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远古歌谣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土反其宅,水„” 是一首农事祭歌。《弹歌》“断竹,续竹„”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如《吕氏春秋· 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3.诗经,诗,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取其整数,称作“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音乐曲调 雅:朝廷正乐 颂:宗庙祭祀之乐。《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风雅颂: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74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

(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

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②、据宋黄伯思《翼骚序》中解释:“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一种地方性的诗体。

③、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是一本总集的名称。

二、简答题、论述题

1.诗经的思想内容:

(1)农事诗:反映农奴苦难、艰辛的生活,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魏风·伐檀》

(2)燕飨诗: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如《小雅·鹿鸣》。

(3)怨刺诗: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如《魏风·伐檀》 《邶风·新台》 《鄘风·墙有茨》等诗。

(4)战争诗:有些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但更多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5)徭役诗:反映了人们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唐风·鸨羽》。

(6)婚恋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

诗经的影响:

①确立抒情诗传统,《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开辟了我国诗歌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②树立风雅传统,《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③确立比兴传统,《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2.诗经的艺术手法:

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简要解释并分别举例说明)

赋:用于状景、状物、写人。多用于生活片断,也有通篇为赋,有追叙、顺叙、插叙等 。朱熹释赋为:“敷陈他物而直言之也。”如《七月》中叙述农夫在一年12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的手法

比:朱熹释为:“以彼物比此物也。” 诗经中比喻,常用于形容人物,事物、讲道理、说感受。手法有明喻、暗、借、博喻 ,且所用比喻都为家喻户晓之物,与后楚辞不完全一致。如《王风·黍离》中用“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里的“醉“”噎”来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起兴,一是起情。既要发端,先言之物一定位于诗篇的篇首或某章的章首。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隐喻下文《周南·桃夭》 ;渲染气氛者,如《蒹葭》;兼而有之者,如《关睢》。如《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繁茂的桃枝,艳丽的桃花象征女子青春美貌和新婚的热闹场景。

②句式、章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章法: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句

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章法特征为重章叠句,章与章往往句型重6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或联章复沓。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③.语言、修辞。《诗经》语言,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似口语《卫风·木瓜》。用词精确(动作如《芣苡》)。绘声色 ,多用联绵词。修辞多用对比、夸张、对偶。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穀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

④ 风雅颂的不同语言风格:a雅颂不同于国风的语言风格,雅颂多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少杂言,而风则不同,它多杂言。b小雅和颂„风和大雅„c风中多用语气词增强了文章形象性与生动性。

3.《左传》的文学成就:

①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例如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段,无不富有戏剧意味。作者从正面侧面,或明或暗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角重耳,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逐渐锻炼成为有志气、有胆识、有度量的政治家。他如从亡诸臣、曹伯、楚子以及几位女性等,都通过对话和行动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束进去,成为一篇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条理井然、脉络贯通的叙记文。

②善于写战事,尤其是善于描写大的战役。如《城濮之战》,交战双方是晋、楚两大国,战事涉及的国家很多。这次大战从楚攻宋开始,以楚帅子玉自杀结束,中间出现的事情很多,战情也极为紧张。但是,传文写到战争场面时,只有几行文字。作者把大量笔墨都用在战前、战后的背景交代上。这样,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没有把描写战争的过程作为重点,而是从大量纷繁的历史资料中选取了能够反映政治策略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描写,即着重描述频繁的外交斗争和政治策略的谋划以及军事战术的运用。这就更好地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的要求。 ③《左传》虽是以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但在记事过程中,也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左传》所写人物,注重人物的思想见解和道德风貌,而且把人物的品格与政治、军事的斗争紧紧结合起来,作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城濮之战》中,对子玉形象的塑造,从正面写其治军严酷,侧面写其“刚而无礼”,对待战争轻率、傲慢、刚愎自用。这一切思想、道德、性格上的表现都与战争局势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成为楚国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因素。晋国国君重耳谦恭谨慎,虚心纳谏,将帅先轸、狐偃,有勇有谋,这些都是晋取胜的重要条件。

④善写行人辞令之美。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说辞,用事势必然之理来打动秦伯,简练而丰润,显示出了烛之武超凡的说服能力。总体而言,《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无不简而精,曲而达,婉而多致,具有一种典雅委婉之美。

4.《离骚》的艺术特征:

①创造了美人、香草的意象,以美人比喻君主或自喻以芳草象征高洁的品质。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

浪漫主义的特质。

②在形式上,采用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③在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楚地方言,多运用“兮”字等语助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先秦说理散文的三个阶段:

①《论语》《老子》为第一阶段,《论语》以语录体为主,思想深刻,词约义丰;《老子》韵散结合体,富于诗意性。

②《墨子》《庄子》《孟子》处于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阶段。

③《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6.《孟子》散文的特点:

(1)长于论辩。如《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至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2)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

(3)气势浩然的文风。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4)语言明白晓畅,平易浅近,简洁精练,深入浅出。

7.《庄子》的散文特点:

①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如《逍遥游》中的鲲鹏、蜩鳩,来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②“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如南海之帝鯈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想象奇特大胆。

③形象诙诡的论辩风格,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

④富有诗意的语言。如《齐物论》写大风: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寥寥乎?

8.婚恋诗的特征:

①数量上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繁多

②质量上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恋、相爱的情歌,也有婚姻家庭诗和表现婚姻不幸

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广泛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就是一首写男子爱慕女子的情诗,前3章写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与爱慕,及追求不到而内心十分痛苦。后2章写了男子渴望与其在一起后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场景。又有写婚嫁场面和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艳丽的桃花繁茂的桃枝映衬婚礼的热闹和女子的青春美貌,也写了对女子出嫁后能带给家庭兴旺的愿望。还有写婚姻不幸给女子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如《卫风·氓》则表达了对负心汉的责难,怨恨。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④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一、名词解释

1.远古歌谣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土反其宅,水„” 是一首农事祭歌。《弹歌》“断竹,续竹„”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如《吕氏春秋· 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3.诗经,诗,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取其整数,称作“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音乐曲调 雅:朝廷正乐 颂:宗庙祭祀之乐。《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风雅颂: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74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

(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

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②、据宋黄伯思《翼骚序》中解释:“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一种地方性的诗体。

③、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是一本总集的名称。

二、简答题、论述题

1.诗经的思想内容:

(1)农事诗:反映农奴苦难、艰辛的生活,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魏风·伐檀》

(2)燕飨诗: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如《小雅·鹿鸣》。

(3)怨刺诗: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如《魏风·伐檀》 《邶风·新台》 《鄘风·墙有茨》等诗。

(4)战争诗:有些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但更多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5)徭役诗:反映了人们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唐风·鸨羽》。

(6)婚恋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

诗经的影响:

①确立抒情诗传统,《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开辟了我国诗歌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②树立风雅传统,《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③确立比兴传统,《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2.诗经的艺术手法:

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简要解释并分别举例说明)

赋:用于状景、状物、写人。多用于生活片断,也有通篇为赋,有追叙、顺叙、插叙等 。朱熹释赋为:“敷陈他物而直言之也。”如《七月》中叙述农夫在一年12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的手法

比:朱熹释为:“以彼物比此物也。” 诗经中比喻,常用于形容人物,事物、讲道理、说感受。手法有明喻、暗、借、博喻 ,且所用比喻都为家喻户晓之物,与后楚辞不完全一致。如《王风·黍离》中用“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里的“醉“”噎”来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起兴,一是起情。既要发端,先言之物一定位于诗篇的篇首或某章的章首。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隐喻下文《周南·桃夭》 ;渲染气氛者,如《蒹葭》;兼而有之者,如《关睢》。如《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繁茂的桃枝,艳丽的桃花象征女子青春美貌和新婚的热闹场景。

②句式、章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章法: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句

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章法特征为重章叠句,章与章往往句型重6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或联章复沓。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③.语言、修辞。《诗经》语言,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似口语《卫风·木瓜》。用词精确(动作如《芣苡》)。绘声色 ,多用联绵词。修辞多用对比、夸张、对偶。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穀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

④ 风雅颂的不同语言风格:a雅颂不同于国风的语言风格,雅颂多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少杂言,而风则不同,它多杂言。b小雅和颂„风和大雅„c风中多用语气词增强了文章形象性与生动性。

3.《左传》的文学成就:

①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例如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段,无不富有戏剧意味。作者从正面侧面,或明或暗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角重耳,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逐渐锻炼成为有志气、有胆识、有度量的政治家。他如从亡诸臣、曹伯、楚子以及几位女性等,都通过对话和行动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束进去,成为一篇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条理井然、脉络贯通的叙记文。

②善于写战事,尤其是善于描写大的战役。如《城濮之战》,交战双方是晋、楚两大国,战事涉及的国家很多。这次大战从楚攻宋开始,以楚帅子玉自杀结束,中间出现的事情很多,战情也极为紧张。但是,传文写到战争场面时,只有几行文字。作者把大量笔墨都用在战前、战后的背景交代上。这样,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没有把描写战争的过程作为重点,而是从大量纷繁的历史资料中选取了能够反映政治策略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描写,即着重描述频繁的外交斗争和政治策略的谋划以及军事战术的运用。这就更好地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的要求。 ③《左传》虽是以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但在记事过程中,也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左传》所写人物,注重人物的思想见解和道德风貌,而且把人物的品格与政治、军事的斗争紧紧结合起来,作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城濮之战》中,对子玉形象的塑造,从正面写其治军严酷,侧面写其“刚而无礼”,对待战争轻率、傲慢、刚愎自用。这一切思想、道德、性格上的表现都与战争局势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成为楚国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因素。晋国国君重耳谦恭谨慎,虚心纳谏,将帅先轸、狐偃,有勇有谋,这些都是晋取胜的重要条件。

④善写行人辞令之美。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说辞,用事势必然之理来打动秦伯,简练而丰润,显示出了烛之武超凡的说服能力。总体而言,《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无不简而精,曲而达,婉而多致,具有一种典雅委婉之美。

4.《离骚》的艺术特征:

①创造了美人、香草的意象,以美人比喻君主或自喻以芳草象征高洁的品质。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

浪漫主义的特质。

②在形式上,采用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③在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楚地方言,多运用“兮”字等语助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先秦说理散文的三个阶段:

①《论语》《老子》为第一阶段,《论语》以语录体为主,思想深刻,词约义丰;《老子》韵散结合体,富于诗意性。

②《墨子》《庄子》《孟子》处于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阶段。

③《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6.《孟子》散文的特点:

(1)长于论辩。如《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至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2)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

(3)气势浩然的文风。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4)语言明白晓畅,平易浅近,简洁精练,深入浅出。

7.《庄子》的散文特点:

①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如《逍遥游》中的鲲鹏、蜩鳩,来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②“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如南海之帝鯈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想象奇特大胆。

③形象诙诡的论辩风格,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

④富有诗意的语言。如《齐物论》写大风: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寥寥乎?

8.婚恋诗的特征:

①数量上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繁多

②质量上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恋、相爱的情歌,也有婚姻家庭诗和表现婚姻不幸

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广泛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就是一首写男子爱慕女子的情诗,前3章写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与爱慕,及追求不到而内心十分痛苦。后2章写了男子渴望与其在一起后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场景。又有写婚嫁场面和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艳丽的桃花繁茂的桃枝映衬婚礼的热闹和女子的青春美貌,也写了对女子出嫁后能带给家庭兴旺的愿望。还有写婚姻不幸给女子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如《卫风·氓》则表达了对负心汉的责难,怨恨。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④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相关文章

  • 范伯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范伯群:时代见证通俗文学观念变迁 "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近日在京颁奖,由苏州大学教授范伯群主编.苏大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集体编写的 < ...查看


  • 暨南大学考研真题集
  • 此篇考研经验希望能给各位想考暨大文学院和华文学院的考研学子一些帮助和借鉴,如果选择了考研那就风雨兼程,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到底,祝大家考试顺利,考研路上满载而归! 一.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一二三四卷共四本 &l ...查看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
  •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一览表 http://www.zwkao.com 2009年11月11日 05:43 中文考研网 备注: 一.大综合 1.含义:"大综合"特指50分的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除 ...查看


  •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1
  •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1 本章概述: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 ...查看


  • 对[中国新文学大系]之[资料索引集]序例的浅析
  • [摘 要]本文从历史与作家主体性的角度来浅析<新文学大系>之<资料索引集>的序例,探索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史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资料索引集>:序例 <中国新文学 ...查看


  • 走近中国现代文学馆
  •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新馆和旧馆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旧馆一天都没几个人去.新 馆一开馆便人山人海. 2000年5月23日,对于中国作家,对于中国的文学,对于中国.甚 至对于全世界,都是一个值得永记的日子.1942年的这一天,毛泽东 在延安文 ...查看


  •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1.法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早期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比较注重研究具体的文学事实,把不同国家的文学和作家之间的互相影响作为研究的重点.梵•第根在& ...查看


  • [师者侧影]左玉玮:凌云健笔意纵横--现代文学史家刘增杰先生的学术研究
  • 作者 | 左玉玮 刘增杰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史料学.解放区文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卓有成就.他在解决众多学术难题的同时,也贡献了方法论的宝贵思考.本文主要梳理其研究历程,展示他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重要成绩. 一 史料工作 ...查看


  • 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编复习资料
  • 中编 (1895-1905) 第一章 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 第一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文学改良运动兴起的原因: 1.近代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政治.经济的变法维新运动和思潮对文学领域的影响. 二.文学改良运动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15个部分,合称15国风:雅: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