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综合 【背景色 【字体:大 中 小】 】

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

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治疗艾滋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 ,是一种能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

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

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

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

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

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便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临床上分为3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并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等;3.艾滋病阶段。病人突出的表现是致病性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国际

社会防

治艾滋

病行动

制订了

统一目

标和行

动规

划,以

达到在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积极进展。

【全球艾滋病状况】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40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亚洲约470万;北美及中西欧约230万;拉美约200万;东欧约150万。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近20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全球每年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据统计,2001年至2007年,欧盟及其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从150万人增至220万人,其中欧盟成员国有73万人。

2009年10月2

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09年至2013年防治艾滋病新战略,旨在减少欧盟和周边国家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改善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工作,提高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截至2010年7月,美国有大约1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新增感染人数约为5.6万。2010年7月,美国公布预防艾滋病新战略,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新增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降低25%。

艾滋病25年全球夺命2500万 世界艾滋病大事记 世界艾滋病大会 世界艾滋病日及历年主题

毒品消费助长了艾滋病的蔓延,目前全世界的注射吸毒者约有300万人,在一些国家,40%的注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现在全世界每年防治艾滋病所需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60亿美元,全球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470万人,这一数字虽然已经是5年前的10倍,但仍有约11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得到应有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目前很多艾滋病防治项目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开展,在一些艾滋病高发地区,缺少专业医护人员的问题尤其突出。2011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一份题为《艾滋病30年:各国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说,全球抗艾工作在过去30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投入不足等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中约有660万人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1年增长了近22倍。此外,全球至少有42万名儿童接

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8年增长了50%以上。虽然全球在扩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截至2010年底,仍有900万需要获得治疗的患者无法得到满足,其中儿童获得治疗率在2009年仅为28%。国际社会对中低收入国家防控艾滋病的投入在2010年首次出现下降。据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到2015年,全球抗艾工作需要至少220亿美元的投入,而目前只有60亿美元到位。

2011年6月9日,一项旨在消灭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保证母亲健康的全球计划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 世界艾滋病大事记 艾滋病问题大事记 从数字看全球艾滋病现状 世界艾滋病大会 世界艾滋病日及历年主题

病患者的象征 红丝带——关爱艾滋

潘基文说全球防治艾滋病工作任重道远 联合国官员呼吁从六个方面预防艾滋病

世卫组织:全球防治艾滋病情况得到改善 世卫组织说中低收入国家艾滋病治疗获重要进展

世卫组织称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5年后将下降 联合国报告认为非洲抗击艾滋病仍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出现新型艾滋病病毒 美国每年新增5.6万艾滋病患者 美国1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法国皮内注射艾滋病疫苗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欧洲HIV总体感染率8年增近一倍 俄艾滋病患者平均每天增加百余人 肯尼亚百万人不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非洲艾滋病大会关注“高危人群” 非洲抗击艾滋病任重而道远 拉美地区艾滋病现状和对策 印度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

【研究】

自1983年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以后的近30年间,各国科研人员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方面可谓“屡战屡败”,有科学家甚至一度认为,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1997年,美国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出,要在8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之后,美国曾掀起艾滋病疫苗研制热,一度曾有几十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但效果均不理想。>>

2003年10月,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开始进行“联合疫苗”试验。 2009年9月24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宣布,双方合作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以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2.0治疗方案”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治疗并预防艾滋病的综合方法。该计划核心内容是降低费用、简化治疗过程、减轻

卫生部门的负担,并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表报告称,“2.0治疗方案”可保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大为简化的治疗方案,2025年内可避免1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同时每年防止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1年11月,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变种。它是由当地原来常见的两种病毒毒株以基因重组的方式结合生成,其危害性也可能比现有的一般毒株强。>> 科学家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重大发现:肠黏膜是艾滋病病毒“避难所” 动态演示HIV病毒的感染过程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一些专业科学用语

科学家公布艾滋病“超级感染”研究报告 第一个艾滋病“超级感染”病例

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在家接受治疗 国际专家组更新艾滋病治疗方针

调查显示“鸡尾酒疗法”能显著延长艾滋病患者寿命 研究人员首次破译艾滋病病毒完整基因组

艾滋病病毒可能百年前就在人群中传播 研究显示基因变异令艾滋病病毒危害减弱

第一个艾滋病“超级感染”病例 全球艾滋病研究在希望中前行 世卫组织发布艾滋病用药指导意见 德研发出快速判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的电脑程序

【世界艾滋病日】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在英国伦敦召开有100多个国家卫生部长参加的高级会议,会议确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1988年12月1日是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起初负责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工作,包括确定每年的宣传主题。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这一工作交由一个名为“世界艾滋病运动”的独立机构负责。“世界艾滋病运动”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将2005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都确定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并每年选定一个主题。

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

2009年至2010年: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 艾滋病防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任重道远

2008年:主题是“领导”,宣传口号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7年:主题是“领导”,宣传口号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意在突出领导者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2006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3年:沿用去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宣传主题,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1999年:关注青

少年,预防艾滋病——倾

听、学习、尊重

1998年:青少年:

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7年:生活在

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5年: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4年:艾滋病与家庭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中国艾滋病状况与防治】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艾滋病防治条例》

中国

自1

98

5年

出现

第一

例艾

滋病

病人以来,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例,死亡8.6万例。>>

2011年10月,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由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已进入高流行状态,经性途径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

胡锦涛: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 中国领导人向全社会传递抗艾决心

中国艾滋病大事记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3个阶段 中国艾滋病问题的政治解决

我国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行特点

我国形成艾滋病综合监测系统 流行形势呈四特点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渗透 我国首个艾滋病疫苗完成临床试验安全性初步验证

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突破 中国启动首次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

中国艾滋病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中

国将制订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政策

中国已设立近6000个艾滋病免费自愿

咨询检测点 中国取消对患有艾滋病等外国

人的入境限制

“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第一阶段临床

试验显示安全有效视 中国受到严重外来艾

滋病威胁 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综合

【背景色 【字体:大 中 小】 】

图表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综合 【背景色 【字体:大 中 小】 】

一个艾滋病家庭的惨痛故事: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这是一个发生在宁夏因为贫困和无知致使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的惨痛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是个王姓男青年。十年前,为摆脱贫穷,他只身到外闯荡,不经意间,听说了一个不用出力,却又来得快的挣钱行当--卖血。为尽快赚到钱,王某加入了卖血的行当。

贫困往往与无知相伴,愈是看似赚钱快的行当往往愈是和高风险相连。在北方某一个非法采血站,王某像往常一样卷起袖子把胳臂伸给采血的人,采血的人像往常一样做了看似消毒流程的操作后,针管插入胳臂,血从他的身体流出。王某很快又“挣”到了一笔钱。殊不知,这一非法采血站没有也不可能按正规操作规程操作,结果是因为这一次不洁采血,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更可怕的是王某本人对他因为卖血而染上艾滋病全然不知。接下来,可怕而不可避免的结局潜伏了下来,它就像多米诺股牌一样,随时可能引发连串倒塌。

在外靠卖血挣了一些钱后,王某回到他的家乡。像一个“成功”的人一样,用这笔钱,王某在家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王某也曾沉浸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喜悦之中,当然,这时他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

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敲碎了王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彻底击垮了这个家庭。2000年,王某只觉得这一次“感冒”与他以前所患感冒不同:一直低烧不退,一直拉肚子,头发脱落,一天天消瘦。原来70公斤的汉子,被耗成了40多公斤。检查的结果使王某和他的家庭震惊:艾滋病!尤为可怕的是,因为王某对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而受害的是他的妻子和儿子。通过进一步地检查,王某早已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妻子,

他的妻子又通过母

婴传染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儿子。当这一切全然揭晓和明了的时候,王某已经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本以码好的多米诺股牌终于被轻轻点击了一下,接下来的结果不难想见,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样厄运。不久,幼子也离开了人世。

两年时间,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这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悲剧。可怜天下父母心。王某的老母亲,在两年的时间里,不是与儿女子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接二连三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在巨大悲痛面前,老人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发生在宁夏的这起因患艾滋病一家三口死亡的惨痛悲剧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艾滋病预防的警钟。据了解,宁夏现已发现的艾滋病患者为16例,患者几乎全为中青年,且大多数患者是在外地感染的。

目前,宁夏加大艾滋病预防的力度,从学校开始进行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首批培训班已于近期结业。培训班的任务主要是普及艾滋病预防的知识,让大家懂得,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是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目的在于有效防止和遏制艾滋病在宁夏的进一步蔓延,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四川有个“艾滋镇” 因在外卖血38人感染艾滋病

中新网11月29日电 四川省有个“艾滋镇”,——资中县公民镇。自1996年镇里发现首例艾滋病疫情至今,共发现登记HIV感染者38例,已死亡5人。他们多为当地农民,在外打工卖血时被感染。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公民镇位于资中东南部,由于镇上厂矿、企业少,人口多,属县贫困镇之一。四川省资中县公民镇为艾滋病疫情高发区,自开展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社区关怀支持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对艾滋病病毒和病人的关怀和支持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受到各方面好评。

据悉,大规模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有力扭转了镇里群众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的偏见和歧视。过去,镇里群众见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绕道走;镇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找不到理发的地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造的蜂窝煤无人敢买。而现在在公民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公开亮出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办企业、开茶园,可以同平常人一起喝茶、吃饭和玩耍,享受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和快乐。

公民镇在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试点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关注和好评。英国政府一位大臣曾在考察该镇的试点工作后评价:“你们在对艾滋病人关怀支持上所取得的成绩,你们这里正常人和艾滋病人相处时的和谐程度,即使在西方社会也很难做到”。而镇上的艾滋病感染者也对政府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表示了由衷的感激。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公民镇还有相当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还相当贫困,急需社会加大扶持力度。

1 7 岁少年染上艾滋病的悲剧

2003-12-25 19:15:36

· ·

一个偶然的事件,由于当地医院的责任,使他意外地感染上了艾滋病,导致了一个家庭濒于毁灭。

据《北京晨报》报道,大年初二的晚上,忙了一天的宋希善坐在凳子上修脚,一把剪刀就手放在了沙发上。为了省电,屋里没开灯,从外面回家的宋鹏飞没仔细看就坐了下来,谁能料到,那把剪刀剪断了他1 7岁的生命。

3 3岁才得了这么个儿子的宋希善不放心儿子的伤,从亲戚家借上钱,带着儿子进了城。在山西临汾某医院,他们被告知孩子贫血先得输血。紧接着,医院出面联系的供血人来了,将3 0 0 C C血输给了孩子。

手术进行到一半,突然从手术室传来了消息:血管破裂,必须马上输血。这个时候,先前给宋鹏飞供血的那个人又被医院调了来,8 0 0 C C血又一次输进了宋鹏飞的血管中。就是这1 1 0 0 C C血从此把孩子送进了艾滋病感染者的行列。

因为手术不成功,宋鹏飞被转到了北京的3 0 4医院,做入院常规检查时,医生惊呆了。在北京地坛医院,可怕的结论被再次证实:宋鹏飞感染了艾滋病毒。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事件,由于医院的责任,使他意外的感染上了艾滋病,导致了一个家庭濒于毁灭。

孩子几乎被判死刑,母亲数次要寻死。每年1 5万元的医疗费对一个不富裕的农民家庭意味着什么?

一辈子种地的宋鹏飞父母听不懂诊断的意思,接诊他的医生只能实情相告:这等于给孩子判了死刑!

就在地坛公园前的过街天桥上,心力交瘁的母亲两次翻身要跳下去,阴云笼罩的日子就此开始了。

和其他艾滋病病人不同,这个1 7岁的孩子并没有对媒体表现出常有的抵触,在记者的照相机前,打不起精神的他仍然很听话地和给他治病的徐医生照了相。他只希望,来自外面的关注能为他的生命带来一线生机,因为他必须每年用1 5万元的药费来维持生命,必须在不能停断的治疗中走完刚刚开始的人生。

亲戚的绝情,学校的拒绝,村民集体向县委请愿,不让患病少年回乡。人们愚昧地相信:叮了艾滋病人的蚊子,再咬别人,也能传染……

然而,灾难才刚刚拉开帷幕。从北京看病后回到山西,宋鹏飞发现自己已经有家难归了。他们刚走进家门,远近的村民们就都来了,原来不怎么来往的亲戚也大老远地跑了来,1 0元、2 0元地把钱放在桌子上,鞠了躬对宋希善说,能拿的都在这儿,以后就别来往了。在县委1 0 0多村民争相跟着进去,集体向县委请愿:绝不能让宋鹏飞回村来!在他们眼中,宋鹏飞是个瘟神,一个喷嚏就能让别人丧命,无奈中宋鹏飞又转到了邻村的姨家,还没坐稳,村书记就慌慌张张地赶来,对宋鹏飞说,你还是快走吧,这儿的蚊子叮了你再叮别人,我们就都完了。

宋家只得举家回到北京,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前途难卜的治疗。

庆幸的是,宋鹏飞的遭遇震动了地坛医院,徐克沂主任、李兴旺医生想方设法从美国为孩子联系来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艾滋病治疗药物,饭前,饭后,哪种前,哪种后,什么时候吃,都绝对不能搞错,这样药每天要吃十几片,如此绝对不能间断的服药,终于使宋鹏飞血

中的艾滋病毒消失了。带着医院的诊断报告,宋鹏飞满怀希望地又一次回到山西,他拿着这说明他与健康人一样的证明向学校要求:我想读书。然而,宋鹏飞的心愿再一次破灭,学校的回答是:你来了学校就得关门,为了其他同学,只能委屈你了。宋鹏飞只好重新回到北京。

他的主治医生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艾滋病治愈的先例,现在他使用的“鸡尾酒”疗法,如果能坚持服药不停,原来在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就可以消失。而这就意味着,宋鹏飞接下来的日子必须保证每年不低于1 5万元的治疗费。一旦停药,艾滋病毒就会死灰复燃,它的反弹会远远超过发病之初,接下来的药物必须进行新的调整。

由于社会的压力,很多艾滋病人不求治疗,只求速死,这更平添了艾滋病的恐怖色彩。保护病人合法权益,被明确地提到了日程上。

一个3 4岁的男病人,被确诊为艾滋病之前是一家公司的职员。负责他治疗的李兴旺医生说,这个病人是打定主意不想活了,一下子吃了1 0 0片安眠药。也许是命吧,几个小时后,他被救活了,但是自此他拒绝了所有的药物和食物,2 0多天后终于因为衰竭而死。

一个从坦桑尼亚援外回来的工程师,在回国体验时发现艾滋病感染,他只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远在广西大学的儿子。谁知道,没多久,儿子就接到了学校让他退学的通知,直到拎着行李回家,儿子才见到分别5年的父亲。

云南,一个因为吸毒染上艾滋病的人,家属把他送到医院后就再没有露面。医院打电话到家里,那边是一连串的“别回来,别回来,千万别回来”的央求。

为了保护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1 9 8 7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艾滋病人的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人和他们的家属。

艾滋病毒只有通过血液才能传染,它的感染途径一般只有三个:性乱交、静脉吸毒、输

血。除此之外,艾滋病毒只要在空气中暴露3 - 5分钟就会死亡,所以,与艾滋病人或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间的一般接触均没有危险。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一份报告,北京近期对8个城区的居民调查发现“一个正常人与艾滋病人进行一般性接触,比如握手,就会感染艾滋病毒”,将这个典型错误判断为正确的竟然达7 9 % 。

宋鹏飞的案子就要进入诉讼程序了,王律师说,他这很难估计将为孩子争回多少可以维持生命的药费,更重要的是,他们回归社会的权利能争得回来吗?

曼德拉家庭悲剧:儿子死于艾滋病身边剩5个女人

http://news.qq.com 2005年01月16日05:52 信息时报

家中还有三人死于艾滋

此外,曼德拉还表示,在位于东开普省老家的大家庭中,已有3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他曾到医院看望过其中一人,并向她提供了帮助。曼德拉说:“这3位亲人中,一个是我22岁的侄女,另两人是我外甥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重要亲戚,和我非常亲近。”

曼德拉透露:“我是回老家时得知侄女患病的,她当时受艾滋病毒感染住在医院,因为我在当地只停留一天,所以当天就去医院看望了她,并给我兄弟留了一些钱,请他照看好侄女。可惜我刚回约翰内斯堡仅几天后,她就去世了。”

曼德拉表示,他外甥的两个孩子也是死于艾滋病,其中一人是教师。“我不知道他俩的具体年龄,但可以肯定,他们都很年轻。”曼德拉曾请示其家人是否可以公开3名艾滋病受害者的具体身份,但他们表示不公开为好。

曼德拉由此呼吁众人,“千方百计支持患艾滋病的亲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求生存的信念胜于医生的药方。我们一定要帮助自己患艾滋病的亲属,公开患病的真相,以便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我呼吁大家千万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一定要亲近他们,爱他们。” 2003年,马克贾托的妻子棕迪因肺炎不治身亡,当时棕迪的病逝并没有引起外界任何的猜测,认为棕迪只是死于普通的疾病。而当马克贾托死于艾滋病后,人们猛地想起肺炎是艾滋病人最容易感染的几大病症之一。

公开家庭悲剧让人佩服

曼德拉向外公布儿子死于艾滋病后,南非各大报纸、防治艾滋病活动人士以及政党领袖纷纷向曼德拉致敬,赞扬其打破禁忌向公众宣布唯一在世的儿子因患艾滋病去世。许多报道认为,曼德拉公开家庭悲剧的做法挑战了广泛的禁忌,值得赞赏,因为目前南非艾滋病防治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人们对艾滋病问题采取歧视和遮掩的态度。

南非也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很少有公众人物愿意公开他们本人或家人感染这种疾病。如今,曼德拉成为南非为数不多的公开宣布自己家人感染艾滋病的几位领导人之一。资深的祖鲁族领导人、南非参政的因卡塔自由党主席曼戈苏图·布特莱奇去年曾向公众宣布他53岁的儿子和48岁的女儿皆因患艾滋病去世。布特莱奇表示,他为曼德拉“勇敢地做出公开儿子死于艾滋病的决定”向他致敬,“这种勇气和无私精神正是他作为伟人的标志。”布特莱

奇还说,他相信曼德拉的做法将产生一股巨大的道德力量,帮助打破社会上人们对艾滋病问题所持的沉默并有助于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南非著名的防治艾滋病人士扎基·阿赫马也说,曼德拉在艾滋病问题上的坦诚是“极为有胆量的”,他认为曼德拉的举动“帮助社会向前迈进了一步”。

另一位防治艾滋病活动家盖尔·约翰逊在其年仅12岁的养子恩科西死于艾滋病后,在200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艾滋病大会上深情呼吁将艾滋病患者当成正常人来对待。他对曼德拉公开儿子患艾滋病去世的做法发表评论时说,“曼德拉及其家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们却没有失去勇气。”另一方面,约翰逊也提出来, “为什么直到今天艾滋病患者还受到歧视呢?人们应当将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一样看待。”

艾滋病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的统计,南非成人中每五个就有一个身患此病,全国目前约有53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7年的牢狱生活让父子疏远

这个儿子他不了解

在亲自宣布儿子死讯的新闻发布会上,曼德拉企图用沉默寡言和面无表情掩藏真实情感,尽管他在宣布儿子马克贾托去世的消息时语气努力保持镇定,但那滑落的泪水泄露了无尽的悲痛。在葬礼上,曼德拉在台上致词,他只说了两句话:“我儿子是一名律师,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这是他的荣耀。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好说的。”

儿子默默无闻生活低调

虽然曼德拉的知名度享誉全球,但人们对他的儿子马克贾托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充其量就知道他是曼德拉和第一位妻子伊芙琳所生。而对于马克贾托而言,虽然自己的父亲是名扬天下的“大人物”,但是马克贾托似乎并没有想凭借着父亲的势力在南非的政治圈一展抱负,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1969年,马克贾托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他在南非的联邦保险公司做职员一干就是15年。1990年,马克贾托在巴西一所大学开始学习法律,经过7年的学习,他获得了法律学位。2000年,马克贾托加入律师行业。因为拥有丰富的保险业经验,马克贾托成为标旗银行法律顾问小组成员,随即他辞去原先的工作,专心为标旗银行服务。马克贾托还是一家生产健康产品的公司主席,他的产品遍及全南非大陆。

马克贾托在2004年年底入院治疗。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曼德拉取消了许多度假计划,以便多陪伴病中的儿子,曼德拉对儿子是心存内疚的,医院的陪伴是对儿子最后的弥补。

27年牢狱疏远父子感情

马克贾托出生于1950年,这一年正是曼德拉开始带领工人进行总罢工。年轻的曼德拉致力于南非种族斗争,所以马克贾托从出生这天起就与父亲没有太多亲近的时间。马克贾托

6岁的时候,曼德拉以“叛国罪”被起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审判过程。后来曼德拉的工作转入了地下,成立了非洲人国民大会党,1961年,曼德拉还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总司令。一年后,曼德拉遭到南非当局逮捕,同年11月以“颠覆罪”被判刑5年,1964年6月又被指控“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终身监禁。曼德拉在罗宾岛监狱一蹲就是27年,这27年的牢狱生活在曼德拉和马克贾托之间建筑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马克贾托8岁的时候,曼德拉和马克贾托的母亲伊芙琳离婚,同年曼德拉与温妮结婚。心存内疚的曼德拉很想和这个他不怎么了解的儿子改善关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之间的沟通总是不太顺畅,曼德拉曾经给儿子起了一个绰号“我们家的黑绵羊”。

与曼德拉一同在罗宾岛监狱度过25年的阿姆德·卡斯拉达说,在监狱的时候曼德拉常常挂念孩子们,孩子们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比什么都重。“监狱生活剥夺了我们许多权力,但是不能和孩子们见面是最痛苦的。曼德拉总是担心孩子们吃饭是否正常,衣服穿得够不够,在学校里面有没有进步。”

曼德拉的授权自传中刊录了他和儿子马克贾托的通信,从信上可以看到这对父子慢慢地疏远。1974年曼德拉曾对儿子写信说:“给一个几乎不回信的人写信是很难坚持的。”

当局一直不允许马克贾托去罗宾岛探望曼德拉,直到他16岁才大发慈悲办到许可证。从那以后,马克贾托每年都到罗宾岛看望父亲一到两次,直到1983年,马克贾托终断了去监狱看望父亲,而且很少给父亲写信。

全部希望寄托这个儿子身上

曼德拉与第一任妻子的另一个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1969年死于车祸,于是曼德拉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马克贾托身上。但是马克贾托总是让曼德拉失望。马克贾托的成绩不好,升级考试不及格,后来还因为组织同学开展罢课活动而被学校开除。曼德拉对儿子寄予的希望常常让马克贾托感到非常有压力。到曼德拉1990年从监狱释放,马克贾托终于获得了正式的律师资格证书。

曼德拉曾经这样形容儿子,“他是个可爱的小伙子。但是他的弱点是不能写作。即使他的家族有那么多传奇性的故事可以著书。”1994年,曼德拉举行总统就职仪式,因为要参加法律考试马克贾托并没有参加。

孩子们一个个离开,他感觉很孤独

接踵而来的亲人好友的离世,让这个世上最受尊敬的老人陷入了孤独的境地。去年,曼

德拉正式从公共事业中退休,回到朋友和亲人之间,但是这位86岁的老人感叹有点迟了,他为政治付出了太高昂的代价。

对孩子们心怀内疚

在短短两三年内,曼德拉经历了太多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他参加了6个亲生儿女中3个的葬礼,还参加了第一任妻子的葬礼。1945年,曼德拉9个月的大女儿因病夭折;1969年,大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遭遇车祸死亡;2003年,他的亲密朋友南非著名的自由解放斗士沃特·席苏鲁逝世;2004年,离婚了46年的发妻伊芙琳病逝。这些痛楚在曼德拉心中剜出了一个深深的洞,曼德拉说这个洞永远也无法修复。

但这所有的悲痛加起来也比不上他召开记者招待会,亲口宣布惟一在世的儿子的死讯更为沉重。

27年的牢狱生活不仅浪费曼德拉的生命,而且还让曼德拉失去了和家人之间的亲昵感觉。但在重获自由以后,曼德拉也没有时间去关爱家人,与种族隔离的斗争、国家总统的职责、辞去公职后仍然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种种公务让曼德拉分身无术。

曼德拉对孩子们心怀内疚,因为孩子们都是在他因参加反对种族隔离斗争而身陷囹圄的27年间长大的,孩子们基本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而当曼德拉有精力和时间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时,这些儿女却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曼德拉非常想念他的孩子,觉得欠孩子们太多东西。曼德拉当年的一位战友说:“他的孩子们都吃尽了苦头,也许比曼德拉本人受的苦头还要深。”现在,曼德拉只能以关心孙儿孙女们的未来作为补偿对子女们的关心不足。

含饴弄孙补偿对家人的爱

这次的“丧子之痛”对曼德拉是沉重的打击,可能会让年迈的他一时间无法恢复过来,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是自己或者是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自己,那就是要弥补曾经无法给予亲人的爱。

虽然长期的监狱生活和辛劳工作使曼德拉的身体比较虚弱,他甚至不能长时间站立,而曼德拉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曼德拉开始和第二任妻子温妮调解关系,尽管他们曾经闹得水火两立,他经常和他与温妮所生的两个女儿泽妮和津荠吃饭,他也经常和大女儿梅基见面,梅基是他和第一任妻子现在唯一还活着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抚养自己满堂的孙子。早在曼德拉刚刚退休的时候,他就表示“含饴弄孙”该是他余生最重要的内容。他说:“我有26个孙辈人,三个曾孙辈人。现在,我将有机会坐下来帮他们设计未来。”

曼德拉和他的新任妻子格拉莎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郊外买了一栋漂亮的住宅。在他的孙辈孩子上学期间,曼德拉将在这个新家中度过退休后的大部分时光。由于膝下儿孙满堂,曼德拉非常幽默地说,他退休后,将在路边竖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我没有职业,刚结婚,要养一个大家庭,请帮忙。”希望这位一生坎坷的领导人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综合 【背景色 【字体:大 中 小】 】

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

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治疗艾滋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 ,是一种能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

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

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

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

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

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便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临床上分为3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并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等;3.艾滋病阶段。病人突出的表现是致病性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国际

社会防

治艾滋

病行动

制订了

统一目

标和行

动规

划,以

达到在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积极进展。

【全球艾滋病状况】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40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亚洲约470万;北美及中西欧约230万;拉美约200万;东欧约150万。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近20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全球每年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据统计,2001年至2007年,欧盟及其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从150万人增至220万人,其中欧盟成员国有73万人。

2009年10月2

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09年至2013年防治艾滋病新战略,旨在减少欧盟和周边国家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改善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工作,提高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截至2010年7月,美国有大约1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新增感染人数约为5.6万。2010年7月,美国公布预防艾滋病新战略,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新增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降低25%。

艾滋病25年全球夺命2500万 世界艾滋病大事记 世界艾滋病大会 世界艾滋病日及历年主题

毒品消费助长了艾滋病的蔓延,目前全世界的注射吸毒者约有300万人,在一些国家,40%的注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现在全世界每年防治艾滋病所需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60亿美元,全球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470万人,这一数字虽然已经是5年前的10倍,但仍有约11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得到应有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目前很多艾滋病防治项目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开展,在一些艾滋病高发地区,缺少专业医护人员的问题尤其突出。2011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一份题为《艾滋病30年:各国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说,全球抗艾工作在过去30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投入不足等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中约有660万人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1年增长了近22倍。此外,全球至少有42万名儿童接

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8年增长了50%以上。虽然全球在扩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截至2010年底,仍有900万需要获得治疗的患者无法得到满足,其中儿童获得治疗率在2009年仅为28%。国际社会对中低收入国家防控艾滋病的投入在2010年首次出现下降。据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到2015年,全球抗艾工作需要至少220亿美元的投入,而目前只有60亿美元到位。

2011年6月9日,一项旨在消灭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保证母亲健康的全球计划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 世界艾滋病大事记 艾滋病问题大事记 从数字看全球艾滋病现状 世界艾滋病大会 世界艾滋病日及历年主题

病患者的象征 红丝带——关爱艾滋

潘基文说全球防治艾滋病工作任重道远 联合国官员呼吁从六个方面预防艾滋病

世卫组织:全球防治艾滋病情况得到改善 世卫组织说中低收入国家艾滋病治疗获重要进展

世卫组织称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5年后将下降 联合国报告认为非洲抗击艾滋病仍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出现新型艾滋病病毒 美国每年新增5.6万艾滋病患者 美国1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法国皮内注射艾滋病疫苗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欧洲HIV总体感染率8年增近一倍 俄艾滋病患者平均每天增加百余人 肯尼亚百万人不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非洲艾滋病大会关注“高危人群” 非洲抗击艾滋病任重而道远 拉美地区艾滋病现状和对策 印度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

【研究】

自1983年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以后的近30年间,各国科研人员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方面可谓“屡战屡败”,有科学家甚至一度认为,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1997年,美国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出,要在8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之后,美国曾掀起艾滋病疫苗研制热,一度曾有几十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但效果均不理想。>>

2003年10月,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开始进行“联合疫苗”试验。 2009年9月24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宣布,双方合作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以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2.0治疗方案”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治疗并预防艾滋病的综合方法。该计划核心内容是降低费用、简化治疗过程、减轻

卫生部门的负担,并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表报告称,“2.0治疗方案”可保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大为简化的治疗方案,2025年内可避免1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同时每年防止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1年11月,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变种。它是由当地原来常见的两种病毒毒株以基因重组的方式结合生成,其危害性也可能比现有的一般毒株强。>> 科学家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重大发现:肠黏膜是艾滋病病毒“避难所” 动态演示HIV病毒的感染过程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一些专业科学用语

科学家公布艾滋病“超级感染”研究报告 第一个艾滋病“超级感染”病例

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在家接受治疗 国际专家组更新艾滋病治疗方针

调查显示“鸡尾酒疗法”能显著延长艾滋病患者寿命 研究人员首次破译艾滋病病毒完整基因组

艾滋病病毒可能百年前就在人群中传播 研究显示基因变异令艾滋病病毒危害减弱

第一个艾滋病“超级感染”病例 全球艾滋病研究在希望中前行 世卫组织发布艾滋病用药指导意见 德研发出快速判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的电脑程序

【世界艾滋病日】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在英国伦敦召开有100多个国家卫生部长参加的高级会议,会议确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1988年12月1日是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起初负责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工作,包括确定每年的宣传主题。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这一工作交由一个名为“世界艾滋病运动”的独立机构负责。“世界艾滋病运动”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将2005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都确定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并每年选定一个主题。

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

2009年至2010年: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 艾滋病防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任重道远

2008年:主题是“领导”,宣传口号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7年:主题是“领导”,宣传口号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意在突出领导者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2006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3年:沿用去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宣传主题,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1999年:关注青

少年,预防艾滋病——倾

听、学习、尊重

1998年:青少年:

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7年:生活在

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5年: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4年:艾滋病与家庭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中国艾滋病状况与防治】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艾滋病防治条例》

中国

自1

98

5年

出现

第一

例艾

滋病

病人以来,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例,死亡8.6万例。>>

2011年10月,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由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已进入高流行状态,经性途径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

胡锦涛: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 中国领导人向全社会传递抗艾决心

中国艾滋病大事记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3个阶段 中国艾滋病问题的政治解决

我国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行特点

我国形成艾滋病综合监测系统 流行形势呈四特点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渗透 我国首个艾滋病疫苗完成临床试验安全性初步验证

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突破 中国启动首次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

中国艾滋病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中

国将制订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政策

中国已设立近6000个艾滋病免费自愿

咨询检测点 中国取消对患有艾滋病等外国

人的入境限制

“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第一阶段临床

试验显示安全有效视 中国受到严重外来艾

滋病威胁 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综合

【背景色 【字体:大 中 小】 】

图表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综合 【背景色 【字体:大 中 小】 】

一个艾滋病家庭的惨痛故事: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这是一个发生在宁夏因为贫困和无知致使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的惨痛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是个王姓男青年。十年前,为摆脱贫穷,他只身到外闯荡,不经意间,听说了一个不用出力,却又来得快的挣钱行当--卖血。为尽快赚到钱,王某加入了卖血的行当。

贫困往往与无知相伴,愈是看似赚钱快的行当往往愈是和高风险相连。在北方某一个非法采血站,王某像往常一样卷起袖子把胳臂伸给采血的人,采血的人像往常一样做了看似消毒流程的操作后,针管插入胳臂,血从他的身体流出。王某很快又“挣”到了一笔钱。殊不知,这一非法采血站没有也不可能按正规操作规程操作,结果是因为这一次不洁采血,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更可怕的是王某本人对他因为卖血而染上艾滋病全然不知。接下来,可怕而不可避免的结局潜伏了下来,它就像多米诺股牌一样,随时可能引发连串倒塌。

在外靠卖血挣了一些钱后,王某回到他的家乡。像一个“成功”的人一样,用这笔钱,王某在家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王某也曾沉浸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喜悦之中,当然,这时他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

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敲碎了王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彻底击垮了这个家庭。2000年,王某只觉得这一次“感冒”与他以前所患感冒不同:一直低烧不退,一直拉肚子,头发脱落,一天天消瘦。原来70公斤的汉子,被耗成了40多公斤。检查的结果使王某和他的家庭震惊:艾滋病!尤为可怕的是,因为王某对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而受害的是他的妻子和儿子。通过进一步地检查,王某早已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妻子,

他的妻子又通过母

婴传染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儿子。当这一切全然揭晓和明了的时候,王某已经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本以码好的多米诺股牌终于被轻轻点击了一下,接下来的结果不难想见,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样厄运。不久,幼子也离开了人世。

两年时间,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这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悲剧。可怜天下父母心。王某的老母亲,在两年的时间里,不是与儿女子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接二连三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在巨大悲痛面前,老人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发生在宁夏的这起因患艾滋病一家三口死亡的惨痛悲剧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艾滋病预防的警钟。据了解,宁夏现已发现的艾滋病患者为16例,患者几乎全为中青年,且大多数患者是在外地感染的。

目前,宁夏加大艾滋病预防的力度,从学校开始进行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首批培训班已于近期结业。培训班的任务主要是普及艾滋病预防的知识,让大家懂得,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是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目的在于有效防止和遏制艾滋病在宁夏的进一步蔓延,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四川有个“艾滋镇” 因在外卖血38人感染艾滋病

中新网11月29日电 四川省有个“艾滋镇”,——资中县公民镇。自1996年镇里发现首例艾滋病疫情至今,共发现登记HIV感染者38例,已死亡5人。他们多为当地农民,在外打工卖血时被感染。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公民镇位于资中东南部,由于镇上厂矿、企业少,人口多,属县贫困镇之一。四川省资中县公民镇为艾滋病疫情高发区,自开展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社区关怀支持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对艾滋病病毒和病人的关怀和支持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受到各方面好评。

据悉,大规模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有力扭转了镇里群众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的偏见和歧视。过去,镇里群众见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绕道走;镇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找不到理发的地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造的蜂窝煤无人敢买。而现在在公民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公开亮出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办企业、开茶园,可以同平常人一起喝茶、吃饭和玩耍,享受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和快乐。

公民镇在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试点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关注和好评。英国政府一位大臣曾在考察该镇的试点工作后评价:“你们在对艾滋病人关怀支持上所取得的成绩,你们这里正常人和艾滋病人相处时的和谐程度,即使在西方社会也很难做到”。而镇上的艾滋病感染者也对政府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表示了由衷的感激。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公民镇还有相当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还相当贫困,急需社会加大扶持力度。

1 7 岁少年染上艾滋病的悲剧

2003-12-25 19:15:36

· ·

一个偶然的事件,由于当地医院的责任,使他意外地感染上了艾滋病,导致了一个家庭濒于毁灭。

据《北京晨报》报道,大年初二的晚上,忙了一天的宋希善坐在凳子上修脚,一把剪刀就手放在了沙发上。为了省电,屋里没开灯,从外面回家的宋鹏飞没仔细看就坐了下来,谁能料到,那把剪刀剪断了他1 7岁的生命。

3 3岁才得了这么个儿子的宋希善不放心儿子的伤,从亲戚家借上钱,带着儿子进了城。在山西临汾某医院,他们被告知孩子贫血先得输血。紧接着,医院出面联系的供血人来了,将3 0 0 C C血输给了孩子。

手术进行到一半,突然从手术室传来了消息:血管破裂,必须马上输血。这个时候,先前给宋鹏飞供血的那个人又被医院调了来,8 0 0 C C血又一次输进了宋鹏飞的血管中。就是这1 1 0 0 C C血从此把孩子送进了艾滋病感染者的行列。

因为手术不成功,宋鹏飞被转到了北京的3 0 4医院,做入院常规检查时,医生惊呆了。在北京地坛医院,可怕的结论被再次证实:宋鹏飞感染了艾滋病毒。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事件,由于医院的责任,使他意外的感染上了艾滋病,导致了一个家庭濒于毁灭。

孩子几乎被判死刑,母亲数次要寻死。每年1 5万元的医疗费对一个不富裕的农民家庭意味着什么?

一辈子种地的宋鹏飞父母听不懂诊断的意思,接诊他的医生只能实情相告:这等于给孩子判了死刑!

就在地坛公园前的过街天桥上,心力交瘁的母亲两次翻身要跳下去,阴云笼罩的日子就此开始了。

和其他艾滋病病人不同,这个1 7岁的孩子并没有对媒体表现出常有的抵触,在记者的照相机前,打不起精神的他仍然很听话地和给他治病的徐医生照了相。他只希望,来自外面的关注能为他的生命带来一线生机,因为他必须每年用1 5万元的药费来维持生命,必须在不能停断的治疗中走完刚刚开始的人生。

亲戚的绝情,学校的拒绝,村民集体向县委请愿,不让患病少年回乡。人们愚昧地相信:叮了艾滋病人的蚊子,再咬别人,也能传染……

然而,灾难才刚刚拉开帷幕。从北京看病后回到山西,宋鹏飞发现自己已经有家难归了。他们刚走进家门,远近的村民们就都来了,原来不怎么来往的亲戚也大老远地跑了来,1 0元、2 0元地把钱放在桌子上,鞠了躬对宋希善说,能拿的都在这儿,以后就别来往了。在县委1 0 0多村民争相跟着进去,集体向县委请愿:绝不能让宋鹏飞回村来!在他们眼中,宋鹏飞是个瘟神,一个喷嚏就能让别人丧命,无奈中宋鹏飞又转到了邻村的姨家,还没坐稳,村书记就慌慌张张地赶来,对宋鹏飞说,你还是快走吧,这儿的蚊子叮了你再叮别人,我们就都完了。

宋家只得举家回到北京,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前途难卜的治疗。

庆幸的是,宋鹏飞的遭遇震动了地坛医院,徐克沂主任、李兴旺医生想方设法从美国为孩子联系来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艾滋病治疗药物,饭前,饭后,哪种前,哪种后,什么时候吃,都绝对不能搞错,这样药每天要吃十几片,如此绝对不能间断的服药,终于使宋鹏飞血

中的艾滋病毒消失了。带着医院的诊断报告,宋鹏飞满怀希望地又一次回到山西,他拿着这说明他与健康人一样的证明向学校要求:我想读书。然而,宋鹏飞的心愿再一次破灭,学校的回答是:你来了学校就得关门,为了其他同学,只能委屈你了。宋鹏飞只好重新回到北京。

他的主治医生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艾滋病治愈的先例,现在他使用的“鸡尾酒”疗法,如果能坚持服药不停,原来在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就可以消失。而这就意味着,宋鹏飞接下来的日子必须保证每年不低于1 5万元的治疗费。一旦停药,艾滋病毒就会死灰复燃,它的反弹会远远超过发病之初,接下来的药物必须进行新的调整。

由于社会的压力,很多艾滋病人不求治疗,只求速死,这更平添了艾滋病的恐怖色彩。保护病人合法权益,被明确地提到了日程上。

一个3 4岁的男病人,被确诊为艾滋病之前是一家公司的职员。负责他治疗的李兴旺医生说,这个病人是打定主意不想活了,一下子吃了1 0 0片安眠药。也许是命吧,几个小时后,他被救活了,但是自此他拒绝了所有的药物和食物,2 0多天后终于因为衰竭而死。

一个从坦桑尼亚援外回来的工程师,在回国体验时发现艾滋病感染,他只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远在广西大学的儿子。谁知道,没多久,儿子就接到了学校让他退学的通知,直到拎着行李回家,儿子才见到分别5年的父亲。

云南,一个因为吸毒染上艾滋病的人,家属把他送到医院后就再没有露面。医院打电话到家里,那边是一连串的“别回来,别回来,千万别回来”的央求。

为了保护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1 9 8 7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艾滋病人的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人和他们的家属。

艾滋病毒只有通过血液才能传染,它的感染途径一般只有三个:性乱交、静脉吸毒、输

血。除此之外,艾滋病毒只要在空气中暴露3 - 5分钟就会死亡,所以,与艾滋病人或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间的一般接触均没有危险。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一份报告,北京近期对8个城区的居民调查发现“一个正常人与艾滋病人进行一般性接触,比如握手,就会感染艾滋病毒”,将这个典型错误判断为正确的竟然达7 9 % 。

宋鹏飞的案子就要进入诉讼程序了,王律师说,他这很难估计将为孩子争回多少可以维持生命的药费,更重要的是,他们回归社会的权利能争得回来吗?

曼德拉家庭悲剧:儿子死于艾滋病身边剩5个女人

http://news.qq.com 2005年01月16日05:52 信息时报

家中还有三人死于艾滋

此外,曼德拉还表示,在位于东开普省老家的大家庭中,已有3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他曾到医院看望过其中一人,并向她提供了帮助。曼德拉说:“这3位亲人中,一个是我22岁的侄女,另两人是我外甥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重要亲戚,和我非常亲近。”

曼德拉透露:“我是回老家时得知侄女患病的,她当时受艾滋病毒感染住在医院,因为我在当地只停留一天,所以当天就去医院看望了她,并给我兄弟留了一些钱,请他照看好侄女。可惜我刚回约翰内斯堡仅几天后,她就去世了。”

曼德拉表示,他外甥的两个孩子也是死于艾滋病,其中一人是教师。“我不知道他俩的具体年龄,但可以肯定,他们都很年轻。”曼德拉曾请示其家人是否可以公开3名艾滋病受害者的具体身份,但他们表示不公开为好。

曼德拉由此呼吁众人,“千方百计支持患艾滋病的亲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求生存的信念胜于医生的药方。我们一定要帮助自己患艾滋病的亲属,公开患病的真相,以便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我呼吁大家千万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一定要亲近他们,爱他们。” 2003年,马克贾托的妻子棕迪因肺炎不治身亡,当时棕迪的病逝并没有引起外界任何的猜测,认为棕迪只是死于普通的疾病。而当马克贾托死于艾滋病后,人们猛地想起肺炎是艾滋病人最容易感染的几大病症之一。

公开家庭悲剧让人佩服

曼德拉向外公布儿子死于艾滋病后,南非各大报纸、防治艾滋病活动人士以及政党领袖纷纷向曼德拉致敬,赞扬其打破禁忌向公众宣布唯一在世的儿子因患艾滋病去世。许多报道认为,曼德拉公开家庭悲剧的做法挑战了广泛的禁忌,值得赞赏,因为目前南非艾滋病防治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人们对艾滋病问题采取歧视和遮掩的态度。

南非也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很少有公众人物愿意公开他们本人或家人感染这种疾病。如今,曼德拉成为南非为数不多的公开宣布自己家人感染艾滋病的几位领导人之一。资深的祖鲁族领导人、南非参政的因卡塔自由党主席曼戈苏图·布特莱奇去年曾向公众宣布他53岁的儿子和48岁的女儿皆因患艾滋病去世。布特莱奇表示,他为曼德拉“勇敢地做出公开儿子死于艾滋病的决定”向他致敬,“这种勇气和无私精神正是他作为伟人的标志。”布特莱

奇还说,他相信曼德拉的做法将产生一股巨大的道德力量,帮助打破社会上人们对艾滋病问题所持的沉默并有助于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南非著名的防治艾滋病人士扎基·阿赫马也说,曼德拉在艾滋病问题上的坦诚是“极为有胆量的”,他认为曼德拉的举动“帮助社会向前迈进了一步”。

另一位防治艾滋病活动家盖尔·约翰逊在其年仅12岁的养子恩科西死于艾滋病后,在200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艾滋病大会上深情呼吁将艾滋病患者当成正常人来对待。他对曼德拉公开儿子患艾滋病去世的做法发表评论时说,“曼德拉及其家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们却没有失去勇气。”另一方面,约翰逊也提出来, “为什么直到今天艾滋病患者还受到歧视呢?人们应当将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一样看待。”

艾滋病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的统计,南非成人中每五个就有一个身患此病,全国目前约有53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7年的牢狱生活让父子疏远

这个儿子他不了解

在亲自宣布儿子死讯的新闻发布会上,曼德拉企图用沉默寡言和面无表情掩藏真实情感,尽管他在宣布儿子马克贾托去世的消息时语气努力保持镇定,但那滑落的泪水泄露了无尽的悲痛。在葬礼上,曼德拉在台上致词,他只说了两句话:“我儿子是一名律师,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这是他的荣耀。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好说的。”

儿子默默无闻生活低调

虽然曼德拉的知名度享誉全球,但人们对他的儿子马克贾托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充其量就知道他是曼德拉和第一位妻子伊芙琳所生。而对于马克贾托而言,虽然自己的父亲是名扬天下的“大人物”,但是马克贾托似乎并没有想凭借着父亲的势力在南非的政治圈一展抱负,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1969年,马克贾托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他在南非的联邦保险公司做职员一干就是15年。1990年,马克贾托在巴西一所大学开始学习法律,经过7年的学习,他获得了法律学位。2000年,马克贾托加入律师行业。因为拥有丰富的保险业经验,马克贾托成为标旗银行法律顾问小组成员,随即他辞去原先的工作,专心为标旗银行服务。马克贾托还是一家生产健康产品的公司主席,他的产品遍及全南非大陆。

马克贾托在2004年年底入院治疗。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曼德拉取消了许多度假计划,以便多陪伴病中的儿子,曼德拉对儿子是心存内疚的,医院的陪伴是对儿子最后的弥补。

27年牢狱疏远父子感情

马克贾托出生于1950年,这一年正是曼德拉开始带领工人进行总罢工。年轻的曼德拉致力于南非种族斗争,所以马克贾托从出生这天起就与父亲没有太多亲近的时间。马克贾托

6岁的时候,曼德拉以“叛国罪”被起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审判过程。后来曼德拉的工作转入了地下,成立了非洲人国民大会党,1961年,曼德拉还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总司令。一年后,曼德拉遭到南非当局逮捕,同年11月以“颠覆罪”被判刑5年,1964年6月又被指控“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终身监禁。曼德拉在罗宾岛监狱一蹲就是27年,这27年的牢狱生活在曼德拉和马克贾托之间建筑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马克贾托8岁的时候,曼德拉和马克贾托的母亲伊芙琳离婚,同年曼德拉与温妮结婚。心存内疚的曼德拉很想和这个他不怎么了解的儿子改善关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之间的沟通总是不太顺畅,曼德拉曾经给儿子起了一个绰号“我们家的黑绵羊”。

与曼德拉一同在罗宾岛监狱度过25年的阿姆德·卡斯拉达说,在监狱的时候曼德拉常常挂念孩子们,孩子们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比什么都重。“监狱生活剥夺了我们许多权力,但是不能和孩子们见面是最痛苦的。曼德拉总是担心孩子们吃饭是否正常,衣服穿得够不够,在学校里面有没有进步。”

曼德拉的授权自传中刊录了他和儿子马克贾托的通信,从信上可以看到这对父子慢慢地疏远。1974年曼德拉曾对儿子写信说:“给一个几乎不回信的人写信是很难坚持的。”

当局一直不允许马克贾托去罗宾岛探望曼德拉,直到他16岁才大发慈悲办到许可证。从那以后,马克贾托每年都到罗宾岛看望父亲一到两次,直到1983年,马克贾托终断了去监狱看望父亲,而且很少给父亲写信。

全部希望寄托这个儿子身上

曼德拉与第一任妻子的另一个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1969年死于车祸,于是曼德拉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马克贾托身上。但是马克贾托总是让曼德拉失望。马克贾托的成绩不好,升级考试不及格,后来还因为组织同学开展罢课活动而被学校开除。曼德拉对儿子寄予的希望常常让马克贾托感到非常有压力。到曼德拉1990年从监狱释放,马克贾托终于获得了正式的律师资格证书。

曼德拉曾经这样形容儿子,“他是个可爱的小伙子。但是他的弱点是不能写作。即使他的家族有那么多传奇性的故事可以著书。”1994年,曼德拉举行总统就职仪式,因为要参加法律考试马克贾托并没有参加。

孩子们一个个离开,他感觉很孤独

接踵而来的亲人好友的离世,让这个世上最受尊敬的老人陷入了孤独的境地。去年,曼

德拉正式从公共事业中退休,回到朋友和亲人之间,但是这位86岁的老人感叹有点迟了,他为政治付出了太高昂的代价。

对孩子们心怀内疚

在短短两三年内,曼德拉经历了太多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他参加了6个亲生儿女中3个的葬礼,还参加了第一任妻子的葬礼。1945年,曼德拉9个月的大女儿因病夭折;1969年,大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遭遇车祸死亡;2003年,他的亲密朋友南非著名的自由解放斗士沃特·席苏鲁逝世;2004年,离婚了46年的发妻伊芙琳病逝。这些痛楚在曼德拉心中剜出了一个深深的洞,曼德拉说这个洞永远也无法修复。

但这所有的悲痛加起来也比不上他召开记者招待会,亲口宣布惟一在世的儿子的死讯更为沉重。

27年的牢狱生活不仅浪费曼德拉的生命,而且还让曼德拉失去了和家人之间的亲昵感觉。但在重获自由以后,曼德拉也没有时间去关爱家人,与种族隔离的斗争、国家总统的职责、辞去公职后仍然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种种公务让曼德拉分身无术。

曼德拉对孩子们心怀内疚,因为孩子们都是在他因参加反对种族隔离斗争而身陷囹圄的27年间长大的,孩子们基本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而当曼德拉有精力和时间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时,这些儿女却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曼德拉非常想念他的孩子,觉得欠孩子们太多东西。曼德拉当年的一位战友说:“他的孩子们都吃尽了苦头,也许比曼德拉本人受的苦头还要深。”现在,曼德拉只能以关心孙儿孙女们的未来作为补偿对子女们的关心不足。

含饴弄孙补偿对家人的爱

这次的“丧子之痛”对曼德拉是沉重的打击,可能会让年迈的他一时间无法恢复过来,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是自己或者是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自己,那就是要弥补曾经无法给予亲人的爱。

虽然长期的监狱生活和辛劳工作使曼德拉的身体比较虚弱,他甚至不能长时间站立,而曼德拉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曼德拉开始和第二任妻子温妮调解关系,尽管他们曾经闹得水火两立,他经常和他与温妮所生的两个女儿泽妮和津荠吃饭,他也经常和大女儿梅基见面,梅基是他和第一任妻子现在唯一还活着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抚养自己满堂的孙子。早在曼德拉刚刚退休的时候,他就表示“含饴弄孙”该是他余生最重要的内容。他说:“我有26个孙辈人,三个曾孙辈人。现在,我将有机会坐下来帮他们设计未来。”

曼德拉和他的新任妻子格拉莎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郊外买了一栋漂亮的住宅。在他的孙辈孩子上学期间,曼德拉将在这个新家中度过退休后的大部分时光。由于膝下儿孙满堂,曼德拉非常幽默地说,他退休后,将在路边竖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我没有职业,刚结婚,要养一个大家庭,请帮忙。”希望这位一生坎坷的领导人


相关文章

  • 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
  • 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 ...查看


  • 王店孜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计划_.总结.活动记录表
  • 12.1世界艾滋病日健康知识讲座计划 2012年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共同行动.向"零"艾滋迈进",为做好今年"世界艾滋病日& ...查看


  • 85中世界艾滋病日活动计划
  •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 活动计划 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主题仍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 ...查看


  •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策划书2016
  •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策划书2016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策划书2016 一.活动主题:平等 倾听 关爱艾滋孤儿 二.活动目的: 1. 通过一系列的和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关注河南艾滋病问题 及艾滋病孤儿生活及教育的现状. 2. 通过募捐等形式为孩子们 ...查看


  •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资料
  • 世界艾滋病日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qu ...查看


  • 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 市科技局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结合我局工作,决定在12月2日期间开展防艾系列宣传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查看


  • 在生与死之间感悟生命的价值
  • 在生与死之间感悟生命的价值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 ...查看


  • 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 向"零"艾滋迈进
  • 2011年12月01日 10:11 来源:凤凰网健康 作者:fannyfen 字号:T|T 3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应对糖尿病 立即行动:纪念第21个世界糖尿病日 ·卫生部部长陈竺谈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 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 向&quo ...查看


  • 2015预防艾滋病国旗下讲话稿范文[最新]
  •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会议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 病年;把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的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