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00.91%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15.3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4、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1/5

1/5

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5、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15分)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 答: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 (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

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可按总额和净额计算,差别仍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稀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

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6、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7、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1)复式记帐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帐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的项目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出现了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8、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的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的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00.91%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15.3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4、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1/5

1/5

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5、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15分)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 答: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 (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

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可按总额和净额计算,差别仍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稀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

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6、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7、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1)复式记帐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帐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的项目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出现了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8、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的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的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相关文章

  •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简答总结
  • 第一章 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名词解析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综合性会计制度:P2 业务性会计制度:P2 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如< ...查看


  • 会计名词解释
  •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各方提供经济信息的一种经济. 2.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3.会计核算职 ...查看


  • 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
  •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 ...查看


  •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
  •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 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会计人员制度指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 方面的制度. 3. 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 ...查看


  •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 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 ...查看


  •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 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概述 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各个会计主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和资金运动,或者说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会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 ...查看


  •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描述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以及协调.维系委托经济责任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 ...查看


  • 会计的ppt重点答案整理
  •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特点和关系 答: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 反映职能的特点: 1.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2. 会计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3. 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 监督职能的特点: 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 ...查看


  •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之会计要素
  •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之会计要素.等式.账户.凭证 会计要素.等式与账户 经济业务是应当办理会计手续,也能运用会计方法进行反映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基本分类以后所形成的若干个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