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实验小学 柴爱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新思维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对一些物体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能正确读出尺上的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2)通过想象、估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探究1厘米有多长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在身边找一找1厘米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1、创设趣味情景。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在新知的引入阶段,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让学生估一估我手里的东西有多长,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样能一下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介绍古代的人并没有尺,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物体长短的以及米尺的来历。学生在了解度量工具演变的过程中,对这样的信息进行提取、挖掘,自然就会产生米尺的结构是怎样的,到底怎样来度量等探究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

2、动手操作。在体验、构建“1厘米”这一抽象概念时,我就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建立概念:先让学拿着1厘米长的小棒,感受小棒的长度,再拿掉小棒,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在闭上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最后再比划一下。

四、说教具学具

学具:20厘米长的直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具:多媒体课件(ppt)

五、说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

教师问题引入:“谁能估一估我手里的眼镜盒的边实际有多长?”学生的答案不一,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说:“古时候人们也没用尺,他们是怎么估算物体的长度的呢,一起来看看。”介绍古代的“尺”以及米尺的来历:为了统一标准才发明了米尺,在“尺”的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发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二、探索新知。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1)认识尺子。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尺上,想一想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进而引出1厘米实际有多长,通过摸一摸小棒的边、 看一看 、想一想、比一比、找一找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找一找尺上还有几厘米?学生拿尺介绍找到的几厘米,同时介绍找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4)基本练习

A.电脑出示一把尺和对应的羽毛,说说羽毛的长度,并说一说解题的方法再在羽毛上面出示大头钉,说一说大头钉的长,最后出示铅笔(铅笔不对准0刻度),现在可以怎么看?看似这三题都是模仿练习,但是最后一个铅笔的设计会让一部人上当,进而提出疑问,学生就有学生的兴趣,此外这也是为了后面学习测量方法做准备。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分3部教学。

(1)说一说电脑显示的量法对不对,错在哪里?。

同桌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学生量一量物体。

(3)练习:尺断了,可以怎么量,怎么看是几厘米?这一练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知道除了直接看,还可以数有几个1厘米来知道物体的长度或者是起点和终点相减

三、拓展练习。

拿出一种盒装饮料,告诉饮料盒的高度是10厘米,让学生给饮料配一个合适的长度的吸管。另外准备不同长度吸管10cm 12cm 14cm等,在学生猜的时候可以插进饮料盒里试一试,让学生更有直观的感受什么样的长度更合适。这一的

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cm)

《认识厘米》说课稿

实验小学 柴爱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新思维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对一些物体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能正确读出尺上的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2)通过想象、估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探究1厘米有多长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在身边找一找1厘米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1、创设趣味情景。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在新知的引入阶段,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让学生估一估我手里的东西有多长,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样能一下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介绍古代的人并没有尺,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物体长短的以及米尺的来历。学生在了解度量工具演变的过程中,对这样的信息进行提取、挖掘,自然就会产生米尺的结构是怎样的,到底怎样来度量等探究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

2、动手操作。在体验、构建“1厘米”这一抽象概念时,我就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建立概念:先让学拿着1厘米长的小棒,感受小棒的长度,再拿掉小棒,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在闭上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最后再比划一下。

四、说教具学具

学具:20厘米长的直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具:多媒体课件(ppt)

五、说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

教师问题引入:“谁能估一估我手里的眼镜盒的边实际有多长?”学生的答案不一,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说:“古时候人们也没用尺,他们是怎么估算物体的长度的呢,一起来看看。”介绍古代的“尺”以及米尺的来历:为了统一标准才发明了米尺,在“尺”的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发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二、探索新知。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1)认识尺子。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尺上,想一想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进而引出1厘米实际有多长,通过摸一摸小棒的边、 看一看 、想一想、比一比、找一找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找一找尺上还有几厘米?学生拿尺介绍找到的几厘米,同时介绍找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4)基本练习

A.电脑出示一把尺和对应的羽毛,说说羽毛的长度,并说一说解题的方法再在羽毛上面出示大头钉,说一说大头钉的长,最后出示铅笔(铅笔不对准0刻度),现在可以怎么看?看似这三题都是模仿练习,但是最后一个铅笔的设计会让一部人上当,进而提出疑问,学生就有学生的兴趣,此外这也是为了后面学习测量方法做准备。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分3部教学。

(1)说一说电脑显示的量法对不对,错在哪里?。

同桌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学生量一量物体。

(3)练习:尺断了,可以怎么量,怎么看是几厘米?这一练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知道除了直接看,还可以数有几个1厘米来知道物体的长度或者是起点和终点相减

三、拓展练习。

拿出一种盒装饮料,告诉饮料盒的高度是10厘米,让学生给饮料配一个合适的长度的吸管。另外准备不同长度吸管10cm 12cm 14cm等,在学生猜的时候可以插进饮料盒里试一试,让学生更有直观的感受什么样的长度更合适。这一的

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cm)


相关文章

  • 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厘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 ...查看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 ...查看


  • 2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钟瑞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 ...查看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 刘炳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 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查看


  • 认识厘米1
  •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两根宽都是2厘米,长分别是11厘米.10厘米的 ...查看


  • 认识厘米(教案)
  •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直尺画定 ...查看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查看


  • 厘米的认识教案
  • 北京拔萃双语学校教案纸 课题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 通过量一量,说一说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学会读书画批. 教学重点 掌握 1 厘米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