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为农民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来源:求实 录入审稿:市科技情报所-常德科技信息港 发布时间:2008-10-23 12:28:13 阅读次数:11

[字体

: ]

——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易杰雄 周溯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工作千头万绪,从何着手呢?当然,必须从能够刺激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着手。那么,关键何在呢?中国移动山西公司的领导和职工认为,是信息化。建设新农村,信息化应先行。他们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工作已大见成效。对此,笔者最近作了实地调查,情况令人鼓舞。

一、急农民之所急——致力于农村信息化

2005年4月山西移动进行了一次集体调查,就是这次调查,深深触动了员工们的心灵。忻州市静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赤泥洼乡有30个行政村,9860人。当省通信管理局长兼省移动公司总经理高步文带队来到这里调查时,赤泥洼全乡没有一部座机电话,没有一点手机信号。只有一两户人家有电视,也只能收到模糊不清的一两个台。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靠种地为生的赤泥洼人,被大山久久地封闭在贫困落后之中。

村民们聚集在乡中心,百无聊赖地晒太阳,他们对高步文说,因为没有现代联络方式,收获后无法联系销路,只能被动地等着商贩来收,行情人家说了算。有时销不出去,只好烂掉。年轻人外出打工,常常是一年半载得不到音信。村民李兔栓的女儿在太原打工,托人捎话让爸爸下个星期四到外乡接个电话。全家人又急又盼,几天不得安宁,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四,李兔栓急匆匆翻山越岭赶去接电话,却不慎摔断了一条腿。县粮食局长去赤泥洼山头祭祖,发现森林边的灌木丛起火了,危及五万亩森林,却无法及时报警…… 村民盼信号,盼信息,年年盼天天盼,望穿双眼。调查路上,高步文随兴将车停在一个村庄旁,问几个村民:“我们将在这里建立基站,你们会不会用手机?”“会!”一位村民从口袋里刷地掏出一款手机,急切地回答。由于没有信号,他的手机在口袋里装了大半年却一次未用过!许多村民都是如此。原来这些没信号的手机就像当年的缝纫机一样,已经成了嫁姑娘娶媳妇的必备“大件”。移动公司员工们为之震撼,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为农民打开信息的大门!

调研之后,山西移动马上干起来。为在沟壑纵横的大山中架设光缆,他们

付出了超常的艰辛。险峻的山坡上,汽车无法运送器材,就用驴驮;驴驮不上去,就用羊驮;羊驮不上去,干脆用人背。一个真实的事例是,一头驴气喘吁吁地将器材驮上山顶,刚想卧下歇气,却滚下了万丈悬崖。员工们常常累出了一身热汗,又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们为责任感所驱动,迎难而上。赤泥洼乡作为“村村通工程”的首批试点,于当年5月30日就在全乡开通了电话。当天,村民们排队打长途,络绎不绝,从上午一直排到了深夜,令人感慨。

2005年,山西移动投资12亿元,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建设基站1379个,铺设光缆24000公里,使全省4087个行政村结束了不通电话的历史。他们又一气呵成,投入巨资,实施宽带通信进村工程。至2008年年初,全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100%的乡镇、96%的行政村、98%以上的人口,光缆总长度达18万多公里,所有乡镇实现了光纤全覆盖,2.5万多个行政村通了宽带。山西省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使农村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山西移动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农村网络文化站。在每个村子放置1—3台电脑,为农民“打开看世界的窗口”,建设一个互联网平台。村民只需交一点零钱作为手续费,就可以上网查询、销售、采购。两年来,山西移动以农村网络文化站为载体,联合省妇联、省文化厅、省科协、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进村入户,推广互联网应用,发挥信息化的效益。 仅仅通电话是不够的,农民还需要看电视、上网。山西移动为尽早让农民享受全方位的信息,从2006年至2008年,他们本着节约资源、避免重复投资的愿望,以静乐县为试点,取得当地政府的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电话、电脑、电视”三电一线入村入户的“三网合一”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11个县实现了“三网合一”。在这些县区内,农民收看的电视节目从过去的一两个台,变为40—50个台,从模模糊糊到高度清晰,反响极好。2007年11月15日,山西移动又与省广电合作,在汾阳市峪河道乡水泉村举办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暨农村IPTV 现场演示会,在演示会上,IPTV 互动电视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可以互动、回看信息的功能,标志着“三网合一”技术的成熟,昭示了山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喜人前景。

二、信息化带来农村大变化

笔者在调查中沿途所见,信息化正在改变着山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广大农民将信息化誉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又一场农村革命”。

1. 信息化转变了农民观念,提升了农民素质,改变了农村的风貌

笔者在山西静乐县赤泥洼乡发现,这个地方三年前曾被人戏称为“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在2005年实现“三网合一”后,面貌马上变化:农民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学生在网上听课;路通了,水通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也通了,赤泥洼人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空前

高涨。

赤泥洼人对笔者说,过去村里生活单调,没有文化娱乐活动,每天除了赌博喝酒晒太阳,就是打架闹事“串门子”,处于“开会靠走,送信靠吼,治安靠狗”的状态。自从“三电”(电脑、电视、电话)进村,村里的文盲、法盲、流氓少了,干正事儿的人多了,最没事儿干的人也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胡总书记、温总理在电视上讲了啥,老百姓全能看上,乡领导开会宣传政策,哪个地方讲错了、讲得不全,村民都能听出来,蒙不了。电脑是个百事通,有啥事不懂,上去一查都知道了。前段时间乡里打井,照往常最少得一年时间,这次三个月就打成了,是电脑帮了大忙,要啥材料先上网,打个电话就有人送来,节省了好多时间。

网络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电脑成为农民的好帮手。榆社县农民从网上查到用玻璃钢做沼气池,比用水泥做一个沼气池的成本要节省800元;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村的网络文化站刚刚建起,中专毕业一直闲在家里无事可干的张小虎,很快从网上找到了一份推销员工作;有的在网上找到了知音,娶回了新娘子;应县龙泉村的刘世强盖房时强占了邻居地盘,任谁劝都无用,自己在网上查了查,这种事竟然是违法的,他立即退还了地盘。信息化增长了农民的见识,增强了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自治的水平明显提高。武乡县大有乡83岁的曹有栓老人高兴地说:“村村实现信息化,坐在家里通天下,三通工程实在好,小康路上大步跨!”

2. 信息化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信息流不通,物流肠梗阻”。过去多年来,山西省大部分山村的农产品销售全靠商贩进村收购,价格压得很低。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瞒不了乡下人,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牛吃腻了,见了胡萝卜便流泪。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仅此一项即达到了小康水平。村民高兴地说:“萝卜上网,黄金万两!”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现在,龙泉村先后上马了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网络是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农民是地球村的村民,再也不是封闭落后的„土老帽儿‟了!”

丰富的信息源还把农民从传统的耕作思维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新品种、新工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底,晋中市榆社县县委书记曹煜促成山西移动与县广电的合作,将“三网合一”引进榆社后,大家利用网络研究生产,寻找致富新门路。在网上发现套袋酥梨的售价(2元/斤)比普通梨的售价(0.7元/斤)要高得多,而且市场前景看好,就决定调产,引进技术。但是让农民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突然改产,并不容易。为了规避风险,榆社县先在网上

发布了生产套袋梨的信息。没想到信息刚出去,大批订单就来了。有了订单,农民心里踏实了,马上同意。是网络成就了这次调产,带来了增收。静乐县赤泥洼乡退耕还林时一改传统套路,从网上引进有经济价值的木瓜种植;榆社县从网上引进白萝卜订单;襄垣县则从网上引进食用菌种植,效益极好。

3. 信息化使山西农村的医疗、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6年10月,山西移动投资建设的应县远程疾病防控网,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从县延伸到乡、村两级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该系统一期工程开通的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健康体检查询系统、县乡村三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一年来,成效明显:全县三年内出生的儿童已全部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所有未接种的适龄儿童及时进行了补种、新生儿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儿童接种率由原来的86%提高到96%以上。

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山西移动投资55万元在应县建设了远程教育网,使全县几十所中小学连上了北京101远程教育网。师生们的感受是:“有了互联网,就有了好课堂。”引进了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了城乡教育差距,弥补了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了农村师资问题,成为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亮点。

三、农村信息化任重道远

山西省在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成绩可人,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必须研究解决。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1. 政府积极管理和整合资源,社会各界技术和资金参与。尽管山西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承担了主角,但农村信息化仅靠通信企业一家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以政府的管理和整合为主导,吸纳社会各方资金和技术,做到“三位一体”,方能完成好。

2. 要大力推进“三网合一”。解决农村的信息化问题,必须同时考虑节约资源和加快速度。“三网合一”既节约资源、避免了重复投资,又使农民用最省钱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全方位地享受到信息化。“三网合一”利国利民,是实施农村信息化的最佳途径。然而,由于受经营主体及其管理体制的掣肘,“三网合一”真正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急需政府出面协调,统筹兼顾。

3. 增加公共财政的补贴。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提高了,一切都好办了。推行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捷径。如果政府在农村信息化上进行直接补贴,相对于其他补贴来说,回报更快,效益更大。

(作者:易杰雄,北京大学社会发展所原所长、教授;周溯源,本刊记者)

为农民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来源:求实 录入审稿:市科技情报所-常德科技信息港 发布时间:2008-10-23 12:28:13 阅读次数:11

[字体

: ]

——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易杰雄 周溯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工作千头万绪,从何着手呢?当然,必须从能够刺激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着手。那么,关键何在呢?中国移动山西公司的领导和职工认为,是信息化。建设新农村,信息化应先行。他们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工作已大见成效。对此,笔者最近作了实地调查,情况令人鼓舞。

一、急农民之所急——致力于农村信息化

2005年4月山西移动进行了一次集体调查,就是这次调查,深深触动了员工们的心灵。忻州市静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赤泥洼乡有30个行政村,9860人。当省通信管理局长兼省移动公司总经理高步文带队来到这里调查时,赤泥洼全乡没有一部座机电话,没有一点手机信号。只有一两户人家有电视,也只能收到模糊不清的一两个台。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靠种地为生的赤泥洼人,被大山久久地封闭在贫困落后之中。

村民们聚集在乡中心,百无聊赖地晒太阳,他们对高步文说,因为没有现代联络方式,收获后无法联系销路,只能被动地等着商贩来收,行情人家说了算。有时销不出去,只好烂掉。年轻人外出打工,常常是一年半载得不到音信。村民李兔栓的女儿在太原打工,托人捎话让爸爸下个星期四到外乡接个电话。全家人又急又盼,几天不得安宁,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四,李兔栓急匆匆翻山越岭赶去接电话,却不慎摔断了一条腿。县粮食局长去赤泥洼山头祭祖,发现森林边的灌木丛起火了,危及五万亩森林,却无法及时报警…… 村民盼信号,盼信息,年年盼天天盼,望穿双眼。调查路上,高步文随兴将车停在一个村庄旁,问几个村民:“我们将在这里建立基站,你们会不会用手机?”“会!”一位村民从口袋里刷地掏出一款手机,急切地回答。由于没有信号,他的手机在口袋里装了大半年却一次未用过!许多村民都是如此。原来这些没信号的手机就像当年的缝纫机一样,已经成了嫁姑娘娶媳妇的必备“大件”。移动公司员工们为之震撼,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为农民打开信息的大门!

调研之后,山西移动马上干起来。为在沟壑纵横的大山中架设光缆,他们

付出了超常的艰辛。险峻的山坡上,汽车无法运送器材,就用驴驮;驴驮不上去,就用羊驮;羊驮不上去,干脆用人背。一个真实的事例是,一头驴气喘吁吁地将器材驮上山顶,刚想卧下歇气,却滚下了万丈悬崖。员工们常常累出了一身热汗,又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们为责任感所驱动,迎难而上。赤泥洼乡作为“村村通工程”的首批试点,于当年5月30日就在全乡开通了电话。当天,村民们排队打长途,络绎不绝,从上午一直排到了深夜,令人感慨。

2005年,山西移动投资12亿元,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建设基站1379个,铺设光缆24000公里,使全省4087个行政村结束了不通电话的历史。他们又一气呵成,投入巨资,实施宽带通信进村工程。至2008年年初,全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100%的乡镇、96%的行政村、98%以上的人口,光缆总长度达18万多公里,所有乡镇实现了光纤全覆盖,2.5万多个行政村通了宽带。山西省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使农村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山西移动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农村网络文化站。在每个村子放置1—3台电脑,为农民“打开看世界的窗口”,建设一个互联网平台。村民只需交一点零钱作为手续费,就可以上网查询、销售、采购。两年来,山西移动以农村网络文化站为载体,联合省妇联、省文化厅、省科协、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进村入户,推广互联网应用,发挥信息化的效益。 仅仅通电话是不够的,农民还需要看电视、上网。山西移动为尽早让农民享受全方位的信息,从2006年至2008年,他们本着节约资源、避免重复投资的愿望,以静乐县为试点,取得当地政府的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电话、电脑、电视”三电一线入村入户的“三网合一”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11个县实现了“三网合一”。在这些县区内,农民收看的电视节目从过去的一两个台,变为40—50个台,从模模糊糊到高度清晰,反响极好。2007年11月15日,山西移动又与省广电合作,在汾阳市峪河道乡水泉村举办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暨农村IPTV 现场演示会,在演示会上,IPTV 互动电视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可以互动、回看信息的功能,标志着“三网合一”技术的成熟,昭示了山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喜人前景。

二、信息化带来农村大变化

笔者在调查中沿途所见,信息化正在改变着山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广大农民将信息化誉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又一场农村革命”。

1. 信息化转变了农民观念,提升了农民素质,改变了农村的风貌

笔者在山西静乐县赤泥洼乡发现,这个地方三年前曾被人戏称为“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在2005年实现“三网合一”后,面貌马上变化:农民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学生在网上听课;路通了,水通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也通了,赤泥洼人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空前

高涨。

赤泥洼人对笔者说,过去村里生活单调,没有文化娱乐活动,每天除了赌博喝酒晒太阳,就是打架闹事“串门子”,处于“开会靠走,送信靠吼,治安靠狗”的状态。自从“三电”(电脑、电视、电话)进村,村里的文盲、法盲、流氓少了,干正事儿的人多了,最没事儿干的人也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胡总书记、温总理在电视上讲了啥,老百姓全能看上,乡领导开会宣传政策,哪个地方讲错了、讲得不全,村民都能听出来,蒙不了。电脑是个百事通,有啥事不懂,上去一查都知道了。前段时间乡里打井,照往常最少得一年时间,这次三个月就打成了,是电脑帮了大忙,要啥材料先上网,打个电话就有人送来,节省了好多时间。

网络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电脑成为农民的好帮手。榆社县农民从网上查到用玻璃钢做沼气池,比用水泥做一个沼气池的成本要节省800元;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村的网络文化站刚刚建起,中专毕业一直闲在家里无事可干的张小虎,很快从网上找到了一份推销员工作;有的在网上找到了知音,娶回了新娘子;应县龙泉村的刘世强盖房时强占了邻居地盘,任谁劝都无用,自己在网上查了查,这种事竟然是违法的,他立即退还了地盘。信息化增长了农民的见识,增强了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自治的水平明显提高。武乡县大有乡83岁的曹有栓老人高兴地说:“村村实现信息化,坐在家里通天下,三通工程实在好,小康路上大步跨!”

2. 信息化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信息流不通,物流肠梗阻”。过去多年来,山西省大部分山村的农产品销售全靠商贩进村收购,价格压得很低。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瞒不了乡下人,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牛吃腻了,见了胡萝卜便流泪。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仅此一项即达到了小康水平。村民高兴地说:“萝卜上网,黄金万两!”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现在,龙泉村先后上马了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网络是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农民是地球村的村民,再也不是封闭落后的„土老帽儿‟了!”

丰富的信息源还把农民从传统的耕作思维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新品种、新工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底,晋中市榆社县县委书记曹煜促成山西移动与县广电的合作,将“三网合一”引进榆社后,大家利用网络研究生产,寻找致富新门路。在网上发现套袋酥梨的售价(2元/斤)比普通梨的售价(0.7元/斤)要高得多,而且市场前景看好,就决定调产,引进技术。但是让农民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突然改产,并不容易。为了规避风险,榆社县先在网上

发布了生产套袋梨的信息。没想到信息刚出去,大批订单就来了。有了订单,农民心里踏实了,马上同意。是网络成就了这次调产,带来了增收。静乐县赤泥洼乡退耕还林时一改传统套路,从网上引进有经济价值的木瓜种植;榆社县从网上引进白萝卜订单;襄垣县则从网上引进食用菌种植,效益极好。

3. 信息化使山西农村的医疗、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6年10月,山西移动投资建设的应县远程疾病防控网,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从县延伸到乡、村两级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该系统一期工程开通的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健康体检查询系统、县乡村三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一年来,成效明显:全县三年内出生的儿童已全部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所有未接种的适龄儿童及时进行了补种、新生儿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儿童接种率由原来的86%提高到96%以上。

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山西移动投资55万元在应县建设了远程教育网,使全县几十所中小学连上了北京101远程教育网。师生们的感受是:“有了互联网,就有了好课堂。”引进了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了城乡教育差距,弥补了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了农村师资问题,成为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亮点。

三、农村信息化任重道远

山西省在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成绩可人,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必须研究解决。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1. 政府积极管理和整合资源,社会各界技术和资金参与。尽管山西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承担了主角,但农村信息化仅靠通信企业一家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以政府的管理和整合为主导,吸纳社会各方资金和技术,做到“三位一体”,方能完成好。

2. 要大力推进“三网合一”。解决农村的信息化问题,必须同时考虑节约资源和加快速度。“三网合一”既节约资源、避免了重复投资,又使农民用最省钱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全方位地享受到信息化。“三网合一”利国利民,是实施农村信息化的最佳途径。然而,由于受经营主体及其管理体制的掣肘,“三网合一”真正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急需政府出面协调,统筹兼顾。

3. 增加公共财政的补贴。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提高了,一切都好办了。推行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捷径。如果政府在农村信息化上进行直接补贴,相对于其他补贴来说,回报更快,效益更大。

(作者:易杰雄,北京大学社会发展所原所长、教授;周溯源,本刊记者)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列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选择题训练三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选择题训练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2.右图所示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确定社会主义建 ...查看


  • 德鲁克"谈"创新---创新的机遇来源
  • 德鲁克"谈"创新---创新的机遇来源 热度 1已有 3293 次阅读 2010-4-18 00:28 |个人分类:学习与修炼|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创新和营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像营销一样,创新能集中体现企业家的优秀和 ...查看


  • 印度神话故事:恶僧报
  • 从前在克什米尔有一个狡猾的和尚,他收了二批徒弟在自己身边,徒弟们总是聚集在他的院子里,千方百计地颂扬他.他们说,他们的师父是一个圣人,是一个大智大慧的人,是一个公平正直的人. 许多人都相信徒弟们讲的话,于是常常来找和尚讨教.然而和尚出的每一 ...查看


  • 右键的世界很"精彩"
  • 右键的世界很"精彩" Windows系统将大部分操作都集成在右键菜单中,鉴于它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它的功能优化和增强方法,使它更适合自己的操作习惯,让你操作电脑更顺手. 一.右键功能优化 大部分软件在安装完成后 ...查看


  • 温州农民工致信铁道部:网络购票对我们不公平
  •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 14:52  东方早报 "我今年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票还是没有.工作人员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上抢光了.我们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领, ...查看


  • [认识"我的电脑"]教学设计
  • <认识"我的电脑">教学设计 <认识"我的电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组成. (2)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并能熟练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 第一课 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 ...查看


  • 政协委员建言
  • 教育: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应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江苏高等教育要上规模是很容易的,但规模上升到一定程度,如何提升内涵,需要冷静反思.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改变了以往教育现代化发展中"见物不见人"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