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优秀教案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歌曲《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特点。歌曲的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接受力也很强,但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高年级学生腼腆、害羞,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错误。难点应该具体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视唱法

学法指导:兴趣诱发式指导 尝试式指导 对比式指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老师特选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播放《沂蒙山小调》也可以自已唱)。

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类形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

师: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什么是民歌呢?(播放课件民歌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民歌有三大类:山歌、号子和小调,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小调。我国各地的民歌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的民歌《编花篮》(播放《编花篮》)请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生:编花篮,摘牡丹。)

2、感受河南方言

同学们答得非常到位,老师给点奖励,带你们去河南走一走学一学河南方言(播放《河南人》从中学习河南方言“中”、“带劲”)

(1)、学习河南话“中”、“带”

师:学了哪两句话?(中、带劲)

问:“中”是什么意思?(好)带劲是什么意思?(有力,给劲)

3、继续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播放歌曲《编花篮》)

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最有河南地方特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生回答一句老师就范唱这一句)你们真善于聆听 4、学习第一句

(1)、先看看第一句(出示课件第一句歌谱的幻灯片)

哪个时候正是河南洛阳牧丹花开的季节,姑娘们就相约去南山摘牧丹,我也跟着去了,我 就对着大山唱: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这时大山会有什么?(回声)请你们做我的回声,(利用山谷回声的方法教唱(目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唱一句,生唱一句,但生唱得要比师弱。

(2)、讲解前倚音和八分休止符

师:你们做我的回声表现得不错,合作非常成功,老师给你们点个“赞”我用两种不的方法唱这一句(带着装饰音唱一遍,不带装饰音唱一遍),问:两种唱法哪一种更具河南风味?(第一种唱法带装饰音的)

因为第一种唱法有装饰音

问:这个小音符低音7叫什么?(前倚音)它的时值非常短,还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要空出来,并练习唱两遍

(3)、讲解第一句与河南方言的关系(播放课件学说河南方言)

师:一般的地方戏很少用“7”,可是在这里7用得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细细听我讲,这是和河南方言有联系,你听老师用河南话说说“编”字,再唱唱有没有相似之处,师读编然后再唱编,有没有相似之处呢!(生没有反应,师再说唱一次,它们的音调象不象?(生:象)音调很象

学说河南话:生跟师说两遍,说得真地道,咱们再唱唱,预备起:师生一起清唱这一句歌词,很好,如果我们的声音再跳跃一些,(师先唱一遍),就更好了,再来一次,注意表情,师先起头,然后预备起(师生共同唱)好极了,同学们地方方言对于民歌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唱一唱这一句并进行二度创作 师:学这一句的时候你们给我做回声做得不错,这次我还想让你们做我的回声,大家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回声可以变一变的

一变:5 5 1 1 ︳1—‖(一声部)

编 花 篮

二变:50 50 10(二声部)

编 花 篮

利用轮唱的方法:师先唱第一句,一声部唱、二声部唱

(5)、练习这一句的二度创作(播放《编花篮》范唱)

方法:跟范唱带唱,先清唱这一句的二度创作,再跟范唱带唱,学会的地方生唱,没学的地方老师唱,师生共完成。

5、学习最后一句(银个丹丹,嗨,银牡丹,银牡丹那个那哈伊呀嗨)

(1)、师:师边唱边演,生在“那哈咿呀嗨”进入边唱边做动作(师生共同合作,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

(2)、跟范唱带再次聆听并跟唱最后一句(播放《编花篮》伴奏

师:要求前边听,最后一句进入边唱边做动作

(3)、学习衬词

师:“那哈咿呀嗨”是什么意思?在歌曲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叫。。。。。。 生:衬词

师:根据字数的多少有的叫衬词;有的叫衬字;有的叫衬句,你们觉着这个叫什呢? 生:衬句。

师:因为这个比较长,所以叫衬句。它虽然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它表现歌曲的情绪特别重要,你感觉最后这一句是什么情绪呢?(师范唱这一句:从银个丹丹到结束这一句) 生:高兴的、得意的

师:这群姑娘摘了那么多牡丹花肯定很高兴

(4)、学习“那哈咿呀嗨”

a、学习豫剧中的甩腔

这回你听听老师唱得什么?(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来说是什么?(豫剧)对,是豫剧,刚才同学们找的“那哈咿呀嗨”实际上是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还有一种说法是河南豫剧中的一个甩腔,它一般用在最后,其作用是亮相,告诉观众给我鼓撑、拍照呀!(师边讲边做亮相动作)并不是随便加的,它是有目地的。咱们临沂的地方戏是柳琴,豫剧则是河南的地方戏,老师再唱最后一小句,再唱编花篮中的最后一句,在曲调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咱们大家一起再来演唱这一句,预备走。。。。。。。在演唱方法上运用了豫剧当中甩腔的特点,那哈语气加重,声音位置提高,嗨以气带声,你听:师再唱这一句,注意控制气息,预备走。。。。。,我们再来唱唱“嗨”师唱一句生唱一句,再轻一些。。。。。。,好多了,师再唱这一句,预备走:。。。。。。。很好,同学们,这两句最有河南的地方特色。 b、学动作

师:示范,生跟学,先提襟后亮相,注意男女生的手指区别,女生是兰花指,男生是虎口撑,劲在指尖上。

c、练习动作

师:集体做动作,谁做得好就叫评委给你照相,加油哟!(师领边唱边做动作),动作到位字也要加劲,这样才有豫剧的诓味。

d、再次聆听歌曲跟唱最有特色的这两句(播放《编花篮》

6、老师范唱:同学们,你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我也很想唱一唱,我有一个小小要求:找出旋律中多次出现的节奏?(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一拍中的附点音符,要唱得轻巧)

7、朗读歌词

让我们从朗读歌词中找到姑娘愉快的心情,我们用歌词接龙的形式,我读你接,我读编、编,你们接:编花篮,并拍出它的节奏,咱们试试第一句,预备,准备好了。。。。。。。。很好,注意这一句(师先读银个丹丹嗨银牡丹,大家从嗨开始接,试一下。。。。。,从银开始拍手,再来一次。。。,最后一句接唱,跟伴奏来一次(播放《编花篮》伴奏)

8、讲解民歌的特点

(1)、押韵:同学们咱们来看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一起读出来,有什么特点,你来说一说(押韵)你知道的真多,请坐,这些就叫押韵,因为它的最后一个韵母都是“an”

(2)、衬词

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个、嗨、那个这些都是衬词

小结:押韵和衬词是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9、学唱中间部分的乐句(出示课件)

咱们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没学(中间部分)

(1)、找出相同乐句,并学唱

师:我唱谱你认真听,找一找哪两个乐句相同

生:一、二乐句是相同的,最后一个不同

(2)、讲解下滑音

师:最后一句有一个箭头叫什么?

生:下滑音

师:唱有下滑音和无下滑音的唱法,让生去感受。

(3)、利用各种演唱形式进行演唱(课件展示:)

形式一:师领第一乐句,生唱第二乐句,师唱第三乐句

师:第一次合作成功,又变了

形式二:师领1,女齐2 ,男女齐3,再变一下

形式三:女齐1,男齐2,男女齐3,

形式四:师与生用轮唱的方法练习这三个乐句,按不同的顺序进行,师先唱两小节,生再进入,生唱两小节师再进入。这种演唱形式叫轮唱,外国名字叫卡农。最后生分两组进行轮唱,一组唱1,二组唱2,最后全体唱结束。

(4)、跟范唱唱全曲一遍,再跟伴奏带唱一遍

10、欣赏洛阳牡丹

师:唱到现在累了,休息一下,老师想带你们去欣赏洛阳牡丹,洛阳牡丹可美了(播放课件)

(1)、简介牡丹

师:我们都知道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代表着富贵和吉祥,历史悠久,兴盛于唐朝,中国第一代女皇武则天特别喜欢它,牡丹花瓣多,品种也多,一朵花上面就有一千多个花瓣,它的颈、叶、根可以入药,花可以食用。

(2)师小结演唱形式

师:刚才我们用了好几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牡丹花,说说看(师领,女齐,男齐等,还有一种演唱形式是轮唱)

(3)、用轮唱的方法演唱这三个乐句(清唱)

你觉得表现牡丹花的历史悠久,表现它的多,表现它的美用哪种演唱形式比较好?(轮唱),一起唱一唱是不是表现出它的多与美。

11、完整演唱二度创作的歌曲《编花篮》(播放课件《编花篮》伴奏)

方法:师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三、拓展欣赏《茉莉花》

刚才我们一直在摘牡丹摘累了,休息一会,休息的时候去看别人摘花(播放《茉莉花》) 河南的姑娘喜欢摘牡丹花,咱们来看一看江苏的姑娘喜欢摘什么花呢?(播放《茉莉花》 生:茉莉花

1、两种花的区别

师:你们认识茉莉花吗?(课件展示茉莉花)

茉莉花跟牡丹花比起来小而且白,牡丹花品种多,花瓣多,颜色也多,特别的美,

2、旋律的区别

(1)、民族五声调式

师:师唱歌谱让生回答用了哪些音来表现茉莉花,1234567哪个音没有用?

生:4和7没有用

师:对,太棒了,这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跟老师一起唱一唱谱。“4”和“7”不用更具有江南的地方特色,牡丹花把茉莉花没用的哪个音用上去了?

生:7

师:对,而且用得特别的多,师生共同唱谱,把“7”放在里边作主要的音调,很有特色的音调,把河南的地方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旋律的跳动

师:旋律的跳动经常用度数来表现,1到2是一度,1到3是两度,1到4是三度等等,茉莉花相邻的两个音超过三度吗?没有,这样的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柔和,很平静)

咱们来看一看编花篮的跳动,师生一起唱谱,八度大跳,几下就跳到花朵上去了,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热闹,高兴)

(3)、南北姑娘性格的不同

河南姑娘摘花和河南姑娘摘花区别大了去了,就这么一点点小花,江苏姑娘(师唱完第一段问:摘了吗?生:没有,师再唱第二段问:摘了吗?生:没有,师再唱第三段问:摘了吗?生:没有)想摘又不敢摘,你感觉江苏姑娘怎么样?(胆小、羞涩、内向、秀气)

师:咱们再来看看河南姑娘,牡丹花哪么多师唱前三乐句,管它呢,我想摘就摘,河南姑娘怎么样?(大气、豪爽、开放),师生一起再唱全曲。

(4)、简介洛阳音乐文化

骨笛:河南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它有非常深厚的音乐文化,在河南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被称为中华第一笛,它的出土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年(出示课件骨笛简介)

埙:这个乐器认识吗?(埙)原来说它是最早的,后来出土了骨笛,经考证埙就被排成第二了,它是吹奏乐器之一,出土于安阳,可吹七声音阶(出示课件埙的简介)。

瑟:这个乐器叫什么?(瑟)

你们学的古文当中有一句话是秦王为赵王献瑟,就是这个乐器,长得跟筝很象,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关(出示课件瑟的简介图片)

(5)、河南豫剧

师:这是什么?(豫剧)歌曲中哪一句就是借鉴了它的甩腔?(最后一句那哈咿呀嗨)师现唱这一句,欣赏这位小姑娘唱得豫剧(出示课件播放豫剧)怎么样,她在唱歌的时候观众都在给她鼓撑,小姑娘把豫剧唱得满堂彩,你说带劲不带劲?

四、完美结课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结课

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咱们回忆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呢?

1、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等方法唱会了歌曲《编花篮》,并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

2、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本节课我们学得带劲不带劲?(带劲),署假的时候鼓动你的爸爸妈妈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再了解一下河南灿烂的音乐文化中不中?(中)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爱上民歌,主动走进民族音乐,领略我国民族音乐的灿烂文化,品味民族音乐的魅力,下课!同学们再见!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歌曲《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特点。歌曲的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接受力也很强,但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高年级学生腼腆、害羞,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错误。难点应该具体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视唱法

学法指导:兴趣诱发式指导 尝试式指导 对比式指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老师特选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播放《沂蒙山小调》也可以自已唱)。

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类形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

师: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什么是民歌呢?(播放课件民歌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民歌有三大类:山歌、号子和小调,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小调。我国各地的民歌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的民歌《编花篮》(播放《编花篮》)请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生:编花篮,摘牡丹。)

2、感受河南方言

同学们答得非常到位,老师给点奖励,带你们去河南走一走学一学河南方言(播放《河南人》从中学习河南方言“中”、“带劲”)

(1)、学习河南话“中”、“带”

师:学了哪两句话?(中、带劲)

问:“中”是什么意思?(好)带劲是什么意思?(有力,给劲)

3、继续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播放歌曲《编花篮》)

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最有河南地方特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生回答一句老师就范唱这一句)你们真善于聆听 4、学习第一句

(1)、先看看第一句(出示课件第一句歌谱的幻灯片)

哪个时候正是河南洛阳牧丹花开的季节,姑娘们就相约去南山摘牧丹,我也跟着去了,我 就对着大山唱: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这时大山会有什么?(回声)请你们做我的回声,(利用山谷回声的方法教唱(目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唱一句,生唱一句,但生唱得要比师弱。

(2)、讲解前倚音和八分休止符

师:你们做我的回声表现得不错,合作非常成功,老师给你们点个“赞”我用两种不的方法唱这一句(带着装饰音唱一遍,不带装饰音唱一遍),问:两种唱法哪一种更具河南风味?(第一种唱法带装饰音的)

因为第一种唱法有装饰音

问:这个小音符低音7叫什么?(前倚音)它的时值非常短,还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要空出来,并练习唱两遍

(3)、讲解第一句与河南方言的关系(播放课件学说河南方言)

师:一般的地方戏很少用“7”,可是在这里7用得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细细听我讲,这是和河南方言有联系,你听老师用河南话说说“编”字,再唱唱有没有相似之处,师读编然后再唱编,有没有相似之处呢!(生没有反应,师再说唱一次,它们的音调象不象?(生:象)音调很象

学说河南话:生跟师说两遍,说得真地道,咱们再唱唱,预备起:师生一起清唱这一句歌词,很好,如果我们的声音再跳跃一些,(师先唱一遍),就更好了,再来一次,注意表情,师先起头,然后预备起(师生共同唱)好极了,同学们地方方言对于民歌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唱一唱这一句并进行二度创作 师:学这一句的时候你们给我做回声做得不错,这次我还想让你们做我的回声,大家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回声可以变一变的

一变:5 5 1 1 ︳1—‖(一声部)

编 花 篮

二变:50 50 10(二声部)

编 花 篮

利用轮唱的方法:师先唱第一句,一声部唱、二声部唱

(5)、练习这一句的二度创作(播放《编花篮》范唱)

方法:跟范唱带唱,先清唱这一句的二度创作,再跟范唱带唱,学会的地方生唱,没学的地方老师唱,师生共完成。

5、学习最后一句(银个丹丹,嗨,银牡丹,银牡丹那个那哈伊呀嗨)

(1)、师:师边唱边演,生在“那哈咿呀嗨”进入边唱边做动作(师生共同合作,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

(2)、跟范唱带再次聆听并跟唱最后一句(播放《编花篮》伴奏

师:要求前边听,最后一句进入边唱边做动作

(3)、学习衬词

师:“那哈咿呀嗨”是什么意思?在歌曲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叫。。。。。。 生:衬词

师:根据字数的多少有的叫衬词;有的叫衬字;有的叫衬句,你们觉着这个叫什呢? 生:衬句。

师:因为这个比较长,所以叫衬句。它虽然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它表现歌曲的情绪特别重要,你感觉最后这一句是什么情绪呢?(师范唱这一句:从银个丹丹到结束这一句) 生:高兴的、得意的

师:这群姑娘摘了那么多牡丹花肯定很高兴

(4)、学习“那哈咿呀嗨”

a、学习豫剧中的甩腔

这回你听听老师唱得什么?(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来说是什么?(豫剧)对,是豫剧,刚才同学们找的“那哈咿呀嗨”实际上是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还有一种说法是河南豫剧中的一个甩腔,它一般用在最后,其作用是亮相,告诉观众给我鼓撑、拍照呀!(师边讲边做亮相动作)并不是随便加的,它是有目地的。咱们临沂的地方戏是柳琴,豫剧则是河南的地方戏,老师再唱最后一小句,再唱编花篮中的最后一句,在曲调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咱们大家一起再来演唱这一句,预备走。。。。。。。在演唱方法上运用了豫剧当中甩腔的特点,那哈语气加重,声音位置提高,嗨以气带声,你听:师再唱这一句,注意控制气息,预备走。。。。。,我们再来唱唱“嗨”师唱一句生唱一句,再轻一些。。。。。。,好多了,师再唱这一句,预备走:。。。。。。。很好,同学们,这两句最有河南的地方特色。 b、学动作

师:示范,生跟学,先提襟后亮相,注意男女生的手指区别,女生是兰花指,男生是虎口撑,劲在指尖上。

c、练习动作

师:集体做动作,谁做得好就叫评委给你照相,加油哟!(师领边唱边做动作),动作到位字也要加劲,这样才有豫剧的诓味。

d、再次聆听歌曲跟唱最有特色的这两句(播放《编花篮》

6、老师范唱:同学们,你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我也很想唱一唱,我有一个小小要求:找出旋律中多次出现的节奏?(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一拍中的附点音符,要唱得轻巧)

7、朗读歌词

让我们从朗读歌词中找到姑娘愉快的心情,我们用歌词接龙的形式,我读你接,我读编、编,你们接:编花篮,并拍出它的节奏,咱们试试第一句,预备,准备好了。。。。。。。。很好,注意这一句(师先读银个丹丹嗨银牡丹,大家从嗨开始接,试一下。。。。。,从银开始拍手,再来一次。。。,最后一句接唱,跟伴奏来一次(播放《编花篮》伴奏)

8、讲解民歌的特点

(1)、押韵:同学们咱们来看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一起读出来,有什么特点,你来说一说(押韵)你知道的真多,请坐,这些就叫押韵,因为它的最后一个韵母都是“an”

(2)、衬词

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个、嗨、那个这些都是衬词

小结:押韵和衬词是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9、学唱中间部分的乐句(出示课件)

咱们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没学(中间部分)

(1)、找出相同乐句,并学唱

师:我唱谱你认真听,找一找哪两个乐句相同

生:一、二乐句是相同的,最后一个不同

(2)、讲解下滑音

师:最后一句有一个箭头叫什么?

生:下滑音

师:唱有下滑音和无下滑音的唱法,让生去感受。

(3)、利用各种演唱形式进行演唱(课件展示:)

形式一:师领第一乐句,生唱第二乐句,师唱第三乐句

师:第一次合作成功,又变了

形式二:师领1,女齐2 ,男女齐3,再变一下

形式三:女齐1,男齐2,男女齐3,

形式四:师与生用轮唱的方法练习这三个乐句,按不同的顺序进行,师先唱两小节,生再进入,生唱两小节师再进入。这种演唱形式叫轮唱,外国名字叫卡农。最后生分两组进行轮唱,一组唱1,二组唱2,最后全体唱结束。

(4)、跟范唱唱全曲一遍,再跟伴奏带唱一遍

10、欣赏洛阳牡丹

师:唱到现在累了,休息一下,老师想带你们去欣赏洛阳牡丹,洛阳牡丹可美了(播放课件)

(1)、简介牡丹

师:我们都知道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代表着富贵和吉祥,历史悠久,兴盛于唐朝,中国第一代女皇武则天特别喜欢它,牡丹花瓣多,品种也多,一朵花上面就有一千多个花瓣,它的颈、叶、根可以入药,花可以食用。

(2)师小结演唱形式

师:刚才我们用了好几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牡丹花,说说看(师领,女齐,男齐等,还有一种演唱形式是轮唱)

(3)、用轮唱的方法演唱这三个乐句(清唱)

你觉得表现牡丹花的历史悠久,表现它的多,表现它的美用哪种演唱形式比较好?(轮唱),一起唱一唱是不是表现出它的多与美。

11、完整演唱二度创作的歌曲《编花篮》(播放课件《编花篮》伴奏)

方法:师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三、拓展欣赏《茉莉花》

刚才我们一直在摘牡丹摘累了,休息一会,休息的时候去看别人摘花(播放《茉莉花》) 河南的姑娘喜欢摘牡丹花,咱们来看一看江苏的姑娘喜欢摘什么花呢?(播放《茉莉花》 生:茉莉花

1、两种花的区别

师:你们认识茉莉花吗?(课件展示茉莉花)

茉莉花跟牡丹花比起来小而且白,牡丹花品种多,花瓣多,颜色也多,特别的美,

2、旋律的区别

(1)、民族五声调式

师:师唱歌谱让生回答用了哪些音来表现茉莉花,1234567哪个音没有用?

生:4和7没有用

师:对,太棒了,这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跟老师一起唱一唱谱。“4”和“7”不用更具有江南的地方特色,牡丹花把茉莉花没用的哪个音用上去了?

生:7

师:对,而且用得特别的多,师生共同唱谱,把“7”放在里边作主要的音调,很有特色的音调,把河南的地方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旋律的跳动

师:旋律的跳动经常用度数来表现,1到2是一度,1到3是两度,1到4是三度等等,茉莉花相邻的两个音超过三度吗?没有,这样的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柔和,很平静)

咱们来看一看编花篮的跳动,师生一起唱谱,八度大跳,几下就跳到花朵上去了,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热闹,高兴)

(3)、南北姑娘性格的不同

河南姑娘摘花和河南姑娘摘花区别大了去了,就这么一点点小花,江苏姑娘(师唱完第一段问:摘了吗?生:没有,师再唱第二段问:摘了吗?生:没有,师再唱第三段问:摘了吗?生:没有)想摘又不敢摘,你感觉江苏姑娘怎么样?(胆小、羞涩、内向、秀气)

师:咱们再来看看河南姑娘,牡丹花哪么多师唱前三乐句,管它呢,我想摘就摘,河南姑娘怎么样?(大气、豪爽、开放),师生一起再唱全曲。

(4)、简介洛阳音乐文化

骨笛:河南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它有非常深厚的音乐文化,在河南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被称为中华第一笛,它的出土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年(出示课件骨笛简介)

埙:这个乐器认识吗?(埙)原来说它是最早的,后来出土了骨笛,经考证埙就被排成第二了,它是吹奏乐器之一,出土于安阳,可吹七声音阶(出示课件埙的简介)。

瑟:这个乐器叫什么?(瑟)

你们学的古文当中有一句话是秦王为赵王献瑟,就是这个乐器,长得跟筝很象,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关(出示课件瑟的简介图片)

(5)、河南豫剧

师:这是什么?(豫剧)歌曲中哪一句就是借鉴了它的甩腔?(最后一句那哈咿呀嗨)师现唱这一句,欣赏这位小姑娘唱得豫剧(出示课件播放豫剧)怎么样,她在唱歌的时候观众都在给她鼓撑,小姑娘把豫剧唱得满堂彩,你说带劲不带劲?

四、完美结课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结课

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咱们回忆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呢?

1、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等方法唱会了歌曲《编花篮》,并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

2、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本节课我们学得带劲不带劲?(带劲),署假的时候鼓动你的爸爸妈妈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再了解一下河南灿烂的音乐文化中不中?(中)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爱上民歌,主动走进民族音乐,领略我国民族音乐的灿烂文化,品味民族音乐的魅力,下课!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中小学英语文章和书籍 3
  •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课件unit8 句型转换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课件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课件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period3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课件u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菜市小学二年级体育备课
  • 菜市小学体育备课 二年级 冯巍 路南区菜市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二年级 学生人数:20人 授课教师:冯巍 第 1 课时 路南区菜市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二年级 学生人数:20人 授课教师:冯巍 第 2 课时 路南 ...查看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首页 课件 论文 试卷 教案 范文 作文 试题 动画 地图 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化学教案 物理教案 生物教案 历史教案 政治教案 地理教案 信息技术 其他科教案 音乐教案 ...查看


  •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学设计
  •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学设计 (共40课时) 第1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第2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第3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第4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第5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第6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查看


  • 2016.9.7教案检查反馈
  • 宁江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案检查反馈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督促老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月6日至8日教导处五人分工合作对各科各类教案从进度安排.学科教 ...查看


  • 一年级下学期体育课教案
  • 若羌县第三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二年级体育教学进度表 一,二年级下学期体育课教案 教师:艾合麦提江 一,二年级下学期体育课教案 教师:艾合麦提江 一,二年级下学期体育课教案 教师:艾合麦提江 一,二年级下学期体育课教案 教 ...查看


  • 关于表彰优秀学生的决定
  • 马 泉 中 学 关于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进步学生.优秀班干部及班级拔河比赛优胜集体的 决 定 在2013-2014年期末考试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 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学们的学习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查看


  • 二年级体育全册全套教案
  •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1 课时 二 年级体育教案 第 2 课时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3 课时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4 课时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5 课时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6 课时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7 课时 二年级体育教案 第 8 课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