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

命题人:明集乡中学 刘海波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请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田字格里。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3分)

自主学习 勤于思考 主动实践 大胆探究

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2分)

A. 严历 畸形 油光可签 B. 隐弊 虐杀 咳人听闻

C. 菜畦 弥漫 再接再厉 D. 桑椹 和谐 与时俱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慢慢地被控制住了。

B.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林海音的散文《爸爸的话儿落了》,其中的爸爸是一个对子女严中有爱的人。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2) 写出《木兰诗》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法相同的任一句

(3) 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里所说的“ , 。”

(4)《观沧海》中曹操运用丰富的想象,抒发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5)《过故人庄》中描写村中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6)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6.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3分)

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仿句: 。

7. 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2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

它的讽刺意义。(2分)

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10.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 )岁

二、阅读理解题(34分)

(一)文言文——《伤仲永》(10分)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旁近 ( ) 有可观者( ) ...

或( )以钱币 乞之( ) ..

12.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主要内容有两点:(2分)

一是写

二是写

13.用原文回答: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2分)

14.“(提示:

可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

15.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把“不能”埋葬起来》,回答文后各题。(16分)

把“不能”埋葬起来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采,向前迈进。阿门!”

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 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6.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3分)

17.唐娜为什么没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 (2分)

18.唐娜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 (2分)

19.文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2分)

20.“我不能”还有哪些像“我可以”、“我愿意”一样的好“兄弟姐妹”?(再列举3个) (3分)

21.你认为这种活动有无意义?简要谈谈你真实的想法?(4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 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_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在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怎么才能想到没人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各“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还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里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这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其二,“要合规矩”。有些人想问题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22.根据上下文,第2段横线上应填写的一句话是( )(2分)

A: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B:这是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生活积累少,文化水平低。

C:这是因为成年人生活积累多,文化水平高,能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D: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可以随意乱说,不受条件框框的限制而说出错误的结果。

23.说出文中画线的词语分别指代的对象。(2分) ..

“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想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阅读材料后按要求作文)(40分)

材料: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 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咬斑马就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舌蝇而言,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这就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使它冒有更多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当然,它也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正如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的更蓝。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这便是人生。

要求:

读罢上述材料,请以“选择”为话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500字左右的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书写(满分3分)。此题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楷字、行楷字均可。一等3分: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二等2分: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功好。三等1分:书写不规范,卷面欠整洁,基本功较差。

2.C (2分) 3.A (2分) 4.D(2分)5.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中。(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每题1分)

6.运用比喻修辞,两句话意思关联。可得3分,此题可酌情给分。示例一:一棵树,是一位凛然挺立的哨兵。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示例二:一本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智慧的钥匙,为成功打开大门。示例三:一种思想,是一座鲜明的坐标。鲜明的坐标,为人生指引航向。7.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8.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2分)9.作曲家抄袭了多人的作品。(2分)10.141岁 (2分)

二、(一)11.邻居 欣赏(观看) 有的人 求(索取)(每空0.5分)12.一是写方仲永的非凡才能 二是写父贪利不使学的错误(每空1分)1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者。(2分) 14.不使学 泯然众人(每空1分) 15.一个人的成才,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2分)

(二)16.(3分)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2分)

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1分) 17.写得越多越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2分) 18.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做不到”已被埋葬了。(或: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2分) 19.指“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2分) 20.我(能)行、我能够、我希望、我会、我应该、我决心等。(3分) 21.(4分)好。现代生活愈来愈注重心理调节。它能给人积极的帮助。这是一种很有创意又带有幽默感的活动方式,它能起到奇特的效果。我们应多开展类似的实验活动。或:不好。它仅仅是一种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卑感和其它心理疑惑。形式上太假,含太多做戏的成份,达不到效果。(此题可酌情给分)

(三)、22.A (2分) 23.“这样”,是指“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2分) 24.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充分发挥出我们的创造力。(2分) 25.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作文(40分)依据中考作文评卷标准。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

命题人:明集乡中学 刘海波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请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田字格里。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3分)

自主学习 勤于思考 主动实践 大胆探究

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2分)

A. 严历 畸形 油光可签 B. 隐弊 虐杀 咳人听闻

C. 菜畦 弥漫 再接再厉 D. 桑椹 和谐 与时俱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慢慢地被控制住了。

B.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林海音的散文《爸爸的话儿落了》,其中的爸爸是一个对子女严中有爱的人。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2) 写出《木兰诗》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法相同的任一句

(3) 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里所说的“ , 。”

(4)《观沧海》中曹操运用丰富的想象,抒发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5)《过故人庄》中描写村中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6)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6.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3分)

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仿句: 。

7. 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2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

它的讽刺意义。(2分)

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10.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 )岁

二、阅读理解题(34分)

(一)文言文——《伤仲永》(10分)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旁近 ( ) 有可观者( ) ...

或( )以钱币 乞之( ) ..

12.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主要内容有两点:(2分)

一是写

二是写

13.用原文回答: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2分)

14.“(提示:

可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

15.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把“不能”埋葬起来》,回答文后各题。(16分)

把“不能”埋葬起来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采,向前迈进。阿门!”

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 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6.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3分)

17.唐娜为什么没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 (2分)

18.唐娜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 (2分)

19.文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2分)

20.“我不能”还有哪些像“我可以”、“我愿意”一样的好“兄弟姐妹”?(再列举3个) (3分)

21.你认为这种活动有无意义?简要谈谈你真实的想法?(4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 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_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在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怎么才能想到没人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各“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还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里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这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其二,“要合规矩”。有些人想问题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22.根据上下文,第2段横线上应填写的一句话是( )(2分)

A: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B:这是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生活积累少,文化水平低。

C:这是因为成年人生活积累多,文化水平高,能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D: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可以随意乱说,不受条件框框的限制而说出错误的结果。

23.说出文中画线的词语分别指代的对象。(2分) ..

“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想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阅读材料后按要求作文)(40分)

材料: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 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咬斑马就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舌蝇而言,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这就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使它冒有更多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当然,它也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正如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的更蓝。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这便是人生。

要求:

读罢上述材料,请以“选择”为话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500字左右的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书写(满分3分)。此题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楷字、行楷字均可。一等3分: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二等2分: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功好。三等1分:书写不规范,卷面欠整洁,基本功较差。

2.C (2分) 3.A (2分) 4.D(2分)5.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中。(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每题1分)

6.运用比喻修辞,两句话意思关联。可得3分,此题可酌情给分。示例一:一棵树,是一位凛然挺立的哨兵。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示例二:一本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智慧的钥匙,为成功打开大门。示例三:一种思想,是一座鲜明的坐标。鲜明的坐标,为人生指引航向。7.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8.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2分)9.作曲家抄袭了多人的作品。(2分)10.141岁 (2分)

二、(一)11.邻居 欣赏(观看) 有的人 求(索取)(每空0.5分)12.一是写方仲永的非凡才能 二是写父贪利不使学的错误(每空1分)1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者。(2分) 14.不使学 泯然众人(每空1分) 15.一个人的成才,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2分)

(二)16.(3分)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2分)

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1分) 17.写得越多越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2分) 18.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做不到”已被埋葬了。(或: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2分) 19.指“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2分) 20.我(能)行、我能够、我希望、我会、我应该、我决心等。(3分) 21.(4分)好。现代生活愈来愈注重心理调节。它能给人积极的帮助。这是一种很有创意又带有幽默感的活动方式,它能起到奇特的效果。我们应多开展类似的实验活动。或:不好。它仅仅是一种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卑感和其它心理疑惑。形式上太假,含太多做戏的成份,达不到效果。(此题可酌情给分)

(三)、22.A (2分) 23.“这样”,是指“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2分) 24.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充分发挥出我们的创造力。(2分) 25.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作文(40分)依据中考作文评卷标准。


相关文章

  •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级部 王静 一.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学科特点鲜明,在明确中考题型的前提下,试题既注重基础,又有意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题的考点覆盖了一.二.三.四单元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讲读课有所倾斜.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 ...查看


  • 2016初中语文研讨会发言材料
  • 我们一直在路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能与各位针对中考作文复习备考的问题一起交流切磋,倍感荣幸.下面就我们语文组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与指点.我发言的题目是<我们一 ...查看


  • 初一语文9月份月考试题
  • 2015-2016学年度9月份 初一语文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19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拼音.声调全对才能得分,每空0.5分,共5分). ⑴.确凿( )⑵.珊( )瑚⑶.蹒( )跚⑷.秕( ).... 谷 ...查看


  •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初一年级是一个小学生转入中学的适应期,又良莠不齐,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 ...查看


  • 家长的终极初中计划
  •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落". 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对刚入初一的学生显得尤 ...查看


  •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
  •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 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 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 用同义 ...查看


  • 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初一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g ...查看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2011-2012下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已经尘埃落定,后半学期的教学任务已井然展开.教育专 家们认为考试评价是武器.科学分析考试的得与失,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的学习.这就是召开试卷分析会的意义所在. ...查看


  • 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 2013年下期初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贺家土中学 初一年级 袁美双 一. 试卷分析 1.2013年下学期芦淞区七年级历史试卷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和<考标>精神,既重视考查历史的" 双基" 知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