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2014级国学班
姓名:夏志强
联系方式:[1**********]
二胎政策下的中国经济
——十八届五中全会有感
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集中讨论审议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爆出国家将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二胎”放开绝对是近年来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改变,因为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中国一共有六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每一项“基本国策”的制定、实施情况,都会对国家全局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重大、长期的影响,不是说变就变,也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一变就是石破天惊。计划生育政策从1982年有明文规定以来,至今已经实行33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撑。所以此次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无异于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二胎政策为什么会选在今年实施,或者说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
段内,跟当下的经济有莫大的关系。经济低迷,放开二胎绝对是一个刺激经济的大招,能产生种种连锁反应,比如房地产业、教育业、医疗业等等。单举房地产业来说,二胎以后,大城市对住宅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对房屋平均面积的需要也会增加,学区房会上涨,大户型也应该上涨,本来就紧张的住房资源会更加紧缺,房地产业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
当然,二胎放开后,对于到底要不要生,是这一代人要考虑的最大问题。人既是资源,又是消耗者,如果人的产出大于他的消耗,那就是越多越好(当然,在承载的极限范围之内),反之则是累赘。虽然中国经济现在仍然是在关注人力作为资源的一面,但是不能不考虑一下,如果将来(期望中的新一代婴儿潮)长大之后,整个内外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人的消耗特性压倒了资源特性呢?会不会又来只生一个好?
还有一点,放开二胎政策只是终结了独生子女政策,并非放弃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二胎放开依旧在计划生育范围内,民众只是被赋予了可以生养二胎的权利,政府不鼓励也不强迫。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答记者问时说道“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人。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客观存在。”有人会担心中国本就人口多,基数这么大,再放开二胎政策,若干年后中国将无产粮之地。其实这有点多余了,因为毕竟现在育龄的这一批
人,其生育意愿可能真没有想像的那么高。能够顺利完成代际的更新交替就好了。此外必须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的质量。实际上按理讲,计划生育本来就不应该是简单的只生一胎,而应该是如何使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维持在最有利发展的范围内才是。
放开二胎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还需要一定时日来见证。但只要相应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基础设施跟着同步完善,那么二胎政策将会成为一项“德政”。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2014级国学班
姓名:夏志强
联系方式:[1**********]
二胎政策下的中国经济
——十八届五中全会有感
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集中讨论审议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爆出国家将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二胎”放开绝对是近年来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改变,因为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中国一共有六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每一项“基本国策”的制定、实施情况,都会对国家全局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重大、长期的影响,不是说变就变,也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一变就是石破天惊。计划生育政策从1982年有明文规定以来,至今已经实行33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撑。所以此次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无异于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二胎政策为什么会选在今年实施,或者说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
段内,跟当下的经济有莫大的关系。经济低迷,放开二胎绝对是一个刺激经济的大招,能产生种种连锁反应,比如房地产业、教育业、医疗业等等。单举房地产业来说,二胎以后,大城市对住宅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对房屋平均面积的需要也会增加,学区房会上涨,大户型也应该上涨,本来就紧张的住房资源会更加紧缺,房地产业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
当然,二胎放开后,对于到底要不要生,是这一代人要考虑的最大问题。人既是资源,又是消耗者,如果人的产出大于他的消耗,那就是越多越好(当然,在承载的极限范围之内),反之则是累赘。虽然中国经济现在仍然是在关注人力作为资源的一面,但是不能不考虑一下,如果将来(期望中的新一代婴儿潮)长大之后,整个内外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人的消耗特性压倒了资源特性呢?会不会又来只生一个好?
还有一点,放开二胎政策只是终结了独生子女政策,并非放弃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二胎放开依旧在计划生育范围内,民众只是被赋予了可以生养二胎的权利,政府不鼓励也不强迫。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答记者问时说道“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人。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客观存在。”有人会担心中国本就人口多,基数这么大,再放开二胎政策,若干年后中国将无产粮之地。其实这有点多余了,因为毕竟现在育龄的这一批
人,其生育意愿可能真没有想像的那么高。能够顺利完成代际的更新交替就好了。此外必须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的质量。实际上按理讲,计划生育本来就不应该是简单的只生一胎,而应该是如何使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维持在最有利发展的范围内才是。
放开二胎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还需要一定时日来见证。但只要相应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基础设施跟着同步完善,那么二胎政策将会成为一项“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