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题特训 (含答案)

高考大题特训

1.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

3(g)△H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b.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原来的15/16,则N2的转化率a1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a2a1(填“>”、“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催化氧化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值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N2(g)+2O2(g)=2NO2(g)△H=+67.7kJ/mol

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

若每9.2g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1)①(2分)bc ②(2分)12.5% (2分)>(2)①(2分)4NH3+5O2O ②(2分)ab(3)①(2分)4H2(g)+2NO2(g)=N2(g)+4H2O(g) △H=-103.9kJ/mol ②(2分)2NO2+CO32-=NO3-+NO2-+CO2

2.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I.若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Y和Z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写出铜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W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黄绿色气体

且当有28mol电子转移时,共产生9mo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若Y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

(1)Y的气态氢化物电子式为

(2)将X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是

(3)X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当电子转移0.4mol时,产生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 。

2.I.(1)第三周期,VIIA族(2)SO2、SO3(3)3Cu+2NO-3+8H+=3Cu2++2NO↑+4H2O

II.

(2)溶液变浑浊(3)6.72L

3.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即先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

”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4)4HClO4=== 2Cl2↑7O2↑+2H2O △

(1)写出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塔中,当有4.4kg CO2与足量H2完全反应,可放出热量4947 kJ,写出合

成塔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当电子转移为mol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

(4)在体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H2在500°C下发生反应。有

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温度提高到800°C,再次达平衡时,n(CH3OH)/n(CO2)比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1)2KHCO3 K2CO3+H2O+CO2↑

(2)CO2(g)+3H2(g)=CH3OH(g)+H2O(g) △H=-49.47kJ/mol

(3)CH3OH+8OH—6e-=CO2-3+6H2O; 1.2mol(4)①0.225mol/(L·min);②减小

4 .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氯化锰等,下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m管的作用是F的作

用是 。

(3)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1)已知锰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7、+6、+4、+2,写出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4)E中若装有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E中若

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5)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

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化学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

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c的目的是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

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

4.(1)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2)连通烧瓶和分液漏斗,平衡压强,使分流漏斗中液体顺利流下,防止G中溶液

倒吸到E中

(3)饱和食盐水(4)2Fe2++Cl2=2Fe3+2Cl-;溶液变蓝

(5)①探究c(Cl-)的影响;探究c(H+)的影响 ②c(H+)大小

5.近年来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N2(g)+O2(g

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T℃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与5molO2,达到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的过程中,NO的转化率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2NO(g)N2(g)+O2(g)为(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能够说明反应2NO(g)2(g)+O2(g)已达到平衡的是(填序号) 。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NO、N2、O2的浓度保持不变

c.NO分解的速率和NO生成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分解4mol NO,同时生成2 mol N2

(3)①当发动机采用稀薄燃烧时,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x,可用CxHy(烃)催化

还原NOx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2

CH4(g)+2NO2(g)=N2(g)+CO2(g)+2H2O(g) △H3=-867kJ·mol-1

△H2.

②使用催化剂可以将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2转化为

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11(1/9给分) (2)①放热 ②bc (3)① -1160 kJ·mol-1 (不写单位、“-”

扣1分) 催化剂

② 2x CO + 2NOx

2x CO2 + N2

6.已知可逆反应:Fe(s) + CO2(g)

下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 FeO(s) + CO(g),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

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再达平衡后判断(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

②充入氦气,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①从右图可知,在t1时改变了某种反应条件,反应在

t2时达到平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CO2的浓度 c.减小CO2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增加CO2的量,t4时反应又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上图画出t3- t5时间段的v逆变化曲线。

③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选填编号)。

a.v正(CO2)=v逆(CO)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使用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比例加快 6.

(1)K=[CO]

2(112345分) (2)①减小(1分) ②增大(1分)

(3)①a、d(2分)

②(1分)

③a、c(2分) 12345

7.我国《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的实施拉开了车用燃料低碳革命的大幕,一些省市正

在陆续试点与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甲醇可通过将煤的气化过程中生成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制得:CO(g)+2H2(g)= CH3OH(g)

图I、图Ⅱ是关于该反应进行情况的图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I是反应时CO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用CO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

量变化,在图Ⅱ中画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曲线b。

(3)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当温度升高时,该

平衡常数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

A.升高温度

7.(1)0.075mol/(L·min)

n(CH3OH)增大的有_________ n(CO)B.充入He气 C.再充入1molCO和2molH2 D.使用催化剂

(2)

(3)CO(g)+2H2(g (4)(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CH3OH(g);△H=—91kJ·mol-1 c(CH3OH);减小 (5)C 2c(CO) c(H2)

8.下列图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

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出的氨气应使用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_______ 做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______ 和______。

(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

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戊用装置E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戊装置

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5分)(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分);向下排空气法(1

分);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等)(1分,只要合理均给分)

(2)氧化钙或氢氧化钠(1分);浓氨水(1分)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2分);

(4)找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

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2分);

(5)4NH3+5O2 ===== 4NO+6H,2NO+O2====2NO2(1分) 2O(3分)△

9.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金属,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C的化学式D与等物质的量醋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_7,(填﹥,﹤,=)。原因是(用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__。

(2)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

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

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③已知常温下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放出46kJ热量,写出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9.(1)(2分)Na2O2 (2分) ﹥,(1分)生成的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H3COO- +H2O=CH3COOH+OH-(3分)

(2)①3NO2+H2O = 2HNO3+NO (2分)

②NO2能溶于浓硫酸中,浓硫酸不能干燥NO2 (2分)

③3 NO2(g)+ H2O(l)= 2HNO3(aq)+ NO(g) △H = - 138 kJ/mol (3分)

10.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8 molHI,480℃时反应:

2HI(g) H2(g)

+I

2(g),体系中n(HI)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反应进行至10min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0-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达平衡时,HI的转化率是

___________.

(2)480℃时,反应1/2H2(g)+1/2I2(g) 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

(3)要增大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可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字

母)。

A.增大HI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I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如图是480℃时容器中H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请在该图中画出该反应在448℃反应时HI浓度的变化曲线。

10.(1)

(3分)(2)7(3分)(3)D(3分)

(4)(3分)

Ⅰ.四种制取Cu2O的方法

(1)火法还原。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2)用葡萄糖[CH2OH(CHOH)4CHO]还原新制的Cu(OH)2。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电 11. (14分)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3)电解法。反应为2Cu + H2O === Cu2O + H2↑。则阳极产物是;

(4)最新实验研究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

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制得的Cu2O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1)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 光照 2H2O(g) 2H2(g)+O2(g);△H = +484kJ·mol-1,不同时段产生O2的量见下表: Cu2Otp

计算:

(1)前20min的反应速率 v(H2O)=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kJ。

(2)用以上四种方法制得的Cu2O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v (H2A.c、d方法制得的Cu2O催化效率相对较高

B.d方法制得的Cu2OC.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粗细、表面活性等有关

D.Cu2O催化水分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 0 20 40 60 80 100/min 11. Ⅰ(2)CH2OH(CHOH)4CHO + 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2分)(3)Cu2O (2分)

(4)4Cu(OH)2 + N2H4 2Cu2O + N2 + 6H2O (2分)

Ⅱ(1)5.0×10—5 mol·L-1 min—1 (2分)

2 [H2]2[O2]c(H2) c(O2) 2 或 2 (2分) 0.97 (2分) c(H2O)[H2O]

(2)ACD (2分,选对一个只得1分,错选一个倒扣1分,最少得0分)

高考大题特训

1.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

3(g)△H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b.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原来的15/16,则N2的转化率a1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a2a1(填“>”、“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催化氧化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值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N2(g)+2O2(g)=2NO2(g)△H=+67.7kJ/mol

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

若每9.2g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1)①(2分)bc ②(2分)12.5% (2分)>(2)①(2分)4NH3+5O2O ②(2分)ab(3)①(2分)4H2(g)+2NO2(g)=N2(g)+4H2O(g) △H=-103.9kJ/mol ②(2分)2NO2+CO32-=NO3-+NO2-+CO2

2.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I.若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Y和Z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写出铜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W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黄绿色气体

且当有28mol电子转移时,共产生9mo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若Y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

(1)Y的气态氢化物电子式为

(2)将X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是

(3)X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当电子转移0.4mol时,产生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 。

2.I.(1)第三周期,VIIA族(2)SO2、SO3(3)3Cu+2NO-3+8H+=3Cu2++2NO↑+4H2O

II.

(2)溶液变浑浊(3)6.72L

3.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即先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

”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4)4HClO4=== 2Cl2↑7O2↑+2H2O △

(1)写出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塔中,当有4.4kg CO2与足量H2完全反应,可放出热量4947 kJ,写出合

成塔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当电子转移为mol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

(4)在体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H2在500°C下发生反应。有

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温度提高到800°C,再次达平衡时,n(CH3OH)/n(CO2)比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1)2KHCO3 K2CO3+H2O+CO2↑

(2)CO2(g)+3H2(g)=CH3OH(g)+H2O(g) △H=-49.47kJ/mol

(3)CH3OH+8OH—6e-=CO2-3+6H2O; 1.2mol(4)①0.225mol/(L·min);②减小

4 .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氯化锰等,下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m管的作用是F的作

用是 。

(3)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1)已知锰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7、+6、+4、+2,写出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4)E中若装有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E中若

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5)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

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化学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

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c的目的是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

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

4.(1)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2)连通烧瓶和分液漏斗,平衡压强,使分流漏斗中液体顺利流下,防止G中溶液

倒吸到E中

(3)饱和食盐水(4)2Fe2++Cl2=2Fe3+2Cl-;溶液变蓝

(5)①探究c(Cl-)的影响;探究c(H+)的影响 ②c(H+)大小

5.近年来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N2(g)+O2(g

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T℃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与5molO2,达到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的过程中,NO的转化率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2NO(g)N2(g)+O2(g)为(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能够说明反应2NO(g)2(g)+O2(g)已达到平衡的是(填序号) 。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NO、N2、O2的浓度保持不变

c.NO分解的速率和NO生成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分解4mol NO,同时生成2 mol N2

(3)①当发动机采用稀薄燃烧时,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x,可用CxHy(烃)催化

还原NOx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2

CH4(g)+2NO2(g)=N2(g)+CO2(g)+2H2O(g) △H3=-867kJ·mol-1

△H2.

②使用催化剂可以将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2转化为

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11(1/9给分) (2)①放热 ②bc (3)① -1160 kJ·mol-1 (不写单位、“-”

扣1分) 催化剂

② 2x CO + 2NOx

2x CO2 + N2

6.已知可逆反应:Fe(s) + CO2(g)

下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 FeO(s) + CO(g),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

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再达平衡后判断(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

②充入氦气,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①从右图可知,在t1时改变了某种反应条件,反应在

t2时达到平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CO2的浓度 c.减小CO2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增加CO2的量,t4时反应又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上图画出t3- t5时间段的v逆变化曲线。

③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选填编号)。

a.v正(CO2)=v逆(CO)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使用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比例加快 6.

(1)K=[CO]

2(112345分) (2)①减小(1分) ②增大(1分)

(3)①a、d(2分)

②(1分)

③a、c(2分) 12345

7.我国《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的实施拉开了车用燃料低碳革命的大幕,一些省市正

在陆续试点与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甲醇可通过将煤的气化过程中生成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制得:CO(g)+2H2(g)= CH3OH(g)

图I、图Ⅱ是关于该反应进行情况的图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I是反应时CO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用CO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

量变化,在图Ⅱ中画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曲线b。

(3)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当温度升高时,该

平衡常数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

A.升高温度

7.(1)0.075mol/(L·min)

n(CH3OH)增大的有_________ n(CO)B.充入He气 C.再充入1molCO和2molH2 D.使用催化剂

(2)

(3)CO(g)+2H2(g (4)(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CH3OH(g);△H=—91kJ·mol-1 c(CH3OH);减小 (5)C 2c(CO) c(H2)

8.下列图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

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出的氨气应使用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_______ 做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______ 和______。

(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

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戊用装置E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戊装置

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5分)(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分);向下排空气法(1

分);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等)(1分,只要合理均给分)

(2)氧化钙或氢氧化钠(1分);浓氨水(1分)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2分);

(4)找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

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2分);

(5)4NH3+5O2 ===== 4NO+6H,2NO+O2====2NO2(1分) 2O(3分)△

9.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金属,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C的化学式D与等物质的量醋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_7,(填﹥,﹤,=)。原因是(用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__。

(2)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

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

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③已知常温下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放出46kJ热量,写出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9.(1)(2分)Na2O2 (2分) ﹥,(1分)生成的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H3COO- +H2O=CH3COOH+OH-(3分)

(2)①3NO2+H2O = 2HNO3+NO (2分)

②NO2能溶于浓硫酸中,浓硫酸不能干燥NO2 (2分)

③3 NO2(g)+ H2O(l)= 2HNO3(aq)+ NO(g) △H = - 138 kJ/mol (3分)

10.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8 molHI,480℃时反应:

2HI(g) H2(g)

+I

2(g),体系中n(HI)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反应进行至10min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0-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达平衡时,HI的转化率是

___________.

(2)480℃时,反应1/2H2(g)+1/2I2(g) 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

(3)要增大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可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字

母)。

A.增大HI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I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如图是480℃时容器中H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请在该图中画出该反应在448℃反应时HI浓度的变化曲线。

10.(1)

(3分)(2)7(3分)(3)D(3分)

(4)(3分)

Ⅰ.四种制取Cu2O的方法

(1)火法还原。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2)用葡萄糖[CH2OH(CHOH)4CHO]还原新制的Cu(OH)2。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电 11. (14分)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3)电解法。反应为2Cu + H2O === Cu2O + H2↑。则阳极产物是;

(4)最新实验研究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

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制得的Cu2O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1)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 光照 2H2O(g) 2H2(g)+O2(g);△H = +484kJ·mol-1,不同时段产生O2的量见下表: Cu2Otp

计算:

(1)前20min的反应速率 v(H2O)=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kJ。

(2)用以上四种方法制得的Cu2O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v (H2A.c、d方法制得的Cu2O催化效率相对较高

B.d方法制得的Cu2OC.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粗细、表面活性等有关

D.Cu2O催化水分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 0 20 40 60 80 100/min 11. Ⅰ(2)CH2OH(CHOH)4CHO + 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2分)(3)Cu2O (2分)

(4)4Cu(OH)2 + N2H4 2Cu2O + N2 + 6H2O (2分)

Ⅱ(1)5.0×10—5 mol·L-1 min—1 (2分)

2 [H2]2[O2]c(H2) c(O2) 2 或 2 (2分) 0.97 (2分) c(H2O)[H2O]

(2)ACD (2分,选对一个只得1分,错选一个倒扣1分,最少得0分)


相关文章

  • 2017★广西高考答案
  • 2017-06-08广西高考理综2017年试题及答案 2017-06-08广西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清晰版) 2017-06-082017年广西全国卷3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2017-06-072017广西高考文科数学试 ...查看


  • 2016年山东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及答案
  • 点击查看>>> 相关资讯: 2016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题目(漫画) 2016年全国1卷高考数学(文)试题 2016年全国卷1理科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卷1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卷1文科综合高考试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高考数学专题讲解:三角函数(二)
  • 第五部分:同角之间基本关系计算 [解题原理] [同角之间的基本关系一]: . [同角之间的基本关系二]: . [推导]:根据终边上任意点的定义得到: , : . : 根据终边上任意点的定义得到: , . [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正负]: 三角 ...查看


  • 高考物理阅卷评分标准
  • 高考物理阅卷评分标准 有关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现在将物理大题的评分细则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将要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只看公式,不看文字.这个应该是与高中物理老师对大家的要求最不相同的地方.高中物理老师要求大家平时解题要养成良好习惯,列 ...查看


  • 2016年北京卷数学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
  • 查看>>> ================================ 更多相关: 2016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题目(漫画) 2016全国卷2卷作文题目<语文学习体会> 2016年全国1卷高考数学(文)试题 ...查看


  • 2014年全国各省市各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 来源:高考网整合 2014-06-07 14:48:17 [标签:高考试题高考试题及答案] [当前105434家长在线讨论] 2014年全国各省市各科高考试题及答案开始陆续公布,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2014年全国各省市各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查看


  • 历年离子反应高考试题
  • 考点2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 (2011·全国卷I ·11)将足量CO 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2--3+2-A. K +.SiO 3 B.H +.NH +.Cl -.NO 3.Al .SO 44 +--- ...查看


  • 山西:高考网上阅卷考生答卷注意事项
  • 来源:山西晚报 文章作者:王冠兴 2012-03-07 11:06:14 今年,我省高考将首次实行网上阅卷,为了应对这一变化,3月10日11日,省招考中心和省教研室将在全省应往届高考生中组织一次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这次训练,考生一定要认真对 ...查看


  • 高考后应该做什么
  • 高考后应该做什么 1.高考估分 高考结束后,距离2015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还有一段日子.考生可在高考结束后,下载一整套2015高考真题,根据记忆重做一遍试题,进行高考估分. 估分三原则: 准确回忆核准答案在估分过程中,要盯紧试卷和答案,回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