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是"美国梦"的核心内容

住房是“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不论是激进的政治演讲者还是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都认为住房的建筑模式,将为国民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其重要性远超过对工厂、机构的建筑或改造,它们是新的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普通美国人对家的珍爱使住房史别有寓意,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的权利是基本权利,维护这种权利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必须准则。

结束一天的辛劳,让家成为你身心放松的殿堂;摆脱外部世界的嚷扰,让家成为你心灵安适的乐土;这是家居装潢的首要原则。因此,家里不仅能满足下里巴人式的一般需求,而且离不开阳春白雪式的风雅。

——罗伯特·肖普尔与合作住房规划协会:《住房建造装修和家具布置大会》

如今,绝大多数美国人是买不起房的,无论是公寓、排屋,还是独栋住宅。据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主席估计,1980年,只有8%的潜在购房者有足够的收入来购买一处住房。1974年,独户住宅的平均售价为3.78万美元。6年之后,该款住房售价已超过7万美元——几乎增长了百分之百。

消费者的实际购房成本自然更高,因为此时的贷款利率比1960年代晚期翻了一番还多,因此,住房费用的整体增长远远超出了薪资的增加。此外,汽油、水电、供暖等支出也使持家费用居高不下,尤其是对于那些住在带电梯公寓的居民或是分散的牧场式住宅里的郊区通勤者来说,则更是如此。无论是租户还是自有房主,住房方面的花销在其总收入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

1980年代的美国人面临另一场住房危机。引发这场危机的因素很多:如住宅建设成本上升、对自有住房资助费用的增加以及出租单元供给不足,此外,它还受能源短缺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不仅如此,这场住房危机还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举例来说,在1980年,全美家庭只有13%是由在职父亲、全职母亲以及一个或多个小孩构成。职业女性人数攀升、老龄人口比重扩大、单身家庭的数量持续增长;许多城市中的同性恋问题、公共住房中存在的暴力问题、中产阶级回流城市,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贫民的被迫搬迁等,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诸如此类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形势制约了住房市场的发展,由此可以了解上述这些社会问题,帮助我们理解为何会有猖狂的住房投机。

过去,美国有三分之二的新房是提供给首次购房者的,剩下的三分之一则供给那些当下已经拥有房屋的人,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空间或是更高社会地位。而如今,情况则恰恰相反:三分之二的住房落入了那些渴望“升级”的买家之手,他们希望拥有一处比现在住宅更好的投资。这个事实所蕴藏的含义在最近的一次住宅建造商大会上被坦率地揭示出来。会上,一位房地产咨询公司负责人声称:“我们把90%的住房卖给15%的人,那些买不起房的人也买不起其他东西。”

最近,城市住房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人口反向流动,回到中心城市,这一进程被英国人称之为“绅士化”。以往,人们在郊区购买更好的住房后,城市的旧房往往成了低收入者的住房,而如今的中产阶级夫妇和单身青年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迁往大都市的旧城区,购买那些穷人住的廉价住宅。

数百年来,美国人一直把住房看成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各色人等都认定,私有建筑具有某种明显的公共性质,居家环境会强化某些人性特点,促成家庭的稳定,保证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那些寻求新的社会秩序的人,不论是激进的演讲者还是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都认为美国文化可塑性极强,部分原因是前几代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比其他国家的优越。他们认为,新的住房建筑模式,将为一个伟大的民族提供理想的环境,其重要性远超过对工厂或机构建筑的建设与改造。

其他寻求渐进性变化或同化的人也把住房建筑看成是自身文化传统的表征,是在构建私家生活的独立王国,与偌大的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力求独善其身。这样一来,美国人对于他们住在哪里以及其亲朋好友住在何处都非常在意。

不管在历史的哪一时期,但凡美国人不得不为某一特定群体考虑住所问题时,他们一致认为不是仅仅限于考虑建筑本身,而是涉及对家庭稳定的期盼或担忧、对社区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和经济平等的信念等。

美国住房的主要类型是在乡村或郊区为“中位之家”建造的独户住宅。但是也总会有几种为那些不适合这种类型的人建造的特殊住房。这样一些少数群体包括城市居民,其中既有贫穷者也有富庶的人,还有择群而居的各类群体,他们共享服务,有时连土地都公共持有。城市中的联排别墅、工厂城甚至是居住性郊区,通常都规划有方,排列有序,特征明显。

美国人对家的珍爱使住房史别有寓意,远不止于对古建筑的欣赏保护。每一次关于住房的争议都要穿越阶级的界限,虽然有些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更有能力实施他们的意志。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的权利是基本权利,维护这种权利是美国生活方式之必需准则。

但是,如何为“像样的住房”定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家庭的适当作用是什么?如何保持家庭隐私和社区生活之间的平衡,或保持个人选择权的自由和政府控制之间的平衡?郊区的独门独户住房是像样的住房的唯一可接受的表达方式吗?核心家庭是最好的居住单元吗?

今天,住房问题是全国大多数利益群体的重要议题。租金控制、种族隔离、少数民族邻里、区划的争议、老年人的需求、能源优先以及物美价廉住房的短缺等都是各类社区组织和左右两派特定利益游说群体关注的焦点。

以上内容摘自《筑梦:美国住房的社会史》

猜你喜欢: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个书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篇暖文

住房是“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不论是激进的政治演讲者还是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都认为住房的建筑模式,将为国民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其重要性远超过对工厂、机构的建筑或改造,它们是新的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普通美国人对家的珍爱使住房史别有寓意,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的权利是基本权利,维护这种权利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必须准则。

结束一天的辛劳,让家成为你身心放松的殿堂;摆脱外部世界的嚷扰,让家成为你心灵安适的乐土;这是家居装潢的首要原则。因此,家里不仅能满足下里巴人式的一般需求,而且离不开阳春白雪式的风雅。

——罗伯特·肖普尔与合作住房规划协会:《住房建造装修和家具布置大会》

如今,绝大多数美国人是买不起房的,无论是公寓、排屋,还是独栋住宅。据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主席估计,1980年,只有8%的潜在购房者有足够的收入来购买一处住房。1974年,独户住宅的平均售价为3.78万美元。6年之后,该款住房售价已超过7万美元——几乎增长了百分之百。

消费者的实际购房成本自然更高,因为此时的贷款利率比1960年代晚期翻了一番还多,因此,住房费用的整体增长远远超出了薪资的增加。此外,汽油、水电、供暖等支出也使持家费用居高不下,尤其是对于那些住在带电梯公寓的居民或是分散的牧场式住宅里的郊区通勤者来说,则更是如此。无论是租户还是自有房主,住房方面的花销在其总收入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

1980年代的美国人面临另一场住房危机。引发这场危机的因素很多:如住宅建设成本上升、对自有住房资助费用的增加以及出租单元供给不足,此外,它还受能源短缺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不仅如此,这场住房危机还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举例来说,在1980年,全美家庭只有13%是由在职父亲、全职母亲以及一个或多个小孩构成。职业女性人数攀升、老龄人口比重扩大、单身家庭的数量持续增长;许多城市中的同性恋问题、公共住房中存在的暴力问题、中产阶级回流城市,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贫民的被迫搬迁等,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诸如此类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形势制约了住房市场的发展,由此可以了解上述这些社会问题,帮助我们理解为何会有猖狂的住房投机。

过去,美国有三分之二的新房是提供给首次购房者的,剩下的三分之一则供给那些当下已经拥有房屋的人,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空间或是更高社会地位。而如今,情况则恰恰相反:三分之二的住房落入了那些渴望“升级”的买家之手,他们希望拥有一处比现在住宅更好的投资。这个事实所蕴藏的含义在最近的一次住宅建造商大会上被坦率地揭示出来。会上,一位房地产咨询公司负责人声称:“我们把90%的住房卖给15%的人,那些买不起房的人也买不起其他东西。”

最近,城市住房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人口反向流动,回到中心城市,这一进程被英国人称之为“绅士化”。以往,人们在郊区购买更好的住房后,城市的旧房往往成了低收入者的住房,而如今的中产阶级夫妇和单身青年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迁往大都市的旧城区,购买那些穷人住的廉价住宅。

数百年来,美国人一直把住房看成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各色人等都认定,私有建筑具有某种明显的公共性质,居家环境会强化某些人性特点,促成家庭的稳定,保证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那些寻求新的社会秩序的人,不论是激进的演讲者还是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都认为美国文化可塑性极强,部分原因是前几代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比其他国家的优越。他们认为,新的住房建筑模式,将为一个伟大的民族提供理想的环境,其重要性远超过对工厂或机构建筑的建设与改造。

其他寻求渐进性变化或同化的人也把住房建筑看成是自身文化传统的表征,是在构建私家生活的独立王国,与偌大的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力求独善其身。这样一来,美国人对于他们住在哪里以及其亲朋好友住在何处都非常在意。

不管在历史的哪一时期,但凡美国人不得不为某一特定群体考虑住所问题时,他们一致认为不是仅仅限于考虑建筑本身,而是涉及对家庭稳定的期盼或担忧、对社区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和经济平等的信念等。

美国住房的主要类型是在乡村或郊区为“中位之家”建造的独户住宅。但是也总会有几种为那些不适合这种类型的人建造的特殊住房。这样一些少数群体包括城市居民,其中既有贫穷者也有富庶的人,还有择群而居的各类群体,他们共享服务,有时连土地都公共持有。城市中的联排别墅、工厂城甚至是居住性郊区,通常都规划有方,排列有序,特征明显。

美国人对家的珍爱使住房史别有寓意,远不止于对古建筑的欣赏保护。每一次关于住房的争议都要穿越阶级的界限,虽然有些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更有能力实施他们的意志。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的权利是基本权利,维护这种权利是美国生活方式之必需准则。

但是,如何为“像样的住房”定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家庭的适当作用是什么?如何保持家庭隐私和社区生活之间的平衡,或保持个人选择权的自由和政府控制之间的平衡?郊区的独门独户住房是像样的住房的唯一可接受的表达方式吗?核心家庭是最好的居住单元吗?

今天,住房问题是全国大多数利益群体的重要议题。租金控制、种族隔离、少数民族邻里、区划的争议、老年人的需求、能源优先以及物美价廉住房的短缺等都是各类社区组织和左右两派特定利益游说群体关注的焦点。

以上内容摘自《筑梦:美国住房的社会史》

猜你喜欢: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个书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篇暖文


相关文章

  • 探讨从国外实践看住房保障的现实意义
  • 在任何国家,不论其经济如何发达,社会总有一部分人群无法靠自身能力解决住房问题.一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不可能完全靠市场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这些"无房人群"的住房问题,最终要靠政府解决,而政府要解决好这个问 ...查看


  • 都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整理
  • 都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整理 说明:本笔记经多方课上笔记及手机照片信息的整合汇制而成,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第一章 概论:都市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状况的分析 有赵黎青的<中国非营利部门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查看


  • 美国人眼中的美国梦
  • 了解美国的最佳方式,莫过于了解"美国梦"的文化历史.所谓"美国梦",不单单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哲学思想或是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早已融入到美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理念,在美利坚民族的认知.理想和动机方面发挥着 ...查看


  • 资产配置(二)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 的 中银财富| 资产配置(二)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策略专题|资产配置 2014年9月4日 报告摘要: 1. 资产配置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内容.资产配置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核 心内容,是基于大类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各 ...查看


  • ※经济贸易※
  • ※经济贸易※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房地产金融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房地产金融行业分 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查看


  • 美国公租房住户收入多样化模式观察
  • [摘要]美国政府推行公租房住户收入多样化模式,即吸引中产或资产阶层集体迁入,同低收入阶层长期居住在同一社区,并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社会群体支撑.虽然这一模式由于政府补贴数量有限,投资强度较弱,损害了部分低收入家庭利益,但也较大地改善了公租 ...查看


  • MBA[员工福利管理学]案例集共12讲
  • 案例集(12讲) MBA 导师亲自编写并附案例解析指导 第一章 员工福利概述 第二章 员工福利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员工福利的发展 第四章 员工福利的分类 第五章 员工福利设置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员工福利计划的设计模式 第七章 员工福利计划的 ...查看


  • 美国_两房_危机的震撼与启示
  • 10|ECONOMY全球Global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前段时间爆出财务状况恶化的消息,引发公司股价大跌,进而导致美股大幅下挫.这两家"政府资助机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