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学生经历有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务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近亲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树叶的周长
教学用具:树叶纸板、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认识边线】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秋天的美景图。秋天是一个落叶缤纷的季节。三只小甲虫就发现了一片落叶,于是他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仔细听比赛的规则:围绕树叶一周边线(板书:一周边线),先跑完的是冠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现场。
(1)PPT动态播放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裁判,你会判定谁是冠军?
生:1号
师:为什么?(2号、3号为什么不能是冠军?)
生:2号没有跑完。
师:你的意思是2号并没有完整的绕树叶一周边线。完整的绕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封闭的(板书:封闭),也就是说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
生:3号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3号犯规了,他没有按照比赛规则:绕树叶一周边线。
小结:同学们,你们这个小裁判当得真不错!1号甲虫跑过的路线就是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注意:树叶的一周边线是封闭的,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2.摸一摸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的物品,你能在这些物体表面摸一摸它们的一周边线吗?摸得时候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先让学生自己摸摸,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3.指一指
你能指一指书签上的一周边线吗?
(1)指名学生回答,上台演示
(2)电脑演示
(3)学生一起用手空中演示
4.描一描
完成数学书P40第2题
5.想一想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片树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一个缺口)哦,那么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上面的哪一种呢?
生:第二种,第一种没有沿着边线。
师: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6.说一说
你能按照这样的说法说一说吗?
书签 桌面 数学书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二、测量计算
1.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写在数学纸上,指名回答。)
(1)三角形:6+4+3=13cm
(2)长方形:3+3+2+2=10cm
2.完成书上P39试一试上面一题,直接写在书上。(指名回答。)
(1)4+3+5=12cm
(2)3+3+2+1=9cm
(设计意图:这题的图形是规则图形,没有给出每条边的长度,需要学生自己直尺测量出长度,再进行计算。下面一个环节测量树叶的周长,树叶是不规则的,引发学生思考:不规则的图形不能够直接用小尺测量,该怎么办?)
3.测量树叶的周长
刚刚我们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四边形的边长,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周长。现在要让我们测量树叶的周长,你还能用直尺直接量吗?(不能,因为是曲线。)不能,那怎么办?想想方法。
同学们,把书翻开到39页,你仔细研究下试一试,会不会给你什么启示?
请学生讲解测量过程。
(1)用线绕树叶一周,注意要紧密贴合。
(2)用指甲掐住细线,剪刀剪开。
(3)拉紧细线,测量细线的长度。
(4)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请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这样的测量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够帮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数学书常用的一种思想。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维拓展
1.强调:周长是一周边线,图形里面的不能算。
2.渗透平移的思想(化繁为简)
3.平移思想应用
4.动脑筋,思维拓展。(长方形对边相等)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学生经历有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务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近亲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树叶的周长
教学用具:树叶纸板、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认识边线】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秋天的美景图。秋天是一个落叶缤纷的季节。三只小甲虫就发现了一片落叶,于是他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仔细听比赛的规则:围绕树叶一周边线(板书:一周边线),先跑完的是冠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现场。
(1)PPT动态播放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裁判,你会判定谁是冠军?
生:1号
师:为什么?(2号、3号为什么不能是冠军?)
生:2号没有跑完。
师:你的意思是2号并没有完整的绕树叶一周边线。完整的绕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封闭的(板书:封闭),也就是说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
生:3号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3号犯规了,他没有按照比赛规则:绕树叶一周边线。
小结:同学们,你们这个小裁判当得真不错!1号甲虫跑过的路线就是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注意:树叶的一周边线是封闭的,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2.摸一摸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的物品,你能在这些物体表面摸一摸它们的一周边线吗?摸得时候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先让学生自己摸摸,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3.指一指
你能指一指书签上的一周边线吗?
(1)指名学生回答,上台演示
(2)电脑演示
(3)学生一起用手空中演示
4.描一描
完成数学书P40第2题
5.想一想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片树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一个缺口)哦,那么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上面的哪一种呢?
生:第二种,第一种没有沿着边线。
师: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6.说一说
你能按照这样的说法说一说吗?
书签 桌面 数学书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二、测量计算
1.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写在数学纸上,指名回答。)
(1)三角形:6+4+3=13cm
(2)长方形:3+3+2+2=10cm
2.完成书上P39试一试上面一题,直接写在书上。(指名回答。)
(1)4+3+5=12cm
(2)3+3+2+1=9cm
(设计意图:这题的图形是规则图形,没有给出每条边的长度,需要学生自己直尺测量出长度,再进行计算。下面一个环节测量树叶的周长,树叶是不规则的,引发学生思考:不规则的图形不能够直接用小尺测量,该怎么办?)
3.测量树叶的周长
刚刚我们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四边形的边长,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周长。现在要让我们测量树叶的周长,你还能用直尺直接量吗?(不能,因为是曲线。)不能,那怎么办?想想方法。
同学们,把书翻开到39页,你仔细研究下试一试,会不会给你什么启示?
请学生讲解测量过程。
(1)用线绕树叶一周,注意要紧密贴合。
(2)用指甲掐住细线,剪刀剪开。
(3)拉紧细线,测量细线的长度。
(4)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请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这样的测量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够帮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数学书常用的一种思想。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维拓展
1.强调:周长是一周边线,图形里面的不能算。
2.渗透平移的思想(化繁为简)
3.平移思想应用
4.动脑筋,思维拓展。(长方形对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