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王子谢宗玉

吴昕孺

多年前,读谢宗玉写他老家“瑶村”的散文,惊讶于他书写中国乡村那特有的笔调:在万物葳蕤繁茂的地方,他看到死亡的阴影;在腐朽霉烂、不为人知的角落,他窥探美艳的生长;在田野、滩涂和山林里,他能进入每一样事物的灵魂……

在我认识的作家中,谢宗玉是最具忧郁气质的一位。我始终没弄明白,他是因为身上的孩子气才显得忧郁,还是因为身上的忧郁才显得孩子气。他是我结交的朋友中,最适合去演《石头记》里面那个主角的,外形像一块被风雨磨蚀却淡定自守的石头,内心温润如玉,有着源源不绝的光华。那光华像一团紧紧裹住自己的小小火焰,不伸出火舌去灼伤别人,更不冲向半天,以炫耀自己的超人之姿。它一味紧紧地裹住,有时不留神灼伤了自己,但伤了也就伤了,自己舔舔伤口,从不迁怒于人。

一些作家写出名来,就会不知不觉地发生一些变化。以前可能只会写文章,但写着写着,写到名篇簇拥、“粉丝”成群的时候,慢慢就学会了经纶世务,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官商通吃,就不再是如鱼饮水而是如鱼得水,不再是左支右绌而是左右逢源,不再是忧心忡忡而是野心哄哄。但宗玉,即便当上了……他那个职务我至今叫不准名字,依然拙于政务,疏于人谋,不会说中听的话,不会做中看的事。

某些作家是一身名士气,甚至大师气,宗玉不同,他一身都是孩子气,因此并不合时宜。他痴迷于文字,对朋友肝胆相照,毫无保留,但除此之外,他有时像一只小刺猬,拼着自己的几根嫩刺,要去扎那世俗的脓包。他略带羞涩,不很擅言辞,遇到陌生人几不发声,但他时常胀红着脸,要在朋友面前对某些看不惯的人事发表意见,以致弄得自己结结巴巴。我们性格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很少得罪人,以所谓的“亲和”赢得一个较为广泛的朋友圈;宗玉则绝不与俗客为伍,以其坚守的原则保证自己周边人文环境的清洁。所以,当他在报纸上开专门与孩子谈性的“与子书”专栏,我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内心干净的人才可与孩子谈性,他配,而且一定能谈得别开生面。果然,专栏一出,清流渐渐汇成巨澜,其旖旎景致立马引起广泛关注。《与子书》结集出版,一时热评四起,成为那一年度出版和读书界的一件大事。

宗玉是一位执意将忧郁进行到底的作家。忧郁是他探讨人性的武器,也是他自我保护的盔甲。他的忧郁,不像杜甫老爷子那样怀百世之忧,更不像范仲淹将军那样忧乐关乎整个天下;他的忧郁有点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忧时伤逝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三闾大夫屈原那种“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的本能的、天然的悲悯。宗玉的忧郁,是一种不自觉却又最自觉不过的审美,由此,他毫不做作却又一如既往地缔造着自己,在忧郁和洁净的土壤上生长出“美”的人格。宗玉有文采,有识见,有情怀,但有时少了点狠劲。他的文章往往过于内敛,情感浓缩有如重拳,刀刀剑剑往自己身上抹,读来让人心疼。

可喜的是,谢宗玉散文里的忧郁气质,那种湿漉漉的感性、深陷其间的困顿,在其电影随笔中一扫殆尽。他最新出版的电影随笔集《时光的盛宴》,让我们看到一个冷静、理性、睿智的旁观者:双眼犹如一道X光线,光影声色中的尘世万象纷纷委地,藏在电影深处的、本质的东西尽显无遗。谢宗玉电影随笔中那些力量充盈、思辨骀荡的文字,让他拥有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身份。

宗玉是沈从文笔下“白面长身”的那种书生。湖南人本就不高,于是,超拔的宗玉便显得鹤立鸡群,他似乎没花多少工夫,就在写作上同样做到了这一点。有人羡慕宗玉的天分和机遇,而我认为,宗玉的成功是气质使然。我不是说他天生是一个作家,而是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中几乎别无选择。宗玉的忧郁里,有一种难以察觉又无往不胜的韧性。他不合群,却能与“群”共舞;他不合时宜,也能与“时宜”并行;他独来独往,却不回避同行人。

宗玉喜欢运动。打羽毛球,我是他的手下败将,而打乒乓球,我则技高一筹。于是,他经常在文友们面前称我“师傅”,其实我只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陪练而已。宗玉忧郁气质里面的这种厚道品质,让他的性格在激励中不失温婉,在直截中保持诚恳,在孤独中充满了力量。

(谢宗玉,70后,湖南安仁人,湖南省作协毛泽东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出版过11部书,有40多篇散文和小说入选中国年度文学年鉴,有20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和读本。获得过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首届文学艺术奖、全国金盾文学奖等十余种奖项。)

吴昕孺

多年前,读谢宗玉写他老家“瑶村”的散文,惊讶于他书写中国乡村那特有的笔调:在万物葳蕤繁茂的地方,他看到死亡的阴影;在腐朽霉烂、不为人知的角落,他窥探美艳的生长;在田野、滩涂和山林里,他能进入每一样事物的灵魂……

在我认识的作家中,谢宗玉是最具忧郁气质的一位。我始终没弄明白,他是因为身上的孩子气才显得忧郁,还是因为身上的忧郁才显得孩子气。他是我结交的朋友中,最适合去演《石头记》里面那个主角的,外形像一块被风雨磨蚀却淡定自守的石头,内心温润如玉,有着源源不绝的光华。那光华像一团紧紧裹住自己的小小火焰,不伸出火舌去灼伤别人,更不冲向半天,以炫耀自己的超人之姿。它一味紧紧地裹住,有时不留神灼伤了自己,但伤了也就伤了,自己舔舔伤口,从不迁怒于人。

一些作家写出名来,就会不知不觉地发生一些变化。以前可能只会写文章,但写着写着,写到名篇簇拥、“粉丝”成群的时候,慢慢就学会了经纶世务,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官商通吃,就不再是如鱼饮水而是如鱼得水,不再是左支右绌而是左右逢源,不再是忧心忡忡而是野心哄哄。但宗玉,即便当上了……他那个职务我至今叫不准名字,依然拙于政务,疏于人谋,不会说中听的话,不会做中看的事。

某些作家是一身名士气,甚至大师气,宗玉不同,他一身都是孩子气,因此并不合时宜。他痴迷于文字,对朋友肝胆相照,毫无保留,但除此之外,他有时像一只小刺猬,拼着自己的几根嫩刺,要去扎那世俗的脓包。他略带羞涩,不很擅言辞,遇到陌生人几不发声,但他时常胀红着脸,要在朋友面前对某些看不惯的人事发表意见,以致弄得自己结结巴巴。我们性格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很少得罪人,以所谓的“亲和”赢得一个较为广泛的朋友圈;宗玉则绝不与俗客为伍,以其坚守的原则保证自己周边人文环境的清洁。所以,当他在报纸上开专门与孩子谈性的“与子书”专栏,我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内心干净的人才可与孩子谈性,他配,而且一定能谈得别开生面。果然,专栏一出,清流渐渐汇成巨澜,其旖旎景致立马引起广泛关注。《与子书》结集出版,一时热评四起,成为那一年度出版和读书界的一件大事。

宗玉是一位执意将忧郁进行到底的作家。忧郁是他探讨人性的武器,也是他自我保护的盔甲。他的忧郁,不像杜甫老爷子那样怀百世之忧,更不像范仲淹将军那样忧乐关乎整个天下;他的忧郁有点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忧时伤逝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三闾大夫屈原那种“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的本能的、天然的悲悯。宗玉的忧郁,是一种不自觉却又最自觉不过的审美,由此,他毫不做作却又一如既往地缔造着自己,在忧郁和洁净的土壤上生长出“美”的人格。宗玉有文采,有识见,有情怀,但有时少了点狠劲。他的文章往往过于内敛,情感浓缩有如重拳,刀刀剑剑往自己身上抹,读来让人心疼。

可喜的是,谢宗玉散文里的忧郁气质,那种湿漉漉的感性、深陷其间的困顿,在其电影随笔中一扫殆尽。他最新出版的电影随笔集《时光的盛宴》,让我们看到一个冷静、理性、睿智的旁观者:双眼犹如一道X光线,光影声色中的尘世万象纷纷委地,藏在电影深处的、本质的东西尽显无遗。谢宗玉电影随笔中那些力量充盈、思辨骀荡的文字,让他拥有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身份。

宗玉是沈从文笔下“白面长身”的那种书生。湖南人本就不高,于是,超拔的宗玉便显得鹤立鸡群,他似乎没花多少工夫,就在写作上同样做到了这一点。有人羡慕宗玉的天分和机遇,而我认为,宗玉的成功是气质使然。我不是说他天生是一个作家,而是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中几乎别无选择。宗玉的忧郁里,有一种难以察觉又无往不胜的韧性。他不合群,却能与“群”共舞;他不合时宜,也能与“时宜”并行;他独来独往,却不回避同行人。

宗玉喜欢运动。打羽毛球,我是他的手下败将,而打乒乓球,我则技高一筹。于是,他经常在文友们面前称我“师傅”,其实我只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陪练而已。宗玉忧郁气质里面的这种厚道品质,让他的性格在激励中不失温婉,在直截中保持诚恳,在孤独中充满了力量。

(谢宗玉,70后,湖南安仁人,湖南省作协毛泽东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出版过11部书,有40多篇散文和小说入选中国年度文学年鉴,有20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和读本。获得过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首届文学艺术奖、全国金盾文学奖等十余种奖项。)


相关文章

  • 来自西伯利亚的精灵--忧郁的王子
  • 它们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精灵,翻越千山万水,到我国黄海地区过冬. 这里的人们善良,这里的人们好客,这里的人们喜爱天鹅.欣赏天鹅.这里的人们用自己朴实无华的博爱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过冬条件. 天鹅形态优雅,体形修长,天性温和.它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 ...查看


  • 哈姆雷特形象的复杂性
  • 哈姆雷特形象的复杂性,复仇行为一再拖延的原因 优柔寡断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 ...查看


  • 简析_小王子_的创作背景
  • 教育与人才简析<小王子>的创作背景于 璐(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王子>这本童话创作背景的分析,得出本书写作风格与作者其他几部作品风格迥异的原因:与 作者个人性格,对婚姻的反思和所处 ...查看


  • 校斗群贴子
  • ==================== 班级=================== 高一A班(宸°A) 班长: 副班长: 班花: 班草: 语文课代表: 数学课代表: 英语课代表: 跆拳道课代表: 柔道课代表: 打枪课代表: 武术课代表: ...查看


  • [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
  • 清华大学中文系文留92 <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 <哈姆莱特>读后感 2009080188 朴先镐 20011年10月23日 欧美文学期中论文 2009080188朴先镐 <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 <哈 ...查看


  • 论哈姆莱特形象
  • 论哈姆莱特形象 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的形象.他,抑郁沉思,优柔寡断.一个复仇计划使他陷入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莱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 ...查看


  • 哈姆雷特分析
  • 哈姆雷特 说起哈姆雷特,最经典的那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最为精当.在整个剧中,复仇交织着人性,不可抗拒的命运和勇敢的个人追求冲击着人物的内心,诗一般的语言深藏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浪漫. 哈姆雷特一直作为一个 ...查看


  • 解读小王子
  • [文]张小糖,解读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是法国最早的一批飞行员之一,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夜航><人的大地>是写飞行生活的杰作.可是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苏佩里写了一篇童话& ...查看


  •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云得煜
  • 文学自由谈 XINWENAIHAOZHE·20113(下半月)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 □云得煜 摘要:奥菲利亚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小角色,然而没有她的存在,<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