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1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这一天,他决定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了裁缝店。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上身长3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师傅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手量好长度,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来试穿,咦,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问徒弟,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也纳闷,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能

会说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所以做出来的衣服不合适。)

教师接着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在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呢?”(有的可能会说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有的可能会说用尺子量。)

教师:为了便于交流和测量,人们想到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于是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发明了尺子。(演示古代尺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活学生关于测量方面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尺子

1、小组交流,从你的尺子上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数字,长线和短线,CM。

2、师问:有哪些数字?(学生齐读数字0-12)最前面的数字是谁?(学生回答是0)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表示起点)教师板书: 0---起点

3、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称为刻度线。(学生齐读刻度线)

师:仔细观察最长的刻度线指向谁?(学生很快回答最长的刻度线指向数字)

师:和0在一起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其它刻度:1刻度、2刻度、3刻度„„)

4、师介绍CM:表示厘米,介绍厘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

短的物体经常用厘米作单位。(并适时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寻找尺子上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明确探究方向,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子上找1厘米。

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同桌互相找一找,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规范,教师及时给与纠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3、通过找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或者1个大格就是1厘米。

4、用1厘米的小正方体体验1厘米的长度:

师:把小正方体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手指间的空是1厘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5、找一找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你能找到哪些?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后,指出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正方体,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2厘米:

学生自己找出2厘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认识几厘米: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其它的几厘米。学生在汇报时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从„„刻度到„„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3、找规律、总结方法

师:通过找几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四)测量一拃的长度:

学生自己测量一拃的长度,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一拃长度:12厘米、14厘米、13厘米„„

学生边说边用尺子展示测量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方法,抓住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实施以学定教策略。)

小结:拇指从0刻度开始,中指指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师:看来不同的人的一拃长度可能不同,就像故事中的老裁缝和小裁缝,他们的一拃不同做出来的衣服当然会不同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自己1拃有多长,老师1拃有多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人的手大约有多长,同学的手大约有多长。]

(五)测量小卡片的长度:

同位合作测量小卡片的长度,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汇报:从0刻度开始;尺子放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度量的过程中,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的方法。]

三、运用方法,巩固应用

师:这是蟋蟀和蝈蝈在一场比赛中跑的路,仔细观察谁跑的路长?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由“谁跑的路长?”引入,能够引发学生之间进行争辩,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这一天,他决定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了裁缝店。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上身长3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师傅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手量好长度,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来试穿,咦,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问徒弟,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也纳闷,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能

会说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所以做出来的衣服不合适。)

教师接着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在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呢?”(有的可能会说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有的可能会说用尺子量。)

教师:为了便于交流和测量,人们想到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于是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发明了尺子。(演示古代尺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活学生关于测量方面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尺子

1、小组交流,从你的尺子上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数字,长线和短线,CM。

2、师问:有哪些数字?(学生齐读数字0-12)最前面的数字是谁?(学生回答是0)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表示起点)教师板书: 0---起点

3、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称为刻度线。(学生齐读刻度线)

师:仔细观察最长的刻度线指向谁?(学生很快回答最长的刻度线指向数字)

师:和0在一起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其它刻度:1刻度、2刻度、3刻度„„)

4、师介绍CM:表示厘米,介绍厘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

短的物体经常用厘米作单位。(并适时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寻找尺子上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明确探究方向,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子上找1厘米。

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同桌互相找一找,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规范,教师及时给与纠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3、通过找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或者1个大格就是1厘米。

4、用1厘米的小正方体体验1厘米的长度:

师:把小正方体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手指间的空是1厘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5、找一找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你能找到哪些?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后,指出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正方体,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2厘米:

学生自己找出2厘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认识几厘米: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其它的几厘米。学生在汇报时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从„„刻度到„„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3、找规律、总结方法

师:通过找几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四)测量一拃的长度:

学生自己测量一拃的长度,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一拃长度:12厘米、14厘米、13厘米„„

学生边说边用尺子展示测量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方法,抓住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实施以学定教策略。)

小结:拇指从0刻度开始,中指指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师:看来不同的人的一拃长度可能不同,就像故事中的老裁缝和小裁缝,他们的一拃不同做出来的衣服当然会不同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自己1拃有多长,老师1拃有多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人的手大约有多长,同学的手大约有多长。]

(五)测量小卡片的长度:

同位合作测量小卡片的长度,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汇报:从0刻度开始;尺子放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度量的过程中,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的方法。]

三、运用方法,巩固应用

师:这是蟋蟀和蝈蝈在一场比赛中跑的路,仔细观察谁跑的路长?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由“谁跑的路长?”引入,能够引发学生之间进行争辩,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相关文章

  • 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厘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 ...查看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 ...查看


  • 2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钟瑞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 ...查看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 刘炳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 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两根宽都是2厘米,长分别是11厘米.10厘米的 ...查看


  • 认识厘米(教案)
  •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直尺画定 ...查看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查看


  • 认识厘米说课稿
  • <认识厘米>说课稿 实验小学 柴爱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新思维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 ...查看


  • 厘米的认识教案
  • 北京拔萃双语学校教案纸 课题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 通过量一量,说一说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学会读书画批. 教学重点 掌握 1 厘米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