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战书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兴教富民 强教兴黔

——栗战书同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会儿克志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根据省委常委会讨论的情况,先讲几点意见。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刘延东同志的总结讲话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为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实现了“两基”达标,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资源大幅度扩大拓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普九”,在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能够如期实现,非常不容易。实践充分表明,穷省可以办大教育,穷省必须办好大教育。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加快我省教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甘当人梯,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很大。我省各类教育的普及水平,除已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外,其

他各项指标在全国均居于后列地位。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支撑条件包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大部分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我们必须举全省之力,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贵州的教育搞上去,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解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的思想

教育事业既是一件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又是一件影响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兴教才能富国,强教方可兴黔。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中发挥着最具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根本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发达,教育发达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因;落后国家和地区要追赶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后发效应”,也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尽快缩小在教育上的差距。教育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生产总值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一万亿元,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教育必须先行,必须有教育作强大的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8月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教育。”贵州发展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硬基础,一个是包括教育在内的软实力基础。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地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但光有硬基础是不行的,没有软实力,贵州要加快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更高水平、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则更不可能。我省人口众多,但总体素质不高。2009年全国15岁及以上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9年,而我省仅为7.19年,尚未达到全国2000年7.85年的水平,我省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比全国落后10年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二,教育问题又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核心和“伟大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直接影响着公民未来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我省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迫切希望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来提升自身的素质,改变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再把贫困传递下一代。一个家庭中如果能有一个受过一定教育、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的人,就往往能够创一份家业,实现脱贫致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更有利于外出就业,这也是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

第三,教育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教育方面的政绩是最重要的政绩,教育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意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历史上往往把“修路、治水、办学”看作是最重要的德政工程,人们从来不会忘记崇文重教的领导者。由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短期内又难以见效的“潜绩”,这就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负责、为后代负责、为历史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一任接着一任干。贵州要加快教育的发展,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须从长计议,现在要抓,始终要抓,永远要抓。只要坚持数年,定能见到成效。

二、解决“短腿”问题,大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我省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教育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

逐步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就我省教育现状来看,存在三大“短腿”:从教育内容上说,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薄弱;从教育阶段上说,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强;从受教育面上说,人人享受到公平教育相当欠缺。也就是说,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不全面、不均衡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发展教育必须坚持“扬长补短”。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补能力、素质之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问题;要坚持以教师为本,解决好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培养良好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了解社会,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对师资,要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大力度办好各级师范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名师名家和学科领军人物;要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崇高职业。

第二,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补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之短。目前,我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做得不错,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比较落后,职业教育更差一些。“十二五”期间,要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提高义务教育

水平的同时,重点加强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大力强化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要在基本普及上下功夫,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省所有乡镇至少要建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高中教育要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集中建设好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优质高中,努力提高毛入学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一定要在突出专业结构和特色上下功夫。我省的高等教育要在十年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是很难的,只有做出特色才能体现我们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突出三抓:一抓重点院校,围绕重点院校进行资源整合,其中专业特色明显又是我省或全国稀缺、急需的专科类院校,也可不并入综合类大学,而是扬其所长,努力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专科高等院校;二抓优化学科设臵和专业结构,创办和办好诸如生物、化工、医药、食品、民族文化、现代旅游、航空、电子等既有我省特色和优势、我省和国家又需要的专业或学科;三抓产学研结合,尤其要强化应用科技的开发、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下大气力去抓,集中力量多办一些中等技术职业教育,尤其是要办好一批省属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积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坚持教育公平,补乡村教育和弱势群体接受教育之短。促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现在,我省义务教育“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臵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大力推

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要加大对薄弱学校支持力度,构建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的机制。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各级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帮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生活费用,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对农村学生进行营养干预;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府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资助覆盖范围;在高等教育阶段,要逐步提高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三、解决领导问题,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推进教育事业。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省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要建立健全教育工作问责制,加强对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促检查。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第二,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

诲,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上,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真正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材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以观念的更新引领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注意克服学校行政化倾向,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办学体制比较单一、僵化,民办教育、混合所有制教育比例偏低,是我省教育体制机制不活、教育发展活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行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特别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热心人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如果我省各市、州、地都能有1—2所贵阳白云兴农中学那样的民办中学,各县(市)、区都像黔西县那样重视和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全省多有几所办得好的民办高校、民办职校,我省教育发展就会呈现出新气象。

第四,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

战略性投资,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对教育投入不能只算眼前账,而是要算大账、活账、长远账。我省教育基础薄弱,欠账多,不加大投入不行,而与此同时我省各级财政又十分紧张,各方面都缺钱。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投入状况如何,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是不是真正重视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再穷不能穷教育。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宁可在其它方面更紧一些,也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要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首先要强化政府增加和保障投入的责任,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切实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同时要加大经费多元筹措力度,通过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使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出资办学、捐资助学成为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

第五,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充分发挥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多为教育鼓与呼,大力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各级人大、政协要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监督,组织开展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同志们,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实现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0年11月25日)

兴教富民 强教兴黔

——栗战书同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会儿克志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根据省委常委会讨论的情况,先讲几点意见。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刘延东同志的总结讲话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为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实现了“两基”达标,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资源大幅度扩大拓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普九”,在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能够如期实现,非常不容易。实践充分表明,穷省可以办大教育,穷省必须办好大教育。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加快我省教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甘当人梯,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很大。我省各类教育的普及水平,除已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外,其

他各项指标在全国均居于后列地位。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支撑条件包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大部分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我们必须举全省之力,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贵州的教育搞上去,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解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的思想

教育事业既是一件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又是一件影响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兴教才能富国,强教方可兴黔。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中发挥着最具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根本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发达,教育发达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因;落后国家和地区要追赶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后发效应”,也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尽快缩小在教育上的差距。教育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生产总值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一万亿元,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教育必须先行,必须有教育作强大的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8月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教育。”贵州发展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硬基础,一个是包括教育在内的软实力基础。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地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但光有硬基础是不行的,没有软实力,贵州要加快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更高水平、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则更不可能。我省人口众多,但总体素质不高。2009年全国15岁及以上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9年,而我省仅为7.19年,尚未达到全国2000年7.85年的水平,我省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比全国落后10年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二,教育问题又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核心和“伟大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直接影响着公民未来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我省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迫切希望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来提升自身的素质,改变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再把贫困传递下一代。一个家庭中如果能有一个受过一定教育、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的人,就往往能够创一份家业,实现脱贫致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更有利于外出就业,这也是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

第三,教育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教育方面的政绩是最重要的政绩,教育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意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历史上往往把“修路、治水、办学”看作是最重要的德政工程,人们从来不会忘记崇文重教的领导者。由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短期内又难以见效的“潜绩”,这就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负责、为后代负责、为历史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一任接着一任干。贵州要加快教育的发展,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须从长计议,现在要抓,始终要抓,永远要抓。只要坚持数年,定能见到成效。

二、解决“短腿”问题,大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我省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教育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

逐步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就我省教育现状来看,存在三大“短腿”:从教育内容上说,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薄弱;从教育阶段上说,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强;从受教育面上说,人人享受到公平教育相当欠缺。也就是说,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不全面、不均衡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发展教育必须坚持“扬长补短”。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补能力、素质之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问题;要坚持以教师为本,解决好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培养良好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了解社会,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对师资,要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大力度办好各级师范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名师名家和学科领军人物;要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崇高职业。

第二,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补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之短。目前,我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做得不错,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比较落后,职业教育更差一些。“十二五”期间,要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提高义务教育

水平的同时,重点加强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大力强化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要在基本普及上下功夫,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省所有乡镇至少要建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高中教育要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集中建设好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优质高中,努力提高毛入学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一定要在突出专业结构和特色上下功夫。我省的高等教育要在十年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是很难的,只有做出特色才能体现我们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突出三抓:一抓重点院校,围绕重点院校进行资源整合,其中专业特色明显又是我省或全国稀缺、急需的专科类院校,也可不并入综合类大学,而是扬其所长,努力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专科高等院校;二抓优化学科设臵和专业结构,创办和办好诸如生物、化工、医药、食品、民族文化、现代旅游、航空、电子等既有我省特色和优势、我省和国家又需要的专业或学科;三抓产学研结合,尤其要强化应用科技的开发、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下大气力去抓,集中力量多办一些中等技术职业教育,尤其是要办好一批省属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积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坚持教育公平,补乡村教育和弱势群体接受教育之短。促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现在,我省义务教育“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臵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大力推

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要加大对薄弱学校支持力度,构建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的机制。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各级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帮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生活费用,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对农村学生进行营养干预;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府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资助覆盖范围;在高等教育阶段,要逐步提高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三、解决领导问题,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推进教育事业。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省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要建立健全教育工作问责制,加强对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促检查。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第二,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

诲,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上,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真正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材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以观念的更新引领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注意克服学校行政化倾向,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办学体制比较单一、僵化,民办教育、混合所有制教育比例偏低,是我省教育体制机制不活、教育发展活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行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特别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热心人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如果我省各市、州、地都能有1—2所贵阳白云兴农中学那样的民办中学,各县(市)、区都像黔西县那样重视和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全省多有几所办得好的民办高校、民办职校,我省教育发展就会呈现出新气象。

第四,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

战略性投资,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对教育投入不能只算眼前账,而是要算大账、活账、长远账。我省教育基础薄弱,欠账多,不加大投入不行,而与此同时我省各级财政又十分紧张,各方面都缺钱。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投入状况如何,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是不是真正重视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再穷不能穷教育。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宁可在其它方面更紧一些,也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要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首先要强化政府增加和保障投入的责任,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切实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同时要加大经费多元筹措力度,通过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使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出资办学、捐资助学成为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

第五,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充分发挥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多为教育鼓与呼,大力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各级人大、政协要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监督,组织开展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同志们,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实现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0年11月25日)


相关文章

  • 黄石市史志网
  • 2014年3月20日上午,全市史志办主任会议在市史志办会议室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栗战书同志的重要讲话.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和全省市州方志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了2013年全市史志工作,部署了2014年全市史志工作,动员全市史志部门深入贯彻落 ...查看


  •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在筑召开--贵州日报
  •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在筑召开 http://www.gog.com.cn 10-12-20 08:24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明年经济工作要"好中求快 快中保好"未来十年开发要统筹谋划重点突破 ...查看


  • 2010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 目 录 一.组织领导方面 ................... - 3 -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 ...查看


  • 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 1
  • 党支部2012年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 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12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福组通"2012"169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共福泉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党 ...查看


  • 栗战书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讲话(全文)
  •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 为与全国同步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4月15日) 栗战书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 ...查看


  • 打赢贵州扶贫开发攻坚战
  •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底在京召开,我国新十年扶贫开发的新篇章由此开启.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特别提到贵州,指出"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贵州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迅速发展起来,也是国家兴旺 ...查看


  • 向中国和世界传播贵州的声音
  •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对1600多年前那个春日的描述,同样可以用来形容3月北京的天气.对于陆续步入人民大会堂的贵州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来说,这是他们看到的风景,更是感受到的心境. ...查看


  • 栗战书在中办七一专题党课上的报告发布
  • 栗战书在中办七一专题党课上的报告发布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在中办"七一"专题党课上作报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今日发布了报告内容.栗战书在报告中,阐释了中办的发展历史和新时期的使命任务, ...查看


  • 王晓光:振奋精神 在机遇中寻求突破
  • 王晓光:振奋精神 在机遇中寻求突破 2012-05-10 09:31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记者:六盘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怎样,如何判断当前的发展形势,今后五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王晓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克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