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

认识

班级:四年级一班

第1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目标】

1、 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万以上数的读法,会正确的读万以上数。正确

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认识数级,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4、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师强调:读数时,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设境引入。

师:从主题图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这个建筑群非常壮观、宏大,馆内的阅览室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记录下来。

全班汇报交流资料中的数字读法。

师指出:这段资料中出现了几个比万大的数该怎么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万以上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合作交流。

(1)数一数

出示教材P2小组课堂讨论场景,并出示提示:

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百是多少?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

①同桌合作完成提示。

②指名汇报

追问:像这样数下去,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一亿)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出示一个多位数,指名说每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X 所占的的位置叫X 位)

(2)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①生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集体汇报。

生:a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千亿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亿。

b 、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计数单位也是按从右往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d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强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教学例1(引导读)

(1)多媒体出示P3例1。

议一议:上面的i 几个数该怎么读?

师建议把这几个数依次写到简易的数位顺序表中,然后指名读、互读。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这些数的读法。(先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读法有什么相同点。)

(2). 阅读课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总结的?

(3)师生共同总结这些数的读法。

●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 若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师:为什么要读“万”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强调:初学读多位数时,可以照上面样子借助数位顺序表按照上面3点要求读数。

3、教学例2。读一读。

出示P4例2

(1)同桌互相试读。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读一读3050006和10002008这两个数。(可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进行读数活动)教师及时引导点拨: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亿”字。

(2)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读2050006、307000490和1800020000这三个数。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

教师强调:亿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万级数读法的异同点。

(3)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

(4)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5)想一想: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①小组讨论。

②小组代表汇报。

相同点:亿级和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

不同的:读亿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亿”字,读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6)课件出示P4“读一读”。、

请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读出这些数。

①同桌相互读

②指名在班上读。

(7)教师强调小结。

读数时,先读 ,再读 ,最后读 ;亿级、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上的数的读法去读,并在后面读出“亿”字或“万”字;每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 巩固拓展

1、 完成P5“课堂活动”第1题。

2、 完成P5“课堂活动”第2题。

四、 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万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

2、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3、结合写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写数时“0”的占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先复习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写法,接着提出问题:课件上给出的这个数字怎么写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尝试写数。

(1)出示教材第五页例3:请同学们观察前两个数是怎样写的?然后小组讨论它们的写法。

(2)提问:七亿这个数该怎么写?

(3)师小结: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法去写,再在万级、个级添写8个0

2、自主写数。

(1)生独立完成“写一写”。

(2)指名展示。

3、议一议。

问:怎样写万以上的数?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总结归纳: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 比较大小。

(1)观察数的特点。

出示P6例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① 生独立观察、思考。

② 指名汇报交流。

(2)探究比较方法。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数谁大?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位数多的数就大,45544是5位数,366128是6位数,366128大。 教师:那么, 445544和 366128, 16499和 16504又怎样比较大小呢?先独立比较,再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1: 445544和 366128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 4比 3大,所以 445544大。

学生2: 16499和 16504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4比6小,所以16499小。

(3)小结比较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6“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探究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熟练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2、让学生经历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 体验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感悟知识内涵。

【教学重点】

探究用“亿”或“万”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万”或“亿”表示大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书上的中国地图及两条信息

教师:读了这两条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学生1:我知道了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0000 km2,人口总数约1300000000。 学生2: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学生3:我还发现这两个数特别大,末尾的“0”很多,读写起来都不方便,容易出错。

„„

教师:那你能想个好办法,使它们读写起来更简便吗?

学生1:可以把后面的“0”去掉几个? ,要保证改写后的数大小不变,可以改写成用“万”或“亿”来做单位。

教师:真聪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初步感知改写方法。

1、我国陆地面积9600000平方千我国人口总数约1300000000人

教师:把它们分别改写成用什么作单位的数呢?引导生把两个数写到数位顺序表中,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因为9600000 km2读作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整万的数,所以可以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300000000读作十三亿,是整亿的数,所以可以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引导发现他们分别是整万数和整亿数。)

2、讨论:为了读、写数方便,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

(1) 独立思考。

(2) 集体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600000 km2= 960万km 2,1300000000=13亿)

3、教师:怎样把这两个数分别用“万”和“亿”作单位呢?自己试一试。()

(1)独立尝试改写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1:9600000 km2读作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所以就写成960万km 2。 学生2:我改写成了96万km 2

学生3:不同意。因为这个数读作九百六十万,不是九十六万,他多去掉了一个“0”。

学生4:我也不同意。因为它的百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6,万位上是0,表示960个万,所以只能省略个级里的四个0,写作960万

教师:同意吗?为什么?

教师:很好。那 1300000000呢?

学生1: 1300000000读作十三亿,就直接写成 13亿。

学生2:我先分级,再把个级和万级的“0”都省略,添上“亿”字,也是13亿。

(学生独立探索,再交流)

教师:同学们能够根据各个数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计数单位“万”或“亿”来表示它们,真能干!

4、进一步探索改写方法。

(课件或图片出示书第9页的例一信息)

教师:读一读例一信息,完成填空。

A 、生独立完成。

B 、同桌交流

5、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9页“试一试”。再指名板演。

6、想一想。

问: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数?

(1) 小组讨论。

(2)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归纳:用万或亿表示数时,整万的数将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再添写一个“万”字;整亿的数将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再添写一个“亿”字。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10页例2,引导生读题,然后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列式解答。

3、集体展示解题方法。

4、进行比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10页“课堂活动”第一题。(合作完成)

2、 完成教材第10页“课堂活动”第二题。(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4课时 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3、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使用“四舍”法还是“五入”法来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

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

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两千元。

学生3:我们班有学生42人。

„„

教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04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0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一)探索“四舍五入”法。

1、出示11页例3:534607

教师: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

(1)

(2)

(3)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

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选择哪一个最好?并说明理由。

生自由发言。

学生1: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

学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师:五十四万怎么样?

学生1: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

学生2: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

学生3:对,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1,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

2、合作探究。

讨论:从精确数534607和近似数530000这两个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根据发现指明: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中的“四舍”。

3、迁移

出示:38290

教师:按照大家刚才讨论出的办法,求38290的近似数。

(1) 小组讨论。

(2) 指名回答。

(学生:千位上是8,满了5,所以,万位上增加1,约等于4万。) 师明确: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中的“五入”。

4、议一议:求近似数时,什么情况该“舍”,什么情况该“入”?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师归纳总结:在求近似数时,如果尾数最高位的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舍去的部分用“0”补齐;如果尾数最高位的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他的前一位进1,舍去的部分用“0”补齐。

5、试一试。

(1)让生独立完成教材11页“试一试”。

(2)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求近似数的方法。

(3)归纳方法。

教师: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整理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运用。

1、出示第11页例4,引导学生看图、读题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

(1)生思考、讨论,写出解题方法。

(2)集体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

生答师板书:140753≈14万 207980≈21万

21万—14万=7万(㎡)

答:„„

巩固练习。

(1)

(2) 教科书第12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 教科书第12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5课时 数字编码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邮票编码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自己的身份证号、邮政编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数字编码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这些数字表示代表什么?

二、 互动新授。

1、 举例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1) 学生积极举例。

(2) 师课件展示。

2、 探究邮政编码。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教师:这是我们乐至县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6415。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三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的其他乡镇的地方。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乐至县其他乡镇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学生:老师你在课前安排我们去了解邮政知识,邮政局的叔叔、阿姨给我们讲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还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学生: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 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

3、 独立尝试编学号。

(1) 了解编写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引导生读,并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A 、

B 、 学生思考 集体汇报。

根据2003年,5年级,10班、24号这些条件,互相讨论,得出结论: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还补充得出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所以没有编入年级号。

总结:编号中的第一、二位数表示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编号中的第三、四位数表示班级,编号中的第五、六位数表示学生序号,第七位数表示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2) 试一试。

师:这个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A 、

B 、

C 、

D 、 先思考学号应包含哪些信息? 生独立编写。 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生答师板书)

总结:编写学号的一般规律:编号中的第一、二位数表示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编号中的第三、四位数表示班级,编号中的第五、六位数表示学生序号,第七位数表示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3) 议一议。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 巩固练习。

1、 第16页“课堂活动”第1、2题。

2、 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3、 第16页“练习三”的第4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6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3、培养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日常生活事物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

3、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

学生:计算器。

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

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学生:(略)

4、揭题:既然计算器这么好用,那我们今天就和他交个朋友吧。(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新知教学。

1、了解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2、了解计算器用法。

(1)出示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 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

教师:同学们去过家电商场吗?家电商场有些什么?

教师:我们和佳佳一起去看看好吗?

(播放多媒体录像,突出佳佳母女俩在买空调、CD 机,并与售货员对话情景)镜头特写一:空调 1900元, CD机 1000元。母亲问佳佳:空调和 CD机一共多少元?

教师:你们能算吗?学生:(略)

学生: 2900元。

教师:你们直接就说出了结果,真不错。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空调比CD 机贵多少元? CD机比空调便宜多少元?

教师:能算吗?

学生: 900元。

教师:真快!我们接着看屏幕。

特写镜头二:洗衣机2681元,电冰箱 2596元。

教师:你们可以怎样提问?怎样列式?

学生:买洗衣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钱?洗衣机比电冰箱贵多少元? 学生:2681+2596,2681-2596。

教师:你们能很快算出结果吗?可以用什么方法算?

4、 用计算器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19页例3.

(1) 集体读题并找出信息。

(2) 指名列式。(7930+8785-13600)

讨论:式子中有加有减,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

A 、 小组讨论算法。

B 、 集体汇报

(3) 议一议。

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

A 、 小组讨论。

B 、 集体交流汇报。

5、 算一算。

师:完成P19下面的“算一算”,小组中交流。

(1)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 小组交流。

(3)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课堂活动”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

认识

班级:四年级一班

第1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目标】

1、 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万以上数的读法,会正确的读万以上数。正确

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认识数级,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4、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师强调:读数时,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设境引入。

师:从主题图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这个建筑群非常壮观、宏大,馆内的阅览室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记录下来。

全班汇报交流资料中的数字读法。

师指出:这段资料中出现了几个比万大的数该怎么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万以上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合作交流。

(1)数一数

出示教材P2小组课堂讨论场景,并出示提示:

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百是多少?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

①同桌合作完成提示。

②指名汇报

追问:像这样数下去,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一亿)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出示一个多位数,指名说每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X 所占的的位置叫X 位)

(2)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①生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集体汇报。

生:a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千亿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亿。

b 、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计数单位也是按从右往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d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强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教学例1(引导读)

(1)多媒体出示P3例1。

议一议:上面的i 几个数该怎么读?

师建议把这几个数依次写到简易的数位顺序表中,然后指名读、互读。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这些数的读法。(先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读法有什么相同点。)

(2). 阅读课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总结的?

(3)师生共同总结这些数的读法。

●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 若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师:为什么要读“万”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强调:初学读多位数时,可以照上面样子借助数位顺序表按照上面3点要求读数。

3、教学例2。读一读。

出示P4例2

(1)同桌互相试读。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读一读3050006和10002008这两个数。(可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进行读数活动)教师及时引导点拨: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亿”字。

(2)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读2050006、307000490和1800020000这三个数。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

教师强调:亿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万级数读法的异同点。

(3)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

(4)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5)想一想: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①小组讨论。

②小组代表汇报。

相同点:亿级和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

不同的:读亿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亿”字,读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6)课件出示P4“读一读”。、

请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读出这些数。

①同桌相互读

②指名在班上读。

(7)教师强调小结。

读数时,先读 ,再读 ,最后读 ;亿级、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上的数的读法去读,并在后面读出“亿”字或“万”字;每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 巩固拓展

1、 完成P5“课堂活动”第1题。

2、 完成P5“课堂活动”第2题。

四、 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万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

2、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3、结合写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写数时“0”的占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先复习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写法,接着提出问题:课件上给出的这个数字怎么写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尝试写数。

(1)出示教材第五页例3:请同学们观察前两个数是怎样写的?然后小组讨论它们的写法。

(2)提问:七亿这个数该怎么写?

(3)师小结: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法去写,再在万级、个级添写8个0

2、自主写数。

(1)生独立完成“写一写”。

(2)指名展示。

3、议一议。

问:怎样写万以上的数?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总结归纳: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 比较大小。

(1)观察数的特点。

出示P6例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① 生独立观察、思考。

② 指名汇报交流。

(2)探究比较方法。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数谁大?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位数多的数就大,45544是5位数,366128是6位数,366128大。 教师:那么, 445544和 366128, 16499和 16504又怎样比较大小呢?先独立比较,再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1: 445544和 366128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 4比 3大,所以 445544大。

学生2: 16499和 16504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4比6小,所以16499小。

(3)小结比较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6“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探究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熟练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2、让学生经历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 体验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感悟知识内涵。

【教学重点】

探究用“亿”或“万”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万”或“亿”表示大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书上的中国地图及两条信息

教师:读了这两条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学生1:我知道了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0000 km2,人口总数约1300000000。 学生2: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学生3:我还发现这两个数特别大,末尾的“0”很多,读写起来都不方便,容易出错。

„„

教师:那你能想个好办法,使它们读写起来更简便吗?

学生1:可以把后面的“0”去掉几个? ,要保证改写后的数大小不变,可以改写成用“万”或“亿”来做单位。

教师:真聪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初步感知改写方法。

1、我国陆地面积9600000平方千我国人口总数约1300000000人

教师:把它们分别改写成用什么作单位的数呢?引导生把两个数写到数位顺序表中,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因为9600000 km2读作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整万的数,所以可以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300000000读作十三亿,是整亿的数,所以可以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引导发现他们分别是整万数和整亿数。)

2、讨论:为了读、写数方便,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

(1) 独立思考。

(2) 集体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600000 km2= 960万km 2,1300000000=13亿)

3、教师:怎样把这两个数分别用“万”和“亿”作单位呢?自己试一试。()

(1)独立尝试改写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1:9600000 km2读作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所以就写成960万km 2。 学生2:我改写成了96万km 2

学生3:不同意。因为这个数读作九百六十万,不是九十六万,他多去掉了一个“0”。

学生4:我也不同意。因为它的百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6,万位上是0,表示960个万,所以只能省略个级里的四个0,写作960万

教师:同意吗?为什么?

教师:很好。那 1300000000呢?

学生1: 1300000000读作十三亿,就直接写成 13亿。

学生2:我先分级,再把个级和万级的“0”都省略,添上“亿”字,也是13亿。

(学生独立探索,再交流)

教师:同学们能够根据各个数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计数单位“万”或“亿”来表示它们,真能干!

4、进一步探索改写方法。

(课件或图片出示书第9页的例一信息)

教师:读一读例一信息,完成填空。

A 、生独立完成。

B 、同桌交流

5、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9页“试一试”。再指名板演。

6、想一想。

问: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数?

(1) 小组讨论。

(2)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归纳:用万或亿表示数时,整万的数将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再添写一个“万”字;整亿的数将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再添写一个“亿”字。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10页例2,引导生读题,然后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列式解答。

3、集体展示解题方法。

4、进行比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10页“课堂活动”第一题。(合作完成)

2、 完成教材第10页“课堂活动”第二题。(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4课时 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3、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使用“四舍”法还是“五入”法来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

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

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两千元。

学生3:我们班有学生42人。

„„

教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04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0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一)探索“四舍五入”法。

1、出示11页例3:534607

教师: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

(1)

(2)

(3)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

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选择哪一个最好?并说明理由。

生自由发言。

学生1: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

学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师:五十四万怎么样?

学生1: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

学生2: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

学生3:对,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1,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

2、合作探究。

讨论:从精确数534607和近似数530000这两个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根据发现指明: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中的“四舍”。

3、迁移

出示:38290

教师:按照大家刚才讨论出的办法,求38290的近似数。

(1) 小组讨论。

(2) 指名回答。

(学生:千位上是8,满了5,所以,万位上增加1,约等于4万。) 师明确: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中的“五入”。

4、议一议:求近似数时,什么情况该“舍”,什么情况该“入”?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师归纳总结:在求近似数时,如果尾数最高位的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舍去的部分用“0”补齐;如果尾数最高位的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他的前一位进1,舍去的部分用“0”补齐。

5、试一试。

(1)让生独立完成教材11页“试一试”。

(2)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求近似数的方法。

(3)归纳方法。

教师: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整理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运用。

1、出示第11页例4,引导学生看图、读题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

(1)生思考、讨论,写出解题方法。

(2)集体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

生答师板书:140753≈14万 207980≈21万

21万—14万=7万(㎡)

答:„„

巩固练习。

(1)

(2) 教科书第12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 教科书第12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5课时 数字编码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邮票编码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自己的身份证号、邮政编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数字编码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这些数字表示代表什么?

二、 互动新授。

1、 举例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1) 学生积极举例。

(2) 师课件展示。

2、 探究邮政编码。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教师:这是我们乐至县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6415。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三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的其他乡镇的地方。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乐至县其他乡镇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学生:老师你在课前安排我们去了解邮政知识,邮政局的叔叔、阿姨给我们讲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还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学生: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 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

3、 独立尝试编学号。

(1) 了解编写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引导生读,并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A 、

B 、 学生思考 集体汇报。

根据2003年,5年级,10班、24号这些条件,互相讨论,得出结论: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还补充得出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所以没有编入年级号。

总结:编号中的第一、二位数表示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编号中的第三、四位数表示班级,编号中的第五、六位数表示学生序号,第七位数表示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2) 试一试。

师:这个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A 、

B 、

C 、

D 、 先思考学号应包含哪些信息? 生独立编写。 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生答师板书)

总结:编写学号的一般规律:编号中的第一、二位数表示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编号中的第三、四位数表示班级,编号中的第五、六位数表示学生序号,第七位数表示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3) 议一议。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 巩固练习。

1、 第16页“课堂活动”第1、2题。

2、 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3、 第16页“练习三”的第4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6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3、培养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日常生活事物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

3、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

学生:计算器。

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

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学生:(略)

4、揭题:既然计算器这么好用,那我们今天就和他交个朋友吧。(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新知教学。

1、了解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2、了解计算器用法。

(1)出示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 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

教师:同学们去过家电商场吗?家电商场有些什么?

教师:我们和佳佳一起去看看好吗?

(播放多媒体录像,突出佳佳母女俩在买空调、CD 机,并与售货员对话情景)镜头特写一:空调 1900元, CD机 1000元。母亲问佳佳:空调和 CD机一共多少元?

教师:你们能算吗?学生:(略)

学生: 2900元。

教师:你们直接就说出了结果,真不错。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空调比CD 机贵多少元? CD机比空调便宜多少元?

教师:能算吗?

学生: 900元。

教师:真快!我们接着看屏幕。

特写镜头二:洗衣机2681元,电冰箱 2596元。

教师:你们可以怎样提问?怎样列式?

学生:买洗衣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钱?洗衣机比电冰箱贵多少元? 学生:2681+2596,2681-2596。

教师:你们能很快算出结果吗?可以用什么方法算?

4、 用计算器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19页例3.

(1) 集体读题并找出信息。

(2) 指名列式。(7930+8785-13600)

讨论:式子中有加有减,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

A 、 小组讨论算法。

B 、 集体汇报

(3) 议一议。

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

A 、 小组讨论。

B 、 集体交流汇报。

5、 算一算。

师:完成P19下面的“算一算”,小组中交流。

(1)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 小组交流。

(3)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课堂活动”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0去掉) 2.两个不为 ...查看


  •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最新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 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⑴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⑵数位: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每4个 ...查看


  •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 一.我能认真读拼音,写词语.(8分) tǔ  rǎng       qīn  fàn        pù  bù        huā  bàn (       )      (       )       (       )      ( ...查看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查看


  •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小雨点教案
  •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雨点>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注"等12个生字,会写"凡"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 ...查看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第三学段第一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遵循本套书"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的编写原则,在体例上注重学段衔接, ...查看


  •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发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感悟诗,并大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A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 ...查看


  •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导学案
  • 三.角 <线段.直线和射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辨认线段.直线和射线.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41页例1.例2,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自 ...查看


  •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课文文本)--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在我这一生中,尽管有过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没有哪一次能够与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在湿润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