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1

病原生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一组正确的组合 D

A、Pasteur—牛痘、Ehrlich—侧链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B、Jenner—免疫网络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

C、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Ehrlich—侧链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D、Doherty—MHC限制作用、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

E、Jenner—牛痘、Burnet—免疫网络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2. 免疫监视功能是 D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清除自身衰老细胞的能力

C、识别、排斥异物的能力 D、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

E、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3. 关于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D

A、脾脏是最大的外周枢免疫器官 B、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组织 D、B细胞是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内分化成熟的 E、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4.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E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非己物质

5. 半抗原是 B

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 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 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6.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B

A、T细胞和抗体 B、NK细胞和抗体 C、B细胞和抗体

D、T细胞和补体 E、NK细胞和补体

7.与抗体Fc段有关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E

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免疫调理 D、ADCC E、中和作用

8.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

B、分子量最大的是IgM 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

D、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 E、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9. 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D

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 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 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 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 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11.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 D

A、C4b2b、C4b2b3b,B、C3bBb、C3bnBb C、C4b2b3b、C3bBb

D、C4b2b3b、C3bnBb E、C4b2b、C3bnBb

12.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

A、ADCC作用 B、释放穿孔素 C、释放颗粒酶

D、释放TNF E、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13. Th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 D

A、前者CD4+,后者CD4- 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

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 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 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

14. B细胞作为专职APC,是因为 E

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 B、BCR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 D、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 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

15.BCR可选择性结合 C

A、MHC肽复合物 ;B、MHC分子; 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E、与补体结合的抗原

16.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B

A、参与抗原提呈 B、参与调理吞噬 C、参与T细胞识别

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 E、诱导移植排斥反应

17.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C

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 B、与抗原肽结合 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 E、参与阴性选择

18. 哪种细胞上不出现HLA I类抗原 D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NK细胞

19.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 B

A、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B、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部分抵抗再感染 C、不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D、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E、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20.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 D

A、HLA-I类分子 B、C4 C、B因子 D、β2m E、HLA-Ⅱ类分子

2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C

A、CD79a B、CD79b C、CD79aCD79b D、CD4 E、BCR

22.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 C

A、CD3—TCR B、MHC I类分子—TCR C、MHC I类分子—CD4

D、CD79a/b—SmIg E、CD28—CD80

23. 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 D

A、 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CD4+ T细胞 B、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CD3 C、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

D、γδ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 E、CD28是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

24. 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 B

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 B、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 C、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D、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 E、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

25. T细胞活化的第 I 信号来自 D

A、CD4与MHC 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8与MHC 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 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6. 关于免疫耐受的概念正确的是 B

A、是一种病理过程 B、是针对某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 C、是一种免疫缺陷状态 D、是一种自身反应状态 E、是正向免疫应答过程

27. 下面不属于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B

A、机体对自身细胞不应答 B、AIDS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

C、正常妊娠 D、免疫忽视现象 E、男性精子生理条件下不导致免疫应答

28.具有MHC限制性的是 D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TCRγδT细胞识别抗原 D、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肥大细胞脱壳粒

29.关于共生相关概念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C

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双方互利

B、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

C、共栖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不侵害互不受益

D、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是根据两种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来分的

E、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使对方受害

30.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B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31.寄生虫的终宿主定义是 C

A、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B、幼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C、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D、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E、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32. 关于转续宿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B、寄生虫终宿主的另一个称谓 C、是寄生虫成虫的非正常宿主 D、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正常宿主 E、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非正常宿主,最终能发育为成虫

33. 正常微生物(菌)群是 E

A、无侵袭力的细菌 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 C、健康人的致病菌

D、健康带菌者所携带的细菌 E、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有益或无害的细菌

34.下列哪组感染分类方式是从同一角度出发的 D

A、外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 B、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

C、显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D、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

E、隐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35.机体受病原菌侵入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 C

A、带菌者 B、局部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潜在性感染

36.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 E

A、空气—紫外线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接种环—烧灼法

D、皮肤—碘酒 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

37.按国际生物危害程度分级通例,HIV应列入 C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38.缺陷病毒指的是 D

A、表面缺少刺突的病毒 B、缺少胞膜的病毒 C、缺少衣壳的病毒

D、基因组缺损不能复制的病毒 E、缺少某些酶的病毒

39.病毒增殖周期环节中不存在 D

A、吸附与穿入 B、脱壳 C、衣壳合成

D、孢子形成与释放 E、核酸复制

40.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B

A、转导作用 B、逆转录 C、转化 D、翻译 E、重组

41.下列哪种蛋白属于病毒的早期蛋白 C

A、包膜子粒 B、核蛋白 C、DNA多聚酶 D、壳粒 E、基质蛋白

42.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机理是 C

A、直接干扰病毒的mRNA转译 B、直接抑制病毒DNA的转录

C、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D、阻碍病毒吸附于细胞膜上

E、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43.关于病毒的潜伏感染哪项是错误的 D

A、潜伏期病毒不复制 B、潜伏期病毒不排出 C、潜伏期病毒不引起临床症状 D、潜伏期病毒维持感染性 E、潜伏期病毒难以检出

44.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特征 D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可寄生在任何活细胞内 E、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

45.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直接作用 D

A、溶细胞型感染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继发感染 E、整合感染

46.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称为 C

A、溶原性转换 B、抗原转换 C、抗原漂移 D、W-V变异 E、H-O变异

47.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 E

A、完整的单负链RNA B、完整的双链RNA C、完整的双链DNA

D、分节段的双链DNA E、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48.单纯疱疹病毒I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 D

A、口唇皮肤 B、局部淋巴结 C、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三叉神经节 E、脊髓后根神经节

49.禽流感病毒属于 A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丁型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50.关于HIV的的传播途径下列哪组描述是正确的 C

A、母婴传播、使用血制品、与患者握手

B、经口传播、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

C、使用公用剃须刀、产道传播、性接触传播

D、空气传播、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

E、血源性传播、产道传播、空气传播

51.下列那一个是HIV病毒的宿主细胞 C

A、 CD8+T细胞 B、NK细胞 C、CD4+T细胞 D、B淋巴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52.属于逆转录的病毒是 C

A、流感病毒 B、乙脑病毒 C、HIV

D、甲肝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53.以下病原体与所致疾病组合错误的是 E

A、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 B、水痘病毒—带状疱疹

C、苍白密螺旋体—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E、单纯疱疹病毒-1—生殖器疱疹

54.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E

A.猩红热 B.Q热 C.破伤风 D.沙眼 E.水痘

55.下列病毒中不能垂直传播的是 E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风疹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EB病毒

56.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C

A、Dane颗粒抗体 B、HbcAb C、HbsAb D、DNA多聚酶 E、e抗原

57.肉眼直接观察细菌有无动力常选用 C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斜面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固体平板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58.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 C

A、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 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 D、复红-酒精-碘液-结晶紫

E、结晶紫-复红-酒精-碘液

59.哪一项不是细菌质粒的特点 E

A、化学性质是环状双链DNA B、可在细菌间转移

C、非细菌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能自主复制

E、是细菌的特殊构造

60.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 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全部生长过程

61.溶原性细菌是指 A

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R质粒的细菌 C、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F质粒的细菌 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

62. 关于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的基因转移,下列陈述哪项正确 D

A、转化与转导具有相同的转移途径

B、接合是质粒转移的非自然方式

C、转化与接合的不同在于后者依靠F+菌,前者依靠温和噬菌体

D、转化是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同拥有的基因转移方式

E、溶原性转换是由溶原性噬菌体引起的转化现象

63.细菌的遗传物质不包括 C

A、染色体 B、质粒 C、线粒体 D、噬菌体

64.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 B

A、细菌的抗吞噬性 B、细菌的耐热性

C、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性 D、细菌在体内的扩散能力

65.下列哪一组合属于细菌基本结构 C

A、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核膜 B、核膜、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D、鞭毛、菌毛、芽胞、荚膜

E、质粒、鞭毛、细胞壁、肽聚糖

66.关于革兰阳性菌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B

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的外层还有外膜 C、含有大量磷壁酸 D、胞内具有高渗透压 E、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阴性菌细胞壁厚

67.下列哪项与细菌细胞膜的功能无关 C

A、呼吸作用 B、物质交换作用 C、维持形态作用

D、分泌作用 E、物质转运作用

68.有临床症状,但血液中无细菌的全身细菌感染类型是 C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带菌者

69.大肠埃希菌O157:H7株属于 C

A、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B、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E、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EAEC)

70.下列哪项不是葡萄球菌的特征 B

A、革兰染色阳性 B、营养要求高 C、耐药菌株多

D、医务人员带菌率高 E、可产生肠毒素

71.能引起毒素休克综合征(TSS)的病原菌是 E

A、大肠埃希菌 B、艰难梭菌 C、空肠弯曲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72.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B

A、致热外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链道酶 D、链激酶 E、溶血素

73.在活细胞外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E

A、病毒 B、立克次体 C、螺旋体 D、防线菌 E、支原体

74.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C

A、溶血素 B、细胞素 C、致热外毒素 D、黏附素 E、透明质酸酶

75.下述有关衣原体特性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细胞内寄生 B、分原体和始体两个阶段 C、形成细胞内包涵体

D、以复制方式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76.肥达反应检测的是 E

A、血清中病原体 B、尿液中抗体 C、粪便中病原体

D、骨髓中病原体 E、血清中抗体

77.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A

A、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可采用青霉素 B、衣原体与病毒都可形成包涵体

C、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 D、虫媒传播是立克次体病的一大特征 E、放线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78.除下列哪项均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D

A、溶脲脲原体 B、人型支原体 C、生殖支原体 D、肺炎衣原体 E、沙眼衣原体

79.关于新生隐球菌的感染方式,下述哪项是真确的 E

A、飞沫传播 B、接触传播 C、尘埃-创口感染 D、粪-口传播

E、鸽粪-土壤-呼吸道传播

80.指出下列不关联的组合 E

A、霉菌—多细胞真菌 B、酵母—单细胞真菌 C、白色念珠菌—鹅口疮

D、小孢子菌—发癣 E、新隐球菌—假菌丝

81.关于真菌菌丝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菌丝为管状、中空结构 B、多个细胞组成的菌丝称有隔菌丝 C、无繁殖能力 D、气生菌丝可产生孢子 、真菌的营养体,一个细胞可有多个细胞核

82.关于真菌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A、致病性真菌只限于多细胞真菌 B、常用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

C、菌丝和孢子都有繁殖能力 D、孢子分为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

E、真菌的生长比较缓慢

83.关于真菌结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真菌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B、芽管是既可形成于多细胞真菌,也可形成于单细胞真菌

C、真菌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中介体、微体、高尔基体等

D、多数真菌的染色体为单倍体型

E、真菌的染色体数量不等

84.人体寄生虫的概念一般包括 D

A、吸虫、绦虫、线虫 B、吸虫、绦虫、原虫 C、原虫、线虫、节肢动物

D、原虫、蠕虫、节肢动物 E、蠕虫、吸虫、节肢动物

85. 吸虫纲的形态特征不包括 B

A、外形呈叶状 B、消化系统有口有肛 C、具有口、腹吸盘

D、成虫背腹扁平 E、除血吸虫外多为雌雄同体

86.下列哪一项与绦虫纲的特点不符 E

A、属于扁形动物门 B、成虫分节 C、雌雄同体 D、虫体左右对称 E、经口摄取营养

87.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包括 D

A、全球性、自然疫源性 B、季节性、易感性 C、限制性、地方性

D、季节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 E、地方性、季节性、非限制性

二、简答题与问答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和消极表现?

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消极表现:免疫损伤、免疫耐受

免疫防御异常---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异常-----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监视异常-----细胞癌病或持续感染

2.何为抗原?何为表位?及二者间的关系。

抗原:指能与T细胞、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有两重属性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二者关系:表位的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位,一种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

3.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 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核苷酸 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

表位类型 顺序表位 构象表位、顺序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4. 根据抗原与宿主机体间的亲缘关系,抗原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1)异种抗原 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和动物血清等

(2)同种异型抗原 如人类的血型抗原和人白细胞抗原

(3)自身抗原 如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以及因

感染、药物、烧伤、电离辐射等因素而发生改变的自身成分

(4)异嗜性抗原 如大肠埃希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可

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5. 联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阐述抗体以哪些方式发挥免疫效应。

(1)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特异性结合抗原和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系统:IgM、IgG1、G2、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Ag+Ab结合后就会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作为多聚体的IgM分子,其活化补体的能力较IgG大。

(3)结合Fc受体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①调理作用 ②ADCC ③介导过敏反应 ④跨越胎盘

6. 简述补体激活与炎症发生的关系?

抗感染与介导炎症反应

(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2)补体的调理作用 (3)补体的炎症介导作用:①激肽样作用 ②过敏毒素作用 ③趋化作用

7. HLA分子的编码基因、基本结构(含功能区)及分布情况。

HLA分子的编码基因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分为I类、Ⅱ类、Ⅲ类基因区。基本结构:

HLAI类分子结构上分为4个区:①肽结合区由a1、a2功能区组成,是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②Ig样区,由重链a3和β2-mG构成,a3是HLAI类分子T与CD8分子结合的部位。③跨膜区,将I类分子定在细胞膜上。④胞质区,位于细胞质中,可能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

HLAⅡ类分子也分为4个区:①肽结合区,由a1和β1组成;②Ig样区,由a2,β2组成;③跨膜区:2条肽链各有25个氨基酸残基穿过细胞膜质双层,将Ⅱ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④胞质区:2条肽链羧基端各有10~15个氨基酸残基位于胞质中

8.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中抗体形成的异同点。

9. 简述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CD4+T细胞的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

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CD28-CD80)

CD8+T细胞的活化信号:

1、与CD4+T细胞的活化相同

2、第二信号来源于CD4+T细胞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

第二信号:CD40、CD80,、MHCⅡ类分子、细胞因子受体

11. 正常微生物及其生理意义。

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生理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肠道屏蔽

12. 条件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

条件致病病原生物定义: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在宿主生态失调时会致病的菌

群,称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13.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结构:核心: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DNA或RNA);意义:带有病毒全部的遗传信息,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遗传变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衣壳:由许多蛋白质壳粒组成,保护核酸,介导病毒感染细胞且有抗原性; 生物学意义: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和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参与感染过程,介导病毒核酸进入敏感的宿主细胞内;具有抗原性

14. 试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的过程称为病毒复制。病毒的增殖过程可人为划分为7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释放,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

吸附:病毒的表面配体位点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

穿入: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脱壳:病毒核酸游离于宿主细胞内。

生物合成: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合成生物分子的过程。早期为功能蛋白,晚

期为结构蛋白

装配:指病毒将生物合成的蛋白、核酸及其他成分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子代病

毒颗粒的过程。

15. 试述病毒持续性感染类型及其特点。

持续性感染类型:慢性病毒感染、 潜伏性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

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16.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影响:(1)、溶细胞型感染

(2)、稳定状态感染

(3)、细胞凋亡

(4)、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

(5)、病毒基因的整合

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1)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2)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

(3)抗体增强病毒感染作用;

(4)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应答的功能紊乱。

17.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分解代谢产物及细菌的生化反应:糖酵解试验;IMViC: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ndol)、甲基红(methyl red) 、VP及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的合称;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①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概念: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

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外毒素:多数G+ 菌和少数G- 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强于内毒素。侵袭性酶:亦为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

③色素:一般在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功能尚不清楚,有助于鉴别细菌,有两类: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

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比抗生素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⑥维生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些维生素,除供自身所用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

18.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生物学意义:荚膜:抗吞噬作用:肺炎链球菌

黏附作用:导管,医院内感染

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使细菌游向 营养物质,而逃离有害物质;

有些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可籍鉴定细菌及对细菌分类

菌毛:普通菌毛:细菌的粘附结构 ,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接合,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遗传物质传递。

芽孢:抵抗力强。耐干燥、热、辐射、化学消毒剂 100℃数小时 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

最可靠方法为高压蒸气灭菌

致病性 不直接引起疾病,发芽后形成繁殖体后致病

鉴别意义 根据芽胞位置、大小等

19.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及其含义?

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有: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细胞融合等。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供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F质粒的接合:F+菌与F-菌经接合后,F-菌可获得F质粒而成为F+菌。(2)R质粒的接合: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转导比转化可转移更大片段DNA。(1)普遍性转导(2)局限性转导:又称特异性转导

原生质体融合:两种不同的细菌经处理后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两细胞间形成胞质桥,允许细胞的胞质混合及遗传物质交换,可发生于不相关的、甚至不同种类的两细胞间,这种基因转移的机制称为基因传输.

20. 简述真菌的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外源性)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污染环境,引发寻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

(4)、真菌性中毒——食入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真菌毒素的摄入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1.简述HIV/HBV的传播方式和所致疾病。

HBV的传播方式:(1)血液、血制品;(2)母婴传播:围产期感染(主要)、哺乳传染、宫内感染;(3)其它途径:公共剃刀、牙刷、皮肤、性行为。

所致疾病:自身免疫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关节炎或肾小球肾炎;急性肝坏死;与原发性肝癌有关。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

HIV传播途径: (1)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2)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骨髓及器官移植、人工受精,共用注射器等传播;(3)母婴传播,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

所致疾病:(1)急性期: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劳、咽炎、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后症状自行消退

(2)无症状期:血液中的CD4+T细胞逐年递降

(3)症状期:1、CD4+T细胞降至500-600个/μl,表现AIDS相关综合征:发热、盗汗、倦怠、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

2、CD4+T细胞计数

患者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并发各种肿瘤

22.分析“两对半”检测中各指标的意义。

HBV标志物检测,俗称“两对半”检测,即HBsAg和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

1、HBsAg和抗HBs:HBsAg是机体感染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其阳性见于:

(1)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

(2)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抗HBs是中和抗体,其阳性表明曾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不论临床上有无肝炎症状,如抗HBs出现,表示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2、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及其血液具有传染性,若转为阴性,说明病毒复制停止。

抗HBe阳性表示机体对HBV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出现变异菌株除外)

3、抗HBc:HBcAg仅存在于Dane可以核心表面,因此患者血清中不易检测到。血清内抗HBc IgM阳性表示体内有HBV增殖。抗HBc IgG阳性表示慢

性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急剧升高)或HBV持续感染(持续出现)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传染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 + — — — — 无症状携带者或HBV感染

— + — — — 接种过乙肝病毒疫苗或既往感染已恢复,机体有

免疫力

— — — — + 病毒在复制,窗口期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及其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可多途径侵入机体,致皮肤/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局部感染:多为金葡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内脏器官感染等。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后者多发生于严重的原发病灶,并多见于新生儿。

(2) 毒素性疾病:由有关外毒素引起。

食物中毒:进食含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后1—6h出现症状,恶心,呕吐(最突出),上腹痛,腹泻。多1—2天恢复。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患者皮肤开始有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泡,导致表皮脱落。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毒性休克综合症:主要由TSST-1引起(肠毒素也可引起),常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24.举例说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那些种类的疾病?

疾病类型:

A: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节炎、蜂窝织炎、痈、脓包疮;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等。

B: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高热、皮疹、杨梅舌等)

C: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全心炎、关节炎等)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25.简述疟疾发作周期性原因。

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即间日虐和卵形虐隔天发作一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一次,恶性虐为每天或隔天发作一次

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和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约蛋白、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食产生内源性热原质。

26.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卵于肠黏膜静脉末梢内。雌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虫卵入水后在一定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经两代胞蚴形成许多尾蚴,尾蚴是感染阶段,人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经血循环到达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

膜静脉,发育为成虫。中间宿主:钉螺。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27.疟原虫生活史。

(1)人体内发育: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无性生殖)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无性生殖)配子体形成

(2)蚊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28.试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相同点: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膜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肽

聚糖。

不同点:(1)G+ 菌的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2)G+ 菌的特殊组分:磷壁酸及一些表面蛋白;G- 菌的特殊组分:外膜,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3)G+ 菌细胞壁较坚韧且厚,G- 菌细胞壁较疏松且薄

(4)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15~50层;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1~2层

29.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荚膜、微荚膜 ;粘附素;侵袭性物质

A、荚膜、微荚膜:荚膜多糖具有抵抗吞噬作用和抵抗体液中有害物质的损伤作

用,有利于病原菌突破宿主的防御功能。

B、非菌毛粘附素:(脂磷壁酸、壁磷壁酸)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C、侵袭性物质:细菌质粒编码的侵袭素

侵袭性酶类: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2)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A、外毒素: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一般加热至58-60度后1-2h可被破坏。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经0.3%-0.4%甲醛液脱毒,成为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的类毒素。分为3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B、内毒素: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分子结构: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脂质A是其毒性部分,较稳定

毒性作用: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3、感染性休克

30.细菌的全身感染类型。

(1)毒血症:病原菌在侵入局部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病菌不入血,常引起由外毒素感染后特殊的毒性症状。

(2)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崩解释放大量内毒素致病。

(3)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入血,一过性从血流到达易感部位后再行繁殖而致病。

(4)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发热、皮肤黏膜淤斑,肝脾肿大等。

(5)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生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一组正确的组合 D

A、Pasteur—牛痘、Ehrlich—侧链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B、Jenner—免疫网络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

C、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Ehrlich—侧链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D、Doherty—MHC限制作用、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

E、Jenner—牛痘、Burnet—免疫网络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2. 免疫监视功能是 D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清除自身衰老细胞的能力

C、识别、排斥异物的能力 D、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

E、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3. 关于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D

A、脾脏是最大的外周枢免疫器官 B、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组织 D、B细胞是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内分化成熟的 E、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4.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E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非己物质

5. 半抗原是 B

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 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 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6.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B

A、T细胞和抗体 B、NK细胞和抗体 C、B细胞和抗体

D、T细胞和补体 E、NK细胞和补体

7.与抗体Fc段有关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E

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免疫调理 D、ADCC E、中和作用

8.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

B、分子量最大的是IgM 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

D、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 E、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9. 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D

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 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 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 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 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11.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 D

A、C4b2b、C4b2b3b,B、C3bBb、C3bnBb C、C4b2b3b、C3bBb

D、C4b2b3b、C3bnBb E、C4b2b、C3bnBb

12.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

A、ADCC作用 B、释放穿孔素 C、释放颗粒酶

D、释放TNF E、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13. Th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 D

A、前者CD4+,后者CD4- 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

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 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 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

14. B细胞作为专职APC,是因为 E

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 B、BCR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 D、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 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

15.BCR可选择性结合 C

A、MHC肽复合物 ;B、MHC分子; 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E、与补体结合的抗原

16.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B

A、参与抗原提呈 B、参与调理吞噬 C、参与T细胞识别

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 E、诱导移植排斥反应

17.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C

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 B、与抗原肽结合 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 E、参与阴性选择

18. 哪种细胞上不出现HLA I类抗原 D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NK细胞

19.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 B

A、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B、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部分抵抗再感染 C、不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D、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E、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20.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 D

A、HLA-I类分子 B、C4 C、B因子 D、β2m E、HLA-Ⅱ类分子

2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C

A、CD79a B、CD79b C、CD79aCD79b D、CD4 E、BCR

22.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 C

A、CD3—TCR B、MHC I类分子—TCR C、MHC I类分子—CD4

D、CD79a/b—SmIg E、CD28—CD80

23. 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 D

A、 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CD4+ T细胞 B、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CD3 C、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

D、γδ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 E、CD28是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

24. 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 B

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 B、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 C、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D、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 E、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

25. T细胞活化的第 I 信号来自 D

A、CD4与MHC 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8与MHC 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 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6. 关于免疫耐受的概念正确的是 B

A、是一种病理过程 B、是针对某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 C、是一种免疫缺陷状态 D、是一种自身反应状态 E、是正向免疫应答过程

27. 下面不属于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B

A、机体对自身细胞不应答 B、AIDS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

C、正常妊娠 D、免疫忽视现象 E、男性精子生理条件下不导致免疫应答

28.具有MHC限制性的是 D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TCRγδT细胞识别抗原 D、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肥大细胞脱壳粒

29.关于共生相关概念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C

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双方互利

B、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

C、共栖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不侵害互不受益

D、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是根据两种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来分的

E、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使对方受害

30.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B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31.寄生虫的终宿主定义是 C

A、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B、幼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C、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D、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E、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32. 关于转续宿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B、寄生虫终宿主的另一个称谓 C、是寄生虫成虫的非正常宿主 D、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正常宿主 E、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非正常宿主,最终能发育为成虫

33. 正常微生物(菌)群是 E

A、无侵袭力的细菌 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 C、健康人的致病菌

D、健康带菌者所携带的细菌 E、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有益或无害的细菌

34.下列哪组感染分类方式是从同一角度出发的 D

A、外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 B、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

C、显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D、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

E、隐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35.机体受病原菌侵入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 C

A、带菌者 B、局部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潜在性感染

36.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 E

A、空气—紫外线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接种环—烧灼法

D、皮肤—碘酒 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

37.按国际生物危害程度分级通例,HIV应列入 C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38.缺陷病毒指的是 D

A、表面缺少刺突的病毒 B、缺少胞膜的病毒 C、缺少衣壳的病毒

D、基因组缺损不能复制的病毒 E、缺少某些酶的病毒

39.病毒增殖周期环节中不存在 D

A、吸附与穿入 B、脱壳 C、衣壳合成

D、孢子形成与释放 E、核酸复制

40.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B

A、转导作用 B、逆转录 C、转化 D、翻译 E、重组

41.下列哪种蛋白属于病毒的早期蛋白 C

A、包膜子粒 B、核蛋白 C、DNA多聚酶 D、壳粒 E、基质蛋白

42.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机理是 C

A、直接干扰病毒的mRNA转译 B、直接抑制病毒DNA的转录

C、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D、阻碍病毒吸附于细胞膜上

E、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43.关于病毒的潜伏感染哪项是错误的 D

A、潜伏期病毒不复制 B、潜伏期病毒不排出 C、潜伏期病毒不引起临床症状 D、潜伏期病毒维持感染性 E、潜伏期病毒难以检出

44.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特征 D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可寄生在任何活细胞内 E、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

45.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直接作用 D

A、溶细胞型感染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继发感染 E、整合感染

46.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称为 C

A、溶原性转换 B、抗原转换 C、抗原漂移 D、W-V变异 E、H-O变异

47.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 E

A、完整的单负链RNA B、完整的双链RNA C、完整的双链DNA

D、分节段的双链DNA E、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48.单纯疱疹病毒I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 D

A、口唇皮肤 B、局部淋巴结 C、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三叉神经节 E、脊髓后根神经节

49.禽流感病毒属于 A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丁型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50.关于HIV的的传播途径下列哪组描述是正确的 C

A、母婴传播、使用血制品、与患者握手

B、经口传播、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

C、使用公用剃须刀、产道传播、性接触传播

D、空气传播、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

E、血源性传播、产道传播、空气传播

51.下列那一个是HIV病毒的宿主细胞 C

A、 CD8+T细胞 B、NK细胞 C、CD4+T细胞 D、B淋巴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52.属于逆转录的病毒是 C

A、流感病毒 B、乙脑病毒 C、HIV

D、甲肝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53.以下病原体与所致疾病组合错误的是 E

A、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 B、水痘病毒—带状疱疹

C、苍白密螺旋体—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E、单纯疱疹病毒-1—生殖器疱疹

54.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E

A.猩红热 B.Q热 C.破伤风 D.沙眼 E.水痘

55.下列病毒中不能垂直传播的是 E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风疹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EB病毒

56.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C

A、Dane颗粒抗体 B、HbcAb C、HbsAb D、DNA多聚酶 E、e抗原

57.肉眼直接观察细菌有无动力常选用 C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斜面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固体平板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58.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 C

A、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 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 D、复红-酒精-碘液-结晶紫

E、结晶紫-复红-酒精-碘液

59.哪一项不是细菌质粒的特点 E

A、化学性质是环状双链DNA B、可在细菌间转移

C、非细菌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能自主复制

E、是细菌的特殊构造

60.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 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全部生长过程

61.溶原性细菌是指 A

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R质粒的细菌 C、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F质粒的细菌 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

62. 关于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的基因转移,下列陈述哪项正确 D

A、转化与转导具有相同的转移途径

B、接合是质粒转移的非自然方式

C、转化与接合的不同在于后者依靠F+菌,前者依靠温和噬菌体

D、转化是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同拥有的基因转移方式

E、溶原性转换是由溶原性噬菌体引起的转化现象

63.细菌的遗传物质不包括 C

A、染色体 B、质粒 C、线粒体 D、噬菌体

64.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 B

A、细菌的抗吞噬性 B、细菌的耐热性

C、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性 D、细菌在体内的扩散能力

65.下列哪一组合属于细菌基本结构 C

A、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核膜 B、核膜、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D、鞭毛、菌毛、芽胞、荚膜

E、质粒、鞭毛、细胞壁、肽聚糖

66.关于革兰阳性菌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B

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的外层还有外膜 C、含有大量磷壁酸 D、胞内具有高渗透压 E、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阴性菌细胞壁厚

67.下列哪项与细菌细胞膜的功能无关 C

A、呼吸作用 B、物质交换作用 C、维持形态作用

D、分泌作用 E、物质转运作用

68.有临床症状,但血液中无细菌的全身细菌感染类型是 C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带菌者

69.大肠埃希菌O157:H7株属于 C

A、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B、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E、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EAEC)

70.下列哪项不是葡萄球菌的特征 B

A、革兰染色阳性 B、营养要求高 C、耐药菌株多

D、医务人员带菌率高 E、可产生肠毒素

71.能引起毒素休克综合征(TSS)的病原菌是 E

A、大肠埃希菌 B、艰难梭菌 C、空肠弯曲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72.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B

A、致热外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链道酶 D、链激酶 E、溶血素

73.在活细胞外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E

A、病毒 B、立克次体 C、螺旋体 D、防线菌 E、支原体

74.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C

A、溶血素 B、细胞素 C、致热外毒素 D、黏附素 E、透明质酸酶

75.下述有关衣原体特性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细胞内寄生 B、分原体和始体两个阶段 C、形成细胞内包涵体

D、以复制方式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76.肥达反应检测的是 E

A、血清中病原体 B、尿液中抗体 C、粪便中病原体

D、骨髓中病原体 E、血清中抗体

77.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A

A、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可采用青霉素 B、衣原体与病毒都可形成包涵体

C、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 D、虫媒传播是立克次体病的一大特征 E、放线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78.除下列哪项均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D

A、溶脲脲原体 B、人型支原体 C、生殖支原体 D、肺炎衣原体 E、沙眼衣原体

79.关于新生隐球菌的感染方式,下述哪项是真确的 E

A、飞沫传播 B、接触传播 C、尘埃-创口感染 D、粪-口传播

E、鸽粪-土壤-呼吸道传播

80.指出下列不关联的组合 E

A、霉菌—多细胞真菌 B、酵母—单细胞真菌 C、白色念珠菌—鹅口疮

D、小孢子菌—发癣 E、新隐球菌—假菌丝

81.关于真菌菌丝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菌丝为管状、中空结构 B、多个细胞组成的菌丝称有隔菌丝 C、无繁殖能力 D、气生菌丝可产生孢子 、真菌的营养体,一个细胞可有多个细胞核

82.关于真菌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A、致病性真菌只限于多细胞真菌 B、常用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

C、菌丝和孢子都有繁殖能力 D、孢子分为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

E、真菌的生长比较缓慢

83.关于真菌结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真菌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B、芽管是既可形成于多细胞真菌,也可形成于单细胞真菌

C、真菌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中介体、微体、高尔基体等

D、多数真菌的染色体为单倍体型

E、真菌的染色体数量不等

84.人体寄生虫的概念一般包括 D

A、吸虫、绦虫、线虫 B、吸虫、绦虫、原虫 C、原虫、线虫、节肢动物

D、原虫、蠕虫、节肢动物 E、蠕虫、吸虫、节肢动物

85. 吸虫纲的形态特征不包括 B

A、外形呈叶状 B、消化系统有口有肛 C、具有口、腹吸盘

D、成虫背腹扁平 E、除血吸虫外多为雌雄同体

86.下列哪一项与绦虫纲的特点不符 E

A、属于扁形动物门 B、成虫分节 C、雌雄同体 D、虫体左右对称 E、经口摄取营养

87.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包括 D

A、全球性、自然疫源性 B、季节性、易感性 C、限制性、地方性

D、季节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 E、地方性、季节性、非限制性

二、简答题与问答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和消极表现?

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消极表现:免疫损伤、免疫耐受

免疫防御异常---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异常-----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监视异常-----细胞癌病或持续感染

2.何为抗原?何为表位?及二者间的关系。

抗原:指能与T细胞、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有两重属性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二者关系:表位的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位,一种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

3.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 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核苷酸 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

表位类型 顺序表位 构象表位、顺序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4. 根据抗原与宿主机体间的亲缘关系,抗原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1)异种抗原 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和动物血清等

(2)同种异型抗原 如人类的血型抗原和人白细胞抗原

(3)自身抗原 如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以及因

感染、药物、烧伤、电离辐射等因素而发生改变的自身成分

(4)异嗜性抗原 如大肠埃希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可

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5. 联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阐述抗体以哪些方式发挥免疫效应。

(1)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特异性结合抗原和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系统:IgM、IgG1、G2、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Ag+Ab结合后就会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作为多聚体的IgM分子,其活化补体的能力较IgG大。

(3)结合Fc受体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①调理作用 ②ADCC ③介导过敏反应 ④跨越胎盘

6. 简述补体激活与炎症发生的关系?

抗感染与介导炎症反应

(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2)补体的调理作用 (3)补体的炎症介导作用:①激肽样作用 ②过敏毒素作用 ③趋化作用

7. HLA分子的编码基因、基本结构(含功能区)及分布情况。

HLA分子的编码基因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分为I类、Ⅱ类、Ⅲ类基因区。基本结构:

HLAI类分子结构上分为4个区:①肽结合区由a1、a2功能区组成,是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②Ig样区,由重链a3和β2-mG构成,a3是HLAI类分子T与CD8分子结合的部位。③跨膜区,将I类分子定在细胞膜上。④胞质区,位于细胞质中,可能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

HLAⅡ类分子也分为4个区:①肽结合区,由a1和β1组成;②Ig样区,由a2,β2组成;③跨膜区:2条肽链各有25个氨基酸残基穿过细胞膜质双层,将Ⅱ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④胞质区:2条肽链羧基端各有10~15个氨基酸残基位于胞质中

8.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中抗体形成的异同点。

9. 简述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CD4+T细胞的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

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CD28-CD80)

CD8+T细胞的活化信号:

1、与CD4+T细胞的活化相同

2、第二信号来源于CD4+T细胞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

第二信号:CD40、CD80,、MHCⅡ类分子、细胞因子受体

11. 正常微生物及其生理意义。

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生理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肠道屏蔽

12. 条件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

条件致病病原生物定义: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在宿主生态失调时会致病的菌

群,称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13.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结构:核心: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DNA或RNA);意义:带有病毒全部的遗传信息,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遗传变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衣壳:由许多蛋白质壳粒组成,保护核酸,介导病毒感染细胞且有抗原性; 生物学意义: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和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参与感染过程,介导病毒核酸进入敏感的宿主细胞内;具有抗原性

14. 试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的过程称为病毒复制。病毒的增殖过程可人为划分为7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释放,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

吸附:病毒的表面配体位点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

穿入: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脱壳:病毒核酸游离于宿主细胞内。

生物合成: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合成生物分子的过程。早期为功能蛋白,晚

期为结构蛋白

装配:指病毒将生物合成的蛋白、核酸及其他成分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子代病

毒颗粒的过程。

15. 试述病毒持续性感染类型及其特点。

持续性感染类型:慢性病毒感染、 潜伏性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

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16.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影响:(1)、溶细胞型感染

(2)、稳定状态感染

(3)、细胞凋亡

(4)、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

(5)、病毒基因的整合

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1)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2)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

(3)抗体增强病毒感染作用;

(4)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应答的功能紊乱。

17.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分解代谢产物及细菌的生化反应:糖酵解试验;IMViC: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ndol)、甲基红(methyl red) 、VP及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的合称;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①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概念: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

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外毒素:多数G+ 菌和少数G- 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强于内毒素。侵袭性酶:亦为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

③色素:一般在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功能尚不清楚,有助于鉴别细菌,有两类: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

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比抗生素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⑥维生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些维生素,除供自身所用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

18.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生物学意义:荚膜:抗吞噬作用:肺炎链球菌

黏附作用:导管,医院内感染

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使细菌游向 营养物质,而逃离有害物质;

有些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可籍鉴定细菌及对细菌分类

菌毛:普通菌毛:细菌的粘附结构 ,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接合,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遗传物质传递。

芽孢:抵抗力强。耐干燥、热、辐射、化学消毒剂 100℃数小时 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

最可靠方法为高压蒸气灭菌

致病性 不直接引起疾病,发芽后形成繁殖体后致病

鉴别意义 根据芽胞位置、大小等

19.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及其含义?

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有: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细胞融合等。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供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F质粒的接合:F+菌与F-菌经接合后,F-菌可获得F质粒而成为F+菌。(2)R质粒的接合: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转导比转化可转移更大片段DNA。(1)普遍性转导(2)局限性转导:又称特异性转导

原生质体融合:两种不同的细菌经处理后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两细胞间形成胞质桥,允许细胞的胞质混合及遗传物质交换,可发生于不相关的、甚至不同种类的两细胞间,这种基因转移的机制称为基因传输.

20. 简述真菌的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外源性)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污染环境,引发寻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

(4)、真菌性中毒——食入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真菌毒素的摄入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1.简述HIV/HBV的传播方式和所致疾病。

HBV的传播方式:(1)血液、血制品;(2)母婴传播:围产期感染(主要)、哺乳传染、宫内感染;(3)其它途径:公共剃刀、牙刷、皮肤、性行为。

所致疾病:自身免疫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关节炎或肾小球肾炎;急性肝坏死;与原发性肝癌有关。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

HIV传播途径: (1)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2)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骨髓及器官移植、人工受精,共用注射器等传播;(3)母婴传播,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

所致疾病:(1)急性期: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劳、咽炎、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后症状自行消退

(2)无症状期:血液中的CD4+T细胞逐年递降

(3)症状期:1、CD4+T细胞降至500-600个/μl,表现AIDS相关综合征:发热、盗汗、倦怠、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

2、CD4+T细胞计数

患者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并发各种肿瘤

22.分析“两对半”检测中各指标的意义。

HBV标志物检测,俗称“两对半”检测,即HBsAg和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

1、HBsAg和抗HBs:HBsAg是机体感染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其阳性见于:

(1)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

(2)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抗HBs是中和抗体,其阳性表明曾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不论临床上有无肝炎症状,如抗HBs出现,表示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2、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及其血液具有传染性,若转为阴性,说明病毒复制停止。

抗HBe阳性表示机体对HBV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出现变异菌株除外)

3、抗HBc:HBcAg仅存在于Dane可以核心表面,因此患者血清中不易检测到。血清内抗HBc IgM阳性表示体内有HBV增殖。抗HBc IgG阳性表示慢

性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急剧升高)或HBV持续感染(持续出现)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传染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 + — — — — 无症状携带者或HBV感染

— + — — — 接种过乙肝病毒疫苗或既往感染已恢复,机体有

免疫力

— — — — + 病毒在复制,窗口期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及其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可多途径侵入机体,致皮肤/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局部感染:多为金葡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内脏器官感染等。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后者多发生于严重的原发病灶,并多见于新生儿。

(2) 毒素性疾病:由有关外毒素引起。

食物中毒:进食含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后1—6h出现症状,恶心,呕吐(最突出),上腹痛,腹泻。多1—2天恢复。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患者皮肤开始有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泡,导致表皮脱落。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毒性休克综合症:主要由TSST-1引起(肠毒素也可引起),常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24.举例说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那些种类的疾病?

疾病类型:

A: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节炎、蜂窝织炎、痈、脓包疮;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等。

B: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高热、皮疹、杨梅舌等)

C: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全心炎、关节炎等)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25.简述疟疾发作周期性原因。

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即间日虐和卵形虐隔天发作一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一次,恶性虐为每天或隔天发作一次

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和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约蛋白、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食产生内源性热原质。

26.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卵于肠黏膜静脉末梢内。雌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虫卵入水后在一定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经两代胞蚴形成许多尾蚴,尾蚴是感染阶段,人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经血循环到达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

膜静脉,发育为成虫。中间宿主:钉螺。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27.疟原虫生活史。

(1)人体内发育: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无性生殖)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无性生殖)配子体形成

(2)蚊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28.试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相同点: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膜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肽

聚糖。

不同点:(1)G+ 菌的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2)G+ 菌的特殊组分:磷壁酸及一些表面蛋白;G- 菌的特殊组分:外膜,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3)G+ 菌细胞壁较坚韧且厚,G- 菌细胞壁较疏松且薄

(4)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15~50层;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1~2层

29.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荚膜、微荚膜 ;粘附素;侵袭性物质

A、荚膜、微荚膜:荚膜多糖具有抵抗吞噬作用和抵抗体液中有害物质的损伤作

用,有利于病原菌突破宿主的防御功能。

B、非菌毛粘附素:(脂磷壁酸、壁磷壁酸)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C、侵袭性物质:细菌质粒编码的侵袭素

侵袭性酶类: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2)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A、外毒素: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一般加热至58-60度后1-2h可被破坏。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经0.3%-0.4%甲醛液脱毒,成为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的类毒素。分为3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B、内毒素: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分子结构: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脂质A是其毒性部分,较稳定

毒性作用: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3、感染性休克

30.细菌的全身感染类型。

(1)毒血症:病原菌在侵入局部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病菌不入血,常引起由外毒素感染后特殊的毒性症状。

(2)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崩解释放大量内毒素致病。

(3)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入血,一过性从血流到达易感部位后再行繁殖而致病。

(4)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发热、皮肤黏膜淤斑,肝脾肿大等。

(5)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文章

  • 口腔微生物学重点
  • <口腔微生物学> (供五年制.七年制及研究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生物学(Oral Biology)/口腔微生物学(Oral Microbiology ) 课程号(代码):50300720(七年制) ...查看


  • 动物微生物考试重点
  • 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他们的个体小,形态与结构简单. 菌落:某单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生长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 原生质体 ...查看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检验技术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宽口径 ...查看


  • 卫生防疫技师考试模拟试题
  • 1.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 ①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 ...查看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通辽京九医院检验科 目录 一.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性的评估-------------------1 二.实验室设备 1.生物安全柜---------------------------------3 2.与仪器设备相关的危 ...查看


  • 兽医基础大纲1Microsoft Word 文档
  • 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养殖专业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兽医基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 ...查看


  • 病虫害考试重点
  •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说明:红字体的必须掌握,复习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要全部多看多记(通常为原题),必须记住具体两种病害(如锈病.苗木猝倒病)和两种虫害(如松毛虫.天牛)的防治,便于举例时应用.判断题除判断外还须改错,如 ...查看


  • 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型(答案版)
  • 一. 名词解释 1. 气溶胶(aerosol) 液体或固体悬浮于气体介质中 粒径一般为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稳定的分散体系 2.实验室生物安全 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 ...查看


  • 兽医实验室理论考试题
  • 兽医实验室理论考试习题库 2010.7.02修改 一.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一)动物疫病防控法规等 A 选择题 1.不属于我国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有 .( A ) A.A型口蹄疫 B.疯牛病 C.非洲猪瘟 D.非洲马瘟 2.我国已消灭的动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