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综合学术论坛大舞台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王月磊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23001)

摘要:关于如何振兴中国家具的讨论很多,意见各不相同。本文从国内家具设计的一些现状谈起,并结合中西文化对比与融合的理论,探讨了中国家具应坚持何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家具;家具设计;家具创新中国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成绩,不仅是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载体,也深深影响着世界近代以来的的家具设计。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欧洲家具吸收了很多明式家具的工艺和设计元素。我国直到民国时期家具设计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但解放后由于物资缺乏,当时经常是一种风格风靡全国,而且是各民族地区风格的的家具轮番占据老百姓的生活,而且当时的人们也以拥有一套西式家具为荣。到今天我国家具产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主要以出口加工和模仿为主,金融危机使得外向型的家具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树立中国家具的形象问题。但中西文化的差异且当前西方文化更占上风的情形下,中国家具如何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学为体

从“五四”时期,中国学者就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势不可挡,而是纠结于“孰为体用”的问题上,最本能的反应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我们到米兰设计周、科隆国际家具展这些荟萃世界家具的最高成就的展览时却很难找到可简单模仿的东西。因为我们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科学和技术,但我们民族文化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是不可能为西方文明所取代的。例如我们接受了西方现代公寓的居住形态,但是却依然保留着中餐的饮食习惯,多数中国人认为西方的分餐制同时也会疏远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所以中国人更喜欢用圆桌进餐。因此我们只能在保留中国传统家具的审美观和内化与传统家具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科技和生产组织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1.兼收并蓄

中西文化在根源上是殊途同归的,都注重社会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关怀人的情感及道德等。在表现形式上西方更注重个性与独立、自由与平等,而中国更注重人情世故和等级伦理。例如西方的客厅陈设是能够充分体现人人平等和其乐融融的气愤的,中国传统家具却更讲究“格物致知”,注重君臣、主客、长幼和男女等的尊卑次序。在现代注重平等自由的西方文明是国际共识,在必须与世界交融的现代社会,中国人也愿意接受。在家具形制上保留中国传统的人情观,再融合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正是现代中国人需要的,也是世界的。[2]

2.适应工业生产模式

许多企业一提到中式家具,就想到选用上等木料。实际上家具作为一个产业是不能回避工业化的,传统家具要想适应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简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从而实现快速、低成本生产。在把握传统家具内在的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并不是盲目的删除。当然这也必然带来结构和材料的调整,保留传统家具浑然天成的品质又适合部件的标准化、可拆装等要求。传统家具的材料昂贵且不可再生,尽管息料如金,但终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新材料的引入同样也能给传统家具带来新鲜的感觉。

3.人性化设计

中国的传统家具的设计方向和其体现的精神价值是都是文人主导的,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格调和社会理想,往往注重礼仪和教化,而不太注重个性需求的满足,颇有“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例如明家具讲究“正襟危坐”,椅子的形态使坐者必须保持端庄的仪态,舒适性不足是明家具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传统家具的舒适性改造也是创新的途径之一。[3]

二、西学为体

这种观点基于传统家具已经彻底退出现代生活的事实而产生的,全球一体化使得我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文明,习惯于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西方设计师对中国的传统家具设计元素的借鉴和吸收重新让国内设计师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设计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的家具产品,市场反应也不错。但这种繁荣局面的背后还是存在弊端的,那就是西方设计师是在本民族文化结构内,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引入中国元素,因此他们的生命力是持久的。而我们的作品并未充分理解西方家具文化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一种新“样式”,有其表却无其里。

虽然传统家具文化以某种样式呈现出来,但我们却不能把形式等同于文化,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一堆元素和符号。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不会变,但其内容却会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若把文化固化为形式,也就意味着文化的灭亡。

三、创新为本

无论是西方的现代设计还是传统家具都是已有的成果,模仿哪一个都不是创新。一个是别人的,一个是前人的,可以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但一种文化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取代,也不能静止在某个时间点上,中国家具的未来还在于创造新的成绩。那就是我们要充分研究本民族的生存样式,以及这种生存样式下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根据需求独立创造。日本设计师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无论是从西方还是东方的家具样式中都找不到相似的样式,整合了西方的胶合板、热弯成型工艺、金属连接件和模块化设计等理念,但却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禅”的思想。

结语

现阶段来描绘中国家具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争论“孰为体用”的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关注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中国传统家具自然会确立自己的地位。

注释:

[1]刘文金.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 [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07:24.

[2]胡中艳,曹阳.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继承与发展 [J].包装 工程,2009,(01):158-160.

[3]陈国成.新中式家具设计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J].家具与 室内装饰,2010,(02):26-28.作者简介:

王月磊,山东临沂人,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主要研究产品设计及理论。

251

综合学术论坛大舞台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王月磊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23001)

摘要:关于如何振兴中国家具的讨论很多,意见各不相同。本文从国内家具设计的一些现状谈起,并结合中西文化对比与融合的理论,探讨了中国家具应坚持何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家具;家具设计;家具创新中国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成绩,不仅是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载体,也深深影响着世界近代以来的的家具设计。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欧洲家具吸收了很多明式家具的工艺和设计元素。我国直到民国时期家具设计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但解放后由于物资缺乏,当时经常是一种风格风靡全国,而且是各民族地区风格的的家具轮番占据老百姓的生活,而且当时的人们也以拥有一套西式家具为荣。到今天我国家具产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主要以出口加工和模仿为主,金融危机使得外向型的家具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树立中国家具的形象问题。但中西文化的差异且当前西方文化更占上风的情形下,中国家具如何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学为体

从“五四”时期,中国学者就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势不可挡,而是纠结于“孰为体用”的问题上,最本能的反应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我们到米兰设计周、科隆国际家具展这些荟萃世界家具的最高成就的展览时却很难找到可简单模仿的东西。因为我们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科学和技术,但我们民族文化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是不可能为西方文明所取代的。例如我们接受了西方现代公寓的居住形态,但是却依然保留着中餐的饮食习惯,多数中国人认为西方的分餐制同时也会疏远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所以中国人更喜欢用圆桌进餐。因此我们只能在保留中国传统家具的审美观和内化与传统家具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科技和生产组织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1.兼收并蓄

中西文化在根源上是殊途同归的,都注重社会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关怀人的情感及道德等。在表现形式上西方更注重个性与独立、自由与平等,而中国更注重人情世故和等级伦理。例如西方的客厅陈设是能够充分体现人人平等和其乐融融的气愤的,中国传统家具却更讲究“格物致知”,注重君臣、主客、长幼和男女等的尊卑次序。在现代注重平等自由的西方文明是国际共识,在必须与世界交融的现代社会,中国人也愿意接受。在家具形制上保留中国传统的人情观,再融合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正是现代中国人需要的,也是世界的。[2]

2.适应工业生产模式

许多企业一提到中式家具,就想到选用上等木料。实际上家具作为一个产业是不能回避工业化的,传统家具要想适应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简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从而实现快速、低成本生产。在把握传统家具内在的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并不是盲目的删除。当然这也必然带来结构和材料的调整,保留传统家具浑然天成的品质又适合部件的标准化、可拆装等要求。传统家具的材料昂贵且不可再生,尽管息料如金,但终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新材料的引入同样也能给传统家具带来新鲜的感觉。

3.人性化设计

中国的传统家具的设计方向和其体现的精神价值是都是文人主导的,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格调和社会理想,往往注重礼仪和教化,而不太注重个性需求的满足,颇有“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例如明家具讲究“正襟危坐”,椅子的形态使坐者必须保持端庄的仪态,舒适性不足是明家具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传统家具的舒适性改造也是创新的途径之一。[3]

二、西学为体

这种观点基于传统家具已经彻底退出现代生活的事实而产生的,全球一体化使得我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文明,习惯于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西方设计师对中国的传统家具设计元素的借鉴和吸收重新让国内设计师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设计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的家具产品,市场反应也不错。但这种繁荣局面的背后还是存在弊端的,那就是西方设计师是在本民族文化结构内,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引入中国元素,因此他们的生命力是持久的。而我们的作品并未充分理解西方家具文化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一种新“样式”,有其表却无其里。

虽然传统家具文化以某种样式呈现出来,但我们却不能把形式等同于文化,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一堆元素和符号。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不会变,但其内容却会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若把文化固化为形式,也就意味着文化的灭亡。

三、创新为本

无论是西方的现代设计还是传统家具都是已有的成果,模仿哪一个都不是创新。一个是别人的,一个是前人的,可以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但一种文化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取代,也不能静止在某个时间点上,中国家具的未来还在于创造新的成绩。那就是我们要充分研究本民族的生存样式,以及这种生存样式下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根据需求独立创造。日本设计师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无论是从西方还是东方的家具样式中都找不到相似的样式,整合了西方的胶合板、热弯成型工艺、金属连接件和模块化设计等理念,但却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禅”的思想。

结语

现阶段来描绘中国家具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争论“孰为体用”的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关注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中国传统家具自然会确立自己的地位。

注释:

[1]刘文金.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 [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07:24.

[2]胡中艳,曹阳.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继承与发展 [J].包装 工程,2009,(01):158-160.

[3]陈国成.新中式家具设计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J].家具与 室内装饰,2010,(02):26-28.作者简介:

王月磊,山东临沂人,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主要研究产品设计及理论。

251


相关文章

  • 2010届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 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 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 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XXXX的物流政策分析--以深圳物流 ...查看


  • 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
  • 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 20世纪后半期,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绿色"标识已成为建材产品进入重大建设工程的入场券.但在我国, 人们至今对绿色建材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也没有建立起对绿 ...查看


  • 突破,从这里起步
  • 这是沿长三角地区红木企业商议 2015年发展方向与合作共赢的一次盛会. 11月13日,风和景明的黄浦江畔,2014上海红木行业领袖峰会在上海外滩隆重举行.此间,来自上海及周边产区的红木家具行业领袖代表共聚十六铺码头龙皇酒家,交流产销现状,商 ...查看


  • 大学生寝室家具设计探讨
  • 摘 要:随着社会以及消费需求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寝室文化以及寝室的功能需求,从前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宿舍有许多不满意的方面.从当下大学生宿舍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与访谈得出结论,然后从功能需求以及心理需求方面深入话题,最终提出 ...查看


  • 中国品牌橱柜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现状及设计趋势论文
  • 当代办公空间的设计现状及设计趋势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当代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点.设计现状及设计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求促进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办公空间:设计要点:设计现状: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查看


  • 2016年儿童家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中国儿童家具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1151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 ...查看


  • 探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
  • 探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 前言 中国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皇家宫阙.豪门庭园还是平凡民居都各领风骚.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审美情趣,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艺 ...查看


  •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
  • 中国古代椅子文化的发展探讨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其渊源及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坐具形式的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相互交融,是一个累积并演变的过程,因此椅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