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应对自然灾害事件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结合微博的特点和传播机制,探讨其在自然灾害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所具备的接近的便利性、使用的广泛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性,使其在及时传递救援信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微博用户和舆论领袖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对灾害救助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 微博 自然灾害   微博,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①微博等新媒体有如下特征:超媒体性、高共享与高交互性、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发散度、个性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即时化、互动性、跨时空、纵深性和渗透性等。②当前,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的主流应用,庞大的用户规模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③微博不仅是一种社交工具,在近两年发生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微博凭借交互性、便捷性、经济性等特点,在灾害信息传播、灾民安置、心理安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救灾信息的即时传播   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平台功能越来越先进以及连接网络的方便性,用户借助微博的移动客户端能做到即时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2013年4月20号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巿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仅仅过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便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随后,“@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拥有海量粉丝的认证微博相继发布了相关消息。随后,不少微博名人、认证机构开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地震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在将近一小时内,有1300余条微博发出了雅安发生较为剧烈地震的微博。这些都充分反映出了微博在地震发生时的即时反应。   同时,在救灾过程中,微博对于灾情信息和物资需求的及时传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博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统媒体有着天壤之别,具体体现在UGC的兴起。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它是在Web2.0技术基础上形成的。UGC的生产是互动式的生产方式。微博用户将信息获取和信息加工的过程融为一体,将信息发布到网上,并通过转发和评论的形式得到其他用户的反馈。UGC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户直接进行内容的制作和发布。用户在微博上更新状态、上传图片和视频都属于这种生产方式。二是用户不直接生产内容,而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促进内容的生产。用户在微博上对其他人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则属于这种生产方式。④UGC极大调动了微博用户的积极性,并由此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   在雅安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灾情通报和救援物资的需求信息都是由通信正常的灾区用户在微博上发布的。如微博用户“@N_insanity”称:“震中心在芦山县太平镇多人被困。这里不能打电话,只能用网络。震中在双石镇西川村。”此外,通过LBS定位获取救援方位也成为自然灾难事件中微博的积极运用方式。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通过LBS和微博的结合,灾区用户把灾情和急需的物资发布到微博上,并标有详实的地理坐标使救援更具针对性和及时性。如微博用户“@青衣江河畔”在20日8时47分发微博称:“芦山发生地震,本人附近房屋大量坍塌,有人员伤亡,求支援!我在:http://t.cn/zTJIFKI”。微博原文转发105689次,原文评论达15130条,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情况和位置信息。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微博用户利用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方式,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有关灾情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微博为救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凭借微博的即时性特征,救援人员可以及时知晓最需要救援的地方,使救助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毕竟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减少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没有获得援助,而轻微受损的地方却物资堆积、救援效率较低的情况出现。   二、微博用户的参与、分享和互动为救灾尽一己之力   微博是基于Web2.0技术形成的。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基于此,微博真正成为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平台。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这条来自舟曲的信息一经发出,立即在牵挂灾区的网友中间传播扩散。仅仅几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在之后的很多天里,“@Kayne”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是媒体了解舟曲泥石流灾情的重要信息源。“@Kayne”的真名叫王凯,是家在舟曲的一名重庆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那条微博发出以后,他成了国内第一个图文“报道”舟曲灾情的人,在媒体抵达灾区之前,王凯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当所有报道舟曲灾情的记者都在赶往现场的路上时,外界所知的只是一条简讯:“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但对于许多网友来说,更想知道的是具体的灾情和救援工作进展。当许多记者进入了核心现场时,发稿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而网友们最想看到的是即时的消息。“@Kayne”的微博实时地向网友展示了幸存者灾后生活的真真切切的场景。   “一个人的通讯社”反映了微博的特质:内容的原创性和高度的互动性。微博用户“@Kayne”拿起手机对灾情进行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定角色,体现了微博用户的参与性,并且内容是由用户自己生产的。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由于传统媒体的种种局限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时,微博承担起了内容的生产者和分享者的角色,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并借此了解到在传统媒体中不可能得到的宝贵信息,纷纷予以转播和评论。   如果上述的例子是个案,那么新浪微博在雅安地震中的表现则更像一个信息中心。2013年4月20日8时8分,位于雅安芦山的微博用户“@meaningless_批话多”是震中的第一个声音:“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之后,她不断发芦山地震救援的情况:哪里需要救援、哪里需要物资等。随后,新浪微博上关于地震中草根用户传递救援信息的消息铺天盖地。同时,新浪微博利用LBS技术精准锁定求助信息位置。新浪微博LBS平台建立了“雅安地震直击”地理信息聚合页,通过网友实地发布的位置微博和图片直播灾区救援情况。根据新浪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1日下午17点30分,这一方式收集到地震灾区实地位置微博4248条、位置图片5414张,全国各地在该聚合页参与祝福和点评的用户有24409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微博在救灾过程中用户的高度参与性,并提供了大量救援信息,为救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微博意见领袖助力救援   意见领袖一词源自于拉扎斯菲尔德及卡茨的“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⑤在微博中,有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机构经过微博认证(加V),成为意见领袖,在救灾过程中承担起了信息传播的责任。这些加V用户通过自身影响力传播救援信息、辟谣并普及防灾知识,很好的助力了救援。   在雅安地震中,“@李承鹏”微博称自己有川藏越野车一部,并表示熟悉雅安地形,愿意帮助,同时分享微博汶川地震的一些经验。“@罗昌平”微博称无偿向参加救援的机构和媒体提供用车。而有19238961名粉丝的“@头条新闻”除了发布灾情、救援信息外,还经常发布有关地震逃生、自救的知识。在重大突发事故前谣言会延误救助,也会浪费救援资源。由于这些加V用户有众多粉丝,经过他们对微博的转发和评论能使更多的人看到,很好的发挥了舆论引导和救助作用。此外,这些认证用户通过微博做出的另一贡献就是以身作则同时积极鼓励大家捐款。新浪“@微公益”与慈善机构和名人明星联动,配合“@壹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黄晓明”、“@陈光标”等名人通过微博鼓励更多的人献出爱心。   总之,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微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11,凤凰;512,央视;420,微博”,网友精辟总结了四川雅安地震中微博成为最有力的信息传播媒体。救灾信息的即时传播,普通微博用户和认证用户结合自身优势,都对救灾做出了贡献。在网络传播的大环境下,有了互联网的参与,今天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灾情传播、救灾赈灾和灾后处理等一系列事件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博自身特点,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   1567099.htm   ②栾轶玫:《新媒体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③《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网络发展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gywm/xwzx/   rdxw/2012nrd/201301/W[***********]410.pdf   ④黄健:《新媒体浪潮》[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   368550.htm   责编:姚少宝

  【摘 要】本文结合微博的特点和传播机制,探讨其在自然灾害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所具备的接近的便利性、使用的广泛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性,使其在及时传递救援信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微博用户和舆论领袖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对灾害救助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 微博 自然灾害   微博,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①微博等新媒体有如下特征:超媒体性、高共享与高交互性、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发散度、个性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即时化、互动性、跨时空、纵深性和渗透性等。②当前,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的主流应用,庞大的用户规模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③微博不仅是一种社交工具,在近两年发生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微博凭借交互性、便捷性、经济性等特点,在灾害信息传播、灾民安置、心理安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救灾信息的即时传播   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平台功能越来越先进以及连接网络的方便性,用户借助微博的移动客户端能做到即时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2013年4月20号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巿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仅仅过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便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随后,“@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拥有海量粉丝的认证微博相继发布了相关消息。随后,不少微博名人、认证机构开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地震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在将近一小时内,有1300余条微博发出了雅安发生较为剧烈地震的微博。这些都充分反映出了微博在地震发生时的即时反应。   同时,在救灾过程中,微博对于灾情信息和物资需求的及时传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博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统媒体有着天壤之别,具体体现在UGC的兴起。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它是在Web2.0技术基础上形成的。UGC的生产是互动式的生产方式。微博用户将信息获取和信息加工的过程融为一体,将信息发布到网上,并通过转发和评论的形式得到其他用户的反馈。UGC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户直接进行内容的制作和发布。用户在微博上更新状态、上传图片和视频都属于这种生产方式。二是用户不直接生产内容,而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促进内容的生产。用户在微博上对其他人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则属于这种生产方式。④UGC极大调动了微博用户的积极性,并由此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   在雅安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灾情通报和救援物资的需求信息都是由通信正常的灾区用户在微博上发布的。如微博用户“@N_insanity”称:“震中心在芦山县太平镇多人被困。这里不能打电话,只能用网络。震中在双石镇西川村。”此外,通过LBS定位获取救援方位也成为自然灾难事件中微博的积极运用方式。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通过LBS和微博的结合,灾区用户把灾情和急需的物资发布到微博上,并标有详实的地理坐标使救援更具针对性和及时性。如微博用户“@青衣江河畔”在20日8时47分发微博称:“芦山发生地震,本人附近房屋大量坍塌,有人员伤亡,求支援!我在:http://t.cn/zTJIFKI”。微博原文转发105689次,原文评论达15130条,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情况和位置信息。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微博用户利用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方式,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有关灾情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微博为救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凭借微博的即时性特征,救援人员可以及时知晓最需要救援的地方,使救助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毕竟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减少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没有获得援助,而轻微受损的地方却物资堆积、救援效率较低的情况出现。   二、微博用户的参与、分享和互动为救灾尽一己之力   微博是基于Web2.0技术形成的。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基于此,微博真正成为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平台。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这条来自舟曲的信息一经发出,立即在牵挂灾区的网友中间传播扩散。仅仅几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在之后的很多天里,“@Kayne”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是媒体了解舟曲泥石流灾情的重要信息源。“@Kayne”的真名叫王凯,是家在舟曲的一名重庆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那条微博发出以后,他成了国内第一个图文“报道”舟曲灾情的人,在媒体抵达灾区之前,王凯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当所有报道舟曲灾情的记者都在赶往现场的路上时,外界所知的只是一条简讯:“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但对于许多网友来说,更想知道的是具体的灾情和救援工作进展。当许多记者进入了核心现场时,发稿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而网友们最想看到的是即时的消息。“@Kayne”的微博实时地向网友展示了幸存者灾后生活的真真切切的场景。   “一个人的通讯社”反映了微博的特质:内容的原创性和高度的互动性。微博用户“@Kayne”拿起手机对灾情进行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定角色,体现了微博用户的参与性,并且内容是由用户自己生产的。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由于传统媒体的种种局限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时,微博承担起了内容的生产者和分享者的角色,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并借此了解到在传统媒体中不可能得到的宝贵信息,纷纷予以转播和评论。   如果上述的例子是个案,那么新浪微博在雅安地震中的表现则更像一个信息中心。2013年4月20日8时8分,位于雅安芦山的微博用户“@meaningless_批话多”是震中的第一个声音:“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之后,她不断发芦山地震救援的情况:哪里需要救援、哪里需要物资等。随后,新浪微博上关于地震中草根用户传递救援信息的消息铺天盖地。同时,新浪微博利用LBS技术精准锁定求助信息位置。新浪微博LBS平台建立了“雅安地震直击”地理信息聚合页,通过网友实地发布的位置微博和图片直播灾区救援情况。根据新浪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1日下午17点30分,这一方式收集到地震灾区实地位置微博4248条、位置图片5414张,全国各地在该聚合页参与祝福和点评的用户有24409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微博在救灾过程中用户的高度参与性,并提供了大量救援信息,为救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微博意见领袖助力救援   意见领袖一词源自于拉扎斯菲尔德及卡茨的“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⑤在微博中,有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机构经过微博认证(加V),成为意见领袖,在救灾过程中承担起了信息传播的责任。这些加V用户通过自身影响力传播救援信息、辟谣并普及防灾知识,很好的助力了救援。   在雅安地震中,“@李承鹏”微博称自己有川藏越野车一部,并表示熟悉雅安地形,愿意帮助,同时分享微博汶川地震的一些经验。“@罗昌平”微博称无偿向参加救援的机构和媒体提供用车。而有19238961名粉丝的“@头条新闻”除了发布灾情、救援信息外,还经常发布有关地震逃生、自救的知识。在重大突发事故前谣言会延误救助,也会浪费救援资源。由于这些加V用户有众多粉丝,经过他们对微博的转发和评论能使更多的人看到,很好的发挥了舆论引导和救助作用。此外,这些认证用户通过微博做出的另一贡献就是以身作则同时积极鼓励大家捐款。新浪“@微公益”与慈善机构和名人明星联动,配合“@壹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黄晓明”、“@陈光标”等名人通过微博鼓励更多的人献出爱心。   总之,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微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11,凤凰;512,央视;420,微博”,网友精辟总结了四川雅安地震中微博成为最有力的信息传播媒体。救灾信息的即时传播,普通微博用户和认证用户结合自身优势,都对救灾做出了贡献。在网络传播的大环境下,有了互联网的参与,今天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灾情传播、救灾赈灾和灾后处理等一系列事件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博自身特点,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   1567099.htm   ②栾轶玫:《新媒体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③《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网络发展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gywm/xwzx/   rdxw/2012nrd/201301/W[***********]410.pdf   ④黄健:《新媒体浪潮》[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   368550.htm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章

  • 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
  • <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 B )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卫生 ...查看


  • 山东干部学习平台 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
  • 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下篇(下) 本答案75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应急管理"六字歌"即:以人为本为要,化解矛盾在先:启动预案从速,发布信息客观:协同应对依法,善后引导全面 ...查看


  • 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思考
  • 新形势下的舆情应对关乎社会稳定和党和政府形象,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应当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期,公共卫生事件.安全 ...查看


  • 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 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发表时间:2011-5-20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3期下 作者:骆朝伟 [导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 骆朝伟 中图分类号:D911 ...查看


  • 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
  • 第30卷第10期 2011年lO月 情报杂志 JOURNALOFlNTEUJGENCE V01.30No.10Oct.20ll 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冰 王国华1 汪 娟1方付建2 (1.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 ...查看


  • 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 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 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 ...查看


  •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七上通项(安)字(2011) 006号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项目部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灾害和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项目部全面.协 ...查看


  • 政府应急管理作业
  • 2010级政府应急管理作业题 1.政府应急管理职能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政府应急管理职能,是指政府针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所 应做的全部工作,其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构成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依据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 ...查看


  • 回顾与前瞻_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_钟开斌
  • 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钟开斌* 内容提要:2003年抗击/非典0斗争,是中国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起点.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案三制0,即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法制.这种以全面整合为基本特征的应急管理体 ...查看


  • [应急管理]预案
  • 1.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组织: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红十字会.教会 志愿者组织 政府组织包括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它们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权力部门,也是主要的管理实施部门.自下而上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全国各级公共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