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侵蚀与水土流失综合演示器]教具应用案例 2

《土地侵蚀与水土流失综合演示器》教具应用案例

萍乡市安源学校 陈安岐

一、 教具装置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二、仪器特点及用途

特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5—8课,教学内容为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水土流失的原因,原实验器材见图需几人合作且效果不佳。

本教具设计成可移动多层透明有机玻璃盒,配沐浴头。可1人操

作,其余人观察记录,同时模拟想象更为直观,方便学生观察。

用途:本教具可模拟以下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

(1)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观察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及渗入地

下(原实验不能观察此项),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2)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观察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

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观察侵蚀在不断改变地

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

(3) 探索河床(河流)对土地的侵蚀。观察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

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4) 模拟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及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五、制作材料

1. 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三个箱,规格如下:

(1)1号底箱:规格570mm*320mm*150m,顶部盖板

510mm*320mm预留430mm*23mm的孔。见图

(2)2号箱::规格510mm*320mm”*150mm底部钻孔面积

430mm*230mm顶部盖板450mm*320mm预留430mm*230mm

的孔。

见图

(3)3号箱2个:规格450mm*320mm”*150mm;一个底部钻孔面积为430mm*230mm;一个不留孔内装用粘粉制成的加颜色分层坡地的模型。

学生器材可按比例缩小。

2. 多功能喷头一个

3. 连接管一根

4. 塑料草皮一块

5. 泡沫塑料房若干

六、使用方法

1. 将连接管及多功能喷头连接于水龙头上。

2. 将1号底箱置于桌上 :根据实验的不同可用不同的箱置于其上。

将泥沙、草皮覆盖其上,做成实验所需的不同山坡,河渠等模型,

将水龙头打开控制水流大小形成雨水即可。

以下为教具应用实例,通过对器材、学生实验要求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器材对实验操作的简化,使实验更简洁效果更好。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原准备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

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现准备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小铲子、土地侵蚀与水土流失综

合演示器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 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 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 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 原设计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将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用小铲子,铲入盒子内,并设计成河川形状。 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

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现设计学生实验。

取演示器1号箱、2号箱,将2号箱置于1号箱上, 对齐,将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用小铲子铲成河川形状。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将连接管及多功能喷头连接于水龙头上, 注意控制水量。

4. 小组交流、讨论。

5. 全班交流、汇报。

6. 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 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土地侵蚀与水土流失综合演示器》教具应用案例

萍乡市安源学校 陈安岐

一、 教具装置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二、仪器特点及用途

特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5—8课,教学内容为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水土流失的原因,原实验器材见图需几人合作且效果不佳。

本教具设计成可移动多层透明有机玻璃盒,配沐浴头。可1人操

作,其余人观察记录,同时模拟想象更为直观,方便学生观察。

用途:本教具可模拟以下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

(1)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观察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及渗入地

下(原实验不能观察此项),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2)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观察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

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观察侵蚀在不断改变地

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

(3) 探索河床(河流)对土地的侵蚀。观察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

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4) 模拟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及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五、制作材料

1. 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三个箱,规格如下:

(1)1号底箱:规格570mm*320mm*150m,顶部盖板

510mm*320mm预留430mm*23mm的孔。见图

(2)2号箱::规格510mm*320mm”*150mm底部钻孔面积

430mm*230mm顶部盖板450mm*320mm预留430mm*230mm

的孔。

见图

(3)3号箱2个:规格450mm*320mm”*150mm;一个底部钻孔面积为430mm*230mm;一个不留孔内装用粘粉制成的加颜色分层坡地的模型。

学生器材可按比例缩小。

2. 多功能喷头一个

3. 连接管一根

4. 塑料草皮一块

5. 泡沫塑料房若干

六、使用方法

1. 将连接管及多功能喷头连接于水龙头上。

2. 将1号底箱置于桌上 :根据实验的不同可用不同的箱置于其上。

将泥沙、草皮覆盖其上,做成实验所需的不同山坡,河渠等模型,

将水龙头打开控制水流大小形成雨水即可。

以下为教具应用实例,通过对器材、学生实验要求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器材对实验操作的简化,使实验更简洁效果更好。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原准备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

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现准备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小铲子、土地侵蚀与水土流失综

合演示器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 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 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 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 原设计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将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用小铲子,铲入盒子内,并设计成河川形状。 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

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现设计学生实验。

取演示器1号箱、2号箱,将2号箱置于1号箱上, 对齐,将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用小铲子铲成河川形状。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将连接管及多功能喷头连接于水龙头上, 注意控制水量。

4. 小组交流、讨论。

5. 全班交流、汇报。

6. 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 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文章

  •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视理论联系实 ...查看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现&quo ...查看


  • 地球表面的形态
  •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 ...查看


  •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
  •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 ...查看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当湖高级中学 地理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 ...查看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 ...查看


  • 景观生态学在水土保持防治沙漠化中的应用
  • 景观生态学在水土保持防治沙漠化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研究景观生态学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各种生态因子,探讨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学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的景观生态学本质,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查看


  •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
  •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 2011年第1期∀37∀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 王志雄, 赵安成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甘肃西峰745000) [关键词]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建设实践; 南小河沟 [摘 要]南小河沟 ...查看


  •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1课时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 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