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20100313

纷纷扰扰话中日

——解读中日关系的前世今生

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 三、中日关系的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 (一)古代交往的开端

中日两国同处亚洲东部,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大约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中国用自己先进文明的乳汁哺育着日本。

 徐福 徐福东渡路线图

 朝鲜设四郡,打通通往日本的东方之路。

 魏晋时期,带有神话色彩的卑弥呼女王统一日本。

奈良的城市的布局与唐都长安相似,都是红柱、绿瓦、白壁的宏伟建筑。 奈良古韵

 (三)历史上的战争

唐日战争,白江口海战,“焚四百船,海水为丹”;元日战争,忽必烈功败垂成,被台风吹回;明日战争,丰臣秀吉,野心已露。

 唐军船高舰坚,其海军强盛一时。

 忽必烈攻日 丰臣秀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 (一)建国后的中日邦交

建国后中日邦交一波三折,历经田中、大平时代的初期友好,中曾、村山时代的互相信赖,桥本、小泉时代的摩擦不断,安倍、麻生时代的破冰融冰,时有亲近,时有争吵,但是中日同处东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相信中日年轻一代会着眼未来,开创中日关系新时代!

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

 1957年6月,日本首相岸信介访台,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

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 1971年10月2日,中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

 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 1992年江泽民书记和明仁天皇互访。次年,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

 1992年日本通过了允许自卫队到海外活动的国际和平合作法,引起中国关切。  1994年日本自民党等三党联合执政后,日本政治潮流再次日趋保守,开始对中国核试验施压,并在台湾和历史问题上挑起一些争端。

 1995年至1996年,日本部分政治势力频频发难,中日在台湾、历史和安全等方面的摩擦迅速升级。

双边关系特点:起伏不定、历经曲折

 1996年,两国关系跌入低谷,年底好转。

(与此同时,两国经贸关系虽受到影响,但仍以较快速度发展。迅速加强的中日经贸关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坚强纽带。)

 1998年江主席访日,双方决定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框架。

 2000年,两国关系全面改善。

 2001年,因日本教科书、李登辉访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事件,中日关系出现反复。

 2003年1月,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同年6月,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保钓登岛受日本军舰阻拦。

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侵华日军遗留毒气泄漏伤人事故。

 2003年12月16日,俄、日签署《共同声明》,原定输往中国大庆的俄罗斯远东小西伯利亚石油被日本提出的“安纳线”取代。

 2004年5月,胡锦涛主席拜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创了国家领导人拜祭的先例。  2004年8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国个别球迷出现对日本球员的反感行为,日本媒体借机炒作。

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发言表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停止对华援助。  2005年2月10日,日本宣布将钓鱼岛上的灯塔收归国有。

 2005年3月,日本增补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呼声日高,新编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历史,声称责任都在中国”,引发中国民间激烈反日情绪。

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几大问题

中日关系之所以一波三折,有时甚至出现恶化,主要有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民族情绪、修宪入常、援华调整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加之日本右翼势力的拨弄是非,使中日关系的发展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无赖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认侵略过中国!

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敏感的核心政治问题。

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致使中国军民35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 我国历来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但是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1997年到2006年的九年里,日本未销毁一枚遗留化武。在遗留化武数目上双方存在争议:中方说200万枚;日方坚持说70万枚。日本政府在化武问题上采取承认但不赔偿,想尽量把处理往后拖,直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失效,事情不了了之。

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政府在教科书审定标准中规定:“在处理与邻近亚洲各国之间的近现代历史事件时,基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见地,应该加以必要的关照”。但之后的多次教科书风波表明,日本政府完全无视这一“邻国条款”精神。新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揭穿日本新历史教科书六大谎言

 谎言一:传说被写成了历史

 谎言二:对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

 谎言三:日本是“亚洲解放者”

 谎言四:日本只是“战争受害者”

 谎言五:“强加的”战争反省

 谎言六:台湾“在中国统治之外”

 2001年4月18日,小泉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曾许诺说:“如果当上首相,不管遭到任何批判,都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他先后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一再伤害曾遭到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这一所谓的“参拜承诺”,使得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无不感到极大愤慨。

小泉当权期间参拜神社一览表

 2004年1月1日第四次参拜

 

参拜,再拜,还拜!!!

——首相参拜神社,即是日本一国对侵略历史态度的一面镜子,亦是日本右翼分子猖獗的晴雨表。

——民间反日行为

1.抵制日货

 你每直接或间接地购买100元日本货,你就:

1.为日本厂家增加40元的毛利收入;

2.为日本企业增加了20元的扩张资本;

3.为日本政府增加了5元的税收收入;

4.给日本的所谓自慰队增加了10颗子弹;

5.多印6~8页的反华教科书和文件;

6.送给小犬蠢一狼参拜鬼社的汽油费。

2.万人大游行

3.靖国神社喷漆事件

 你打,你拿什么去打(日本)?用你手里这杆鸦片枪吗? ——By 李鸿章

关于钓鱼岛及相关海域的争议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初,杨载发现钓鱼岛列岛;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1879年占领琉球群岛,但当时日本刊物《琉球志》地图中,并没有将钓鱼岛列岛列入日本领土范围。1884年日本人贺辰四郎才发现钓鱼岛,比杨载晚了500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湾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和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对于这一¡°和约¡±,我国政府宣布不予承认。1970年至1971年,美国又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触发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中日建交后,双方同意暂时搁臵钓鱼岛主权问题。

钓鱼岛形势

 70年代,搁臵争议。

– 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在中日建交以及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谅解:在没有可以为双方接受的方案以前,将这个问题暂时搁臵。

 80年代,局势稳定。

 90年代,摩擦再起。

– 1996年日本右翼势力多次登上岛屿修筑灯塔。1996年日本右翼势力——“日本青年社”组织其成员四次登上钓鱼岛修建灯塔,严重侵犯我国主权。日本政府采取纵容、默许的态度,致使两国发生严重摩擦。日本有人别有用心地宣称:“日中两国之间不存在领土争端”,其目的无非表明日本已实际控制该岛。

日本外相声称钓鱼岛为“日本领土”,激起中国政府的强烈愤慨和抗议,迫使日本政府未敢正式建塔。

– 1997年5月6日,日本众议院议员西村真悟等四人,又一次非法登岛并插上日本国旗,举行所谓“慰灵式”,又一次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无端指责中国正常科考活动

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曾对在钓鱼岛西北约30公里海域实施正常作业的中国“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发出警告,要求停止调查,“东方红”2号未对日方的无理要求作出任何答复,在按计划完成多项水下调查任务后,驶离该海域。

日本外务省先向中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停止调查活动。之后,日本内阁官方长官盐崎恭久发表评论,批评中国在船只探测有关水域前没有通报日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出面,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这个立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 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因此,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醉翁之意在东海油田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海域活动,日本并不关心,但自从发现东海海底藏有大量资源后,日本人就开始关心起来。

也就是说,在东海石油争端中,日本越来越重视钓鱼岛的作用,认为以该岛作为战略支点,不仅在划分专属经济区问题上将发挥巨大效力,在安全上也更具战略价值,所以将钓鱼岛主权归属视为争夺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坐实对钓鱼岛的“主权控制”。

不仅如此,日本对钓鱼岛和东海的“关注”还是其整体海洋争夺战略中的一环。日本明的是强化钓鱼岛主权,暗的则是从大陆架的科学调查及远洋海军实力的强化着手。

东海资源量之谜

此前,时任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的扇千景曾公开发表文章说,东海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它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这些资源将使日本从资源贫乏国家摇身一变为"天然资源大国",对日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底油气田的封闭结构

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

走向军事大国

根本原因:在当今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

主要手段: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

重要突破:

①.1992年出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法案),使自卫队第一次走出国门

②.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将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1999年众议院通过的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案》等三个法案,使自卫队在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

③.1998年12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日本政府04年6月决定,在08年3月底之前,建立起一套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

④.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日本借机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将日本的战舰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的军事触角大范围延伸;

⑤.2003年6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所谓“有事法案”,就是指当日本面对外敌攻击时,可以引据国内立法做出军事反应。《有事》三法案将日本自卫队行使武力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

⑥.2003年7月26日,日本又通过了《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根据这一法案,2003年12月底,日本的航空自卫队开赴伊拉克,这是二战后日本自卫队第一次进入尚未结束战争的战区执行军事任务。

⑦.美日两国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2005年2月发表美日新安保宣言,将台海局势视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日本准备随同美国参加台海军事行动;

⑧.美日两国再度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于2005年10月31日,公布以下内容:

(1)美日同盟转型。过去美日同盟主要是使用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以防卫日本为主。今后美日同盟将有更多的共同作战。

(2)整编计划。美日同盟转型及整编计划,是为了增加对防卫日本及因应其他周边状况的快速反应能力。

(3)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双方决定两国将在美军横田基地,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这是两国为了配合导弹防御成立的。

这是美日同盟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变动。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美日两国2005年10月29日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结束后会见记者时指出:“日美同盟过去一直由美军保护日本。从现在开始进入了日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改善安全保障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的新时代。”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拥有装备先进的海陆空三军,另一方面又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宪法,明文规定“不得拥有军队,

并放弃国家交战权”。结果,强大的军队改称为“自卫队”,海外派兵伪称为“维和活动”,明明是准备交战又称“有事法制”。

上述涉及到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背离了日本的和平宪法,几乎彻底消除了宪法对日本军事发展的限制,因而遭到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日本准备修改宪法,只不过是对这些法令的出台进行宪法上的追认而已

日美安保同盟

 两国联合,遏制中国

– 1996年日美发表“安全合作共同宣言”,并根据此宣言开始修改1978年制订的“防卫合作指针”。

– 1997年9月,日美正式确定防卫合作新指针。

 三大变化:

 防卫的对象由过去的苏联转为中国、朝鲜;

 日本的作用由原来的被保护者变为与美国一道主动出击;

 防卫的范围从日本近海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公然把中国的台湾、南海地区列入

它们的共同防卫的范围。

 我国关注焦点:一是其涉台问题,二是日本的军事走向。

 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两个副作用:

– 第一,助长了“台独”势力的气焰,促使台湾局势复杂化;

– 第二,对中国的统一进程设置障碍,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日美签署关于导弹防御系统备忘录

双方的战略猜疑:

 中国:“军国主义复苏”

“谋求走军事大国路线”

“与美国合霸亚太”

 日本:“中国威胁论”

“中国霸权论”

 30年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自1979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经向中国提供了总额约达27000亿日元(约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开发援助;从北京地铁、首都机场、中国电气化铁路、北京污水处理厂、武汉天河机场、五强溪水利发电、重庆长江第二大桥、秦皇岛码头、稀阳至广州铁路扩建、朔黄铁路、南昆铁路约4600公里的改造、中国470个大型港口泊位中约60个等等均由日元贷款建成。

 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开始于1979年,此后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最大经济援助国。然而进入9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调整其ODA政策。 2000年,日本开始大幅削减对

华ODA额度,并且取消了对中国的资金优惠划拨方式。日本国内有关停止对华ODA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老挝对日本记者说:中国差不多“已经到了从ODA(政府开发援助)中毕业的时候了。”

在台湾问题上的摩擦

 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 我国政府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对日台开展民间往来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及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要求日方明确承诺台湾不包括在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 二次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接受日方投降并向全世界宣告收复台湾。此后,日本在追随美国承认台蒋的同时,实际上一直把“台湾归属未定论”作为对华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

复交三原则

 1972年,在“尼克松冲击”和日本国内强大压力下,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日本政治家顺应民心,加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田中内阁明确表示充分理解我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 台湾问题

 90年代初,日本迎合台湾当局“务实外交”,抬升日台关系,变相发展官方往来。日本朝野对中国的反台独斗争持批评态度,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 1994年秋,亚运会在广岛举行,台湾当局玩弄“体育外交”花招,李登辉想以“过境”名义,挤进亚运会开幕式,日本政府积极配合要给李登辉入境签证,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下,亚奥理事会主席取消了对李登辉的邀请。在李登辉想挤进亚运会的企图失败后,日本政府从后台走向前台,竟然给“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入境签证,让他钻进亚运会开幕式,对此中国政府极为不满,取消了国务委员李铁映出席亚运会开幕式和访日的计划,暂停和推迟中日两国之间的高层往来。

台湾问题

– 1999年李登辉公开提出两国论。

– 2000年坚持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

日本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都较为谨慎,对两国关系的稳定有利。

– 2001年春,日本政府允许李登辉以治病名义赴日,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 台湾问题

 亲台势力的反华立场源泉:

– 反共意识形态和对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的眷恋。

– 台湾当局的亲日、媚日政策为其提供了动力。

– 地缘政治。一旦中国实现了统一,大大增强了中国实力,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为中国所控制。不战不统不和才符合它的国家利益。

 11、民族情绪

近年来从钓鱼岛到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对日新思维”、从西北大学学潮到珠海集体买春,一波波的风潮,使中日民间情绪对峙,加之日本的社会右滑倾向与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都成为中日关系的巨大障碍。

提到日本想起什么

 经济、文化和历史符号

对日本和中日关系的总体印象明显好转

中日关系在未来发展的历史上存在三种选择的可能:

一是日本加深与美国结盟,提防和对付中国;

 二是不即不离,互相猜疑,暗施冷箭;

 三是中日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及东亚、东南亚的繁荣。

 第二种状态其实是一种过渡,不是滑到第一条路,就是进到第三条路。

结 论

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的不平衡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两股相反的潮流形成的巨大作用力的相互影响。一股潮流是以经济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向心力。它主要是由世界经济全球化、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日经济相互依存紧密化所构成的。另一股潮流是对前一种潮流相反,即以狭隘民族利己主义为本源的国际关系离心力。它主要反映在民族矛盾、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历史观冲突等方面。日本政治右倾化是产生这种矛盾的日本国内政治因素。

当前中日两国正避免后一种潮流的干扰,推动双边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中日政治、经济关系有可能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结语

 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登喻难,如崩喻易。中日两国虽为近邻,一衣带水,但历史问题、现实矛盾相互交织,两国关系改善难而恶化易,不过还是希望两国人民要有亚洲智慧、世界眼光、高瞻远瞩、共谋发展。相信终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纷纷扰扰话中日

——解读中日关系的前世今生

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 三、中日关系的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 (一)古代交往的开端

中日两国同处亚洲东部,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大约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中国用自己先进文明的乳汁哺育着日本。

 徐福 徐福东渡路线图

 朝鲜设四郡,打通通往日本的东方之路。

 魏晋时期,带有神话色彩的卑弥呼女王统一日本。

奈良的城市的布局与唐都长安相似,都是红柱、绿瓦、白壁的宏伟建筑。 奈良古韵

 (三)历史上的战争

唐日战争,白江口海战,“焚四百船,海水为丹”;元日战争,忽必烈功败垂成,被台风吹回;明日战争,丰臣秀吉,野心已露。

 唐军船高舰坚,其海军强盛一时。

 忽必烈攻日 丰臣秀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 (一)建国后的中日邦交

建国后中日邦交一波三折,历经田中、大平时代的初期友好,中曾、村山时代的互相信赖,桥本、小泉时代的摩擦不断,安倍、麻生时代的破冰融冰,时有亲近,时有争吵,但是中日同处东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相信中日年轻一代会着眼未来,开创中日关系新时代!

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

 1957年6月,日本首相岸信介访台,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

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 1971年10月2日,中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

 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 1992年江泽民书记和明仁天皇互访。次年,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

 1992年日本通过了允许自卫队到海外活动的国际和平合作法,引起中国关切。  1994年日本自民党等三党联合执政后,日本政治潮流再次日趋保守,开始对中国核试验施压,并在台湾和历史问题上挑起一些争端。

 1995年至1996年,日本部分政治势力频频发难,中日在台湾、历史和安全等方面的摩擦迅速升级。

双边关系特点:起伏不定、历经曲折

 1996年,两国关系跌入低谷,年底好转。

(与此同时,两国经贸关系虽受到影响,但仍以较快速度发展。迅速加强的中日经贸关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坚强纽带。)

 1998年江主席访日,双方决定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框架。

 2000年,两国关系全面改善。

 2001年,因日本教科书、李登辉访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事件,中日关系出现反复。

 2003年1月,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同年6月,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保钓登岛受日本军舰阻拦。

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侵华日军遗留毒气泄漏伤人事故。

 2003年12月16日,俄、日签署《共同声明》,原定输往中国大庆的俄罗斯远东小西伯利亚石油被日本提出的“安纳线”取代。

 2004年5月,胡锦涛主席拜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创了国家领导人拜祭的先例。  2004年8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国个别球迷出现对日本球员的反感行为,日本媒体借机炒作。

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发言表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停止对华援助。  2005年2月10日,日本宣布将钓鱼岛上的灯塔收归国有。

 2005年3月,日本增补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呼声日高,新编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历史,声称责任都在中国”,引发中国民间激烈反日情绪。

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几大问题

中日关系之所以一波三折,有时甚至出现恶化,主要有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民族情绪、修宪入常、援华调整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加之日本右翼势力的拨弄是非,使中日关系的发展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无赖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认侵略过中国!

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敏感的核心政治问题。

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致使中国军民35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 我国历来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但是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1997年到2006年的九年里,日本未销毁一枚遗留化武。在遗留化武数目上双方存在争议:中方说200万枚;日方坚持说70万枚。日本政府在化武问题上采取承认但不赔偿,想尽量把处理往后拖,直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失效,事情不了了之。

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政府在教科书审定标准中规定:“在处理与邻近亚洲各国之间的近现代历史事件时,基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见地,应该加以必要的关照”。但之后的多次教科书风波表明,日本政府完全无视这一“邻国条款”精神。新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揭穿日本新历史教科书六大谎言

 谎言一:传说被写成了历史

 谎言二:对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

 谎言三:日本是“亚洲解放者”

 谎言四:日本只是“战争受害者”

 谎言五:“强加的”战争反省

 谎言六:台湾“在中国统治之外”

 2001年4月18日,小泉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曾许诺说:“如果当上首相,不管遭到任何批判,都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他先后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一再伤害曾遭到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这一所谓的“参拜承诺”,使得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无不感到极大愤慨。

小泉当权期间参拜神社一览表

 2004年1月1日第四次参拜

 

参拜,再拜,还拜!!!

——首相参拜神社,即是日本一国对侵略历史态度的一面镜子,亦是日本右翼分子猖獗的晴雨表。

——民间反日行为

1.抵制日货

 你每直接或间接地购买100元日本货,你就:

1.为日本厂家增加40元的毛利收入;

2.为日本企业增加了20元的扩张资本;

3.为日本政府增加了5元的税收收入;

4.给日本的所谓自慰队增加了10颗子弹;

5.多印6~8页的反华教科书和文件;

6.送给小犬蠢一狼参拜鬼社的汽油费。

2.万人大游行

3.靖国神社喷漆事件

 你打,你拿什么去打(日本)?用你手里这杆鸦片枪吗? ——By 李鸿章

关于钓鱼岛及相关海域的争议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初,杨载发现钓鱼岛列岛;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1879年占领琉球群岛,但当时日本刊物《琉球志》地图中,并没有将钓鱼岛列岛列入日本领土范围。1884年日本人贺辰四郎才发现钓鱼岛,比杨载晚了500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湾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和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对于这一¡°和约¡±,我国政府宣布不予承认。1970年至1971年,美国又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触发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中日建交后,双方同意暂时搁臵钓鱼岛主权问题。

钓鱼岛形势

 70年代,搁臵争议。

– 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在中日建交以及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谅解:在没有可以为双方接受的方案以前,将这个问题暂时搁臵。

 80年代,局势稳定。

 90年代,摩擦再起。

– 1996年日本右翼势力多次登上岛屿修筑灯塔。1996年日本右翼势力——“日本青年社”组织其成员四次登上钓鱼岛修建灯塔,严重侵犯我国主权。日本政府采取纵容、默许的态度,致使两国发生严重摩擦。日本有人别有用心地宣称:“日中两国之间不存在领土争端”,其目的无非表明日本已实际控制该岛。

日本外相声称钓鱼岛为“日本领土”,激起中国政府的强烈愤慨和抗议,迫使日本政府未敢正式建塔。

– 1997年5月6日,日本众议院议员西村真悟等四人,又一次非法登岛并插上日本国旗,举行所谓“慰灵式”,又一次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无端指责中国正常科考活动

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曾对在钓鱼岛西北约30公里海域实施正常作业的中国“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发出警告,要求停止调查,“东方红”2号未对日方的无理要求作出任何答复,在按计划完成多项水下调查任务后,驶离该海域。

日本外务省先向中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停止调查活动。之后,日本内阁官方长官盐崎恭久发表评论,批评中国在船只探测有关水域前没有通报日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出面,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这个立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 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因此,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醉翁之意在东海油田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海域活动,日本并不关心,但自从发现东海海底藏有大量资源后,日本人就开始关心起来。

也就是说,在东海石油争端中,日本越来越重视钓鱼岛的作用,认为以该岛作为战略支点,不仅在划分专属经济区问题上将发挥巨大效力,在安全上也更具战略价值,所以将钓鱼岛主权归属视为争夺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坐实对钓鱼岛的“主权控制”。

不仅如此,日本对钓鱼岛和东海的“关注”还是其整体海洋争夺战略中的一环。日本明的是强化钓鱼岛主权,暗的则是从大陆架的科学调查及远洋海军实力的强化着手。

东海资源量之谜

此前,时任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的扇千景曾公开发表文章说,东海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它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这些资源将使日本从资源贫乏国家摇身一变为"天然资源大国",对日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底油气田的封闭结构

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

走向军事大国

根本原因:在当今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

主要手段: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

重要突破:

①.1992年出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法案),使自卫队第一次走出国门

②.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将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1999年众议院通过的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案》等三个法案,使自卫队在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

③.1998年12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日本政府04年6月决定,在08年3月底之前,建立起一套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

④.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日本借机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将日本的战舰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的军事触角大范围延伸;

⑤.2003年6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所谓“有事法案”,就是指当日本面对外敌攻击时,可以引据国内立法做出军事反应。《有事》三法案将日本自卫队行使武力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

⑥.2003年7月26日,日本又通过了《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根据这一法案,2003年12月底,日本的航空自卫队开赴伊拉克,这是二战后日本自卫队第一次进入尚未结束战争的战区执行军事任务。

⑦.美日两国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2005年2月发表美日新安保宣言,将台海局势视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日本准备随同美国参加台海军事行动;

⑧.美日两国再度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于2005年10月31日,公布以下内容:

(1)美日同盟转型。过去美日同盟主要是使用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以防卫日本为主。今后美日同盟将有更多的共同作战。

(2)整编计划。美日同盟转型及整编计划,是为了增加对防卫日本及因应其他周边状况的快速反应能力。

(3)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双方决定两国将在美军横田基地,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这是两国为了配合导弹防御成立的。

这是美日同盟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变动。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美日两国2005年10月29日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结束后会见记者时指出:“日美同盟过去一直由美军保护日本。从现在开始进入了日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改善安全保障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的新时代。”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拥有装备先进的海陆空三军,另一方面又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宪法,明文规定“不得拥有军队,

并放弃国家交战权”。结果,强大的军队改称为“自卫队”,海外派兵伪称为“维和活动”,明明是准备交战又称“有事法制”。

上述涉及到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背离了日本的和平宪法,几乎彻底消除了宪法对日本军事发展的限制,因而遭到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日本准备修改宪法,只不过是对这些法令的出台进行宪法上的追认而已

日美安保同盟

 两国联合,遏制中国

– 1996年日美发表“安全合作共同宣言”,并根据此宣言开始修改1978年制订的“防卫合作指针”。

– 1997年9月,日美正式确定防卫合作新指针。

 三大变化:

 防卫的对象由过去的苏联转为中国、朝鲜;

 日本的作用由原来的被保护者变为与美国一道主动出击;

 防卫的范围从日本近海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公然把中国的台湾、南海地区列入

它们的共同防卫的范围。

 我国关注焦点:一是其涉台问题,二是日本的军事走向。

 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两个副作用:

– 第一,助长了“台独”势力的气焰,促使台湾局势复杂化;

– 第二,对中国的统一进程设置障碍,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日美签署关于导弹防御系统备忘录

双方的战略猜疑:

 中国:“军国主义复苏”

“谋求走军事大国路线”

“与美国合霸亚太”

 日本:“中国威胁论”

“中国霸权论”

 30年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自1979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经向中国提供了总额约达27000亿日元(约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开发援助;从北京地铁、首都机场、中国电气化铁路、北京污水处理厂、武汉天河机场、五强溪水利发电、重庆长江第二大桥、秦皇岛码头、稀阳至广州铁路扩建、朔黄铁路、南昆铁路约4600公里的改造、中国470个大型港口泊位中约60个等等均由日元贷款建成。

 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开始于1979年,此后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最大经济援助国。然而进入9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调整其ODA政策。 2000年,日本开始大幅削减对

华ODA额度,并且取消了对中国的资金优惠划拨方式。日本国内有关停止对华ODA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老挝对日本记者说:中国差不多“已经到了从ODA(政府开发援助)中毕业的时候了。”

在台湾问题上的摩擦

 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 我国政府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对日台开展民间往来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及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要求日方明确承诺台湾不包括在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 二次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接受日方投降并向全世界宣告收复台湾。此后,日本在追随美国承认台蒋的同时,实际上一直把“台湾归属未定论”作为对华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

复交三原则

 1972年,在“尼克松冲击”和日本国内强大压力下,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日本政治家顺应民心,加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田中内阁明确表示充分理解我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 台湾问题

 90年代初,日本迎合台湾当局“务实外交”,抬升日台关系,变相发展官方往来。日本朝野对中国的反台独斗争持批评态度,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 1994年秋,亚运会在广岛举行,台湾当局玩弄“体育外交”花招,李登辉想以“过境”名义,挤进亚运会开幕式,日本政府积极配合要给李登辉入境签证,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下,亚奥理事会主席取消了对李登辉的邀请。在李登辉想挤进亚运会的企图失败后,日本政府从后台走向前台,竟然给“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入境签证,让他钻进亚运会开幕式,对此中国政府极为不满,取消了国务委员李铁映出席亚运会开幕式和访日的计划,暂停和推迟中日两国之间的高层往来。

台湾问题

– 1999年李登辉公开提出两国论。

– 2000年坚持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

日本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都较为谨慎,对两国关系的稳定有利。

– 2001年春,日本政府允许李登辉以治病名义赴日,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 台湾问题

 亲台势力的反华立场源泉:

– 反共意识形态和对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的眷恋。

– 台湾当局的亲日、媚日政策为其提供了动力。

– 地缘政治。一旦中国实现了统一,大大增强了中国实力,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为中国所控制。不战不统不和才符合它的国家利益。

 11、民族情绪

近年来从钓鱼岛到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对日新思维”、从西北大学学潮到珠海集体买春,一波波的风潮,使中日民间情绪对峙,加之日本的社会右滑倾向与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都成为中日关系的巨大障碍。

提到日本想起什么

 经济、文化和历史符号

对日本和中日关系的总体印象明显好转

中日关系在未来发展的历史上存在三种选择的可能:

一是日本加深与美国结盟,提防和对付中国;

 二是不即不离,互相猜疑,暗施冷箭;

 三是中日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及东亚、东南亚的繁荣。

 第二种状态其实是一种过渡,不是滑到第一条路,就是进到第三条路。

结 论

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的不平衡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两股相反的潮流形成的巨大作用力的相互影响。一股潮流是以经济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向心力。它主要是由世界经济全球化、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日经济相互依存紧密化所构成的。另一股潮流是对前一种潮流相反,即以狭隘民族利己主义为本源的国际关系离心力。它主要反映在民族矛盾、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历史观冲突等方面。日本政治右倾化是产生这种矛盾的日本国内政治因素。

当前中日两国正避免后一种潮流的干扰,推动双边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中日政治、经济关系有可能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结语

 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登喻难,如崩喻易。中日两国虽为近邻,一衣带水,但历史问题、现实矛盾相互交织,两国关系改善难而恶化易,不过还是希望两国人民要有亚洲智慧、世界眼光、高瞻远瞩、共谋发展。相信终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相关文章

  • 中西方女权运动的萌芽与发展比较
  • 2010年10月 第31卷第10期襄樊学院学报Oct.,2010 JournalofXiangfanUniversityVol 31No 10 中西方女权运动的萌芽与发展比较 李 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4) ...查看


  • 公司的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 法律常识 公司诉讼主体的确定: 一.股东权确权纠纷诉讼当事人的确定 1.如果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股东权争议的一般情况下,以股东及公司为诉讼主体,即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股东为原告,公司为被告.如果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之间就股东资格发 ...查看


  • 形势与政策中日关系
  • 浅谈中日关系 每当谈到日本时,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情不自禁的从内心发出一种痛恨之感.这种感觉犹如与生俱来,不用刻意的去酝酿.同样,中日关系也是一个如此敏感的话题.即使它很敏感,我们也必须仔细的了解.认真的探讨,因为中日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话 ...查看


  •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 作者:朱锋 日本学刊 2015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874(2014)06-0001-13 什么因素在主导中日关系的走向?这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三论 ...查看


  • 论文:论中日关系
  • 浅谈中日关系 孙艳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中日 ...查看


  •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性 质 总 学 时 数 公共关系学 专业必修 48学时 年 月 一. 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管理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二. 学分与学时 48学时 三. 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 ...查看


  •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现代展望
  •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现代展望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查看


  • 近代史,论中日关系
  • 浅谈中日关系 背景:在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系列展出--复兴之路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所到之处杀伤抢掠的图片依然历历在目,馆内所陈列的文物,油画不仅仅是带给了人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人心灵上的震撼和感悟.返校之后,遂决定进一步了解和深 ...查看


  • 中日关系论文1500字左右
  •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