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徘徊、踯躅。“深改”元年,广东交出了这样一张成绩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广东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201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来自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经济在经历令人犹疑的增速回落之后,有惊无险地跨越了不少国家和地区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跨越”,首先来自于“稳”。2014年,广东顶住了中国经济严峻下行压力。
应对挑战,广东在加快珠三角结构转型的同时,发展相对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使之成为全新增长极。
为保持合理的增速,广东在2013年推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后,又于2014年出台《关于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安排647亿元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大项目短期难见收益,这是典型的长线发展思维。与此同时,适度的微刺激又产生了即期效应。”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
2014年,广东顶住了全球经济三大振荡:美国退出QE、日元“放水”、卢布贬值。全球金融起伏动荡,广东进出口贸易举步维艰。去年一季度,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广东进出口总额一度负增长23.1%。
在国家支持外贸的相关文件公布后,广东率先出台25条地方版“稳外贸”落实举措。广东先行先试的“三个一”等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进口和发展外贸新业态成为促外贸、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最终,广东进出口额降幅收窄至1.4%,其中出口扭负为正。
2014年,广东经济“壮士断腕”,大力度压产能降能耗,在主动“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下负重前行。
2014年1至11月,广东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5%;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由正转负,同比下降0.6%。
经济质量跨上新台阶
这一“跨越”,也来自于“进”。
“稳中有进”。2014年,在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广东经济质量也跨上新台阶。
——“三驾马车”协调性增强。2014年,广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出口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地区,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6:1。
——创新驱动效应日益凸显。2014年,广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2.4%,技术自给率提高至7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全国总数一半。
“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因素已经非常明显。预计,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8%。”广东省统计局相关专家称。
“五个引领”新探索
在跨越的同时,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再次吹响了发展号角。一些长期研究广东经济的专家认为,广东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在于坚持了“五个引领”。
一是改革引领。很长一个时间段内,改革是广东的主旋律。仅2014年间,广东就取消和下放69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缩89%以上……行政审批制度、企业投资体制、商事登记制度等系列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积聚了广东发展的能量。
二是开放引领。没有开放就没有广东的今天和未来。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一直被赋予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路者的角色。
三是创新引领。在广东的发展中,创新已成重要驱动因素。华为、中兴、格力等一大批从边陲小厂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书写了“广东智造”的辉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广东还提出,未来5年投入50亿元支持大学科研能力提升,加快建设大型公共科技平台。
四是民生引领。2014年初,广东首次把“底线民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全省民生类财政支出增长11.2%。
没有“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无从落地。“民生”在今后若干年的广东发展中将会被一再提起。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说,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五是平衡引领。既要有力防止实体经济下行,又要扭住转方式调结构主线,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融合、促进,需要把握施政的智慧和艺术,寻找各项政策的“总效应平衡点”。
“稳增长和调结构,先富和共富,广东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在把握了平衡,未来的持续发展也有赖于此。”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说。(据新华社)
一旦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徘徊、踯躅。“深改”元年,广东交出了这样一张成绩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广东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201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来自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经济在经历令人犹疑的增速回落之后,有惊无险地跨越了不少国家和地区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跨越”,首先来自于“稳”。2014年,广东顶住了中国经济严峻下行压力。
应对挑战,广东在加快珠三角结构转型的同时,发展相对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使之成为全新增长极。
为保持合理的增速,广东在2013年推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后,又于2014年出台《关于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安排647亿元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大项目短期难见收益,这是典型的长线发展思维。与此同时,适度的微刺激又产生了即期效应。”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
2014年,广东顶住了全球经济三大振荡:美国退出QE、日元“放水”、卢布贬值。全球金融起伏动荡,广东进出口贸易举步维艰。去年一季度,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广东进出口总额一度负增长23.1%。
在国家支持外贸的相关文件公布后,广东率先出台25条地方版“稳外贸”落实举措。广东先行先试的“三个一”等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进口和发展外贸新业态成为促外贸、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最终,广东进出口额降幅收窄至1.4%,其中出口扭负为正。
2014年,广东经济“壮士断腕”,大力度压产能降能耗,在主动“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下负重前行。
2014年1至11月,广东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5%;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由正转负,同比下降0.6%。
经济质量跨上新台阶
这一“跨越”,也来自于“进”。
“稳中有进”。2014年,在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广东经济质量也跨上新台阶。
——“三驾马车”协调性增强。2014年,广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出口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地区,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6:1。
——创新驱动效应日益凸显。2014年,广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2.4%,技术自给率提高至7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全国总数一半。
“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因素已经非常明显。预计,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8%。”广东省统计局相关专家称。
“五个引领”新探索
在跨越的同时,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再次吹响了发展号角。一些长期研究广东经济的专家认为,广东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在于坚持了“五个引领”。
一是改革引领。很长一个时间段内,改革是广东的主旋律。仅2014年间,广东就取消和下放69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缩89%以上……行政审批制度、企业投资体制、商事登记制度等系列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积聚了广东发展的能量。
二是开放引领。没有开放就没有广东的今天和未来。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一直被赋予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路者的角色。
三是创新引领。在广东的发展中,创新已成重要驱动因素。华为、中兴、格力等一大批从边陲小厂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书写了“广东智造”的辉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广东还提出,未来5年投入50亿元支持大学科研能力提升,加快建设大型公共科技平台。
四是民生引领。2014年初,广东首次把“底线民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全省民生类财政支出增长11.2%。
没有“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无从落地。“民生”在今后若干年的广东发展中将会被一再提起。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说,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五是平衡引领。既要有力防止实体经济下行,又要扭住转方式调结构主线,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融合、促进,需要把握施政的智慧和艺术,寻找各项政策的“总效应平衡点”。
“稳增长和调结构,先富和共富,广东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在把握了平衡,未来的持续发展也有赖于此。”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