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传家风:同安寨

“孝友”传家风:同安寨

位于同安镇同安村中心的嘉禄庄,在当地又俗称:同安寨。是由当地的乡绅张昭(zhao)乾、张昭融两兄弟共同建造而成,始建于清朝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寨堡建筑依据地势前后略有落差,但整体上类似一个正方形,外墙长约70米,宽约60米。与永泰众多的古寨堡一样,嘉禄庄始建之初不单具备居住用途,在兵祸连结的年代更多的考虑到其防御功能。因而,同安寨不仅是聚族而居之所,更是躲避、抵御外来侵扰的藏身立命之处。

现在的人们习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住进了新房屋,逐渐搬出老房子,永泰的很多古民居大多都无人居住,显得有些萧瑟甚至破败。嘉禄庄尽管现在也没人居住了,但却并不觉着沉闷,反倒是一片生气,这让人颇为不解。

原来,尽管后人已经搬出同安寨,但每逢嫁娶喜事,或是过年等重大节日,人们都约定俗成的回到这,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美好生活,同时也是对自己祖先的缅怀:因此无人居住的嘉禄庄也总是被装点一新,一片生气热闹。

嘉禄庄,布局沿袭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形式,为三座四厅式,加上两侧土木结构的横楼,确切的说已不能说是一座房子,更是房屋群落。左右房屋整齐排列,堂与堂之间开辟有天井,整个寨堡开阔宽敞,占地面积多达四千多平方米。

对当地张昭(zhao)乾、张昭融的后代而言,嘉禄庄虽然已成为一种过往幻化成他们往昔的回忆,但总有一些事情在历经一百多年的岁月后沉淀下来,成为一段佳话,为后人铭记。

同安寨的厅堂正中央悬挂着一块“孝友”牌匾,这块匾的背后便蕴藏着一段张氏家族友爱互助的佳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嘉禄庄的始建者张昭(zhao)乾、张昭融有一个堂弟张昭年,年轻时在四川谋生;张昭年早逝之后,留下了一个孤儿,无依无靠,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唯一能够依靠的叔父却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传言甚至还想将侄儿卖掉换钱,张昭融闻讯后迅速赶往四川,将堂弟的遗孤带回家悉心照顾,视如己出;并在孩子长大后为其置产立业,娶妻生子。 1

在张昭融的扶助下,张昭年一脉才得以繁衍传承。张昭年的后裔为铭记这份恩情,在公元1875年为张昭融、张昭年向朝廷申请“孝友”的嘉奖,得到礼部批准,并由礼部题请“孝友”牌匾,于清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奉圣旨恩准、竖立牌匾于同安寨中。

古人提倡“兄友弟恭”,以此做为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的最佳典范,而同安寨中这一块“孝友”牌匾也将张氏先辈互帮互助、帮扶宗族的善念仁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氏家族的善举不仅在自己家族之内,即使对没血缘关系的同乡百姓也是如此。有一种说法是,嘉禄庄之所以称为同安寨,除其地理位置缘由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如若遇到盗匪来袭,嘉禄庄便接纳附近百姓一同躲避到寨中以藏身立命,故而才有了“同安”之名。从某个角度来说,同安寨不仅是张氏家族及其后代的寨子,更是整个同安村村民的同安寨。

【出镜】“孝友”牌匾是同安寨先辈们践行良好家风的最好体现,也一直流传至今供后人学习瞻仰。他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在子孙后代中得以继承,同安寨诗礼传家、人丁兴旺,他们的子孙又在附近建起了另一个聚居地:九斗庄

与同安寨相距半里多地,还有一处九斗庄,是由同安寨始建者张昭融的三个儿子明良、明恪(ke)、明起建于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比同安寨晚建四十多年。

【出镜同期声】九斗庄,由于它的占地面积很大,那如果用于耕种的话,可播种整整九斗的种子,所以乡间才有了“九斗”的俗称。

九斗庄,初一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在规模上也不及同安寨,有些内敛,并不张扬,但真正进入大厅却有另外一番与众不同。

【出镜同期声】永泰的古名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房屋普遍较矮,采光条件也不太好,但九斗庄却与众不同,它的正厅高大宽敞,屋脊也比一般的房屋要高出三米左右,这在永泰众多的古名居当中是极为少见。

九斗庄内,无论是厅堂两旁的木柱,还是顶部的横梁,用材都硕大。尤其是厅前一对木柱更是粗得极为少见。最让惊叹的要属大厅前廊上的卷棚,抬头仰望,全部都以镂空的雕刻手法、刻满了各种吉祥图案,精雕细镂、栩栩如生。 如果说高耸的屋脊、精美壮观的镂空雕刻是九斗庄的一大特点,那么另外一个极为显著的便是这儿精美的木雕刻字。

【出镜同期声】“父母严异日多贤,父母宽异日多不肖”,这两句话显现出当时房子主人严谨的家教家风,如果说嘉禄庄中孝友牌匾的故事是先辈们优良家风的事例体现,那么这儿众多的木刻则可以作为一种家训为后辈谨记。 2

大厅两厢的一排隔扇窗下方一排整整16块书法木雕面板,全是方正平整的楷书,书法造诣和雕刻工艺都极为精湛。木雕所刻全是宋明清三代理学名家有关劝学家教为人等方面的语录。

这些木刻名句集合了多代理学家的精华,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有北宋张载“为 [wèi]/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 南宋著名理学家陆象山的“人家要三声:读书声、孩子声、纺织声”的治家之道;更有南宋“闽学”创始人、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经典语录。此外,明代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敬轩、明末清初理学家陆稼书等著名理学家的名句尽在其中。

两厢花窗上方分别刻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及出自荀子《子道》的“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告诫后人修身养德、勤勉友善。无论是装饰的木雕图案、还是散发出文化气息的木刻字,都让人肃然起敬,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让我们感受到了房屋主人浓厚的文化修养以及优良的心性美德。

书香与理学,百年挥之不去,但更另后人动容的是先辈们身上散发出的品性, 无论是透过嘉禄庄中厚重的廊檐石板、硕大的椽(chuan)桁(heng),还是九斗庄中精美的木雕刻字,都明显地窥探到了一个家族仁慈仗义、扶贫济困的美德,勤勉、进取、殷实的家风门风。

3

“孝友”传家风:同安寨

位于同安镇同安村中心的嘉禄庄,在当地又俗称:同安寨。是由当地的乡绅张昭(zhao)乾、张昭融两兄弟共同建造而成,始建于清朝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寨堡建筑依据地势前后略有落差,但整体上类似一个正方形,外墙长约70米,宽约60米。与永泰众多的古寨堡一样,嘉禄庄始建之初不单具备居住用途,在兵祸连结的年代更多的考虑到其防御功能。因而,同安寨不仅是聚族而居之所,更是躲避、抵御外来侵扰的藏身立命之处。

现在的人们习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住进了新房屋,逐渐搬出老房子,永泰的很多古民居大多都无人居住,显得有些萧瑟甚至破败。嘉禄庄尽管现在也没人居住了,但却并不觉着沉闷,反倒是一片生气,这让人颇为不解。

原来,尽管后人已经搬出同安寨,但每逢嫁娶喜事,或是过年等重大节日,人们都约定俗成的回到这,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美好生活,同时也是对自己祖先的缅怀:因此无人居住的嘉禄庄也总是被装点一新,一片生气热闹。

嘉禄庄,布局沿袭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形式,为三座四厅式,加上两侧土木结构的横楼,确切的说已不能说是一座房子,更是房屋群落。左右房屋整齐排列,堂与堂之间开辟有天井,整个寨堡开阔宽敞,占地面积多达四千多平方米。

对当地张昭(zhao)乾、张昭融的后代而言,嘉禄庄虽然已成为一种过往幻化成他们往昔的回忆,但总有一些事情在历经一百多年的岁月后沉淀下来,成为一段佳话,为后人铭记。

同安寨的厅堂正中央悬挂着一块“孝友”牌匾,这块匾的背后便蕴藏着一段张氏家族友爱互助的佳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嘉禄庄的始建者张昭(zhao)乾、张昭融有一个堂弟张昭年,年轻时在四川谋生;张昭年早逝之后,留下了一个孤儿,无依无靠,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唯一能够依靠的叔父却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传言甚至还想将侄儿卖掉换钱,张昭融闻讯后迅速赶往四川,将堂弟的遗孤带回家悉心照顾,视如己出;并在孩子长大后为其置产立业,娶妻生子。 1

在张昭融的扶助下,张昭年一脉才得以繁衍传承。张昭年的后裔为铭记这份恩情,在公元1875年为张昭融、张昭年向朝廷申请“孝友”的嘉奖,得到礼部批准,并由礼部题请“孝友”牌匾,于清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奉圣旨恩准、竖立牌匾于同安寨中。

古人提倡“兄友弟恭”,以此做为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的最佳典范,而同安寨中这一块“孝友”牌匾也将张氏先辈互帮互助、帮扶宗族的善念仁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氏家族的善举不仅在自己家族之内,即使对没血缘关系的同乡百姓也是如此。有一种说法是,嘉禄庄之所以称为同安寨,除其地理位置缘由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如若遇到盗匪来袭,嘉禄庄便接纳附近百姓一同躲避到寨中以藏身立命,故而才有了“同安”之名。从某个角度来说,同安寨不仅是张氏家族及其后代的寨子,更是整个同安村村民的同安寨。

【出镜】“孝友”牌匾是同安寨先辈们践行良好家风的最好体现,也一直流传至今供后人学习瞻仰。他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在子孙后代中得以继承,同安寨诗礼传家、人丁兴旺,他们的子孙又在附近建起了另一个聚居地:九斗庄

与同安寨相距半里多地,还有一处九斗庄,是由同安寨始建者张昭融的三个儿子明良、明恪(ke)、明起建于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比同安寨晚建四十多年。

【出镜同期声】九斗庄,由于它的占地面积很大,那如果用于耕种的话,可播种整整九斗的种子,所以乡间才有了“九斗”的俗称。

九斗庄,初一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在规模上也不及同安寨,有些内敛,并不张扬,但真正进入大厅却有另外一番与众不同。

【出镜同期声】永泰的古名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房屋普遍较矮,采光条件也不太好,但九斗庄却与众不同,它的正厅高大宽敞,屋脊也比一般的房屋要高出三米左右,这在永泰众多的古名居当中是极为少见。

九斗庄内,无论是厅堂两旁的木柱,还是顶部的横梁,用材都硕大。尤其是厅前一对木柱更是粗得极为少见。最让惊叹的要属大厅前廊上的卷棚,抬头仰望,全部都以镂空的雕刻手法、刻满了各种吉祥图案,精雕细镂、栩栩如生。 如果说高耸的屋脊、精美壮观的镂空雕刻是九斗庄的一大特点,那么另外一个极为显著的便是这儿精美的木雕刻字。

【出镜同期声】“父母严异日多贤,父母宽异日多不肖”,这两句话显现出当时房子主人严谨的家教家风,如果说嘉禄庄中孝友牌匾的故事是先辈们优良家风的事例体现,那么这儿众多的木刻则可以作为一种家训为后辈谨记。 2

大厅两厢的一排隔扇窗下方一排整整16块书法木雕面板,全是方正平整的楷书,书法造诣和雕刻工艺都极为精湛。木雕所刻全是宋明清三代理学名家有关劝学家教为人等方面的语录。

这些木刻名句集合了多代理学家的精华,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有北宋张载“为 [wèi]/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 南宋著名理学家陆象山的“人家要三声:读书声、孩子声、纺织声”的治家之道;更有南宋“闽学”创始人、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经典语录。此外,明代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敬轩、明末清初理学家陆稼书等著名理学家的名句尽在其中。

两厢花窗上方分别刻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及出自荀子《子道》的“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告诫后人修身养德、勤勉友善。无论是装饰的木雕图案、还是散发出文化气息的木刻字,都让人肃然起敬,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让我们感受到了房屋主人浓厚的文化修养以及优良的心性美德。

书香与理学,百年挥之不去,但更另后人动容的是先辈们身上散发出的品性, 无论是透过嘉禄庄中厚重的廊檐石板、硕大的椽(chuan)桁(heng),还是九斗庄中精美的木雕刻字,都明显地窥探到了一个家族仁慈仗义、扶贫济困的美德,勤勉、进取、殷实的家风门风。

3


相关文章

  • 汪氏家族辈分排名
  • 安 徽(1) 一.安庆市: (一)桐城 1.高林汪氏: 文德廷兆,积善有庆:传家诗礼,佑启贤能:根深枝发,泽厚福增. 2.三安(今青草镇三畈村)汪氏: 自国之士,成定邦家:克绳祖武,善积庆长:天昭景福,厥后其昌. 德贤智广,仁义惠良:礼恭传 ...查看


  • 全国孙氏字辈之三
  • 全国孙氏字辈之三 (2010-09-29 15:10:54) 转载 标签: 分类: 字辈对照 杂谈 河南: 1.河南商丘:孙氏字辈: 懿没之好,本淤至性,家学渊源,惟师孔孟: 道冠春秋百世钦从,万民乐业,皊延永庆 2.河南邓州刘集人.我们孙 ...查看


  • 陈氏家谱字排辈
  • 点击登录 陈氏家谱字排辈 有谁知道颖川世家辈分排列新旧对照?我先祖辈分是:孝,友,长,希,伟,积,智,光,辉,我本人是希辈.想知道新旧辈序排列? 来自 梦游者 的提问 最新回答 38条回答 好心情 2009-08-16 陈姓   颖川郡后裔 ...查看


  • 郭氏湖北谱字辈分
  • 第十二榜:湖北区 湖北:启芝定德远,常发万代兴. 湖北:长兴洪如意. 湖北:万邦怀再德. 湖北:德泽大诗书开. 湖北:德修自尔才用治邦. 湖北:在朝礼诗章,明显成天佑. 湖北:增锦洪荣炳均清元宝辉. 湖北:万代兴隆昌,荣华永天长,宗祖方德广 ...查看


  • 鸡年七字对联集锦
  • 一门天赐平安福 四海人同富贵春 一庭春色含生意 几树梅花应早春 天开美景风云静 春到人间气象新 旭日芝兰光甲第 春风棠棣振家声 芳草春回依旧绿 梅花时到自然香 春趁梅花香里到 福随爆竹暖中生 家居白日青天下 人在春风和气中 桃李满园春似锦 ...查看


  • 议论文论据大全:家风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事实论据 ...查看


  • 从家训看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 [摘 要]中国古代的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观念,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古代家庭教育的许多观点.本文通过对古代家训的内容进行分析,考察了古代家庭教育的科学做法,以期对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启示. [关键词]家训:传统家训:家庭教育 传统家训是在中国传统 ...查看


  • 中国传统家训的孝道教化及其现代意蕴
  • 陈延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史料记载尧帝就曾命令舜推行包括"子孝"在内的"五典之教",此后重视孝道教化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孝道文化通过诸种教化途径渗透于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立身处世的人生 ...查看


  • 古代祭文格式.范例
  • 古代祭文格式 古代的祭文相对现在的祭文格式要求比较固定,严谨.其用词.文风都具有韵味和深情在文章里突显,比较简短,但是深入.在下面介绍下古代祭文的格式: (1)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用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别无意义,但也有很多祭文 ...查看


热门内容