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 1

端午节的来历

五月初五端午节;

雄黄烧酒菖蒲剑;

三角棕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挂胸前。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吃粽子

的习俗。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端五、重五、端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

女儿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过去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楚国屈原五月五日

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五月五端午节。但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证明,

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据宋高承《事物纪原》,端午源于春

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这说明端午节起源较早。也有人认为

该节是龙图腾的祭祀节日,或来源于夏至,或起源于恶日。还有的认为是纪念伍

子胥投钱塘江,还有曹娥救父之说。也有人主张五月五端午节与介子推有关。还

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

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作了

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一)祀神

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节日,其中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和

钟馗之祭。

曹娥是浙江地区五月五日祭祀的神灵之一,至今民间还流传有关历史传说。

由于她是孝女的楷模,为东汉时期的统治者所提倡,于是加以宣传,并把她与龙

舟联系起来。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草救了许仙,也救了百姓,所以当地

在端午节祭白娘子。

端午节的另一避邪之神是钟馗。是日各户都购买钟馗像,挂于门上驱鬼,各

户之间也以赠送钟馗像为荣。钟馗既可打鬼,又可驱疫。古代早期就迷信钟馗,

如铜镜上的图案。张天师、钟馗皆为道教历史人物,道教正是善于驱鬼降妖,而

五月五日为毒月日,自然会把道教的神仙搬到节日中来,所以这是较晚兴起的信

仰。

浙江衢州地区把五月五视为药王神农的生日,以该日阴晴占卜年成好坏及

药品的质量。而端午采药则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都较流行。另外,在福州称瘟

神为大帝,曾修建庙宇供奉,五月端午举行大帝诞,杀牲祭祀,搭台唱戏。而浙

江湖州地区过谢蚕神节。

(二)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中国绝大多数县市在端午节划龙舟。所谓龙

舟,就是龙与船的结合,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划龙舟不仅在汉族地区

流行,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苗族都有盛大的龙舟赛会,

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活动时,傣族也举行龙舟比赛,龙舟华丽,观者人山人

海,颇有民族特色。另外在朝鲜族、白族、土家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黎

族地区,也过端午节,划龙舟,其中满族又称“重五节”。

龙舟的特征表现在龙头、龙尾上,此外还有各种装饰,如舟上有神楼、神位、

旗帜、彩灯、大鼓、铜锣等等。每逢端午节时,事先要修龙舟,训练水手,到节

日进行龙舟比赛。比赛前,必须请龙、祭龙,然后进行竞渡。

划龙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除瘟疫。有的地方还以龙舟

送鬼,即驱邪避瘟疫。在广东民间流行一种纸符,书有“天生火官除百害,八卦

水御灭凶灾”,就是划龙舟时用的,目的是去灾求吉。

(三)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粽叶即大竹叶泡湿,糯米发开,以肉、豆

沙、枣仁等为馅,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状,蒸煮熟而食之。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呢?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向他献的供品。其实吃粽子怀念屈原是较晚

的,在此之前粽子是一种夏令或夏至食品, 同时用以祭祀水神或龙,后来才把

纪念屈原附会上去,并流传至今端午节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在一首民谣中有充分

的反映: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蚣、蝎龙船下水喜洋洋。

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

孩嘴边,认为鸡蛋有健身之效,也与蛋生神话有关。

雄黄酒,是酒内加入药物——雄黄,其中含三硫化二砷。民间认为把雄黄酒

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

必多采集,送给老人,故称该节为送药节。东北少数民族在端午节早晨,出去采

菖蒲、艾蒿。还去水域捉青蛙,然后往蛙口内填一块墨,令其干燥,一旦发现有

人患浮肿病`,就用蛙墨涂抹伤口,但必须是在端午节时制作的。

(四)避五毒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子、蜥蜴、癞

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包括

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

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天津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

河边“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

受灾,俗称狗咬灾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间多自采自用,城里则有人

沿街叫卖菖蒲、艾草。后来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可与

五毒相克。

其次,端午节卖五虎花,佩挂护身灵物。这些饰物,又称香包,有些地区用

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

让小孩子穿上护身。此外,还有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有关民间防五毒剪纸

也有不少,如倒灾葫芦、艾虎菖蒲剑葫芦、老虎镇五毒等。

第三,游天坛风俗。这主要流行于旧北京地区。此外还举行石榴花会 。

粽子,又称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粽叶即大竹叶泡湿,糯米发开,以肉、豆沙、

枣仁等为馅,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状,蒸煮熟而食之。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向他献的供品。其实吃粽子怀念屈原是较晚的,

在此之前粽子是一种夏令或夏至食品, 同时用以祭祀水神或龙,后来才把纪念

屈原附会上去,并流传至今端午节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在一首民谣中有充分的反

映: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蚣、蝎龙船下水喜洋洋。

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

孩嘴边,认为鸡蛋有健身之效,也与蛋生神话有关。

雄黄酒,是酒内加入药物——雄黄,其中含三硫化二砷。民间认为把雄黄酒

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

必多采集,送给老人,故称该节为送药节。东北少数民族在端午节早晨,出去采

菖蒲、艾蒿。还去水域捉青蛙,然后往蛙口内填一块墨,令其干燥,一旦发现有

人患浮肿病`,就用蛙墨涂抹伤口,但必须是在端午节时制作的。

(四)避五毒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子、蜥蜴、癞

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包括

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

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天津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

河边“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

受灾,俗称狗咬灾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间多自采自用,城里则有人

沿街叫卖菖蒲、艾草。后来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可与

五毒相克。

其次,端午节卖五虎花,佩挂护身灵物。这些饰物,又称香包,有些地区用

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

让小孩子穿上护身。此外,还有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有关民间防五毒剪纸

也有不少,如倒灾葫芦、艾虎菖蒲剑葫芦、老虎镇五毒等。

第三,游天坛风俗。这主要流行于旧北京地区。此外还举行石榴花会 。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

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缝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

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的坐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着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被封住了。“哊——”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端午节的来历

五月初五端午节;

雄黄烧酒菖蒲剑;

三角棕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挂胸前。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吃粽子

的习俗。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端五、重五、端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

女儿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过去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楚国屈原五月五日

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五月五端午节。但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证明,

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据宋高承《事物纪原》,端午源于春

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这说明端午节起源较早。也有人认为

该节是龙图腾的祭祀节日,或来源于夏至,或起源于恶日。还有的认为是纪念伍

子胥投钱塘江,还有曹娥救父之说。也有人主张五月五端午节与介子推有关。还

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

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作了

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一)祀神

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节日,其中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和

钟馗之祭。

曹娥是浙江地区五月五日祭祀的神灵之一,至今民间还流传有关历史传说。

由于她是孝女的楷模,为东汉时期的统治者所提倡,于是加以宣传,并把她与龙

舟联系起来。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草救了许仙,也救了百姓,所以当地

在端午节祭白娘子。

端午节的另一避邪之神是钟馗。是日各户都购买钟馗像,挂于门上驱鬼,各

户之间也以赠送钟馗像为荣。钟馗既可打鬼,又可驱疫。古代早期就迷信钟馗,

如铜镜上的图案。张天师、钟馗皆为道教历史人物,道教正是善于驱鬼降妖,而

五月五日为毒月日,自然会把道教的神仙搬到节日中来,所以这是较晚兴起的信

仰。

浙江衢州地区把五月五视为药王神农的生日,以该日阴晴占卜年成好坏及

药品的质量。而端午采药则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都较流行。另外,在福州称瘟

神为大帝,曾修建庙宇供奉,五月端午举行大帝诞,杀牲祭祀,搭台唱戏。而浙

江湖州地区过谢蚕神节。

(二)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中国绝大多数县市在端午节划龙舟。所谓龙

舟,就是龙与船的结合,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划龙舟不仅在汉族地区

流行,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苗族都有盛大的龙舟赛会,

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活动时,傣族也举行龙舟比赛,龙舟华丽,观者人山人

海,颇有民族特色。另外在朝鲜族、白族、土家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黎

族地区,也过端午节,划龙舟,其中满族又称“重五节”。

龙舟的特征表现在龙头、龙尾上,此外还有各种装饰,如舟上有神楼、神位、

旗帜、彩灯、大鼓、铜锣等等。每逢端午节时,事先要修龙舟,训练水手,到节

日进行龙舟比赛。比赛前,必须请龙、祭龙,然后进行竞渡。

划龙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除瘟疫。有的地方还以龙舟

送鬼,即驱邪避瘟疫。在广东民间流行一种纸符,书有“天生火官除百害,八卦

水御灭凶灾”,就是划龙舟时用的,目的是去灾求吉。

(三)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粽叶即大竹叶泡湿,糯米发开,以肉、豆

沙、枣仁等为馅,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状,蒸煮熟而食之。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呢?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向他献的供品。其实吃粽子怀念屈原是较晚

的,在此之前粽子是一种夏令或夏至食品, 同时用以祭祀水神或龙,后来才把

纪念屈原附会上去,并流传至今端午节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在一首民谣中有充分

的反映: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蚣、蝎龙船下水喜洋洋。

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

孩嘴边,认为鸡蛋有健身之效,也与蛋生神话有关。

雄黄酒,是酒内加入药物——雄黄,其中含三硫化二砷。民间认为把雄黄酒

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

必多采集,送给老人,故称该节为送药节。东北少数民族在端午节早晨,出去采

菖蒲、艾蒿。还去水域捉青蛙,然后往蛙口内填一块墨,令其干燥,一旦发现有

人患浮肿病`,就用蛙墨涂抹伤口,但必须是在端午节时制作的。

(四)避五毒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子、蜥蜴、癞

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包括

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

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天津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

河边“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

受灾,俗称狗咬灾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间多自采自用,城里则有人

沿街叫卖菖蒲、艾草。后来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可与

五毒相克。

其次,端午节卖五虎花,佩挂护身灵物。这些饰物,又称香包,有些地区用

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

让小孩子穿上护身。此外,还有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有关民间防五毒剪纸

也有不少,如倒灾葫芦、艾虎菖蒲剑葫芦、老虎镇五毒等。

第三,游天坛风俗。这主要流行于旧北京地区。此外还举行石榴花会 。

粽子,又称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粽叶即大竹叶泡湿,糯米发开,以肉、豆沙、

枣仁等为馅,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状,蒸煮熟而食之。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向他献的供品。其实吃粽子怀念屈原是较晚的,

在此之前粽子是一种夏令或夏至食品, 同时用以祭祀水神或龙,后来才把纪念

屈原附会上去,并流传至今端午节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在一首民谣中有充分的反

映: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蚣、蝎龙船下水喜洋洋。

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

孩嘴边,认为鸡蛋有健身之效,也与蛋生神话有关。

雄黄酒,是酒内加入药物——雄黄,其中含三硫化二砷。民间认为把雄黄酒

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

必多采集,送给老人,故称该节为送药节。东北少数民族在端午节早晨,出去采

菖蒲、艾蒿。还去水域捉青蛙,然后往蛙口内填一块墨,令其干燥,一旦发现有

人患浮肿病`,就用蛙墨涂抹伤口,但必须是在端午节时制作的。

(四)避五毒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子、蜥蜴、癞

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包括

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

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天津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

河边“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

受灾,俗称狗咬灾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间多自采自用,城里则有人

沿街叫卖菖蒲、艾草。后来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可与

五毒相克。

其次,端午节卖五虎花,佩挂护身灵物。这些饰物,又称香包,有些地区用

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

让小孩子穿上护身。此外,还有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有关民间防五毒剪纸

也有不少,如倒灾葫芦、艾虎菖蒲剑葫芦、老虎镇五毒等。

第三,游天坛风俗。这主要流行于旧北京地区。此外还举行石榴花会 。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

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缝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

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的坐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着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被封住了。“哊——”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

  • [端午节作文]端午节来历之说
  •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来历之说
  •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 ...查看


  • 端午节课堂实录
  • <端午节>课堂实录 执教人:刘明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出示粽子的图片,这是什么? 生:粽子! 师:吃粽子这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端午节 师: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 生:佩香囊.饮雄黄酒.赛龙舟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的来历
  •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 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 ...查看


  • 2015家乡的端午节600字作文:端午节来历习俗
  • [网络综合-2015家乡的端午节600字作文:端午节来历习俗]以下是无忧考网节日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的<2015家乡的端午节600字作文:端午节来历习俗>,供大家参考!相关推荐: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习俗作文 |父亲节作文 |父爱如 ...查看


  • 端午节来历作文300
  •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让我给你们讲一讲. 从前,有一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次,他进京去办事,看到国家变的非常衰败,就投汩罗江自杀了.临死前,他还写了一首诗.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诗人,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设成端午节. 端 ...查看


  • 粽子的来历是什么都有哪些传说
  • 粽子的来历是什么?您也许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和纪念屈原有关,但是您知道粽子为什么要用叶子包起来吗?人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水里面去呢?其实这些由来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下面小编就告诉您粽子的来历与传说. 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 ...查看


  • 吃粽子的来历
  • 吃粽子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都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几千年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  吃粽子的来 ...查看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查看


  • 端午节的来历 2
  • 端午节的来历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