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打不骂不管儿子"的好父亲的故事

一个“不打不骂不管儿子” 一个“不打不骂不管儿子”的好父亲的故事

父亲是江南人,到祖国的最北端城市读大学,然后就留在那里工作。 儿子出生在冬天,冰天雪地,难得见到太阳。一生下来就缺钙,瘦小 的身子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父亲想尽办法给孩子补钙都不果,遂下 决心南迁。(是不是他自己也很怕冷啊?) 可是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革命”理由,全家搬迁简直是天方夜谭一 样。 机会终于来了, “五七战士”可以下放到农村, 别人都想方设法地逃避, 只有父亲主动去申请。因为,下放了就可以往南面挪动了。他们下放 到了母亲的老家、靠近海滨城市的农村。新鲜的粮食和空气、泥土、 阳光,果然使儿子的身体强壮起来。 后来政策改变,“五七战士”可以回城,父亲马上就在那个海滨城市的 大学里找到了教职。 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因为从小的身体底子差,不仅长得比同龄 孩子小,心智也没有开窍,懵懵懂懂的。 一到开家长会,老师就跟父亲反映孩子不好好听课,贪玩,小动作特 别多,不好好写字……

父亲“嗯嗯啊啊”地听着,不说话,既不为孩子辩解,也不向老师下保 证回去之后好好管教。 回到家,儿子忐忑地问:“老师说什么了?” 父亲总是摸摸他的头微笑着说: “挺好, 老师说你表现不错, 有进步。 ” 每天下了班,父亲都拉着儿子的手领他到海边游泳。赶上退大潮的时 候,和儿子一起去赶海:抓螃蟹、挖蚬子、捡海带…… 有时天还不亮,父亲悄悄来到孩子床边在他耳边小声说:“起来了, 起来了,去赶海了。”孩子一骨碌爬起来,睡眼朦胧地拉着父亲的手, 在雾蒙蒙的寂静无声的通往海边的小路上, 只听到两个人“踢踢踏踏” 的脚步声…… 别人的家长都忙,只有父亲天天领着儿子下海游泳捉鱼摸虾。邻居的 孩子们都想跟着去玩,父亲就一起领着去,儿子于是有了朋友,后来 这些人都成为他终生的朋友。 等到粉碎了“四人帮”,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各班都要按成绩 排名次。儿子每次排名都是在班上的后半部分晃荡。 妈妈也是大学老师,自己上学时总是考全校第一,看着儿子惨不忍睹 的成绩,忍不住问道:“你怎么会考成这样?有什么不懂的妈妈爸爸 都可以教你。”

儿子不服气地说:“妈,我比咱院里的二宝强多了,他考最后一名。” 爸爸依旧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对,考得不差,比二宝强。” 孩子的各科学业中属语文最差,总是不及格。尤其是写作文,常常是 只写了半句话就没了下文。 父亲买来日记本,教他每天写日记,这是父亲唯一教过儿子学习的一 次。渐渐

地,日记由一句话变成了几句话,又变成了半页,儿子学会 写文章了。 到小学四、五年级时,儿子在学校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母亲想要辅 导他,他总是一边回答我会,一边跑出去撒欢玩去了。 一天,父亲拿回来一套木匠工具,让儿子在家里自己做东西。正好家 里打了一张大床,剩下了一些木料,儿子就用这些边角余料练起手艺 来。每天放学后刨啊锯的,几天的功夫就做成了一个小板凳。父亲高 兴地坐了上去,没想到一个屁股墩摔倒在地上,板凳被父亲坐塌了。 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木屑笑道:“不错,不错,做得挺漂亮,可惜 这木料不齐整,否则就可以做出很结实的板凳了。” 父亲眼见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却观察到儿子手巧有耐心,于是想到 让儿子早早学会一门手艺,以后可以凭手艺吃饭。 买来木匠工具就是探查孩子的兴趣的开始。

孩子果然乐此不彼。 (估计那时如果拿回来的是瓦匠工具,孩子更会 兴趣十足,和泥多好玩啊!) 几年间持续不断的游泳锻炼,使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他对学习的 兴趣也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越来越大, 到小学六年级毕业考初中时 他爆出了学校的最大冷门:考上了重点初中,是他班里唯一一个考上 的,那年全校一共才考上了三个人。 好消息传来的那一天, 班主任老师放学后拉着他的手亲自到他家里报 喜。 父亲还是摸摸儿子的脑袋:“挺好,挺好。”(心里在琢磨,瞎猫真的 可以撞到死耗子啊!)

到了初中,儿子的学习成绩依然在中下游晃悠。父亲没有流露出任何 焦急情绪,依旧领着他和一帮孩子去游泳赶海,倒是对他在班上交的 好朋友很上心,开家长会的时候特意去问了问老师对方的情况。 初升高,儿子又撞到了一个死耗子,考上了重点高中。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都开始重视“考大学”,孩子考上了大学如同跳过 龙门一样。他们住的是大学的家属楼,各家都是知识分子,家长们各 辟蹊径为自家孩子铺路,有自己辅导的,有请人给孩子辅导的,买各 种参考书,督促孩子天天学到半夜才罢休。

而父亲一到九点就喊儿子睡觉,说睡好觉身体才好,脑筋才清楚。学 校的课业也很繁重,中午孩子回家吃午饭,父亲总是给孩子看着时间 让孩子睡个午觉。他自己不辅导孩子学习,也不请人,一如既往地放 任自流,只抓睡觉。 儿子依旧贪玩,夏天去游泳碰海,已经不用父亲陪了,几个朋友约着 就去了。(后来谈恋爱的时候,领女朋友到海边,一个猛子扎下去, 半天不见人影。女朋友等得心急火燎的时候,看到人冒了上来,手里 举着一个大鲍鱼或者一个大螃蟹,那真是崇拜得两眼

冒星星啊!父亲 训练儿子的好水性成了找到媳妇的一个重要砝码,纯属意外收获。) 当母亲背后嘀咕孩子不用功学习,就知道玩时,父亲挺儿子说:“玩 好,玩是锻炼身体,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学习的事儿他有能力考上 大学就上,没有那个能力当个工人挺好,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比 什么都强。” 高考时,考完数学,儿子回来气恼用拳头砸桌子:“那道题明明会做 的,怎么会推导错了呢!”父亲劝诫到:“考完了就不要去想了,集中 精神考下一科。”考完了物理,儿子又回来叹气:“唉,最后那道题本 来可以做出来的……” 父亲看在眼里,心里更加确定儿子上大学没什么戏了。高考结束的第 二天,父亲早早就喊儿子起床。儿子问干什么?父亲回答:“我领你 到我们学校知青办公室报个名,他们有工作机会就会安排你。”儿子

听了没好气地说:“爸,我能考上大学!不用学校给安排工作。”父亲 说: “能考上更好, 去报个名也不损失什么, 走吧, 早报名早排上队。 ” 儿子心不甘情不愿地跟在父亲后面去知青办报了名。 父亲严重低估了儿子“撞死耗子”的功夫,高考成绩下来,他的分数不 仅过了录取线,还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 多年之后,儿子心血来潮跑到美国读博士,改了专业,进入了和医学 研究相关的领域。开学初,海量的生物、英文医学名词一拥而上,把 他打懵了。同学们大都是学医出身的,生物和医学名词至少中文意思 还明白,他中文都不懂,英文就更甭提了,学起来困难重重。 远在国内的父亲听说了之后,给儿子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儿子, 你上了大学,又念了研究生,父母亲都很为你自豪。人的脑力是有限 的,‘人定胜天’这句话不可取,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身体是本钱, 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至于文凭事业,只要踏踏实实做一份工 作就足矣! 博士能读则读, 不能读就罢了, 不要把自己逼过了头……” 父亲的信没有让儿子放弃读博,反倒激起了他奋发的动力,几年后到 底带上了博士帽。(难道父亲用的是激将法?) 这在过去也算中举了吧?父亲心里是高兴的, 回到老家在族谱上大书 了一笔。回来告诉儿子,你是家族里迄今为止学历最高之人。他自己 大概都没有料到曾经那个成绩总在班上后半部分晃悠的孩子, 在学业 上能达到如此高度。

去年的父亲节,儿子被自己的儿子请吃了一顿大餐,酒足饭饱,坐在 家中开始琢磨人生。 沉思了许久之后,点点头自言自语地感慨道:“现在想来,我爸爸是 个难得的好父亲。” 老婆问:“那你有没有告诉过他?”

“嘿,这种话老

爷们怎么说得出口,心里知道就行了。” 老婆不以为然,说你这叫沟通不良,心中的感情不表达出来,对方根 本就不会知道。你不好意思讲,要不我来替你说?” 老公不置可否。 于是老婆就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告诉他:“爸,你儿子今天在家里夸 你是个好父亲。” 父亲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 “是吗?好啊! 这是最好的父亲节礼物了。 ” 忽然灵机一动,对儿媳妇下指示说:“那个,你不是会写吗?你就给 写下来好了。” 老爷子觉得口头表扬的力度远远不够,还得形成文字才行。

儿媳妇在这一头有点为难,吭吭哧哧地说:“爸,您有所不知,从刚 写文的时候吧,您儿子就立下规矩了,九族之内都不能写。您看您这 是属于直系亲属,我写了之后肯定要挨批评不说,文章也要被打入冷 宫的。” 父亲在那头“嘿嘿”直乐:“你怕什么,我让你写,他敢说不字?”倒也 是,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忤逆过父亲,父慈子自孝。 儿媳妇把太上皇指派的事儿当做最高指示执行,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于是开始搜集素材,首先采访当事人。 问:“你说你爸是个好父亲,那他好在哪里呢?” (被采访人做思考状)“嗯,越想越觉得他是个好父亲。”

“他怎么个好法?” “哪方面都挺好。” 采访人挠挠头,继续启发:“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这个,例子实在太多了。” “一条一条讲来。” “嗯,他从来没打过我。” “还有呢?”

“他从来都没骂过我。” “还有呢?” “他不管我。” 还有呢?

“没有了!”

不打不骂不管,就是好父亲? 媳妇处于抓狂中……

换一个采访对象吧,电话打到婆婆那里:“妈,我想问问爸在小 G 小 时候是怎么教育他的,您能不能跟我讲讲?” “你说小 G 小时候啊,他可有意思了,他一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 双新鞋,他上课就拿在手里玩,老师说也不听,说也不听,气得一把 夺过鞋给扔到了窗外,小 G 他立即站起来也从窗户上跳了出去…… (此处略去 1500 字)” 儿媳握着已发热的话筒,好不容易插进一句:“那爸他在小 G 小时候 都和他在一起干什么呢?”

“他呀,他没干什么。你不知道小 G 他小时候可有故事了,那一次在 学校……(此处略去 2800 字)” 取材如此困难,是此文写了将近一年的主要原因。 求人不如求己,儿媳妇自己回想公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想起一件让 儿媳妇感念不已的事儿。 那年, 媳妇生老三, 公婆来帮忙坐月子。 公公却在那时生了一场大病, 身体极虚弱疲惫。小孙女五岁,一天一个人跑到外面院子里去玩,公 公看到了跟媳妇说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得看着点,媳

妇忙着给新生儿 喂奶换尿布,不当一回事地回答:“不要紧,这地方挺安全的。” 过了一会儿,扭头,却看到公公一个人斜倚在后面阳台上的椅子上, 强打着精神,眼睛一直盯在下面跑跳着的小女孩身上。 女孩玩够了来家了,老人才起身慢慢挪着身子回到屋里躺下休息。 他是在心里真正关心孩子爱孩子的爸爸和爷爷。

回想父亲对待儿子的方式, 儿媳妇觉得真正“瞎猫撞到死耗子”的是父 亲。他对待孩子学业上的“无为而为”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他的“不 骂不打”是尊重,他的“不管”最高杆,那是“不干扰”,是顺应孩子自 身的发展规律,不去干扰孩子的自我成长的节奏。

而且不是真的散手“不管”,他只是不管孩子的学习,实际上没有几个 做父亲的能像他那样在孩子小的时候天天陪孩子玩, 花费无数时间在 孩子身上。很多父亲可以做到陪孩子学习,却做不到每天都陪伴孩子 玩耍游戏。 他一直觉得孩子只要当个工人自食其力就挺好,因为没有期望,孩子 在学习上毫无压力,对知识对未知的好奇心得到自然的成长,所以才 会喜欢学习,喜欢钻研问题,考试时超水平的发挥,达到一个又一个 父亲没有预料到的目标。

一个“不打不骂不管儿子” 一个“不打不骂不管儿子”的好父亲的故事

父亲是江南人,到祖国的最北端城市读大学,然后就留在那里工作。 儿子出生在冬天,冰天雪地,难得见到太阳。一生下来就缺钙,瘦小 的身子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父亲想尽办法给孩子补钙都不果,遂下 决心南迁。(是不是他自己也很怕冷啊?) 可是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革命”理由,全家搬迁简直是天方夜谭一 样。 机会终于来了, “五七战士”可以下放到农村, 别人都想方设法地逃避, 只有父亲主动去申请。因为,下放了就可以往南面挪动了。他们下放 到了母亲的老家、靠近海滨城市的农村。新鲜的粮食和空气、泥土、 阳光,果然使儿子的身体强壮起来。 后来政策改变,“五七战士”可以回城,父亲马上就在那个海滨城市的 大学里找到了教职。 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因为从小的身体底子差,不仅长得比同龄 孩子小,心智也没有开窍,懵懵懂懂的。 一到开家长会,老师就跟父亲反映孩子不好好听课,贪玩,小动作特 别多,不好好写字……

父亲“嗯嗯啊啊”地听着,不说话,既不为孩子辩解,也不向老师下保 证回去之后好好管教。 回到家,儿子忐忑地问:“老师说什么了?” 父亲总是摸摸他的头微笑着说: “挺好, 老师说你表现不错, 有进步。 ” 每天下了班,父亲都拉着儿子的手领他到海边游泳。赶上退大潮的时 候,和儿子一起去赶海:抓螃蟹、挖蚬子、捡海带…… 有时天还不亮,父亲悄悄来到孩子床边在他耳边小声说:“起来了, 起来了,去赶海了。”孩子一骨碌爬起来,睡眼朦胧地拉着父亲的手, 在雾蒙蒙的寂静无声的通往海边的小路上, 只听到两个人“踢踢踏踏” 的脚步声…… 别人的家长都忙,只有父亲天天领着儿子下海游泳捉鱼摸虾。邻居的 孩子们都想跟着去玩,父亲就一起领着去,儿子于是有了朋友,后来 这些人都成为他终生的朋友。 等到粉碎了“四人帮”,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各班都要按成绩 排名次。儿子每次排名都是在班上的后半部分晃荡。 妈妈也是大学老师,自己上学时总是考全校第一,看着儿子惨不忍睹 的成绩,忍不住问道:“你怎么会考成这样?有什么不懂的妈妈爸爸 都可以教你。”

儿子不服气地说:“妈,我比咱院里的二宝强多了,他考最后一名。” 爸爸依旧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对,考得不差,比二宝强。” 孩子的各科学业中属语文最差,总是不及格。尤其是写作文,常常是 只写了半句话就没了下文。 父亲买来日记本,教他每天写日记,这是父亲唯一教过儿子学习的一 次。渐渐

地,日记由一句话变成了几句话,又变成了半页,儿子学会 写文章了。 到小学四、五年级时,儿子在学校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母亲想要辅 导他,他总是一边回答我会,一边跑出去撒欢玩去了。 一天,父亲拿回来一套木匠工具,让儿子在家里自己做东西。正好家 里打了一张大床,剩下了一些木料,儿子就用这些边角余料练起手艺 来。每天放学后刨啊锯的,几天的功夫就做成了一个小板凳。父亲高 兴地坐了上去,没想到一个屁股墩摔倒在地上,板凳被父亲坐塌了。 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木屑笑道:“不错,不错,做得挺漂亮,可惜 这木料不齐整,否则就可以做出很结实的板凳了。” 父亲眼见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却观察到儿子手巧有耐心,于是想到 让儿子早早学会一门手艺,以后可以凭手艺吃饭。 买来木匠工具就是探查孩子的兴趣的开始。

孩子果然乐此不彼。 (估计那时如果拿回来的是瓦匠工具,孩子更会 兴趣十足,和泥多好玩啊!) 几年间持续不断的游泳锻炼,使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他对学习的 兴趣也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越来越大, 到小学六年级毕业考初中时 他爆出了学校的最大冷门:考上了重点初中,是他班里唯一一个考上 的,那年全校一共才考上了三个人。 好消息传来的那一天, 班主任老师放学后拉着他的手亲自到他家里报 喜。 父亲还是摸摸儿子的脑袋:“挺好,挺好。”(心里在琢磨,瞎猫真的 可以撞到死耗子啊!)

到了初中,儿子的学习成绩依然在中下游晃悠。父亲没有流露出任何 焦急情绪,依旧领着他和一帮孩子去游泳赶海,倒是对他在班上交的 好朋友很上心,开家长会的时候特意去问了问老师对方的情况。 初升高,儿子又撞到了一个死耗子,考上了重点高中。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都开始重视“考大学”,孩子考上了大学如同跳过 龙门一样。他们住的是大学的家属楼,各家都是知识分子,家长们各 辟蹊径为自家孩子铺路,有自己辅导的,有请人给孩子辅导的,买各 种参考书,督促孩子天天学到半夜才罢休。

而父亲一到九点就喊儿子睡觉,说睡好觉身体才好,脑筋才清楚。学 校的课业也很繁重,中午孩子回家吃午饭,父亲总是给孩子看着时间 让孩子睡个午觉。他自己不辅导孩子学习,也不请人,一如既往地放 任自流,只抓睡觉。 儿子依旧贪玩,夏天去游泳碰海,已经不用父亲陪了,几个朋友约着 就去了。(后来谈恋爱的时候,领女朋友到海边,一个猛子扎下去, 半天不见人影。女朋友等得心急火燎的时候,看到人冒了上来,手里 举着一个大鲍鱼或者一个大螃蟹,那真是崇拜得两眼

冒星星啊!父亲 训练儿子的好水性成了找到媳妇的一个重要砝码,纯属意外收获。) 当母亲背后嘀咕孩子不用功学习,就知道玩时,父亲挺儿子说:“玩 好,玩是锻炼身体,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学习的事儿他有能力考上 大学就上,没有那个能力当个工人挺好,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比 什么都强。” 高考时,考完数学,儿子回来气恼用拳头砸桌子:“那道题明明会做 的,怎么会推导错了呢!”父亲劝诫到:“考完了就不要去想了,集中 精神考下一科。”考完了物理,儿子又回来叹气:“唉,最后那道题本 来可以做出来的……” 父亲看在眼里,心里更加确定儿子上大学没什么戏了。高考结束的第 二天,父亲早早就喊儿子起床。儿子问干什么?父亲回答:“我领你 到我们学校知青办公室报个名,他们有工作机会就会安排你。”儿子

听了没好气地说:“爸,我能考上大学!不用学校给安排工作。”父亲 说: “能考上更好, 去报个名也不损失什么, 走吧, 早报名早排上队。 ” 儿子心不甘情不愿地跟在父亲后面去知青办报了名。 父亲严重低估了儿子“撞死耗子”的功夫,高考成绩下来,他的分数不 仅过了录取线,还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 多年之后,儿子心血来潮跑到美国读博士,改了专业,进入了和医学 研究相关的领域。开学初,海量的生物、英文医学名词一拥而上,把 他打懵了。同学们大都是学医出身的,生物和医学名词至少中文意思 还明白,他中文都不懂,英文就更甭提了,学起来困难重重。 远在国内的父亲听说了之后,给儿子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儿子, 你上了大学,又念了研究生,父母亲都很为你自豪。人的脑力是有限 的,‘人定胜天’这句话不可取,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身体是本钱, 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至于文凭事业,只要踏踏实实做一份工 作就足矣! 博士能读则读, 不能读就罢了, 不要把自己逼过了头……” 父亲的信没有让儿子放弃读博,反倒激起了他奋发的动力,几年后到 底带上了博士帽。(难道父亲用的是激将法?) 这在过去也算中举了吧?父亲心里是高兴的, 回到老家在族谱上大书 了一笔。回来告诉儿子,你是家族里迄今为止学历最高之人。他自己 大概都没有料到曾经那个成绩总在班上后半部分晃悠的孩子, 在学业 上能达到如此高度。

去年的父亲节,儿子被自己的儿子请吃了一顿大餐,酒足饭饱,坐在 家中开始琢磨人生。 沉思了许久之后,点点头自言自语地感慨道:“现在想来,我爸爸是 个难得的好父亲。” 老婆问:“那你有没有告诉过他?”

“嘿,这种话老

爷们怎么说得出口,心里知道就行了。” 老婆不以为然,说你这叫沟通不良,心中的感情不表达出来,对方根 本就不会知道。你不好意思讲,要不我来替你说?” 老公不置可否。 于是老婆就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告诉他:“爸,你儿子今天在家里夸 你是个好父亲。” 父亲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 “是吗?好啊! 这是最好的父亲节礼物了。 ” 忽然灵机一动,对儿媳妇下指示说:“那个,你不是会写吗?你就给 写下来好了。” 老爷子觉得口头表扬的力度远远不够,还得形成文字才行。

儿媳妇在这一头有点为难,吭吭哧哧地说:“爸,您有所不知,从刚 写文的时候吧,您儿子就立下规矩了,九族之内都不能写。您看您这 是属于直系亲属,我写了之后肯定要挨批评不说,文章也要被打入冷 宫的。” 父亲在那头“嘿嘿”直乐:“你怕什么,我让你写,他敢说不字?”倒也 是,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忤逆过父亲,父慈子自孝。 儿媳妇把太上皇指派的事儿当做最高指示执行,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于是开始搜集素材,首先采访当事人。 问:“你说你爸是个好父亲,那他好在哪里呢?” (被采访人做思考状)“嗯,越想越觉得他是个好父亲。”

“他怎么个好法?” “哪方面都挺好。” 采访人挠挠头,继续启发:“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这个,例子实在太多了。” “一条一条讲来。” “嗯,他从来没打过我。” “还有呢?”

“他从来都没骂过我。” “还有呢?” “他不管我。” 还有呢?

“没有了!”

不打不骂不管,就是好父亲? 媳妇处于抓狂中……

换一个采访对象吧,电话打到婆婆那里:“妈,我想问问爸在小 G 小 时候是怎么教育他的,您能不能跟我讲讲?” “你说小 G 小时候啊,他可有意思了,他一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 双新鞋,他上课就拿在手里玩,老师说也不听,说也不听,气得一把 夺过鞋给扔到了窗外,小 G 他立即站起来也从窗户上跳了出去…… (此处略去 1500 字)” 儿媳握着已发热的话筒,好不容易插进一句:“那爸他在小 G 小时候 都和他在一起干什么呢?”

“他呀,他没干什么。你不知道小 G 他小时候可有故事了,那一次在 学校……(此处略去 2800 字)” 取材如此困难,是此文写了将近一年的主要原因。 求人不如求己,儿媳妇自己回想公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想起一件让 儿媳妇感念不已的事儿。 那年, 媳妇生老三, 公婆来帮忙坐月子。 公公却在那时生了一场大病, 身体极虚弱疲惫。小孙女五岁,一天一个人跑到外面院子里去玩,公 公看到了跟媳妇说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得看着点,媳

妇忙着给新生儿 喂奶换尿布,不当一回事地回答:“不要紧,这地方挺安全的。” 过了一会儿,扭头,却看到公公一个人斜倚在后面阳台上的椅子上, 强打着精神,眼睛一直盯在下面跑跳着的小女孩身上。 女孩玩够了来家了,老人才起身慢慢挪着身子回到屋里躺下休息。 他是在心里真正关心孩子爱孩子的爸爸和爷爷。

回想父亲对待儿子的方式, 儿媳妇觉得真正“瞎猫撞到死耗子”的是父 亲。他对待孩子学业上的“无为而为”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他的“不 骂不打”是尊重,他的“不管”最高杆,那是“不干扰”,是顺应孩子自 身的发展规律,不去干扰孩子的自我成长的节奏。

而且不是真的散手“不管”,他只是不管孩子的学习,实际上没有几个 做父亲的能像他那样在孩子小的时候天天陪孩子玩, 花费无数时间在 孩子身上。很多父亲可以做到陪孩子学习,却做不到每天都陪伴孩子 玩耍游戏。 他一直觉得孩子只要当个工人自食其力就挺好,因为没有期望,孩子 在学习上毫无压力,对知识对未知的好奇心得到自然的成长,所以才 会喜欢学习,喜欢钻研问题,考试时超水平的发挥,达到一个又一个 父亲没有预料到的目标。


相关文章

  • 感恩教案1
  • 感恩父母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查看


  • 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祝全天下爸爸们节日快乐!
  • 童书 故事 微课 动画 游戏 儿歌 任你选 感谢天下的爸爸的辛苦付出! 孩教圈祝所有的爸爸节日快乐!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 可见爸爸在孩子的教育 和成长过程中是不能缺席的.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曾说过: '一个 ...查看


  • 散步课例分析
  • 感受亲情,传承美德 <散步>课例分析 永丰中学 吴晗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 ...查看


  • 记叙文专题训练
  • 记叙文专题训练 1.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 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B] ...查看


  •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矮冬瓜
  •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矮冬瓜 -------------------------------------------------------------------------------- 发布:了了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 ...查看


  • 神话故事:少康复国
  • 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度,开创了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他没有想到当他年老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想继承王位,在家庭内部争夺了起来.夏启看到小儿子武观闹得最凶,就把武观放逐到黄河西岸(现在陕西一带)去.武观在黄河西岸反叛,夏启派大将彭伯寿出兵讨伐,才把 ...查看


  • 格林童话故事:玻璃瓶中的妖怪
  • 从前,有个穷樵夫和儿子住在一起.由于没有钱上学,儿子被迫离开了学校.一天,父子俩借了邻居家的斧头,一块儿进森林砍柴.到了中午,父亲要儿子歇息一下,儿子却到林子里转悠. 他在林中走来走去,在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边,他觉得听见了一点儿动静.小伙 ...查看


  •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情 ]主题班会教案
  •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情 >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把感恩意识融入自己 ...查看


  • 关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谚语
  • 关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谚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姜还是老的辣. 孔融让梨的故事. 沉香给父亲暖被窝. 爹是一道街,娘是一道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百善孝为先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3.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