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学生经历有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务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近亲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树叶的周长

教学用具:树叶纸板、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认识边线】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秋天的美景图。秋天是一个落叶缤纷的季节。三只小甲虫就发现了一片落叶,于是他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仔细听比赛的规则:围绕树叶一周边线(板书:一周边线),先跑完的是冠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现场。

(1)PPT动态播放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裁判,你会判定谁是冠军?

生:1号

师:为什么?(2号、3号为什么不能是冠军?)

生:2号没有跑完。

师:你的意思是2号并没有完整的绕树叶一周边线。完整的绕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封闭的(板书:封闭),也就是说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

生:3号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3号犯规了,他没有按照比赛规则:绕树叶一周边线。

小结:同学们,你们这个小裁判当得真不错!1号甲虫跑过的路线就是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注意:树叶的一周边线是封闭的,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2.摸一摸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的物品,你能在这些物体表面摸一摸它们的一周边线吗?摸得时候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先让学生自己摸摸,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3.指一指

你能指一指书签上的一周边线吗?

(1)指名学生回答,上台演示

(2)电脑演示

(3)学生一起用手空中演示

4.描一描

完成数学书P40第2题

5.想一想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片树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一个缺口)哦,那么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上面的哪一种呢?

生:第二种,第一种没有沿着边线。

师: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6.说一说

你能按照这样的说法说一说吗?

书签 桌面 数学书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二、测量计算

1.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写在数学纸上,指名回答。)

(1)三角形:6+4+3=13cm

(2)长方形:3+3+2+2=10cm

2.完成书上P39试一试上面一题,直接写在书上。(指名回答。)

(1)4+3+5=12cm

(2)3+3+2+1=9cm

(设计意图:这题的图形是规则图形,没有给出每条边的长度,需要学生自己直尺测量出长度,再进行计算。下面一个环节测量树叶的周长,树叶是不规则的,引发学生思考:不规则的图形不能够直接用小尺测量,该怎么办?)

3.测量树叶的周长

刚刚我们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四边形的边长,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周长。现在要让我们测量树叶的周长,你还能用直尺直接量吗?(不能,因为是曲线。)不能,那怎么办?想想方法。

同学们,把书翻开到39页,你仔细研究下试一试,会不会给你什么启示?

请学生讲解测量过程。

(1)用线绕树叶一周,注意要紧密贴合。

(2)用指甲掐住细线,剪刀剪开。

(3)拉紧细线,测量细线的长度。

(4)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请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这样的测量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够帮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数学书常用的一种思想。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维拓展

1.强调:周长是一周边线,图形里面的不能算。

2.渗透平移的思想(化繁为简)

3.平移思想应用

4.动脑筋,思维拓展。(长方形对边相等)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学生经历有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务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近亲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树叶的周长

教学用具:树叶纸板、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认识边线】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秋天的美景图。秋天是一个落叶缤纷的季节。三只小甲虫就发现了一片落叶,于是他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仔细听比赛的规则:围绕树叶一周边线(板书:一周边线),先跑完的是冠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现场。

(1)PPT动态播放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裁判,你会判定谁是冠军?

生:1号

师:为什么?(2号、3号为什么不能是冠军?)

生:2号没有跑完。

师:你的意思是2号并没有完整的绕树叶一周边线。完整的绕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封闭的(板书:封闭),也就是说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

生:3号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3号犯规了,他没有按照比赛规则:绕树叶一周边线。

小结:同学们,你们这个小裁判当得真不错!1号甲虫跑过的路线就是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注意:树叶的一周边线是封闭的,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2.摸一摸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的物品,你能在这些物体表面摸一摸它们的一周边线吗?摸得时候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先让学生自己摸摸,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3.指一指

你能指一指书签上的一周边线吗?

(1)指名学生回答,上台演示

(2)电脑演示

(3)学生一起用手空中演示

4.描一描

完成数学书P40第2题

5.想一想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片树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一个缺口)哦,那么这片树叶的一周边线应该是上面的哪一种呢?

生:第二种,第一种没有沿着边线。

师: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围绕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6.说一说

你能按照这样的说法说一说吗?

书签 桌面 数学书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二、测量计算

1.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写在数学纸上,指名回答。)

(1)三角形:6+4+3=13cm

(2)长方形:3+3+2+2=10cm

2.完成书上P39试一试上面一题,直接写在书上。(指名回答。)

(1)4+3+5=12cm

(2)3+3+2+1=9cm

(设计意图:这题的图形是规则图形,没有给出每条边的长度,需要学生自己直尺测量出长度,再进行计算。下面一个环节测量树叶的周长,树叶是不规则的,引发学生思考:不规则的图形不能够直接用小尺测量,该怎么办?)

3.测量树叶的周长

刚刚我们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四边形的边长,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周长。现在要让我们测量树叶的周长,你还能用直尺直接量吗?(不能,因为是曲线。)不能,那怎么办?想想方法。

同学们,把书翻开到39页,你仔细研究下试一试,会不会给你什么启示?

请学生讲解测量过程。

(1)用线绕树叶一周,注意要紧密贴合。

(2)用指甲掐住细线,剪刀剪开。

(3)拉紧细线,测量细线的长度。

(4)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请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这样的测量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够帮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数学书常用的一种思想。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维拓展

1.强调:周长是一周边线,图形里面的不能算。

2.渗透平移的思想(化繁为简)

3.平移思想应用

4.动脑筋,思维拓展。(长方形对边相等)


相关文章

  •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
  • 本文由无居无饭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 来源:小学数学教学网 2009-07-15 16:56:53 [标签:三年级 周长 巧求周长 ...查看


  • 周长的认识教案
  •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4-76页.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查看


  • 认识周长教案 1
  •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附小学校 田川 教学内容:三上年级数学P41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 长的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查看


  • 什么是周长教案
  • <什么是周长>教案 双阳中心小学 董彩云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倡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拓展思维空间,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发展性 ...查看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什么是周长教案
  •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活动认识周长. 2.通过学生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并对图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结合具体情景感知体验周长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感知. ...查看


  •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反思
  •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 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查看


  •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2教案 青岛版
  • 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2.利用圆的周长公式,通过练习熟练的解决现实问题.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 ...查看


  • 圆的整理复习教案
  •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师:圆的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复习圆的知识. 二.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了圆这一单元的内容,请大家拿出你整理的作业.下面先请大家进行小组交流 ...查看


  •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