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刘苹

●教学班级:高一六班

●教学时间: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下午第四节) ●教学题目: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课型:新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昏线产生的原因、周期。

2.使学生会用判读晨昏线,用晨昏线的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晨昏线的特征

2.晨、昏线的判读

3、利用晨昏线上的时间信息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 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学生小组合作法

●教学思路:大家都知道,有关晨昏线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是同学们必须要牢固掌握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从晨昏线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如何判读晨昏线,如何利用晨昏线特征来解决时间计算问题,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目的。

●教学过程

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展示图片,引出昼、夜的概念。

(问)什么是昼?什么是夜呢?(学生回答)

师:利用一日的太阳高度图解释昼夜现象

图片反映出,同一时刻,地球只被照亮一半,有昼夜之分。

展示动图,引出昼夜交替。

图片反映出,同一地点,不断经历昼夜的交替。

探究合作一: 1、 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

2、昼夜为什么会更替呢?

3、多长时间昼夜更替一次呢?

分小组合作讨论

师总结:一、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

地球自身不会发光 -昼夜现象

地球是个不透明体 昼夜更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问:地球在同一瞬间有昼夜之分,那么昼夜的分界线是什么?

展示光照图,引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圈

问:晨昏圈有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如何区分呢?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二、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1、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2

、晨线:以东为

__

昼____半球,以西为夜_半球

__昼__半球,以东为夜_半球

分界点:纬度最高

问:如何判读晨昏线呢?

探究活动二 判读下图中的晨昏线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师总结

3、晨昏线的判断:先定自转方向,然后顺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由昼入夜为昏 侧视图 左夜晨,右夜昏

俯视图 东昼晨,西昼昏

合作探究三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晨昏线的特征,派代表回答

师总结

4、特点:

1)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4)与赤道相互平分

师: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那么赤道上的昼夜长度有何规律呢? 展图分析,总结赤道上昼夜等长。

由此推出

晨赤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赤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12 点,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 0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晨昏线的基本特征,利用

这些特征我们能解决很多问题。下面

来测试一下

能力提升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2)MPN为 线, 其中MP是 ,PN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刘苹

●教学班级:高一六班

●教学时间: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下午第四节) ●教学题目: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课型:新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昏线产生的原因、周期。

2.使学生会用判读晨昏线,用晨昏线的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晨昏线的特征

2.晨、昏线的判读

3、利用晨昏线上的时间信息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 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学生小组合作法

●教学思路:大家都知道,有关晨昏线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是同学们必须要牢固掌握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从晨昏线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如何判读晨昏线,如何利用晨昏线特征来解决时间计算问题,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目的。

●教学过程

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展示图片,引出昼、夜的概念。

(问)什么是昼?什么是夜呢?(学生回答)

师:利用一日的太阳高度图解释昼夜现象

图片反映出,同一时刻,地球只被照亮一半,有昼夜之分。

展示动图,引出昼夜交替。

图片反映出,同一地点,不断经历昼夜的交替。

探究合作一: 1、 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

2、昼夜为什么会更替呢?

3、多长时间昼夜更替一次呢?

分小组合作讨论

师总结:一、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

地球自身不会发光 -昼夜现象

地球是个不透明体 昼夜更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问:地球在同一瞬间有昼夜之分,那么昼夜的分界线是什么?

展示光照图,引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圈

问:晨昏圈有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如何区分呢?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二、晨昏线的特征和判读

1、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2

、晨线:以东为

__

昼____半球,以西为夜_半球

__昼__半球,以东为夜_半球

分界点:纬度最高

问:如何判读晨昏线呢?

探究活动二 判读下图中的晨昏线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师总结

3、晨昏线的判断:先定自转方向,然后顺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由昼入夜为昏 侧视图 左夜晨,右夜昏

俯视图 东昼晨,西昼昏

合作探究三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晨昏线的特征,派代表回答

师总结

4、特点:

1)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4)与赤道相互平分

师: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那么赤道上的昼夜长度有何规律呢? 展图分析,总结赤道上昼夜等长。

由此推出

晨赤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赤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12 点,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 0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晨昏线的基本特征,利用

这些特征我们能解决很多问题。下面

来测试一下

能力提升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2)MPN为 线, 其中MP是 ,PN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相关文章

  •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尤其对高三学生高考基本功的夯实至关重要.高考中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题其实并没有学生想得那么难,只要熟练掌握了晨昏线的基本概念.原理,并平时多做这方面的题,常思考题目 ...查看


  • 高一地理导学案6 昼夜交替与太阳光照图
  • 地理导学案6:昼夜交替与太阳光照图 备课时间:2011-08-30 授课时间:2011- - 班级 姓名 设计教师:吴春富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并能够熟练的绘制和判读太阳光照图. ☆ 过程与方法 熟 ...查看


  • 光照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 高中地理知识百科(四) 光照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光照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确定南北极: ⑴.侧视图:一般说来,上北下南. ⑵.极视图: ①.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②.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度减小方向一致. 2.确 ...查看


  • 晨昏线 及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 晨昏线 及光照图的判读 1. 直射光线的画法:直射点地平面的法线反向延长线 2. 晨昏线:与直射光线垂直, 平分赤道, 平面过球心(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h 的经线) 3. 晨昏线:又名晨昏圈, 是一个圆心在球心的大圆. 自西向东( ...查看


  • 晨昏线图上判读时间de方法
  • 晨昏线图上判读时间de方法 一.利用晨昏线图判别季节 1.利用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状态判断夏半年和季节 解析:左图中的晨线与经线斜交则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北半球处在冬半年中.右图中的晨线与经线左斜交,则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北半球处在夏半年中. ...查看


  • 晨昏线的判读练习题
  • 一:选择题 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从0°-90°不等 B.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永远通过南北极 C.从理论上讲,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D.晨昏线是不随季节移动的 2.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 A. ...查看


  • 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 王水平编写 一.经线与纬线 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 二.经度与纬度 三.等高线的概念与特征 (1) (2)等高线的判读 ①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密集表示陡坡. ②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 ...查看


  • 高考地理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 2010高考地理复习 强化双基系列课件 第十三讲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基础知识再现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分为晨线和昏线 晨 A C D N 概念 昏 线 特点 B 晨昏线(圈)特点 N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 ...查看


  • 时区计算与晨昏线判读
  • 时区.晨昏线问题探究 一.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其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 2.基本计算: ①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 某地的时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