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 2011年第1期∀37∀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

王志雄, 赵安成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甘肃西峰745000)

[关键词]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建设实践; 南小河沟

[摘 要]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开展新项目建设的同时, 集成组装、有机配套园区近60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观测监测、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诸多项目成果, 消化与吸收国内外新的先进技术, 按照总结完善提高的原则建成了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大基地, 建成了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 为四大基地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 直观地展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起到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和对外交流的作用。[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1) 01-0037-03

3. 1 科学试验基地

(1) 水土流失原型观测站网。实行自动化测报与人工观测相结合, 其中自动化测报系统由1个中心站、1个中继站、4个遥测径流泥沙观测站、14个遥测雨量站、2个遥测土壤含水率站及1个遥测气象园组成, 侵蚀动态及效益监测布设24个径流小区、1个红土泻溜侵蚀观测区。

(2) 模型黄土高原野外试验区。在园区坡面建立7个坡度因子小区和2个自然坡林地小区, 主要开展降水量、径流量、侵蚀量观测。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控制有效降雨面积100m 2, 模拟降雨均匀性系数大于85%, 可模拟36~312mm /h雨强的降水过程。

(3) 坡面林草措施试验区。分为10个不同立地类型, 参试乔灌木树种20余种, 主要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适宜林种、草种和林草混交等植被类型的研究。集水造林种草建成不同集蓄比、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集水材料标准坡面集蓄效率试验等径流利用试验区。

(4) 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种繁育区。根据当地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实践需求, 栽植在当地表现性状优良且林草种比较稀少或濒临灭绝的乡土树种, 建成乔木、灌木2个小区。同时为丰富当地物种资源, 重点示范从美国引进、适宜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生长的优良新草种###美国牧场草。3. 2 技术示范基地

(1)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示范区。园区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示范区分为塬面、坡面和沟谷综合防治三个体系, 其中塬面综合防治体系包括塬面坡耕地整治、塬面径流集蓄利用、塬边及沟头整治, 坡面综合防治体系包括坡耕地整治、坡面林草植被建设, 沟谷综合防治体系包括沟道坝系、沟道防冲林和沟道水利生态经济开发区等。

(2) 董庄沟封禁治理示范区。董庄沟集水面积1. 15k m 2, 为典型的封禁非治理沟, 是与杨家沟林草治理生物沟做对比的

[]1 园区概况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地处素有 世界最大黄土塬 之称的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中西部南小河沟流域中游地带, 属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地貌类型区和严重水土流失区。园区距庆阳市区13k m, 交通方便, 总面积4. 8k m 2,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是流域主要的侵蚀方式。园区不含塬面, 以塬边线为边界, 共有9条支毛沟、12道梁嘴。土壤主要为黄绵土、淤积土, 植被以人工林草植被群落为主, 年均降水量556. 5mm, 年均气温9. 3! , 年均水面蒸发量1491. 0mm 。治理初期, 塬面径流量占径流总量的67. 4%, 沟谷泥沙量占泥沙总量的86. 3%, 径流模数8994m 3/(k m 2∀a), 土壤侵蚀模数4350t/(k m 2∀a) 。2 园区建设目标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以 推动和规范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普及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科技意识 为总体要求, 按照 需求牵引、应用至上 原则, 优化配置, 完善提高, 把发展生产、建设生态、培植资源结合起来, 加强科技创新,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土保持生态精品工程, 建设完善的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个基地, 着力打造具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特色的科技示范园, 为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样板。3 园区建设布局

整个园区建设重点包括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大基地, 建成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 为试验、示范、科普基地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同时把水利、水保及生产等设施作为生态景观给予整合, 增设观光服务设施, 推介宣传并开通外界入园生态观光线路。

,

被群落。

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合理配置、科学研究与科技示范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宣传相协调、生态观光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等原则规划实施, 从而形成集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发展的科技示范格局, 达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等多赢的建设目标。

4. 2 把突出水土保持科技特色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理念

示范园区以强化精品意识、创建精品工程为宗旨, 突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特色。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在已有综合治理的基础上, 采取补缺、完善、提高的方法, 实行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雨造林与蓄水保墒相结合、营林与种草相结合, 对位配置各项治理措施, 系统展示黄土高塬沟壑区保塬、护坡、固沟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在措施建设方面, 全面补植、补造乔灌林, 恢复植被; 布设沟头防护、坡面水窖、水池及涝池等小型拦蓄和新建沟道谷坊、淤地坝及骨干坝工程, 把降雨径流通过径流调控设施加以利用; 新建鱼塘、荷塘和苇塘, 开发利用沟道水资源, 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在植物措施布局上, 树种选择注重生态效果, 配置趋于自然, 如:老鸹山适宜的造林树种和混交类型, 可展示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成果; 万亩(15亩为1h m 2) 常青林集中连片, 展现了坡面人工水保林效果; 杨家沟乔灌草相结合, 立体布局错落有致; 南北塬沙棘防护带缠绕, 突出了植物篱的实用性与景观化效果。同时, 通过多种试验研究地建设,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 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乃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为当地及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3 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关键

园区建设中, 实行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相结合, 以科技支撑建设, 以创新促进建设, 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和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在项目建设的同时, 还开展了数字小流域建设, 为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建成的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基础地理与水土保持相关信息的数字化及查询检索、输出等功能, 实现了南小河沟流域三维仿真演示系统, 有效地满足了 模型黄土高原 野外试验区和其他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要求, 满足了水土流失预测、治理效益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的要求, 提升了水土保持技术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同时, 园区作为水利部、科技部等多项水保科研项目及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试验基地, 主要布设有水土流失原型观测、径流调控高效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体系、林草配置模式、优良植物引进示范等多项试验示范研究项目, 这些试验与示范项目, 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对于提高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4 把坚持建设的自然性作为彰显园区和谐的重要途径

在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力求形态别致、色彩柔和、经济实用、与环境协调, 强化设施的生态性、自然化和质朴性, 在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 设(下转第54页)

(3) 沟道坝系示范工程。园区沟道坝系由十八亩台、花果

##

山、周家嘴、银仓寺等4座主沟道骨干坝和湫沟1、湫沟2、竹

儿沟、塔山沟1、塔山沟2、范家沟、岘子沟等7座支沟淤地坝组成, 坝系控制总面积30. 6k m 2, 占流域总面积的84. 3%。

(4) 节水灌溉示范区。示范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集中布设国内目前比较先进的微灌系统, 实地示范滴头、滴灌带、微喷头、涌水管、渗水管、注灌器等6类20多种灌水器。3. 3 科普教育基地

园区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原型观测自动化测报系统和侵蚀动态监测站网、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坝系示范工程、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典型示范断面、 陇东第一坝 、 陇东第一园 、 模型黄土高原 野外试验区及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和水土保持植物园等。科技展馆主要包括综合展板和南小河沟流域地理沙盘模型, 其中沙盘模型可通过电子触摸机查询多项治理措施资料、查看地理沙盘模型同步演示及流域治理视频, 动态展示园区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沟坡植被适地配置模式、淤地坝加高技术等科技典型, 是社会学习、了解和掌握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知识的窗口。3. 4 生态观光基地

生态观光基地涵盖整个园区, 主要是在试验研究、技术示范、科普教育等基地所形成的生态景观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基地上, 配套完善服务设施,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体模式及其景观得到全面展现。目前, 园区林草茂密, 植被良好, 水源丰富, 富含负氧离子, 已成为当地生态观光休闲及洗肺养生的理想场所。

3. 5 数字小流域建设

数字小流域系统 主要为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示范园区1∃2000数字地形图、近60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图件图片、科教宣传专题片、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和基础设施情况等各类资料的预处理和提取终端, 同时开发出数据库管理与制图子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子系统、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三维仿真演示系统等。4 园区建设特色

4. 1 把突显示范带动和典型辐射作为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根据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目标要求和园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意见, 建设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 制定了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及试验示范项目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 把水土保持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四大基地建设作为园区的主轴, 将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建站近60年来在南小河沟试验基地研究提出的水土保持成熟科技项目进行组装集成、配套, 形成系列规模化效应, 力争通过典型示范为整个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再上新台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具体建设项目内容遴选上, 主要根据南小河沟流域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建设项目要求等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在各功能区布设相应内容的试验示范项目。整个园区项目建设按

##

因素对CCPS 法测得结果是否产生较大影响。

[5]K orhonen L, K orhonen K T, R auti a i nenM, et al . Esti m ati on of

f o rest canopy cov er :a co m pa rison o f field m easurem ent tech niques[J].S ilva F ennica , 2006, 40(4):577-588.

[6]D av i s L R, W aterhouse M J , A rm leder H M. A co m par ison of

t he breeding bird co mm un iti es i n se ra l stages of the Enge l m ann Spruce Sub a l p i ne F ir Zone i n east centra l British Colu mb i a [M ].V i c t o ria , BC :M i n i stry of Fo rests R esearch Progra m, 1999.

[7]M ay C A, P etersburg M L , G uti rez R J . M ex i can spotted o w l

nest and roost site habita t i n no rt hern A r i zona [J].Journal of W il d life M anagem ent , 2004, 68(4):1054-1064.

[8]B rown N, Jenni ngs S , W hee ler P , et al . An i m proved m e t hod f o r

t he rap i d assess ment o f f o rest understorey li ght env iron m ents [J].Journal o fA ppli ed Eco l ogy , 2000, 37(6):1044-1053. [9]吴中伦. 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355-366. [10]杨福贵. 影响林木及立木蓄积、出材量因子初探[J].林业

勘察设计, 2005(2):116-117.

[11]李崇贵, 蔡体久. 森林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规律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1):15-17.

[参考文献]

[12]吕勇, 刘辉, 王才喜. 杉木林分蓄积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比

较[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1, 21(4):50-53.

(2) 郁闭度虽为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并不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唯一因素。蓄积量作为反映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和经营管理、采伐利用的主要依据, 还会受到地形地貌、整地方式以及人工后期抚育管理等影响, 本研究仅分析讨论了郁闭度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规律, 其他影响因素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以及更深层次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 结 论

本研究采用CCPS 法观测了房山试验站28块固定样地的郁闭度, 以冠层分析仪所测各样地郁闭度值为基准值, 对CCPS 法进行了精度检验, 观测值与基准值的相关系数为0. 9845, 且两种方法所测得的郁闭度的最大绝对差值不超过0. 05, 表明用CCPS 法测得的结果与冠层分析仪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能够准确地记录冠层信息。

通过对样地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得到郁闭度与林分蓄积量的关系:样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先有随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但当郁闭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郁闭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

[1]自云庆, 郝文康, 蒋伊尹, 等. 测树学[M ].哈尔滨:东北林

业大学出版社, 1987.

[2]孟宪宇. 测树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3]朱教君, 康宏樟, 胡理乐. 应用全天空照片估计林分透光孔

隙度(郁闭度) [J].生态学杂志, 2005, 24(10):1234-1240.

[4]Jennings S B , Bro w n N D, Sheil D. A ssessi ng forest canop ies

and unde rstorey illu m i nati on :canopy closure , canopy cover and o ther m easures[J].F orestry , 1999, 72:59-73.

[作者简介]骆汉(1985-), 男, 山东淄博市人, 硕士研究生, 主

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绿化; 责任作者赵廷宁(1962-), 男, 河北阳原县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绿化。

[收稿日期]2010-07-12

(责任编辑 徐素霞)

(上接第38页) 施即是景观 的生态效果。如:在道路两侧鱼鳞坑或水平阶栽植侧柏、江南槐等绿化观赏树木, 同时以集蓄道路径流的方法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水要求。沟渠建设采用草沟代替传统的砖砌、石砌或混凝土砌筑, 发挥草沟费用低廉、控制侵蚀、维护自然景观的优点。入园大门、观景亭等建设力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设立大型简介牌对相关试验示范区进行介绍。入园石形态别致、美观大方, 在周围侧柏林的衬托下, 既扮靓景点又诠释出水土保持的深刻内涵。总之, 各种设施建设创新理念, 有机融入自然, 与生态景观、科普教育相结合, 体现出了水土保持科技园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5 结 语

通过科技园建设, 园区林草覆盖率达83. 92%, 减洪、减沙. %. , 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利用。目前, 园区示范辐射效益日益凸显, 国家发改委、甘肃省、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政府与职能部门有关领导亲临园区考察指导, 省内外的一些水利水保专家也先后前来考察交流。园区已成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建设的名片, 每年接待国内外研究院所、学校学者300余人次, 接待大中小学生及游客12000多人次。随着南小河沟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创建, 园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及示范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简介]王志雄(1976#), 男, 甘肃庆阳市人, 工程师, 学

士,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0-08-15

(责任编辑 赵文礼)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 2011年第1期∀37∀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

王志雄, 赵安成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甘肃西峰745000)

[关键词]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建设实践; 南小河沟

[摘 要]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开展新项目建设的同时, 集成组装、有机配套园区近60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观测监测、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诸多项目成果, 消化与吸收国内外新的先进技术, 按照总结完善提高的原则建成了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大基地, 建成了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 为四大基地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 直观地展示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起到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和对外交流的作用。[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1) 01-0037-03

3. 1 科学试验基地

(1) 水土流失原型观测站网。实行自动化测报与人工观测相结合, 其中自动化测报系统由1个中心站、1个中继站、4个遥测径流泥沙观测站、14个遥测雨量站、2个遥测土壤含水率站及1个遥测气象园组成, 侵蚀动态及效益监测布设24个径流小区、1个红土泻溜侵蚀观测区。

(2) 模型黄土高原野外试验区。在园区坡面建立7个坡度因子小区和2个自然坡林地小区, 主要开展降水量、径流量、侵蚀量观测。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控制有效降雨面积100m 2, 模拟降雨均匀性系数大于85%, 可模拟36~312mm /h雨强的降水过程。

(3) 坡面林草措施试验区。分为10个不同立地类型, 参试乔灌木树种20余种, 主要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适宜林种、草种和林草混交等植被类型的研究。集水造林种草建成不同集蓄比、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集水材料标准坡面集蓄效率试验等径流利用试验区。

(4) 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种繁育区。根据当地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实践需求, 栽植在当地表现性状优良且林草种比较稀少或濒临灭绝的乡土树种, 建成乔木、灌木2个小区。同时为丰富当地物种资源, 重点示范从美国引进、适宜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生长的优良新草种###美国牧场草。3. 2 技术示范基地

(1)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示范区。园区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示范区分为塬面、坡面和沟谷综合防治三个体系, 其中塬面综合防治体系包括塬面坡耕地整治、塬面径流集蓄利用、塬边及沟头整治, 坡面综合防治体系包括坡耕地整治、坡面林草植被建设, 沟谷综合防治体系包括沟道坝系、沟道防冲林和沟道水利生态经济开发区等。

(2) 董庄沟封禁治理示范区。董庄沟集水面积1. 15k m 2, 为典型的封禁非治理沟, 是与杨家沟林草治理生物沟做对比的

[]1 园区概况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地处素有 世界最大黄土塬 之称的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中西部南小河沟流域中游地带, 属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地貌类型区和严重水土流失区。园区距庆阳市区13k m, 交通方便, 总面积4. 8k m 2,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是流域主要的侵蚀方式。园区不含塬面, 以塬边线为边界, 共有9条支毛沟、12道梁嘴。土壤主要为黄绵土、淤积土, 植被以人工林草植被群落为主, 年均降水量556. 5mm, 年均气温9. 3! , 年均水面蒸发量1491. 0mm 。治理初期, 塬面径流量占径流总量的67. 4%, 沟谷泥沙量占泥沙总量的86. 3%, 径流模数8994m 3/(k m 2∀a), 土壤侵蚀模数4350t/(k m 2∀a) 。2 园区建设目标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以 推动和规范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普及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科技意识 为总体要求, 按照 需求牵引、应用至上 原则, 优化配置, 完善提高, 把发展生产、建设生态、培植资源结合起来, 加强科技创新,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土保持生态精品工程, 建设完善的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个基地, 着力打造具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特色的科技示范园, 为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样板。3 园区建设布局

整个园区建设重点包括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大基地, 建成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 为试验、示范、科普基地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同时把水利、水保及生产等设施作为生态景观给予整合, 增设观光服务设施, 推介宣传并开通外界入园生态观光线路。

,

被群落。

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合理配置、科学研究与科技示范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宣传相协调、生态观光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等原则规划实施, 从而形成集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发展的科技示范格局, 达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等多赢的建设目标。

4. 2 把突出水土保持科技特色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理念

示范园区以强化精品意识、创建精品工程为宗旨, 突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特色。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在已有综合治理的基础上, 采取补缺、完善、提高的方法, 实行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雨造林与蓄水保墒相结合、营林与种草相结合, 对位配置各项治理措施, 系统展示黄土高塬沟壑区保塬、护坡、固沟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在措施建设方面, 全面补植、补造乔灌林, 恢复植被; 布设沟头防护、坡面水窖、水池及涝池等小型拦蓄和新建沟道谷坊、淤地坝及骨干坝工程, 把降雨径流通过径流调控设施加以利用; 新建鱼塘、荷塘和苇塘, 开发利用沟道水资源, 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在植物措施布局上, 树种选择注重生态效果, 配置趋于自然, 如:老鸹山适宜的造林树种和混交类型, 可展示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成果; 万亩(15亩为1h m 2) 常青林集中连片, 展现了坡面人工水保林效果; 杨家沟乔灌草相结合, 立体布局错落有致; 南北塬沙棘防护带缠绕, 突出了植物篱的实用性与景观化效果。同时, 通过多种试验研究地建设,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 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乃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为当地及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3 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关键

园区建设中, 实行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相结合, 以科技支撑建设, 以创新促进建设, 提升示范园建设水平和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在项目建设的同时, 还开展了数字小流域建设, 为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建成的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基础地理与水土保持相关信息的数字化及查询检索、输出等功能, 实现了南小河沟流域三维仿真演示系统, 有效地满足了 模型黄土高原 野外试验区和其他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要求, 满足了水土流失预测、治理效益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的要求, 提升了水土保持技术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同时, 园区作为水利部、科技部等多项水保科研项目及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试验基地, 主要布设有水土流失原型观测、径流调控高效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体系、林草配置模式、优良植物引进示范等多项试验示范研究项目, 这些试验与示范项目, 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对于提高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4 把坚持建设的自然性作为彰显园区和谐的重要途径

在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力求形态别致、色彩柔和、经济实用、与环境协调, 强化设施的生态性、自然化和质朴性, 在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 设(下转第54页)

(3) 沟道坝系示范工程。园区沟道坝系由十八亩台、花果

##

山、周家嘴、银仓寺等4座主沟道骨干坝和湫沟1、湫沟2、竹

儿沟、塔山沟1、塔山沟2、范家沟、岘子沟等7座支沟淤地坝组成, 坝系控制总面积30. 6k m 2, 占流域总面积的84. 3%。

(4) 节水灌溉示范区。示范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集中布设国内目前比较先进的微灌系统, 实地示范滴头、滴灌带、微喷头、涌水管、渗水管、注灌器等6类20多种灌水器。3. 3 科普教育基地

园区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原型观测自动化测报系统和侵蚀动态监测站网、黄土高塬沟壑区沟道坝系示范工程、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典型示范断面、 陇东第一坝 、 陇东第一园 、 模型黄土高原 野外试验区及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和水土保持植物园等。科技展馆主要包括综合展板和南小河沟流域地理沙盘模型, 其中沙盘模型可通过电子触摸机查询多项治理措施资料、查看地理沙盘模型同步演示及流域治理视频, 动态展示园区 三道防线 治理模式、沟坡植被适地配置模式、淤地坝加高技术等科技典型, 是社会学习、了解和掌握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知识的窗口。3. 4 生态观光基地

生态观光基地涵盖整个园区, 主要是在试验研究、技术示范、科普教育等基地所形成的生态景观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基地上, 配套完善服务设施,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体模式及其景观得到全面展现。目前, 园区林草茂密, 植被良好, 水源丰富, 富含负氧离子, 已成为当地生态观光休闲及洗肺养生的理想场所。

3. 5 数字小流域建设

数字小流域系统 主要为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示范园区1∃2000数字地形图、近60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图件图片、科教宣传专题片、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和基础设施情况等各类资料的预处理和提取终端, 同时开发出数据库管理与制图子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子系统、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三维仿真演示系统等。4 园区建设特色

4. 1 把突显示范带动和典型辐射作为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根据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目标要求和园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意见, 建设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 制定了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及试验示范项目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 把水土保持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四大基地建设作为园区的主轴, 将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建站近60年来在南小河沟试验基地研究提出的水土保持成熟科技项目进行组装集成、配套, 形成系列规模化效应, 力争通过典型示范为整个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再上新台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具体建设项目内容遴选上, 主要根据南小河沟流域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建设项目要求等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在各功能区布设相应内容的试验示范项目。整个园区项目建设按

##

因素对CCPS 法测得结果是否产生较大影响。

[5]K orhonen L, K orhonen K T, R auti a i nenM, et al . Esti m ati on of

f o rest canopy cov er :a co m pa rison o f field m easurem ent tech niques[J].S ilva F ennica , 2006, 40(4):577-588.

[6]D av i s L R, W aterhouse M J , A rm leder H M. A co m par ison of

t he breeding bird co mm un iti es i n se ra l stages of the Enge l m ann Spruce Sub a l p i ne F ir Zone i n east centra l British Colu mb i a [M ].V i c t o ria , BC :M i n i stry of Fo rests R esearch Progra m, 1999.

[7]M ay C A, P etersburg M L , G uti rez R J . M ex i can spotted o w l

nest and roost site habita t i n no rt hern A r i zona [J].Journal of W il d life M anagem ent , 2004, 68(4):1054-1064.

[8]B rown N, Jenni ngs S , W hee ler P , et al . An i m proved m e t hod f o r

t he rap i d assess ment o f f o rest understorey li ght env iron m ents [J].Journal o fA ppli ed Eco l ogy , 2000, 37(6):1044-1053. [9]吴中伦. 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355-366. [10]杨福贵. 影响林木及立木蓄积、出材量因子初探[J].林业

勘察设计, 2005(2):116-117.

[11]李崇贵, 蔡体久. 森林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规律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1):15-17.

[参考文献]

[12]吕勇, 刘辉, 王才喜. 杉木林分蓄积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比

较[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1, 21(4):50-53.

(2) 郁闭度虽为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并不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唯一因素。蓄积量作为反映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和经营管理、采伐利用的主要依据, 还会受到地形地貌、整地方式以及人工后期抚育管理等影响, 本研究仅分析讨论了郁闭度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规律, 其他影响因素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以及更深层次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 结 论

本研究采用CCPS 法观测了房山试验站28块固定样地的郁闭度, 以冠层分析仪所测各样地郁闭度值为基准值, 对CCPS 法进行了精度检验, 观测值与基准值的相关系数为0. 9845, 且两种方法所测得的郁闭度的最大绝对差值不超过0. 05, 表明用CCPS 法测得的结果与冠层分析仪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能够准确地记录冠层信息。

通过对样地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得到郁闭度与林分蓄积量的关系:样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先有随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但当郁闭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郁闭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

[1]自云庆, 郝文康, 蒋伊尹, 等. 测树学[M ].哈尔滨:东北林

业大学出版社, 1987.

[2]孟宪宇. 测树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3]朱教君, 康宏樟, 胡理乐. 应用全天空照片估计林分透光孔

隙度(郁闭度) [J].生态学杂志, 2005, 24(10):1234-1240.

[4]Jennings S B , Bro w n N D, Sheil D. A ssessi ng forest canop ies

and unde rstorey illu m i nati on :canopy closure , canopy cover and o ther m easures[J].F orestry , 1999, 72:59-73.

[作者简介]骆汉(1985-), 男, 山东淄博市人, 硕士研究生, 主

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绿化; 责任作者赵廷宁(1962-), 男, 河北阳原县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绿化。

[收稿日期]2010-07-12

(责任编辑 徐素霞)

(上接第38页) 施即是景观 的生态效果。如:在道路两侧鱼鳞坑或水平阶栽植侧柏、江南槐等绿化观赏树木, 同时以集蓄道路径流的方法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水要求。沟渠建设采用草沟代替传统的砖砌、石砌或混凝土砌筑, 发挥草沟费用低廉、控制侵蚀、维护自然景观的优点。入园大门、观景亭等建设力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设立大型简介牌对相关试验示范区进行介绍。入园石形态别致、美观大方, 在周围侧柏林的衬托下, 既扮靓景点又诠释出水土保持的深刻内涵。总之, 各种设施建设创新理念, 有机融入自然, 与生态景观、科普教育相结合, 体现出了水土保持科技园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5 结 语

通过科技园建设, 园区林草覆盖率达83. 92%, 减洪、减沙. %. , 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利用。目前, 园区示范辐射效益日益凸显, 国家发改委、甘肃省、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政府与职能部门有关领导亲临园区考察指导, 省内外的一些水利水保专家也先后前来考察交流。园区已成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建设的名片, 每年接待国内外研究院所、学校学者300余人次, 接待大中小学生及游客12000多人次。随着南小河沟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创建, 园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及示范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简介]王志雄(1976#), 男, 甘肃庆阳市人, 工程师, 学

士,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0-08-15

(责任编辑 赵文礼)


相关文章

  • 2014年乡镇经济工作报告
  • 一.客观总结成绩,科学研判形势,以更加昂扬地斗志迎接新的挑战 2013年,是小河发展取得新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小河"的总体目标,肯干.苦干.快干,推动了 ...查看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12,4*2,42,3,4 ,张喜荣,蔡艳蓉赵晶,高照良 (1.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710018: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 ...查看


  • 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
  • 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是阻挡风沙入侵北京最后一道屏障,同时又是京津最主要的用水源头之一.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沽源县的生态建设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立足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安全,更要着眼于维护京津的生态安全,全力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推动林业跨越式 ...查看


  • 村庄规划实例
  • 随书光盘 村庄规划实例 --河北省宁晋县小河庄村庄规划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小河庄村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使各项基本国策和各种规划在该村得到落实,并为小河庄村庄规划和管理提供法律和法规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 ...查看


  •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1日 李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 ...查看


  • 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和措施在新沂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设计与应用
  • 2012-02-16 14:05:31    来源:新沂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和措施 在新沂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设计与应用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开展相应的行动,以减少和消除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 ...查看


  • "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
  • 附件: -2015年)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1- 二〇一二年六月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支撑.重要保障,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 ...查看


  • 贫困县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西和县是甘肃省陇南市的一个山区县,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充分依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探索和实践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 ...查看


  • 玉林市2013年政府报告
  • 2013年玉林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2 年工作回顾 2012 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创建"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