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促进了华夏民族形成

  “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黄金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   炎帝以及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的首领。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接下来,黄帝与炎帝联手,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形成华夏民族,进而有了中国。   为什么会爆发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史记》给出的理由是,炎帝部落欺负周围的部落以及蚩尤作乱不听话所致。实际上,这两场征战都是因盐而起,乃是“盐的争夺战”。   史学家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中指出,阪泉和涿鹿都在山西解县盐池附近。随后,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进一步提出,解县盐池“成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人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   1981年,史学家张其昀在台湾版的《中华五千年史》中称:“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炎、黄血战,实因食盐而起。”   尧、舜、禹都曾筑城于盐池附近   黄帝对炎帝和蚩尤发动战争,根本上是要控制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黄帝击败了蚩尤后,遂开始在涿鹿附近筑城。   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依然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今山西永济)、安邑(今山西运城北)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至今地方史志都以之为代称。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   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在今天看来,舜帝是相当专业的音乐人,至少也是超级音乐发烧友,他擅弹五弦琴,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当年引发原始部落征战、促进华夏民族形成的盐,在中华文明进步和国家版图的整合中继续发挥作用。此时的解县盐池为晋国所有。这处池盐变成晋国的国宝。晋国因为池盐而国富民强,晋文公也因此跻身“春秋五霸”之列。   先秦诸国“得盐者强”   春秋战国是群雄并起、从割据走向兼并的特殊时期,在这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齐国、燕国这些重要的海盐产地,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入选“战国七雄”。其中的齐国,在齐桓公时代已当上春秋“霸主”。   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这又应验了“得盐者得天下”一说。用齐桓公的话来讲,这叫“国无海不王”,这里的“海”即指海盐。   唐代实行食盐官卖“榷盐法”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   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   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对于“不惧条流再犯者”,不论多少斤,“并处极法”。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律法规定:“刮碱煎炼私盐,所犯一斤以下,徒三年,配役;一斤以上,并决重杖一顿,处死。”   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黄金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   炎帝以及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的首领。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接下来,黄帝与炎帝联手,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形成华夏民族,进而有了中国。   为什么会爆发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史记》给出的理由是,炎帝部落欺负周围的部落以及蚩尤作乱不听话所致。实际上,这两场征战都是因盐而起,乃是“盐的争夺战”。   史学家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中指出,阪泉和涿鹿都在山西解县盐池附近。随后,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进一步提出,解县盐池“成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人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   1981年,史学家张其昀在台湾版的《中华五千年史》中称:“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炎、黄血战,实因食盐而起。”   尧、舜、禹都曾筑城于盐池附近   黄帝对炎帝和蚩尤发动战争,根本上是要控制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黄帝击败了蚩尤后,遂开始在涿鹿附近筑城。   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依然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今山西永济)、安邑(今山西运城北)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至今地方史志都以之为代称。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   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在今天看来,舜帝是相当专业的音乐人,至少也是超级音乐发烧友,他擅弹五弦琴,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当年引发原始部落征战、促进华夏民族形成的盐,在中华文明进步和国家版图的整合中继续发挥作用。此时的解县盐池为晋国所有。这处池盐变成晋国的国宝。晋国因为池盐而国富民强,晋文公也因此跻身“春秋五霸”之列。   先秦诸国“得盐者强”   春秋战国是群雄并起、从割据走向兼并的特殊时期,在这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齐国、燕国这些重要的海盐产地,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入选“战国七雄”。其中的齐国,在齐桓公时代已当上春秋“霸主”。   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这又应验了“得盐者得天下”一说。用齐桓公的话来讲,这叫“国无海不王”,这里的“海”即指海盐。   唐代实行食盐官卖“榷盐法”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   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   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对于“不惧条流再犯者”,不论多少斤,“并处极法”。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律法规定:“刮碱煎炼私盐,所犯一斤以下,徒三年,配役;一斤以上,并决重杖一顿,处死。”   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相关文章

  • 试析促进中华民族行成的有益因素
  •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融结的统一体,有56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汉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历史上许多族融合而成的.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在春秋时期,华夏族与戎狄等族逐渐融合:其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又与匈奴.鲜卑.氐.羌等族融合而成为汉族.在宋元明清 ...查看


  •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任崇岳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华夏族在这里肇兴,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在中原地区形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从东北.西北进入中原地区并建立了政权,后来又因融合入汉 ...查看


  • KSLGHT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总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汇编<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奴隶 ...查看


  •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第11卷第4期2009年11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MSciencesEdition) VoL11 No.4 Nov.,2009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唐明燕 (大连理工 ...查看


  • 第三课七年级
  • 导入新课: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祭黄帝文>中毛泽东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 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大家再看第13页右上角的材料,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查看


  • 古代中国周边民族
  • 西周末年-春秋时期:北方是犬戎,是先秦时地处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大概以犬为图腾,故名.当时中国的少数民族还有东部的淮夷,东夷,南方的百越,濮,东北的肃慎,中原的狄,等等.楚国的楚族也应该算在内.西周时期的国家并不是像后来的大一统王朝那样,而 ...查看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学习难点 :禅让 ...查看


  • 我看中国的龙文化
  • 我看中国的龙文化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按习俗来说"龙"是中国最神圣的动物神,这是我们祖先臆造的一种神奇的动物形象,它构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思想意识.典章制度.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上的一大 ...查看


  •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发展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弘扬华夏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任务,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认为以华夏传统文化命名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合适,本人认为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概念.而文化与教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