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杠梁武帝的生财之道

敲竹杠梁武帝的生财之道

标签: 百家讲坛 梁武帝 皇帝 和尚 出家 分类: 精品荟萃 2010-04-28 14:45

“敲竹杠”:梁武帝的生财之“道”

■陈鲁民

【载于本刊蓝版2010年第三期】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竟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最能反映他瞎折腾的,是他曾四次出家又还俗,这不仅在历代皇帝里绝无仅有,而且在老百姓中也没听说过,他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记录。

出家的起因是,他又要大修寺庙,而国库已空,财政困难,大臣们群起反对。他的一个佞臣左光禄大夫朱异献了一计,要他借出家再还俗来勒索大臣。于是,他就提出要到同泰寺“舍身”,也就是要出家做和尚。皇帝做和尚,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可是皇帝说要出家,谁敢反对!再说,那时候佛教盛行,皇帝肯做和尚,还表示他对佛法的虔诚哩。可刚做了四天和尚,屁股还没坐热,朱异就以国事难离为名,带领众臣要迎皇帝还俗。而按当时规矩,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地位越高身价也越高。皇帝当了和尚,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钱比一般人要得还多。群臣无奈,只得咬牙给他捐了一万万钱的“还俗费”。这钱名曰捐给寺院,实际由梁武帝来掌握。

梁武帝用这笔钱,装模作样重修了几座寺庙,还给自己的嫔妃们分发了丰厚的脂粉钱,剩下的都装进了小金库。尝到甜头后,过了两年,他估计大臣们又捞得差不多了,就又要第二次“舍身”做和尚。有了头一回的教训,大臣们都竭力反对,有的上书,有的面谏。可皇帝执意要干,谁也挡不住,大臣们只得暗暗叫苦。果然,梁武帝出家刚20天,又被大臣们花一万万钱“赎身”回宫。一些捞钱有方的贪官污吏,出点血倒也无所谓,反正最后还要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多加些赋税也就是了。只是可怜了那些平素廉洁的官员,本来就家无余财,捉襟见肘,现在还得被皇帝“敲竹杠”,只得四处借贷,求爷爷告奶奶的,可怜巴巴的。还有的官员干脆辞官不干了。

梁武帝可不管这些,看着黄灿灿、白花花的钱财,高兴得胡子直翘,既可以再盖几座漂亮寺庙,又可以肥肥美美过一阵子了。本来嘛,有这两回就行了,见好就收吧,可他当和尚当上瘾了,后来又找理由出了两回家,自然又戏剧性地被大臣们集资“赎身”。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先后于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共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装模作样脱下皇袍,穿上僧服,不吃肉,不近女色,乘车、用具一律从简。可这些戏剧性的舍身为奴事件,短的只有4天,最长的也不过37天,最后都由群臣用钱一万万将他赎出,并在群臣齐集同泰寺东门或凤庄门再三叩请的情况下,他才回宫执政。梁武帝善于表演,脸皮也真够厚的。

这用来“赎身”的四万万钱,究竟多少用在重佛上,多少装进了小金库,谁也说不清了,只有他自己知道。平心而论,梁武帝还是真心重佛的,他不仅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而且还大兴土木,不计工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过,尽管梁武帝这么重佛,大修寺庙,几次“舍身”,每天早晚到寺里去烧香拜佛,讲解佛法,可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竟然被活活饿死,子孙后代被杀得七零八落,社稷江山也沦入他人之手,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敲竹杠梁武帝的生财之道

标签: 百家讲坛 梁武帝 皇帝 和尚 出家 分类: 精品荟萃 2010-04-28 14:45

“敲竹杠”:梁武帝的生财之“道”

■陈鲁民

【载于本刊蓝版2010年第三期】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竟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最能反映他瞎折腾的,是他曾四次出家又还俗,这不仅在历代皇帝里绝无仅有,而且在老百姓中也没听说过,他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记录。

出家的起因是,他又要大修寺庙,而国库已空,财政困难,大臣们群起反对。他的一个佞臣左光禄大夫朱异献了一计,要他借出家再还俗来勒索大臣。于是,他就提出要到同泰寺“舍身”,也就是要出家做和尚。皇帝做和尚,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可是皇帝说要出家,谁敢反对!再说,那时候佛教盛行,皇帝肯做和尚,还表示他对佛法的虔诚哩。可刚做了四天和尚,屁股还没坐热,朱异就以国事难离为名,带领众臣要迎皇帝还俗。而按当时规矩,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地位越高身价也越高。皇帝当了和尚,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钱比一般人要得还多。群臣无奈,只得咬牙给他捐了一万万钱的“还俗费”。这钱名曰捐给寺院,实际由梁武帝来掌握。

梁武帝用这笔钱,装模作样重修了几座寺庙,还给自己的嫔妃们分发了丰厚的脂粉钱,剩下的都装进了小金库。尝到甜头后,过了两年,他估计大臣们又捞得差不多了,就又要第二次“舍身”做和尚。有了头一回的教训,大臣们都竭力反对,有的上书,有的面谏。可皇帝执意要干,谁也挡不住,大臣们只得暗暗叫苦。果然,梁武帝出家刚20天,又被大臣们花一万万钱“赎身”回宫。一些捞钱有方的贪官污吏,出点血倒也无所谓,反正最后还要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多加些赋税也就是了。只是可怜了那些平素廉洁的官员,本来就家无余财,捉襟见肘,现在还得被皇帝“敲竹杠”,只得四处借贷,求爷爷告奶奶的,可怜巴巴的。还有的官员干脆辞官不干了。

梁武帝可不管这些,看着黄灿灿、白花花的钱财,高兴得胡子直翘,既可以再盖几座漂亮寺庙,又可以肥肥美美过一阵子了。本来嘛,有这两回就行了,见好就收吧,可他当和尚当上瘾了,后来又找理由出了两回家,自然又戏剧性地被大臣们集资“赎身”。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先后于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共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装模作样脱下皇袍,穿上僧服,不吃肉,不近女色,乘车、用具一律从简。可这些戏剧性的舍身为奴事件,短的只有4天,最长的也不过37天,最后都由群臣用钱一万万将他赎出,并在群臣齐集同泰寺东门或凤庄门再三叩请的情况下,他才回宫执政。梁武帝善于表演,脸皮也真够厚的。

这用来“赎身”的四万万钱,究竟多少用在重佛上,多少装进了小金库,谁也说不清了,只有他自己知道。平心而论,梁武帝还是真心重佛的,他不仅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而且还大兴土木,不计工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过,尽管梁武帝这么重佛,大修寺庙,几次“舍身”,每天早晚到寺里去烧香拜佛,讲解佛法,可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竟然被活活饿死,子孙后代被杀得七零八落,社稷江山也沦入他人之手,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相关文章

  • 羊年·羊趣·羊故事
  • 吉祥的羊年欢蹦跳跃地向我们走来,咩咩地叫着向我们走来."羊"字代表吉祥.这在中国人的祖先造字时就把"羊"和"祥"紧紧地连在一起了.羊的形象历来是可爱的.温顺的.羊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查看


  • 汉武帝追寻长生不老之道 求仙故事竟然多过秦始皇
  • 关于汉武帝的传说非常多,主要保留在<说苑>.<新序>.<汉武故事>.<风俗通义>.<西京杂记>等小说中.像<汉武故事>,还假托是班固写的呢. 这些"小说&qu ...查看


  •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_闲说汉武帝的用人之道
  • "他起用年轻的霍去病就有分卫青之权的用 非常之功意,而后来他将二人同时 拜为大司马,更是明摆着 必待非常之人让他们互相牵制.这一用 人方略虽然-时发挥了奇 ---闲说汉武帝的用人之道效,却不能保证永远管 用." !韩巍元 ...查看


  • 光武帝的用人之道
  •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57年),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南)人,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九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家道从此中落,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刘秀以落魄贵族的身份投身其中,只用了十多 ...查看


  • 卫青的处世之道
  • 卫青的处世之道 作者:赖浩然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12期 西汉著名将领-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华夏杰出志士,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壁".卫青开启了汉朝对匈奴战争的新征途.他自公 ...查看


  • 孔孟之道对性文化的影响
  • 孔孟之道对性文化的影响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最主要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从历史来看,似乎儒家文化和性文化处于对立状态,但经作者分析研究认为,儒家文化与性文化有许多一致的.相互促进之处.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 中华文化是丰富而悠久的,诸子百家就体 ...查看


  • 山涛的为官之道
  • 晋武帝感喟说,饮酒都如此有度,做事可想而知了,山涛办事我放心. 山涛,字巨源.尽管山涛并非西晋"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但无论是从年纪还是从官职来说,山涛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比其余六贤中最年长的阮籍还要大五岁,比嵇康大十 ...查看


  •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 ...查看


  • 汉武帝的理想国(上):终结游侠时代
  • 大变局前夕的怀旧 汉三年,楚汉争霸正在紧要的关头,谋士郦食其给汉王刘邦出了个馊主意:"秦朝残忍无道,伐灭六国,使六国后人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够复兴扶立六国之后,这些人必然感戴陛下的德义,愿身为臣妾,誓死效命." 一眼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