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周六听了XX 老师的讲座,上午关于有效教学,下午关于文本解读,我梳理了一下,觉得可以这样来看,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开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当你的出发点,立足点正确,才有可能开展正确的行动,如果出发点有误,那么达成的目标偏离就会越来越远。对一篇文本的解读,确实是多角度多视点,但是所有的角度视点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这个合理,是语文专业的合理。只有这样,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才是正确的,据此开展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

以上是教学有效的基础。作为判定依据来说,可能会有好多个,我说自己感觉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学生的习得。

实际上习得这个标准,也可以在其他很多方面作为各种要素存在。教学的有效性上,习得显得更加的突出。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单位时间内学生习得越多,层次越高,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所以,围绕习得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在课前根据文本、学情设计好的,我们光从教案上也可以做一定的判断,说这个目标制定的是否有效。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况。预设的层次学生无法生成企及,是否临时降低要求,让学生在低层次上达成?又或者学生程度太好,一上来就突破了教学的预设,直接到达高层次的生成,那么是不是应该临时把目标调高?答案是肯定的。不管学生最终生成的是高还是低,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他在这节课上收获到的,习得的。这才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的目标,很可能只是文本解读之后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判定,是要根据学生最终习得来确定的。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一说起教学手段,下意识的联系到多媒体,其实还有很多方面,不展开了。多媒体确实成为了主要教学手段了,但是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有时候多媒体呈现的内容甚至冲淡了课堂的主题。教学手段的有效,要根据解决问题的效果来确定。同一个问题,用一种手段,可能花三分钟,让少部分学生明白,换一种手段,可能花五分钟让大部分学生明白,你说那一种有效?还是要以学生的习得来判断。而且要以大多数学生的习得作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判断依据。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先判断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习得,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生成和习得为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多媒体往往成为限制。

再次是提问的有效性。本来课堂提问也应该属于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但是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太特殊,所以单列出来。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几乎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每一分钟都出现。如果课堂提问有效的话,那么最终达成的将会十分丰富而精彩。可惜的是,好多课堂提问都只是问问而已。第一是提问的指向性,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是事件呢,还是事物呢还是道理呢?总要有个指向,学生猜也好猜一些。第二是提

问的梯度,一开始上课就把终极问题抛出来要求解决是不现实的,真解决了,他也不是这节课的终极问题了。应该把终极问题分解成有层次梯度,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的一个问题体系,让学生轻松体验到不断收获,不断提高的快乐。第三是提问的灵活性,设计好的问题不是完美的,可能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偏差,设计好的问题,可能在学生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或者问题提的太简单,学生都不愿回答。我们假定所有学生都有想学好的愿望。那么当提问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调整,换一种表述,提供参考信息,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问题,都是好问题。所以,提问是学生习得藏宝图上的路标。

第四是关于教学形式的有效性问题。我知道的教学形式不多,最熟悉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关于这种形式,是在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的背景下推广开来的。只是,可怜我广大一线教师,好容易从专家处学到一种形式,却并不理解它的用法。就好像张天师捉鬼时捏个手印,咄一声便群鬼俯首,我也捏个手印,咄破舌头群魔还在乱舞。一有问题就小组合作,任何问题都小组合作,那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了?小组合作,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有了独立思考的结论,才能进行思想的交流交换。没有基础的合作,合作方是不平等的,程度好的学生,强势的学生往往成为弱势学生的思维压迫者,强行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力。后进生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融入课堂,不愿意展开思考,还不都是被老师和好学生欺负出来的。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讨论吗?还要看有没有价值。无讨论价值的问题安排了小组讨论,那就是浪费时间。但是往往小组合作又流于形式,蜻蜓点水一般讨论几分钟,还没来得及发言就结束了讨论,真有想法却得不到机会。小组合作不应该成为一节公开课上的点缀,应该在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之后进行交流合作,成为促进课堂生成,学生习得的有效形式。

第五是关于课堂组织的有效性。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开展,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的,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所有的活动全部无效。如果因为有学生不参与,影响到了其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组织就出了问题。经常会有教师抱怨课堂纪律,确实有一些学生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所有学生入学的时候都是报有一颗想学好,愿意学好的心进入教室的,但是因为他的年龄、性格特点导致他在课堂上不能完全遵循自己和老师的意愿。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对课堂加以组织管理。例如常规中的起立问好,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铃声只是告诉他进教室,起立问好才是告诉他,上课了,要听课了。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要求学生整理好桌面上的书籍文具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如果老师进教室,不组织课堂的话,那么自制力较低的学生就有可能从一开就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了。

第六是作业的有效性。说来惭愧,自己布置作业绝大多数时候是无效的。厚厚的练习册,我不能一题一题批改,直接做了一个单元就发答案给学生核对修改。这其实就是李华平老师说的抢占时间。这一点很无奈。练习册没到货的时候,单独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问题要求学生回到,这些作业都认真批改,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有时候没有作业就要求学生读读课文,读读杂志也是作业。但是面对多个科目的作业压力,几乎没有学生会把非书面作业当成作业来完成。这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没有什么良好的解决办法。我想,那就不要从作业上来解决了。我们换个思维,把课堂的效率提高,质量提高,牢牢掌握住四十分钟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不要用无效作业去无谓的消耗学生的生命。或许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吧。

第七说检测的有效性,写到这里,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翻看原先的作业,原来思路渐渐回到以前做过的作业上,殊途同归。不过现在的认识比以前要深刻一些,得益于两年来的学习收获。三月月考,100分的试卷上只有14分的内容是一二单元的字词和默写,其余阅读和作文都是随处拼凑的,那到底是要考什么呢?是考学生学习一二单元的成果呢还是考察老师教学一二单元的成果呢?考完试后加班加点的改完试卷反馈给学生,等了一个月都没有年级成绩总表,一问之下才知道有几个老师没有批改,也就没有成绩。这不是特地消遣洒家么!真心想拒绝参加这样无效的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促进作用,浪费时间而已。

以上两点是关于学生课堂习得最直接的检验,但是却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两个环节,也是真正要努力去找到解决办法的方向。

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周六听了XX 老师的讲座,上午关于有效教学,下午关于文本解读,我梳理了一下,觉得可以这样来看,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开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当你的出发点,立足点正确,才有可能开展正确的行动,如果出发点有误,那么达成的目标偏离就会越来越远。对一篇文本的解读,确实是多角度多视点,但是所有的角度视点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这个合理,是语文专业的合理。只有这样,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才是正确的,据此开展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

以上是教学有效的基础。作为判定依据来说,可能会有好多个,我说自己感觉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学生的习得。

实际上习得这个标准,也可以在其他很多方面作为各种要素存在。教学的有效性上,习得显得更加的突出。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单位时间内学生习得越多,层次越高,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所以,围绕习得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在课前根据文本、学情设计好的,我们光从教案上也可以做一定的判断,说这个目标制定的是否有效。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况。预设的层次学生无法生成企及,是否临时降低要求,让学生在低层次上达成?又或者学生程度太好,一上来就突破了教学的预设,直接到达高层次的生成,那么是不是应该临时把目标调高?答案是肯定的。不管学生最终生成的是高还是低,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他在这节课上收获到的,习得的。这才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的目标,很可能只是文本解读之后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判定,是要根据学生最终习得来确定的。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一说起教学手段,下意识的联系到多媒体,其实还有很多方面,不展开了。多媒体确实成为了主要教学手段了,但是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有时候多媒体呈现的内容甚至冲淡了课堂的主题。教学手段的有效,要根据解决问题的效果来确定。同一个问题,用一种手段,可能花三分钟,让少部分学生明白,换一种手段,可能花五分钟让大部分学生明白,你说那一种有效?还是要以学生的习得来判断。而且要以大多数学生的习得作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判断依据。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先判断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习得,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生成和习得为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多媒体往往成为限制。

再次是提问的有效性。本来课堂提问也应该属于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但是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太特殊,所以单列出来。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几乎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每一分钟都出现。如果课堂提问有效的话,那么最终达成的将会十分丰富而精彩。可惜的是,好多课堂提问都只是问问而已。第一是提问的指向性,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是事件呢,还是事物呢还是道理呢?总要有个指向,学生猜也好猜一些。第二是提

问的梯度,一开始上课就把终极问题抛出来要求解决是不现实的,真解决了,他也不是这节课的终极问题了。应该把终极问题分解成有层次梯度,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的一个问题体系,让学生轻松体验到不断收获,不断提高的快乐。第三是提问的灵活性,设计好的问题不是完美的,可能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偏差,设计好的问题,可能在学生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或者问题提的太简单,学生都不愿回答。我们假定所有学生都有想学好的愿望。那么当提问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调整,换一种表述,提供参考信息,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问题,都是好问题。所以,提问是学生习得藏宝图上的路标。

第四是关于教学形式的有效性问题。我知道的教学形式不多,最熟悉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关于这种形式,是在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的背景下推广开来的。只是,可怜我广大一线教师,好容易从专家处学到一种形式,却并不理解它的用法。就好像张天师捉鬼时捏个手印,咄一声便群鬼俯首,我也捏个手印,咄破舌头群魔还在乱舞。一有问题就小组合作,任何问题都小组合作,那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了?小组合作,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有了独立思考的结论,才能进行思想的交流交换。没有基础的合作,合作方是不平等的,程度好的学生,强势的学生往往成为弱势学生的思维压迫者,强行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力。后进生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融入课堂,不愿意展开思考,还不都是被老师和好学生欺负出来的。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讨论吗?还要看有没有价值。无讨论价值的问题安排了小组讨论,那就是浪费时间。但是往往小组合作又流于形式,蜻蜓点水一般讨论几分钟,还没来得及发言就结束了讨论,真有想法却得不到机会。小组合作不应该成为一节公开课上的点缀,应该在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之后进行交流合作,成为促进课堂生成,学生习得的有效形式。

第五是关于课堂组织的有效性。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开展,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的,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所有的活动全部无效。如果因为有学生不参与,影响到了其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组织就出了问题。经常会有教师抱怨课堂纪律,确实有一些学生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所有学生入学的时候都是报有一颗想学好,愿意学好的心进入教室的,但是因为他的年龄、性格特点导致他在课堂上不能完全遵循自己和老师的意愿。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对课堂加以组织管理。例如常规中的起立问好,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铃声只是告诉他进教室,起立问好才是告诉他,上课了,要听课了。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要求学生整理好桌面上的书籍文具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如果老师进教室,不组织课堂的话,那么自制力较低的学生就有可能从一开就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了。

第六是作业的有效性。说来惭愧,自己布置作业绝大多数时候是无效的。厚厚的练习册,我不能一题一题批改,直接做了一个单元就发答案给学生核对修改。这其实就是李华平老师说的抢占时间。这一点很无奈。练习册没到货的时候,单独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问题要求学生回到,这些作业都认真批改,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有时候没有作业就要求学生读读课文,读读杂志也是作业。但是面对多个科目的作业压力,几乎没有学生会把非书面作业当成作业来完成。这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没有什么良好的解决办法。我想,那就不要从作业上来解决了。我们换个思维,把课堂的效率提高,质量提高,牢牢掌握住四十分钟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不要用无效作业去无谓的消耗学生的生命。或许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吧。

第七说检测的有效性,写到这里,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翻看原先的作业,原来思路渐渐回到以前做过的作业上,殊途同归。不过现在的认识比以前要深刻一些,得益于两年来的学习收获。三月月考,100分的试卷上只有14分的内容是一二单元的字词和默写,其余阅读和作文都是随处拼凑的,那到底是要考什么呢?是考学生学习一二单元的成果呢还是考察老师教学一二单元的成果呢?考完试后加班加点的改完试卷反馈给学生,等了一个月都没有年级成绩总表,一问之下才知道有几个老师没有批改,也就没有成绩。这不是特地消遣洒家么!真心想拒绝参加这样无效的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促进作用,浪费时间而已。

以上两点是关于学生课堂习得最直接的检验,但是却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两个环节,也是真正要努力去找到解决办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就是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研究对象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也可以是几个同质或异质的教学细节.其目的在于以"以某一节课或某些课为研究对象,展现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以便对课堂教学 ...查看


  • 教学反思文论文
  • 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考 虽然关于教学反思的内涵众说纷纭,但是,从一个教育一线管理者的视角来看,教学反思取意有三:一是老师借助行动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促进老师"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共同发展,三是教 ...查看


  • 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
  • 学会反思 善于反思 勤于反思 --读<有效研修>有感 这个暑假,我认真学习了<有效研修>这本书,学习中我受益非浅.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习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把教师专 ...查看


  • 开展反思性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有效性
  • 开展反思性学习 提高英语学习有效性 作者:郑建英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2期 摘 要: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反思性学习的习惯.从初中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与 ...查看


  • 有效的教学反思
  • 有效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 ...查看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加以回顾.思考.分析和评价,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 ...查看


  • 以"微格教学"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 摘 要:教学反思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的意义.在探究学习及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微格教学与教学反思有着密切的关系,微格教学是培养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微格教学的原理,先制订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然后设置相 ...查看


  • 幼儿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 幼儿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年就教导我们:"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现代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的在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不学习,不 ...查看


  • 转变幼儿园新教师听评课模式:从批判到反思
  • 作者:赵倩来源:重庆市渝中区巴蜀幼儿园时间:2012-12-14点击: 1066次 听评课是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新教师拥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但缺少将理论有效转化为实践的经验和能力.观摩活动是提升新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