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三大主题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三个主题,即“天民合一”、“天德合一”和“天礼合一”

1.注重“德”在政治领导上的作用

在中国,从西周至春秋时代,并没有出现以 “正义”为中心的讨论,而是提出了一些特有的论述,如天和民、天和礼、天和德的关系等。这些虽然还未形成为政治哲学的体系,但无疑已经是具有政治哲学意义的论述和命题;这些论述和命题构成了儒家古典政治哲学的背景和前提,和古希腊前期政治哲学形成了对照,对后世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天民合一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古代政治哲学中,围绕统治与服从的问题,为了保持统治,始终注重君民关系。如果说君臣关系的问题属于怎样统治,那么君民的关系问题就不仅是怎样统治的问题,而是关涉政治的终极合法性问题。所谓“天民合一”的观点,认为任何君主或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来自天命,而天命以民意为其实质内涵

3.天德合一

“天德合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又一重要主题。“天德合一”的思想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为代表,指天以德为其意志,天对人世的眷顾和影响完全以“德”为转移。孔子后来说“为政以德”,把西周以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以更为明确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即道德和德性成为政治的基点。在前孔子时代,这种把道德置于政治中心的立场是借助“天”的权威加以实现的,而天的权威又是被“德”所规定了的。

4.天礼合一

“天礼合一”的思想,体现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按照这种看法,人世社会的秩序与原则“礼”来自更广大的自然(天地),合乎自然界的本性和秩序,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所制定的“礼”是模仿、依照天地及五行六气的结构属性而形成的。这一事实显然意味着,人的社会世界是广大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受天地阴阳五行六气的普遍法则所支配或制约的,人应当自觉仿照自然世界的本性和节律制定制度和原则来生活。天地四时五行所代表的自然的法则是更高的、更普遍的,支配一切的,这种古希腊后期称为自然法的普遍法则,在中国古代称为“天地之经”,亦称“天道”,人世间的政治规范、伦理原则和行

为必须与之相一致,符合天之经、地之义。而人世之礼能自觉符合天经地义,人的行为就会对整个天地自然构成一种“协和”的作用。

“天礼合一”的思想,是思想家对于人世之礼的一种诉诸天经地义的论证和支持。就中国古代而言,这种思想的实际效果主要不是把天和人、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以自然批判人为,而是以自然支持人为,故自然和人为之间没有对立;而在理念上,人为应当符合自然并协和自然,这成为主导政治思考的哲学基调。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三个主题,即“天民合一”、“天德合一”和“天礼合一”

1.注重“德”在政治领导上的作用

在中国,从西周至春秋时代,并没有出现以 “正义”为中心的讨论,而是提出了一些特有的论述,如天和民、天和礼、天和德的关系等。这些虽然还未形成为政治哲学的体系,但无疑已经是具有政治哲学意义的论述和命题;这些论述和命题构成了儒家古典政治哲学的背景和前提,和古希腊前期政治哲学形成了对照,对后世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天民合一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古代政治哲学中,围绕统治与服从的问题,为了保持统治,始终注重君民关系。如果说君臣关系的问题属于怎样统治,那么君民的关系问题就不仅是怎样统治的问题,而是关涉政治的终极合法性问题。所谓“天民合一”的观点,认为任何君主或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来自天命,而天命以民意为其实质内涵

3.天德合一

“天德合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又一重要主题。“天德合一”的思想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为代表,指天以德为其意志,天对人世的眷顾和影响完全以“德”为转移。孔子后来说“为政以德”,把西周以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以更为明确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即道德和德性成为政治的基点。在前孔子时代,这种把道德置于政治中心的立场是借助“天”的权威加以实现的,而天的权威又是被“德”所规定了的。

4.天礼合一

“天礼合一”的思想,体现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按照这种看法,人世社会的秩序与原则“礼”来自更广大的自然(天地),合乎自然界的本性和秩序,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所制定的“礼”是模仿、依照天地及五行六气的结构属性而形成的。这一事实显然意味着,人的社会世界是广大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受天地阴阳五行六气的普遍法则所支配或制约的,人应当自觉仿照自然世界的本性和节律制定制度和原则来生活。天地四时五行所代表的自然的法则是更高的、更普遍的,支配一切的,这种古希腊后期称为自然法的普遍法则,在中国古代称为“天地之经”,亦称“天道”,人世间的政治规范、伦理原则和行

为必须与之相一致,符合天之经、地之义。而人世之礼能自觉符合天经地义,人的行为就会对整个天地自然构成一种“协和”的作用。

“天礼合一”的思想,是思想家对于人世之礼的一种诉诸天经地义的论证和支持。就中国古代而言,这种思想的实际效果主要不是把天和人、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以自然批判人为,而是以自然支持人为,故自然和人为之间没有对立;而在理念上,人为应当符合自然并协和自然,这成为主导政治思考的哲学基调。


相关文章

  •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 编号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系 别 建筑工程系 专 业 园林工程技术 学生姓名 成 绩 指导教师 宿倩茜 2011年4月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摘 要 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 ...查看


  • 天人合一与中国园林的境界
  • 第29卷第3期 200 3年3fl 山 SHANXl 西建筑 Vnl29M耵 h,32[XB ^RCHⅡEcruRE 文章编号:n聃-6s25(2∞3103驻64-02 "天人合一"与中国园林的境界 张 梁 摘要:介绍了我国古代&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 ...查看


  • 论艺术的本质
  • 论艺术的本质 班级:09绘画2班 姓名:何影 学号:[1**********]7 学期:2010-2011学年(下) 指导老师:庞先超 课程:艺术概论 论艺术的本质 摘要: 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西方美学史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希腊 ...查看


  • 以"读书"主题的征文稿
  • 以"读"为药,将"书"作引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第一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意味深长的.冰心的这篇文章文字简单,朴实无华,通过回忆自己一生读书经历,劝诫青少年应该大量阅读, ...查看


  • 辽宁省大连24中2015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五)
  • 2015年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 ...查看


  • 历史选修4必背知识点
  •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 ...查看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生存哲学的解读尝试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生存哲学的解读尝试 摘要:生存哲学(或存在哲学)在现代.当代逐渐成为哲学的重要问题,并且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本身也向在多极方向发展,主要在两个方面成为主干:一是对存在哲学本身的理论建树,另外就是依据其原理进行形而 ...查看


  • 儒学与生活答案-选择题
  • 选择题 1923年,思想界分化成的三大派不包括:民主主义 20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都是什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 20世纪三大哲学思想运动不包括:现代主义 20世纪以来的思想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追问存在 A 按照儒家的思想如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