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生产不仅包括创造物质资料财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创造非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其基本构成要素:⑴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⑵劳动力。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7、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生产工具(最重要)、土地、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

8、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包括:一是天然劳动对象,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天然水域、未开垦的土地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过的对象,如原材料);

9、劳动力:指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也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即劳动者。

10、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2、交换价值:是指能用来交换别的商品,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1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4、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1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7、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作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多少;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多少。

18、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9、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0、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21、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2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价值决定规律),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即价值实现规律)。

23、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4、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部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25、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历史上包括自然分工,社会分工,个别分工。

26、 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

27、社会分工:即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28、协作,即劳动协作,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协同劳动。 1.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29、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0、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在劳动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31、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随着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消费而消失了,但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

3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也称剥削率。

3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4、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35、资本积累:是指把M再转化为资本。其源泉,是剩余价值;其实质,就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6、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37、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M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资本积累是过程,资本积聚则是结果。

38、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通过银行、证券市场的作用使分散资本集中)。

39、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自身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40、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周而复始不间断地进行。

41、固定资本: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实物形式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们的价值则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42、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都在投入后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在产品出售后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资本家手中。

43、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4、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所耗费掉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或叫生产成本,也叫全部预付资本

45、利润:如果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那么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东西,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利润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表示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既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又歪曲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47、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所得的结果。

48、平均利润:是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分得一份剩余价值。

49、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50、超额利润:是指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部门平均利润的利润。

51、垄断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企业凭借其对资本的占有和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

52、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而规定的价格。

5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是剩余价值,所体现的是借贷资本家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4、绝对地租:是指不管租种什么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55、级差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佃较优土地而交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

56、必要产品:是指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57、剩余产品:是指劳动者生产的超过必要产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58、必要劳动:生产必要产品的劳动。

59、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

60、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61、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资本。

62、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息资本,它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63、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贷出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64、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销商品的形式互相提供的信用。

65、银行信用:是通过银行中介形成的资本借贷关系。

66、经济体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67、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68、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69、市场:是指集市、商店、交易所等一切商品交换场所和一切发生商品买卖的场合。

70、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71、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72、股票:是一种拥有一定数额股份资本并据以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

73、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它们在同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74、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75、混合联合公司:是通过混合合并实行多样化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76、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

77、期货交易:是进行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的交易。

78、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79、金融寡头: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80、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有价证券的市场。

81、地产市场:是包括土地租佃和土地作为财产进行买卖而形成的市场。

82、技术市场:是以技术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83、专利权: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的权利。

84、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总称。

85、股票控制额:是指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86、垄断同盟:是参与企业为垄断生产和市场而结成的同盟。

87、准备金率:是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88、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扣除的从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时的贴现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89、独资企业:是指属单个资本家所有的企业。

90、合伙企业:是指两人以上合伙创办和直接经营的企业。

91、垄断公司:是在生产销售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垄断公司是经过自由竞争、生产集中的过程而形成的。

92、食利者阶层:是靠拥有货币资本获得利息、股息并靠“剪息票”为生的阶层。

93、股票持有者阶层:是资本家中持有股票同时控制企业、掌握公司决策大权的大股东。

94、经营者阶层: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掌握领导权力的,是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经营者。

95、领导阶层:包括政府部门和其他重要机构的上层官吏集团。掌握着重要权力,对经济生活施加重要的影响。

96、国有经济成分:是国家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简称,它是指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

97、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98、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它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99、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100、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输出和输入商品总值之比的差额。

101、关税:是对进入国境的货物征收的赋税,在现代主要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进口税。

102、非关税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政策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措施。

103、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向外国出口商品。

104、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对外支付手段。

105、汇率:是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比价。

106、浮动汇率制:是指各国政府听任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情况波动的制度。

107、资本输出: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108、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超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109、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10、购买力平价: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111、经济一体化:是从联系的紧密程度上讲的,它是指参与经济合作与联合的主体通过签订协议、建立机构而结成的经济实体。 112、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113、资本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历史过程。

114、国家所有制:就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来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所有制实质上就是全民所有制。

115、集体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

116、家庭承包经营:实行家庭承包,集体是包出单位,农户是承包单位;集体对一定量土地规定出产量和上交任务(包括农业税、集体提留),包给农户耕种;农产品收获后,农户首先要完成上交任务,剩余部分则归农户所有。

117、合作社:是劳动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 ⒌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118、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

119、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120、市场配置:就是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121、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12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123、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124、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125、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126、市场体系: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127、电子商务: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商品交易、结算等一系列商务活动的方式。

128、金融市场:指的是货币资金的自由流通,包括货币资金借贷和各种有价证券买卖。

129、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130、计划配置:就是由政府按照预定的计划,通过行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

131、直接融资:是指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

132、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

133、商品比价:指在同一时间内、在同一地点,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

134、商品差价: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⒈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135、经济增长率:是通过期末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来计算,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136、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13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13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139、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140、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关于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的构想。

141、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142、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143、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14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145、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或者: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

146、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147、国民收入: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148、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交国家,税后利润留给企业。

149、分税制:就是将不同的税种划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150、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151、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152、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153、风险报酬:就是由于要承担风险责任而获得的报酬。

154、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155、个人消费方式:是指满足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的消费活动。

156、社会消费方式:是指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而集体进行的消费活动。

157、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158、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159、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60、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162、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也就是货币供应量与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163、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164、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生产不仅包括创造物质资料财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创造非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其基本构成要素:⑴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⑵劳动力。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7、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生产工具(最重要)、土地、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

8、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包括:一是天然劳动对象,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天然水域、未开垦的土地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过的对象,如原材料);

9、劳动力:指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也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即劳动者。

10、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2、交换价值:是指能用来交换别的商品,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1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4、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1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7、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作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多少;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多少。

18、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9、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0、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21、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2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价值决定规律),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即价值实现规律)。

23、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4、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部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25、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历史上包括自然分工,社会分工,个别分工。

26、 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

27、社会分工:即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28、协作,即劳动协作,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协同劳动。 1.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29、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0、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在劳动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31、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随着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消费而消失了,但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

3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也称剥削率。

3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4、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35、资本积累:是指把M再转化为资本。其源泉,是剩余价值;其实质,就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6、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37、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M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资本积累是过程,资本积聚则是结果。

38、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通过银行、证券市场的作用使分散资本集中)。

39、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自身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40、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周而复始不间断地进行。

41、固定资本: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实物形式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们的价值则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42、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都在投入后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在产品出售后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资本家手中。

43、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4、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所耗费掉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或叫生产成本,也叫全部预付资本

45、利润:如果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那么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东西,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利润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表示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既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又歪曲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47、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所得的结果。

48、平均利润:是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分得一份剩余价值。

49、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50、超额利润:是指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部门平均利润的利润。

51、垄断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企业凭借其对资本的占有和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

52、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而规定的价格。

5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是剩余价值,所体现的是借贷资本家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4、绝对地租:是指不管租种什么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55、级差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佃较优土地而交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

56、必要产品:是指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57、剩余产品:是指劳动者生产的超过必要产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58、必要劳动:生产必要产品的劳动。

59、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

60、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61、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资本。

62、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息资本,它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63、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贷出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64、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销商品的形式互相提供的信用。

65、银行信用:是通过银行中介形成的资本借贷关系。

66、经济体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67、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68、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69、市场:是指集市、商店、交易所等一切商品交换场所和一切发生商品买卖的场合。

70、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71、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72、股票:是一种拥有一定数额股份资本并据以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

73、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它们在同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74、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75、混合联合公司:是通过混合合并实行多样化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76、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形式。

77、期货交易:是进行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的交易。

78、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79、金融寡头: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80、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有价证券的市场。

81、地产市场:是包括土地租佃和土地作为财产进行买卖而形成的市场。

82、技术市场:是以技术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83、专利权: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的权利。

84、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总称。

85、股票控制额:是指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86、垄断同盟:是参与企业为垄断生产和市场而结成的同盟。

87、准备金率:是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88、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扣除的从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时的贴现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89、独资企业:是指属单个资本家所有的企业。

90、合伙企业:是指两人以上合伙创办和直接经营的企业。

91、垄断公司:是在生产销售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垄断公司是经过自由竞争、生产集中的过程而形成的。

92、食利者阶层:是靠拥有货币资本获得利息、股息并靠“剪息票”为生的阶层。

93、股票持有者阶层:是资本家中持有股票同时控制企业、掌握公司决策大权的大股东。

94、经营者阶层: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掌握领导权力的,是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经营者。

95、领导阶层:包括政府部门和其他重要机构的上层官吏集团。掌握着重要权力,对经济生活施加重要的影响。

96、国有经济成分:是国家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简称,它是指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

97、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98、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它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99、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100、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输出和输入商品总值之比的差额。

101、关税:是对进入国境的货物征收的赋税,在现代主要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进口税。

102、非关税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政策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措施。

103、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向外国出口商品。

104、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对外支付手段。

105、汇率:是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比价。

106、浮动汇率制:是指各国政府听任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情况波动的制度。

107、资本输出: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108、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超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109、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10、购买力平价: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111、经济一体化:是从联系的紧密程度上讲的,它是指参与经济合作与联合的主体通过签订协议、建立机构而结成的经济实体。 112、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113、资本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历史过程。

114、国家所有制:就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来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所有制实质上就是全民所有制。

115、集体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

116、家庭承包经营:实行家庭承包,集体是包出单位,农户是承包单位;集体对一定量土地规定出产量和上交任务(包括农业税、集体提留),包给农户耕种;农产品收获后,农户首先要完成上交任务,剩余部分则归农户所有。

117、合作社:是劳动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 ⒌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118、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

119、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120、市场配置:就是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121、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12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123、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124、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125、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126、市场体系: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127、电子商务: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商品交易、结算等一系列商务活动的方式。

128、金融市场:指的是货币资金的自由流通,包括货币资金借贷和各种有价证券买卖。

129、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130、计划配置:就是由政府按照预定的计划,通过行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

131、直接融资:是指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

132、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

133、商品比价:指在同一时间内、在同一地点,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

134、商品差价: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⒈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135、经济增长率:是通过期末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来计算,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136、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13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13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139、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140、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关于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的构想。

141、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142、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143、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14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145、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或者: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

146、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147、国民收入: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148、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交国家,税后利润留给企业。

149、分税制:就是将不同的税种划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150、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151、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152、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153、风险报酬:就是由于要承担风险责任而获得的报酬。

154、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155、个人消费方式:是指满足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的消费活动。

156、社会消费方式:是指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而集体进行的消费活动。

157、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158、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159、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60、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162、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也就是货币供应量与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163、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164、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相关文章

  • 政治经济学课后作业
  • 09下政治经济学课后作业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关系: 2.经济规律 二.思考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说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特点和类型有哪些 1 一.名词解释 商品 价值 抽象劳动 商品经济 二.思考题 ...查看


  • 北京大学中共党史考研 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历年真题
  • 育 明 教 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共党史)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 ...查看


  • 中南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专业政治学原理真题
  • 2002年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 名词解释:(6×5'=30') 1. 政治模仿: 2.精英民主论: 3.积极国家: 4.政治表达: 5.政治信息: 6.政治不服从. 二. 简答题:(5×6'=30') 1.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2. ...查看


  •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
  •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中篇.下篇) 第8章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 价值增值.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家 ...查看


  •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李子奈
  • 第一章 绪论 参考重点: 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 第一章课后题(1.4.5)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查看


  •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考研参考书
  •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 ...查看


  • 宪法学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爱国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国家政体,是指特定 ...查看


  •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虚假序列相关: 虚假序列相关是指由于忽略了重要解释变量而导致模型出现的 序列相关性 无偏性: 所谓无偏性是指参数估计量的均值(期望)等于模型的参数值. 工具变量: .工具变量是在模型估计过程中被作为工具使用,以替代模型中与随 机误 ...查看


  •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 ...查看


  •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4
  • 2010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指导 2010年6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