书名来描述中国计划

生育政策问题并不是信手拈来的。

小说中莫言先生详述了姑姑作为第一代妇产科医生一生奋斗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一线的事业上,清

晰地表达了姑姑对政策从视作阶级敌人式的不顾一切的严厉执行到半悔半赎式的灵婉执行的演变过程。

莫言先生以《蛙》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不认为作者的文学功力和贡献仅在于《蛙》,因为我发现

《蛙》是有一些问题的。

既然《蛙》是讲中国的计划生育问题,那必然要讲问题中的冲突关键。书中作者过多地讲述了姑姑在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六亲不认。虽然政策得以有力贯彻,但也得罪了许多群众,包括自己的亲属。随着

姑姑年龄增长和对世事阅历的加深,对毕生的事业——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逐渐产生了半悔半赎的心态。

作者表达的是姑姑从曾经被自己伤害过的人的忏悔和对新生命的尊重中才形成了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我

觉得还不够。

首先,问题的冲突面还要扩大。中国的计划生育应该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多子多福和传男不传女的男

尊女卑思想产生更强烈火的碰撞,但作者没有写是很遗憾的。

其次,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到底该不该颁布、到底有效没效,作者也没有说清楚。

《蛙》得奖并不代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对的。先从生物学角度讲人为干涉生物种群的生殖繁衍

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是对生物链的人为扭曲。再说中国人口到底真的过多了吗?对此先避而

不谈,那么就算中国的人口真的多了就一定会变得国破家亡吗?美国战后的婴儿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口

的快速大量增长,结果却是国强民富。就算中国人口真多了,人口作为劳动力输出也能救国救民啊。虽然

没钱培养高端技术性人才,但类似日本的阿信可以多造几个,都能养家糊口兴国安邦的。况且脚趾甲片大

小的日本人口高度密集也没嫌多啊,因为它可以把人口往全世界放啊!

我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政府负面的消极的作为。当初的政府政权新成立,立脚未稳,对内严防

对外封闭,是促成这一政策产生的唯一原因。

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姑姑

的心态的转变应该有更多的内因和外因来推动。莫言先生应该讲得再多一

点,再大胆一点。

莫言《蛙》读后感

山东高密的青蛙生育繁殖能力超强,年年春末夏初蛙卵密布条条水沟。但是青蛙终究没有危害当地

作物。不仅是受到天敌的制衡,更主要的是蛙是高密人的口福宝物。由此,人类的干预有效地控制了蛙

的数量,进而维护了当地的作物。再有蛙与娃同音,娃是人类生育的产物,于是和中国人口的高增长问

题一结合,计划生育政策自然而然明正言顺了。也可见莫言先生以《蛙》作为小说书名来描述中国计划

生育政策问题并不是信手拈来的。

小说中莫言先生详述了姑姑作为第一代妇产科医生一生奋斗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一线的事业上,清

晰地表达了姑姑对政策从视作阶级敌人式的不顾一切的严厉执行到半悔半赎式的灵婉执行的演变过程。

莫言先生以《蛙》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不认为作者的文学功力和贡献仅在于《蛙》,因为我发现

《蛙》是有一些问题的。

既然《蛙》是讲中国的计划生育问题,那必然要讲问题中的冲突关键。书中作者过多地讲述了姑姑在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六亲不认。虽然政策得以有力贯彻,但也得罪了许多群众,包括自己的亲属。随着

姑姑年龄增长和对世事阅历的加深,对毕生的事业——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逐渐产生了半悔半赎的心态。

作者表达的是姑姑从曾经被自己伤害过的人的忏悔和对新生命的尊重中才形成了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我

觉得还不够。

首先,问题的冲突面还要扩大。中国的计划生育应该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多子多福和传男不传女的男

尊女卑思想产生更强烈火的碰撞,但作者没有写是很遗憾的。

其次,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到底该不该颁布、到底有效没效,作者也没有说清楚。

《蛙》得奖并不代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对的。先从生物学角度讲人为干涉生物种群的生殖繁衍

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是对生物链的人为扭曲。再说中国人口到底真的过多了吗?对此先避而

不谈,那么就算中国的人口真的多了就一定会变得国破家亡吗?美国战后的婴儿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口

的快速大量增长,结果却是国强民富。就算中国人口真多了,人口作为劳动力输出也能救国救民啊。虽然

没钱培养高端技术性人才,但类似日本的阿信可以多造几个,都能养家糊口兴国安邦的。况且脚趾甲片大

小的日本人口高度密集也没嫌多啊,因为它可以把人口往全世界放啊!

我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政府负面的消极的作为。当初的政府政权新成立,立脚未稳,对内严防

对外封闭,是促成这一政策产生的唯一原因。

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姑姑

的心态的转变应该有更多的内因和外因来推动。莫言先生应该讲得再多一

点,再大胆一点。


相关文章

  • 莫言演讲稿读后感
  • 最开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网上就到处传播各种消息,以至于我这个平时不关注诺贝尔的人也知道莫言这个鼎鼎大名的人物. 就从他的演讲词中看,我能看到他对母亲深深的爱,而且他母亲对他从小到大的影响必然也是很深的.一个母亲,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决 ...查看


  • [蛙]读后感
  • 读<蛙>有感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 ...查看


  •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 <檀香刑>中的悲剧 --我读莫言 莫言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说:"--<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光看小说的内容梗概,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花了两个多星期,才将 ...查看


  • 莫言.三毛.冰心给小读者的信
  • 编者按:"这不过是个语文训练而已,哪里想到真的会等到莫言老师的回信."昨天,安吉路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刘发建难掩内心的激动.两年前,他鼓动了班里的同学给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写信,这个月的月初,他收到了莫言的回信:你们的文章很 ...查看


  •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1000字
  •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1000字 我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才认识了莫言,又认识了莫言的作品.知道<红高粱>原来是莫言写的,也陆续看了他写的<蛙>.<檀香刑>.&l ...查看


  • 阅读的苦与乐
  • 一个爱阅读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倘若一个人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必需,作为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就不会有所谓的"苦与乐"的问题.对于 ...查看


  •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语文能力是教出来的,还是读出来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似乎为"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增添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小学毕业的作家,获得如此成就,当然不是教出来的.可是此言一出,立即会招致反驳--莫言毕业于北师 ...查看


  • 莫言力作[会唱歌的墙]在线阅读
  • <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莫言从1981-2011年间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 ...查看


  • 蛙读后感3
  • 蛙读后感 喜闻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的莫言的红高粱电影,虽然时隔已久, 脑子里仍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天空下,一片血红,无边无际,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莫言的代表作蛙,这次这位幽默.朴实.文笔辛辣.能让人笑中带泪的老人又将带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