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王_教学实录及反思_黄厚江

名师课堂

本版主持/筱菀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筅黄厚江

教学实录

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王》

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请大家阅读全文,找什么样的人。

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生:在第5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还有吗?

生:不幸。在第3段。黄:很好。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2段,“脑袋慢”。黄:哦,“脑袋慢”。这个词加大家说说了引号,表示特定内涵。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

生:滞笨。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

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不老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实”

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有两个词需要注意。掉一只眼。”

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有些不老实的事,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应该是正常的精神需

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迅就说

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么?

生:我觉得是一种诚实,也是一种善良。

黄:诚实,善良。生:还可以是正直。

黄:都不错。我们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他的老实。文章表现老王老实,写了哪几件事?

生:送冰。

黄:对,送冰。大家能从“老王给我们家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这句话读出什么言

生:别人不愿意。

黄:其他人不愿意而老王愿老实更表现在他不但愿意代送,而且———

生:减半收费。

黄:老王为什么要减半收费啊?

生:因为是顺带送的啊。黄:你看多老实的一个人。不欺负外来户,不欺负好欺负的人;顺带的,就收一半钱。这是够老实

生:还有。

黄:对,还有。哪一件事?生:送钱先生。

黄: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是

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外之意?

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意,这表现了老王的老实。老王的

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求和情感需求。对不对?

“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生:呵呵……是写思想。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

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

中看出他的“老实”。他还有哪些老实的表现?

生:“落伍”也说明他老实。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的。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

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他反应不过来,等他反应过来的吧?那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时候人家不要他了。这就是老实。我们从中能看出老王什么样的老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老实”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这句这个词内涵也很丰富。可实呢?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

话该怎么读。

20

2012.9

/A

本版主持/筱菀

名师课堂

生(读):“我送钱先生看病,因为感激,是因为老主顾。因此,的?不要钱。”

黄:大家注意他的重音在哪里啊?对,不太清楚。大家体会一下,重音应该在哪里。

生:在“钱”。

黄:在“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那要什么呢?

生:在“钱先生”。

黄:对,在“钱先生”。可是老王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呢?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钱钱”

钟书先生是一个学术传奇,是一个学术大师,可那个时候知道这老王更不知道。那时候,钱先生就是一个被下放的知识分子,一个正因为如此,愈加失时的文化人。

见出老王的可贵和善良。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就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钱先生夫妇对他好,钱先生一家都对他好。

黄:对。这是知恩图报。生:因为钱先生夫妇是好人。黄:尊重好人的人也一定是好人。

生:钱先生生病了,他是对钱先生同情,就是对他不幸的一种同情。

黄:是一种同情,一个不幸人对一对不幸人的同情,一个拉车的对两个文化人的同情。

生: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先生是个老主顾。

黄:分析得很好。老王不要钱肯定不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但我想他一定知道钱先生是一个文化人。所以,如果说这不要钱的原因,可能隐含着一个普通拉车人对文化人乃至我想也并不牵强。倘若这一点成立,这在那样的年代该是多么可贵!

简单说,不要钱,是因为同情,是

呢?

生:没主顾。

黄:对,给“组织”抛弃了,拉车的没车拉了。第三个不幸呢?

生:我觉得是经济方面的。黄:经济贫困。还有吗?生:年迈。

黄老师也快年迈了,就不幸吗?

生:孤苦伶仃。

黄:这一点很重要,孤苦伶有四大仃,没有亲人。归纳一下,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其实还有其他的不幸,比如说,遭人嘲笑,被人戏弄……大家想一想:你觉得老王自己认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生:孤苦伶仃。生:失群落伍。生:遭人嘲笑。

黄:都有道理。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在三个不幸中选一个,你们觉得哪一个不幸对老王来讲是最大的?(学生没反应)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老王他最大的渴望是什么?他心中最渴应)

(教师读)“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

好的,我们就不拔那么高了。散步……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

家”,这个问题老王是怎么回答我们可见,老王的“老实”,不是无能,不是不灵活,也不是不能干,而是一种善良的品性。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善良。好了,刚才,我们解读了老王的老实善良,那么作者除了写老王的老实善良,另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什么?

生:写他的不幸。

黄:大家觉得老王有几大不幸?

生:他是有病的。

黄:有病。对,第一个不幸可

呢?

生:是,也不是。

黄:非常好。是他家,因为他住这里;但又不是家,因为这不是他心中的家,因为在他心中这不老王多想有个家啊!像家。是啊,

他心中的家应该有什么呢?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有亲人,有妻子,有孩子,他渴望亲人的关爱,他渴望亲情的温暖。

好的。我们刚才先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理解老王,然后又通过作者所写的具体的事件理解老王,我们还通过别人的态度理解了老王,我们还试图走进老王王的善良,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下面我们再深入一层,从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入手进一步理解老王,同时也深入理解作者。

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第8段,看同学们听我读完之后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

(教师读课文第8段。)黄:同学们有什么疑问?生:最后一句话问:“老王,你好些了吗?”但是实际上“我”前面已经看出来老王的身体不好了。

黄:你的问题是,已经知道老王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问这句话,对吗?很好。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问这句话。

(学生议论。)生:关心。生:客套。

黄:对,大家说得很好,看起

好的,我们来看课文第4段,来是关心,更多的是客套。这个客

套,值得注意,也耐人寻味。有没有其他疑问呢?

生:老王为什么突然来到作生:“住那儿多年了。”黄:这个问题,一般情况应该怎么回答?

生:是,或者,不是。

黄:对。可老王为什么这样回答呢?这个回答说明是还是不是

一点的人并不多。黄老师不知道,以说是残疾、眼残。第二个不幸

黄:年迈?年迈也是不幸吗?的心中理解老王。我们知道了老

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求的是什么呢?(学生还是没反

2012.9/A

21

名师课堂

者的家?

本版主持/筱菀

心,所以就强笑。

生:我感觉这里的作者和老王的关系不是非常的亲密。遇到老王就像我们遇到一个乞丐一样,我们非常同情乞丐,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又非常的窘迫,有点愧怍,强笑就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这种复杂情绪。

黄:哦,大家揣摩得不错,分析得也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你刚才那位同学揣摩得非常好,但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作者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给“我”吃就愧怍了吗?“我”给了钱又愧怍什么呢?

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我内容。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再看后面说的话:“老王,这么新鲜前一句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的重音应该在哪里?在“送”。后一句的重音在哪里?在“给我们”。这为老王将“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我们吃。大家要特别注意是换。所以作者很意外,很尴尬,很么为难为什么尴尬啊?不收似乎潜台词是什么?是“我”和你的关系,绝不能白吃你的东西。作者为难之后怎么办?

生:给钱。

黄:对,就是给你钱,这样就不欠老王人情了。老王也懂得了

钱,托人捎过。

生:以前“我”给老王钱的时候,老王也客气过,不要钱。不要钱,然后把钱塞给他,他最后还是要了。

黄:揣摩得很好。“我”一再强“我知道,我知道”。大家想一调说

想,“我”真的知道吗?“我”又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老王拿鸡蛋来生:“我”知道老王不要钱是客套。

黄:揣摩得很好。在“我”坚决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钱也收下了。———大家看,老王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下老王这时的心理,用简短的话描述老王此时此刻的心情。

(学生思考。)黄:哪位同学说说?

生:我觉得这些钱对老王来说是一种伤害———

黄:请用老王的口吻来描述。生:一方面,感谢杨先生一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黄:感激,关心。

生:对,另一方面觉得他们是黄:可以理解可以信赖的人。生:但是,到最后发现他们从心里还是没有接受自己。

黄:具体说,老王的心理有三个要点:一是老王对杨先生和钱先生的感激;二是内心里一直把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有距离。对吗?但你还是分析,交流一下。

生:杨先生他们平时待我不错,他们常常照顾我的生意。买些鸡蛋给他们,我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我现在要死了,想把一点鸡蛋

黄:对,老王病那么重,为什么还要来作者家呢?来干什么?这也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看,大家还有没有疑问?看来大家没有想到。黄老师读到这里,产生两个疑问:一般说描写一个人,总会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笔调描写老王呢?这是一。第二个疑问是,这一段的笔调为什么和上下文很不一致?

(学生没有反应。)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课,也这样站在门口,你们会这样描写吗?

生:不会。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但为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学生看第11段。)黄:这一段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先来看一个句子:“我

生:勉强。

黄:似乎也对。为什么要“勉就叫勉强。作者为什么不想笑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生:老王自己身体不好为什么不给自己吃?

黄:因为不明白老王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我”就强笑了?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好的理解。大家想想,这个“强”字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生:苦。

生:应该是一种心酸愧疚的笑。

愧疚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笑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老王知道自己内心的悲观伤心。

黄: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伤

钱。

们对具体语境考虑得还是不够。是换钱的。

强笑说……”“强笑”是什么意思?就清楚了。“强笑”的原因就是因

强”笑呢?笑不出来硬挤着笑,这“送”是“给”,而不是买,也不是必须笑啊?我们读书要反复揣摩。为难,所以只能“强笑”。作者为什

不好,收了如果不给钱更不妥当。社会上可以理解我的人。

“我”的意思,赶忙止住“我”说:他们当做最信赖的人;最后发现,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

黄:哦,苦笑。其他同学呢?“我不是要钱。”然后“我”也赶忙

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而不是描述。哪位同学是描述的?

黄:心酸愧疚。心酸什么呢?大家再揣摩一下这句话的言外之

意,有哪些信息?

生:以前老王拿鸡蛋来换过生:有时候“我”没有当时给

22

2012.9

/A

本版主持/筱菀

名师课堂

和香油送给他们,但杨先生却没有明白我的心思。不过,这样也好,让杨先生心安理得地吃那些鸡蛋和香油吧。希望他们能够好好过下去,珍惜现在有家有温暖的日子。

黄:嗯,是描写,而且写出了更深一层的内容———虽然杨先生对老王的心思不理解,但老王想这样也好,可以让他们更安心地说的?没有?好的。

黄老师读到这个地方,想到老王这时的心理,也写了几句:

杨先生啊,我的鸡蛋和香油真的不是来换钱的啊。你看,我这样子,还能活几天呢?我这样的一个人要钱还有什么用呢?我就是想把自己一点最值钱的东西留给我最亲的人啊。可我知道,我不配有这样的心思。你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都是有可我呢,一个一字不识文化的人。

的粗人,一个名声不好的拉车的人。你们两位不嫌弃我,钱先生肯坐我的车,就是看得起我,是同情杨先生,钱先生,我还是要在心里叫你们一声:亲人啊!

这是黄老师对老王心理的描述。和刚才的那位同学比,要浅一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个时候在老王的眼里,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他孤老无依,没有亲人,最

王只是一个不幸的陌生人,或者说是一个一般的熟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就可以理解了。这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冷静和客观,因为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不幸的值得同情的人。请同学们回过头去,从上文“我”和老王相处的片段中,寻找这种

生:第一句就是,“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他

黄:对!你的语感非常好。为什么用这样两个短句子呢?“他,你看距离显得很远,他蹬,我坐”是拉车的,“我”是坐车的。如果揣摩一下就更有意思了。“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为什么要说话?大“我”,又有多少人愿意和他除了

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我”和———这就是距离,就是熟悉的陌者之间距离的内容?

生:第4段。

黄:第4段。具体说是什么内容?

生:就是那次“我”问他家的时候,老王说住那儿多年了。如果是关系非常好的话,“我”应该会

个“当然”呢?你能感觉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生:是一种陌生感。意思是有任何感情色彩。

黄:除了陌生感、距离感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呢?

生:居高临下的感觉。黄: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因为“我”经济比你好,因为“我”地位比你高,因为“我”是文“我”当然不能占你化人……所以

的便宜了。很好。我们再看第7

生:幸亏。

黄:除了“幸亏”,还有哪个词?

生:降格。

黄:对。“降格”这个词,就像第8段里的“镶嵌”一样,用了比表现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或者从这个距离中,我们看到一个离。

者的角度读老王;现在换一个角度,从老王的角度读作者。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呢?

生:虽然说她对老王很同情,也帮过不少忙,但又保持了一种距离。

黄:为什么要保持距离?是什么原因呢?

生:她并不把自己看做老王的同类。

黄:她不把自己看做是老王的同类,说得很深刻。保持距离,肯定与那样的时代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的不认同。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把老王看做和自己是同样的人呢?

生:有文化人的优越感。黄:非常好。这种心理,的确是文化人的一种优越感。通俗说,是文人的清高;说得重一点,是文化人的狭隘和自私。可以说,她对老王的同情是不彻底的,她的善

这样,我们对第8段的描写“我”当然不能占你便宜,好像没

吃鸡蛋和香油。还有没有同学要“距离感”和“熟悉的陌生感”。

蹬,我坐”,让“我”感到一种距离。段,哪个词也表现了这种距离?

家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老王来说,拟的手法。这个修辞手法的运用,说话呢?为什么说闲话?那年代,说表现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老王,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什么样的作者呢?我们刚才从作

可是,生。其他还有没有表现老王和作我,是高看我,是照顾我啊。

后一点东西,就送给他的亲人了。问他什么原因,可作者没问,说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老王心中,作者不想多关心。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而在作者的眼里,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表达在作者“我”的心中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一个可怜的人。生:一个不幸的人。生:一个需要同情的人。生:一个熟人。生:一个陌生人。

黄:对。在作者“我”心中,老

黄:对,有没有关心啊?关心了;但是,这个关心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不往深处关心。这或许就是知识分子的特点啊。表现得很关心,却不往深处关心。其他还有没有?我们一起看第5段,我读一下,“有一年夏天……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你们觉得这段话哪个词表现了距离?

生:当然。

黄:对,“当然”。为什么要有

2012.9/A

23

名师课堂

本版主持/筱菀

良我们觉得也是有保留的。所以,的和不幸的,但作者认为自己与当时的作者,杨绛,完全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老王的。读现代散文,就是要读出文章中的“我”来。这里,我们就读出了杨绛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个人缺点,而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缺陷,是他们这个群体和老王们这个群体之间的天然距离。而杨绛先生在本文中敢于这样解剖自己,表达自我的反—尽管这个反思迟到了几思——

年———则显得非常可贵,尤为值得我们尊敬。了解了这些,理解文大家想想,如果说当年的杨绛是

老王相比就是幸运的人。

黄:很有哲学意味。刚才第一位同学想到的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这两位同学强调的是内涵不质上的愧疚,主要是着眼于两个人之间鸡蛋换钱一类的交往。起初,或者说当时,“我”认为拿钱买老王的鸡蛋是同情老王,帮助老王;后来发现,其实占便宜的不是“我”。改成“幸运”的老王,而是人,首先是概念上更对应了,表达更严谨;同时,内涵也更丰富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愧疚”感主要现了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也表

摧残。可以说,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夫妻互相出卖,师生互相攻击,早上是朋友,晚上是敌人,卖友求荣,落井下石……这样的事,随时都会发生。人与人的关系,几乎到了最冷漠最冷酷的地步。课文中对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也有所表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这样的内容?

生:“过了十多天……”黄:对,就是这一段。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老李的答话,看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句子。)黄:什么样的感情?生:冷漠。

黄:而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着善良,坚守着真诚,甚至坚守着对文化人的尊重,是多么难得和可贵!我那样的背景,来读老王,来读杨绛,来读《老王》这篇散文,或许更容易有准确的把握,也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大家知道,该怎样去读现代散文,怎样去读写人的散文,怎样去读懂散文中的“我”。好。下课!教学反思

文化上的优越感、清高甚至矫情。同。“多吃多占”,的确是局限于物

章最后一句话,就变得水到渠成。是着眼于精神,而不是物质。它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老王,现了作者精神的反思过程。她对是保持着一种距离和老王交往,老王的高大,对老王善良品性的那么当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她愧怍于老王的时候,她是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老王的呢?

生:仰视。

黄:对,是一种仰视。她发现与老王相比,自己是自私的,自己的善良是不如老王那么纯净的。于是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可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句话在初稿上是:“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大家想一想,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多吃多占”改为“幸运”呢?

生:“多吃多占”有点贬义,改成“幸运”就没有贬义了。

黄:这是一个区别。(一学生举手)好,你说说———

生:“多吃多占”的意思比较狭隘,它只是指物质上的;改成“幸运”,内涵更广了,不仅指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强调老王的不幸,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幸更是精神上的不幸。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理解,都在不断地提升。作者是不是真的是幸运的人?

生:不是。她也是不幸的。黄:那么,她为什么又说自己是幸运的呢?

生:是和老王相比。

黄:是的。她是不幸的,但和老王相比,她太幸运了。她经济还过得去,她还有钱先生。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不幸的是老王这样一类人。可是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很多文化人,很多知识分子,往往喜欢夸大自己的不幸,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而老王这样最不幸的人,却在那样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想,我们站在这样的立场,置身于

我教《老王》的几个突破

1.由“读老王”到“读杨绛”。作为现代散文或者说作为写人的现代散文,它的教学内容应

的社会的最底层坚韧地生活着,该重点关注什么呢?这就首先要

并能坚守着做人的良知,是多么把握现代散文的个性特点。要全令人尊敬!大家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社会吗?

生:文化大革命。

黄:大家对文化大革命,可能不太了解。人们一般都以为,文化

面讨论现代散文的特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简单地说: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心灵和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和小说相比,写人的现代散文不能或者说主要不能

黄:非常好,理解得很透彻。大革命主要的罪过是对文化的践

而踏,这固然不错。但黄老师觉得,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

生:有。我觉得还要广一点,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就是对人与应该更多地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

“我”。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其实整个社会的人可以分为幸运人关系的伤害,是对善良人性的那个

24

2012.9

/A

本版主持/筱菀

名师课堂

到,不少老师教学《老王》仅仅是着眼于老王或者主要着眼于老“我”,但王,即使有时候也在关注似乎总是把老王作为关注的重点,对“我”的解读也只是为了解读老王。我以为这样把握文本是在这次教学中,我更自有问题的。

觉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我”的解读上;而对老王的解读则是一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渴望”。

我们说学习《老王》的重点不应该是理解老王,而是理解作者杨绛。这绝不是说不需要解读老王,但我们对老王的解读却不能仅仅着眼于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要。老王固然是善良的,作者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他的善良。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又不能只看到他的善良,而应该把这种善良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看到它更为深层的内涵。在那么多有知识或没有知识的、有文化或者没有文化的人变得冷漠的年代,为什么老王能够坚守这样的善良呢?为什么连作者这样的人也很难做到那样单纯的善良而老王能够做到呢?当然,这或许不是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老王固然是不幸的,但我们不应该深入一点关注一下不幸的老王、善良的老王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吗?我们对于作者和老王之间的隔膜,对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目的,对于“我”后来的“愧怍”,缺少应该有的深入理解,这都与我们对老王的内心需求缺少关注和理解有关。看起来,作者对此似乎没有用很多笔墨去表现,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品读文本,并不难发现老王对温暖亲情的企求,而关于“家”的回答

则最为明显。

也许我的生活经历,使我容易对老王有先入为主的解读,读到他的言行,我总很容易就想到我们村庄中那些近似老王一样的人物(无论是老王那样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的年代)。我从他们的眼睛中很容易读出他们精神的孤独和对亲情的渴盼(无论是当年年代)。我很肯定地说:老王是非常孤独的,老王对亲情有着强烈着很投机的聊天,所以他才说那所以他才反复强调最后送鸡蛋和香油不是为了换钱,甚至他说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3.由“同情”“不尊重”到“距离”“冷漠”。

大家都知道,解读最后一句《老王》全文的关键,而话是解读

解读“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那么作者为什么“愧怍”呢?

篇课文,教学的思路是,先认识老王的善良,再认识老王的不幸,然后提问:对这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要同情,要“我”关心关心,要帮助。再讨论:了吗?结论是关心了但关心得还不够,帮助了但帮助得还不多,所以“我”很“愧怍”。最后出示一组弱者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现在这种解读似乎已经少了,因为这显然是有悖文本的。作者并非因为没有同情没有关心老王而“愧对老王只有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与,而没有平视的尊重和理解。这似乎是有深度的。但要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回到我们前面说过的问题:老王需要什么?老王最需要“平视的尊重”吗?我想,这可能没有真正理解老王。以我对老

王一类人的理解,或者从文本看,老王似乎并不会奢望杨绛这样有“平视”身份的文化人对自己进行和“尊重”吧。

理解杨绛到底为什么“愧怍”,不能不关注她内心对老王这个人的定位,即她把他当做一个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什么样的人。

则不能回避文章中那个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段落。这个段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的:为什么作者同情老王,却用这样的笔调描写他?为什么这个段落和文章前后的笔触完全不一样?至今我己满意的答案;看了一些文章的解说,似乎也没有发现让人信服的观点。但我有一点感触非常强烈,即从这个段落中读出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感受到作者面对僵尸一般的老王的强烈的冷静,或者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我想,倘若写钱先生,写女儿圆圆,作者是绝不会这样写的。就是说,在“我”心中老王远不是她的亲人一个熟人,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一个曾经帮助过的人,一个有过鸡蛋换钱的来往的人。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笔法,但我敬佩作者敢于如此客观地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态。这是需要勇气的,是难能可贵的、令人尊敬的品格。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杨绛先生的敬重而不敢正视这一段;我们不能因此而回避和误读这个段落中“我”的冷静、冷漠,甚至有一点自私。事实上,杨绛先生的令人可敬不会因为这一点受到影响,而是恰恰缺陷,而是他们那一类人共性的自私和虚伪,是“我”那一类人和老王这一类人集体的距离和阶级的距离,而作者敢于揭示出自我的虚伪和矫情,便是一个尤为值得敬重的人。

4.由读懂到学会读懂。

个陪衬,通过老王和“我”的对比,贫困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富裕的

2.由“善良”“不幸”到“需求”的渴求。所以他和作者在车上有

住了多年的地方并不是他的家,仍不敢说,对这样的问题有了自

记得第一次听一位老师教这(我知道,这是苛求作者),而只是

我们仅仅需要了解他的不幸吗?弱者的照片,号召同学们要关心

怍”。现在听得多的说法是:“我”相反。首先,这不是她个人品行的

2012.9/A

25

名师看课

本版主持/筱菀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及点评

筅设计:钱炬点评:任玲

教学设计

心驰神往的地方,我深感荣幸。这里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美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热情奔放的民俗节日,古老神奇的沧源崖画,堪称礼仪之“文庙群”。印象最深的是这邦的

里的人古道热肠,同学们更是朝我真有点喜不自胜。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运用了很多成语,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成语。那么究竟什么是成语呢?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分享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梳理成语的几种来源,学习分类梳理的方法。

2.感受成语的魅力,探究成语与文化的联系,领略成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梳理列举:成语的主要来源

1.小组活动:请大家根据成语的几种主要来源,给下面的成语分类,挑出其中一个,向大家简(请每组指处,并讲讲它的含义。定一名同学上黑板写出相应成语。)

指鹿为马流水门立雪熊掌

八仙过海

高山程

亡羊补牢逼上梁山火中取栗冰心玉壶

开后羿

牛郎织女象牙之塔

鱼与不

黔驴技穷

气蓬勃,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课堂,单复述故事或者点明成语的出

【重点和难点】

选择有效角度对成语来源及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和探究;激发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掌握梳理和探究的

幻灯片呈现:成语是语言中

方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意识。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

【课时安排】定短语。

自主学习1课时,课堂互动1课时。

我们不难看出,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成语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它会成为课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成语的奥妙。

者写的主要事件读;抓住别人对老王的态度读;从老王的内心需求去读;从老王和“我”之间的关系去读。这是阅读的角度,是阅读的层次,也是阅读的方法。解读章最难理解的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那一段中去感受“我”和老王的距离,再抓住“我知道”那一句话进行突破,再通过对老王心理“我”的定的揣摩解读老王内心对

位,明确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之

杯弓蛇影开天辟地

教师点拨:从成语的概念中,二法门

梳理点拨:

(1)神话传说:八仙过海天辟地射日

牛郎织女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补充列举:女娲补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描绘自己的家乡临沧。

请5位学生分别用一个成语“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呢?这节

教师导入:能来到这个令人我曾不厌其烦地强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可惜的是,很多阅读教学还仅仅是追求让学生读懂文本。《老王》的教学尤其如此。不少我以为,这是远离到某一个思想。

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对于学会阅读的训练。比如读《老王》,我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层次去读: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词语读;抓住作

(2)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后再回读课文从中寻找“距离”的具体表现。如此用心的安排,并不是为了实现我的什么教学意图,而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

另外,解读这篇文本,大家都会强调如何抓住关键句读懂全文,而我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更想强调如何由全文读懂“一句话”。这并非是要标新立异,其用意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辩证的阅读策略。

(江苏省苏州中学;215007)

老师教学《老王》,就是让学生得“我”和老王之间的距离,先从文

26

2012.9

/A

名师课堂

本版主持/筱菀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筅黄厚江

教学实录

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王》

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请大家阅读全文,找什么样的人。

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生:在第5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还有吗?

生:不幸。在第3段。黄:很好。不幸,在第3段,而且不止一个。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2段,“脑袋慢”。黄:哦,“脑袋慢”。这个词加大家说说了引号,表示特定内涵。这个“脑袋慢”是什么意思?

生:滞笨。

黄:“滞笨”?课文里有吗?这

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不老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实”

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有两个词需要注意。掉一只眼。”

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有些不老实的事,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应该是正常的精神需

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鲁“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大迅就说

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什么?

生:我觉得是一种诚实,也是一种善良。

黄:诚实,善良。生:还可以是正直。

黄:都不错。我们再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事情表现他的老实。文章表现老王老实,写了哪几件事?

生:送冰。

黄:对,送冰。大家能从“老王给我们家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这句话读出什么言

生:别人不愿意。

黄:其他人不愿意而老王愿老实更表现在他不但愿意代送,而且———

生:减半收费。

黄:老王为什么要减半收费啊?

生:因为是顺带送的啊。黄:你看多老实的一个人。不欺负外来户,不欺负好欺负的人;顺带的,就收一半钱。这是够老实

生:还有。

黄:对,还有。哪一件事?生:送钱先生。

黄: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是

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外之意?

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意,这表现了老王的老实。老王的

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求和情感需求。对不对?

“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生:呵呵……是写思想。第2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

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

中看出他的“老实”。他还有哪些老实的表现?

生:“落伍”也说明他老实。黄:对。你想想看,形势变了,

黄:我们刚才是从“不老实”的。其他还有表现他老实的事吗?

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他反应不过来,等他反应过来的吧?那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时候人家不要他了。这就是老实。我们从中能看出老王什么样的老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老实”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这句这个词内涵也很丰富。可实呢?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

话该怎么读。

20

2012.9

/A

本版主持/筱菀

名师课堂

生(读):“我送钱先生看病,因为感激,是因为老主顾。因此,的?不要钱。”

黄:大家注意他的重音在哪里啊?对,不太清楚。大家体会一下,重音应该在哪里。

生:在“钱”。

黄:在“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那要什么呢?

生:在“钱先生”。

黄:对,在“钱先生”。可是老王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呢?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钱钱”

钟书先生是一个学术传奇,是一个学术大师,可那个时候知道这老王更不知道。那时候,钱先生就是一个被下放的知识分子,一个正因为如此,愈加失时的文化人。

见出老王的可贵和善良。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就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钱先生夫妇对他好,钱先生一家都对他好。

黄:对。这是知恩图报。生:因为钱先生夫妇是好人。黄:尊重好人的人也一定是好人。

生:钱先生生病了,他是对钱先生同情,就是对他不幸的一种同情。

黄:是一种同情,一个不幸人对一对不幸人的同情,一个拉车的对两个文化人的同情。

生: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先生是个老主顾。

黄:分析得很好。老王不要钱肯定不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但我想他一定知道钱先生是一个文化人。所以,如果说这不要钱的原因,可能隐含着一个普通拉车人对文化人乃至我想也并不牵强。倘若这一点成立,这在那样的年代该是多么可贵!

简单说,不要钱,是因为同情,是

呢?

生:没主顾。

黄:对,给“组织”抛弃了,拉车的没车拉了。第三个不幸呢?

生:我觉得是经济方面的。黄:经济贫困。还有吗?生:年迈。

黄老师也快年迈了,就不幸吗?

生:孤苦伶仃。

黄:这一点很重要,孤苦伶有四大仃,没有亲人。归纳一下,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其实还有其他的不幸,比如说,遭人嘲笑,被人戏弄……大家想一想:你觉得老王自己认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生:孤苦伶仃。生:失群落伍。生:遭人嘲笑。

黄:都有道理。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在三个不幸中选一个,你们觉得哪一个不幸对老王来讲是最大的?(学生没反应)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老王他最大的渴望是什么?他心中最渴应)

(教师读)“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

好的,我们就不拔那么高了。散步……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

家”,这个问题老王是怎么回答我们可见,老王的“老实”,不是无能,不是不灵活,也不是不能干,而是一种善良的品性。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善良。好了,刚才,我们解读了老王的老实善良,那么作者除了写老王的老实善良,另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什么?

生:写他的不幸。

黄:大家觉得老王有几大不幸?

生:他是有病的。

黄:有病。对,第一个不幸可

呢?

生:是,也不是。

黄:非常好。是他家,因为他住这里;但又不是家,因为这不是他心中的家,因为在他心中这不老王多想有个家啊!像家。是啊,

他心中的家应该有什么呢?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有亲人,有妻子,有孩子,他渴望亲人的关爱,他渴望亲情的温暖。

好的。我们刚才先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理解老王,然后又通过作者所写的具体的事件理解老王,我们还通过别人的态度理解了老王,我们还试图走进老王王的善良,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下面我们再深入一层,从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入手进一步理解老王,同时也深入理解作者。

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第8段,看同学们听我读完之后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

(教师读课文第8段。)黄:同学们有什么疑问?生:最后一句话问:“老王,你好些了吗?”但是实际上“我”前面已经看出来老王的身体不好了。

黄:你的问题是,已经知道老王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问这句话,对吗?很好。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问这句话。

(学生议论。)生:关心。生:客套。

黄:对,大家说得很好,看起

好的,我们来看课文第4段,来是关心,更多的是客套。这个客

套,值得注意,也耐人寻味。有没有其他疑问呢?

生:老王为什么突然来到作生:“住那儿多年了。”黄:这个问题,一般情况应该怎么回答?

生:是,或者,不是。

黄:对。可老王为什么这样回答呢?这个回答说明是还是不是

一点的人并不多。黄老师不知道,以说是残疾、眼残。第二个不幸

黄:年迈?年迈也是不幸吗?的心中理解老王。我们知道了老

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求的是什么呢?(学生还是没反

2012.9/A

21

名师课堂

者的家?

本版主持/筱菀

心,所以就强笑。

生:我感觉这里的作者和老王的关系不是非常的亲密。遇到老王就像我们遇到一个乞丐一样,我们非常同情乞丐,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又非常的窘迫,有点愧怍,强笑就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这种复杂情绪。

黄:哦,大家揣摩得不错,分析得也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你刚才那位同学揣摩得非常好,但说“我”有点愧怍,值得讨论。作者在那个时候就愧怍了吗?送鸡蛋给“我”吃就愧怍了吗?“我”给了钱又愧怍什么呢?

大家还是要注意前后的具体“我内容。我们先看前一个句子: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再看后面说的话:“老王,这么新鲜前一句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的重音应该在哪里?在“送”。后一句的重音在哪里?在“给我们”。这为老王将“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我们吃。大家要特别注意是换。所以作者很意外,很尴尬,很么为难为什么尴尬啊?不收似乎潜台词是什么?是“我”和你的关系,绝不能白吃你的东西。作者为难之后怎么办?

生:给钱。

黄:对,就是给你钱,这样就不欠老王人情了。老王也懂得了

钱,托人捎过。

生:以前“我”给老王钱的时候,老王也客气过,不要钱。不要钱,然后把钱塞给他,他最后还是要了。

黄:揣摩得很好。“我”一再强“我知道,我知道”。大家想一调说

想,“我”真的知道吗?“我”又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老王拿鸡蛋来生:“我”知道老王不要钱是客套。

黄:揣摩得很好。在“我”坚决的态度面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钱也收下了。———大家看,老王真是个老实人啊!但我想,收下钱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现在我们做一件事:请你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一下老王这时的心理,用简短的话描述老王此时此刻的心情。

(学生思考。)黄:哪位同学说说?

生:我觉得这些钱对老王来说是一种伤害———

黄:请用老王的口吻来描述。生:一方面,感谢杨先生一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黄:感激,关心。

生:对,另一方面觉得他们是黄:可以理解可以信赖的人。生:但是,到最后发现他们从心里还是没有接受自己。

黄:具体说,老王的心理有三个要点:一是老王对杨先生和钱先生的感激;二是内心里一直把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有距离。对吗?但你还是分析,交流一下。

生:杨先生他们平时待我不错,他们常常照顾我的生意。买些鸡蛋给他们,我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我现在要死了,想把一点鸡蛋

黄:对,老王病那么重,为什么还要来作者家呢?来干什么?这也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看,大家还有没有疑问?看来大家没有想到。黄老师读到这里,产生两个疑问:一般说描写一个人,总会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笔调描写老王呢?这是一。第二个疑问是,这一段的笔调为什么和上下文很不一致?

(学生没有反应。)

黄:如果黄老师病了,来上课,也这样站在门口,你们会这样描写吗?

生:不会。

黄:如果作者描写钱先生病了,会这样写吗?对,也不会。但为什么写老王要这样写呢?好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学生看第11段。)黄:这一段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先来看一个句子:“我

生:勉强。

黄:似乎也对。为什么要“勉就叫勉强。作者为什么不想笑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生:老王自己身体不好为什么不给自己吃?

黄:因为不明白老王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我”就强笑了?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好的理解。大家想想,这个“强”字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生:苦。

生:应该是一种心酸愧疚的笑。

愧疚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笑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老王知道自己内心的悲观伤心。

黄: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伤

钱。

们对具体语境考虑得还是不够。是换钱的。

强笑说……”“强笑”是什么意思?就清楚了。“强笑”的原因就是因

强”笑呢?笑不出来硬挤着笑,这“送”是“给”,而不是买,也不是必须笑啊?我们读书要反复揣摩。为难,所以只能“强笑”。作者为什

不好,收了如果不给钱更不妥当。社会上可以理解我的人。

“我”的意思,赶忙止住“我”说:他们当做最信赖的人;最后发现,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

黄:哦,苦笑。其他同学呢?“我不是要钱。”然后“我”也赶忙

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而不是描述。哪位同学是描述的?

黄:心酸愧疚。心酸什么呢?大家再揣摩一下这句话的言外之

意,有哪些信息?

生:以前老王拿鸡蛋来换过生:有时候“我”没有当时给

22

2012.9

/A

本版主持/筱菀

名师课堂

和香油送给他们,但杨先生却没有明白我的心思。不过,这样也好,让杨先生心安理得地吃那些鸡蛋和香油吧。希望他们能够好好过下去,珍惜现在有家有温暖的日子。

黄:嗯,是描写,而且写出了更深一层的内容———虽然杨先生对老王的心思不理解,但老王想这样也好,可以让他们更安心地说的?没有?好的。

黄老师读到这个地方,想到老王这时的心理,也写了几句:

杨先生啊,我的鸡蛋和香油真的不是来换钱的啊。你看,我这样子,还能活几天呢?我这样的一个人要钱还有什么用呢?我就是想把自己一点最值钱的东西留给我最亲的人啊。可我知道,我不配有这样的心思。你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都是有可我呢,一个一字不识文化的人。

的粗人,一个名声不好的拉车的人。你们两位不嫌弃我,钱先生肯坐我的车,就是看得起我,是同情杨先生,钱先生,我还是要在心里叫你们一声:亲人啊!

这是黄老师对老王心理的描述。和刚才的那位同学比,要浅一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个时候在老王的眼里,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他孤老无依,没有亲人,最

王只是一个不幸的陌生人,或者说是一个一般的熟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就可以理解了。这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冷静和客观,因为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不幸的值得同情的人。请同学们回过头去,从上文“我”和老王相处的片段中,寻找这种

生:第一句就是,“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他

黄:对!你的语感非常好。为什么用这样两个短句子呢?“他,你看距离显得很远,他蹬,我坐”是拉车的,“我”是坐车的。如果揣摩一下就更有意思了。“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为什么要说话?大“我”,又有多少人愿意和他除了

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我”和———这就是距离,就是熟悉的陌者之间距离的内容?

生:第4段。

黄:第4段。具体说是什么内容?

生:就是那次“我”问他家的时候,老王说住那儿多年了。如果是关系非常好的话,“我”应该会

个“当然”呢?你能感觉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生:是一种陌生感。意思是有任何感情色彩。

黄:除了陌生感、距离感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呢?

生:居高临下的感觉。黄: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因为“我”经济比你好,因为“我”地位比你高,因为“我”是文“我”当然不能占你化人……所以

的便宜了。很好。我们再看第7

生:幸亏。

黄:除了“幸亏”,还有哪个词?

生:降格。

黄:对。“降格”这个词,就像第8段里的“镶嵌”一样,用了比表现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或者从这个距离中,我们看到一个离。

者的角度读老王;现在换一个角度,从老王的角度读作者。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呢?

生:虽然说她对老王很同情,也帮过不少忙,但又保持了一种距离。

黄:为什么要保持距离?是什么原因呢?

生:她并不把自己看做老王的同类。

黄:她不把自己看做是老王的同类,说得很深刻。保持距离,肯定与那样的时代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的不认同。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把老王看做和自己是同样的人呢?

生:有文化人的优越感。黄:非常好。这种心理,的确是文化人的一种优越感。通俗说,是文人的清高;说得重一点,是文化人的狭隘和自私。可以说,她对老王的同情是不彻底的,她的善

这样,我们对第8段的描写“我”当然不能占你便宜,好像没

吃鸡蛋和香油。还有没有同学要“距离感”和“熟悉的陌生感”。

蹬,我坐”,让“我”感到一种距离。段,哪个词也表现了这种距离?

家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老王来说,拟的手法。这个修辞手法的运用,说话呢?为什么说闲话?那年代,说表现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老王,不说闲话还能说什么话?什么样的作者呢?我们刚才从作

可是,生。其他还有没有表现老王和作我,是高看我,是照顾我啊。

后一点东西,就送给他的亲人了。问他什么原因,可作者没问,说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老王心中,作者不想多关心。杨绛夫妇是他的亲人;而在作者的眼里,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表达在作者“我”的心中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一个可怜的人。生:一个不幸的人。生:一个需要同情的人。生:一个熟人。生:一个陌生人。

黄:对。在作者“我”心中,老

黄:对,有没有关心啊?关心了;但是,这个关心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不往深处关心。这或许就是知识分子的特点啊。表现得很关心,却不往深处关心。其他还有没有?我们一起看第5段,我读一下,“有一年夏天……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你们觉得这段话哪个词表现了距离?

生:当然。

黄:对,“当然”。为什么要有

2012.9/A

23

名师课堂

本版主持/筱菀

良我们觉得也是有保留的。所以,的和不幸的,但作者认为自己与当时的作者,杨绛,完全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老王的。读现代散文,就是要读出文章中的“我”来。这里,我们就读出了杨绛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个人缺点,而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缺陷,是他们这个群体和老王们这个群体之间的天然距离。而杨绛先生在本文中敢于这样解剖自己,表达自我的反—尽管这个反思迟到了几思——

年———则显得非常可贵,尤为值得我们尊敬。了解了这些,理解文大家想想,如果说当年的杨绛是

老王相比就是幸运的人。

黄:很有哲学意味。刚才第一位同学想到的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这两位同学强调的是内涵不质上的愧疚,主要是着眼于两个人之间鸡蛋换钱一类的交往。起初,或者说当时,“我”认为拿钱买老王的鸡蛋是同情老王,帮助老王;后来发现,其实占便宜的不是“我”。改成“幸运”的老王,而是人,首先是概念上更对应了,表达更严谨;同时,内涵也更丰富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愧疚”感主要现了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也表

摧残。可以说,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夫妻互相出卖,师生互相攻击,早上是朋友,晚上是敌人,卖友求荣,落井下石……这样的事,随时都会发生。人与人的关系,几乎到了最冷漠最冷酷的地步。课文中对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也有所表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这样的内容?

生:“过了十多天……”黄:对,就是这一段。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老李的答话,看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句子。)黄:什么样的感情?生:冷漠。

黄:而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着善良,坚守着真诚,甚至坚守着对文化人的尊重,是多么难得和可贵!我那样的背景,来读老王,来读杨绛,来读《老王》这篇散文,或许更容易有准确的把握,也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大家知道,该怎样去读现代散文,怎样去读写人的散文,怎样去读懂散文中的“我”。好。下课!教学反思

文化上的优越感、清高甚至矫情。同。“多吃多占”,的确是局限于物

章最后一句话,就变得水到渠成。是着眼于精神,而不是物质。它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老王,现了作者精神的反思过程。她对是保持着一种距离和老王交往,老王的高大,对老王善良品性的那么当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她愧怍于老王的时候,她是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老王的呢?

生:仰视。

黄:对,是一种仰视。她发现与老王相比,自己是自私的,自己的善良是不如老王那么纯净的。于是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可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句话在初稿上是:“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大家想一想,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多吃多占”改为“幸运”呢?

生:“多吃多占”有点贬义,改成“幸运”就没有贬义了。

黄:这是一个区别。(一学生举手)好,你说说———

生:“多吃多占”的意思比较狭隘,它只是指物质上的;改成“幸运”,内涵更广了,不仅指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强调老王的不幸,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幸更是精神上的不幸。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理解?

理解,都在不断地提升。作者是不是真的是幸运的人?

生:不是。她也是不幸的。黄:那么,她为什么又说自己是幸运的呢?

生:是和老王相比。

黄:是的。她是不幸的,但和老王相比,她太幸运了。她经济还过得去,她还有钱先生。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不幸的是老王这样一类人。可是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很多文化人,很多知识分子,往往喜欢夸大自己的不幸,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而老王这样最不幸的人,却在那样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想,我们站在这样的立场,置身于

我教《老王》的几个突破

1.由“读老王”到“读杨绛”。作为现代散文或者说作为写人的现代散文,它的教学内容应

的社会的最底层坚韧地生活着,该重点关注什么呢?这就首先要

并能坚守着做人的良知,是多么把握现代散文的个性特点。要全令人尊敬!大家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社会吗?

生:文化大革命。

黄:大家对文化大革命,可能不太了解。人们一般都以为,文化

面讨论现代散文的特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简单地说: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心灵和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和小说相比,写人的现代散文不能或者说主要不能

黄:非常好,理解得很透彻。大革命主要的罪过是对文化的践

而踏,这固然不错。但黄老师觉得,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

生:有。我觉得还要广一点,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就是对人与应该更多地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

“我”。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其实整个社会的人可以分为幸运人关系的伤害,是对善良人性的那个

24

2012.9

/A

本版主持/筱菀

名师课堂

到,不少老师教学《老王》仅仅是着眼于老王或者主要着眼于老“我”,但王,即使有时候也在关注似乎总是把老王作为关注的重点,对“我”的解读也只是为了解读老王。我以为这样把握文本是在这次教学中,我更自有问题的。

觉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我”的解读上;而对老王的解读则是一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渴望”。

我们说学习《老王》的重点不应该是理解老王,而是理解作者杨绛。这绝不是说不需要解读老王,但我们对老王的解读却不能仅仅着眼于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要。老王固然是善良的,作者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他的善良。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又不能只看到他的善良,而应该把这种善良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看到它更为深层的内涵。在那么多有知识或没有知识的、有文化或者没有文化的人变得冷漠的年代,为什么老王能够坚守这样的善良呢?为什么连作者这样的人也很难做到那样单纯的善良而老王能够做到呢?当然,这或许不是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老王固然是不幸的,但我们不应该深入一点关注一下不幸的老王、善良的老王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吗?我们对于作者和老王之间的隔膜,对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目的,对于“我”后来的“愧怍”,缺少应该有的深入理解,这都与我们对老王的内心需求缺少关注和理解有关。看起来,作者对此似乎没有用很多笔墨去表现,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品读文本,并不难发现老王对温暖亲情的企求,而关于“家”的回答

则最为明显。

也许我的生活经历,使我容易对老王有先入为主的解读,读到他的言行,我总很容易就想到我们村庄中那些近似老王一样的人物(无论是老王那样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的年代)。我从他们的眼睛中很容易读出他们精神的孤独和对亲情的渴盼(无论是当年年代)。我很肯定地说:老王是非常孤独的,老王对亲情有着强烈着很投机的聊天,所以他才说那所以他才反复强调最后送鸡蛋和香油不是为了换钱,甚至他说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3.由“同情”“不尊重”到“距离”“冷漠”。

大家都知道,解读最后一句《老王》全文的关键,而话是解读

解读“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那么作者为什么“愧怍”呢?

篇课文,教学的思路是,先认识老王的善良,再认识老王的不幸,然后提问:对这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要同情,要“我”关心关心,要帮助。再讨论:了吗?结论是关心了但关心得还不够,帮助了但帮助得还不多,所以“我”很“愧怍”。最后出示一组弱者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现在这种解读似乎已经少了,因为这显然是有悖文本的。作者并非因为没有同情没有关心老王而“愧对老王只有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与,而没有平视的尊重和理解。这似乎是有深度的。但要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回到我们前面说过的问题:老王需要什么?老王最需要“平视的尊重”吗?我想,这可能没有真正理解老王。以我对老

王一类人的理解,或者从文本看,老王似乎并不会奢望杨绛这样有“平视”身份的文化人对自己进行和“尊重”吧。

理解杨绛到底为什么“愧怍”,不能不关注她内心对老王这个人的定位,即她把他当做一个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什么样的人。

则不能回避文章中那个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段落。这个段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的:为什么作者同情老王,却用这样的笔调描写他?为什么这个段落和文章前后的笔触完全不一样?至今我己满意的答案;看了一些文章的解说,似乎也没有发现让人信服的观点。但我有一点感触非常强烈,即从这个段落中读出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感受到作者面对僵尸一般的老王的强烈的冷静,或者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我想,倘若写钱先生,写女儿圆圆,作者是绝不会这样写的。就是说,在“我”心中老王远不是她的亲人一个熟人,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一个曾经帮助过的人,一个有过鸡蛋换钱的来往的人。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笔法,但我敬佩作者敢于如此客观地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态。这是需要勇气的,是难能可贵的、令人尊敬的品格。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杨绛先生的敬重而不敢正视这一段;我们不能因此而回避和误读这个段落中“我”的冷静、冷漠,甚至有一点自私。事实上,杨绛先生的令人可敬不会因为这一点受到影响,而是恰恰缺陷,而是他们那一类人共性的自私和虚伪,是“我”那一类人和老王这一类人集体的距离和阶级的距离,而作者敢于揭示出自我的虚伪和矫情,便是一个尤为值得敬重的人。

4.由读懂到学会读懂。

个陪衬,通过老王和“我”的对比,贫困的年代还是今天这样富裕的

2.由“善良”“不幸”到“需求”的渴求。所以他和作者在车上有

住了多年的地方并不是他的家,仍不敢说,对这样的问题有了自

记得第一次听一位老师教这(我知道,这是苛求作者),而只是

我们仅仅需要了解他的不幸吗?弱者的照片,号召同学们要关心

怍”。现在听得多的说法是:“我”相反。首先,这不是她个人品行的

2012.9/A

25

名师看课

本版主持/筱菀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及点评

筅设计:钱炬点评:任玲

教学设计

心驰神往的地方,我深感荣幸。这里有风光旖旎的山水美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热情奔放的民俗节日,古老神奇的沧源崖画,堪称礼仪之“文庙群”。印象最深的是这邦的

里的人古道热肠,同学们更是朝我真有点喜不自胜。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运用了很多成语,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成语。那么究竟什么是成语呢?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分享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梳理成语的几种来源,学习分类梳理的方法。

2.感受成语的魅力,探究成语与文化的联系,领略成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梳理列举:成语的主要来源

1.小组活动:请大家根据成语的几种主要来源,给下面的成语分类,挑出其中一个,向大家简(请每组指处,并讲讲它的含义。定一名同学上黑板写出相应成语。)

指鹿为马流水门立雪熊掌

八仙过海

高山程

亡羊补牢逼上梁山火中取栗冰心玉壶

开后羿

牛郎织女象牙之塔

鱼与不

黔驴技穷

气蓬勃,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课堂,单复述故事或者点明成语的出

【重点和难点】

选择有效角度对成语来源及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和探究;激发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掌握梳理和探究的

幻灯片呈现:成语是语言中

方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意识。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

【课时安排】定短语。

自主学习1课时,课堂互动1课时。

我们不难看出,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成语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它会成为课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成语的奥妙。

者写的主要事件读;抓住别人对老王的态度读;从老王的内心需求去读;从老王和“我”之间的关系去读。这是阅读的角度,是阅读的层次,也是阅读的方法。解读章最难理解的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那一段中去感受“我”和老王的距离,再抓住“我知道”那一句话进行突破,再通过对老王心理“我”的定的揣摩解读老王内心对

位,明确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之

杯弓蛇影开天辟地

教师点拨:从成语的概念中,二法门

梳理点拨:

(1)神话传说:八仙过海天辟地射日

牛郎织女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补充列举:女娲补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描绘自己的家乡临沧。

请5位学生分别用一个成语“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呢?这节

教师导入:能来到这个令人我曾不厌其烦地强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可惜的是,很多阅读教学还仅仅是追求让学生读懂文本。《老王》的教学尤其如此。不少我以为,这是远离到某一个思想。

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对于学会阅读的训练。比如读《老王》,我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层次去读: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词语读;抓住作

(2)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后再回读课文从中寻找“距离”的具体表现。如此用心的安排,并不是为了实现我的什么教学意图,而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

另外,解读这篇文本,大家都会强调如何抓住关键句读懂全文,而我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更想强调如何由全文读懂“一句话”。这并非是要标新立异,其用意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辩证的阅读策略。

(江苏省苏州中学;215007)

老师教学《老王》,就是让学生得“我”和老王之间的距离,先从文

26

2012.9

/A


相关文章

  • 韩军[老王]课堂实录
  • 韩军<老王>课堂实录 (执教/韩军 整理点评/车凤鸽 李军艳) 2015 1月29日 师:今天学<老王>.先学字词. 生:愧怍 翳 生:镶嵌 生:骷髅 攥 师: 伛,yú . 师:杨绛有两段话.(幻灯展示) 生:(读 ...查看


  • [老王]评课实录
  • 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我通过周老师这节课有了很多启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 ...查看


  • 老王教学实录
  • 王君老师<老王>课堂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 ...查看


  •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知识和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的能力.[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圈点批注理解人物的形象.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愧怍"的深层内 ...查看


  • _人物外貌描写_教学实录
  • 课堂 本版编辑/佩兰 ◆获奖课例 <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实录 (贵阳市第七中学,贵州贵阳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互相认识师: 一下.我姓周,是贵阳市第七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今天,很高兴能为大家上这堂课!好,下面让我来认识一下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11年第6期目录
  • 2011年第6期 ---------------------------------------------------------------------------- 卷首语 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天才 陶东风 1 理念·观点 深度 ...查看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刚才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正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十年周年 ...查看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知缘斋主人 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志明编选教学资料交流学习欢迎 blog.sina..cn/lzm0518 李镇西系列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l ...查看


  • [老王]教学设想及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
  • <老王>教学设想及课后反思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杨绛,本单元以爱为主旋律.<老王>写了作者与老王的一段交往经历.车夫老王在困苦的条件下却仍然保持着善良厚道的人格本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