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四合院与陕西岐山凤雏遗址的对比

  摘 要:北京四合院和陕西岐山凤雏遗址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但两者在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以及建筑的构造和材料装饰艺术上都有所不同。展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导向;民俗生活习惯以及审美艺术和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关键词:四合院 建筑 规模等级

  引言:

  中国传统四合院是中华民族居住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发端于西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陕西的岐山凤雏遗址。然后起源于唐宋,成书于元明,而到清朝则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北京四合院。因此四合院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价值。

  传统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从外面看,它四面都是墙,只有一个院门通向外界,两扇大门平时还关闭着,一对门钹仿佛告诫人们不可擅自闯入。四合院内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与世无争地生活。院内的房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面向院子中间开放和集中。

  中国传统四合院由门,影壁,房,厅,廊,庭院组成。由于受朝代政治经济条件,文化素养差别的限制,以及承建工匠技艺水平高低的影响,各个四合院在规模组成部分和装饰装修上都有所不同。北京四合院和陕西岐山凤雏遗址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但两者在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以及建筑的构造和材料装饰艺术上都有所不同。

  一、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

  北京四合院规模有大有小,相差悬殊。但其基本的建筑形式是相同的,都是由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组成的,这个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是由四面房屋围合起的一个庭院是由四面布置的房屋和连接房屋的外墙围合而成,中心为院。四合院的整个基底为长方形,形制规整,以中轴线贯穿,对称设置房屋,其中以南北向纵轴为主,东西向横轴为辅。因为等级的差别,四合院的规模大小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和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

  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堂是构图主体,最大,进深达6米,堂前院落也最大,其他房屋进深一般只达到它的一半或稍多,院落也小,室内和院落一般都有合宜的平面关系和比例。室内外空间通过只廊作为过渡联系起来。各空间和体量有较成熟的大小、虚实、开敞与封闭及方位的对比关系。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出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

  二、建筑的构造和材料

  北京四合院是明清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必然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除了部分王府四合院之外,大部分老北京四合院都属于大木小式建筑,四合院的屋顶多为人字形,并且屋顶多是硬山和悬山,所用瓦件主要是青瓦,只有在王府四合院中才会见到琉璃瓦的屋面。四合院中的墙体并非承重构件,主要起维护作用,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砌法分有草砖砌、淌白头砌、缝子、干摆、干摆下碱缝子心。

  西周时期建筑技术方面,斗的形象开始出现,岐山凤雏遗址屋顶已用瓦于屋脊,天沟和屋檐,遗址留有大量木柱,木板及方木,并有木楼梯残迹可推测是干阑式建筑。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在凤雏遗址中还发现了在夯土墙或土坯墙上用合土抹面,表面平整光洁。在房顶的屋脊和天沟处使用板瓦覆盖,又在比较重要的台基边缘处用土坯叠砌。极具实用性。

  三、装饰艺术

  北京四合院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广泛,寓意丰富。装饰形式大多可分为砖雕、石雕、木雕、琉璃制品和彩绘几类,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形态特点和应用范围。和四合院的建筑等级一样,装饰等级制度也有着严密的规定。比如龙凤装饰纹样在平民住宅中是严禁使用的,屋面的龙吻和走兽等瓦件也只能用在宫廷或者是王府建筑中,不能使用和玺彩画等等。

  西周岐山凤雏遗址可根据西厢出土的甲骨一万七千余片,推测出此处是一座宗庙遗址。西周时期已出现板瓦、筒瓦、刚开始是屋顶局部用瓦,到后来便全覆以瓦。砖和彩画也渐渐开始出现,青铜装饰艺术盛行。

  结语:

  从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以及建筑的构造和材料装饰艺术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北京四合院代表了北京古都文明的建筑形式,展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导向,民俗习惯以及审美艺术和技术水平。是北京历史文脉的记忆和精神。带有北京地方特色。而陕西岐山凤雏遗址是四合院的“鼻祖”,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最大的四合院,它为传统四合院的成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根基,同时也展现了西周时期的建筑风格、生活以及装饰水平,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四合院是本身就是一幅独特的民风民俗画卷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值得深究考察的,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北京四合院 》――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摘 要:北京四合院和陕西岐山凤雏遗址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但两者在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以及建筑的构造和材料装饰艺术上都有所不同。展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导向;民俗生活习惯以及审美艺术和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关键词:四合院 建筑 规模等级

  引言:

  中国传统四合院是中华民族居住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发端于西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陕西的岐山凤雏遗址。然后起源于唐宋,成书于元明,而到清朝则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北京四合院。因此四合院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价值。

  传统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从外面看,它四面都是墙,只有一个院门通向外界,两扇大门平时还关闭着,一对门钹仿佛告诫人们不可擅自闯入。四合院内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与世无争地生活。院内的房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面向院子中间开放和集中。

  中国传统四合院由门,影壁,房,厅,廊,庭院组成。由于受朝代政治经济条件,文化素养差别的限制,以及承建工匠技艺水平高低的影响,各个四合院在规模组成部分和装饰装修上都有所不同。北京四合院和陕西岐山凤雏遗址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但两者在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以及建筑的构造和材料装饰艺术上都有所不同。

  一、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

  北京四合院规模有大有小,相差悬殊。但其基本的建筑形式是相同的,都是由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组成的,这个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是由四面房屋围合起的一个庭院是由四面布置的房屋和连接房屋的外墙围合而成,中心为院。四合院的整个基底为长方形,形制规整,以中轴线贯穿,对称设置房屋,其中以南北向纵轴为主,东西向横轴为辅。因为等级的差别,四合院的规模大小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和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

  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堂是构图主体,最大,进深达6米,堂前院落也最大,其他房屋进深一般只达到它的一半或稍多,院落也小,室内和院落一般都有合宜的平面关系和比例。室内外空间通过只廊作为过渡联系起来。各空间和体量有较成熟的大小、虚实、开敞与封闭及方位的对比关系。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出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

  二、建筑的构造和材料

  北京四合院是明清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必然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除了部分王府四合院之外,大部分老北京四合院都属于大木小式建筑,四合院的屋顶多为人字形,并且屋顶多是硬山和悬山,所用瓦件主要是青瓦,只有在王府四合院中才会见到琉璃瓦的屋面。四合院中的墙体并非承重构件,主要起维护作用,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砌法分有草砖砌、淌白头砌、缝子、干摆、干摆下碱缝子心。

  西周时期建筑技术方面,斗的形象开始出现,岐山凤雏遗址屋顶已用瓦于屋脊,天沟和屋檐,遗址留有大量木柱,木板及方木,并有木楼梯残迹可推测是干阑式建筑。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在凤雏遗址中还发现了在夯土墙或土坯墙上用合土抹面,表面平整光洁。在房顶的屋脊和天沟处使用板瓦覆盖,又在比较重要的台基边缘处用土坯叠砌。极具实用性。

  三、装饰艺术

  北京四合院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广泛,寓意丰富。装饰形式大多可分为砖雕、石雕、木雕、琉璃制品和彩绘几类,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形态特点和应用范围。和四合院的建筑等级一样,装饰等级制度也有着严密的规定。比如龙凤装饰纹样在平民住宅中是严禁使用的,屋面的龙吻和走兽等瓦件也只能用在宫廷或者是王府建筑中,不能使用和玺彩画等等。

  西周岐山凤雏遗址可根据西厢出土的甲骨一万七千余片,推测出此处是一座宗庙遗址。西周时期已出现板瓦、筒瓦、刚开始是屋顶局部用瓦,到后来便全覆以瓦。砖和彩画也渐渐开始出现,青铜装饰艺术盛行。

  结语:

  从布局形式和规模等级、以及建筑的构造和材料装饰艺术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北京四合院代表了北京古都文明的建筑形式,展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导向,民俗习惯以及审美艺术和技术水平。是北京历史文脉的记忆和精神。带有北京地方特色。而陕西岐山凤雏遗址是四合院的“鼻祖”,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最大的四合院,它为传统四合院的成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根基,同时也展现了西周时期的建筑风格、生活以及装饰水平,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四合院是本身就是一幅独特的民风民俗画卷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值得深究考察的,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北京四合院 》――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1
  •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C A 小木作 ...查看


  •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
  •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4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 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P176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 P99 4.号称中国著名的& ...查看


  • 说影壁阅读答案
  • 阅读<说影壁>,完成第21-24题.(共9分) 说影壁 ①影壁,是立于传统建筑大门里面或者大门外面的一堵装饰性墙壁,是普通民居.皇家宫苑.庙宇道观等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由于进出大门的人们都会与这堵墙壁打上一个照面,所以影壁又称& ...查看


  •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屋顶 屋顶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 ...查看


  • 中国建筑史笔记
  •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穿斗式 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 ...查看


  •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 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 ...查看


  • 中国美术简史测试题2
  • 试卷代号:084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美术简史试题 2004年1月 一.名词解释(20分) 1.<人物龙凤帛画> 2."吴带当风" 3. 黄筌 4.扬州画派 二.判断题 ...查看


  • 家乡地名趣谈
  • 我的家乡岐山,乃周王朝发祥之地.古迹甚多,名胜不少,文化积淀深厚,大部分地名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现择其名者,探寻其源,以飨读者. 凤鸣岗岐山县城西北15公里处凤凰山之东峰.<诗·大雅·卷阿>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 ...查看


  • 殷墟之外的三种甲骨文
  • 殷墟甲骨文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被证实是世界上一种古老的文字,中国现在使用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然而,还有几种更古老.更奇特的甲骨文却鲜为人知. 一种是比殷墟甲骨文还要早一千二百多年的甲骨文.这种甲骨文是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西郊斗门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