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回族的来源

四川回族的来源

2009-12-03 来源: 作者:

从回族寥若星辰的史料记载中得知,四川回族的先民最早可上溯到唐末的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部将杜毗罗在南诏军的配合下,俘虏了近2万的“大食”兵(《新唐书》卷222《南蛮传》)。这些士兵最终去了何处,史无明载,但按照常规,部将杜毗罗应将这些俘虏带到四川,交给主将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据史料记载,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攻克长安,公元881年唐僖宗逃亡到成都,随行人员中就有一个波斯人,后来唐僖宗回了长安,这个波斯人却在四川定居下来,他的后代成为蜀中土生波斯。他最有名的一个儿子叫李珣,在五代时的蜀地享有盛名。《十四国春秋》卷四四《李珣传》说:“李珣,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昭仪李舜弦之兄也。珣以小辞为后主所赏,常制《浣溪纱》词,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相互传诵。所著有《琼瑶集》若干卷”。在何光远的《鉴戒录》中也记载道:“李珣,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所吟诗句,往往动人”。五代时的蜀中波斯人还见于路振《九国志》卷七记载:“石处温系万州人,本波斯之种。”石处温历任利州司马、宁江军节度副使、万州刺史等职。尽管回回民族形成于元代,但从这几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回回先民早期在四川活动的蛛丝马迹。

唐朝时,中外贸易极盛,首都长安“蕃客”云集,尤以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为多。但“安史之乱”起,经黄巢起义、五代战争,中原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而偏安一隅的四川相对稳定,经济也较发达,一些旅居长安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便辗转来到四川,如李珣之父随僖宗入蜀并且被授职就是典型的事例,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商人。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同阿拉伯、中亚各国经济贸易更加密切,他们光顾富饶美丽的天府之国也日渐频繁。

历史上,回回的大批迁居四川是在元代以后,分别是以入仕为官、随军征战、商贸往来,战乱迁徙等方式进入的。

元代在四川曾任职的回回人中,最早最有名的就是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他在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在这个职务上一干就是九年左右。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他“分镇四川”,率领回回官兵、工匠在四川修桥梁、建栈道、立驿站,保证军需畅通,使四川成为连接陕滇两省的长廊,直到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调任云南省平章政事为止。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瞻思丁·赛赤典的第三子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所率领官兵、工匠及其眷属部分留居成都及附近各地屯田。四子苫速丁·兀默里皆入川任建昌路(今四川省西昌市)总管,推行屯田制,今西昌市经久乡合营村的沙姓回民自称其先祖就是瞻思丁·赛赤典。实行军民屯田后,赛典赤·赡思丁父子及其他回回官员部属、家眷、阿訇、随行商人、工匠也来到四川定居,如今西昌市的大营、合营、沙锅营、回回村、德昌的永定营等地名就是当时回回军屯定居留下的历史印证。广元地区也是四川回民的一大聚居区,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就记载:“广元回教盛于元明。”

绵阳市盐亭县回民也始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七里村回回江灏入蜀任乐山知县,卸任后率家眷定居盐亭县。

随着明代历次的移兵屯田,又有大量回回军士及商人从陕甘、湖广、云南等地“随军入川”,来到川北、川东等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屯田垦牧。因明朝多次用兵松潘,平武县也是进军松潘的要道,明朝有重兵在这里驻守,而军中陕甘籍回民官兵退役后,就定居在了平武,故平武回族“祖籍陕甘、属军籍,明初随军来平武落户。”明朝《会理州乡土志》也记载:“回族,元明时自云南迁入。”明朝从江南进入凉山地区的回民也比较多,现西昌市海南乡核桃村回民的宗族就是“江南苏州人氏,由洪武年间起,奉命来建,镇守青龙隘口,因创基于核桃村序列四大房,始建清真寺……”。民国《西昌县志》中详细记载了回民的族源、风俗和清真寺的修建年,云:“至明时,除陕西、甘肃、或云南,自江南来者渐多。……泸山侧之清真寺,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为古老”。 成都的鼓楼寺也修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新都县的罗家寺修建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可见成都等地的回族在那时也有大的发展。南充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期间,说明当时已有回民在南充定居。以上史料都说明四川回族在当时已有了比较大的聚居点。明末清初李自成义军入川,军士中也有不少回族留居四川,据说今绵阳一带的回族很多都是义军的后裔。

崇祯末年,张献忠攻陷成都,使成都的原住回民几乎不复存在。《成都县志》云:“献忠败走,城隳墙塌。”到清顺治时,才陆续有陕甘及湖广的回民移居成都。“清代用兵康藏,很多川陕回民出关戍守”,阿坝地区也成为回回进入四川的主要通道之一。但四川回族得到较大发展却是在清朝的康雍乾时期。康熙年间,朝廷迁湖广宝庆府(今邵阳市)回民入川,安置在南溪的李庄镇、仁寿的青杠桠、内江的观音滩和隆昌的殷家坝等地。什邡、荣县、绵阳的周边都徙居有湖广入川的回民。犍为罗城铺(镇)的回族先民也是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从湖南的宝庆府(今邵阳市)迁徙来的。乾隆四十三年,广元有回民200多户,也多是从湖广填川来的,到抗日战争时期,从外地又迁徙来许多回民。为了生计,仁寿青杠桠的部分回民先期迁入被战火毁颓的成都皇城坝,以宰牛羊、搭棚摆摊卖小吃为生,随后,散居川南各地的回民陆续迁入,定居在周围的东、西华门街,东、西御街,东、西御河沿街,大、小西巷,东鹅市巷,永靖街,小河街等20多条街巷;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还有许多陕甘回民商人进入成都。从清末民初到抗日战争期间,从西北、两湖、广西、江南又迁徙来不少避难的回民,抗战胜利后,有一部分也定居在了成都,从而使四川的回族人口增加迅速。

(资料来源:《四川回族习俗文化》一书

四川回族的来源

2009-12-03 来源: 作者:

从回族寥若星辰的史料记载中得知,四川回族的先民最早可上溯到唐末的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部将杜毗罗在南诏军的配合下,俘虏了近2万的“大食”兵(《新唐书》卷222《南蛮传》)。这些士兵最终去了何处,史无明载,但按照常规,部将杜毗罗应将这些俘虏带到四川,交给主将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据史料记载,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攻克长安,公元881年唐僖宗逃亡到成都,随行人员中就有一个波斯人,后来唐僖宗回了长安,这个波斯人却在四川定居下来,他的后代成为蜀中土生波斯。他最有名的一个儿子叫李珣,在五代时的蜀地享有盛名。《十四国春秋》卷四四《李珣传》说:“李珣,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昭仪李舜弦之兄也。珣以小辞为后主所赏,常制《浣溪纱》词,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相互传诵。所著有《琼瑶集》若干卷”。在何光远的《鉴戒录》中也记载道:“李珣,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所吟诗句,往往动人”。五代时的蜀中波斯人还见于路振《九国志》卷七记载:“石处温系万州人,本波斯之种。”石处温历任利州司马、宁江军节度副使、万州刺史等职。尽管回回民族形成于元代,但从这几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回回先民早期在四川活动的蛛丝马迹。

唐朝时,中外贸易极盛,首都长安“蕃客”云集,尤以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为多。但“安史之乱”起,经黄巢起义、五代战争,中原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而偏安一隅的四川相对稳定,经济也较发达,一些旅居长安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便辗转来到四川,如李珣之父随僖宗入蜀并且被授职就是典型的事例,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商人。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同阿拉伯、中亚各国经济贸易更加密切,他们光顾富饶美丽的天府之国也日渐频繁。

历史上,回回的大批迁居四川是在元代以后,分别是以入仕为官、随军征战、商贸往来,战乱迁徙等方式进入的。

元代在四川曾任职的回回人中,最早最有名的就是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他在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在这个职务上一干就是九年左右。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他“分镇四川”,率领回回官兵、工匠在四川修桥梁、建栈道、立驿站,保证军需畅通,使四川成为连接陕滇两省的长廊,直到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调任云南省平章政事为止。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瞻思丁·赛赤典的第三子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所率领官兵、工匠及其眷属部分留居成都及附近各地屯田。四子苫速丁·兀默里皆入川任建昌路(今四川省西昌市)总管,推行屯田制,今西昌市经久乡合营村的沙姓回民自称其先祖就是瞻思丁·赛赤典。实行军民屯田后,赛典赤·赡思丁父子及其他回回官员部属、家眷、阿訇、随行商人、工匠也来到四川定居,如今西昌市的大营、合营、沙锅营、回回村、德昌的永定营等地名就是当时回回军屯定居留下的历史印证。广元地区也是四川回民的一大聚居区,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就记载:“广元回教盛于元明。”

绵阳市盐亭县回民也始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七里村回回江灏入蜀任乐山知县,卸任后率家眷定居盐亭县。

随着明代历次的移兵屯田,又有大量回回军士及商人从陕甘、湖广、云南等地“随军入川”,来到川北、川东等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屯田垦牧。因明朝多次用兵松潘,平武县也是进军松潘的要道,明朝有重兵在这里驻守,而军中陕甘籍回民官兵退役后,就定居在了平武,故平武回族“祖籍陕甘、属军籍,明初随军来平武落户。”明朝《会理州乡土志》也记载:“回族,元明时自云南迁入。”明朝从江南进入凉山地区的回民也比较多,现西昌市海南乡核桃村回民的宗族就是“江南苏州人氏,由洪武年间起,奉命来建,镇守青龙隘口,因创基于核桃村序列四大房,始建清真寺……”。民国《西昌县志》中详细记载了回民的族源、风俗和清真寺的修建年,云:“至明时,除陕西、甘肃、或云南,自江南来者渐多。……泸山侧之清真寺,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为古老”。 成都的鼓楼寺也修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新都县的罗家寺修建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可见成都等地的回族在那时也有大的发展。南充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期间,说明当时已有回民在南充定居。以上史料都说明四川回族在当时已有了比较大的聚居点。明末清初李自成义军入川,军士中也有不少回族留居四川,据说今绵阳一带的回族很多都是义军的后裔。

崇祯末年,张献忠攻陷成都,使成都的原住回民几乎不复存在。《成都县志》云:“献忠败走,城隳墙塌。”到清顺治时,才陆续有陕甘及湖广的回民移居成都。“清代用兵康藏,很多川陕回民出关戍守”,阿坝地区也成为回回进入四川的主要通道之一。但四川回族得到较大发展却是在清朝的康雍乾时期。康熙年间,朝廷迁湖广宝庆府(今邵阳市)回民入川,安置在南溪的李庄镇、仁寿的青杠桠、内江的观音滩和隆昌的殷家坝等地。什邡、荣县、绵阳的周边都徙居有湖广入川的回民。犍为罗城铺(镇)的回族先民也是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从湖南的宝庆府(今邵阳市)迁徙来的。乾隆四十三年,广元有回民200多户,也多是从湖广填川来的,到抗日战争时期,从外地又迁徙来许多回民。为了生计,仁寿青杠桠的部分回民先期迁入被战火毁颓的成都皇城坝,以宰牛羊、搭棚摆摊卖小吃为生,随后,散居川南各地的回民陆续迁入,定居在周围的东、西华门街,东、西御街,东、西御河沿街,大、小西巷,东鹅市巷,永靖街,小河街等20多条街巷;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还有许多陕甘回民商人进入成都。从清末民初到抗日战争期间,从西北、两湖、广西、江南又迁徙来不少避难的回民,抗战胜利后,有一部分也定居在了成都,从而使四川的回族人口增加迅速。

(资料来源:《四川回族习俗文化》一书


相关文章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及禁忌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民族 人口总数 主要分布地区 壮族 16178811人 两广等地 满族 10682263人 东北华北 回族 9816802人 全中国大陆均居 苗族 8940116人 云贵四川等地 维吾尔族 8399393人 新疆.湖南 ...查看


  • 浅析宁夏回族服饰的款式及图案艺术
  • 浅析宁夏回族服饰的款式及图案艺术 作者:郭永锋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4年第11期 摘 要:宁夏回族服饰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主要标志与其他地区回族服饰一样,在头部--男子多带小白圆帽.一般为两种,一种平顶,一种六 ...查看


  • 回族少将饶开勋升任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
  • 2016年03月11日 08:50 来源于 财新网 | 标签:2015年冬季将领调整 此前任原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兼国家人防办主任,曾任第14集团军军长 资料图:饶开勋 相关报道 冯建华少将升任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 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 ...查看


  • 四川松潘穆斯林民众喜度开斋节
  • 7月29日是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四川松潘县上万名穆斯林民众于此间举行了隆重的节日会礼仪式,穆斯林民众在阿訇带领下礼拜祈祷. 图为四川松潘穆斯林民众喜度开斋节现场. 张成亮 摄 7月2 ...查看


  • 宁夏发布的[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符合国家法制吗?
  • 习五一:宁夏发布的<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符合国家法制吗?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习五一 时间:2016-07-29 22 0 宗教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系教授 提要 ...查看


  • 浅谈青海回族民歌及其演唱风格
  • [论 坛] Forum 浅谈青海 回族民歌及其演唱风格 ■张连葵(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 ) 青 海是民歌的海洋,在这块土地肥中,深受大家的喜爱,是人们生活中不沃.山川秀丽的地方,到处都流传 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它忠实地记载了青着浩如烟海.绚丽多 ...查看


  • 民俗风情与旅游
  •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 ...查看


  • 省级行政区名称的来源
  • 省级行政区名称的起源 省级行政区名称的起源 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如下.省级行政区 名称后面( )里的字是它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 ...查看


  • 中国领导班子
  • 位置: 首页 > 中国国情2013年各地人大.政府.政协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文章来源: 中国网时间: 2013-01-31打印|纠错|发表评论省 市两会进 人大 区 展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政府政协北京市市长 任 王安顺 杜德印 北京 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