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

一、对课堂的总体评价:

首先看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其次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看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第四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五看教学方法是否重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的培养。

二、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评价“知识与技能”,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评价;其次要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首先,体育课堂应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次,体育课堂要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是充满观察、尝试、实践、合作、思维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第三,体育课堂要保证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第四,体育课堂要保证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多样化学习的过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看是否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否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

浅谈如何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 研究意义: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不会为衣食发愁,他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伴随着素质教育,健康标准也逐步完善。但一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比较注重与运动有关的身体素质,而不太重视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的评价。

1.2 部分体育课堂出现了应试化现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体育课出现了测试标准要测什么就教什么的倾向。

2、研究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展开了“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学生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健康体魄,同时又具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3、研究方法:

3.1 个案分析法

以某班某一个学生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

3.2 对比、归纳法

通过在连个平行班中开展对比实验,然后对两个班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4、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结合实际,整理总结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具体评价办法如下:

4.1、对课堂的总体评价

4.1.1 教学思想----符合现代教学论。学校教育要通过开放式的

问题、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或想法进行多方交流,充分调动在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的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全面的发展。

4.1.2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全体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那些最基本、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最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行为动作、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4.1.3 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教学过程尽可能情境化,这样可引起学生及兴趣,激发他们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情境教学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

4.1.4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加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渗透的教育意识,追求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构建新知。保证学生参与活动时心情舒畅,投入程度高。

4.1.5 教学方法----重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发现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给学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到自我的人生价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始终贯彻真、善、美的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理解真、善、美的概念,又要强调理性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2 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要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那么如何评价体育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初浅建议。

4.2.1 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实施新课改并非要改变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反而,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上知识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评价。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

其次,要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辨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4.2.2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体育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主活动去建构对体育的理解。在此活动过程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进行分析与理解以及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反思都十分重要。在评价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所获得的经验会比在学校外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更多、也更重要。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时

往往会将学习与客观事物的实际相结合,尤其会把学习和自己周围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这不仅由于体育有应用广泛的特性,还因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喜欢和实际相结合,这才能达到学会体育、学好体育的目的。

其次,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是充满观察、尝试、实践、合作、思维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体育,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体育课上,教师应通过布置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器材,让学生自由尝试、思考、再尝试和再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得到身心的锻炼,而不应是被动地听教师指挥。教师的作用是使课堂成为共同进行活动的一个中心,以便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体育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好体育课堂的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学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合理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主动“做体育”的过程。

第四,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多样化学习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存在差异,并且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上也存在差异。但差异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和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思维模式。因为没有差异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自身发展。

4.2.3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随着教育重心转移向学生的发展后,情感与态度指标更显出它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会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投入和学好体育的信心,使学生更深的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和学习兴趣。而消极的情

感与态度会在学生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让学生对体育近而远之。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消极的情感与态度对学生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素养的养成。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关注:

课堂上是否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位哲人说过:“人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这说明了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与自由,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课堂上是否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创设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不孤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评价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有助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情操和价值观的培养。

5、参考文献:

[1]徐巧英,新课程标准---小学部分选编[S],北京大学出版社.

[2]熊斗寅,网络时代与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1,22(1).

浅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

一、对课堂的总体评价:

首先看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其次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看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第四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五看教学方法是否重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的培养。

二、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评价“知识与技能”,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评价;其次要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首先,体育课堂应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次,体育课堂要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是充满观察、尝试、实践、合作、思维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第三,体育课堂要保证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第四,体育课堂要保证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多样化学习的过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看是否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否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

浅谈如何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 研究意义: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不会为衣食发愁,他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伴随着素质教育,健康标准也逐步完善。但一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比较注重与运动有关的身体素质,而不太重视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的评价。

1.2 部分体育课堂出现了应试化现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体育课出现了测试标准要测什么就教什么的倾向。

2、研究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展开了“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学生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健康体魄,同时又具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3、研究方法:

3.1 个案分析法

以某班某一个学生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

3.2 对比、归纳法

通过在连个平行班中开展对比实验,然后对两个班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4、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结合实际,整理总结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具体评价办法如下:

4.1、对课堂的总体评价

4.1.1 教学思想----符合现代教学论。学校教育要通过开放式的

问题、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或想法进行多方交流,充分调动在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的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全面的发展。

4.1.2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全体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那些最基本、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最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行为动作、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4.1.3 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教学过程尽可能情境化,这样可引起学生及兴趣,激发他们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情境教学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

4.1.4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加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渗透的教育意识,追求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构建新知。保证学生参与活动时心情舒畅,投入程度高。

4.1.5 教学方法----重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发现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给学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到自我的人生价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始终贯彻真、善、美的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理解真、善、美的概念,又要强调理性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2 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要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那么如何评价体育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初浅建议。

4.2.1 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实施新课改并非要改变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反而,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上知识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评价。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

其次,要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辨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4.2.2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体育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主活动去建构对体育的理解。在此活动过程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进行分析与理解以及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反思都十分重要。在评价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所获得的经验会比在学校外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更多、也更重要。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时

往往会将学习与客观事物的实际相结合,尤其会把学习和自己周围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这不仅由于体育有应用广泛的特性,还因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喜欢和实际相结合,这才能达到学会体育、学好体育的目的。

其次,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是充满观察、尝试、实践、合作、思维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体育,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体育课上,教师应通过布置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器材,让学生自由尝试、思考、再尝试和再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得到身心的锻炼,而不应是被动地听教师指挥。教师的作用是使课堂成为共同进行活动的一个中心,以便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体育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好体育课堂的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学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合理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主动“做体育”的过程。

第四,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多样化学习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存在差异,并且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上也存在差异。但差异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和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思维模式。因为没有差异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自身发展。

4.2.3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随着教育重心转移向学生的发展后,情感与态度指标更显出它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会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投入和学好体育的信心,使学生更深的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和学习兴趣。而消极的情

感与态度会在学生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让学生对体育近而远之。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消极的情感与态度对学生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素养的养成。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关注:

课堂上是否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位哲人说过:“人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这说明了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与自由,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课堂上是否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创设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不孤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评价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有助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情操和价值观的培养。

5、参考文献:

[1]徐巧英,新课程标准---小学部分选编[S],北京大学出版社.

[2]熊斗寅,网络时代与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1,22(1).


相关文章

  • 校本培训计划与总结
  • 校本培训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祖热古力·马合木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 ...查看


  •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
  • 2012 7 总第一百三十五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 ...查看


  • 小学体育考试大纲
  • "骏马杯"体育专业知识.教法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呆板,一般主要通过测试学生的运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不关注,把运动成绩对照锻炼标准'一刀切'.结果造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 ...查看


  •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
  •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 作者:卢朝峰 文章来源:磐安教研 体育<新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力求突破注重终结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能 ...查看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水平三)内容介绍(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本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自 2003 年 9 月进入全 ...查看


  • 终身体育体系构建的障碍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 摘 要:通过对终身体育体系构建的研究,发现存在:大众健身意识的淡薄.体育设施欠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改变不力,社区体育的体育指导员不足等等一系列障碍性条件.对障碍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 ...查看


  • 让小学生乐上体育课
  •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体育课也是为学生打好体育基础.激发学生体育热情.最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落实新课标,让学生融进课堂,调动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在玩得尽兴的同时,学会体育知识,增强心理素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