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理论纵横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编辑/耿嘉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从永刚美编/王超制作/

袁文勇

谢青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之一,同时科学界定了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事实上,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应当紧密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强调法律的权威,走法治之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我们党在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就意味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实施依法治国进程中,要通过宪法来凝聚社会共识,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核心问题,理顺国家治理体系。因此,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将是今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大标志。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提出以德治国,并不是要超越法治,而是强调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施行德政和德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法律强制与道德约束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都有助于制度的落实。”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是外在的“他律”规矩,用于惩恶扬善;德治是内在的“自律”守则,用于劝善抑恶。法治是德治的保证,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与

以德治国相结合,方能做到刚柔相

济,获得最佳治理效果。

总之,历史和现实表明,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社会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因此,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悖于社会公序良俗;五是法律应当具有整体协调性和内在统一性,不能自相矛盾。要坚持立法先行,制定良法,首先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其次要注意法律的道义基础,通过立法将一些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使之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进而使法治和德治能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为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创造文明向上的法治环境。第三要完善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能够最大限度地汇集和表达民意,更多地体现道德底蕴和人文关怀,进而确立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同乃至信仰。第四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解决社会冲突、定分止争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承担着领导者、示范者作用。为此,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对新进党员和新提拔干部进行严格的道德修养考查,严防品质恶劣之辈混入党员干部队伍。尤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把德才兼备、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持续的道德和法律教育,使他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得到强化,精神境界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使廉洁自律由“他律”变为“自律”,成为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三是建立和健全奖廉惩贪、赏罚得当的官员考核机制,通过制度让做得好的党员干部得到真正的“实惠”,坚决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聪明人”捞取任何好处。四是加强对贪污腐败的惩治力度,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确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对党忠诚

必须为民务实清廉

把对党忠诚作为党性修养的第一课,自觉做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姜扬

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共产党出。有较真碰硬的工作态度,踏员的明确要求,是共产党人的灵实谋事,勤奋创业,不搞沽名钓魂和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誉的形象工程,不干劳民伤财的本的政治品格。这种品格要求在政绩工程,不盲目追求“高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全”。对既定的规划、部署的任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始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头抓落实。在为民上求实,牢记的事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委组民生根本,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织开展的“学党章、学准则、学条的实事,多做解民忧、惠民生的例”专题集中教育活动中,就把好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对党忠诚作为党性修养的第一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抓课,着力促进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为民务实清廉意识,自觉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把群的好干部。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

对党忠诚,必须牢记为民宗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提旨。清醒认识“我是谁、依靠谁、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在为了谁”,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使命,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业。对党的理论、党的宗旨、党的对党忠诚,必须恪守清廉本事业保持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和色。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忠诚于必胜信心,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党纪法规,忠诚于人民赋予的权步的干事激情,做到思想上坚信力,守住从政为官的底线。保持不疑,意志上坚韧不拔,行动上政治清醒,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坚定不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党章、维护党章,时刻不忘党员群众观点,牢固确立人民创造历身份,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观,站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高度一致,增强对错误思潮、错连心的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误行为、错误倾向的鉴别力、免的工作导向,思想上尊重群众、疫力和抵抗力,在事关原则的问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众,主动自觉地问政于民、问需旗帜鲜明,自觉地爱党、忧党、兴于民、问计于民。树立为民情怀,党、护党。修炼崇高官德,加强道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努力正在一起,对群众的艰辛多一份温人品、强党性,彰显领导干部的情,对群众的期盼多一份责任,人格魅力。把“三严三实”作为衡对群众的批评多一份理解,当好量为人从政的基本准则,作为检群众的主心骨,把对群众的挚验党性修养的具体标尺,对自己爱,凝聚成对党的忠诚。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要求,对权

对党忠诚,必须锤炼务实作力有“如履薄冰”的敬畏,对事业风。把务实作为一种态度、一种有“甩开膀子”的干劲,自觉用焦精神、一种信念,在思想上唯裕禄、杨善洲、高德荣等先进模实,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范的事迹对照自己,时时处处讲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尊重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养成清廉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精神,注重操守,严格落实作风建设要求,基层实际,杜绝唯书唯上不唯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转变工作等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恪守勤俭节观、政绩观、事业观,多一些责约成为自觉的思想和行动。牢记任意识、奉献精神,少一些浮躁“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心理、攀比心态。加强调查研度,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远离低究,强化问题意识,敢于正视困级趣味,抵制歪风习气,时时处处难和问题,善于在直面矛盾中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审慎运用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人处世坚手中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持原则、光明磊落,讲真话实话行,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以清有用的话,绝不说一套做一套,廉之心从政,以清白之身做人,以不当“两面人”。在行动上务实,清明之风服众。强化法治思维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干一行、法治理念,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把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切忌依法决策、依法用权、依法办事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有强烈的入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守法奉公责任感和担当胸怀,履行本职守的表率。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者系楚雄彝族自治州委主动担责挑重担,矛盾面前站得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如何借鉴历史经验进行国家治理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对中国古代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理方略的继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治理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关键在于探索具体可行的治理途径

加强法律和道德的宣传、教育、灌输,使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在全体公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一要有效开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宣传、教育,让人们完整理解、全面认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的思想内涵,在思想观念上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实践中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是持久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把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尤其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司法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三是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和提升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客观而言,公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境界同他们的法律意识、法治素养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遵纪守法的水平和执行法律的程度。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四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法律法规更多地体现道德底蕴和人文关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属性,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良法”对立法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具有正当价值取向,符合正义、秩序、和谐等价值标准;二是要汇集和表达民意;三是立法程序要科学民主,同时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立法无悖于普通人的情感,无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

发挥法学会作用推进法治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云南省法学会要围绕法治建设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法学会的职能职责功能,不是单纯的“法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法治实践”。应当看到,党中央赋予法学会“人民团体”的性质,决定了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法学界、法律界的桥梁和纽带,体现了其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法学会还具有“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功能,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广泛的社会性,有利于深入基层“接地气”、推进“法治实践”;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研究的多元性,有利于“百花齐放”和“对外交流”。努力搭建专业研究会和基层法学会的两个平台,是“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法学会工作的两个基础性工作和基本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法学会应当树立信心、不负使命,积极团结、引领、组织和推动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参与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践行者、全面深化

本报地址:昆明市新闻路337号

“三严三实”需强化四种意识

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杨永铸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的“三严三实”,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党性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检验。

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始终坚持对照理想信念、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明确方向,坚定立场,在工作中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转变作风,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强化党性意识,做到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基本要求,把严格遵行党章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作为重要措施,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成果,努

力干事,用心工作。

强化纪律意识,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加强纪律观念、树立纪律观念做起,切实增强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带头笃行“三严三实”,带头执行党章规定,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将这些纪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时时处处严格自我要求,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保持清正廉洁的同时坚决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自觉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作者系泸水县委副书记)

改革和法治云南建设的积极建言者、转型期民情民意的调查者和回应者。

法学会的成员队伍组成,不仅仅是“法律工作者”,更主要的是“法学工作者”。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一般来说,法律是一个主权国家通过立法程序作出的法律规定,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法律工作者主要为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与管理人才,具有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性质。法学,一方面它是作为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工作者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的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具有学术型、专业型法律人才的性质;另一方面,法学在我国的大学是个多专业的法学类学科,有三大体系即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通常包括法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民族学、中国近现代史等。这些方面的人才,均为“法学工作者”。所以,各级法学会的成员构成面,应当宽一点。比如行使社会管理

集团办:64143341

编委办:64141890

职能的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或基

层(县区、乡镇乃至村委会、社区)长期从事综治维稳工作的人员,都可有条件地发展加入法学会。这样,使法学会的工作更有利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及时反映老百姓的法治需求,更有利于缓解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更有利于有力地促进以乡镇、村社为依托的法治社会建设。

法学会作为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责无旁贷。按照《决定》提出“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的要求,我们认为:一是针对“去地方化”的改革增大人大对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监督难的问题,应当随着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的加强,今后要走一条司法裁判权向社会有序开放的道路,必须让司法裁判权尽量接受社会的监督,进一步吸纳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司法活动中来。二是针对上下级司法机关内部的“司法干预”很有可能增多和强化的问题,在司法机关的判决如果与基层党政机关的意志和利益相互龃龉时,法学会可以受相关司法部门委托汇集社会

编辑出版中心:64141286

智囊,用法治思维开导当事人依法

维护合法权利,尽量避免和减少矛盾上交。三是针对基层司法实践中的疑难复杂案件或涉法涉诉案件,可由法学会组织相关专家,提供相关法律解释、法律论证等方面的指导,进行疑难案件评析、涉法涉诉案件评查,提出意见供司法部门办案参考,以确保法律、政治、社会三个效果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针对党政部门及社会上对司法的评价与司法机关自我评价不相符合的矛盾,由法学会与政法系统的协会(警官协会、检察官协会、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等),组成相关人员协助制定方案、参与考评、协助监督等。五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法官和检察官流失的情况,加强对“两官”的司法职业训练,包括法治理念培训、交流互动轮岗、完善遴选机制等,推荐优秀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选,这也是摆在法学会面前不可或缺的任务。六是针对进一步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要求,法学会应当紧密结合云南实际,为司法改革制度建设具体项目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科学、合理、正当的评价标准,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作者系云南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舆论监督中心:64145865

邮政编码:650032

本版主编:云南日报理论部

电话:0871-[**************]6邮箱:[email protected]@139.com持读阅读请扫描进入云南理论网(llw.yunnan.cn

广告许可证:滇工商广字第1号

零售每份一元五角

云南日报印务中心印刷

经委办:64166892

理论纵横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编辑/耿嘉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从永刚美编/王超制作/

袁文勇

谢青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之一,同时科学界定了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事实上,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应当紧密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强调法律的权威,走法治之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我们党在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就意味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实施依法治国进程中,要通过宪法来凝聚社会共识,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核心问题,理顺国家治理体系。因此,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将是今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大标志。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提出以德治国,并不是要超越法治,而是强调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施行德政和德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法律强制与道德约束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都有助于制度的落实。”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是外在的“他律”规矩,用于惩恶扬善;德治是内在的“自律”守则,用于劝善抑恶。法治是德治的保证,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与

以德治国相结合,方能做到刚柔相

济,获得最佳治理效果。

总之,历史和现实表明,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社会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因此,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悖于社会公序良俗;五是法律应当具有整体协调性和内在统一性,不能自相矛盾。要坚持立法先行,制定良法,首先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其次要注意法律的道义基础,通过立法将一些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使之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进而使法治和德治能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为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创造文明向上的法治环境。第三要完善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能够最大限度地汇集和表达民意,更多地体现道德底蕴和人文关怀,进而确立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同乃至信仰。第四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解决社会冲突、定分止争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承担着领导者、示范者作用。为此,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对新进党员和新提拔干部进行严格的道德修养考查,严防品质恶劣之辈混入党员干部队伍。尤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把德才兼备、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持续的道德和法律教育,使他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得到强化,精神境界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使廉洁自律由“他律”变为“自律”,成为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三是建立和健全奖廉惩贪、赏罚得当的官员考核机制,通过制度让做得好的党员干部得到真正的“实惠”,坚决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聪明人”捞取任何好处。四是加强对贪污腐败的惩治力度,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确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对党忠诚

必须为民务实清廉

把对党忠诚作为党性修养的第一课,自觉做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姜扬

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共产党出。有较真碰硬的工作态度,踏员的明确要求,是共产党人的灵实谋事,勤奋创业,不搞沽名钓魂和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誉的形象工程,不干劳民伤财的本的政治品格。这种品格要求在政绩工程,不盲目追求“高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全”。对既定的规划、部署的任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始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头抓落实。在为民上求实,牢记的事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委组民生根本,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织开展的“学党章、学准则、学条的实事,多做解民忧、惠民生的例”专题集中教育活动中,就把好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对党忠诚作为党性修养的第一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抓课,着力促进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为民务实清廉意识,自觉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把群的好干部。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

对党忠诚,必须牢记为民宗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提旨。清醒认识“我是谁、依靠谁、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在为了谁”,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使命,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业。对党的理论、党的宗旨、党的对党忠诚,必须恪守清廉本事业保持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和色。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忠诚于必胜信心,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党纪法规,忠诚于人民赋予的权步的干事激情,做到思想上坚信力,守住从政为官的底线。保持不疑,意志上坚韧不拔,行动上政治清醒,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坚定不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党章、维护党章,时刻不忘党员群众观点,牢固确立人民创造历身份,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观,站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高度一致,增强对错误思潮、错连心的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误行为、错误倾向的鉴别力、免的工作导向,思想上尊重群众、疫力和抵抗力,在事关原则的问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众,主动自觉地问政于民、问需旗帜鲜明,自觉地爱党、忧党、兴于民、问计于民。树立为民情怀,党、护党。修炼崇高官德,加强道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努力正在一起,对群众的艰辛多一份温人品、强党性,彰显领导干部的情,对群众的期盼多一份责任,人格魅力。把“三严三实”作为衡对群众的批评多一份理解,当好量为人从政的基本准则,作为检群众的主心骨,把对群众的挚验党性修养的具体标尺,对自己爱,凝聚成对党的忠诚。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要求,对权

对党忠诚,必须锤炼务实作力有“如履薄冰”的敬畏,对事业风。把务实作为一种态度、一种有“甩开膀子”的干劲,自觉用焦精神、一种信念,在思想上唯裕禄、杨善洲、高德荣等先进模实,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范的事迹对照自己,时时处处讲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尊重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养成清廉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精神,注重操守,严格落实作风建设要求,基层实际,杜绝唯书唯上不唯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转变工作等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恪守勤俭节观、政绩观、事业观,多一些责约成为自觉的思想和行动。牢记任意识、奉献精神,少一些浮躁“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心理、攀比心态。加强调查研度,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远离低究,强化问题意识,敢于正视困级趣味,抵制歪风习气,时时处处难和问题,善于在直面矛盾中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审慎运用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人处世坚手中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持原则、光明磊落,讲真话实话行,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以清有用的话,绝不说一套做一套,廉之心从政,以清白之身做人,以不当“两面人”。在行动上务实,清明之风服众。强化法治思维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干一行、法治理念,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把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切忌依法决策、依法用权、依法办事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有强烈的入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守法奉公责任感和担当胸怀,履行本职守的表率。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者系楚雄彝族自治州委主动担责挑重担,矛盾面前站得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如何借鉴历史经验进行国家治理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对中国古代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理方略的继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治理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关键在于探索具体可行的治理途径

加强法律和道德的宣传、教育、灌输,使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在全体公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一要有效开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宣传、教育,让人们完整理解、全面认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的思想内涵,在思想观念上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实践中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是持久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把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尤其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司法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三是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和提升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客观而言,公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境界同他们的法律意识、法治素养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遵纪守法的水平和执行法律的程度。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四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法律法规更多地体现道德底蕴和人文关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属性,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良法”对立法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具有正当价值取向,符合正义、秩序、和谐等价值标准;二是要汇集和表达民意;三是立法程序要科学民主,同时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立法无悖于普通人的情感,无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

发挥法学会作用推进法治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云南省法学会要围绕法治建设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法学会的职能职责功能,不是单纯的“法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法治实践”。应当看到,党中央赋予法学会“人民团体”的性质,决定了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法学界、法律界的桥梁和纽带,体现了其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法学会还具有“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功能,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广泛的社会性,有利于深入基层“接地气”、推进“法治实践”;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研究的多元性,有利于“百花齐放”和“对外交流”。努力搭建专业研究会和基层法学会的两个平台,是“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法学会工作的两个基础性工作和基本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法学会应当树立信心、不负使命,积极团结、引领、组织和推动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参与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践行者、全面深化

本报地址:昆明市新闻路337号

“三严三实”需强化四种意识

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杨永铸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的“三严三实”,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党性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检验。

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始终坚持对照理想信念、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明确方向,坚定立场,在工作中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转变作风,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强化党性意识,做到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基本要求,把严格遵行党章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作为重要措施,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成果,努

力干事,用心工作。

强化纪律意识,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加强纪律观念、树立纪律观念做起,切实增强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带头笃行“三严三实”,带头执行党章规定,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将这些纪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时时处处严格自我要求,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保持清正廉洁的同时坚决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自觉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作者系泸水县委副书记)

改革和法治云南建设的积极建言者、转型期民情民意的调查者和回应者。

法学会的成员队伍组成,不仅仅是“法律工作者”,更主要的是“法学工作者”。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一般来说,法律是一个主权国家通过立法程序作出的法律规定,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法律工作者主要为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与管理人才,具有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性质。法学,一方面它是作为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工作者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的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具有学术型、专业型法律人才的性质;另一方面,法学在我国的大学是个多专业的法学类学科,有三大体系即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通常包括法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民族学、中国近现代史等。这些方面的人才,均为“法学工作者”。所以,各级法学会的成员构成面,应当宽一点。比如行使社会管理

集团办:64143341

编委办:64141890

职能的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或基

层(县区、乡镇乃至村委会、社区)长期从事综治维稳工作的人员,都可有条件地发展加入法学会。这样,使法学会的工作更有利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及时反映老百姓的法治需求,更有利于缓解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更有利于有力地促进以乡镇、村社为依托的法治社会建设。

法学会作为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责无旁贷。按照《决定》提出“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的要求,我们认为:一是针对“去地方化”的改革增大人大对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监督难的问题,应当随着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的加强,今后要走一条司法裁判权向社会有序开放的道路,必须让司法裁判权尽量接受社会的监督,进一步吸纳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司法活动中来。二是针对上下级司法机关内部的“司法干预”很有可能增多和强化的问题,在司法机关的判决如果与基层党政机关的意志和利益相互龃龉时,法学会可以受相关司法部门委托汇集社会

编辑出版中心:64141286

智囊,用法治思维开导当事人依法

维护合法权利,尽量避免和减少矛盾上交。三是针对基层司法实践中的疑难复杂案件或涉法涉诉案件,可由法学会组织相关专家,提供相关法律解释、法律论证等方面的指导,进行疑难案件评析、涉法涉诉案件评查,提出意见供司法部门办案参考,以确保法律、政治、社会三个效果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针对党政部门及社会上对司法的评价与司法机关自我评价不相符合的矛盾,由法学会与政法系统的协会(警官协会、检察官协会、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等),组成相关人员协助制定方案、参与考评、协助监督等。五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法官和检察官流失的情况,加强对“两官”的司法职业训练,包括法治理念培训、交流互动轮岗、完善遴选机制等,推荐优秀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选,这也是摆在法学会面前不可或缺的任务。六是针对进一步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要求,法学会应当紧密结合云南实际,为司法改革制度建设具体项目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科学、合理、正当的评价标准,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作者系云南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舆论监督中心:64145865

邮政编码:650032

本版主编:云南日报理论部

电话:0871-[**************]6邮箱:[email protected]@139.com持读阅读请扫描进入云南理论网(llw.yunnan.cn

广告许可证:滇工商广字第1号

零售每份一元五角

云南日报印务中心印刷

经委办:64166892


相关文章

  •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法治与德治共同推进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夯实国家治 ...查看


  • 2016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补充材料
  • 2016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补充材料 注意:我的补充材料和题目只是针对16版<精讲精练>和<1000题>的补充,并不是全部考纲变化内容,因为大部分变化在<精讲精练>和< ...查看


  • 关于依法治国的"三大关系"_形势与政策
  • 准确认识关于依法治国的"三大关系" 教学目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帮助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 ...查看


  • 第七章_树立法治观念__尊重法律权威
  •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查看


  •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
  •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與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嫌,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 ...查看


  •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陈朋 内容提要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管理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必须 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的部署经历了不断 ...查看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德治与法治那个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 河南公务员考试群 166909202 习近平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 ...查看


  • 2016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 2016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 ...查看


  • 法制社会论文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朱婧杰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治国安邦,曾是无数政治家和思想家苦思冥想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复的实践,法治被众多国家认为是最能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