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障碍的是( B )

A 性变态 B 焦虑 C 强迫思维 D 冠心病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障碍的是( B )

A 性变态 B 焦虑 C 愤怒 D 抑

3大部分心理问题源于( D )

A 社会对个体不公平的待遇 B 他人对个体的歪曲性评价 C 个体与他人间发生的冲突

D 个体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

4对心理测验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 心理测验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B 为使对方信任可适当夸大测验

的功能

C 在咨询范围以外可适当向来访者做出帮助 D 在咨询范围以内可适当向来访

者做出承诺

5下列关于访谈法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

A 灵活度高 B 真实度低 C 效率高 D

简单方便易操作

6个体基本资料是指来访者的( D )

A 精神状态 B 生活状态 C 身体状态 D

自然情况

7个体既往健康史资料的收集不包括( A )

A 母妊娠是否足月 B 是否活泼健康 C 是否患过某种疾病 D

是否有过心理障碍

8对一般心理问题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 问题内容虽未泛化但人格存在明显的异常 B 此类型心理紊乱的咨询效果不好

C 反应强度不太剧烈且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有近期发生而有可能持

久的特点

9对心理障碍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 问题内容泛化但心理负担不重可克服 B 行为异常但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C 初期反应剧烈但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表现为持续时间久的特

10对来访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不包括( D )

A 就业有没有挫折 B 情绪体验的描述 C 朋友的状况如何

D 最喜欢读的书籍

11对统一性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 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B 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

C 人在行为上只要是超越了均数水平,就表明精神必然是异常的

D 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客观环境一致

12 某小学老师考虑某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因素有关,打算给该学生作智力测验。该老师

的主要目的是( A )

A 做出心理诊断 B 教学研究 C 预测未来成就

D 计划医学干预

13一位来访者,对痛苦的事情做出快乐的反应,他违背了( B )

A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B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C 个性

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14一位来访者,平时用钱仔细,近来变得挥金如土,他违背了( C )

A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B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C 个性的

相对稳定性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15一个性格内向而又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失恋一周来咨询,主诉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学

习效率下降,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最可能属于( D )

A 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人格障碍

D 正常心理

16“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这种不良认知是

( A )

A 过分概括 B 追求完美 C 虚拟陈述 D 走极端

17 “一个人应该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种不良认知是( B )

A 过分概括 B 追求完美 C 虚拟陈述 D 走极端

18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会谈法

19按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划分,下列哪个不属于其划分范畴( D )

A 心理问题 B 心理障碍 C 精神病

D 神经质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咨询过程中评估问题的方法有( ABCD )

A 个案法 B 观察法 C 访谈法

D 测验法

2心理咨询中所需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 )

3访谈法的特点包括有( ABC )

A 灵活 B 真实 C 效率低 D

简单方便易操作

4生长发育资料包括来访者的( ABC )

A 生理发育 B 性发育 C 心理发育 D

胚胎发育

5学校心理诊断所需的一般资料的收集途径有( ABCD )

A 产品创作 B 来访者好友提供的信息 C 来访者的自述 D

心理测验

6个体既往健康史资料的收集包括有( CD )

A 母妊娠是否足月 B 首次遗精或月经的年龄 C 是否患过某种疾病 D

是否有过心理障碍

7下面关于一般心理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有( ABC )

A 问题内容未泛化且人格未见明显的异常 B 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不大

C 反应强度不太剧烈且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有近期发生而有可能持

久的特点

8下面关于心理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 ABD )

A 问题内容泛化且心理负担不重可克服 B 行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

常的生活

C 初期反应剧烈但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表现为持续时间久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

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指近期发生的、不可能持久的、尚未泛化的、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表现为初期反应剧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沉重心理负担,行为出现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活。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观察者的外显行为表现,如表情、语言、动作等,以及内部体验反应,并根据观察结果,研究或了解个体心理状况和活动规律,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让其叙述和追忆所要研究的心理活动的表现、性质及其原因,以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

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通过收集来访者有关的个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清来访者的心理异常表现及病理机制和原因,从而对其做出心理评估和诊断。

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依靠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的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

四、简单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学习方面。

2、情绪情感方面。

3、行为方面。

4、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

答:

根据心理学原理,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应把握三个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以上三条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失去作用或遭到破坏,就应视为异常精神活动的征兆。(1分) 简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区别。

答:1、持续时间不同2、反应强度不同3、有无泛化 4、对社会生活影响程度不同5、对心理的影响程度不同。

简述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诊断的步骤。

答:

1、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来访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来访者情绪是否泛化,与心理障碍相鉴别;

5、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简述心理障碍的诊断的步骤。

答:

1、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来访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来访者情绪是否泛化,与心理障碍相鉴别;

5、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答:第一是个体基本资料。第二是生长发育史资料。第三是既往健康史资料。第四是家庭生活背景资料。第五是学校生活背景资料。第六是社会生活史资料。第七是家族史。第八是来访者及其亲属主诉咨询的问题。第九是来访者当前的心理、行为状况资料。(每点0.5分) 一般资料收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在收集来访者本人提供的资料时,除详尽记录外,还要对当事人叙述的确实意义进行分析。

(2)在分析其他人员提供的资料时,还应分析有关人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和对当事人的态度。

(3)对当事人的活动产品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准确的鉴别和科学的推断,不要受其意识的遮掩、粉饰的影响,要注意对当事人的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

(4)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方面较全面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多方比较、印证与分析,对关键性问题应反复检查,力求客观准确。

(5)资料收集过程中,既要观测现实表现资料,又要收集当事人心理与行为产生的背景与环境资料。

(6)收集一般资料中,应建立与来访者良好的关系,讲求资料收集的技巧与具体方法。 家庭生活背景资料的收集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婴幼儿期主要由谁抚养?成长与生活的地点?

(2)入托及入园的年龄。

(3)早年家庭的经济状况。

(4)家庭的主要氛围与家庭成员作风。

(5)家庭的人际关系特点(和睦的与冲突的)。

(6)家庭的规模与结构(核心家庭与复合家庭;完整家庭与不完整家庭)。

(7)家庭成员中的个性及身心健康状况。

(8)家庭的教养方式(专制的、放任的、溺爱的、民主的)与情感。

学校生活背景资料的收集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入校的年龄与在校的表现。

(2)个人的学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喜恶的学科。

(3)与同学及老师的感情、适应学校集体生活情况。

(4)所在学校的风气及教育、教学方式。

(5)在学校期间获得的奖励和受到的处分

学校生活背景资料的收集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

(1)社交的兴趣状况及交往网、社交表现。

(2)幼年及童年时代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与社会事件。

(3)与异性交往的情况,有无恋爱史?有无失恋过?

(4)从事过哪些社会实践,曾扮演过哪些社会角色?

(5)一生中有哪些生活变迁,曾受过什么挫折与伤害?

简述心理问题诊断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指导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

常用的心理评估与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心理评估与诊断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心理测验法、问卷法等。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

答:

观察法的优点

(1)详细:观察法是观察者对被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直接进行的观察,因而,能获得较详尽的第一手诊断资料。

(2)真实: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被研究的现象很少受到“环境的干扰”。因而,观察的结果真实、可靠、更接近于现实。

(3)系统: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进行的。因而,能对观察对象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4)有效:能有效地收集非语言行为资料。观察法克服了在诊断中有些来访者可能不愿接受访谈或问卷调查,或是年龄小的来访者表达不清自己想法的弊端,可以通过公开或隐秘的观察途径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

(5)易操作:观察法除了比较严格的结构式观察外,所有观察法都是简便易行的。在观察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观察计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这种观察法对观察的时间长短和观察地点也不规定详细的规则,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观察。

简述观察法的缺点。

答:

(1)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时可能不出现所研究的现象,这样容易使咨询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对象的出现,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2)在观察条件下,由于影响被观察现象或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们又很难按相同的方式出现,因而,对被研究的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也难以验证。

(3)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影响被观察现象的因素复杂且不易控制,因而,对观察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4)观察结果容易受个人的知识经验、情绪倾向、态度、期望、心理定势等主观心理因素及观察技能的影响。

(5)观察法主要是通过直接观测被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来进行研究的,它往往仅能很好地说明“现象”,而不能很好地解释“机制”和“规律”。因而,由观察法发现或收集到的问题还需用其它方法作进一步诊断。

运用观察法的要求有哪些?

答:

心理诊断中的观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应遵循下列要求:

1.观察者应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在青少年心理问题诊断中,观察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是获得良好观察结果的保证;其次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能力强的观察者能敏感地捕捉到对诊断有价值的信息,能从别人熟视无睹的事件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与线索。

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决定着观察结果的真实程度。

3.尽量避免主观心理效应的不良影响: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相互影响,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客观性。

4.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观察的目的在于透过观察到的现象,探讨形成这种现象的机制与原因。因而,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仅要说明它是什么状况,还要揭示其“机制”。

简述访谈法的优点。

答:

(1)灵活性大。访谈法与问卷法等其它调查法相比,灵活性大,尤其是在非标准化访谈中更显优势,从而可以获得较深的、可信的诊断信息。

(2)回答率高。谈话者能及时解释来访者不明白的问题,因而可确保有较高的回答率。

(3)能有效的控制调查环境。谈话者能面对来访者,能有效选择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访谈。同时也能有效杜绝他人代答的现象,也能够详细询问来访者,以期得到详细、明确的答案。

(4)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在那些需自由回答的项目上,谈话者可以广泛地与来访者交换意见。

(5)所得资料真实。因为谈话的资料属谈话者亲自收集来的,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因此真实性更高。

(6)可解除来访者的顾虑。面对面的谈话可帮助来访者解除对调查的心理顾虑和误会,从而得到真实回答,提高获得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访谈法不受来访者的书面文字能力限制,从而适合于调查广泛的对象,包括低年龄儿童和没有文化的人。

(8)访谈法是调查方法中最亲切、最深入的方式,适合于收集与人有关的态度、意见、观点、事实等方面的资料。

简述访谈法的缺点。

答:

(1)访谈法所需的时间长、耗费个人精力多。访谈法是一人对一人的,效率低且费时长,而时间越长则越消耗谈话者个人精力。

(2)对谈话结果难以作出定量分析。特别是在自由回答的项目上,答案多种多样,可比性较差,难以用定量分析手段。

(3)所得资料可能是庞杂的。可能有很多谈话的内容对诊断是毫无价值的,因而,在青少年心理问题诊断中需要咨询者掌握谈话技巧。

(4)访谈法对谈话者的资格、态度、才学、谈话技巧要求较高。

(5)访谈法易使来访者产生“警戒心理”,不易收集到难于或羞于启齿的问题。

(6)访谈法不适合于对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人,或者说访谈法受到来访者个人口语能力的限制。

简述访谈法的过程。

答:对于标准化的访谈法来说,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制定谈话的计划

其内容包含确立访谈的目的、确定访谈的主题和内容、确定访谈的方式、编写提问的措词说明、确定必要的备用方案、确定对回答的记录方法、确定访谈工作进程。

2.准备访谈需用的工具:根据目的和需要准备供谈话使用的表格、提纲、摄像机或录音机等。

3.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取得谈话成功的保障。

4.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问。

5.有效记录谈话内容:谈话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来访者的回答情况、谈话的气氛及出现的问题,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及谈话者的评价等。

使用心理测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既要重视心理测验的价值,又不能过分迷信心理测验,肆意夸大心理测验的功用。

(2)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测验滥用

(3)作一名合格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

(4)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5)应慎重的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如何看待心理测验的结果?

答:我们在心理诊断中,为保证心理测验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应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具体应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由于心理测验测的是典型的行为模式,它并没有穷尽所有的有关心理行为,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出来的只是一种心理机能,这种机能要受一些条件限制与干扰,因而,不能机械绝对按测验结果来分析某种心理特点,而要留有余地。

第二,正确对待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心理测验测到的大多是过去或当前表现出来的较稳定心理特点,但不能据此全然断定未来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智能发展与个性形成时期,心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而,不能凭一次测验而定论。

第三,由于每种心理测验的制定所依据的理论不同,每类心理测验所测量的具体心理特质也有所不同。因而,不能把某种测验的结果看成是对要测量的心理现象的全部描述与评定,它仅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为了对这种心理现象有全面的认识,还应于同类中的其它测验结合来进行评定。

第四,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仅要依据来访者的测验结果,还要依据测验中的相关表现,以便对来访者某种心理状况作系统的分析。

第五,在分析测验结果时要慎重行事,要考虑到对来访者及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标签作用。由于心理测验结果常涉及个人的隐私,因而,测验结果一般不向来访者本人公布,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应该是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及对测验结果的正确认识。

第六,对于结构复杂的心理测验,不仅应从总体上分析测验结果,还要分析所测验的不同心理特质,从各个心理特质之间的联系来解释测验结果。

五、论述题:

详细说明心理辅导中需要收集的资料内容。

答题要点:

第一是个体基本资料。

第二是生长发育史资料。

第三是既往健康史资料。

第四是家庭生活背景资料。

第五是学校生活背景资料。

第六是社会生活史资料。

第七是家族史。

第八是来访者及其亲属主诉咨询的问题。

第九是来访者当前的心理、行为状况资料。

六、案例分析:

1 萍萍,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经常撒谎,不对母亲说真话,讨厌母亲,与母亲无情感沟通,不愿接受母亲的管教;害怕回家,不愿看见她母亲。为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很痛苦。萍萍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小时候母亲很爱她,对她期望值过高,要求极严,小学五年级因为与同学外出游玩回家晚,被母亲打骂,并找到同学威胁她们以后不准约她女儿出去玩;以后再没有同学与萍萍玩。萍萍觉得孤独无助,内向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一蹶不振。母亲的打骂也越来越多。

1、这个案例反应出什么问题?

2、如何辅导?

3、您对这类问题如何看待?

答:

1、 心理诊断:亲子关系问题

2、辅导要点:第一阶段以理性情绪疗法为主,以改变母女双方对待对方的态度;第二阶段以行为疗法为主,萍萍和母亲一起制定各自的行为目标,控制自己不良行为,做计划,并记录自己评价。

3、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代沟”问题,如果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与子女缺乏适当的沟通,“代沟”问题就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相互之间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必须通过沟通等手段让代与代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和相处的和谐。需注意:(1)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生命体来看待。(2)家长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并学会欣赏孩子。(3)家长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跨越代沟,化解代沟,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间持久不断的相互关爱、理解与合作。这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必须付出真心真情,配之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学会平等真诚沟通,学会热爱生活,才能跨越代沟,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

2 有一个叫宁静的小姑娘,11岁,上小学五年级。她的父母小学文化,是下岗工人,靠收破烂为生,日子过得较为艰难。但是爸爸妈妈全力支持女儿读书,希望她将来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小静也很争气,聪明乖巧,勤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回家吃完饭就做作业,从不舍得花时间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六年级时,成绩略有退步。小静想,眼看要升初中了,课程将越来越多,再不加把劲恐怕要掉队,怎么对得起父母?于是小静天天开夜车,课外活动也用来读书,分秒必争。一个学期下来,小静身心非常疲惫,脸色苍白,视力减退,一看书就头痛,上课时头脑发胀,注意力难以集中,晚上睡觉也经常烦躁、失眠。

1、宁静同学究竟怎么了?

2、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答题要点:

1、宁静同学的这些症状都是学习疲劳的一种体现。那么学习疲劳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学习疲劳时持续过度的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的倦怠,它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疲劳大致可以分为学习生理疲劳和学习心理疲劳两大类。但事实上二者密切相关,难以截然区分。学习生理疲劳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是因为长期学习导致大脑皮

层细胞产生强烈兴奋,消耗大量能量,致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疲劳。学习生理疲劳的表现主要为:视力减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失眠等。而学习心理疲劳是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其心理需要,因而难以形成学习者的积极态度所致。学习心理疲劳是一种主观上的疲劳,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厌倦感,学习热情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活动效率低等。

从小静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希望小静将来可以出人头地,而小静为了圆父母的大学梦,发奋读书,本来无可非议,但是过于强调目的,要求过高,不懂得科学用脑,误认为学习越多,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因此一味蛮干,日夜苦战,长此发展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损害其身心。

为此,我们为家长提出几点咨询意见:

1、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每天学习的任务已经很繁重,再加班加点,很容易超过其承受力,结果导致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合理的休息、睡眠来恢复其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还要增加营养,如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调节脑力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期望不要过度。特别是对学习本来就紧张、认真、自觉的孩子,父母除了确保孩子的休息、睡眠和营养之外,根据其爱好,引导他参加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打球等,减轻学习负担,使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健康成长。

3、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注意对孩子挫折承受力,情绪自控力,人际协调能力等的培养,不要只盯住学习成绩不放。

4、训练呼吸方法,减轻脑力疲劳。 采用腹式深呼吸法对减轻小学生的脑力疲劳有益。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障碍的是( B )

A 性变态 B 焦虑 C 强迫思维 D 冠心病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障碍的是( B )

A 性变态 B 焦虑 C 愤怒 D 抑

3大部分心理问题源于( D )

A 社会对个体不公平的待遇 B 他人对个体的歪曲性评价 C 个体与他人间发生的冲突

D 个体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

4对心理测验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 心理测验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B 为使对方信任可适当夸大测验

的功能

C 在咨询范围以外可适当向来访者做出帮助 D 在咨询范围以内可适当向来访

者做出承诺

5下列关于访谈法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

A 灵活度高 B 真实度低 C 效率高 D

简单方便易操作

6个体基本资料是指来访者的( D )

A 精神状态 B 生活状态 C 身体状态 D

自然情况

7个体既往健康史资料的收集不包括( A )

A 母妊娠是否足月 B 是否活泼健康 C 是否患过某种疾病 D

是否有过心理障碍

8对一般心理问题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 问题内容虽未泛化但人格存在明显的异常 B 此类型心理紊乱的咨询效果不好

C 反应强度不太剧烈且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有近期发生而有可能持

久的特点

9对心理障碍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 问题内容泛化但心理负担不重可克服 B 行为异常但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C 初期反应剧烈但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表现为持续时间久的特

10对来访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不包括( D )

A 就业有没有挫折 B 情绪体验的描述 C 朋友的状况如何

D 最喜欢读的书籍

11对统一性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 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B 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

C 人在行为上只要是超越了均数水平,就表明精神必然是异常的

D 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客观环境一致

12 某小学老师考虑某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因素有关,打算给该学生作智力测验。该老师

的主要目的是( A )

A 做出心理诊断 B 教学研究 C 预测未来成就

D 计划医学干预

13一位来访者,对痛苦的事情做出快乐的反应,他违背了( B )

A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B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C 个性

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14一位来访者,平时用钱仔细,近来变得挥金如土,他违背了( C )

A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B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C 个性的

相对稳定性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15一个性格内向而又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失恋一周来咨询,主诉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学

习效率下降,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最可能属于( D )

A 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人格障碍

D 正常心理

16“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这种不良认知是

( A )

A 过分概括 B 追求完美 C 虚拟陈述 D 走极端

17 “一个人应该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种不良认知是( B )

A 过分概括 B 追求完美 C 虚拟陈述 D 走极端

18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会谈法

19按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划分,下列哪个不属于其划分范畴( D )

A 心理问题 B 心理障碍 C 精神病

D 神经质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咨询过程中评估问题的方法有( ABCD )

A 个案法 B 观察法 C 访谈法

D 测验法

2心理咨询中所需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 )

3访谈法的特点包括有( ABC )

A 灵活 B 真实 C 效率低 D

简单方便易操作

4生长发育资料包括来访者的( ABC )

A 生理发育 B 性发育 C 心理发育 D

胚胎发育

5学校心理诊断所需的一般资料的收集途径有( ABCD )

A 产品创作 B 来访者好友提供的信息 C 来访者的自述 D

心理测验

6个体既往健康史资料的收集包括有( CD )

A 母妊娠是否足月 B 首次遗精或月经的年龄 C 是否患过某种疾病 D

是否有过心理障碍

7下面关于一般心理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有( ABC )

A 问题内容未泛化且人格未见明显的异常 B 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不大

C 反应强度不太剧烈且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有近期发生而有可能持

久的特点

8下面关于心理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 ABD )

A 问题内容泛化且心理负担不重可克服 B 行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

常的生活

C 初期反应剧烈但思维保持着逻辑性 D 时间性质表现为持续时间久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

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指近期发生的、不可能持久的、尚未泛化的、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表现为初期反应剧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沉重心理负担,行为出现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活。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观察者的外显行为表现,如表情、语言、动作等,以及内部体验反应,并根据观察结果,研究或了解个体心理状况和活动规律,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让其叙述和追忆所要研究的心理活动的表现、性质及其原因,以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

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通过收集来访者有关的个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清来访者的心理异常表现及病理机制和原因,从而对其做出心理评估和诊断。

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依靠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的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

四、简单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学习方面。

2、情绪情感方面。

3、行为方面。

4、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

答:

根据心理学原理,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应把握三个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以上三条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失去作用或遭到破坏,就应视为异常精神活动的征兆。(1分) 简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区别。

答:1、持续时间不同2、反应强度不同3、有无泛化 4、对社会生活影响程度不同5、对心理的影响程度不同。

简述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诊断的步骤。

答:

1、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来访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来访者情绪是否泛化,与心理障碍相鉴别;

5、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简述心理障碍的诊断的步骤。

答:

1、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来访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来访者情绪是否泛化,与心理障碍相鉴别;

5、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答:第一是个体基本资料。第二是生长发育史资料。第三是既往健康史资料。第四是家庭生活背景资料。第五是学校生活背景资料。第六是社会生活史资料。第七是家族史。第八是来访者及其亲属主诉咨询的问题。第九是来访者当前的心理、行为状况资料。(每点0.5分) 一般资料收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在收集来访者本人提供的资料时,除详尽记录外,还要对当事人叙述的确实意义进行分析。

(2)在分析其他人员提供的资料时,还应分析有关人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和对当事人的态度。

(3)对当事人的活动产品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准确的鉴别和科学的推断,不要受其意识的遮掩、粉饰的影响,要注意对当事人的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

(4)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方面较全面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多方比较、印证与分析,对关键性问题应反复检查,力求客观准确。

(5)资料收集过程中,既要观测现实表现资料,又要收集当事人心理与行为产生的背景与环境资料。

(6)收集一般资料中,应建立与来访者良好的关系,讲求资料收集的技巧与具体方法。 家庭生活背景资料的收集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婴幼儿期主要由谁抚养?成长与生活的地点?

(2)入托及入园的年龄。

(3)早年家庭的经济状况。

(4)家庭的主要氛围与家庭成员作风。

(5)家庭的人际关系特点(和睦的与冲突的)。

(6)家庭的规模与结构(核心家庭与复合家庭;完整家庭与不完整家庭)。

(7)家庭成员中的个性及身心健康状况。

(8)家庭的教养方式(专制的、放任的、溺爱的、民主的)与情感。

学校生活背景资料的收集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入校的年龄与在校的表现。

(2)个人的学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喜恶的学科。

(3)与同学及老师的感情、适应学校集体生活情况。

(4)所在学校的风气及教育、教学方式。

(5)在学校期间获得的奖励和受到的处分

学校生活背景资料的收集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

(1)社交的兴趣状况及交往网、社交表现。

(2)幼年及童年时代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与社会事件。

(3)与异性交往的情况,有无恋爱史?有无失恋过?

(4)从事过哪些社会实践,曾扮演过哪些社会角色?

(5)一生中有哪些生活变迁,曾受过什么挫折与伤害?

简述心理问题诊断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指导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

常用的心理评估与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心理评估与诊断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心理测验法、问卷法等。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

答:

观察法的优点

(1)详细:观察法是观察者对被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直接进行的观察,因而,能获得较详尽的第一手诊断资料。

(2)真实: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被研究的现象很少受到“环境的干扰”。因而,观察的结果真实、可靠、更接近于现实。

(3)系统: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进行的。因而,能对观察对象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4)有效:能有效地收集非语言行为资料。观察法克服了在诊断中有些来访者可能不愿接受访谈或问卷调查,或是年龄小的来访者表达不清自己想法的弊端,可以通过公开或隐秘的观察途径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

(5)易操作:观察法除了比较严格的结构式观察外,所有观察法都是简便易行的。在观察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观察计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这种观察法对观察的时间长短和观察地点也不规定详细的规则,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观察。

简述观察法的缺点。

答:

(1)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时可能不出现所研究的现象,这样容易使咨询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对象的出现,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2)在观察条件下,由于影响被观察现象或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们又很难按相同的方式出现,因而,对被研究的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也难以验证。

(3)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影响被观察现象的因素复杂且不易控制,因而,对观察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4)观察结果容易受个人的知识经验、情绪倾向、态度、期望、心理定势等主观心理因素及观察技能的影响。

(5)观察法主要是通过直接观测被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来进行研究的,它往往仅能很好地说明“现象”,而不能很好地解释“机制”和“规律”。因而,由观察法发现或收集到的问题还需用其它方法作进一步诊断。

运用观察法的要求有哪些?

答:

心理诊断中的观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应遵循下列要求:

1.观察者应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在青少年心理问题诊断中,观察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是获得良好观察结果的保证;其次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能力强的观察者能敏感地捕捉到对诊断有价值的信息,能从别人熟视无睹的事件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与线索。

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决定着观察结果的真实程度。

3.尽量避免主观心理效应的不良影响: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相互影响,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客观性。

4.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观察的目的在于透过观察到的现象,探讨形成这种现象的机制与原因。因而,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仅要说明它是什么状况,还要揭示其“机制”。

简述访谈法的优点。

答:

(1)灵活性大。访谈法与问卷法等其它调查法相比,灵活性大,尤其是在非标准化访谈中更显优势,从而可以获得较深的、可信的诊断信息。

(2)回答率高。谈话者能及时解释来访者不明白的问题,因而可确保有较高的回答率。

(3)能有效的控制调查环境。谈话者能面对来访者,能有效选择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访谈。同时也能有效杜绝他人代答的现象,也能够详细询问来访者,以期得到详细、明确的答案。

(4)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在那些需自由回答的项目上,谈话者可以广泛地与来访者交换意见。

(5)所得资料真实。因为谈话的资料属谈话者亲自收集来的,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因此真实性更高。

(6)可解除来访者的顾虑。面对面的谈话可帮助来访者解除对调查的心理顾虑和误会,从而得到真实回答,提高获得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访谈法不受来访者的书面文字能力限制,从而适合于调查广泛的对象,包括低年龄儿童和没有文化的人。

(8)访谈法是调查方法中最亲切、最深入的方式,适合于收集与人有关的态度、意见、观点、事实等方面的资料。

简述访谈法的缺点。

答:

(1)访谈法所需的时间长、耗费个人精力多。访谈法是一人对一人的,效率低且费时长,而时间越长则越消耗谈话者个人精力。

(2)对谈话结果难以作出定量分析。特别是在自由回答的项目上,答案多种多样,可比性较差,难以用定量分析手段。

(3)所得资料可能是庞杂的。可能有很多谈话的内容对诊断是毫无价值的,因而,在青少年心理问题诊断中需要咨询者掌握谈话技巧。

(4)访谈法对谈话者的资格、态度、才学、谈话技巧要求较高。

(5)访谈法易使来访者产生“警戒心理”,不易收集到难于或羞于启齿的问题。

(6)访谈法不适合于对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人,或者说访谈法受到来访者个人口语能力的限制。

简述访谈法的过程。

答:对于标准化的访谈法来说,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制定谈话的计划

其内容包含确立访谈的目的、确定访谈的主题和内容、确定访谈的方式、编写提问的措词说明、确定必要的备用方案、确定对回答的记录方法、确定访谈工作进程。

2.准备访谈需用的工具:根据目的和需要准备供谈话使用的表格、提纲、摄像机或录音机等。

3.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取得谈话成功的保障。

4.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问。

5.有效记录谈话内容:谈话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来访者的回答情况、谈话的气氛及出现的问题,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及谈话者的评价等。

使用心理测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既要重视心理测验的价值,又不能过分迷信心理测验,肆意夸大心理测验的功用。

(2)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测验滥用

(3)作一名合格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

(4)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5)应慎重的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如何看待心理测验的结果?

答:我们在心理诊断中,为保证心理测验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应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具体应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由于心理测验测的是典型的行为模式,它并没有穷尽所有的有关心理行为,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出来的只是一种心理机能,这种机能要受一些条件限制与干扰,因而,不能机械绝对按测验结果来分析某种心理特点,而要留有余地。

第二,正确对待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心理测验测到的大多是过去或当前表现出来的较稳定心理特点,但不能据此全然断定未来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智能发展与个性形成时期,心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而,不能凭一次测验而定论。

第三,由于每种心理测验的制定所依据的理论不同,每类心理测验所测量的具体心理特质也有所不同。因而,不能把某种测验的结果看成是对要测量的心理现象的全部描述与评定,它仅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为了对这种心理现象有全面的认识,还应于同类中的其它测验结合来进行评定。

第四,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仅要依据来访者的测验结果,还要依据测验中的相关表现,以便对来访者某种心理状况作系统的分析。

第五,在分析测验结果时要慎重行事,要考虑到对来访者及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标签作用。由于心理测验结果常涉及个人的隐私,因而,测验结果一般不向来访者本人公布,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应该是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及对测验结果的正确认识。

第六,对于结构复杂的心理测验,不仅应从总体上分析测验结果,还要分析所测验的不同心理特质,从各个心理特质之间的联系来解释测验结果。

五、论述题:

详细说明心理辅导中需要收集的资料内容。

答题要点:

第一是个体基本资料。

第二是生长发育史资料。

第三是既往健康史资料。

第四是家庭生活背景资料。

第五是学校生活背景资料。

第六是社会生活史资料。

第七是家族史。

第八是来访者及其亲属主诉咨询的问题。

第九是来访者当前的心理、行为状况资料。

六、案例分析:

1 萍萍,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经常撒谎,不对母亲说真话,讨厌母亲,与母亲无情感沟通,不愿接受母亲的管教;害怕回家,不愿看见她母亲。为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很痛苦。萍萍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小时候母亲很爱她,对她期望值过高,要求极严,小学五年级因为与同学外出游玩回家晚,被母亲打骂,并找到同学威胁她们以后不准约她女儿出去玩;以后再没有同学与萍萍玩。萍萍觉得孤独无助,内向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一蹶不振。母亲的打骂也越来越多。

1、这个案例反应出什么问题?

2、如何辅导?

3、您对这类问题如何看待?

答:

1、 心理诊断:亲子关系问题

2、辅导要点:第一阶段以理性情绪疗法为主,以改变母女双方对待对方的态度;第二阶段以行为疗法为主,萍萍和母亲一起制定各自的行为目标,控制自己不良行为,做计划,并记录自己评价。

3、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代沟”问题,如果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与子女缺乏适当的沟通,“代沟”问题就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相互之间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必须通过沟通等手段让代与代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和相处的和谐。需注意:(1)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生命体来看待。(2)家长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并学会欣赏孩子。(3)家长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跨越代沟,化解代沟,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间持久不断的相互关爱、理解与合作。这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必须付出真心真情,配之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学会平等真诚沟通,学会热爱生活,才能跨越代沟,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

2 有一个叫宁静的小姑娘,11岁,上小学五年级。她的父母小学文化,是下岗工人,靠收破烂为生,日子过得较为艰难。但是爸爸妈妈全力支持女儿读书,希望她将来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小静也很争气,聪明乖巧,勤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回家吃完饭就做作业,从不舍得花时间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六年级时,成绩略有退步。小静想,眼看要升初中了,课程将越来越多,再不加把劲恐怕要掉队,怎么对得起父母?于是小静天天开夜车,课外活动也用来读书,分秒必争。一个学期下来,小静身心非常疲惫,脸色苍白,视力减退,一看书就头痛,上课时头脑发胀,注意力难以集中,晚上睡觉也经常烦躁、失眠。

1、宁静同学究竟怎么了?

2、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答题要点:

1、宁静同学的这些症状都是学习疲劳的一种体现。那么学习疲劳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学习疲劳时持续过度的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的倦怠,它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疲劳大致可以分为学习生理疲劳和学习心理疲劳两大类。但事实上二者密切相关,难以截然区分。学习生理疲劳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是因为长期学习导致大脑皮

层细胞产生强烈兴奋,消耗大量能量,致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疲劳。学习生理疲劳的表现主要为:视力减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失眠等。而学习心理疲劳是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其心理需要,因而难以形成学习者的积极态度所致。学习心理疲劳是一种主观上的疲劳,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厌倦感,学习热情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活动效率低等。

从小静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希望小静将来可以出人头地,而小静为了圆父母的大学梦,发奋读书,本来无可非议,但是过于强调目的,要求过高,不懂得科学用脑,误认为学习越多,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因此一味蛮干,日夜苦战,长此发展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损害其身心。

为此,我们为家长提出几点咨询意见:

1、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每天学习的任务已经很繁重,再加班加点,很容易超过其承受力,结果导致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合理的休息、睡眠来恢复其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还要增加营养,如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调节脑力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期望不要过度。特别是对学习本来就紧张、认真、自觉的孩子,父母除了确保孩子的休息、睡眠和营养之外,根据其爱好,引导他参加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打球等,减轻学习负担,使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健康成长。

3、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注意对孩子挫折承受力,情绪自控力,人际协调能力等的培养,不要只盯住学习成绩不放。

4、训练呼吸方法,减轻脑力疲劳。 采用腹式深呼吸法对减轻小学生的脑力疲劳有益。


相关文章

  • 心理咨询师培训大纲
  • 心理咨询师培训大纲 (二级)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一.教学目标: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入门课" ...查看


  • 心理诊断技能习题
  •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精神病性描述限定的范围不包括(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2. 心理冲突的特点是(常形一般是心理生理障碍) 3. 神经症的正确评分是(尽量避免某些社交场合者为2分) 4. 关于神经症与器质性疾 ...查看


  • 心理咨询师三级诊断习题
  • 三级试题:心理诊断技能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初诊接待中,工作人员应有的仪态是( ) . A .坐姿端正.服饰入时.表情热情.视线不离开求助者 B .坐姿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c .坐姿随意.服饰入时.表情热情 ...查看


  • 护理导论自考简答题及答案复习
  • 1. 简述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①角色行为冲突②角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护理学中的应 色行为强化③角色行为缺如④角色行为异常⑤角色行为消退] 用意义.[有助于护士了解人生命全过程的心社会发展 简述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内容. ...查看


  • 建立四人学习小组
  • 我引导本班学生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作用,首先建立四人学习小组. 课堂上老师引导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把学生按前后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并推选数学学得较好的为小组长,课堂上每遇到难理解的问题时,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组长负责本组同学掌握为止.力求更 ...查看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考试复习题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考试复习题(二)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考试复习题 医药 2008-11-01 14:29:14 阅读2253 评论8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年11月8日,妻要参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考试,让我在网上帮她找些资料,我只好奉命.上午花了 ...查看


  • 全科医师复习题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考试复习题 医药 2008-11-01 14:29:14 阅读3533 评论9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年11月8日,妻要参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考试,让我在网上帮她找些资料,我只好奉命.上午花了不少时间收集整理,为方便您或大家, ...查看


  • 三级心理咨询复习指导
  • 三级心理咨询复习指导 一.心理诊断技能 (1)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 心理资讯室面积一般十平方米左右为宜,一切配备都应该服从于咨询,不能起干扰 作用. ◆ 保密原则:需要保密的内容:保密例外: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 保密的内容有:心理 ...查看


  •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复习题
  • 科目:精神障碍护理学 1.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