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技巧故事

一个卖报老汉的销售故事

每天坐35路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嗯,还可以,过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呵呵,还不错吧!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基本没问题了!朋友,别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儿可是在南大读书哩!学费贵着哩!”

“哟,老师傅,你真行啊!一般人可没您这么大能耐呢!”

“呵呵,朋友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你倒没说错,我吧,不动不摇,一个月4000块是没有问题的!”

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聊了起来。两年前,老汉在工厂下岗了。

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制定工作目标)

几经挑选,发现35W车总店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35W车总站卖报。(经初步市场分析,选择终端销售点)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营销环境论证)

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象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对竞争对手进行初步分析)

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制定公关策略) 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与公关对象接触,并博取同情)

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那你就要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大功告成了!)

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孝敬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公共关系维护) 可是,这场是进了,可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老汉冥思苦想一番(进行营销策略分析)

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差异化营销,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

卖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消费者分析)、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销售数据分析)。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查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对产品进行分析,挖掘USP独特的销售主张)。

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4、5家。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因为座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边缘产品)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有统一的VI,有助于提升形象)。

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产品线延伸)。

销量更上一层楼了。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促销策略,用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做买赠促销,并选择受欢迎的赠品)。

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

同时,由于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老汉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开发新的盈利项目成功)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老汉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和老汉的一席谈话,收获颇多。卖报卖出这样的经营哲学,这位老汉可才是真正的实战派营销人

聆听的故事

有销售人员提问:“经过培训,我们确实觉得讲故事是个好工具。可回到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力图向客户讲一些故

事。可现在的客户每天接触到的销售太多了,他们都精了。我这边故事还没开始了,他们就说:„你又开始忽悠我了。‟

于是,我只能按他们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我似乎没法进入到一种顺畅的销售过程中,也很难和客户建立起不那么公

式化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销售人员意识到故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其实,比讲更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是在使用“讲故事”销售中更有效的工具。那就是:在你开始讲故事之前,想

办法让客户讲出他的故事。客户的故事将告诉你他的价值观、他的购买偏好、他的人生经历与乐趣,甚至是他在这

场购买过程中的真正的决定权。

讲的好处在于:客户分享的越多,他对这场销售的参与度越高;客户分享的信息越隐私,他对你的信任越高。

通过这样的分享,客户和销售员所建立的销售关系就越牢固,越向有利于成交的方向前进。我们和陌生人所分享的

信息的范畴、深度和我们最亲密的人所分享的信息范畴、深度是完全不同的。人们倾向于在安全的范围里打开自己。

所以,客户分享的越多、越隐私,我们与之所建立的联系就紧密。同理,反之也成立。也就是说,客户越讲的多,

他就觉得和你越亲密;他和你越亲密,他就越讲的多。

经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客户会把销售关系进行升级。这意味着他们将向销售人员开放更大的空间,接纳你更多

的建议。

一旦进入到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中,那么销售人员往往能创造出持续增长的优秀业绩。这对于单次服务成交额度

很大的销售人员往往意味着更高额的收入。试想:如果你要卖给客户的是某项高额保险,那么,你如何说服他呢?

在开始你的故事之前,你真正了解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吗?你真正知道这个人他需要什么吗?你知道这个人为了他

所需要的这些而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这个人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他真正坐在你面前吗?或者他的心思还逗

留在几分钟前发生的某件事情上?你如何快速取得他的信任,与他建立连接?或者说,你如何印证几分钟之前你演

绎的关于这个人的背景资料,你如何知道你的故事是适合他的?

个案:

名表专柜前,一位销售人员正在向客户推销手表。这时,她注意到客户手腕佩戴的是一块国产梅花表。

“先生,你现在佩戴的这块表也很好看哦,很经典的。不过看款式,应该是比较早一点的吧。”

“对。我妈妈送给我的。戴了几十年了,很有感情。那时候,手表是很贵重的礼品。”

“那你今天想买一块什么样的表呢?”

“过几天是我妈妈六十大寿的日子,我想选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她。”

通过聆听客户讲述自己的故事,销售人员迅速做出了以下几个判断:

一、客户对商品的心理需求倾向于情感层面:感谢母亲这些年为自己的付出,希望能通过礼物向父母表达自己

的舔犊情深。

也就是说,情感在这此作为一个商品功能之外的很重要的附加值。什么商品能够表达、渲染出这种亲情,这种

商品被购买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二、客户对新手表的比较注重性价比,不太关注是否时尚。

三、在这样的分析结果下,销售人员判断客户的购买清单为:

1、情感述求:能表现儿女对父母的亲情孝心。

2、功能述求:能满足年纪较长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3、价格述求:作为贵重礼品,价格以中高档为宜。

所以,销售人员立即对客户的故事做出了回应:“呀,你母亲六十大寿了,真是可喜可贺。我们有专门针对老

年人开发的系列产品。上次也有位客户在此购买这款表作为祝寿大礼,深得老人家欢心。请到这边来看一下。”

在销售过程中,客户讲的越多,销售成功的可能性越高。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客户才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呢?

·销售人员对客户的故事表现出真正的兴趣:

在销售这个舞台上,聚光灯已经从销售人员(卖方)转向客户(买方),再转到他们彼此互动所建立起的“关

系”的品质和效果。关系是买卖双方互动的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依然存在,可是真正信息

滞后的一方却是卖方:销售人员。当客户一旦产生了购买需求,他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渠道(尤其是互联

网)了解商品的性能、功效时,而销售人员却没有机会立刻捕捉到对面的这个人的教育背景、收入状况、健康情况、

真实的购买意图。

为什么人们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口?聆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聆听,将让我们收获足够多的信息。可是,

在现实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总是急于向客户强迫销售自己商品的卓越功能、优美外观、低廉价格、优质售后服务、

强劲网络,却对客户真正的需求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在销售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种尴尬的情况:销售人员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客户频频点头称是,

然后再补问一句:“可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所以,销售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以商品为组成元素的解决方案。

那么,销售人员如何才能让客户开口讲更多呢?

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营造安全空间是两个很有用的工具。

·销售人员善于问开放性的问题:

想让客户分享他的真实愿望吗?关键在于问对问题。就像每把锁都有配对的钥匙一样,学会问“对”的问题将让

客户自己按图索骥地找到与商品配对的解决方案。

好的问题就像一杯解渴的水,它既有隐含条件——有利于销售人的预先框设,同时又将答案精准地指向商品所

具有的客观功能。

好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购买目的、客户意图解决的问题、客户想要处理的麻烦、客户显尔易见感兴趣

而且觉得自己很在行的东西等等。

·为客户营造足够的安全空间:

其实不仅仅在家庭、团队等社会公认的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安全感”,在销售关系中,安全感一样是一项很重

要的心理需求。当客户感觉到可能会被压逼、被强迫、被恶性骚扰、被巧妙设计时,他们就会进入到防御状态。处

于心理防御状态下的客户,他们会拒绝回答销售人员的问题,拒绝分享自己关于现状的困扰。所以,销售人员要善

于在销售过程中为客户营造足够的安全心理空间。它对客户意味着:

1.即使我分享了自己的个人隐私,它也是安全的。没有人会用它为作为修理我、嘲讽我、强迫我的工具。例如

我确实需要某种类型的商品,但同时我并不想将自己的某个隐私性问题公诸于众。在医药行业中,客户特别需要这

方面的心理保障。销售人员要善于通过举例、承诺等方式来为客户提供安全感。

2.分享隐私可能会给我带来好处、利益,我可能会有新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它,或者,我确定我可能会得到情感

层面的慰藉。

销售过程中,雄辩是银(而且永远是银),聆听是金。真正伟大的销售故事总是从聆听开始。越懂得聆听,我

们就越能越过客户心理防线,与客户建立起有利于销售的关系。

还有其他方法把梳子卖给和尚吗? 关于那个营销员卖梳子的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有销掉。 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发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要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了十来把。 第三个营销员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说,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 第四个营销员

说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把。 最终最成功的是第四个营销员,因为他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开发了广阔的市场!当然,从这个故事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能够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启发。而卖梳子给和尚也成了一个产品营销的一个典型的考题! 如果,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能否找到把梳子卖给和尚的第五种方法? 品牌的最高境界是它所富有的精神价值! 世界知名的体育品牌耐克,曾经有过一个引起争议的广告—— 杰克是一个卡车司机,因为醉酒开车而撞死了行人,被判入狱。这时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孩子跟他办理了离婚,离他而去!他在狱中非常孤独,找不到一个朋友可以倾诉,几乎患上了抑郁症。由于他的良好表现,被提前释放,然后出狱之后,他的整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他成了一个被抛弃的人! 杰克没有办法,只能象个乞丐一样到处流浪,每天喝的烂醉,他不去想未来,不再有任何追求。但是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和妻子、孩子共同有过的的美好时光,他开始告诫自己不能堕落下去。他找到了一个出卖苦力的地方,每天能够有十几美元的收入。做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用自己攒下的钱买了一双耐克的运动鞋犒赏自己!当穿上崭新的耐克鞋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多年不见的自信和微笑! 耐克的这则广告内容无法去分析他的真伪,但是耐克的这则广告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很多人的震动!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一个品牌敢于把自己的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来宣传,但是耐克做到了!尽管这个关于杰克的故事有待考证,但是耐克能够把力量和精神元素注入品牌确实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为!在国内,在很多青少年群体当中,耐克已经成为一种对个性、自信执着追求的象征。不少中学生,即使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却不能够长到18岁的时候还未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耐克运动鞋!耐克成为一个时尚和独立的标志!耐克对于他们来讲,宣扬的是一种尽管去做,放大个性的精神昭示! 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象杰克一样,拥有了一双耐克运动鞋是他们拥有这个世界的尊严的根本保证。 在耐克变幻多样的广告里,淡化产品,突出精神境界成为一贯的风格。推销脚上的鞋的耐克实际控制着消费者的大脑和信仰! 耐克的做法其实对于所有的产品营销和品牌传播是一个启发和榜样。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最高境界 受耐克把信念和自尊送给消费者的启发,其实梳子还可以这样卖给庙里的和尚—— 很多香客去庙里烧香,更多是祈求佛祖保佑平安,或者有其他婚姻、生育、康复、幸福、快乐的请求。在很多人眼里,寺庙并不是和尚的居住的,而是佛祖、神灵常驻的圣地。 烧香许愿/还愿之后得到了心灵暂时的净化之后,香客们希望得到的是佛祖无处不在的庇护和保佑。最好佛祖能够承诺把平安、富贵等的内容写下来,这样每一名香客都会满意而

归了!可是这种愿望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不断的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和祈福也足够了。 所以,在寺庙里本来存在着这样的心理需求。对比以把赠品的“积善梳”卖给寺庙里的和尚相比,为什么不可以把梳子作为佛祖开光的见证和物质化的带有力量和灵性的护身符?告诉香客们这是经过在黄道吉日众多僧人共同诵读经书,并且同日佛祖降福,给与隆重开光的“宝梳”!寺庙不是香客每天都能光顾的,但是有开光过的梳子随身携带,佛祖的保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样一来,寺庙把本来作为不值钱的赠品梳转变成为给与香客保佑和力量的宝物,而且还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这个价钱至少是梳子成本价的5-10倍),这样梳子成为给予香客更多保佑和平安的寺庙的延续性产品,而寺庙也得到了延续的香火赞助,两全其美! 所以,有别于累了梳梳头,或者是低于积善的感谢,把梳子事先开光,然后作为佛祖保佑平安的宝物卖给怀着虔诚之心而来的香客,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安慰!这应该是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最高境界吧! 中国品牌,如何挖掘出自身的精神价值? 相对于国际成功品牌对于精神境界的挖掘,超越顾客满意度的无止境追求,国内的品牌大多仍然停留在所谓的知名度认知层面。每天从早到晚就是狂轰乱炸的电视广告,不懂得怎么去编制一个绝无仅有得美丽得故事去打动消费者!因此,中国的经济排名第六,而中国的广告支出却占到了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位! 在我们的灌输式的品牌传播中,我们付出的是真金白银的广告费,企图收获的是销量和利润!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公司和品牌只是成为了谋利的机器,没有任何人性可言!我们总是抱着索取之心,最终收获了什么样的回报?除了顾客的低忠诚度还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价格乱战和口水、概念战。 但是品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施与和共鸣,激发起存在于顾客心灵深处久久寂寞的冲动,很多的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修养不高,对于品牌的理解不够,往往品牌成了一个仅仅谋利的工具,变得缺少人性。背离了品牌精神的品牌塑造,背离了基于对人和人性关注的造牌运动,必然面临消费者的疏远和摈弃! 耐克把自身品牌超越出了一双运动鞋,而成为让每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追求,这是对心灵需求的挖掘,也是心灵共鸣的回馈! 台湾一位佛学大师说,对众生的慈悲之心能够在众生之中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这种慈悲心是爱心,是对于人性的根本的自信、尊严的关怀,有这样的大慈大悲、对于心智沟通的大智慧,品牌的成长基于众生的共鸣和培植,这样的品牌拥有众多的心灵的基础和支持,便有了自己的灵魂和精神!这样的品牌才能够获得生命和永恒! 中国品牌,抛开广告战,概念战,价格战,回归与万千顾客心灵的沟通和共鸣,才是品牌真正成熟的标志和开始! 一滴水可以看到大海,一把梳子能够看到品牌精神的内在哲学

一个卖报老汉的销售故事

每天坐35路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嗯,还可以,过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呵呵,还不错吧!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基本没问题了!朋友,别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儿可是在南大读书哩!学费贵着哩!”

“哟,老师傅,你真行啊!一般人可没您这么大能耐呢!”

“呵呵,朋友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你倒没说错,我吧,不动不摇,一个月4000块是没有问题的!”

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聊了起来。两年前,老汉在工厂下岗了。

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制定工作目标)

几经挑选,发现35W车总店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35W车总站卖报。(经初步市场分析,选择终端销售点)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营销环境论证)

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象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对竞争对手进行初步分析)

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制定公关策略) 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与公关对象接触,并博取同情)

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那你就要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大功告成了!)

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孝敬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公共关系维护) 可是,这场是进了,可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老汉冥思苦想一番(进行营销策略分析)

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差异化营销,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

卖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消费者分析)、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销售数据分析)。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查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对产品进行分析,挖掘USP独特的销售主张)。

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4、5家。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因为座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边缘产品)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有统一的VI,有助于提升形象)。

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产品线延伸)。

销量更上一层楼了。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促销策略,用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做买赠促销,并选择受欢迎的赠品)。

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

同时,由于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老汉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开发新的盈利项目成功)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老汉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和老汉的一席谈话,收获颇多。卖报卖出这样的经营哲学,这位老汉可才是真正的实战派营销人

聆听的故事

有销售人员提问:“经过培训,我们确实觉得讲故事是个好工具。可回到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力图向客户讲一些故

事。可现在的客户每天接触到的销售太多了,他们都精了。我这边故事还没开始了,他们就说:„你又开始忽悠我了。‟

于是,我只能按他们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我似乎没法进入到一种顺畅的销售过程中,也很难和客户建立起不那么公

式化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销售人员意识到故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其实,比讲更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是在使用“讲故事”销售中更有效的工具。那就是:在你开始讲故事之前,想

办法让客户讲出他的故事。客户的故事将告诉你他的价值观、他的购买偏好、他的人生经历与乐趣,甚至是他在这

场购买过程中的真正的决定权。

讲的好处在于:客户分享的越多,他对这场销售的参与度越高;客户分享的信息越隐私,他对你的信任越高。

通过这样的分享,客户和销售员所建立的销售关系就越牢固,越向有利于成交的方向前进。我们和陌生人所分享的

信息的范畴、深度和我们最亲密的人所分享的信息范畴、深度是完全不同的。人们倾向于在安全的范围里打开自己。

所以,客户分享的越多、越隐私,我们与之所建立的联系就紧密。同理,反之也成立。也就是说,客户越讲的多,

他就觉得和你越亲密;他和你越亲密,他就越讲的多。

经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客户会把销售关系进行升级。这意味着他们将向销售人员开放更大的空间,接纳你更多

的建议。

一旦进入到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中,那么销售人员往往能创造出持续增长的优秀业绩。这对于单次服务成交额度

很大的销售人员往往意味着更高额的收入。试想:如果你要卖给客户的是某项高额保险,那么,你如何说服他呢?

在开始你的故事之前,你真正了解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吗?你真正知道这个人他需要什么吗?你知道这个人为了他

所需要的这些而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这个人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他真正坐在你面前吗?或者他的心思还逗

留在几分钟前发生的某件事情上?你如何快速取得他的信任,与他建立连接?或者说,你如何印证几分钟之前你演

绎的关于这个人的背景资料,你如何知道你的故事是适合他的?

个案:

名表专柜前,一位销售人员正在向客户推销手表。这时,她注意到客户手腕佩戴的是一块国产梅花表。

“先生,你现在佩戴的这块表也很好看哦,很经典的。不过看款式,应该是比较早一点的吧。”

“对。我妈妈送给我的。戴了几十年了,很有感情。那时候,手表是很贵重的礼品。”

“那你今天想买一块什么样的表呢?”

“过几天是我妈妈六十大寿的日子,我想选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她。”

通过聆听客户讲述自己的故事,销售人员迅速做出了以下几个判断:

一、客户对商品的心理需求倾向于情感层面:感谢母亲这些年为自己的付出,希望能通过礼物向父母表达自己

的舔犊情深。

也就是说,情感在这此作为一个商品功能之外的很重要的附加值。什么商品能够表达、渲染出这种亲情,这种

商品被购买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二、客户对新手表的比较注重性价比,不太关注是否时尚。

三、在这样的分析结果下,销售人员判断客户的购买清单为:

1、情感述求:能表现儿女对父母的亲情孝心。

2、功能述求:能满足年纪较长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3、价格述求:作为贵重礼品,价格以中高档为宜。

所以,销售人员立即对客户的故事做出了回应:“呀,你母亲六十大寿了,真是可喜可贺。我们有专门针对老

年人开发的系列产品。上次也有位客户在此购买这款表作为祝寿大礼,深得老人家欢心。请到这边来看一下。”

在销售过程中,客户讲的越多,销售成功的可能性越高。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客户才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呢?

·销售人员对客户的故事表现出真正的兴趣:

在销售这个舞台上,聚光灯已经从销售人员(卖方)转向客户(买方),再转到他们彼此互动所建立起的“关

系”的品质和效果。关系是买卖双方互动的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依然存在,可是真正信息

滞后的一方却是卖方:销售人员。当客户一旦产生了购买需求,他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渠道(尤其是互联

网)了解商品的性能、功效时,而销售人员却没有机会立刻捕捉到对面的这个人的教育背景、收入状况、健康情况、

真实的购买意图。

为什么人们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口?聆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聆听,将让我们收获足够多的信息。可是,

在现实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总是急于向客户强迫销售自己商品的卓越功能、优美外观、低廉价格、优质售后服务、

强劲网络,却对客户真正的需求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在销售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种尴尬的情况:销售人员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客户频频点头称是,

然后再补问一句:“可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所以,销售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以商品为组成元素的解决方案。

那么,销售人员如何才能让客户开口讲更多呢?

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营造安全空间是两个很有用的工具。

·销售人员善于问开放性的问题:

想让客户分享他的真实愿望吗?关键在于问对问题。就像每把锁都有配对的钥匙一样,学会问“对”的问题将让

客户自己按图索骥地找到与商品配对的解决方案。

好的问题就像一杯解渴的水,它既有隐含条件——有利于销售人的预先框设,同时又将答案精准地指向商品所

具有的客观功能。

好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购买目的、客户意图解决的问题、客户想要处理的麻烦、客户显尔易见感兴趣

而且觉得自己很在行的东西等等。

·为客户营造足够的安全空间:

其实不仅仅在家庭、团队等社会公认的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安全感”,在销售关系中,安全感一样是一项很重

要的心理需求。当客户感觉到可能会被压逼、被强迫、被恶性骚扰、被巧妙设计时,他们就会进入到防御状态。处

于心理防御状态下的客户,他们会拒绝回答销售人员的问题,拒绝分享自己关于现状的困扰。所以,销售人员要善

于在销售过程中为客户营造足够的安全心理空间。它对客户意味着:

1.即使我分享了自己的个人隐私,它也是安全的。没有人会用它为作为修理我、嘲讽我、强迫我的工具。例如

我确实需要某种类型的商品,但同时我并不想将自己的某个隐私性问题公诸于众。在医药行业中,客户特别需要这

方面的心理保障。销售人员要善于通过举例、承诺等方式来为客户提供安全感。

2.分享隐私可能会给我带来好处、利益,我可能会有新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它,或者,我确定我可能会得到情感

层面的慰藉。

销售过程中,雄辩是银(而且永远是银),聆听是金。真正伟大的销售故事总是从聆听开始。越懂得聆听,我

们就越能越过客户心理防线,与客户建立起有利于销售的关系。

还有其他方法把梳子卖给和尚吗? 关于那个营销员卖梳子的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有销掉。 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发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要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了十来把。 第三个营销员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说,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 第四个营销员

说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把。 最终最成功的是第四个营销员,因为他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开发了广阔的市场!当然,从这个故事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能够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启发。而卖梳子给和尚也成了一个产品营销的一个典型的考题! 如果,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能否找到把梳子卖给和尚的第五种方法? 品牌的最高境界是它所富有的精神价值! 世界知名的体育品牌耐克,曾经有过一个引起争议的广告—— 杰克是一个卡车司机,因为醉酒开车而撞死了行人,被判入狱。这时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孩子跟他办理了离婚,离他而去!他在狱中非常孤独,找不到一个朋友可以倾诉,几乎患上了抑郁症。由于他的良好表现,被提前释放,然后出狱之后,他的整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他成了一个被抛弃的人! 杰克没有办法,只能象个乞丐一样到处流浪,每天喝的烂醉,他不去想未来,不再有任何追求。但是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和妻子、孩子共同有过的的美好时光,他开始告诫自己不能堕落下去。他找到了一个出卖苦力的地方,每天能够有十几美元的收入。做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用自己攒下的钱买了一双耐克的运动鞋犒赏自己!当穿上崭新的耐克鞋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多年不见的自信和微笑! 耐克的这则广告内容无法去分析他的真伪,但是耐克的这则广告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很多人的震动!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一个品牌敢于把自己的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来宣传,但是耐克做到了!尽管这个关于杰克的故事有待考证,但是耐克能够把力量和精神元素注入品牌确实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为!在国内,在很多青少年群体当中,耐克已经成为一种对个性、自信执着追求的象征。不少中学生,即使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却不能够长到18岁的时候还未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耐克运动鞋!耐克成为一个时尚和独立的标志!耐克对于他们来讲,宣扬的是一种尽管去做,放大个性的精神昭示! 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象杰克一样,拥有了一双耐克运动鞋是他们拥有这个世界的尊严的根本保证。 在耐克变幻多样的广告里,淡化产品,突出精神境界成为一贯的风格。推销脚上的鞋的耐克实际控制着消费者的大脑和信仰! 耐克的做法其实对于所有的产品营销和品牌传播是一个启发和榜样。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最高境界 受耐克把信念和自尊送给消费者的启发,其实梳子还可以这样卖给庙里的和尚—— 很多香客去庙里烧香,更多是祈求佛祖保佑平安,或者有其他婚姻、生育、康复、幸福、快乐的请求。在很多人眼里,寺庙并不是和尚的居住的,而是佛祖、神灵常驻的圣地。 烧香许愿/还愿之后得到了心灵暂时的净化之后,香客们希望得到的是佛祖无处不在的庇护和保佑。最好佛祖能够承诺把平安、富贵等的内容写下来,这样每一名香客都会满意而

归了!可是这种愿望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不断的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和祈福也足够了。 所以,在寺庙里本来存在着这样的心理需求。对比以把赠品的“积善梳”卖给寺庙里的和尚相比,为什么不可以把梳子作为佛祖开光的见证和物质化的带有力量和灵性的护身符?告诉香客们这是经过在黄道吉日众多僧人共同诵读经书,并且同日佛祖降福,给与隆重开光的“宝梳”!寺庙不是香客每天都能光顾的,但是有开光过的梳子随身携带,佛祖的保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样一来,寺庙把本来作为不值钱的赠品梳转变成为给与香客保佑和力量的宝物,而且还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这个价钱至少是梳子成本价的5-10倍),这样梳子成为给予香客更多保佑和平安的寺庙的延续性产品,而寺庙也得到了延续的香火赞助,两全其美! 所以,有别于累了梳梳头,或者是低于积善的感谢,把梳子事先开光,然后作为佛祖保佑平安的宝物卖给怀着虔诚之心而来的香客,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安慰!这应该是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最高境界吧! 中国品牌,如何挖掘出自身的精神价值? 相对于国际成功品牌对于精神境界的挖掘,超越顾客满意度的无止境追求,国内的品牌大多仍然停留在所谓的知名度认知层面。每天从早到晚就是狂轰乱炸的电视广告,不懂得怎么去编制一个绝无仅有得美丽得故事去打动消费者!因此,中国的经济排名第六,而中国的广告支出却占到了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位! 在我们的灌输式的品牌传播中,我们付出的是真金白银的广告费,企图收获的是销量和利润!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公司和品牌只是成为了谋利的机器,没有任何人性可言!我们总是抱着索取之心,最终收获了什么样的回报?除了顾客的低忠诚度还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价格乱战和口水、概念战。 但是品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施与和共鸣,激发起存在于顾客心灵深处久久寂寞的冲动,很多的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修养不高,对于品牌的理解不够,往往品牌成了一个仅仅谋利的工具,变得缺少人性。背离了品牌精神的品牌塑造,背离了基于对人和人性关注的造牌运动,必然面临消费者的疏远和摈弃! 耐克把自身品牌超越出了一双运动鞋,而成为让每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追求,这是对心灵需求的挖掘,也是心灵共鸣的回馈! 台湾一位佛学大师说,对众生的慈悲之心能够在众生之中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这种慈悲心是爱心,是对于人性的根本的自信、尊严的关怀,有这样的大慈大悲、对于心智沟通的大智慧,品牌的成长基于众生的共鸣和培植,这样的品牌拥有众多的心灵的基础和支持,便有了自己的灵魂和精神!这样的品牌才能够获得生命和永恒! 中国品牌,抛开广告战,概念战,价格战,回归与万千顾客心灵的沟通和共鸣,才是品牌真正成熟的标志和开始! 一滴水可以看到大海,一把梳子能够看到品牌精神的内在哲学


相关文章

  • 销售技巧小故事 1
  • 销售技巧之挖掘客户 对于销售员来说很多时候客户是要销售员去引导和挖掘的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到和挖掘呢?怎么做才能跟好的销售呢?下面我来说个故事也许大家就会有一定的了解了. 一位老太太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买水果.一天早晨她提着篮子来到菜 ...查看


  • 汽车销售技巧故事
  • 汽车销售技巧故事 --老农夫和汽车销售顾问 老农夫和服务小姐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夫,伸手推开厚重的汽车展示中心玻璃门,他一进入,迎面立刻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柜台小姐,很客气地询问老农夫:"大爷,我能为您做 ...查看


  • 销售中的7种说服技巧
  • 1."感觉"-"同样感觉"-"发现"- "你感觉„„(价格高,品质一般,包装不好),我刚开始同样感觉„„(价格高,品质一般,包装不好),最后发现„„(价值.好处)&quo ...查看


  • 标杆销售体系复制:减少失败提高销售成交率的复制系统
  • <标杆销售体系复制>方案班 减少失败提高销售成交率复制系统 一.销售唯一能够确定就是,销售过程有大量变化和未知客户需求是不一致. 二.简单培训后,让销售人员靠自己的悟性去做销售,是企业和管理层偷懒. 三.标杆销售是系统性将平凡人 ...查看


  • 门店销售快速提升业绩的方法与技巧
  • 单单研究产品知识可还不够,为了更好地让客户下单,也得抽空研究一下风水和厨房颜色搭配的知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咱们的成功率才会更高.比如,有时客户在下单前会有所犹豫,那么我一般都会通过聊天了解客户厨房的天花吊顶是什么颜色,瓷砖是什么颜色, ...查看


  • 医药代表专业销售技巧(下)
  • 医药代表专业销售技巧(下) 2014-01-06 医药人才互推平台 三.向顾客推销产品 医药代表向顾客推销产品有三大关键: 一是如何介绍产品:二是如何有效化解顾客异议:三是诱导顾客成交. (一)产品介绍的方法 1.语言介绍. (1)讲故事. ...查看


  • 销售技巧故事经典
  • 销售技巧故事经典10条如下: 1.从前有一个销售高手是个哑巴,为什么他是销售高手因为他只会伸出大拇指,这个哑巴是个卖书的.别人无论问什么她不停的伸出大拇指意思说很棒,留下吧! 2.还有一个销售高手,把梳子卖给了一个和尚,销售高手对和尚说你可 ...查看


  • 如何用Excel制作会讲故事的销售漏斗分析模型
  • 此文将从销售漏斗管理分析的业务背景.Excel平台上的实施方式以及销售漏斗管理分析仪的实现过程三方面内容进行说明,希望帮助有此类业务分析需求的朋友拓展思路. 业务背景 销售漏斗是科学反映商机状态以及销售效率的一种重要的销售管理模型,此模型应 ...查看


  • 18大快速成交法
  • 18种绝对成交销售员技巧 你知道不会成交的人永远必须替会成交的人工作吗? 抗拒之一:我要考虑一下 抗拒之二:下次再说 抗拒之三:我今天没带钱 抗拒之四:还没做好购买准备 抗拒之五:不感兴趣 为了与客户成交,达到销售的目的,应根据不同客户.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