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后期词)的特色

李煜词(后期词)的特色

专业:会计学系11级会计9班 姓名:刘德英 学号:111061238

[摘要]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李煜是昏庸无为的亡国之君;但对于文学家来说,李煜是词中之帝,中国诗词正是有了他,才更加绚丽多姿,博大精深。根据时间和内容区分,李煜词可分为降宋前的前期作品和降宋后的后期作品,其后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因此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南唐后主李煜自幼聪颖过人,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俱佳,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也就难怪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李煜的词作,同他的身世经历紧密相连,在不同的际遇李煜词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因此,论述李煜后期词的特色,我们不得不从他所处的时期和身世遭遇入手。

以开宝八年(975)为界限,由此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被宋太祖赵光义赐毒死于汴京,即为李煜词的创作后期。这一时期,对李煜的生活来说,是饱受凌辱和抑郁痛苦的,但对李煜词的创作来说,却是十分丰收和成就巨大的。

君王降虏,李煜从九五之尊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心境之凄苦,可想而知。历来“愤怒出诗人”,李煜的这些切身体会,都被他融进了词中。在对昔日君王生活的追忆中,在对今日臣虏生活的感慨中,他的词从往日的柔媚婉约而变为深厚沉重,题材也转而为更宽更广的关于人生、国破家灭的感叹。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

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骤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这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在一个冷清的秋夜,独自登楼时,为离别的愁苦所纠缠的心情。《花庵词选》于调名下注云:“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点出了他的行踪,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他孤单一人走上西楼,默默无言,这表明他把满腔心事埋在心底,寂寞孤苦。上得楼来,抬头看到天上挂着一弯残月,“月如钩”映照着李煜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俯视庭院,在这幽深的院子里,高高的梧桐树也是悄无声息,使他分外感到庭院的寂寞,他甚至觉得,这冷清凄凉的秋意,好象是彼关闭着的院门锁在院中似的。一个“锁”字,李煜突出了院中充满着的秋意,也巧妙透出他的“思”--秋意被锁,不正是自己遭禁?如此,真是囚人之臆,方出囚人之语。下片的“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他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是他离乡去他国的锥心怆痛。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李煜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

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最使李煜感到悲凉的是他失去了属于江南的一切。此时,江南对于他来说只能是梦幻,他深深体会到“别亦难”的痛苦,为此他在 《浪淘沙令》一词写到: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帘外传来了潺潺的下雨声,这是春深的一个标志,这使他感到,春天已经快要完结了。。他所盖的“罗衾”,难以抵御五更阵阵的寒意,寒凉使他从梦中醒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是客”的他,在这“一晌”的梦中片刻,他暂且忘掉了身为俘虏的处境,贪恋地重温了往日的帝王生活显然,然而梦醒却使他重新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他感觉寒冷,不仅是由于五更和春雨,更是与心情有关。李煜抓住梦中贪欢这个细节,白描地写来,又以梦醒后的凄凉情景作为对照,这就胜过千言万语的呼喊和哀诉,活生生地写出了自己的痛苦的灵魂。

下片凭栏感叹是上片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倚靠着楼阁的栏杆,向远方了望。因为昨夜的好梦,更加勾起了他对南唐故国的怀念。可是远在金陵一带的南唐国土,又怎么是他从汴京所能望到的呢!于是,他只能发出“独自莫凭栏”的自我劝戒。凭栏没有望到南唐,却看到一片残春的凄凉景色:残花随流水飘去,大好春光正在消逝。春光的消逝,无法追寻,正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的隔绝。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

悲惨处境,也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相差悬殊。于是他从肺腑里迸发出了沉痛的悲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用生命蘸着泪水写下来的,软禁在汴京的李煜,对往昔的生活和南唐的江山无限怀恋。他就在这首词里,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春意衰残的惋惜声中。

至宋太祖暴毙,太宗继位后,李煜的处境愈加艰难。宋太宗对后主的猜忌和监视更加严密,甚至在《十国春秋》卷十九载,“小周后例随命妇入宋宫,为燕乐。进辄数日载出,出必大泣,詈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李煜的词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达到了巅峰,因而如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谓以血书者也。”。最后的最后,李煜以一首千古流芳的绝命词《虞美人》为自己划下了句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他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的他,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的“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李煜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

愁思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可感,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无怪乎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词中掩饰不住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囚禁之苦可谓字字见血,句句含泪。 这就是李煜和他的《虞美人》。一个在政治上交了白卷的皇帝,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但李煜却以血泪文字抒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成为千古词帝,清代才子袁枚曾引用《南唐杂咏》中的话,评价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后期词通过直抒胸臆、白描和形象比喻等高超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满腔的愁闷、困苦之情抒发出来,在字里行间便流出后主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创作勇气,真我的抒写自然流畅、喷薄而出。他的词作开“士大夫词”之先河,注重将个人的真实感情融入词中,他感情的倾注是直接、喷发式的,全然不顾个人所处环境。这种率真自然,敢于表现真我,并通过愁情来抒发真我的词风特点在其后期尤为明显。

李煜的词特别在于他一如往初的“词心”,一词一句无不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述说的是概括性机枪的人性的悲哀。因此,李煜词以其深深的感染力,流传千古,拨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心弦。

参考书目:

1,李煜{李煜词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十月

2,陆永品{唐宋词选讲}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版

3,徐军{李煜《相见欢》赏析} 《文学教育》期刊 2008年第12期

4,李煜{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

5,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

6,杨军{南唐后主李煜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四月 7,丁元{算来一梦浮生} 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5月

李煜词(后期词)的特色

专业:会计学系11级会计9班 姓名:刘德英 学号:111061238

[摘要]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李煜是昏庸无为的亡国之君;但对于文学家来说,李煜是词中之帝,中国诗词正是有了他,才更加绚丽多姿,博大精深。根据时间和内容区分,李煜词可分为降宋前的前期作品和降宋后的后期作品,其后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因此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南唐后主李煜自幼聪颖过人,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俱佳,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也就难怪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李煜的词作,同他的身世经历紧密相连,在不同的际遇李煜词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因此,论述李煜后期词的特色,我们不得不从他所处的时期和身世遭遇入手。

以开宝八年(975)为界限,由此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被宋太祖赵光义赐毒死于汴京,即为李煜词的创作后期。这一时期,对李煜的生活来说,是饱受凌辱和抑郁痛苦的,但对李煜词的创作来说,却是十分丰收和成就巨大的。

君王降虏,李煜从九五之尊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心境之凄苦,可想而知。历来“愤怒出诗人”,李煜的这些切身体会,都被他融进了词中。在对昔日君王生活的追忆中,在对今日臣虏生活的感慨中,他的词从往日的柔媚婉约而变为深厚沉重,题材也转而为更宽更广的关于人生、国破家灭的感叹。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

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骤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这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在一个冷清的秋夜,独自登楼时,为离别的愁苦所纠缠的心情。《花庵词选》于调名下注云:“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点出了他的行踪,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他孤单一人走上西楼,默默无言,这表明他把满腔心事埋在心底,寂寞孤苦。上得楼来,抬头看到天上挂着一弯残月,“月如钩”映照着李煜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俯视庭院,在这幽深的院子里,高高的梧桐树也是悄无声息,使他分外感到庭院的寂寞,他甚至觉得,这冷清凄凉的秋意,好象是彼关闭着的院门锁在院中似的。一个“锁”字,李煜突出了院中充满着的秋意,也巧妙透出他的“思”--秋意被锁,不正是自己遭禁?如此,真是囚人之臆,方出囚人之语。下片的“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他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是他离乡去他国的锥心怆痛。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李煜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

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最使李煜感到悲凉的是他失去了属于江南的一切。此时,江南对于他来说只能是梦幻,他深深体会到“别亦难”的痛苦,为此他在 《浪淘沙令》一词写到: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帘外传来了潺潺的下雨声,这是春深的一个标志,这使他感到,春天已经快要完结了。。他所盖的“罗衾”,难以抵御五更阵阵的寒意,寒凉使他从梦中醒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是客”的他,在这“一晌”的梦中片刻,他暂且忘掉了身为俘虏的处境,贪恋地重温了往日的帝王生活显然,然而梦醒却使他重新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他感觉寒冷,不仅是由于五更和春雨,更是与心情有关。李煜抓住梦中贪欢这个细节,白描地写来,又以梦醒后的凄凉情景作为对照,这就胜过千言万语的呼喊和哀诉,活生生地写出了自己的痛苦的灵魂。

下片凭栏感叹是上片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倚靠着楼阁的栏杆,向远方了望。因为昨夜的好梦,更加勾起了他对南唐故国的怀念。可是远在金陵一带的南唐国土,又怎么是他从汴京所能望到的呢!于是,他只能发出“独自莫凭栏”的自我劝戒。凭栏没有望到南唐,却看到一片残春的凄凉景色:残花随流水飘去,大好春光正在消逝。春光的消逝,无法追寻,正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的隔绝。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

悲惨处境,也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相差悬殊。于是他从肺腑里迸发出了沉痛的悲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用生命蘸着泪水写下来的,软禁在汴京的李煜,对往昔的生活和南唐的江山无限怀恋。他就在这首词里,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春意衰残的惋惜声中。

至宋太祖暴毙,太宗继位后,李煜的处境愈加艰难。宋太宗对后主的猜忌和监视更加严密,甚至在《十国春秋》卷十九载,“小周后例随命妇入宋宫,为燕乐。进辄数日载出,出必大泣,詈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李煜的词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达到了巅峰,因而如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谓以血书者也。”。最后的最后,李煜以一首千古流芳的绝命词《虞美人》为自己划下了句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他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的他,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的“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李煜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

愁思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可感,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无怪乎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词中掩饰不住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囚禁之苦可谓字字见血,句句含泪。 这就是李煜和他的《虞美人》。一个在政治上交了白卷的皇帝,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但李煜却以血泪文字抒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成为千古词帝,清代才子袁枚曾引用《南唐杂咏》中的话,评价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后期词通过直抒胸臆、白描和形象比喻等高超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满腔的愁闷、困苦之情抒发出来,在字里行间便流出后主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创作勇气,真我的抒写自然流畅、喷薄而出。他的词作开“士大夫词”之先河,注重将个人的真实感情融入词中,他感情的倾注是直接、喷发式的,全然不顾个人所处环境。这种率真自然,敢于表现真我,并通过愁情来抒发真我的词风特点在其后期尤为明显。

李煜的词特别在于他一如往初的“词心”,一词一句无不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述说的是概括性机枪的人性的悲哀。因此,李煜词以其深深的感染力,流传千古,拨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心弦。

参考书目:

1,李煜{李煜词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十月

2,陆永品{唐宋词选讲}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版

3,徐军{李煜《相见欢》赏析} 《文学教育》期刊 2008年第12期

4,李煜{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

5,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

6,杨军{南唐后主李煜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四月 7,丁元{算来一梦浮生} 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5月


相关文章

  • 论李清照李煜词风格的同异
  • 2003年12月第19卷第4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m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 (SocialSciencesEdition) Dec.2003VoLl9 No ...查看


  • 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摘要:李煜作为词人才华异常出色,被认为是宋词的开山.李煜亡国前后词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明显不同,前期由于身份生活条件优越,作品多描写春愁闺怨,宫廷享乐生活,作品多精雕细刻,景色人物刻画细致:后期身份转变,国家灭亡, ...查看


  • 论李煜词的审美价值 本科毕业论文
  • 摘 要 人生经历一波三折,李煜在不同阶段的词风也各不相同.初涉人世的李煜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词作淡泊宁静,工于白描.父辈传承及宫廷生活,又成就了他奢华的花间艳词.亡国之后,词风急转,字句之间充满了悲伤. 李煜之词千古流传,本文按照李煜的人生经 ...查看


  •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 摘要:李煜一生具有很大的戏剧性,利用充满悲剧意识的人生观,才华横溢的天赋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千古绝唱.文章将结合李煜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点,对其作品中存在的悲剧之美进行分析,希望为其诗词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李煜:诗词:悲剧美:文 ...查看


  • [虞美人]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 ...查看


  • 李煜[虞美人]赏析
  •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 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 ...查看


  • 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 第26卷第4期 Vol.26No.4第卷第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 'an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2012年8月Aug.2012 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晓霞 ( ...查看


  • [虞美人]说课稿-附答案
  • <虞美人>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此次说课的篇目是李煜的<虞美人>.此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 此环节我将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 ...查看


  • 对比李煜与李清照对"愁"的表现形式
  •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营销09-2 任课教师:杨金玉 姓名:郑博桐 学号:[1**********] 成 绩: 对比李煜与李清照表现"愁"的异同 清人沈谦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