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测试

满分100分

一、读准字音(12)

1河干( ) 2圮( ) 3棹( ) 4曳( ) 5铁钯( ) 6木杮( )

7湮 ( ) 8啮( ) 9坎( )穴10溯 ( ) 流 11臆( )断 12欤( )

二、原文与译文(12*3)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6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7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10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1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重点字词解释:(23)

沧州南一寺1临( )河2干( ),山门3圮( )。于河,二石兽4并( )沉焉。5阅( )十岁,僧募金重修,6求( )二石兽于水中,7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8棹( )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9帐( )寺中,闻之,笑曰:“10尔辈( )不能究11物理( ),12是( )非13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14湮( )于 沙上,渐沉渐深15耳( )。沿河求之,不亦16颠(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17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18啮(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19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20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21然则( )天下之事,22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23臆断( )欤?

四、简答题:(26)

1、本文的中心思想?(2分)

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4、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

5、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6、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3分)

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3分,前1,后2)

8、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4分)

9、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2分)

五、本文选自____代文学家____的《________》(3分)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测试

满分100分

一、读准字音(12)

1河干( ) 2圮( ) 3棹( ) 4曳( ) 5铁钯( ) 6木杮( )

7湮 ( ) 8啮( ) 9坎( )穴10溯 ( ) 流 11臆( )断 12欤( )

二、原文与译文(12*3)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6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7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10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1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重点字词解释:(23)

沧州南一寺1临( )河2干( ),山门3圮( )。于河,二石兽4并( )沉焉。5阅( )十岁,僧募金重修,6求( )二石兽于水中,7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8棹( )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9帐( )寺中,闻之,笑曰:“10尔辈( )不能究11物理( ),12是( )非13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14湮( )于 沙上,渐沉渐深15耳( )。沿河求之,不亦16颠(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17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18啮(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19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20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21然则( )天下之事,22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23臆断( )欤?

四、简答题:(26)

1、本文的中心思想?(2分)

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4、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

5、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6、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3分)

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3分,前1,后2)

8、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4分)

9、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2分)

五、本文选自____代文学家____的《________》(3分)


相关文章

  •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 1
  •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 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  <阅微草堂笔记> ...查看


  • 24河中石兽教案
  • 24.河中石兽 教案 [清]纪昀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 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 ...查看


  • 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马小倩)
  •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30课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注释. 2.熟练背诵5.10.11.15.20.25.30课古文.古诗以及课外古诗. 3.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现象,会名句翻 ...查看


  • [河中石兽]教案1
  •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幻灯片出示( ...查看


  • 山西2017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
  • 第三节 课标文言文综合训练 (一)山西2016未考课标篇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B. 必以分人 自非亭午夜分 .. C.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 D. 曹刿请见 才 ...查看


  • 2018年中国石化招聘考试笔试题目汇总经验分享与真题回忆
  • 中国石化招聘笔试历年真题汇总整理 题目实际上是不难的,但要有针对性的复习,多练题目是肯定的!建议报考的同学提前做好复习准备,考试资料可以到"易壹考资料网"上面找找,资料确实不错,比较有针对性,资料都是上次参加考试的学长们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复习
  •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常识及名著 专题三 文学常识与名著 第一部分:现当代作品 一.<散步> 1. 文学常识:作者 莫怀戚. 2. 文章主旨:<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 ...查看


  • 中国石油财务报表分析
  •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届 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毕业设计任务书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交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 毕业设计评定书 摘 要 本 ...查看


  • 人民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报考比例.参考书解析-育明考研
  • 人民大学传播学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 本文包括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考研考试内容.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复习规划等部分 一.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 传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