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词的狂放精神

Vol . 25 No . 1第25卷 第1期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Feb . 2009 2009年2月JOURNAL OF X I N ZHOU TE ACHERS UN I V ERSI TY

论辛弃疾词的狂放精神

赵洪义

(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118003)

摘 要:在众多词家中, 辛弃疾之词处处凸现着一种不肯屈服于现实环境的狂放精神。具

体可以表现为愤世嫉俗、傲立于世、嘲讽时世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来看, 这种狂放精神就是一种进取精神, 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关键词:辛弃疾词; 狂放; 抗争; 忧国

中图分类号:I 207.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9) 01-0004-02

  在两宋众多词家中, 辛词很富有个性特色感觉处处充溢着一股生气, 。

王国维曾指出:“苏、辛”。辛词的面目, 非狂字则不能准确形容。我们且看辛弃疾的一番言行。他的《贺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 二三子。”辛弃疾平生特别喜欢这几句, 经常于酒席上自诵, 这时“辄拊髀自笑, 顾问座客如何? 众皆叹誉如出一

[2]口”, 辛弃疾自得的样子于此可见。那么辛弃疾为何偏爱

[1]

。且看辛词《贺新郎》: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 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 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年、只有西窗月。重进酒, 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 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 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 补天裂。

作此词时, 辛弃疾正落职闲居上饶, 朋友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大计。二人同游鹅湖, 狂歌豪饮, 惊散飞雪; 硬语盘空, 声震金石。这样的豪情, 这样的气概, 浸透了这两位愤世之士的巨大的爱国忧愤。

然而, 爱国无功, 抗战有过, 辛弃疾非但不能施展其爱国抱负和才干, 反倒频频遭祸。他三次落职, 两度闲居, 这就更增加了他愤世嫉俗之情。其《水调歌头》词:

笑吾庐, 门掩草, 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 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 醉舞狂歌欲倒, 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 一一醒时栽。

其中最为愤愤不平的便是“未应两手无用”二句:他的这两只手, 曾经斩将搴旗, 曾经于万人营中生擒叛徒, 可谓一双“力扭乾坤”的巨手; 但如今, 却只能学着酒鬼的样子, 左手持螯, 右手持杯, 这无疑是辛弃疾人生最大之痛苦。所以只能狂歌、醉舞,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懑。这种狂态, 正是对于现有苟安秩序的一种变态的抗争。

2 傲立于世———清旷与悲慨

这四句? 原因恐怕就在于这狂字上面。其实, “不恨”两句出自《南史・张融传》。张融常叹道:“不恨我不见古人, 所恨古人不见我”, 但辛弃疾在引用它们时却意味深长地增加了一个狂字, 可知它便是这两句的闪光之处, 由此也可以推论, 这个狂字, 就是辛弃疾一生最得意、最自负的不同凡俗之处:既是他人格中最显个性的部分, 也是其词作中最能表现个人特色的地方。而除开这个“狂”字之外, 人们另外也常以“放”字来评述辛词。所以, 我们可把狂与放二字合而称为狂放———充溢在辛弃疾爱国词中的, 便正是这一股不流于世俗的狂放精神。

狂放精神, 本质上是一种进取精神, 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1 愤世嫉俗———狂僭与抗争

[3]

辛弃疾《美芹十论》曰:“臣虽至愚至陋, 何能有知? 徒以忠愤所激, 不能自已……惟陛下赦其狂僭而怜其愚忠, 斧锧余生实不胜万幸万幸之至!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他向皇帝表明, 他之所以会变得狂僭, 乃是因为“忠愤所激”。基于相同原因, 对于辛词中的狂放、愤世嫉俗之态, 也同样应该视

收稿日期:2008-10-28

李白诗云:“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辛弃疾更是继承了李白的傲世气概而把它变本加厉的发扬起来。其《水

作者简介:赵洪义(1972-) , 男, 辽宁锦州人, 辽东学院讲师, 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第1期                 赵洪义:论辛弃疾词的狂放精神调歌头》云:

“我志在寥廓, 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 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 云遇青山、赤壁, 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 我亦虱其间。”

这是一首借梦抒怀之作, 除头尾, 通篇都写梦境。词人借登天之梦, 抒发希求冲破现实社会阻碍, 获得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天马行空般的梦境与无可奈何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大大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全篇想象大胆奇幻, 笔势雄放苍凉, 既有豪放清旷之风, 又保留深沉、悲慨、执着的特点。虽是病中所作, 但却毫无呻吟之语, 依然是豪气干云。

这种傲世的人生态度, 在天化作李白、东坡式的羽化而登仙的形象, 在地又演化成陈登、孙权一类英雄豪杰式的形象, 以及谢安、陶潜一类隐士高人式的形象。如辛词中, 多次赞美陈登的“湖海豪气”:“更觉元龙百尺, 湖海平生豪气”

() 、() ; 又多次提到《念奴娇》“元龙百尺高楼里”《贺新郎》(了孙权的英雄气概:“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永) 、(遇乐》“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 。在他看来, 乡子》

5

不管是愤世还是傲世, 时世却仍是这么顽固。因此, 稼轩的狂放精神又被迫转化为另一种对时世的嘲讽与戏谑。因为嘲世态度, 他的某些词篇带有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嘲谑意味, 有时甚至显出某种程度的滑稽相来。但是, 就在这些“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的作品里头, 却仍含有着他对于不合理现状的深刻批判与辛辣讽刺, 仍体现了他胸中那股不甘屈从于现状的狂放精神。比如《千年调》:

卮酒向人时, 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 万事称好。滑稽坐上, 更对鸱夷笑。寒与热, 总随人, 甘国老。少年使酒, 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 近日方晓。学人言语, 未会十分巧。看他们, 得人怜, 秦吉了。

“卮”是一种圆形的饮酒器, “和气”指酒的芳香。人们在添酒时, 卮总是倾斜着身子, 向人散发着和气。“然然可可”, 即唯唯诺诺。上面这四句, 用来形容那些“未曾开口, 脸先带笑”、“”之流, 真是惟妙惟肖。“, 因为它刚注满就吐出, , 。“鸱夷”则是皮制的酒袋, 容量大, 可张可弛, 所以也被人用来比喻那些巧于应对、能屈能伸的人。辛弃疾让“滑稽”对着“鸱夷”来微笑, 那么他所刻画的, 岂不就是当日社会上那种阿谀谄媚的百丑图吗? 而“甘国

(即中药里的甘草, 能调和多种药, 攻寒去热都可用) 三老”

气, 这才能无愧于时代, 理想无法实现时, () 。他在这然说:“往日曾论, 《玉蝴蝶》

里, 有意抬高陶渊明, 原因就在于他自己有着和陶渊明相似的隐居遭遇, 更有着和他相似的傲世态度。所以, 他笔下的陶渊明就不仅是一位静穆的隐者, 而且更是一位知心的狂友。且看他的《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 交游零落, 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 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 停云诗就, 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 二三子。

从词中可知, 辛弃疾把陶渊明当作了自己的忘年交、知音客。正映照着自己的狂放与傲世精神。

当然, 也正因为他的傲世仅是一种孤芳自赏式的, 所以其中就不免夹杂了很大程度的悲慨。从这点出发, 他就不光“好称渊明”, 也经常提到屈原、阮籍一类不得志的狂士形象。他一方面以屈原自比, 以之来显示自己独清、独醒的傲世态度, 另一方面却又以他的“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遭遇, 来比照自己“蛾眉曾有人妒”的相似命运。所以, 他的傲世就又是和他的愤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3 嘲讽时世———戏谑与批判

字, 就更加直接的讥讽此辈的毫无立场、随声附和了。所以他在最后总括为一句:“看他们, 得人怜, 秦吉了”, 原来这些家伙不过是一批学人言语的可怜虫和应声鸟(秦吉了是一种会学人言的鸟) 而已。他自己就绝不肯作此辈中人, 仍旧要去“出口人嫌拗”地发表自己那不讨人喜欢的抗战言论。

综上所述, 从愤世、傲世、嘲世的三种生活态度来看, 辛弃疾确实是当时社会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狂人。基于这样的性格和人品, 就会产生相应面貌的词。因此, 我们在读过他的词后, 便不难感到, 稼轩词确非前人词所能比:在辛词中, 充溢着一股明显的狂放精神。从稼轩青年时代所写的

() , 到晚“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水龙吟》() , 其中年所写的“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永遇乐》

就一直贯注着那一种抗争的、批判的、愤激的狂放精神。这种狂放精神, 说到底, 其本质就是一种非常情可比的忧国感情。

(责编:杨春雁)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 [2] 岳珂撰, 吴企明点校. 桯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3] 杨海明. 唐宋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Vol . 25 No . 1第25卷 第1期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Feb . 2009 2009年2月JOURNAL OF X I N ZHOU TE ACHERS UN I V ERSI TY

论辛弃疾词的狂放精神

赵洪义

(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118003)

摘 要:在众多词家中, 辛弃疾之词处处凸现着一种不肯屈服于现实环境的狂放精神。具

体可以表现为愤世嫉俗、傲立于世、嘲讽时世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来看, 这种狂放精神就是一种进取精神, 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关键词:辛弃疾词; 狂放; 抗争; 忧国

中图分类号:I 207.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9) 01-0004-02

  在两宋众多词家中, 辛词很富有个性特色感觉处处充溢着一股生气, 。

王国维曾指出:“苏、辛”。辛词的面目, 非狂字则不能准确形容。我们且看辛弃疾的一番言行。他的《贺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 二三子。”辛弃疾平生特别喜欢这几句, 经常于酒席上自诵, 这时“辄拊髀自笑, 顾问座客如何? 众皆叹誉如出一

[2]口”, 辛弃疾自得的样子于此可见。那么辛弃疾为何偏爱

[1]

。且看辛词《贺新郎》: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 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 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年、只有西窗月。重进酒, 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 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 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 补天裂。

作此词时, 辛弃疾正落职闲居上饶, 朋友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大计。二人同游鹅湖, 狂歌豪饮, 惊散飞雪; 硬语盘空, 声震金石。这样的豪情, 这样的气概, 浸透了这两位愤世之士的巨大的爱国忧愤。

然而, 爱国无功, 抗战有过, 辛弃疾非但不能施展其爱国抱负和才干, 反倒频频遭祸。他三次落职, 两度闲居, 这就更增加了他愤世嫉俗之情。其《水调歌头》词:

笑吾庐, 门掩草, 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 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 醉舞狂歌欲倒, 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 一一醒时栽。

其中最为愤愤不平的便是“未应两手无用”二句:他的这两只手, 曾经斩将搴旗, 曾经于万人营中生擒叛徒, 可谓一双“力扭乾坤”的巨手; 但如今, 却只能学着酒鬼的样子, 左手持螯, 右手持杯, 这无疑是辛弃疾人生最大之痛苦。所以只能狂歌、醉舞,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懑。这种狂态, 正是对于现有苟安秩序的一种变态的抗争。

2 傲立于世———清旷与悲慨

这四句? 原因恐怕就在于这狂字上面。其实, “不恨”两句出自《南史・张融传》。张融常叹道:“不恨我不见古人, 所恨古人不见我”, 但辛弃疾在引用它们时却意味深长地增加了一个狂字, 可知它便是这两句的闪光之处, 由此也可以推论, 这个狂字, 就是辛弃疾一生最得意、最自负的不同凡俗之处:既是他人格中最显个性的部分, 也是其词作中最能表现个人特色的地方。而除开这个“狂”字之外, 人们另外也常以“放”字来评述辛词。所以, 我们可把狂与放二字合而称为狂放———充溢在辛弃疾爱国词中的, 便正是这一股不流于世俗的狂放精神。

狂放精神, 本质上是一种进取精神, 它的核心是对于不合理的传统以及现状的抗争与批判。

1 愤世嫉俗———狂僭与抗争

[3]

辛弃疾《美芹十论》曰:“臣虽至愚至陋, 何能有知? 徒以忠愤所激, 不能自已……惟陛下赦其狂僭而怜其愚忠, 斧锧余生实不胜万幸万幸之至!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他向皇帝表明, 他之所以会变得狂僭, 乃是因为“忠愤所激”。基于相同原因, 对于辛词中的狂放、愤世嫉俗之态, 也同样应该视

收稿日期:2008-10-28

李白诗云:“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辛弃疾更是继承了李白的傲世气概而把它变本加厉的发扬起来。其《水

作者简介:赵洪义(1972-) , 男, 辽宁锦州人, 辽东学院讲师, 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第1期                 赵洪义:论辛弃疾词的狂放精神调歌头》云:

“我志在寥廓, 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 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 云遇青山、赤壁, 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 我亦虱其间。”

这是一首借梦抒怀之作, 除头尾, 通篇都写梦境。词人借登天之梦, 抒发希求冲破现实社会阻碍, 获得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天马行空般的梦境与无可奈何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大大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全篇想象大胆奇幻, 笔势雄放苍凉, 既有豪放清旷之风, 又保留深沉、悲慨、执着的特点。虽是病中所作, 但却毫无呻吟之语, 依然是豪气干云。

这种傲世的人生态度, 在天化作李白、东坡式的羽化而登仙的形象, 在地又演化成陈登、孙权一类英雄豪杰式的形象, 以及谢安、陶潜一类隐士高人式的形象。如辛词中, 多次赞美陈登的“湖海豪气”:“更觉元龙百尺, 湖海平生豪气”

() 、() ; 又多次提到《念奴娇》“元龙百尺高楼里”《贺新郎》(了孙权的英雄气概:“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永) 、(遇乐》“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 。在他看来, 乡子》

5

不管是愤世还是傲世, 时世却仍是这么顽固。因此, 稼轩的狂放精神又被迫转化为另一种对时世的嘲讽与戏谑。因为嘲世态度, 他的某些词篇带有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嘲谑意味, 有时甚至显出某种程度的滑稽相来。但是, 就在这些“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的作品里头, 却仍含有着他对于不合理现状的深刻批判与辛辣讽刺, 仍体现了他胸中那股不甘屈从于现状的狂放精神。比如《千年调》:

卮酒向人时, 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 万事称好。滑稽坐上, 更对鸱夷笑。寒与热, 总随人, 甘国老。少年使酒, 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 近日方晓。学人言语, 未会十分巧。看他们, 得人怜, 秦吉了。

“卮”是一种圆形的饮酒器, “和气”指酒的芳香。人们在添酒时, 卮总是倾斜着身子, 向人散发着和气。“然然可可”, 即唯唯诺诺。上面这四句, 用来形容那些“未曾开口, 脸先带笑”、“”之流, 真是惟妙惟肖。“, 因为它刚注满就吐出, , 。“鸱夷”则是皮制的酒袋, 容量大, 可张可弛, 所以也被人用来比喻那些巧于应对、能屈能伸的人。辛弃疾让“滑稽”对着“鸱夷”来微笑, 那么他所刻画的, 岂不就是当日社会上那种阿谀谄媚的百丑图吗? 而“甘国

(即中药里的甘草, 能调和多种药, 攻寒去热都可用) 三老”

气, 这才能无愧于时代, 理想无法实现时, () 。他在这然说:“往日曾论, 《玉蝴蝶》

里, 有意抬高陶渊明, 原因就在于他自己有着和陶渊明相似的隐居遭遇, 更有着和他相似的傲世态度。所以, 他笔下的陶渊明就不仅是一位静穆的隐者, 而且更是一位知心的狂友。且看他的《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 交游零落, 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 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 停云诗就, 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 二三子。

从词中可知, 辛弃疾把陶渊明当作了自己的忘年交、知音客。正映照着自己的狂放与傲世精神。

当然, 也正因为他的傲世仅是一种孤芳自赏式的, 所以其中就不免夹杂了很大程度的悲慨。从这点出发, 他就不光“好称渊明”, 也经常提到屈原、阮籍一类不得志的狂士形象。他一方面以屈原自比, 以之来显示自己独清、独醒的傲世态度, 另一方面却又以他的“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遭遇, 来比照自己“蛾眉曾有人妒”的相似命运。所以, 他的傲世就又是和他的愤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3 嘲讽时世———戏谑与批判

字, 就更加直接的讥讽此辈的毫无立场、随声附和了。所以他在最后总括为一句:“看他们, 得人怜, 秦吉了”, 原来这些家伙不过是一批学人言语的可怜虫和应声鸟(秦吉了是一种会学人言的鸟) 而已。他自己就绝不肯作此辈中人, 仍旧要去“出口人嫌拗”地发表自己那不讨人喜欢的抗战言论。

综上所述, 从愤世、傲世、嘲世的三种生活态度来看, 辛弃疾确实是当时社会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狂人。基于这样的性格和人品, 就会产生相应面貌的词。因此, 我们在读过他的词后, 便不难感到, 稼轩词确非前人词所能比:在辛词中, 充溢着一股明显的狂放精神。从稼轩青年时代所写的

() , 到晚“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水龙吟》() , 其中年所写的“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永遇乐》

就一直贯注着那一种抗争的、批判的、愤激的狂放精神。这种狂放精神, 说到底, 其本质就是一种非常情可比的忧国感情。

(责编:杨春雁)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 [2] 岳珂撰, 吴企明点校. 桯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3] 杨海明. 唐宋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相关文章

  • 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回家
  • 回家 千年的古风不会忘记他们,把他们的精神从遥远的古代吹到现世,盛给人们以精神的盛宴,历史也不会将他们的名字从史册中抹去.它会以这两位圣者精神的归宿来彰显其高山流水猎人般的魂魄. 他,狂放不羁,正直不屈,逍遥自在.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御手调 ...查看


  • 宋代诗词介绍
  • 宋代诗词介绍 [北宋诗词]: 晏殊.晏几道 内容多写个人情怀:善于用细腻的感触和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出人生普遍的内心感受,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词风雍容华贵,清新婉丽,不落俗套. 二晏词在词艺的提高上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范仲淹 塞下 ...查看


  •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三语文组 张晓东 2011.12.21 一.[解题指导] 这类题目一般设计为"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我们如何把握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呢?(1) ...查看


  •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结合诗歌鉴赏的相关方法和本诗的特点,遵循我校"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的教学原则,从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相关诗歌开始,通过反复的诵读获得诵读的快感并把握诗歌的 ...查看


  • 九上古诗主旨
  • 九上古诗主旨 1.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乐观的精神.------<龟虽寿>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同上 2.从山川景 ...查看


  •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任丘一中历史新授课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教师评价: 课题: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编者:庞向南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 ...查看


  • 我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文情怀
  • 我国古代山水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摘 要:山水文学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学宝库中一份值得我们重视的宝贵遗产.古代士人悟乐于山水,得自由于山水,融创造于山水.山水文学展现了士人的情感世界,寄予了士人的精神希冀.表现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文情怀,可分为: ...查看


  • 人教版初中古诗词名句默写大全
  • 人教版初中古诗词名句默写大全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 (加"▲"号的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词.) 七上 1.<回乡偶书>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侧面表 ...查看


  • 读书的三种境界 1
  • 读书的三种境界 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