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柳是柔的,长臂轻舒,勾勒出春天的神韵;水是柔的,九曲十八弯,汇聚成壮阔的大海;小草是柔的,任风摇动,铺展成万里大草原。柔是宁弯不折的力的积蓄,柔是审时度势的智的选择。
请以“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1.独词式话题思维空间广阔
独词式作文,指话题或文题是一个词语,这是一种比较“热”的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例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京卷“规则”,2003年上海卷“杂”、北京卷“转折”,2004年上海卷“忙”、北京卷“包容”,2005年江西卷“脸”、广东卷“纪念”,2006年辽宁卷“肩膀”、天津卷“愿景”、安徽卷“读”、四川卷“问”,2007年广东卷“传递”、福建卷“季节”、湖北卷“母语”等。独词式文题通俗易懂、简约明快,没有审题上的障碍,是能充分展示考生才情的“阳光考题”。
2.“柔”旁涉广阔的生活领域
汉语语义丰富,独词式作文的思维空间通常是广阔的。比如“柔”,在生活中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有可视的——云的变幻,山的起伏,水的波动,植物的飘摇,动物的奔跑,人体的舒展;有可感的——温柔的话语,细腻的情感,绵里藏[智慧,以柔克刚的技巧;有可观的——文章:三折,跌宕起伏,歌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以“柔”为话题,有众多的构思角度,有丰富的写料,能够很好地检测考生的生活视野、阅读与思维水平。
3.应合作文命题的诗意回归
前几年,高考作文的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或话题(文题) 大多思辨性较强,虽然
能有效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但是有坐而论道的感,容易引发考生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高考作文总是在探索中前行,统观2007年十几个作文题,在异彩纷呈·中有一个主色1就是命题的“诗意回归”。安徽卷“提篮春光妈”,江苏卷“怀想天空”,山东卷“时间不会亿风化”,江西卷“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福建卷“季节”等,都充农郁的诗情。高考作文命题的“诗意回归”不吠的,而是对新课程的自然回应。新课程要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免为文造情”。高考作文提供的素材应该是内,话题也应该是“美”的。为了构筑美的空:需要我们对美的现象进行描摹,对美的瞬亏聚焦。“柔”既有外形的美,也有内涵的美,卜有诗意的命题。
柔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诗经》中“薇亦柔爰采柔桑”;柔是一种情感,李清照有“寂寞柔肠一寸愁千缕”,秦观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柔是一种姿态,曹植《洛神赋》中有“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柔是一种机智,老子说“惟至柔者至刚;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刚”。留心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柔”真是无处不在:和风细雨,春花秋月,柔波细浪,山岚雾霭,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柔美;轻声细语,浅笑低吟,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是性情之人留给我们的柔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艺术留给我们的柔美„„
“柔”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技巧或策略。因此,本话题可以与许多话题建立起联系点。
1.忠言而不逆耳
想让人们脱去棉衣,去掉武装,不是使劲地刮冷风,而是吹和煦的暖风。忠言逆耳,需要有善听的耳朵。如果没有虚心纳谏的胸怀,就会进谏不成反遭祸殃。伍子胥直谏,被赐剑自刎;比干直谏,遭剖腹挖心,还有屈子被放逐,司马迁蒙宫刑„„忠言而不逆耳,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那才是智者之言。邹忌巧以闺
房琐事阐明治国大计,可谓举重若轻。
2.曲线的美
与毕加索、米罗一同被称为“巴塞罗那文化三剑客”的建筑大师高迪有一句名言:“曲线,我只要曲线,直线是人为的,只有曲线才是天赐。”一道逶迤的田畦是一行行优美的诗句;一缕飘浮的炊烟是一片片痴守的乡情;一曲悠扬的音乐是一声声翻卷的心韵,清风无牵无挂地在原野上吹拂;江河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流淌;蓝天下一队队雁阵缓缓飞过——它们都是优美的曲线。巍巍昆仑、滔滔江河、苍苍林海和青青草原没有半点人为的修饰,一种意寓其间的美,一种隐含其间的美,总是让人惊奇不已。大自然的韵律,在于她体态的婀娜与多姿,在于她形式的纷繁与多样,而这韵律的真谛就在于她所呈现出的曲线美。
3.变通而不拘泥
“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学会变通就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人的思维方式,常常呈现两大定势:一是直线型,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二是复制型,常以过去的经验作为参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向你关上一道门,就会在别处给你打开一扇窗。”诗人陆游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善于变换自己的思维习惯,善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就能走出困境,进人新的天地。
4.人生的起伏坎坷
人生的轨迹也是一条曲线。从孔子周游列国,行色匆匆,流落至郑,到两千多年来被尊为圣贤到打倒在地,旋即再被尊为圣贤;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时,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排除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层之外,到遵义会议再次确立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无不是一首抑扬有致的乐曲,无不是一段回环九曲的线条。
1.“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棵水草”
——摄取精彩瞬间,写好自然中的柔景
大自然中有许多优美的景象——风是柔的,“吹面不寒杨柳风”;花是柔的,“片片桃花雨后娇”;雪是柔的,“故穿庭树作飞花”;月是柔的,“滟滟随波千万里”„„可精选自然中具有柔美特征的风物,依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写成优美的散文。比如《洱海柔波苍山情》中有这样一段:“云沙弥漫,眼前轻烟荡漾,洱海波涛起伏,苍山银雪斑斑。和煦的阳光透过远山朦胧的丽纱,淡蓝色的山影在陶醉的眼神中彷徨.清风吹拂.拂过你的面庞,拂动了洱海柔荡的心房。”
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把握典型情结,写好人性中的柔情
人因为有感情而可爱,淡泊如水的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相濡以沫的爱情,飘忽游离的网情,构成了现代社会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情感因年龄、性格等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的人情感如火山,外冷内热,喷发而出时,炽热逼人;有的人情感如春雨,迷迷茫茫,纷纷落落,缠绵忧伤,真切动人。少年之情激越奔放,老年之情舒缓沉稳;常人之情琐琐碎碎、杂乱无章,伟人之情俯视苍生、悲天悯人。在感情的海洋中,有一种柔情,让我们顾盼不已。这种柔情,表现在柳永笔下,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表现在苏轼笔下,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铭心;表现在崔莺莺眼中,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一往情深;表现在林黛玉口中,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楚楚堪怜„„柔情或如小溪轻流,欢快跳跃,或如江河流水,绵绵长长。你体验过这种柔情吗? 你对这种柔情有怎样的认识? 认真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3。“飘若惊鸿,矫若游龙”
——进入艺术殿堂,写好阴柔之美
艺术中的美有“阳刚”与“阴柔”之分。阳刚之美通常表现为雄奇阔大、旷放开朗、苍凉悲壮、深邃沉郁;而阴柔之美则表现为浓艳瑰丽、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婉约词的柔媚,书法的柔韧,曲桥的柔巧,徽式建筑马头墙柔和的线条,都是柔美艺术杰出的代表。舞神杨丽萍,在无形的空间,以有形的曲线美,传达生命的意蕴。流光溢彩的眸子是氤氲的旋律中闪烁不定的星辰,微微牵扯的嘴角漾开了让人沉迷的幻想,柔软的躯体纠缠成穿越时空的意象,如同拂面而过的风烟,吹尽人们覆盖心灵的污垢,长存自然之美、纯粹之美1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探寻处世策略,写好智慧之美
直言进谏,冒犯龙威,是赤胆忠心的陈述:一诺千金,方正不阿,是威慑众人的刚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是绝处逢生的勇猛。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另一种景象:把弓拉弯才能将箭射得更远,把身体弯下,才能跳得更高,弯弯曲曲只为向上,河水绕道而行,最终归向大海。头撞南墙不拐弯,是讽刺那些只知道直而不识曲的人。把柔韧作为人生的根本,才能在人生的历程中应付自如。相如位居赵国右上卿,位极人臣,却屡屡绕道而行,远避廉颇之车。相如以国之安危为首要之举,甘心向廉颇低头,屡屡谦让,是“柔”让赵国“将相和”,使秦国不敢以赵国为念,从而保护了赵国。
口吴 洋
若要用一个字概括中国人的整体特性,“柔”字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在中华文化里,有太多与“柔”沾边的事物。
常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而以柔克刚一直是武术家们极为推崇的境
界。中国杂技在世界杂技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咱们独创的“柔”术不无关系。
中国人之所以“柔”,是有许多原因的。
首先,黄种人的体型最适宜展现“柔”。白人大多体型高大,描述这种体型的词有“威猛”、“健硕”,“柔”是不足以显其态的;至于黑人,从哪点也无法将其与“柔”联系在一起。只有黄种人,;型适中,你看,“小家碧玉”“小巧玲珑”,不是柔”又是什么?
可黄种人并不仅仅分布在中国,为什么唯独国人从外形到内质最能显示出“柔”呢? 这就得说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了。
柔是软,是不杀,是以非暴力手段行事。早·先秦时期,儒家的孑L 子便提出“仁”的思想,主:对百姓实施“仁政”,这便是一种“柔”。其后,子又提出“兼爱、非攻”,反对战争,这也是一“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虽然战事不断,也有不少“柔情”之处,那时打仗便规定,不俘头发斑白者及受伤者。汉代以后,统治者又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儒家思想,几条条与“柔”挂钩。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柔”渐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中国人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而中国人的礼,最讲究的就是谦让,这正是“柔”的体现。因为柔”,所以不争、不抢,从而保持谦让的风格;而国人穿的布衣、丝绸,也都是很柔滑的质地,不日本人的和眼或是欧洲人的皮革大衣,都是有角的,让人觉得不太和谐。
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让“柔”字中华民族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正如许多文遗产一般,这种曾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的
“柔”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变得快站不住脚跟了。越越多的人变成了易怒的“西部牛仔”,而以前追的“柔美”也被“靓丽”“火辣”“性感”所代替,中人的传统情结正一步步地为外来文化所侵占,们的优良传统正在一步步被消解,我们正在沦精神领域的俘虏,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
“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浓缩,我绝不能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柔”。
本文有三个突出优点:一是写作角独特,一般谈“柔”,总有具体的人或物,而文从大处着墨,以“中国柔”为写作对象,让耳目一新。二是作者视野开阔,从中国武术到中国曲艺,从中国文化写到外国文化。三是观点深刻,“中国柔”,不仅柔在外形,更柔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柔性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温柔可亲的外表和温良恭谦的性格。
女性的柔美
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LU 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李香君: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弯腰的哲学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
小门,门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必须侧腰弯身,否则只能碰壁。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让他进出„·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必须弯腰进出,尽管有失礼仪,但却达到了目的。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而且可以让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进出,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墙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人生之路,尤其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几平是没有宽敞的大门的,很多的门都要弯腰侧身才能进得去。只有弯腰,才能拣起地上的东西,只要把自己缩到最小,就能进入天下所有的门。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丁;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硒他们,说明
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你„„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甸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吴,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厂,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触龙说赵太后
赵惠文王去世,赵太后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国趁机发兵东下,赵国危险。太后不得不求与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按当时惯例提条件:派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持不肯,国家愈发危险。 触龙很清楚自己不能硬谏,而要找到一种以使太后接受的方法。他去见太后,太后明白来意,内心十分抵触。可是出乎太后的意料,龙却与她寒暄家长里短的小事,谈起了养生道,这使太后敌对的情绪松懈了。触龙不失时地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入宫当近卫军,这让后感觉到触龙的爱子之心,也完全符合太后心理,这就引出怎样才算对子女真正的爱这话题。触龙从太后对燕后的态度说起,表明她子女的爱应从长远考虑的,但什么才是对长安君真正的爱呢? 触龙又联系赵国历史,说明长君只有“有功于国”,才能“自托于赵”的道理。果是:触龙话还没有说完,太后就痛快地答应了让长安君做人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柳是柔的,长臂轻舒,勾勒出春天的神韵;水是柔的,九曲十八弯,汇聚成壮阔的大海;小草是柔的,任风摇动,铺展成万里大草原。柔是宁弯不折的力的积蓄,柔是审时度势的智的选择。
请以“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1.独词式话题思维空间广阔
独词式作文,指话题或文题是一个词语,这是一种比较“热”的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例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京卷“规则”,2003年上海卷“杂”、北京卷“转折”,2004年上海卷“忙”、北京卷“包容”,2005年江西卷“脸”、广东卷“纪念”,2006年辽宁卷“肩膀”、天津卷“愿景”、安徽卷“读”、四川卷“问”,2007年广东卷“传递”、福建卷“季节”、湖北卷“母语”等。独词式文题通俗易懂、简约明快,没有审题上的障碍,是能充分展示考生才情的“阳光考题”。
2.“柔”旁涉广阔的生活领域
汉语语义丰富,独词式作文的思维空间通常是广阔的。比如“柔”,在生活中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有可视的——云的变幻,山的起伏,水的波动,植物的飘摇,动物的奔跑,人体的舒展;有可感的——温柔的话语,细腻的情感,绵里藏[智慧,以柔克刚的技巧;有可观的——文章:三折,跌宕起伏,歌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以“柔”为话题,有众多的构思角度,有丰富的写料,能够很好地检测考生的生活视野、阅读与思维水平。
3.应合作文命题的诗意回归
前几年,高考作文的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或话题(文题) 大多思辨性较强,虽然
能有效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但是有坐而论道的感,容易引发考生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高考作文总是在探索中前行,统观2007年十几个作文题,在异彩纷呈·中有一个主色1就是命题的“诗意回归”。安徽卷“提篮春光妈”,江苏卷“怀想天空”,山东卷“时间不会亿风化”,江西卷“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福建卷“季节”等,都充农郁的诗情。高考作文命题的“诗意回归”不吠的,而是对新课程的自然回应。新课程要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免为文造情”。高考作文提供的素材应该是内,话题也应该是“美”的。为了构筑美的空:需要我们对美的现象进行描摹,对美的瞬亏聚焦。“柔”既有外形的美,也有内涵的美,卜有诗意的命题。
柔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诗经》中“薇亦柔爰采柔桑”;柔是一种情感,李清照有“寂寞柔肠一寸愁千缕”,秦观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柔是一种姿态,曹植《洛神赋》中有“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柔是一种机智,老子说“惟至柔者至刚;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刚”。留心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柔”真是无处不在:和风细雨,春花秋月,柔波细浪,山岚雾霭,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柔美;轻声细语,浅笑低吟,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是性情之人留给我们的柔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艺术留给我们的柔美„„
“柔”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技巧或策略。因此,本话题可以与许多话题建立起联系点。
1.忠言而不逆耳
想让人们脱去棉衣,去掉武装,不是使劲地刮冷风,而是吹和煦的暖风。忠言逆耳,需要有善听的耳朵。如果没有虚心纳谏的胸怀,就会进谏不成反遭祸殃。伍子胥直谏,被赐剑自刎;比干直谏,遭剖腹挖心,还有屈子被放逐,司马迁蒙宫刑„„忠言而不逆耳,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那才是智者之言。邹忌巧以闺
房琐事阐明治国大计,可谓举重若轻。
2.曲线的美
与毕加索、米罗一同被称为“巴塞罗那文化三剑客”的建筑大师高迪有一句名言:“曲线,我只要曲线,直线是人为的,只有曲线才是天赐。”一道逶迤的田畦是一行行优美的诗句;一缕飘浮的炊烟是一片片痴守的乡情;一曲悠扬的音乐是一声声翻卷的心韵,清风无牵无挂地在原野上吹拂;江河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流淌;蓝天下一队队雁阵缓缓飞过——它们都是优美的曲线。巍巍昆仑、滔滔江河、苍苍林海和青青草原没有半点人为的修饰,一种意寓其间的美,一种隐含其间的美,总是让人惊奇不已。大自然的韵律,在于她体态的婀娜与多姿,在于她形式的纷繁与多样,而这韵律的真谛就在于她所呈现出的曲线美。
3.变通而不拘泥
“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学会变通就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人的思维方式,常常呈现两大定势:一是直线型,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二是复制型,常以过去的经验作为参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向你关上一道门,就会在别处给你打开一扇窗。”诗人陆游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善于变换自己的思维习惯,善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就能走出困境,进人新的天地。
4.人生的起伏坎坷
人生的轨迹也是一条曲线。从孔子周游列国,行色匆匆,流落至郑,到两千多年来被尊为圣贤到打倒在地,旋即再被尊为圣贤;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时,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排除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层之外,到遵义会议再次确立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无不是一首抑扬有致的乐曲,无不是一段回环九曲的线条。
1.“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棵水草”
——摄取精彩瞬间,写好自然中的柔景
大自然中有许多优美的景象——风是柔的,“吹面不寒杨柳风”;花是柔的,“片片桃花雨后娇”;雪是柔的,“故穿庭树作飞花”;月是柔的,“滟滟随波千万里”„„可精选自然中具有柔美特征的风物,依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写成优美的散文。比如《洱海柔波苍山情》中有这样一段:“云沙弥漫,眼前轻烟荡漾,洱海波涛起伏,苍山银雪斑斑。和煦的阳光透过远山朦胧的丽纱,淡蓝色的山影在陶醉的眼神中彷徨.清风吹拂.拂过你的面庞,拂动了洱海柔荡的心房。”
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把握典型情结,写好人性中的柔情
人因为有感情而可爱,淡泊如水的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相濡以沫的爱情,飘忽游离的网情,构成了现代社会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情感因年龄、性格等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的人情感如火山,外冷内热,喷发而出时,炽热逼人;有的人情感如春雨,迷迷茫茫,纷纷落落,缠绵忧伤,真切动人。少年之情激越奔放,老年之情舒缓沉稳;常人之情琐琐碎碎、杂乱无章,伟人之情俯视苍生、悲天悯人。在感情的海洋中,有一种柔情,让我们顾盼不已。这种柔情,表现在柳永笔下,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表现在苏轼笔下,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铭心;表现在崔莺莺眼中,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一往情深;表现在林黛玉口中,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楚楚堪怜„„柔情或如小溪轻流,欢快跳跃,或如江河流水,绵绵长长。你体验过这种柔情吗? 你对这种柔情有怎样的认识? 认真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3。“飘若惊鸿,矫若游龙”
——进入艺术殿堂,写好阴柔之美
艺术中的美有“阳刚”与“阴柔”之分。阳刚之美通常表现为雄奇阔大、旷放开朗、苍凉悲壮、深邃沉郁;而阴柔之美则表现为浓艳瑰丽、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婉约词的柔媚,书法的柔韧,曲桥的柔巧,徽式建筑马头墙柔和的线条,都是柔美艺术杰出的代表。舞神杨丽萍,在无形的空间,以有形的曲线美,传达生命的意蕴。流光溢彩的眸子是氤氲的旋律中闪烁不定的星辰,微微牵扯的嘴角漾开了让人沉迷的幻想,柔软的躯体纠缠成穿越时空的意象,如同拂面而过的风烟,吹尽人们覆盖心灵的污垢,长存自然之美、纯粹之美1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探寻处世策略,写好智慧之美
直言进谏,冒犯龙威,是赤胆忠心的陈述:一诺千金,方正不阿,是威慑众人的刚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是绝处逢生的勇猛。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另一种景象:把弓拉弯才能将箭射得更远,把身体弯下,才能跳得更高,弯弯曲曲只为向上,河水绕道而行,最终归向大海。头撞南墙不拐弯,是讽刺那些只知道直而不识曲的人。把柔韧作为人生的根本,才能在人生的历程中应付自如。相如位居赵国右上卿,位极人臣,却屡屡绕道而行,远避廉颇之车。相如以国之安危为首要之举,甘心向廉颇低头,屡屡谦让,是“柔”让赵国“将相和”,使秦国不敢以赵国为念,从而保护了赵国。
口吴 洋
若要用一个字概括中国人的整体特性,“柔”字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在中华文化里,有太多与“柔”沾边的事物。
常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而以柔克刚一直是武术家们极为推崇的境
界。中国杂技在世界杂技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咱们独创的“柔”术不无关系。
中国人之所以“柔”,是有许多原因的。
首先,黄种人的体型最适宜展现“柔”。白人大多体型高大,描述这种体型的词有“威猛”、“健硕”,“柔”是不足以显其态的;至于黑人,从哪点也无法将其与“柔”联系在一起。只有黄种人,;型适中,你看,“小家碧玉”“小巧玲珑”,不是柔”又是什么?
可黄种人并不仅仅分布在中国,为什么唯独国人从外形到内质最能显示出“柔”呢? 这就得说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了。
柔是软,是不杀,是以非暴力手段行事。早·先秦时期,儒家的孑L 子便提出“仁”的思想,主:对百姓实施“仁政”,这便是一种“柔”。其后,子又提出“兼爱、非攻”,反对战争,这也是一“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虽然战事不断,也有不少“柔情”之处,那时打仗便规定,不俘头发斑白者及受伤者。汉代以后,统治者又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儒家思想,几条条与“柔”挂钩。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柔”渐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中国人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而中国人的礼,最讲究的就是谦让,这正是“柔”的体现。因为柔”,所以不争、不抢,从而保持谦让的风格;而国人穿的布衣、丝绸,也都是很柔滑的质地,不日本人的和眼或是欧洲人的皮革大衣,都是有角的,让人觉得不太和谐。
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让“柔”字中华民族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正如许多文遗产一般,这种曾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的
“柔”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变得快站不住脚跟了。越越多的人变成了易怒的“西部牛仔”,而以前追的“柔美”也被“靓丽”“火辣”“性感”所代替,中人的传统情结正一步步地为外来文化所侵占,们的优良传统正在一步步被消解,我们正在沦精神领域的俘虏,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
“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浓缩,我绝不能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柔”。
本文有三个突出优点:一是写作角独特,一般谈“柔”,总有具体的人或物,而文从大处着墨,以“中国柔”为写作对象,让耳目一新。二是作者视野开阔,从中国武术到中国曲艺,从中国文化写到外国文化。三是观点深刻,“中国柔”,不仅柔在外形,更柔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柔性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温柔可亲的外表和温良恭谦的性格。
女性的柔美
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LU 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李香君: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弯腰的哲学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
小门,门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必须侧腰弯身,否则只能碰壁。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让他进出„·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必须弯腰进出,尽管有失礼仪,但却达到了目的。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而且可以让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进出,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墙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人生之路,尤其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几平是没有宽敞的大门的,很多的门都要弯腰侧身才能进得去。只有弯腰,才能拣起地上的东西,只要把自己缩到最小,就能进入天下所有的门。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丁;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硒他们,说明
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你„„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甸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吴,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厂,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触龙说赵太后
赵惠文王去世,赵太后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国趁机发兵东下,赵国危险。太后不得不求与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按当时惯例提条件:派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持不肯,国家愈发危险。 触龙很清楚自己不能硬谏,而要找到一种以使太后接受的方法。他去见太后,太后明白来意,内心十分抵触。可是出乎太后的意料,龙却与她寒暄家长里短的小事,谈起了养生道,这使太后敌对的情绪松懈了。触龙不失时地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入宫当近卫军,这让后感觉到触龙的爱子之心,也完全符合太后心理,这就引出怎样才算对子女真正的爱这话题。触龙从太后对燕后的态度说起,表明她子女的爱应从长远考虑的,但什么才是对长安君真正的爱呢? 触龙又联系赵国历史,说明长君只有“有功于国”,才能“自托于赵”的道理。果是:触龙话还没有说完,太后就痛快地答应了让长安君做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