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升格之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感情真挚”。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件、景物作为“凭借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句,虽不着一个“情”字,然而情采毕出;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句,虽未言一个“愁”字,然而谁不知词人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效果?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二是其情感抒发都有恰当的“承载物”。大凡文章者,或借事,则要选准事;或借景,则须找定景;而说理文,议论是龙身,论点为龙眼,抒情是灵魂,其立足点在于一个“理”字。

一、借叙事来抒情

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要把浓郁的情感融于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贾平凹的《哭姨娘》,回忆了姨娘与自己的一段患难生活:

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姨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是真的,就三口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

作者叙述了“文革”年代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看来很平常,叙事中似乎不露声色,但却倾注了深情。

二、借细节来显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的美、人性的美,具有永久的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听到中举后疯的细节,就真实地展现了科举制度给读书人造成的毒害。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听说水生要去大部队手指被划破的细节,十分真实地将水生嫂内心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些感人的细节,文章才产生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学生作文中若能突出一两个感人的细节,必能赢得老师青睐。如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

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江南小镇。

婴儿哇哇的哭声在清冷的午夜听起来特别的凄惨。

木门“吱——”地开了,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看见了脚旁的婴儿。他眉头一皱,呆了几分钟,然后,下定决心似的,“嘭”地关上了门。

屋里的灯亮了,女人支着身子坐了起来,小声地询问:

“怎么了?”

“门口有个娃娃„„”

“娃娃?”

她迅速地披上衣服走出门去。再进来时,那婴儿已在她手中抱着。

“你咋把她抱进来了,呵!还是个女娃。”

“外面天冷,娃娃会凉着。”

“抱了咱就得养她啊!”男人有些不情愿。

女人沉默。她不是不知道家里穷,何况女孩又“不中用”,她矛盾着,并不出声,只

低头逗着孩子,孩子咯咯地笑了。女人抬起头:“咱养她,行不?”

“咱家没钱,你又不是不知道!”男人烦躁地握着双手。

“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女人激动起来。

一个“死”字令男人震撼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看这娃挺乖巧,我也心疼,可咱拿什么养她?我也知道这是条人命,可这年头,哪都有人扔娃娃,咱总不能都抱了来吧!咱连自己也喂不饱呢。”

“我不管,总之这娃儿碰了我,我就要养她!”

女人反常地坚持。

男人叹了口气,从女人手里接过婴儿,摸摸她红红的脸蛋,又叹了口气。

“算了,养就养,最多咱再苦点,反正也苦惯了。怎么说这是一条命啊。只是这娃跟了我们,苦了她了。”

女人放下心来。笑了。

长夜就这样过去„„

那个女娃儿,就是我。我已经不在乎亲生父母是谁,养父母以他们心灵的选择赐予了我生命,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爱他们,他们是我一生一世的爹娘!

文章用准确、洗练的文字和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矛盾与抉择,表现了这对贫困夫妇质朴慈善的人格精神。女人的形象尤其突出,她迅速披衣走出门外,抱着孩子进屋的细节动作,“娃娃?”“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的话语,让读者窥见了她救助弃婴的急切心情和热诚慈爱的美好心灵,感情真挚。

三、借写景来抒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如2010年江苏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开头片段: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

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

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

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

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

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

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

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

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回到童真岁月,回到小河和我共同的生活,这是当今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描摹美好的童年,那“绿色生活”不再的惆怅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童真回忆,充满温情与欢笑,“绿”意盎然。

四、用意象来传递真情

一篇文章的感人部分,往往存在着投射了作者深情的事物,例如一个眼神、一根白发、一丝皱纹、一个转身、一滴泪、一抹笑,在它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作者的感情最纯粹的部分,

它们就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焦点。把握好这些事物,文章的动情点就被凸显出来,情感更加集中、厚重,读者领悟得也更透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细节,紧紧抓住他们进行描摹就能够起到感情真挚、细节动人的写作效果。如《英雄泪》: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放火后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要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竟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哪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力与之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见,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本文浓缩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壮士的内心独白,凸显决斗前心灵的痛苦挣扎和艰难抉择,情感真挚。荆轲最终放弃刺秦,甘愿捐躯:“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这样的结局,与张艺谋大片《英雄》的架构不谋而合。文章既不违背史实主线,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荆轲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一、技法专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并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记叙片断,注意运用细节表现真实,不少于200字。可以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我的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

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品评:由于形象地再现了父母“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盖被时静悄悄的动作细节,因而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生活细节虽然朴实,却往往蕴涵着父母的深情。从自己熟悉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是不少考场作文打动阅卷老师常用的手法,值得考生借鉴。

2.进入高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冬天,都有自己的苦闷

彷徨,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目,运用本讲所学的方法,写一段表现自己高三心情的作文片断,不少于200字。

我的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的一阕词,在飘雪的季节里散开,六角晶莹,带着他孤独的心,在飘散中,守候温暖,等候花开。

守候花开。花开是画,花落是诗。

守候花开。花开花落两由之,闲庭信步,一卷在手,偶尔抬头,仰望云聚云散,雪漫远山,等待,历练,涅槃,我们守候心中的理想与信念!

飘雪。雪,纷纷扬扬,遮天蔽地,冷透了心,凝成了霜。

飘雪。雪,挥挥洒洒,心灵在飘飞中找寻方向。

永不言败,守候花开。

看,花开了。

听,心在歌唱。

看,所有的梦想在开花。

听,年轻的歌声多嘹亮

一念一清净,心如莲花开,却又恍惚不知何去何从。

仿佛一场雾,散了,于是阳光又照进我心灵,温暖又催开了我的花儿。

也许早已有点累,也许心早已疼痛不堪,但我们要坚持,历练,涅槃,相信自己,理想之花定能翩然而开。 撒花红万千,舞花蕊翩翩,馨香满天„„

记住,在飘雪的季节里,努力守候„„

品评:本示例主要借意象借写景来抒情,表现了在凄冷艰苦的季节里守候美丽、花开、希望的真挚感情和执著信念。

二、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等待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选择。是呀,大自然的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我们需要等待;人生的成长,机会的把握,形势的好转„„我们都需要等待。

请以“我的心在等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

[试题价值]

高中生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业,还要准备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处世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也需要在高中时代就开始确立,所以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样的“等待”的题目也是很有可能的。

[思路点拨]

因题目是命题作文,也就不必在拟题上下工夫。根据题目,文眼是“等待”,本文写作的重点就是关于等待的内容。从“我的心”来看,文章应该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即文中要写“我”的心情,当然,这个“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文中的主人公,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思路,才能扩大视野,丰富选材。至于“在”字则是强调要写正在延续的状态。简而言之,“我的心在等待”就是要写我在等待某事出现的情形或对某事的态度。它更适宜写记叙类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议论类的文章。

从立意上来说,可以这样立意:等待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在前头;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先做好准备;消极的等待不会有结果;等待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等待一定不能成功;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是为了更好地行动;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等待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等待有时也是渡过难关的选择;等待中会有机会出现;等待会使人冷静,会孕育新的生机;当我们别无他法改变现实时,等待是一种最好的准备„„

[参考例文]

我的心在等待

冬去春又来,树叶悄悄地给大地换上了绿油油的春装,温煦的和风吹过,树叶在枝头飘拂,它们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坦然。因为它们知道,经过一冬的等待,它们的生命又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自然也能换来更令人神往的明天。

我,一个很有可能跨入理想学府的学生,面对着春去春来,我曾经的等待,在我争分夺秒的努力后,相信会有收获的季节。孩提时,我等待着背上书包时候的到来;少年了,我等待长大;要走出校园了,我等待成功;成年后,我等待爱情。一路走来,我知道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有耐心等待,因为等待里,我能实现自己的愿景。

等待中,我们需要勇气。考砸了,我们需要等待,因为那已经过去,你有再多的怨气,再多的后悔,再多的不甘心,都于事无补。我们这时要的是等待,等待下一次的考试,等待下一次证明自己。失业了,我们需要等待,因为不管是因为自己技不如人,还是你和别人一样遭遇裁员,都说明你遭遇了失败,既然我还有缺陷,我就应该等待,在等待中不断充实自己,以后机会来临,就能凭借自己在等待中锻炼的能力和毅力,立于不败之地。失恋了,失去亲人了,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这一切的不顺心、不如意,当它们来临时,我们都需要有等待的勇气,时间会冲淡一切,它也会证明一切,它也会给你一切。如果你头脑发热,不冷静,不理智,“冲动是魔鬼”,那时雪上加霜,越来越糟,你再来后悔就得不偿失。

有人说,等待就是“我第一百次摔倒,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来”期间的养精蓄锐。其实等待的过程就是努力的过程。成功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等待中,我们完全应该去努力,机会只钟情那些奋斗的勇士。成功是等待的结果,也是奋斗的结果。等待也是一种享受。等待中,你会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会让你知道彩虹之前的是风雨。我们失败了会有等待,其实,我们成功后也有等待,等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有等待。

尽管“时不我待”,但有时忙碌的结果也许会因心浮气躁而只能收获水中月,镜中花。选择等待吧,它能让我们更成熟,它会让我们更坚强,也会让我们更富足。

现今,我们的祖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说,雪灾、地震、手足口病是自然灾

害,面对它们造成的巨大的损失,我们能心平气和地等待的话,那么,面对大量返乡的民工,大量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如意,我们都有必要去等待,因为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有信心去等待,去期待。

我的心在等待,我知道,等待中,有我的信念,是我的一种态度;有我的追求,也是我的一种选择。

[点评] “等待”指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待的人、事物或情况的出现。它是个中性词,因此,它就有积极和消极之说。本文显然是从积极方面来写的,它论述了面对各种挫折时应该采取的等待态度。要怎样去等待,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但作者却将它写得丰实可感,情真意切。作者以饱满的情感,抓住等待的内在意义,入情入理地加以论述,并巧妙地与现实结合,说明现在我们必须等待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结构严密,有说服力,语言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感情真挚”。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件、景物作为“凭借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句,虽不着一个“情”字,然而情采毕出;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句,虽未言一个“愁”字,然而谁不知词人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效果?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二是其情感抒发都有恰当的“承载物”。大凡文章者,或借事,则要选准事;或借景,则须找定景;而说理文,议论是龙身,论点为龙眼,抒情是灵魂,其立足点在于一个“理”字。

一、借叙事来抒情

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要把浓郁的情感融于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贾平凹的《哭姨娘》,回忆了姨娘与自己的一段患难生活:

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姨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是真的,就三口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

作者叙述了“文革”年代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看来很平常,叙事中似乎不露声色,但却倾注了深情。

二、借细节来显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的美、人性的美,具有永久的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听到中举后疯的细节,就真实地展现了科举制度给读书人造成的毒害。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听说水生要去大部队手指被划破的细节,十分真实地将水生嫂内心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些感人的细节,文章才产生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学生作文中若能突出一两个感人的细节,必能赢得老师青睐。如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

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江南小镇。

婴儿哇哇的哭声在清冷的午夜听起来特别的凄惨。

木门“吱——”地开了,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看见了脚旁的婴儿。他眉头一皱,呆了几分钟,然后,下定决心似的,“嘭”地关上了门。

屋里的灯亮了,女人支着身子坐了起来,小声地询问:

“怎么了?”

“门口有个娃娃„„”

“娃娃?”

她迅速地披上衣服走出门去。再进来时,那婴儿已在她手中抱着。

“你咋把她抱进来了,呵!还是个女娃。”

“外面天冷,娃娃会凉着。”

“抱了咱就得养她啊!”男人有些不情愿。

女人沉默。她不是不知道家里穷,何况女孩又“不中用”,她矛盾着,并不出声,只

低头逗着孩子,孩子咯咯地笑了。女人抬起头:“咱养她,行不?”

“咱家没钱,你又不是不知道!”男人烦躁地握着双手。

“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女人激动起来。

一个“死”字令男人震撼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看这娃挺乖巧,我也心疼,可咱拿什么养她?我也知道这是条人命,可这年头,哪都有人扔娃娃,咱总不能都抱了来吧!咱连自己也喂不饱呢。”

“我不管,总之这娃儿碰了我,我就要养她!”

女人反常地坚持。

男人叹了口气,从女人手里接过婴儿,摸摸她红红的脸蛋,又叹了口气。

“算了,养就养,最多咱再苦点,反正也苦惯了。怎么说这是一条命啊。只是这娃跟了我们,苦了她了。”

女人放下心来。笑了。

长夜就这样过去„„

那个女娃儿,就是我。我已经不在乎亲生父母是谁,养父母以他们心灵的选择赐予了我生命,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爱他们,他们是我一生一世的爹娘!

文章用准确、洗练的文字和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矛盾与抉择,表现了这对贫困夫妇质朴慈善的人格精神。女人的形象尤其突出,她迅速披衣走出门外,抱着孩子进屋的细节动作,“娃娃?”“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的话语,让读者窥见了她救助弃婴的急切心情和热诚慈爱的美好心灵,感情真挚。

三、借写景来抒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如2010年江苏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开头片段: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

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

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

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

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

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

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

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

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回到童真岁月,回到小河和我共同的生活,这是当今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描摹美好的童年,那“绿色生活”不再的惆怅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童真回忆,充满温情与欢笑,“绿”意盎然。

四、用意象来传递真情

一篇文章的感人部分,往往存在着投射了作者深情的事物,例如一个眼神、一根白发、一丝皱纹、一个转身、一滴泪、一抹笑,在它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作者的感情最纯粹的部分,

它们就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焦点。把握好这些事物,文章的动情点就被凸显出来,情感更加集中、厚重,读者领悟得也更透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细节,紧紧抓住他们进行描摹就能够起到感情真挚、细节动人的写作效果。如《英雄泪》: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放火后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要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竟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哪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力与之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见,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本文浓缩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壮士的内心独白,凸显决斗前心灵的痛苦挣扎和艰难抉择,情感真挚。荆轲最终放弃刺秦,甘愿捐躯:“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这样的结局,与张艺谋大片《英雄》的架构不谋而合。文章既不违背史实主线,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荆轲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一、技法专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并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记叙片断,注意运用细节表现真实,不少于200字。可以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我的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

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品评:由于形象地再现了父母“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盖被时静悄悄的动作细节,因而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生活细节虽然朴实,却往往蕴涵着父母的深情。从自己熟悉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是不少考场作文打动阅卷老师常用的手法,值得考生借鉴。

2.进入高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冬天,都有自己的苦闷

彷徨,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目,运用本讲所学的方法,写一段表现自己高三心情的作文片断,不少于200字。

我的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的一阕词,在飘雪的季节里散开,六角晶莹,带着他孤独的心,在飘散中,守候温暖,等候花开。

守候花开。花开是画,花落是诗。

守候花开。花开花落两由之,闲庭信步,一卷在手,偶尔抬头,仰望云聚云散,雪漫远山,等待,历练,涅槃,我们守候心中的理想与信念!

飘雪。雪,纷纷扬扬,遮天蔽地,冷透了心,凝成了霜。

飘雪。雪,挥挥洒洒,心灵在飘飞中找寻方向。

永不言败,守候花开。

看,花开了。

听,心在歌唱。

看,所有的梦想在开花。

听,年轻的歌声多嘹亮

一念一清净,心如莲花开,却又恍惚不知何去何从。

仿佛一场雾,散了,于是阳光又照进我心灵,温暖又催开了我的花儿。

也许早已有点累,也许心早已疼痛不堪,但我们要坚持,历练,涅槃,相信自己,理想之花定能翩然而开。 撒花红万千,舞花蕊翩翩,馨香满天„„

记住,在飘雪的季节里,努力守候„„

品评:本示例主要借意象借写景来抒情,表现了在凄冷艰苦的季节里守候美丽、花开、希望的真挚感情和执著信念。

二、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等待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选择。是呀,大自然的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我们需要等待;人生的成长,机会的把握,形势的好转„„我们都需要等待。

请以“我的心在等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

[试题价值]

高中生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业,还要准备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处世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也需要在高中时代就开始确立,所以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样的“等待”的题目也是很有可能的。

[思路点拨]

因题目是命题作文,也就不必在拟题上下工夫。根据题目,文眼是“等待”,本文写作的重点就是关于等待的内容。从“我的心”来看,文章应该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即文中要写“我”的心情,当然,这个“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文中的主人公,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思路,才能扩大视野,丰富选材。至于“在”字则是强调要写正在延续的状态。简而言之,“我的心在等待”就是要写我在等待某事出现的情形或对某事的态度。它更适宜写记叙类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议论类的文章。

从立意上来说,可以这样立意:等待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在前头;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先做好准备;消极的等待不会有结果;等待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等待一定不能成功;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是为了更好地行动;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等待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等待有时也是渡过难关的选择;等待中会有机会出现;等待会使人冷静,会孕育新的生机;当我们别无他法改变现实时,等待是一种最好的准备„„

[参考例文]

我的心在等待

冬去春又来,树叶悄悄地给大地换上了绿油油的春装,温煦的和风吹过,树叶在枝头飘拂,它们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坦然。因为它们知道,经过一冬的等待,它们的生命又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自然也能换来更令人神往的明天。

我,一个很有可能跨入理想学府的学生,面对着春去春来,我曾经的等待,在我争分夺秒的努力后,相信会有收获的季节。孩提时,我等待着背上书包时候的到来;少年了,我等待长大;要走出校园了,我等待成功;成年后,我等待爱情。一路走来,我知道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有耐心等待,因为等待里,我能实现自己的愿景。

等待中,我们需要勇气。考砸了,我们需要等待,因为那已经过去,你有再多的怨气,再多的后悔,再多的不甘心,都于事无补。我们这时要的是等待,等待下一次的考试,等待下一次证明自己。失业了,我们需要等待,因为不管是因为自己技不如人,还是你和别人一样遭遇裁员,都说明你遭遇了失败,既然我还有缺陷,我就应该等待,在等待中不断充实自己,以后机会来临,就能凭借自己在等待中锻炼的能力和毅力,立于不败之地。失恋了,失去亲人了,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这一切的不顺心、不如意,当它们来临时,我们都需要有等待的勇气,时间会冲淡一切,它也会证明一切,它也会给你一切。如果你头脑发热,不冷静,不理智,“冲动是魔鬼”,那时雪上加霜,越来越糟,你再来后悔就得不偿失。

有人说,等待就是“我第一百次摔倒,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来”期间的养精蓄锐。其实等待的过程就是努力的过程。成功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等待中,我们完全应该去努力,机会只钟情那些奋斗的勇士。成功是等待的结果,也是奋斗的结果。等待也是一种享受。等待中,你会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会让你知道彩虹之前的是风雨。我们失败了会有等待,其实,我们成功后也有等待,等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有等待。

尽管“时不我待”,但有时忙碌的结果也许会因心浮气躁而只能收获水中月,镜中花。选择等待吧,它能让我们更成熟,它会让我们更坚强,也会让我们更富足。

现今,我们的祖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说,雪灾、地震、手足口病是自然灾

害,面对它们造成的巨大的损失,我们能心平气和地等待的话,那么,面对大量返乡的民工,大量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如意,我们都有必要去等待,因为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有信心去等待,去期待。

我的心在等待,我知道,等待中,有我的信念,是我的一种态度;有我的追求,也是我的一种选择。

[点评] “等待”指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待的人、事物或情况的出现。它是个中性词,因此,它就有积极和消极之说。本文显然是从积极方面来写的,它论述了面对各种挫折时应该采取的等待态度。要怎样去等待,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但作者却将它写得丰实可感,情真意切。作者以饱满的情感,抓住等待的内在意义,入情入理地加以论述,并巧妙地与现实结合,说明现在我们必须等待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结构严密,有说服力,语言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相关文章

  • 初中作文辅导之感情及语言教案
  • 初中级作文辅导(四)-情感及润色语言 一.作文情感 1.感情是作文的生命 <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 ...查看


  • 升格作文 真实的我
  • 文题二:真实的我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失误例文] 真实的我(三类文) 朋友,你想了解我吗?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我. 我做事马虎,特别在做作业 ...查看


  • 中考作文标卷升格作文[偶然的发现
  • 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 马方亮 一.开门见山: <攀比风,可以休矣>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显示明朗简捷的文风. ...查看


  • 作文教学的思考
  •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旺苍县教研室 熊顺琼 首先我向大家表达一个迟到的祝贺,祝贺大家在人才济济的语文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了一名市级骨干教师!那么市级骨干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更优秀的语文教师呢?今天我带着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大家见面并做交流.今 ...查看


  • 2010中考作文高分兵法:如何使中心突出?
  • 2010中考作文高分兵法:如何使中心突出? [病文呈现] 粥 粥于我别是一番滋味. 端起一碗,或是金黄金黄的玉米香,或是碧绿碧绿的青菜味,似乎总是那么清淡,一点也不厚重. 双手托起瓷碗,最好的是那种清白相间,最普通不过的碗,悄悄地送至嘴边, ...查看


  • 游记类作文升格指导示例
  • [文题展示]"旅游"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热门话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标志.你有过旅游的经历吗?你有旅游的热情吗?让我们背起行囊,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请以"旅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 ...查看


  • 名家谈写作
  • 怎样写作文(1-26)总汇 作文指导百法总目录1 作文指导百法总目录2 小学生作文技法详解(总目录)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不同职业的人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长辈亲人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自己 写事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作记叙文要特别讲究& ...查看


  • 作文升格四方法
  • <作文指导报>2013年5月28日第20期第2版 作文升格四方法 淄博六中 李学森 很多同学都头疼于自己作文很难升格,其实,如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阅读.体悟和思考,我们就可以寻找到作文升格的方法,下面就和大家一同分享几个 ...查看


  • [技巧]到底什么样的作文,老师会给高分?
  • [技巧]到底什么样的作文,老师会给高分? [导言] 如何才能在考试中将分数稳稳的拿到?怎么给自己的试卷加分? 在这里对高考作文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技巧,把阅卷老师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 [正文] 如何才能在考试中将分数稳稳的拿到?怎么给自己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