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诗词曲赋鉴赏

【续《庄子·胠箧》文】

(原作)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说明】

袭人反对宝玉与黛玉接近。她一边拉拢宝钗,叹苦说:“姐妺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边风。”一边对宝玉弄性气撒娇,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宝玉恼恨之余,饮酒,读《南华经》,有所感触,趁着酒兴,提笔续了这一段文字。

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天才的文学家。他是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以后靠编草鞋为生。《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后学所作,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又称《南华经》。《胠箧》是外篇中的一篇抨击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义”的著作,宣扬“绝圣弃智”、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颇多愤激之言。胠,开;箧,箱子。庄周的文章一开始用防备开箱子的小偷为喻,所以取这两个字为篇名。

【注释】1.“故绝”二句——庄子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拋弃才智。

2.擿——读如“摘”,义同“掷”,丢弃。

3.焚符破玺——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时作证明用。玺,玉石的印章。这两样东西本为防止欺诈的,但坏人正可以利用它进行诈骗,所以说要焚毁摧破它。

4.朴鄙——朴实单纯。

5.剖斗——把斗敲破。折衡——折断称杆。

6.殚残——尽毁,彻底打倒。圣法——指周公、孔子等儒家的所谓“圣人”所定的法制。

7.擢乱——“擢”疑借为“搅”,搅乱。六律——律,古代音乐审音的标准。古代音乐中,把八度音分为十二个半音,其中单数六个叫“六律”,偶数六个叫“六吕”,总称十二律。

8.铄——销毁。竽瑟——乐器。竽是吹的,瑟是弹的。

9.瞽旷——即师旷,春秋晋国著名乐师,相传他能审音以占吉凶。古代乐官多是瞎子,所以称瞽旷。瞽,眼瞎。聪——耳明。

10.文章——花纹。

11.胶——黏合。离朱——相传古代有名的目力很强的人。《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12.明——指目明。

13.钩——画曲线的工具。绳——画直线的工具。

14.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

15.攦——折。工倕——传说尧时的巧匠。

16.“焚花”二句——意思是说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努力去做的。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劝,受教而知所勉力。《韩非子》:“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

17.戕——毁伤。

18.灰——消灭。

19.相类——相同。

20.参商之虞——互相不和好的忧虑。参、商本是两颗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以比喻分离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不和好。这里是后者的意思。

21.邃其穴——挖好了她们的陷阱。所以——所用以,拿它来。

【鉴赏】参见《题宝玉续庄子文后》鉴赏。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说明】

黛玉来到宝玉房中,宝玉不在,因翻弄案上书,见其所续《庄子胠箧》文,“不觉又气又笑”,也提笔续诗于后。

【注释】

1.无端——无缘无故。

2.作践——糟蹋。今通行本作“剿袭”,宝玉是明续,不是暗偷,以“作践”为好,故从脂本。《庄子》又称《南华经》,见前注。

3.诋——诋毁,诽谤。

【鉴赏】

与黛玉存在一些芥蒂的钗、袭为了收伏宝玉,施展了撒娇含嗔、忽热忽冷的手法,使宝玉陷入苦恼之中。他从庄子思想中去寻求解脱,以为不论哪一方面都应弃绝不顾,才能怡然自悦。这虽是出于一时愤激、“逞着酒兴”所说的话,但毕竟还是皂白不分、是非不明之言,所以黛玉作诗相讥,说他“无见识”,不能知人,因为把黛玉混同钗、袭,都说成是“张其罗而邃其穴”、“迷惑缠陷天下”,这正证明自己已受到别人罗穴的“迷惑缠陷”。说出这样诋人“丑语”来的人,正应该知道“自悔”才是。作者让黛玉出来反驳,正是为黛玉作必要的洗刷。因为黛玉与钗、花、麝,绝非等同。

【续《庄子·胠箧》文】

(原作)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说明】

袭人反对宝玉与黛玉接近。她一边拉拢宝钗,叹苦说:“姐妺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边风。”一边对宝玉弄性气撒娇,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宝玉恼恨之余,饮酒,读《南华经》,有所感触,趁着酒兴,提笔续了这一段文字。

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天才的文学家。他是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以后靠编草鞋为生。《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后学所作,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又称《南华经》。《胠箧》是外篇中的一篇抨击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义”的著作,宣扬“绝圣弃智”、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颇多愤激之言。胠,开;箧,箱子。庄周的文章一开始用防备开箱子的小偷为喻,所以取这两个字为篇名。

【注释】1.“故绝”二句——庄子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拋弃才智。

2.擿——读如“摘”,义同“掷”,丢弃。

3.焚符破玺——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时作证明用。玺,玉石的印章。这两样东西本为防止欺诈的,但坏人正可以利用它进行诈骗,所以说要焚毁摧破它。

4.朴鄙——朴实单纯。

5.剖斗——把斗敲破。折衡——折断称杆。

6.殚残——尽毁,彻底打倒。圣法——指周公、孔子等儒家的所谓“圣人”所定的法制。

7.擢乱——“擢”疑借为“搅”,搅乱。六律——律,古代音乐审音的标准。古代音乐中,把八度音分为十二个半音,其中单数六个叫“六律”,偶数六个叫“六吕”,总称十二律。

8.铄——销毁。竽瑟——乐器。竽是吹的,瑟是弹的。

9.瞽旷——即师旷,春秋晋国著名乐师,相传他能审音以占吉凶。古代乐官多是瞎子,所以称瞽旷。瞽,眼瞎。聪——耳明。

10.文章——花纹。

11.胶——黏合。离朱——相传古代有名的目力很强的人。《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12.明——指目明。

13.钩——画曲线的工具。绳——画直线的工具。

14.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

15.攦——折。工倕——传说尧时的巧匠。

16.“焚花”二句——意思是说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努力去做的。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劝,受教而知所勉力。《韩非子》:“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

17.戕——毁伤。

18.灰——消灭。

19.相类——相同。

20.参商之虞——互相不和好的忧虑。参、商本是两颗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以比喻分离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不和好。这里是后者的意思。

21.邃其穴——挖好了她们的陷阱。所以——所用以,拿它来。

【鉴赏】参见《题宝玉续庄子文后》鉴赏。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说明】

黛玉来到宝玉房中,宝玉不在,因翻弄案上书,见其所续《庄子胠箧》文,“不觉又气又笑”,也提笔续诗于后。

【注释】

1.无端——无缘无故。

2.作践——糟蹋。今通行本作“剿袭”,宝玉是明续,不是暗偷,以“作践”为好,故从脂本。《庄子》又称《南华经》,见前注。

3.诋——诋毁,诽谤。

【鉴赏】

与黛玉存在一些芥蒂的钗、袭为了收伏宝玉,施展了撒娇含嗔、忽热忽冷的手法,使宝玉陷入苦恼之中。他从庄子思想中去寻求解脱,以为不论哪一方面都应弃绝不顾,才能怡然自悦。这虽是出于一时愤激、“逞着酒兴”所说的话,但毕竟还是皂白不分、是非不明之言,所以黛玉作诗相讥,说他“无见识”,不能知人,因为把黛玉混同钗、袭,都说成是“张其罗而邃其穴”、“迷惑缠陷天下”,这正证明自己已受到别人罗穴的“迷惑缠陷”。说出这样诋人“丑语”来的人,正应该知道“自悔”才是。作者让黛玉出来反驳,正是为黛玉作必要的洗刷。因为黛玉与钗、花、麝,绝非等同。


相关文章

  • [红楼梦]第十三回诗词曲赋鉴赏
  • [一步行来错]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 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说明] 此诗见于靖藏本十三回回前.庚辰本用朱笔大字另写在第十一回之前的空页上,大概是因为过录者误把这首诗当作是说贾瑞的,而诗前长批又明说秦可卿,遂凭己意将其位置移前,以表 ...查看


  • [红楼梦]第六回诗词曲赋鉴赏
  • [朝扣富儿门] 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说明] 此诗见甲戌本.戚序本第六回正文开头,已卯本附夹一纸上,有"题曰"字样,当是曹雪芹所作的"标题诗". [注释] 1.&quo ...查看


  •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全文)
  •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全文) 主持人:我先向朋友们介绍,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三位朋友,先生年岁大,德高望重,但是我们按照礼仪:女士优先,我们先来介绍女士.那么坐在我右首的这位女士是上一期节目中,跟大家见过面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 ...查看


  • 墙角也宜盆--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
  • 2007年第3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总第80期JOURNAL0FFUQINGBRANCH0FFUJIANNORMALUNIVERSI'IYSumNo.80 自是霜娥偏爱冷,也宜墙角也宜盆 --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 陈琦 ...查看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 <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顾佳 (院系:审计与会计学院,学号:12020207) 摘 要 <红楼梦>还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复杂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因如此,才涌现出后世诸多学者文人对其考证,产生了相应的& ...查看


  • 芙蓉女儿诔鉴赏
  • 作者:佚名 综述 <芙蓉女儿诔>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贾宝玉在这篇<红楼梦>中所有诗词歌赋中最长的.达千余言的诔文里,首先介绍了晴雯的身世遭遇,回顾了他们之间的相与共处的生活 ...查看


  • 几度兴废百花洲
  • 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一书中,注解第七十回柳絮词时,对<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句,引用<大清统一志>的说法:"百花洲在姑苏山上" ...查看


  • 中国现代名著文章
  • 中国名著文章列表 [中国名著]洗澡(作者:杨绛)admin12-11 [中国名著]旋风(作者:姜贵)admin12-11 [中国名著]狂风沙(作者:司马中原)admin12-11 [中国名著]旧址(作者:李锐)admin12-11 [中国名 ...查看


  • 试看_红楼梦_葬花吟_
  • 经 典 重 释 试看 <红楼梦・葬花吟> ◎郑传锐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合肥 241000) 摘 要 <葬花吟> 是小说 <红楼梦> 中林黛玉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 在诗中作者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